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短期经营决策的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
预定执行情况反馈调整战略。
B. 《管理会计》题,谢谢!!!80分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主要包括
是指决策结果只影响或决定企业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经营实践的方向、方法和策略,侧重于从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对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经营环境...
ABC
2,.单位生产成本费用(产品成本计算不同)
全部成本法 就是把所有料工费算成成本
5+3+2=10 10*10000+20000=120000 这是产品成本 单位成本就是120000/10000=12
变动成本法 就是把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算成产品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就是5+3+2=10
3,完全法
单位生产成本=10+5+7+4000/1000=26, 销售收入: 600件 × 40 = 24000元 减:销售成本: 600件 × 26 = 15600元 毛利: 8400元 减:期间成本: 600 件 × 4+ 1000 = 3400元 净利: 5000元
2、:变动成本法 单位生产成本: 10 + 5 + 7 = 22元 销售收入: 600 件 × 40 = 24000元 减:销售成本(变动制造费用): 600件× 22 = 13200元 毛益:10800元 减:期间费用=4*600+4000+1000=7400 净利: 3400元
C. 短期经营决策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必须考虑现金管理和最佳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存货经济批量、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应付账款筹资决策方法、不同生产决策的决策指标和决策原则、产品销售定价的不同方法。
D. 简述怎样运用短期经营决策方法
1、差量法:
即将备选方案的有关货币金额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
差量一般包括: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
差量收入指两个备选方案之间预期收入的差异数。
差量成本指两个备选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异数。
只要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那么前一个方案是最优的,反之则后一个方案为优。
2、平衡计算法
因为解决问题的各方案的成本是产量(或某个指标)的函数, 而这些函数在图象上往往表现为直线,只要两根直线不平行,总 有交点,这个交点就是两个方案成本相等时的产量。
3、数学模型法
利用数学模型来判断哪个方案最优。
E. 短期经营决策的步骤是什么
1.对问题进行分类
一共有四类问题。第一类是真正的普遍性问题,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数可以归入此类。这些问题常常通过诸多的表面事件表现出来,但如果只是去处理这些表面事件,不去追究问题的根源,不仅问题得不到根治,而且还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要解决普遍性问题,管理者首先要制定规则,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规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类问题,对当事者来说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发生过,也具有普遍性,比如并购,这就要借助别人的经验来解决。第三类是真正独一无二的问题,这类问题必须个别处理。但是这类问题少之又少。最后一类问题隐藏着新的普遍情况,这类问题需要建立新的规则来解决,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没有普遍性的意外事件。
2.对问题进行定义
这一步要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哪些因素与此问题相关。美国汽车业以前认为,之所以会发生交通事故,是因为道路修建得不安全,以及驾驶员的技术不过关所致。因此,他们在加强公路安全和培训驾驶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实际问题却不仅限于以上两个方面,汽车设计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正确而全面地定义问题,惟一的办法就是:对照观察到的所有情况,不断对已有的定义进行检验,一旦发现该定义未能涵盖全部情况,就立即将它摒弃。
3.明确问题的限定条件
也就是说,要明确列出决策所要实现的目标。这一步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设定了几个本身就相互矛盾的目标,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决策比赌博还没有理性。另外,决策虽然一开始是正确的,但是后续过程中前提条件却发生了改变,如果不随之调整决策的话,就必然导致失败。因此,决策者必须一直牢记决策所要实现的限定条件。一旦现实情况发生大的变化,就应该马上寻找新的办法。
4.判断哪些是“正确”决策,而不是先考虑决策可否被接受
一开始就考虑“什么样的决策才会被接受”对决策者毫无益处。因为在考虑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会丢掉重点,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正确的做法是,先判断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再采取折中的办法,让大家接受决策。
5.在制定决策时将实施行动考虑在内
决策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而已。在这个步骤中,管理者要确保任务和责任已经明确地落实到具体的人,另外,还要确保任务执行者能够胜任工作。如有必要,还必须调整对执行者的考核方法、任务完成的衡量标准以及激励机制。将决策告知相关人员也很重要,否则,很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6.对照实际执行情况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决策者需要报告和数据等系统化的反馈信息。但是,信息总是抽象的,并不能准确反映具体现实。因此,他们的反馈信息若不以亲眼所见的实际情况为核心,他们若不经常走出去看看,就容易落入教条主义的桎梏中
F. 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短期经营决策包括生产经营决策和产品定价决策。其中生产经营决策的方法具体包括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差别损益分析法、相关损益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和成本无差别点法。
G. 简述生产经营决策的方法及其适用的决策类型
生产经营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有关生产经营决策方案的评价指标,据以作出选择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包括以下具体方法:
1、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
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如某种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等)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和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单位资源所能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并作为决策评价指标。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是个正指标,根据它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
2、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
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贡献边际总额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
当有关决策方案的相关收入不为零,相关成本全部为变动成本时,可以将贡献边际总额作为决策评价指标。
贡献边际总额是个正指标,根据它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
3、差别损益分析法
差别损益分析法是指在进行两个相互排斥方案(以下简称互斥方案)的决策时,以差别损益指标作为评价方案取舍标准的一种方法。
由于此法需要以各有关方案的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作为基本数据,因此一旦相关收入相关成本的内容界定得不准确、不完整,就会直接影响决策质量,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必须进行细致的相关分析,尤其对相关成本项目必须逐一列出具体的明细项目。
该法一般要通过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计算差别损益指标,其一般格式如下:
根据差别损益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当△P>0,A方案优于B方案;当△P<0,B方案优于A方案;当△P=0,A方案与B方案的效益相同。
4、相关损益分析法
相关损益分析法是指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以相关损益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
某方案的相关损益是指该方案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之差。
相关损益分析法通常也需要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其格式如下:
相关损益指标是个正指标,根据它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相关损益最大,哪个方案最优。
5、相关成本分析法
相关成本分析法是指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当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时,通过比较各方案的相关成本指标,作出方案选择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实质上是相关损益分析法的特殊形式。
相关成本分析法也可以通过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进行决策,其格式如下:
相关成本是个反指标,根据它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相关成本最低,哪个方案最优。
6、成本无差别点法
成本无差别点法是指在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相关的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判断处于不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作出互斥方案决策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要求各方案的业务量单位必须相同,方案之间的相关固定成本水平与单位变动成本水平恰好相互矛盾(如第一个方案的相关固定成本大于第二个方案的相关固定成本,而第一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又恰好小于第二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否则无法应用该法。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又叫成本分界点。其基本公式如下:
若令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为X0,A方案固定成本为a1,单位变动成本为b1;B方案固定成本为a2,单位变动成本为b2,且满足a1>a2,b1<b2,则有:
根据该法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
(1)若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X0时,则固定成本较高的A方案优于B方案;
(2)若业务量小于成本无差别点X0时,则固定成本较低的B方案优于A方案;
(3)若业务量恰好等于成本无差别点X0时,则两方案的成本相等,效益无差别。
H. 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怎样运用这些方法。
1确定决策目标,案3确定各个可行备选的方案有关的成本收益,把成本和收益进一步区分为相关于不相关的两类,并不排除不想管的成本和收益4,汇总每个相关方案的成本和收益5,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