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应对银行抽贷压贷
银行抽贷压贷是导致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危机的根源,应对银行抽贷压贷要讲究专业性、科学性、合法性,否则就会被司法起诉,走上“被破产”、“被倒闭”的道路。企业可以借助像上海中和正道这样的专业债务危机应对机构的力量进行应对,合法、专业的剥离银行债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⑵ 银行的抽贷 压贷 断贷 什么意思
就是企业贷款到期时,银行减少对企业的再次贷款金额或者终止对其发放贷款的意思。满意请采纳回答!
⑶ 前几天银监会下发的不抽贷不压贷的要求,挺 来自
小额贷款办理手续及程序
可申请小额贷款人员
除了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进城创业农村劳动者和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也纳入了贷款范围。
⑷ 福建省立信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建省立信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2016-01-19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横屿路13号(原连江北路与化工路交叉处)东二环泰禾城市广场(一期)5#楼6层19办公。
福建省立信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5MA345LQ81L,企业法人李晔,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省立信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知识流程外包;计算机技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投资信息咨询(不含证券、保险、期货)、经济信息咨询;电子设备的销售;网络技术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研发;网站建设。(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福建省立信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⑸ 急!关于银行抽贷!银行钱已经贷出去,怎么抽贷怎么把钱收回来具体流程是什么
无法系统的解释,给个案例吧,方便分析:
浙江互保危机不断蔓延,银行广受诟病。“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银行求着企业放贷,经济不好的时候银行扮演了落井下石的角色。”
众多浙江企业在谈及银行时如此表述。如今企业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举步维艰。而抽贷惜贷却成了各家银行的一致性行动。
8月30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2012年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结果显示,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净利润之和为4387.31亿元,不到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五大银行净利润总额6808.49亿元的65%。
抽贷雪上加霜
诸暨涉事企业互保联保简图
外地银行的撤资对当地企业的打击是很大的。
诸暨一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达亨控股集团在获得政府6000万资金支持后,银行明确承诺还贷后继续放贷,结果银行食言了。“银行拿走了救命钱,企业却垮了。”
诸暨一银行高管将责任归结于外地银行。他比喻说,外地银行就好比攀附在大树上的藤,他们将当地银行当做信息员,别人贷款他们跟着贷,一旦有风吹草动就马上抽贷惜贷。
互保危机发生后,外地银行就遵从了上述路径。据介绍,诸暨当地企业贷款规模每年在1000亿元左右,外地银行份额占到了三分之一。“外地银行的撤资对当地企业的打击是很大的。”
这样的抽贷惜贷在浙江比比皆是,其中尤以温州、杭州萧山和诸暨最为严峻。康盛家具作为杭州办公家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就遭遇了抽贷危机。
去年底,浙江天煜建设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被工商部门查封,30多家企业受到牵连被银行收贷。今年3月初,嘉逸集团的“火”引到了康盛家具,到期归还北京银行的3000万之后不再续贷,4月初连续又有两家银行收贷。
据了解,该公司去年销售超10亿元,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其实,公司目前的市场拓展很好。某省图书馆办公家具项目订单在2000万元以上;
宜家家居给我们一年的订单,也超过2亿元。被抽贷后,我现在每个月还发工资600多万元,交税400多万元,交银行利息400多万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银行在这个时候往往不择手段。比如,按期还贷5000万后出来的贷款可能只有500万;比如,银行会强行将企业的流动资金提前划走;比如,银行按期收回了贷款,就不再继续贷款。
“比如一家公司年销售3亿元,贷款5000万元。3亿元的销售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如果银行突然拒绝贷款,企业马上就陷入困境了。” 上述诸暨这家银行高管分析说。
(5)福建省金融机构抽贷压贷扩展阅读:
“银行每天都在抽贷,我们称这个叫做"五马分尸",你也抽,我也抽。再这样下去,哪一个企业受得了。”今天,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开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跃胜多次表达了对银行的不满。
今天下午的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联组讨论会,三位温州民企老板不约而同地说到银行抽贷。
率先开腔的是浙江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他是温州民企老板中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
“现在温州企业家很苦,原因是银行想抽资。”王振滔说,温州的实体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每年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将近200亿。银行别那么紧张。
王振滔说,温州气候相对较冷,冷主要是,民营企业经济有所下滑。“希望能提高金融改革实施细则的时效性。省里要尽快出台实施金改的配套政策。建议省里出面协调,特别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⑹ 财政部如何堵地方政府违规举债
围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日前专门就国有金融企业投融资行为发文,为国有金融企业行为划定“红线”。
在这份名为《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财政部明确表示,除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外,国有金融企业不得直接或通过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间接渠道为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资;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不得提供债务性资金作为地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基金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本金。
通知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在配合整改的同时,国有金融企业“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防范存量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此外,通知还提出了“其他金融企业参照执行”。
长期研究地方债课题的业内人士认为,财政部此前多次发文“开前门、堵后门”,此次一系列“不得”体现出政策制定者靶向精准且注意拿捏力度,在着力避免对国有金融企业正常运营造成过大冲击的同时,防范存量债务资金链断裂,继而形成“处置风险的风险”,落实成效令人期待。
⑺ 网贷疫情期间还款政策有哪些
1.疫情期间还款逾期,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
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业、停产,对于很多购房者和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难关,没有收入还款困难。为此,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帮助还贷群体度过这一个困难时期。
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例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央行规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并以加大融资支持、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同时还将建立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放款等,提高中小企业业务办理效率。
对市场化融资有困难的防疫单位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加强统筹协调,调整信贷安排,合理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在个人还贷上,央行指出,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的人群,要求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疫情期间因不便还款发生逾期的,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
3.银行:个贷或将有所优惠
房贷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LPR,这对购房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近日,记者采访了柳州金融行业的相关负责人。柳州某行分行负责人贺某表示,3月1日起,房贷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LPR,视市场情况而定,对购房者而言,目前应该会有些优惠,LPR每个月都会变化,目前下降趋势大一些。而资深地产人士表示,房贷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LPR,这是国家宏观调整的又一重要举措,也进一步刺激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回暖。
⑻ 企业可以向银监局投诉银行抽贷吗
银监会宋占英局长银监会叫停随意停贷抽贷 单方面抽贷将被严惩
企业资金一时吃紧,银行就争相抽贷、缩贷的情况已经困扰了不少政府和企业多年。银监会日前正式对外下发《关于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债权银行不得随意停贷、抽贷,可通过必要的、风险可控的收回再贷、展期续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实现解困。
事实上,8月初市场就曾传出消息,银监会给“跑得快”的银行上了紧箍咒。更早些时候,“一行三会”也曾联合发文,鼓励金融机构对钢煤企业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的地方政府还出台政策,规定单方面抽贷、断贷金融机构要被“严肃查处”。
但从银行角度来看,隔离风险是最重要的。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今年债券违约事件频发,一些涉事企业已成为银行眼中最危险的群体,银行业本身不良贷款率就在上升,所以在信贷投放方面更为谨慎,对于发生负面事件的企业信任度较低。此前,云峰集团、亚邦集团等就是在违约前遭遇了银行的抽贷、缩贷行为,最终公司资金链中断。
出于银行不良率管理的需求,银监会允许债权银行可以“抱团”成立债委会。根据通知要求,债委会由债务规模较大的困难企业三家以上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要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针集体研究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措施,有序开展债务重组、资产保全等相关工作。如果企业提出有充分理由的新资金需求,债委会可通过组建银团贷款、建立联合授信机制或封闭式融资等方式予以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实施金融债务重组的也不是所有企业,通知明确,企业发展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如果企业确实不行了,会垮下去,正常的银行信贷是可以退出的,不然最终损害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