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市的商业银行有哪些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上市是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发行上市的步骤,不断推进改革与上市工作。目前,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业的A+H股上市,国有银行的上市进程已告一段落。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模式,商业银行主要融通短期商业资金,具有放贷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
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此种经营模式对银行来说比较安全可靠。另一种是德国式,其业务是综合式。商业银行不仅融通短期商业资金,而且还融通长期固定资本,即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B. 那个,谁能告诉我金融机构的上市模式都有哪几种啊,另外能不能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上市过程
在国内上市的金融机构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上市一般有直接上市:象各家银行
还有即时借壳的,通过收购已上市的公司,再剥离资产,注入金融资产的方式,代表是广发证券。
C. 中国上市公司中哪些是金融机构(银行以及证券公司)
银行及证券公司行业股一览
D. 在目前来看,上市的金融公司有哪些呢
渤海租赁:主营业务为租赁业,主要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飞机租赁、集装箱租赁、基础设施租赁、大型设备租赁等租赁服务。
越秀金控:注册资本33亿元,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服务;代销金融产品;融资融券;机构证券自营投资服务;证券承销和保荐;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资产管理;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
招商证券:我们将以卓越的金融服务实现客户价值增长,推动证券行业进步,立志打造产品丰富、服务一流、能力突出、品牌卓越的国际化金融机构,成为客户信赖、社会尊重、股东满意、员工自豪的优秀企业。
E. 金融机构是如何实现帮助企业上市的
帮助企业上市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券商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其中券商最为重要
帮助企业重整内部结构。通常未上市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财务结构不符合上市要求,经过这些机构的帮助,企业形成严谨的构架,满足上市要求。
审核企业资质。经过各方审核其财务状况,企业规模等,形成意见书,上交给证监会
估值和证券的承销。券商对企业进行估值以后,制定证券发行的计划,确定价格和数量,形成招股说明书。
之后就是证监会根据上述三家机构意见,批准后可以上市。
F. 上市公司是否受到金融机构的监管
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例如,央行专、银监会、保监属会、证监会等是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其他的所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必须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金融机构中的证监会有权监管理上市公司,但笼统说上市公司受金融机构监督就是错误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上市公司的债权人,虽然无权监督上市公司,有权力要求提供全面、可靠的财务资料,接受相关咨询。
G. 中国现有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及股票代码
进入随便哪个股票软件(通达信,钱龙等等)后,按J 和R两个键+回车,就是金融板块(所有的金融类股票)
H. 大陆有哪些金融类投资公司,哪些是上市的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虽然香港回归祖国大陆,但是香港的体制各方面仍然是西方国家的模式,在经济方面亦如此,所以香港跟欧美国家一样,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等,他们的经营范围很广。外国的投资银行,比如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凯雷投资集团,英国的老牌银行 巴克莱等等。
在中国大陆就不一样了,中国目前专业的投资银行可以说没有很出名的,银行主要的还是以存贷利差来赚钱。市面上也有很多挂着某某投资公司的牌子,但是那些都是小公司,小打小闹的抄股票,炒期货,以及黄金白银等等。
目前跟投资公司最相关的应该是证券公司,还有基金。证券公司来说,除了为客户服务以外,他们自己也有投资部,也就是所谓的幕后推手(也不是全部都是),他们属于自营部门,自己买卖金融产品。 目前的基金公司有私募和公募。私募基金就是筹集几个超级有钱的人的钱,然后投资到金融市场中,虽然是私募,但是他们之间都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大的联合体。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政府目前也在一步一步的向国际投资公司看齐,慢慢开放金融机构的投资范围,但是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因为中国的各方面不是很成熟,所以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会一步一步的来。
你说的金融类投资公司上市的 我只能联系到证券公司 他们可能也会跟投资银行相关的业务,还有就是上市的那些银行了,他们也会在海外开设投资类的业务。
自己观点,希望有用。
I. 目前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数量有多少,怎么查啊
一般股票软件都有的,目前有2492家在沪深A股上市,中小板721家,创业版380家,IPO排队估计还有700--800家左右
J.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上市吗
中国人民银行不能上市,因为它是中央国家机关!!!
商业银行可以上市(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等)
国有银行能不能上市?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国有银行上市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近来,频频出现商业银行要求上市的呼声。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已经上市。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发布信息,希望在短期内上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上市的呼声最高。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正在进行改组,据说它的海外部分要首先上市。其他的几家国有银行也希望尽快上市。好像金融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银行上市是否会成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会不会出现“一股就灵”的奇迹?
国有银行能不能上市?也许有人认为,这难道还成问题吗?四大国有银行是“国家所有,国家信誉”,只要国家批准,要上市还不是轻而易举?
事情未必如此简单。企业上市是直接融资行为,上市的前提条件是信息透明化。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拿出一部分股权来换取外部资金。例如,企业自有资本10亿元,年利润1亿元。如果想把经营规模扩大一倍,需要资本20亿元,于是,这家企业通过上市,对外发行相当于10亿元的股票。如果企业的生产效益好,购买股票的人按照投资多少来分享利润。假若股票价格上升,股东们还可以从股票升值得到额外的收益。因此,上市的前提是,第一,企业要有自有资产,第二,要期望盈利。
家当知多少
国有银行上市的第一关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有多少家当。企业上市时考虑的是净资产。如果企业注册资本是一亿元,但是欠别人的债务有2亿。那么,我们说这家企业资不抵债。别说上市,早就该破产倒闭了。国有银行的自有资产(一级资本)在总资产当中的比例称为资产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当在8%以上,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银行的稳定性。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接近8%,其他各家都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换句话说,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中最多只有8%是属于自己的。银行拿储户的钱放贷,如果出现了不良贷款,自然应当由银行负责。因此,如果银行要上市,首先要把不良贷款的数字搞清楚。在这里有几笔帐非算不可。
第一,按照官方数字,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4%左右。显然,中央银行没有任何理由夸大这个数字,只少不多。
第二,按照官方报导,被“剥离”到四大资产公司的不良贷款有13000亿元。就算四大资产公司讨债的本事很大,按照一般规律,能要回来30%就算很成功了。那么还有将近10000亿的坏帐。这是四大商业银行欠老百姓的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储蓄者都有权把自己的存款要回去。倘若如此,四大商业银行怎么来补这个
窟窿?如果把这10000亿算进去,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要上升多少?
第三,目前,国有银行计算不良贷款数目是采用“一滞二呆”的分类原则计算的。朱总理在1998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上曾经明确指出,“我们不要盲目在所有领域都照搬国际惯例,但是在贷款分类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采纳国际惯例。”在2002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度强调“商业银行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按照“一逾两呆”,贷款逾期3年才划为呆滞,借款人走死逃亡才划为呆帐。而“五级分类”只要借款人不能归还本息30至90天就列入不良贷款。假定国有银行认真地采用了“五级分类”,许多现在算为正常的贷款将变成不良贷款,不知道这样一来,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四,“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信贷质量。如果一个企业借了10笔款,按照“五级分类”,只要有一笔贷款不能按时归还,鉴于这个借款者缺乏信用,其他贷款都要列入问题贷款。可是按照“一逾二呆”,只要其他贷款尚未到期就不算。如果按照“五级分类”,信用破产的国有企业有多少?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五,四大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特别是目前上市的几千家国 有企业。当计算不良贷款的时候,是按照这些企业的帐面数字来评估的。可是,有人估计至少80%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帐。“银广夏”就是一个例子。前不久还被称为资产质量特别优秀的好企业,说破产就破产了,揭开盖子来,尽是假帐。如果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隐瞒了巨额亏损,那么一旦搞清楚了这些公司的帐目,岂不是又要给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大增加一笔?
银行上市要不要算清楚帐目?如果算清楚了帐,国有银行能够拿出来合股的资本究竟有多少?虽然银行的情况和企业不尽相同,但是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一家银行的自有资本是10亿,但是贷款的坏帐也有10亿之多,事实上,这家银行已经把自己的资本全赔光了。银行的钱都是别人的。凭什么拿别人的钱上市呢?如果不良贷款比银行的一级资本还多得多,那么凭什么上市?倘若某个公司已经是资不抵债了,公之于众,还有人敢买这种股票吗?如果不告诉老百姓真话,靠造假帐上市,今后怎么办?
“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国有银行不上市,那么,尽管现存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但是还可以慢慢对付。如果一定要急于上市,岂不是马上就要踩响这个大地雷?
上市的逻辑顺序
为什么国有银行如此急于上市?许多企业上市是为了取得发展资金,国有银行缺资金吗?目前金融市场过于单一,民众的积蓄只能存进银行。由于市场疲软、通货紧缩、投资不足,银行里的钱贷不出去。国有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是扩张而是向中心城市收缩。从广义上来讲,银行里的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从国有银行自身运行机制来看,没有急于上市的理由。
据说,银行上市的目的就是要筹集资金,使得银行能够达到资本充足率。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国有银行上市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另外,要将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1%,至少需要500亿。要使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达到所需的资本充足率,至少需要几千亿元。上哪里去找这笔巨款?近年来,上海、深圳股市每年筹集不过几千亿元资金,倘若国有银行上市,一下子吸收了如此巨额资金,还不得把股市压趴下来?
至于说国有银行上市之后能否给股东带来利润,能否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能否通过上市提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等,这些问题
都不是轻易能够回答的。有鉴于此,国有银行上市还是慢点谈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