Ⅰ 中国金融业现状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 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因素。 但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 外资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 而且大多是长期投资,外商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推断, 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类似东亚其它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但是, 真正的危险是在三五年之后, 当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的压力, 对他们的经济及金融体制进行全面开放,彻底改革, 建立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先进体系以后, 将会对中国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在二战之后, 美国接管日本及德国,输入美国的经济体制, 使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 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渐渐抛在后面。 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各国在金融风暴后进入调整期的有利时机, 尽快改革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善银行服务, 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外资扎根中国, 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实际高质量的调整增长。因为要真正避免危机, 就必须保证基本经济因素的健康。
中国要维持一种实际高质量的高速增长, 就必须打破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即:发展经济—银行增加贷款— 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 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部分; 另一个则为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部分。 后者在近五六年内得益于先进制度与优惠的政策,发展相当迅速。 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后,在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企业。 三资企业与一些股份制企业成为中国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源泉。 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随着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成,中国投资环境的“硬件” 部分逐渐完善起来,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劳动力最便宜、土地(用于发展制造业基地) 最多、市场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现在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没效,不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国有没有市场,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实物成本不一样。实物成本,如劳动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资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交易成本” 却是一个人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时,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虑, 但最终成功与否,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体现在政府、会计、法律、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方面, 整个都跟不上。政府部门有重重人为的障碍要打通, 银行和律师根本不能适应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交易成本”。 外国投资者很想来中国投资,但他们都感到来中国投资不容易, 故尔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于金融服务中。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金融业的问题。因此, 建议中国在现阶段采取一种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开放政策, 包括向外国银行开放贷款业务,允许三资企业运用美元进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有决心开放金融业,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开放风险。
Ⅱ 金融行业现状
看来你对金融行业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1、金融行业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块。估计你说的是证券这一块。
2、证券行业,主要是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笼统的说,这三种本质上确实一样:券商要拉客户来自己这开户,因为客户的股票交易要付手续费,这是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基金公司要拉客户来买自己的基金,然后收客户的账户管理费;信托公司要拉客户来买自己的信托合同,一样收费。
3、所以乍一看,套路都一样:找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是最重要的。至于流动性大,就很好理解了:客户就那么多,大家各显神通,找不到客户就出局。尤其是现在,股市债市惨淡,基金公司根本卖不动,更要疯狂找客户了。不像前几年,都是客户跑过来抢着买。
其实,这样的职位属于比较初级的,谁都能做,没有保障,找到客户就是大爷,没有客户你就走人。真正高价值的,是公司里的基金经理、分析师一类的。找来了客户,拿来了钱,真正管理这些钱的是基金经理,他来负责让资金增值。
嗯,说"初级"其实是不准确的,应该说“门槛低,要求高”。我一个好朋友是做基金销售的,全国前三学校的金融专业硕士毕业,每年卖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基金,是他们公司的第一销售。今年一样不好过,大家都卖不动。
金融行业的现状,有点像80年代的中国经济:基本是计划经济,价格管制和行政垄断是主流,市场效率低下,活跃着各种官倒、走私,大发横财,而百姓生活艰苦。
人民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代表着计划经济、价格管制和行政垄断,各大证券、基金公司扮演的是官倒和走私者的角色,各种被套的散户就是艰苦的百姓。
未来,是想邓一样坚持搞市场化,还是继续裹足不前最终崩盘,谁也不知道。改革的分界点在哪儿,也不知道。学者官员商人散户吵成一片,谁知道未来会怎样?
Ⅲ 为什么现在金融公司越来越难做
第一是越来越严格 第二是好多人上当受骗不再相信了 其次是外资的金融平台国内也设立了
Ⅳ 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如何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国有银行、 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因素。 但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因素未变; 外资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 而且大多是长期投资,外商不会轻易放弃。因此推断, 中国在三五年内不会出现类似东亚其它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但是, 真正的危险是在三五年之后, 当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的压力, 对他们的经济及金融体制进行全面开放,彻底改革, 建立起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先进体系以后, 将会对中国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在二战之后, 美国接管日本及德国,输入美国的经济体制, 使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 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中国渐渐抛在后面。 因此,中国必须抓住各国在金融风暴后进入调整期的有利时机, 尽快改革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善银行服务, 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外资扎根中国, 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实际高质量的调整增长。因为要真正避免危机, 就必须保证基本经济因素的健康。 中国要维持一种实际高质量的高速增长, 就必须打破过去的传统发展模式,即:发展经济—银行增加贷款— 国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 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部分; 另一个则为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部分。 后者在近五六年内得益于先进制度与优惠的政策,发展相当迅速。 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后,在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管理,建立了基本上与世界经济相接轨的企业。 三资企业与一些股份制企业成为中国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部分, 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源泉。 现在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随着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完成,中国投资环境的“硬件” 部分逐渐完善起来,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劳动力最便宜、土地(用于发展制造业基地) 最多、市场巨大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现在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政策。 政策成功不成功,有效没效,不在于降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 也不是看中国有没有市场, 而主要是看能不能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和实物成本不一样。实物成本,如劳动力的成本、 土地的成本、资本的成本, 都是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交易成本” 却是一个人为造成的成本,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 但是不可能避免,做生意时,可能不容易看到而不去考虑, 但最终成功与否,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交易成本很高, 主要体现在政府、会计、法律、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服务方面, 整个都跟不上。政府部门有重重人为的障碍要打通, 银行和律师根本不能适应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市场的“交易成本”。 外国投资者很想来中国投资,但他们都感到来中国投资不容易, 故尔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中国市场高额的“交易成本” 主要存在于金融服务中。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金融业的问题。因此, 建议中国在现阶段采取一种有限制、有控制的金融开放政策, 包括向外国银行开放贷款业务,允许三资企业运用美元进行交易等。 一方面可以使外国投资者看到中国有决心开放金融业,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金融开放风险。
Ⅳ 国内汽车金融的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北美的汽车巨头通用内、福特、容克莱斯勒走向破产的边缘,到亚洲汽车业老大丰田汽车出现71年来的首次亏损……,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
美国汽车三巨头濒临破产
由于过去几年的持续高油价,让消费者对美国汽车厂商生产的高油耗车型兴趣大减。而不断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给美国汽车业的销售和融资带来巨大压力。美国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近来亏损连连。“三巨头”的高管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呼吁政府提供2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帮助它们度过危机,免于破产。
随着能源的逐渐减少,汽车的发展逐渐接近低碳经济思想。为了汽车行业更好的发展,专家们正在研究开发新能源,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拭目以待了。
Ⅵ 金融业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金融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比例有所增加,已形成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市场需求基础、金融要素基础和配套要素基础。
1、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形成。金融市场主体数量初具规模。
2、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拓宽。
Ⅶ 2b学校学金融就业前景
我简单说下我了解的
首先看专业对口不对口,不对口的话有N种可能,我就不说了。对口的对于金融行业的就业差不多集中在以下几类:
1 银行。先说四大行(中农工建)。四大行网申的时候对学校还是卡得比较严的,例如工行明说只要211,其它三个也差不多,所以二本过四大行的网申是比较难的(当然你家有过硬的关系,一切皆有可能)。还有股份制银行,相对四大行而言比较不那么看重学校背景,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家庭背景,简而言之就是你能给他带来多少存款,你如果家里有经商的背景,进股份制还是比较容易的。再来就是外资,很少看学校、专业。最看重的是能力,在求职阶段英语尤为重要,英语不好很难。还有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这些进的可能性较大些。
2 证券。这几年大的经济环境不好,证券不好做。证券连一本重点的本科生要的都很少了,不确定等你毕业的时候会不会发生变化。
3 基金。基本不用考虑大的基金公司。同理证券,基金最近招的人都很少,技术岗最差也要研究
生,本科难进
4 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不会很挑专业,金融的也大有人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挑学校,看英语、数学能力。国内的会有入职考试。这也不失为一个就业方向。
5 企业。金融进企业的比较难。最对口的是去做财务岗,可是有正经财务方面的毕业生,所以金融进企业还是看个人。
6 金融类的私企。一些小的做金融相关服务的公司,这方面了解的不多,但可以去找找。
7 传媒业。做经济相关的新闻、评论等,每年电视台、报社都会有招金融专业的人,但招的人数
少,进去有困难。
8 公务员。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看自己能考多少分,看家里多有关系了。
不考虑专业对口的话,有无数种可能,各种外企呀,电信移动啊,做销售啊都是可能的。主要还是看你个人能力,还有你的简历。多丰富实习、实践经历,多点学生工作,都能在找工作的时候加分很多的。还有提前想好你理想的就业方向,提前去逛逛想应届生BBS之类的论坛,看看前辈的面经、笔经,再想想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提前做好准备。
Ⅷ 玖富金融公司的近期运营状况
不太好,快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