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金融需求的影响机理是什么
一般这种需求的机制的话,应该很多的吧。
2. 农业银行的两省三市指的是
如果是三省一市,就是指的华东地区的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三市就不知道是哪些地方了
3. 为什么发展普惠金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提升,金融知识也获得了普及,有利于让农村人口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红利,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4. 央行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6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
《意见》提出,金融机构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融资保障、建立健全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研究支持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模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等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意见》明确,2021年,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各项政策和制度调整优化;到2025年,金融扶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信贷、债券、股权、期货、保险等金融子市场支农作用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状况持续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在信贷方面,为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意见》要求过渡期内,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应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力争每年对全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同时,《意见》还明确要增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回报周期等,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积极发放中长期贷款。对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在审慎合规经营基础上,在授信审批、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
在发挥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作用方面,《意见》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种业企业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资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通过股权、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为畅通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意见》要求继续做好存量扶贫票据的接续工作,推广乡村振兴票据,支持企业筹集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领域,鼓励募集资金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在新三板市场挂牌融资。鼓励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设立或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脱贫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公益基金,通过注资、入股等方式支持脱贫地区发展。
为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意见》要求上市更多涉农期货品种,完善期货合约和规则体系,提供更多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期货产品。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优化套期保值审批流程,减免套期保值交易、交割和仓单转让手续费。发挥“保险 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同时,《意见》明确,将通过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推动储蓄国债下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持续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并通过资金支持、财税奖补和风险分担、考核评价和监管约束等措施,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
据了解,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与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总结借鉴金融精准帮扶工作成效经验,强化统计监测,推进数据共享,推动《意见》落实落地。
5. 振兴乡村有哪些优惠政策
目前各个地方政府也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第一,简化立项审批程序,创建绿色通道。部分地区对乡村振兴项目的立项、实施、财政评审、拨款等环节开通绿色通道。
第二,政府加大税收、补贴优惠力度。国家税务局颁布110项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到增值税、契税、土地使用税等多项税种,并列举了12个重点扶持的农业项目。
第三、国家设立亿万级别乡村振兴基金。基金运作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母子基金、股权直接投资、投贷并行等。广州市增城区乡村振兴基金更是超前预判,于2018年设立首支50亿级别的乡村振兴基金。
第四、银行贷款倾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对乡村振兴重大领域提供中长期低利息的贷款支持,拓宽贷款抵押物范围,开展农民的住房财产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贷款试点。对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老年放款贷款年限。
6. 什么是都市型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提出背景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普惠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京指出,在召开的G20峰会上,普惠金融将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
服务意义
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
普惠金融需要讲究市场性原则,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
社会解读
“普惠金融这一议题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经济金融发展需求,这既包括G20国家也包括非G20国家,特别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本次峰会主题中的‘包容’很吻合。三个文件很有代表性,其中有不少内容是根据中国发展经验提出的,数字普惠金融就是很好的例子,充分体现了峰会主题中的‘创新’,这些文件通过后将能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相关事件
2016年8月2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4]
2018年8月5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微众银行合作编写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在北京公开发布。[1]
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摘编版。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99%。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较2013年末增长21.7%。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2]
2018年10月17日,从财政部获悉,中央财政下达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比2017年增加23亿元
7.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这个论文选题方向好写吗,要找什么数据,数据好找吗,求回
OK,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现在还要吗?
8. 挡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有何表现
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
在城乡融合发展释放出新动能的同时,我国也在持续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各大区域板块实现良性互动。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
(8)试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屈夏清扩展阅读:
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中小城市人口承载力和吸引力。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提升城市包容性,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9. 服务三农是啥意思
以农商银行为例,服务三农意思是助力农村宜居、农业兴旺、农民富裕。
作为联系“三农”的金融桥梁和纽带,全南农商银行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专注“三农”服务主业,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精耕细作,助力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18年末,全南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1.9亿元,同比增幅达16.26%,高于各项贷款增幅0.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5亿元,比年初新增1.58亿元。
同时,该行制定了《全南农商银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整村推进五年规划》,在辖区实施整村推进;通过深度四扫,对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户大户、私营业主等按照“网格化”分行业走访,规划实现上户调查、授信评级、贷款用信“三个全覆盖”。
截至2018年末,新增授信客户达到3486户,新增授信金额5.5588亿元。小额农贷评级授信整村推进完成121个村小组,新增授信农户2264户,授信金额达2.242亿元。
举例:
在全南县南迳镇中切村的香韵兰花产业扶贫基地,古家营村的贫困户刘观苟通过“扶贫信贷通”贷款5万元入股扶贫基地,预计年平均收益可达到8600元。
该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得田租、基地务工得报酬、资金入股得分红、托管经营得实惠、种植兰花得收益”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200余户。
其中合作社通过组织全镇贫困户使用“扶贫信贷通”贷款、自有资金或单位帮助贫困户出资等方式入股入社的贫困户达190余户,入股资金约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