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前景如何,有没有哪些好的发展机会
整体市场: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汽车金融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美国汽车厂商为促进汽车销售,通过消耗自身资金流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开启了汽车信贷消费的序幕。此后,汽车金融在全球各国遍地开花,并成为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链利润最高的一环,所占比重达到24%。
❷ 汽车金融的国内市场
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
2004年8月18日,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金融公司,截止2012年12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30个省300多个城市,为逾百万购车者提供贷款服务。
随后又有福特、丰田、。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业务在整个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进行全面竞争。
截至2012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共有16家。
近年来,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为汽车金融服务培育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大关,分别达到1075.17万辆和107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2.3%。而且,随着 80 后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大众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悄然改变,中国年轻一代不仅喜欢消费,更喜欢超前消费,尽管汽车金融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较高。为分享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机遇,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各大汽车厂商的汽车金融公司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都积极拓展汽车金融业务。自1998年央行正式批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该业务在我国实现了飞速发展。2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截至2011年年底,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市场余额已突破3000亿元。2012年汽车金融发展速度超过了30%,达到3920亿元。
到2015年,汽车消费金融市场金额将达6700亿元。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金额预计将达3250亿元,占比49%;信用卡车贷分期余额将达1350亿元,占比20%;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贷款金额将达1600亿元,占比24%。其他500亿,占比7%。
随着消费群体年轻化、个人征信系统及汽车金融业务法规的完善、厂商对汽车金融业务更广泛的参与,以及市场参与者更紧密的合作,国内汽车信贷消费渗透率可以在未来十年从2012年的16%提高到30%甚至更高。
❸ 中国目前有多少家汽车金融公司
截至目抄前,中国共有外商独资或控股的汽车金融公司9家。大众、丰田、菲亚特、福特、标致雪铁龙、戴姆勒-克莱斯勒、沃尔沃、日产等,他们纷纷试水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大的汽车公司也有自己的金融部门,但现在在国内开展的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还是一汽-大众的“金融引擎“。 汽车金融服务是一汽-大众的重要战略举措。第一,选择一些高品质、精挑细选的产品放在平台上。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金融机构进行筛选,把优秀的金融公司的优质产品呈现给客户,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客户利益的保护;第二,它是一个量体裁衣的概念,希望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些金融产品,而是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根据客户不同的状况和偏好,从专业的角度对金融产品进行优化组合,真正做到量体裁衣;第三个特点,就是一站式,我把它理解为金融超市,这个超市包含多家金融公司的优质产品,突破了一家金融公司产品较单一的局面,因此,围绕着汽车消费的任何金融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❹ 2019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于汽车产业而言是曲折的一年。新车销量经过30年快速增长后,从年下半年始连续下滑,甚至出现首次全年负增长。汽车金融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除了汽车市场的萧条,汽车金融行业还面临着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未来的汽车金融是举步维艰还是另有蹊径?
经过大量桌面研究、企业拜访和专家访谈,形成《2019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本报告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明确汽车金融定义,从宏观角度分析汽车金融的驱动因素,分析汽车金融市场情况;
第二部分探究零售汽车金融参与者的业务特点和优劣势,全面剖析金融科技在零售汽车金融行业的应用;
第三部分研究经销商汽车金融的相关情况,探讨经销商汽车金融的开展模式和金融科技应用情况;
第四部分根据汽车金融行业现状,分析汽车金融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预测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报告研究范围是狭义汽车金融,把狭义汽车金融分为零售汽车金融和经销商汽车金融,并从两方面分别描绘参与者现状,探讨汽车金融的金融科技应用情况,并以市场现状为引,尽可能发现目前汽车金融面临的挑战和即将出现的发展趋势。
行业概况
本报告研究范围是狭义汽车金融,指在汽车销售阶段为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零售汽车金融和经销商汽车金融。
中国的汽车金融行业发展至今20多年,经过萌芽、爆发、调整、振兴四个阶段之后,从2008年起已经进入多元化竞争阶段,2016年市场规模首次过万亿,且仍在不断增长。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四个方面都有利好因素,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零售汽车金融
零售汽车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新车贷款、二手车贷款、售后回租和直租等,用以缓解消费者在获得汽车所有权或使用权时的资金压力。
零售汽车金融主要参与者有四类: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和融资租赁公司。四大参与者在主要产品模式、资金成本、贷款利率、信贷要求等方面各有不同。
零售汽车金融的科技应用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应用范围涵盖贷前、贷中、贷后整个汽车金融链条,形成闭环。 在贷前环节,金融科技主要用于优化贷款流程,并通过使用多样化大数据来优化风险模型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贷中环节,金融科技主要用于为客户提供附加服务、提前进行违约风险预警;在贷后环节,金融科技主要用于优化逾期贷款催收方式,并收集汽车金融服务流程的信用信息用于下一轮服务征信,形成信用闭环。
经销商汽车金融
经销商汽车金融的主要产品包括主要包括新车和二手车库存融资、展示厅建设贷款、零配件贷款、维修设备贷款和其他汽车销售环节为经销商提供的金融服务等,以缓解经销商等汽车销售方短期现金流压力,辅助二次营销。
经销商汽车金融主要由三大参与者构成,分别是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贷款场景,市场占有率最高,规模最大;互联网平台资金成本最高、资金断裂风险高,占据的份额最小,仅作为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补充。
经销商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实现智能化的贷款流程、库存管理和风控。金融科技在经销商汽车金融的应用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人工智能实现了经销商贷款全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数据在企业征信、反欺诈和信用评估方面得到全面应用;区块链优化了经销商汽车金融贷款流程,保证资金和信息的安全性。
挑战与趋势
汽车金融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竞争格局。然而,近几年随着经济形势和产业的变化,目前汽车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往往与挑战并行,行业的瓶颈通常反而是企业脱颖而出的机会。基于桌面研究、企业拜访和专家访谈的研究结果,总结出汽车金融在中国面临的六大挑战和七大发展趋势。
❺ 如何持续领跑汽车金融市场
尽管银行和主机厂金融占据着垄断地位,但显然无法高枕无忧,随着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汽车消费需求的演化,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加剧。
1、服务、效率与体验急待提升
银行开展汽车金融业务,虽然存在贷款利率较低的优势,但其客户群体主要针对的是信贷记录良好的白领及金领人群,使得其业务覆盖范围局限较大,此外,在贷款流程中,需要提供较多的申请材料、审批流程一般在一周以上、具体办理只能在银行既有网点等,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影响到了银行汽车金融服务的体验,以及持续拓展能力。
主机厂金融公司在目标人群、流程效率上,优于银行,但其展业渠道相对受限,主要依托品牌4S店体系来开展。
此外,对经销商服务的体验提升、经销商利益的维护,是传统上处于强势地位的银行和主机厂金融都需要改进的环节,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
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租赁公司,无论是在目标客户群体、审批流程、服务体验上,都明显优于传统渠道。美利金融平均审批时间15分钟、当天就能放款、提车,并在原有二手车金融渠道优势的基础上,将新车金融业务不断下沉到3、4、5线城市、县城;易鑫、大搜车推出1成首付开新车业务,进一步拓展新车金融业务领域。近年来,随着资本疯狂涌入汽车互联网金融、交易领域,进一步助推了汽车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发展。
2、资金监管政策收紧,不确定性增强
受监管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银行贷款的金额和成本受当期市场影响较大,同时,商业银行和主机厂金融公司在汽车金融市场内在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且主机厂金融公司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自银行,融资渠道单一、分散性严重不足,一旦银行资金因监管政策受到影响,将极大影响主机厂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今年来债权违约、金融欺诈等事件频繁发生,市场波动风险大,未来需要进一步管理不确定性。
❻ 中国国内目前有多少家汽车金融公司
十一家
❼ 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情况国内的发展情况
汽车金融是主要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它是汽车制造、流通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业务在整个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进行全面竞争。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有9家,其中3家为中外合资,6家为外商独资。截至2007年12月底,已开业的8家公司资产总额284.98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55.15亿元,负债总额228.22亿元,所有者权益56.76亿元,当年累计实现盈利1647万元。
金融服务是汽车产品流通和消费的润滑剂,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中国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中投顾问2008-2009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