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对消费金融监管在哪些方面
2021年7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随着《办法》的实施,消保工作将内嵌到银行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中,对监管评价结果为三级及以下的机构采取通报、限期整改等一系列监管措施。
近年来,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章立制推进消保体制机制建设,通过现场检查、投诉督查、行政处罚集中整治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通过教育宣传、风险提示和案例通报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2020年,银保监会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清退、赔付消费者177亿元。
但是当前金融交易数字化、金融产品结构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更大挑战。消费者反映的问题集中在校园贷、信用卡、理财、保险等业务中,涉及虚假宣传、误导销售、捆绑搭售、霸王条款等。此外,还存在持牌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各种乱象,比如暴力催收、息费定价过高、向未成年人放贷、泄露客户信息等。上述新问题要求建立监管评价体系,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将消保工作内嵌到经营管理中。
此次银保监会出台的《办法》面向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向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银行保险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
一、与互联网平台等合作需加强消保管理
为更好地督促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办法》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向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银行保险机构纳入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理财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此外,《办法》还针对互联网平台消保乱象,以及金融产品过于复杂、多层嵌套等问题,设置合作机构管理、消保审查等指标,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等第三方合作机构消保管理。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强化消保审查,风控关口前移,防止产品“带病”上市。
二、监管评价要素由6项构成
《办法》共6章35条,包括总则、评价要素和等级、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评价结果及运用、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附则。其中,评价要素包括“体制建设”“机制与运行”“操作与服务”“教育宣传”“纠纷化解”5项基本要素和“监督检查”1项调减要素。5项基本要素总权重为100%。
其中,体制建设主要评价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建设等情况,权重为10%;机制与运行主要评价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信息披露、个人信息保护、内部培训、内部考核、内部审计等,权重为25%;操作与服务主要评价银行保险机构日常经营和服务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营销宣传、适当性管理、销售行为管控、合作机构管理、服务质量与收费等,权重为30%;教育宣传主要评价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教育宣传总体安排、集中教育宣传活动、常态化消费者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等,权重为10%;纠纷化解主要评价银行保险机构投诉管理、投诉数量以及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落实情况,权重为25%;监督检查,根据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现场检查、举报调查、投诉督查、复议诉讼情况以及日常舆情、重大负面事件和机构相关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调减,幅度不超过总权重的25%。
三、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办法》为评价结果设置了四个等级:90分(含)以上为一级,代表银行保险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75分(含)至90分为二级,代表银行保险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60分(含)至75分为三级,代表银行保险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处于偏下水平;60分以下为四级,代表银行保险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处于落后水平。为增强评价结果精准度,二级和三级又细分为A、B、C三个等次。
上述负责人表示,《办法》明确消保监管评价结果作为监管部门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政策、实施消保分类监管的重要基础,以及配置监管资源和采取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
对于评价发现的问题,督促机构及时整改,落实主体责任,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在银行保险领域的诉求和困难。银保监会将根据消保监管评价结果,对银行保险机构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根据《办法》,对评价结果为三级的机构,视情形依法采取下发风险提示函、监管通报、责令限期整改、责令内部问责等方式,要求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和执行,必要时公开披露其不当行为。
对评价结果为四级且整改措施不力的机构,可依法在开办新业务、增设分支机构等方面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据悉,银保监会每年将对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实施消保监管评价,推动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
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可增强银行保险机构消保工作针对性,督促机构对照监管要求检视自身消保工作薄弱环节,发挥监管“指挥棒”作用,实现监管要求与消费者保护全覆盖。
㈡ 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吗
不包括…主要的金融抄机构分为四大袭类:
1、银行类,典型的就是我们所谓商业银行;
2、保险类,这个不用过多解释吧;
3、证券类,比如国内的证券公司,在美国叫投资银行,简称投行;
4、信托类,信托是一种金融制度安排,最典型的是基金。
㈢ 目前在一家小额信贷公司做消费金融工作,请问怎么规划自己以后的职场信托怎样需要怎么个提升
在现在的工作岗位努力工作,多学习业务知识还有你的领导的管理知识。积累就是基础,主动才会成功,付出的同时就是得到。过这村没这店了,别浪费了老天给你的机会。
㈣ 银行\ 信托 \ 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做好信贷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感觉楼上回答的已经很专业了。主要是现在都是智慧风控评估,已经不像之前,人来操作,很容易崩盘
㈤ 6万亿级的消费金融市场,信托公司有哪些机
不少信托公司已经开始发消费类信托了
㈥ 金融行业,持牌消费金融,持牌金融公司到底持的是什么牌 蚂蚁借呗是持牌贷款公司吗
第一、首先来讲一讲金融行业的许可证内容:
金融作为国内管制严格的行业之一,首当回其冲的当然是执业资格答问题,也就是牌照问题。金融监管根据时段划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市场准入制度是事前监管的核心,金融许可证则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常态表现。金融牌照,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
目前,我国需要审批和备案的金融业务资质有三十多种,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典当等。
第二、消费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细分行业,在我国是属于试点中: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法所称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办法所称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消费金融公司名称中应当标明“消费金融”字样。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机构不得在名称中使用“消费金融”字样。
第三、关于蚂蚁借呗的牌照问题
蚂蚁金服有网络小贷等牌照,目前主要依靠这些牌照进行业务布局。
㈦ 信托公司由谁来监管
信托公司由银监会,非银部监管。
承办对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依法审核有关机构的设立、变
更、终止及业务范围;拟定监管规章制度;负责对有关机构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工作;监测资产负债比例、资产质量、业务活动、财务收支等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
风险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审查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㈧ 消费信托中,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多少钱用于消费,多少钱用于投资委托人对投资是否有知情权
看来是有同行给你看消费信托产品了。
这个表中的这些机构,都参与到消费信托中。
说白了就是,现在网购盛行,年轻一代奉行消费主义。买东西钱不够,那就分期付。分期付款就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信托公司就把投资人的钱募集过来,然后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比如支付宝里面的网商贷、捷信分期这些专门做分期付款生意的公司)把募集来的钱贷出去。贷款出去自然要收利息。这个利息中的一部分就是买信托的人的收益。
原理就是这样,把投资人的钱,借给别人花,然后收别人利息。这个利息中的一部分就是委托人的收益。
说的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借钱给别人花,怎么保证他还钱呢?这时候需要贷后服务机构、催收服务机构。(要到期了,就要打电话确认,催以下,赶紧还钱了)
中间信托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募集资金,然后选好的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实时监控资金流进出。确保借出去的钱和收回来的钱+利息能够覆盖产品的本金+收益。
委托人对投资有知情权啊。这个知情权就是我上面说的。信托公司会告诉你,这个产品是和哪个消费金融公司合作。你的钱是通过捷信分期借出去的还是通过支付宝网商贷借出去的。仅此而已。
你想看每一笔款的进出,那是不可能的。
话说回来,找信托公司买信托产品,图的就是一个安全放心。瞄准大品牌,选好好标的。没啥问题。
消费金融类的信托产品,如果有保险公司承保。这类产品是稀缺货。几乎很难买到。
㈨ 为什么中融信托会查我的征信
一般个人征信被查都是已经获得本人授权,征信被查一般是涉及到一些个人金融业内务,包括信用卡容审批,贷款审批这些,中融信托设计到的金融业务比较广,确实你没授权查询你征信,你可以咨询一下人行征信中心那边,中融信托查你征信的目的,或者提出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