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对金融机构征信市场监管内容

对金融机构征信市场监管内容

发布时间:2021-03-05 04:27:01

1. 企业征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哪些管理职责

《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是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版依法履行对征信业权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1、制定征信业管理的规章制度;
2、管理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审批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接受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备案,定期向社会公告征信机构名单;
3、对征信业务活动进行常规管理;
4、对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遵守《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5、处理信息主体提出的投诉。

2. 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大致有以下10项:①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内伤业务的监管;容③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包括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④对会计结算的监管;⑤对外汇外债的监管;⑥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⑦对证券业的监管;⑧对保险业的监管,⑨对信托业的监管;⑩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中央银行监管工作的重点,以美国为例,美国
对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有:
(1)《巴塞尔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监管。
把资本充足性与风险管理一起考虑是美国金融管理当局于80年代中
期开始的,目前已为世界主要国家所普遍采用。而且随着跨国银行业的大力发展,那些资本要求相对低的银行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要求实行统一资本充足的国际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呼声受到国际清算银行的重视,组织了10国中央银行进行广泛的讨论,于1988年达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记载这一标准的文件,就是著名的《巴塞尔协议》。

3. 三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都有哪三个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从体制上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属于“一元多头”,即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部分国家职能。

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

(3)对金融机构征信市场监管内容扩展阅读:

1、金融监管的主要对象:

金融监管的传统对象是国内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但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监管的对象逐步扩大到那些业务性质与银行类似的准金融机构,如集体投资机构、贷款协会、银行附属公司或银行持股公司所开展的准银行业务等。

如今,一国的整个金融体系都可视为金融监管的对象。

2、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4. 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金融监管的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设立的监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如市场准入、市场融资、市场利率、市场规则等等;

对会计结算的监管;对外汇外债的监管;对黄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对保险业的监管;对信托业的监管;对投资黄金、典当、融资租赁等活动的监管。

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

一个就是对资产端的资质进行审核,也就是借贷人的征信信息进行甄别;

第二个是规避国家法律禁止的事项;

第三个是对不同人群进行发放不同额度。还有就是,结合公司情况,建立一套公司特有的保障制度。

(4)对金融机构征信市场监管内容扩展阅读:

监管目的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防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 征信监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对征信什么和监管职权的规定

你好

91}征信来jy由人j9人催产品团队开发源完成,该解决方yD案志在打通各个信贷业务平台信息,实现P2P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之间的数据能够实时共享。

91征信提供的解决方案,使得机构之间可以互相查gP阅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当借款人向信贷机构申请借款时,信贷机构将可以w7向其他信贷机构直接请求查询该借款人是mY否存在一人多贷情况,以及当前的还款状态。
cZ

6.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金融机构征信管理进行现场检查有何规定

j

7.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哪些管理职责

《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是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回履答行对征信业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一是制定征信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管理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审批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接受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备案,定期向社会公告征信机构名单;三是对征信业务活动进行常规管理;四是对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以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五是处理信息主体提出的投诉。

8. 1、为什么特别强调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及内容有哪些 2、结合我国现实分析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特别强调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及监管内容
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经营活动具有作用力大、影响面广、风险性高等特点,因此,依法对金融业实施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既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要求,又是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对其监管就显得特别重要.
(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源于一般管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现实经济运作中,由于存在垄断、价格粘性、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负效应等情况,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市场失效。因此,完全的自由放任并不能使市场运行实现规范合理和效率最优,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从市场外部通过法令、政策和各种措施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以弥补市场缺陷。特别是金融机构的风险具有连带性,一个金融机构陷入风险危机,往往引起社会公众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任,极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风险的连锁反应,动摇整个国家的信用基础,所以,为了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发生金融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需要国家对金融业实施严格的金融监管,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
(2)金融业的特殊性。从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看,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作与发展,甚或社会的安定,由此决定了必须对金融业严加监管,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有效运行。金融业的内在风险。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负债经营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只有金融体系安全运行,才能保持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业的公共性。为了防止相对垄断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评价、选择及其约束困难,需要通过金融监管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保护公众利益。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竞争是保持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条件。为了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都应该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规范地经营,不能搞无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这就需要金融主管当局通过金融监管实现这一目的。

监管内容: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准入的监管。对商业银行设立和组织机构的监管、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监管
(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存款人保护的监管、流动性监管、贷款风险的控制、准备金管理、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监管。
(3)市场退出的监管。

二、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这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选择。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主表现为: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机构、业务和市场的国际化,对于推动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求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各国际性金融机构、尤其是国际性商业银行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单靠一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力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迅速发展的国际化需求。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和协调更多地依靠各国政府的合作、依靠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作用,以及依靠国际性行业组织的规则。目前,国际银行业和国际证券业的监管正在向全球统—化方向发展,以保证统一标准,堵塞漏洞,维护国际金融活动的安全。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典型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它负责调节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差额,维持汇率的稳定。国际清算银行作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也是如此,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拟订的新、老“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文件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标志着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趋于形成。

9.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业职责是什么急!!!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简介

与金融等行业类似,征信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行业:征信所涉及的信用信息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隐私,错误的征信结果将会误导市场,征信业的恶性竞争可能侵害被征信对象的利益、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征信业规范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

一、征信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征信管理是促进、引导征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和指航灯。目前,中国社会各方都在急切呼唤诚信体系的建设,市场的自然孕育无法满足紧迫的现实需求,必须采取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这就需要一个机构作为政府推进的执行者,制定征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率先开始征信基础建设,培育市场需求主体,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快征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征信管理机构制定征信业游戏规则,规范征信市场运作,维护被征信对象的合法权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征信业涉及征信机构、被征信对象、征信产品使用者等多方面,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各环节运作都要进行规范,明确行业监管目标和手段,具体指导、监管征信机构和征信市场的运作,为征信业的市场化运作保驾护航。

三是征信管理机构通过日常监管,保证有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征信产品质量和征信作用的有效发挥。为避免自由放任发展的高成本,对征信业的市场准入、运作和退出均要进行监管。市场准入监管包括对征信机构资格的认定、征信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查以及可以从事的征信业务的界定;监管已进入的市场主体依法合规运作,保证信用产品的质量;对违法违规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惩处,包括吊销营业执照和取消从业资格等。

此外征信管理机构还可以为征信业有关各方提供沟通平台,为征信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

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职能,人民银行成立了征信管理局,其具体职责为:承办信贷征信管理工作;拟订信贷征信业发展规则、管理办法和有关风险评价准则;承办有关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立足当前工作重点,但人民银行对征信业的管理,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尤其是最近几年,对征信业发展和征信市场管理,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对企业资信、证券评估机构的审批。8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一批资信评估公司,为我国征信业的初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90年代初期,随着征信业的发展,人民银行开始行使对企业资信、证券评级机构的行政审批权。1997年,人民银行规范了证券评估机构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这一系列措施初步规范了中国的金融征信市场。

二是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取得重要成果。90年代初期,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率先研究贷款企业经济档案制度。1996年人民银行在部分大中城市实行贷款证制度,并颁布《贷款证管理办法》。1998年人民银行在总结贷款证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1999年省内联网,2002年底实现全国联网。2003年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一步完善,系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分析利用工作也得到了明显加强。

三是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90年代末期,随着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建设逐渐提上日程,1999年,人民银行批准在上海进行个人信贷征信试点。人行上海分行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市资信公司。人民银行在总结上海试点经验和深入研究国外个人征信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信贷征信体系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抓紧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四是加强征信业调研,明确了发展总体思路。对全国各类征信机构、人员等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对征信的各个分支行业开展了专题调研,摸清了我国征信业的基本情况。按照国务院要求,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成立了“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完成了《建设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总体方案的专题报告》,完成了征信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五是征信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初见成效。针对我国征信立法滞后的现状,从中国实际出发,牵头起草了《征信管理条例》和《信息披露条例》,制定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其他一系列征信法律法规也在抓紧制定中。

六是征信宣传和协调工作迈出重要步伐。征信业发展牵涉到多个行业和管理部门,人民银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交流,精心组织,成功召开了“征信与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并举办了多次国内征信业研讨会,组织撰写《征信知识读本》,与国内专家联合,加强对征信业一些重大和基础问题的研究,形成共识,为征信业发展在我国奠定理论和认识基础。 作者:李玉青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征信管理处

10. 论述金融市场监督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目标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15:19 《经济导刊》

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外矛盾日益突现。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造性地革新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综合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广泛存在的金融监管,我们认为,金融监管具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

金融市场失灵和缺陷。金融市场失灵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主要针对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所导致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规模不经济及外部性等问题。金融监管试图以一种有效方式来纠正金融市场失灵,但实际上关于金融监管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监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制度性或其他的变化所引发的金融部门行为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有害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款人( 个人或集体) 必然会评价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但在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中,个人和企业通常认为政府会确保金融机构安全,或至少在发生违约时偿还存款,因而在存款时并不考虑银行的道德风险。一般而言,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众对金融的信心。因此,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旨在提高公众金融信心的监管,是对金融市场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补充。

现代货币制度演变。从实物商品、贵金属形态到信用形态,一方面使得金融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一方面导致了现代纸币制度和部分储备金制度,两种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

信用创造。金融机构产品或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一种信用创造,这一方面可以节省货币,降低机会成本,而另一方面也使商业性结构面临更大的支付风险。金融系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最为典型的经济系统之一。任何对金融机构无力兑现的怀疑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骤然出现的挤兑狂潮会在很短时间内使金融机构陷入支付危机,这又会导致公众金融信心的丧失,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将使一国国内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作用表现的更为直接迅速。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金融市场的失灵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金融监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为:

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将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可以通过征收来进行补偿,但是金融活动巨大的杠杆效应——个别金融机构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严重的不对称性使这种办法显得苍白无力。科斯定理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说明,外部性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的自由交换得以消除。因此,需要一种市场以外的力量介入来限制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影响。

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一个稳定、公平和有效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受,无法排斥某一部分人享受此利益,而且增加一个人享用这种利益也并不影响生产成本。因此,金融体系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性。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部门构成金融体系的主体,政府主要通过外部监管来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

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悖论。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决定其不完全适用于一般工商业的自由竞争原则。一方面,金融机构规模经济的特点使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很容易发展成为高度的集中垄断,而金融业的高度集中垄断不仅在效率和消费者福利方面会带来损失,而且也将产生其他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而金融机构激烈的同业竞争将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因此,自从自由银行制度崩溃之后,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如何在维持金融体系的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个体系的相对稳定和安全。

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在不确定性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经济学表明,信息的不完备和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不能像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那样完美运转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体系中更加突出的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现象,导致即使主观上愿意稳健经营的金融机构也有可能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然而,金融机构又往往难以承受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高昂成本,因此,政府及金融监管当局就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

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内容

作为一种不同于政府宏观调控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介于自由市场和法律之间的特殊的政府监管行为,这也决定了金融监管特定的目标和内容。

首先,从金融监管的目标来看,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控制和管理货币供给,实现货币供求均衡,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二,确保负债性商业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提高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增强金融市场的内在稳定性;第三,保护债权人、存款人的利益,约束债务人行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秩序;第四,改善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平。

就金融系统内部而言,金融监管的内容按照业类划分主要有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信托业,这里是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一般概念出发来论述金融监管的内容:

对市场准入的监管。主要针对银行和金融机构开业的审批和管理。各国金融法一般规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业必须先向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申请,重要审核标准一般包括:(1)资金是否充足;(2)从业人员任职资格;(3)资本结构;(4)经营管理的专业化程度等。

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和资本比率的监管。合理充足的资本比率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规定和适时调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上缴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该制度是确保银行偿付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和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对金融机构的交易活动和业务范围的监管。金融机构的交易活动关系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都将其作为监管金融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外,为确保银行和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正常运作,从而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出发,各国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也有严格的监管。

对金融市场和利率的监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信贷资金价格是预告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晴雨表”,同时也是金融机构部门恶性竞争的主要工具。利率监管通常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各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利率水平。金融市场是金融交易发生的重要场所。资金信贷、证券发行及投资等金融交易活动都具有较强的风险性。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旨在维持一种合理的秩序,为金融主体活动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环境。

金融监管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路线

金融监管技术路线

金融监管分析方法

1、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金融监管提升到一般管理和经济理论中,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论证分析;结合国内外主要国家金融监管实践进行了一些对比实证研究,从而分析我国的监管政策取向。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本概念、学术观点、政策法规等采取定性分析;监管当局的监管数据与金融机构的相关被监管数据采取定量分析。

3、宏观监管政策研究与微观案例分析相结合。将微观监管案例适当融入到宏观监管政策之中。

4、部分内容将充分运用博弈论和相关系统工具。
回答者:Zhhobi - 魔法师 五级 11-30 05:00

引用

阅读全文

与对金融机构征信市场监管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露笑科技转让股份会什么结果 浏览:99
招聘投资理财师 浏览:505
股票融资融券快到大财优配 浏览:174
12万30天理财产品 浏览:964
华润集体股票 浏览:683
macd指标详解图解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743
融资租赁的财务报表是什么 浏览:171
王红飞股票 浏览:884
近几天汇率美元 浏览:217
贵金属纪念币首次发行 浏览:471
股指期货是t加0吗 浏览:696
科创版可否做为融资债券 浏览:786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什么业务 浏览:676
期货什么有夜盘 浏览:854
找融资公司联系方式 浏览:925
金融机构人员工资占比 浏览:613
银行理财到账直接到卡上吗 浏览:728
卧龙电驱股东 浏览:422
轩宇空间股票 浏览:529
高利息拉融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