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中国众多的一线城市都比较有实力,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首先,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第三,上海拥有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
上海有数量众多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等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上海是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最大聚集地,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上海不仅是大陆金融产品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还汇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场种类。随着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⑵ 为什么说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上海和北京 上海1949年以前,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之冠。当时的上海云集了亚洲最大的交易所、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中央四大行的总部、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银行如北四行、南三行的总部及不计其数的保险、信托公司的总部等。此外当时的上海还云集了亚洲最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远东分行,大量今天的金融巨头与老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然而到1952年底,外资金融机构基本撤离上海而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已经锐减至60余家。从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经过阵痛后的上海,如今涅槃重生。上海的经济总量位居大中华区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达到1.49万亿人民币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国各省区及直辖市首位。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心,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仅次于同处纽约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超越伦敦和东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并同时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场中心行列。上海还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和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上海是世界第一大港,2010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6.90万标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的金融业经济总 量居全国第一。上海的私人银行总部数居全国第一,工行、交行、农行以及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均选择上海作为私人银行总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总额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全额外人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场完备度居全国第一。上海外资银行境内总部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二,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85%,上海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境内总部约占全国七分之五,此外中国六成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总部位于上海。上海吸纳到的海归人才的数量同样位居国内 第一,全国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归人才选择到上海工作创业。亚洲第一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也坐落于上海。上海吸收外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同样位居国内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高端领域的跨国巨头都选择将亚太或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如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黑石集团、路易威登、德勤、英特尔、GE、麦肯锡、RBS、巴黎银行、AIG、普华永道、渣打银行、安永、香奈儿、安联、迪士尼等。</SPAN></SPAN></p>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人均GDP达到67,612元人民币,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8.3亿,2743.1亿和9004.5亿元,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8%。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2008年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长11.5%。北京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0%的任务目标。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32.4%,比上年下降0.6个和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居住水平继续提高。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准,北京已达到“富裕型”社会,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在北京同样存在。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金融业巨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北京。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等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均设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大量境外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国地区总部,如壳牌、摩根大通、微软、惠普、三星、IBM、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德意志银行等。北京市商业总体布局形成多处有较大规模、有良好购物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商业文化中心。著名的商业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单、前门,新兴的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中心的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亮马桥、丽泽商务区等。以电子产品为闻名的中关村、上地;以古玩闻名的潘家园;以经营服装闻名的动物园、大红门商业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传统商铺,有众多代表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的特色独树一帜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是全球第六大零售城市,居内地之首;零售业国际化程度列世界第六,内地之首
⑶ 国内银行业数量排名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排名是建行、中行、工商、农行。农行为什么排在最后是历史包袱问题。这个排名大家要客观的看,因为农行在2004年存款、贷款全国增长都是第一名。
市场影响力第一是工商银行、第二是中国银行、第三是建设银行、第四是农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建行第一、招商第二、中国银行第三。资产质量及安全性、民生、浦东、招商。流动性管理排名是交行、中信、浦东、广大、民生。
科技竞争力建行第一、工商第二、民生第三、招行第四,金融创新竞争力民生第一、交行第二、中行第三的。公司治理竞争力,招行第一、民生第二、浦东第三。内控机制竞争力,浦东第一、兴业第二、民生第三、招行第三、工行第五。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现实竞争力排名和潜在竞争力排名。现实竞争力排名是招行第一、浦东发展第二,中行第三,建行第四,民生第五。潜在竞争力是民行第一,招行第二,浦东发展第三,华夏第四、兴业第五。
⑷ 在中国哪个城市金融业最发达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和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当时上海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中国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及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国内银行占银行同业公会会员的81%。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上海同时是当时外国金融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据统计,到1936年外国在华银行家数共有32家;其中,上海就有27家,而香港同年只有17家外国银行。这些外国银行大多集中在外滩一带:英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及台湾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上海当时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拥有同业拆借、贴现等货币市场,内汇、外汇市场和标金(黄金)市场与大条银(白银)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上海当时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三大债券市场。上海当时既是全国资金调剂中心,也是远东国际交易活跃的金融中枢:1936年,上海的黄金市场全年成交数实际达到3116万条,折合美元1100余万元。这一数字超过日本的东京和大阪之和,也超过法国的巴黎。每日交易额之巨,虽不足与伦敦、纽约媲美,然凌驾法、印、日之上。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所有资本市场也被关闭,上海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后被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取代。现今的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发达的城市,据上海统计局初步统计,全市2009年经济总量达14901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0.7%、39.9%、59.4%。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55美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GDP总量也已经超过香港。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商贸业、餐饮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上海现有的本地银行有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毕马威咨询公司参与制定,法国巴黎大区投资促进协会发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国伦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上海。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不论是技术手段还是交易规模均获得较快发展,目前,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峰值订单处理能力达到80000笔/秒,系统日双边成交容量不低于1.2亿笔,相当于单市场1.2万亿元的日成交规模,并且具备平行扩展能力。截止2009年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的总市值为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五、成交金额居全球第三、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居全球第六,并在近几年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大型企业来沪上市融资,其中包括金融企业里盈利能力冠居全球第一、第二的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此外,还包括中国人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建筑等一批业绩优良的蓝筹公司。
⑸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哪些
在我国现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一种类型。
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浦东金融机构数量全国第一扩展阅读:
1986年7月24日,国务院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总部位于上海。交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深圳特区成立,成为第一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2年3月,招商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登陆H股市场。
1987年4月14日,中信集团银行部改组成中信实业银行,总部设于北京,成为第二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5年8月,中信实业银行更名中信银行。
1987年,深圳特区6家信用社联合改制,成立深圳发展银行,5月10日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银行。2010-2012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控股的平安银行吸收合并深发展,2012年8月2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
1988年8月20日,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福建兴业银行在原国内第一家地方国营金融――福兴财务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总行设在福州,2003年3月,福建兴业银行更名为兴业银行,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88年9月,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广东发展银行成立,总部设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13号。1993年11月8日,广发银行在澳门开设分行,成为第一家在境外开设分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年4月8日,广东发展银行正式更名“广发银行”。
1992年8月,中国光大银行在北京宣告成立,成为第三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1997年1月,光大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8月19日,光大银行在A股上市交易。
1992年5月22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集团,其后,党中央国务院批示成立华夏银行。10月18日,华夏银行在北京成立,成为第一家由工业企业负责兴办的银行,也是国内第四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12月22日,华夏银行正式开门营业。1996年4月10日,华夏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7月21日,华夏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五家上市银行。
1992年8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1993年1月9日,浦发银行正式开业。1999年9月23日,浦发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是第2家上市交易的银行。
1996年1月12日,由全国工商联牵头,数家民营机构参股组建的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突破了商业银行原有的股权构成,成为我国第一家由非国有企业为主出资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2009年11月26日,民生银行登陆H股市场。
1987年10月29日,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获批成立,同年12月1日正式营业。2003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过整体股份制改造,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更名恒丰银行,成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3年,浙江商业银行在宁波成立,是一家中外合资银行,2004年6月30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重组、更名、迁址,改制为浙商银行。2004年8月18日,浙商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于杭州。浙商银行现有股东22家,其中21家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占85.71%。
2005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2006年2月16日,渤海银行正式对外营业。 渤海银行总部位于天津,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
20多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采取股份制形式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按照商业银行的运营原则,高效决策,灵活经营,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自成立伊始即迅猛发展。
截至2013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⑹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吗
上海和北京 上海1949年以前,上海曾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无论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规模全部雄踞亚洲之冠。当时的上海云集了亚洲最大的交易所、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中央四大行的总部、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银行如北四行、南三行的总部及不计其数的保险、信托公司的总部等。此外当时的上海还云集了亚洲最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的远东分行,大量今天的金融巨头与老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然而到1952年底,外资金融机构基本撤离上海而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也已经锐减至60余家。从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经过阵痛后的上海,如今涅槃重生。上海的经济总量位居大中华区第一位,2009年上海市GDP达到1.49万亿人民币超越香港。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国各省区及直辖市首位。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心,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仅次于同处纽约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超越伦敦和东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并同时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场中心行列。上海还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和第二大钻石现货交易中心。上海是世界第一大港,2010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6.90万标箱,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的金融业经济总 量居全国第一。上海的私人银行总部数居全国第一,工行、交行、农行以及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均选择上海作为私人银行总部。上海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总额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全额外人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场完备度居全国第一。上海外资银行境内总部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二,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85%,上海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境内总部约占全国七分之五,此外中国六成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总部位于上海。上海吸纳到的海归人才的数量同样位居国内 第一,全国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海归人才选择到上海工作创业。亚洲第一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也坐落于上海。上海吸收外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同样位居国内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高端领域的跨国巨头都选择将亚太或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如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黑石集团、路易威登、德勤、英特尔、GE、麦肯锡、RBS、巴黎银行、AIG、普华永道、渣打银行、安永、香奈儿、安联、迪士尼等。</SPAN></SPAN></p>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人均GDP达到67,612元人民币,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8.3亿,2743.1亿和9004.5亿元,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8%。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2008年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长11.5%。北京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0%的任务目标。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32.4%,比上年下降0.6个和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居住水平继续提高。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准,北京已达到“富裕型”社会,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在北京同样存在。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均在北京。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金融业巨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北京。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等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均设在北京,北京同时还聚集了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总部,其中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企业。大量境外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国地区总部,如壳牌、摩根大通、微软、惠普、三星、IBM、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德意志银行等。北京市商业总体布局形成多处有较大规模、有良好购物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商业文化中心。著名的商业中心包括王府井、西单、前门,新兴的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为中心的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亮马桥、丽泽商务区等。以电子产品为闻名的中关村、上地;以古玩闻名的潘家园;以经营服装闻名的动物园、大红门商业圈。北京城至今仍有有大量的传统商铺,有众多代表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的特色独树一帜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是全球第六大零售城市,居内地之首;零售业国际化程度列世界第六,内地之首。</SPAN></SPAN></p>
⑺ 国内各大银行总资产排行
截至2010年11月18日
1.工商银行134178亿元
2.建设银行105790亿元
3.农业银行101171亿元
4.中国银行101024亿元
5.交通银行38027亿元
6.招商银行23596亿元
7.浦发银行19757亿元
8.中信银行19476亿元
9.兴业银行18103亿元
10.民生银行17643亿元
11.光大银行14910亿元
12.华夏银行10108亿元
13.北京银行6898亿元
14.深发展6751亿元
15.宁波银行2350亿元
16.南京银行1986亿元
⑻ 上海十大知名企业有哪些
1、上海电气集团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在香港H股上市,还拥有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30位。
2、浦发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于1993 年1月9日正式开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2012中国上市公司最具投资价值100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排名第23。
3、宝钢集团
宝钢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4、上汽集团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2011年,通过向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及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独立零部件、服务贸易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相关股权和资产,上汽集团实现资产重组整体上市,总股本达到110亿股。
5、东方航空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中国上海,是中国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是中国三大国有大型骨干航空企业(其余二者是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之一。
6、复星集团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
7、百联集团
百联集团于2003年4月24日成立,为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百联集团现位列中国零售百强第1名,中国企业500强第16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第33位。
8、光明食品(集团)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8日。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资产集中组建而成,资产规模458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450亿元。光明品牌在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3位,品牌价值已达455.12亿元。
9、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
10、太平人寿
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专营寿险业务,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企业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时间最长和品牌历史最悠久的中资寿险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