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美国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

美国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

发布时间:2021-09-30 08:38:47

❶ 美国银行的网上金融业务有哪些

|SERVICES

At Finance America, we offer a wide array of services to assist your financial goals. We specialize in securing all types of Commercial, Business, and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financing. Structuring a unique funding package to fit each particular property and controlling the transaction from inception to closing helps to keep you informed every step of the way.

Our hands on approach to keeping pace with leaders in the market place gives you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en it comes to procurring your transaction.

We know the type of investments each lender is targeting for their portfolio and how to negotiate the best loan terms for your project or property.

COMMERCIAL LOAN PROGRAMS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 Structured Finance | Venture Capital Loans Purchase Loans | Refinance Loans | Rehab Loans | Construction Loans | Cash Out Loans | Land Loans | Bridge Loans | Mezzanine Loans | Conit Financing (C.M.B.S) | Private Financing (Hard Money) | Factoring Accounts Receivables

RESIDENTIAL LOAN PROGRAMS
Conventional Purchase | Refinance Loans | Adjustable Rates | Fixed Rates Interest Only Loans | Construction Loans | Lot Loans | Jumbo Loans | 100% Financing | Imperfect Credit | Second Mortgages | Foreign Currency Loans Investment Loans | Home Accelerator Loans

BUSINESS
Asset Based Lending | Factoring Lines of Capital | Invoice Accounts Receivable Receiving | Collection Services | Credit Management | S.B.A. Loans

INDUSTRIES
Service Companies | Staffing Companies | Medical Companies | Construction Companies | Government Contracts | Trucking | Import/Export

❷ 美国银行的产品与服务

零售银行业务
主要是经营对个人、企业的存放款业务,重点在加利福尼亚州。
国际业务
国际金融保险业务。
其他金融业务
主要包括:对消费者的金融服务、租赁、创业投资、旅行支票、抵押放款和消费信贷保险等。美洲银行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是发放国内外信贷。国内贷款主要包括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信贷及其他贷款。对国外贷款主要是对外国政府及官方机构贷款、银行同业贷款、工商业贷款以及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该公司资金运用的另一个渠道是证券投 资和证券贷款。主要投资于联邦政府、联邦机构及州政府、地方政府的债券。该公司的租赁业务发展较快,同时也注意发展信托业务。
美国银行,正如其名,其业务收入的85%来自于美国本土。美国银行拥有美国最大的全国性零售网络,服务于万个个人客户和小型企业,有超过5700个零售银行办事处,超过17000部ATM机和拥有2100万用户的网上银行,它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几乎覆盖了所有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美国银行还是美国头号小型企业信贷银行和头号向少数族裔开办的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并与几乎所有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和80%的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近几年,美国银行一方面在全美范围内建立并发展了数以百万计的银企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几次大规模的兼并实现了快速扩张:2004年兼并富利波士顿金融公司,2005年6月入股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6月30日以350亿美元收购了世界最大的独立信用卡发行商——美信银行(MBNA)。美国银行将核心业务划分为四个基本的业务单元:个人与小企业业务、大公司与机构的金融服务、资本市场与投资银行、财富与投资管理业务。其中,个人与小企业业务即零售业务单元是美国银行盈利的最大一个部分。美国银行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都可以被标准化。与其他银行的业务选择截然不同的是,特别是它的竞争对手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极力不主张个性化的业务,因为它认为,虽然个性化的业务可以带来巨大的回报,但风险也同样巨大。 美洲银行的网上银行是在线金融服务的领先者,其网上银行业务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美洲银行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在线注册用户,并获得了各顶尖财经杂志所给予的诸多殊荣 。美洲银行网上银行提供的服务栏目相当丰富,每个栏目下的分支栏目也非常详细。网上银行服务主要包括个人金融服务、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公司及机构金融服务等。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美洲银行提供的在线金融产品基本包括了传统个人金融业务的大部分业务,实际就是其传统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美洲银行网上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服务主要包括:
储蓄
储蓄业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储蓄基本业务。包括支票账户、储蓄、大额定期存单、个人退休账户等服务内容;二是信用卡服务。由于美国银行业竞争激烈,美洲银行网上银行在主要业务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差别不大。但他们努力开拓新的服务品种,其中最有特色的服务品种就是存款目标和自助银行。存款目标服务主要是帮助客户制定储蓄计划,如为客户提供教育、结婚、购房、度假、购车、退休等6项美国人主要支出的储蓄计划服务。
贷款与信用
该项服务共设有抵押(Mortgages)、信用卡(Credit Card)和消费信贷(Consumer and Home Equity Loans)等3个服务产品。其中,抵押服务是指美洲银行为客户提供购房助理(Purchase)和重新筹措资金(Refinance)两项业务;信用卡服务是对美洲银行发行的信用卡进行系统的描述和介绍,同时对不同种类信用卡的服务条款等内容作了简介和分析;消费贷款主要包括汽车贷款、房产抵押贷款、抵押、个人信用透支和学生贷款等多项业务。一般地,客户当需要申请消费贷款时,需要先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美洲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联系,然后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投资
美洲银行的个人客户投资服务由美洲银行投资服务公司(Bank Of America Investment Services Inc.)来操作,它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和理财咨询服务。为了让投资者更快地了解市场情况,投资服务项目还提供相关的每日经济金融分析,主要包括:折扣经纪服务(Discount Brokerage Services)、个人投资咨询服务(Personal Investment Consulting Services)、现金管理账户(Money Manager Account)以及共同基金信息(Mutual Fund Information)等。
专业金融服务
专业金融服务是美洲银行网上银行最富有特色的业务,该项业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设计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服务产品组合,从而提高了客户处理金融业务时的效率。专业金融服务主要包括7项具体的服务品种:私人银行(Private Bank)、基础金融服务(Premier Banking)、学生金融服务 (Student Banking) 、电子钱包(e-Wallet)、军事银行(Military Bank)、专业非洲裔美国人银行(Professional African American Banking Group)、美国亚洲理财 (U.S.-Asia Banking)等。
保险
美洲银行的保险业务由美洲银行保险服务公司 (Bank of America Insurance Services Inc.) 来运作,保险服务产品有两项具体的内容,即人寿保险(Life Insurance)和汽车保险(Automobile Insurance)。 美洲银行能在银行林立的美国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与它独特的服务密切相关。首先,在其他银行只注意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时,美洲银行却把普通大众及中小企业看作最重要的客户,推出最少仅为25美元的小额贷款,这是史无前例的。这样,昔日被各银行拒之门外的人们纷至沓来,以此带动了各项业务蒸蒸日上。美洲银行这种“聚财莫嫌金银碎”的服务模式直接拉近 了与客户的距离,提高了亲和力,也树立了美国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公众形象,从而促进了其银行业务的发展。
同时,面对美国这个移民众多的国家,美洲银行特别注重将外国移民作为它的客户群体,例如拉丁美洲人、亚洲人、美洲裔非洲人的移民等。美洲银行有长期为移民提供服务的历史,1928年就在洛杉矶唐人街开设了网点,甚至配备了会说汉语、朝鲜语、越南语的员工,以吸引亚裔客户。在过去的十年中,美洲银行80%的利润增长来自于上述三部分群体。
第三,美洲银行特别重视其客户满意度的情况,并经常对此进行调查。美洲银行用“客户快乐”调查来衡量顾客的满意度,它是反映客户是否愿意忠于银行、是否愿意向朋友推荐银行、是否愿意使用银行更多产品的关键指标。美洲银行把这个调查以及客户忠诚度、“关系客户净收入增长率”与销售额进行对比,以预测企业的未来。
此外,美洲银行还有一项堪称革命性的银行业务:Keep the Change (保存零头)。
2005年,美洲银行推出了一项被《商业周刊》称为“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革命性银行业务:Keep the Change(保存零头)。这一业务的运作过程是:当客户使用美洲银行的VISA卡进行消费时,银行将支付给客户每次刷卡消费的零头。例如,如果花费23.36美元,美洲银行将取整为24美元,并将这两个数之间的差额(即0.64美元)支付到客户的储蓄账户上。美洲银行对开立该业务前三个月的零头进行全额支付(上限为120美元),之后支付零头总额的5%。由于这项业务对客户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所以自推出以来,已有2500万客户申请了Keep the Change,超过70万的客户在美洲银行开立了支票账户,并有1000万的客户开立了储蓄账户。
对于这项业务,美洲银行看似赔钱,但毫无疑问,Keep the Change却成功解决了如何让客户继续开立新的支票账户和储蓄账户、继而获得稳定资金来源这一所有银行都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有了忠诚度,美洲银行以后定会赚得颇丰的收入。
美洲银行能够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与它在拓展其规模上有很好的定位具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这样一个人们总是搬家的国度,它广泛的零售网络使客户即使穿越整个国家也无需改变他们的开户银行,这无疑为美洲银行赢得了抢占市场的先机;同时,美洲银行先进的网上银行为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提供的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这也是美洲银行成功占据零售银行市场的重要原因。归根到底,美洲银行的迅速发展和持续盈利源于它能够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也正像它所推出的一语双关的产品名称一样,“一直保持着变化”,从而成为享誉世界的零售银行领航者。 美国银行亚洲源自1912年在香港成立的广东银行,由华籍商人创办。1998年,美国银行集团与众国银行集团合并成为新的美国银行。新的美国银行一家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巨大银行,在美国21个州有近4500家分行。
合并后,由于连接电脑系统困难重重及新增投资银行业务成本增加等原因,使其盈利停滞。2000年美洲银行的6720亿美元资产中有3960亿美元是贷款。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及公司贷款坏账增加导致该银行第三季净利润跌至18.2亿美元,比1999年同期减少3.3亿美元。美洲银行预计2007年四季度的坏账将增加约11亿美元,全年坏账额在50—100亿美元间。美洲银行向加洲电力公司贷款近10亿美元,加洲电力公司的债务问题将加大美洲银行的坏账额。2007年美国利率急升,使大部分美国银行很难在贷放业务方面有钱赚,新贷放业务也随之减少。银行的贷放成本大增,坏账同样增加。
至2012年,本行在香港及澳门共有十六家分行。内地的上海南京西路支行提供广泛的商业及个人银行服务,包括人民币及外币存款、人民币、港币及美元房地产抵押贷款、财富管理、电子银行、商业信贷及融资等服务。
美国银行为环球首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为美国第二大银行,致力提供一应俱全的个人及商业银行服务,服务遍及美国二十一州、哥伦比亚特区及全球三十个国家,为多达三千三百万个家庭及二百五十万个商业客户提供最优质完善的银行服务。在美国,美国银行设有超个五千八百家分行及逾一万六千部自动柜员机,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

❸ 各大商业银行提供的网上金融服务有哪些,

一般都包括网上支付、网上转账汇款、网上账务查询、网上自助记账、网上自助结售汇、网上基金认购、网上理财预约、纸黄金(实物黄金)、贷款提前还款申请、信用卡关联还款等等吧 大都大差不差

❹ 美国银行之间网上转账要手续费吗

美国银行之间转账,自己的账户互相转(比如从Saving转到Checking)是没有手续费的,但是转到其他银行的话一般是有手续费的。

但是可以使用Paypal,转账没有手续费,也比较方便快捷。

(4)美国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扩展阅读

美国银行和其他美国机构一样,都使用美联储的汇款网络FedWire,该网络每次转账收取最高83美分的费用。

美洲银行的网上银行是在线金融服务的领先者,其网上银行业务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美洲银行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在线注册用户,并获得了各顶尖财经杂志所给予的诸多殊荣

美洲银行网上银行提供的服务栏目相当丰富,每个栏目下的分支栏目也非常详细。网上银行服务主要包括个人金融服务、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公司及机构金融服务等。

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美洲银行提供的在线金融产品基本包括了传统个人金融业务的大部分业务,实际就是其传统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

储蓄业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储蓄基本业务。包括支票账户、储蓄、大额定期存单、个人退休账户等服务内容;二是信用卡服务。由于美国银行业竞争激烈,美洲银行网上银行在主要业务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差别不大。

但他们努力开拓新的服务品种,其中最有特色的服务品种就是存款目标和自助银行。存款目标服务主要是帮助客户制定储蓄计划,如为客户提供教育、结婚、购房、度假、购车、退休等6项美国人主要支出的储蓄计划服务。

❺ 中国的网络银行与外国的网络银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网络银行与美国网络银行
相同点:1。都是面向世界的,网页主页上的人物都包括了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种。
2.网页都设立了两种不同的语言,便于世界各地查阅。
3.都设立了网上支付的疑难解答,让人们对网络银行有了一定的了解。
4.都是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自助金融服务,并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5.都是24小时服务的。
6.都设立了严格的加密技术,确保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不同点: 中国银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金融电子化建设,不断推出业界领先的安全稳定的高科技产品。1996年中国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国内金融业率先通过互联网提供银行服务。多年以来,中国银行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推出和完善各项电子银行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企业网上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电话银行)、ATM/自助银行、移动手机银行等在内的较为齐全的电子银行产品体系,向客户提供安全、稳定、便捷、全面、实时、高效、7×24小时的境内外综合金融服务。
美国银行为环球首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致力提供一应俱全的个人及商业银行服务,服务遍及美国二十九州、哥伦比亚特区及全球一百五十个国家,为多达三千三百万个家庭及二百五十万个商业客户提供最优质完善的银行服务。美国银行在亚洲拥有逾五十年丰富的经验,于区内为跨国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美国银行美国资讯中心 -- 一个云集广泛美国讯息的资料库,从阅读刊物至网上资料库,资讯中心都为客户提供了丰富及定期更新的美国升学指南、旅游资料及生活时尚讯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可通过中心内的多种选择,包括参考书藉、目录、指南、杂志、报纸及网上资料库等,轻松觅得所需资料。

❻ 网络金融服务的内容是什么

网络经济的经典模式:网络金融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4:34 新浪科技
EDGAR Online.Inc. (NASDAQ:EDGR)

是一家在互联网上提供上市公司商业运营,财务状况和竞争力资讯的公司。这家公司还通过互联网为金融服务行业提供信息和技术解决方案。EDGAR上有关信息是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属的EDGAR(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重组)上报系统获得的。公司将这些信息实时传送给企业,网站和个人。公司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原始资讯整理成便于搜索和理解的
格式,运用公司专利软件,把客户所需要的精华资讯提供给他们。

❼ 求助,请问有人知道详细的有关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吗感谢!!!

网络银行: 1995年SFNB成立,宣布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诞生。SFNB在1995-1998年间,充分发挥网络银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几个月内拥有6000多万美元的存款。但后来由于经营上存在问题,公司一直未获盈利。在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万美元收购了其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分。在被收购后,SFNB转型为传统银行提供网络银行服务。
网络券商: E*Trade于1992创立后不久,就赶上了美国第二波佣金降价潮,并成为美国佣金价格战的先驱。随着E*trade的兴起,网络券商行业经历了快速的整合和发展,包括嘉信理财和TD Waterhouse都开始进入网络券商领域。
网络保险(放心保): INSWEB公司1995年2月成立,随后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始设立自己的网站。网络保险主要第一种通过代理模式,与保险公司业务合作,从而实现网上保险交易并且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二种则为网上直销模式。
网络基金销售: Paypal成立于1998年12月,1999年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完成了电子支付和基金的创新嫁接,是世界上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Paypal货币市场基金于2007年达到峰值,规模接近10亿美元。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基于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PayPal货币市场基金收益也直线下跌。
网络借贷: 截至2013年4月2日,美国两家主要的P2P借贷平台——Prosper和Lending Club,各自促成了4.47亿美元和15.21亿美元的贷款。从天时来看,Zopa和Prosper都是在2005年成立的,Lending Club则成立于2007年,这几家公司成立之初正好碰上了Web 2.0的兴起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者提供了P2P借贷产生的可能性,后者则是P2P借贷成长的助推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2013年美国P2P借贷的规模将会达到50亿美元。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金融互联网——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
现有金融体系通过采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内容效益,增加销售渠道。金融互联网化还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内对金融传统业务实施电子化,对传统的金融消费模式并没进行颠覆式的改造。比如电子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上基金销售等。
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分为三种业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其中网上银行的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即“虚拟银行”,以成立于1995年的美国安全第一银行为代表。这种银行没有实际的物理柜台作为支持,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没有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采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联系,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二类就是现有的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服务,实际上是传统银行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目前是网上银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网上银行发展模式。富国银行是这类网上银行的佼佼者。
Novantas发布的2010年美国网上银行交易情况的调查发现,近年来,大量美国用户在处理银行日常交易时选择网上银行渠道,而不再选择柜台交易。2010年选择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转账业务、查询账户结余、购买银行研究产品的用户比例分别从2005年的34%、44%、46%急剧增加到67%、76%、77%。
网上交易业务逐渐取代柜台交易的趋势比较明显,主要原因至少有三点:其一是网上银行更节约时间成本,也不受传统银行固定营业时间的限制;其二是网上银行相对传统银行柜台交易,收费更低,为用户节约交易成本;其三是客户在网上银行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网络证券
网络证券又叫电子券商,指证券公司通过互联网建立线上商业模式,从而实现有偿证券投资资讯、网上证券投资顾问、股票网上发行、买卖与推广等多种投资理财服务。
美国网络证券采取的是网上折扣券商模式,即自由佣金制度下的美国模式,这源于1975年美国废除了固定佣金制度。目前美国网上券商交易模式按照差异化服务可以分为Etrade模式、Charles Schwab模式和Merrill Lynch模式。
美国从1975年开始实行浮动佣金制度,之后佣金率一路下行。美国股市的交易佣金根据交易通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网上交易、电话交易以及由经纪人协助下单。不同的交易通道,经纪商收取的交易佣金也是不一样的。
收费标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每单交易收取固定的佣金,不考虑客户的交易次数和账户余额高低;一般来说,每单交易佣金不超过10美元。另外一种是收费模式,为每单固定佣金外加百分比佣金,在这种收费标准下,就要考虑客户的交易次数和账户余额等情况。
网络保险
网络保险是通过互联网开展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的行为,包括保险产品的服务信息、网上投保、承保等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看重渠道开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造了传统的保险营销模式,也催生出一批同时兼备保险业特性和互联网基因的保险电商,包括全球最大的保险电商Insweb、交互性最好的网上保险站点Quicken Insurance、网上保险直销站点Electric Insurance等。
当前比较成熟的保险电商主要采用两种运营模式:代理模式和网上直销模式。
代理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保险电商多通过庞大的网络辐射能力获得大批潜在的理想客户,同时与适合的、知名的保险公司结成紧密业务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网上保险交易,并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该模式多由第三方建立平台,集中大量详细、可比性高的产品价格,形成保险超市。
网上直销模式:该模式多以传统保险公司官网的形式出现,主要作为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和辅助借此增加产品销售。模式缺点是维护成本比较高、难以进行不同公司产品之间的比较,因此难以获得较高的公众点击率。
目前,美国基本上所有的保险公司均实现了电商化,保险电商的市场规模占整体保费收入的30%以上。
在线理财
在线理财,是指理财者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通过网络平台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进行理财。在线理财具有时间掌控灵活、选择范围广、产品更新速度快等特点,相较传统的柜面理财产品,在线理财不受银行或保险公司工作时间的影响,客户可自行了解感兴趣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在时间、地域选择上有很大的优势。
网上理财的代表公司包括全球最大的网上理财交易公司嘉信理财、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PayPal,以及全球最大资产管理者之一、传统证券经纪公司转型代表美林。其中PayPal是eBay旗下公司,它于199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Paypal货币市场基金,从而完成了电子支付和基金的创新嫁接。
美林公司成立于1885年,在2008年被美国银行收购之前曾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也是全球并购交易顶尖级顾问公司。公司从1999年开始在网上经营业务,推出廉价网上交易,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服务方式的创新,使得网上交易和传统服务很好融合,进而投资人可以选择最符合个人需求的金融服务。
网络贷款
通过互联网解决个人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对传统贷款渠道银行由于成本、风控、流程等原因导致信贷盲区的尝试,大幅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替代民间金融。主要运营模式有P2P网贷、众筹和网络小微信贷等。

❽ 美国花旗银行提供哪些网上金融服务

信用卡业务

世界范围内, 花旗银行的信用卡客户都可通过花旗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或花旗银行与其他知名机构共同发行的信用卡满足其消费需求,并适应其不同的财务状况, 花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

私人银行业务

花旗银行在32 个国家中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员工可透过银行的人才、产品及策略网络, 令客户获得全球投资组合的第一手资料,花旗银行协助其寻求投资机会及识别投资风险。

新兴市场业务

花旗银行在新兴市场服务客户接近100年,源远流长,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为花旗银行就像一家当地商业银行一样,持有营业执照,了解当地市场,并拥有训练有素的当地雇员,配合着跨区域性的优势向客户提供世界水平的银行服务, 这是花旗银行与众不同的优势。

企业银行业务

2013年,花旗银行在100多个国家与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户进行着合作。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场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企业银行业务的基石。无论是在国内, 还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银行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建议。

跨国公司业务

花旗银行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成功合作,是基于花旗银行数十年来所积累的银行业关系和经验。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扩展,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展, 因为那里的消费者和商品市场欣欣向荣。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深远发展是最具竞争力的特点。就规模,产品,能力,产业知识和经验而言, 花旗银行都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简而言之, 花旗银行全球独一无二的网络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花旗银行(Citibank, N.A.,中文名“花旗”源于上海市民对该行的习惯性称呼)是花旗集团旗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2012年9月19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正式运作。

❾ 英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有什么区别

一、对互联网金融功能和风险特征的基本判断

尽管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可以创造价值,但研究讨论中有三点需要把握。

第一,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P2P、余额宝等创新的是业务技术、交易渠道和方式,但其功能仍然主要是资金融通、发现价格、支付清算等,并未超越现有金融体系的范畴。就此而言,互联网金融可能并不会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体系。其发展只是又一次充分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的“金融功能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

第二,互联网与金融之间并非没有冲突。互联网强调便捷、强调快,金融业强调规范;互联网强调创新,金融业强调稳健。互联网金融毕竟是在开展金融活动,其运营管理不能没有风险管控这样的金融基因。

第三,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具有不确定性,应当避免过度乐观的预期。有不少意见就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甚至是一个伪命题,只不过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延伸,与电报、电话、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应用相比,并没有革命性变化。

互联网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进而沿着什么样的路径、以多快的方式影响或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还需要边走边看。1975年,美国《商业周刊》基于当时美国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就曾经预言,电子支付方式“不久将改变货币的定义”,并将在数年后颠覆货币本身。但38年后的今天,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货币定义和属性的巨大变化。也许等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判断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个可持续的业务模式还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概念;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个有自生能力的新兴业态还是必须依附传统金融才能生存;抑或是二者最终相互融合,实现了基因重组。

从风险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参与者众多,带有明显的公众性,很容易触及法律红线,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链上的部分业态和部分环节受到了监管(如第三方支付),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P2P等业务具有民商法的合法性基础,公法未必适合或没有必要介入;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时混集了多种业务属性,难以清晰界定其监管归属。如何一方面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普惠精神,另一方面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选择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

一是各国普遍重视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强化法律规范,强调行业自律。各国都强调,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严格遵守已有的各类法律法规,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信息保密法、消费信贷法、第三方支付法规等。这是金融交易运行的最重要制度基础。

二是各国针对本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强度不等的外部监管措施。澳大利亚、英国等大多数国家采取轻监管方式,对互联网金融的硬性监管要求少,占用的监管资源也相对有限。而美国证监会面对金融危机中公众对监管不作为的指责,认定Prosper出售的凭证属于证券,须接受其监管。

三是监管手段主要是注册登记和强制性信息披露,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为重心。

四是涉及谁的监管职责就由相应的监管机构负责,往往没有统一的主监管机构。美国第一网络银行(SFNB)、贝宝支付(Paypal)等就曾分别由银行和证券监管机构负责监管。

五是少数国家开始尝试评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探讨未来监管方向。如2011年7月,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责任办公室就P2P借贷的发展和不同监管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强调持续一致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灵活性、有效性等。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事物”,金融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秉承这样的理念,本文初步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12个原则,试图为今后该领域的讨论提供一个基础和出发点。这些原则也大体构成了金融创新监管的一个概念性框架。

原则1:互联网金融监管应体现适当的风险容忍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类新出现的金融业态,需要留有一定的试错空间,过早的、过严的监管会抑制创新。美国经济学家斯莱弗认为,任何制度安排都需要在“无序”和“专制”两种社会成本之间权衡。如果P2P和众筹的业务模式能坚持单笔金额小、人数少,就应该用私人秩序和司法来规范。P2P等无区域性、系统性影响地自然退出,是市场的一种自我淘汰机制,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长期有序发展未必是坏事。另一方面,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在摸索中寻找道路,但不能犯致命性错误,整体风险须在可控范围内。因此,监管的良好目标应是:既避免过度监管,又防范重大风险。

原则2:实行动态比例监管

金融监管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厘清。从松到严,金融监管可以分为市场自律、注册、监督、审慎监管四个层次。除此之外,法律本身也具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监管。违反法律的,可由司法机关负责处理。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小贷机构的监管就是由警务处负责。

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定期评估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监管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实行分类监管。对于影响小、风险低的,可以采取市场自律、注册等监管方式;对于影响大、风险高的,则必须纳入监管范围,直至实行最严格的监管,从而构建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富有针对性的与有效性的(而不是笼统与无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评估应定期进行,监管方式需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原则3: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相结合

在原则性监管模式下,监管当局对监管对象以引导为主,关注最终监管目标能否实现,一般不对监管对象做过多过细要求,较少介入或干预具体业务。而在规则性监管模式下,监管当局主要依据成文法规定,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内容和程序做出详细规定,强制每个机构严格执行,属于过程控制式监管。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在明确监管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原则”先行。监管原则应充分体现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的特点,给业界提供必要的创新空间,同时指导和约束运营者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在梳理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点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中风险高发的业态和交易制定监管规则,事先予以规范。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的结合,有助于在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活力与做好风险控制之间实现良好平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原则4:防止监管套利,注重监管的一致性

监管套利是指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标准的差异或模糊地带,选择按照相对宽松的标准展业,以此降低监管成本、获取超额收益。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支付、放贷等服务与传统金融业相仿,如果二者执行不同的监管标准,将易于引起不公平竞争。事实上已经有持牌金融机构提出:为什么同样都提供支付服务或者从事贷款业务,受到的监管却不一样?为确保监管有效性,维护公平竞争,在设计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则时,应确保两个“一致性”:一是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只要其从事的金融业务相同,原则上就应该受到同样的监管;二是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线上、线下业务的监管应当具有一致性。

原则5: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这应当是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可能会放大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可能会使非金融机构短时间内大量介入金融业务,降低金融机构的特许权价值,增加金融机构冒险经营的动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科技风险突出,其独有的快速处理功能,在快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加快了相关风险积聚的速度,极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此外某些业务模式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例如,互联网直销基金1周7天、一天24小时都可以交易,但货币市场基金有固定交易时间,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承担隔夜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类“小概率、大损失”的黑天鹅事件对于此类模式的成败有重要影响。金融监管机构对此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化解和干预。

原则6: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

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尤其是数据信息是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全貌的基础和关键,是避免监管漏洞,防止出现监管“黑洞”的重要手段。客观上,大数据为实施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提供了手段。为此,监管机构需要基于行业良好实践,提出数据监测、分析的指标定义、统计范围、频率等技术标准。如对P2P平台设计经营性指标和风险性指标的定期与实时报送和分析机制。在数据监测、分析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在定期评估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以及时捕获新风险。

原则7: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在精心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和普惠性的同时,必须及时惩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少数互联网企业运营中基本没有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体系,而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不持牌地做传统金融,有些平台甚至挑战了法律底线。如一部分P2P脱离了平台的居间功能,先以平台名义获取资金再进行资金支配甚至挪作他用,投资人与借款人并不直接接触,这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P2P贷款的范畴。为此,必须不断跟踪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演变,划清各种商业模式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在打击金融犯罪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与时俱进地修改部分法律条款,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例如,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就是通过修订法条,将需要向SEC注册并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公司股东人数从499人提高到2000人,鼓励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

原则8: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

信息披露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其经营信息、财务信息、风险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户、股东等。准确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一是有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和单家企业的运营管理透明度,从而让市场参与者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及其内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发挥好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二是有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奠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有助于避免监管机构因信息缺失、无从了解行业经营和风险状况,而出台过严的监管措施,抑制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强信息披露的落脚点是以行业自律为依托,建立互联网金融各细分行业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并就信息披露的指标定义、内容、频率、范围等达成共识。当前,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透明度的抓手是实现财务数据和风险信息的公开透明。

原则9: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是增进相互理解、消除误会、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主动与监管机构沟通,努力使双方就业务模式、产品特性、风险识别等行业发展中难题达成理解。特别是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拿不准的环节,更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力求避免法律风险。在此过程中,推进行业规则逐步健全。另一方面,建设性的沟通机制有助于推动监管当局按照激励相容的原则设计监管规则,充分体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和内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促进监管要求与行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一致性,降低合规成本。

原则10:加强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

强化消费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许多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要引导消费者厘清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促进公众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性质,提升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切实维护放贷人、借款人、支付人、投资人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前重点是加强客户信息保密,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各类权益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面临的交易欺诈、资金被盗、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应针对性地加强风险提示,及时采取强制性监管措施。

原则11:强化行业自律

相比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作用范围和空间更大、效果更明显、自觉性更强。今后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程度、行业发展的有序或无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管的态度和强度,从而也影响着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为此,行业领头的企业必须发挥主动性,尽快带头制定自律标准,建立行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不应一味等待政府的强制性干预。近期陆续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应当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尽快发挥影响力。特别是要在全行业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强化整个行业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包括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IT风险、洗钱风险、流动性及兑付风险、法律风险,等等。

原则12:加强监管协调

互联网金融横跨多个行业和市场,交易方式广泛、参与者众多,有效控制风险的传染和扩散,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协调。一是可以通过已有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的互联网金融运营、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沟通和协调监管立场。二是以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为重点,加强司法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三是以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目标,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四、积极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条原则各有侧重,不同原则之间并非完全一致,这些原则的同时实现并不容易。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挑战,亦是全球监管者在金融创新领域中面临的永恒难题:如何在改善金融效率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恰当地平衡?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然表明,只注重效率不注重稳定、“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等理念是行不通的。单纯追求稳健而过度抑制创新,也远非良好的监管选择。一个现实问题是,金融监管的格局是基于已有的金融业务并遵从法律规定确立的。在这样的框架下,当新的金融业态出现后,难以找到或客观上并不存在明确的主监管机构,这常常使得只有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相关监管问题才可能会被严肃地提上议事日程。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业态,为探索金融创新的有效监管模式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应当立足我国金融发展实际,把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良好金融创新监管理念的试验田,积极探索未来新金融监管的范式。

阅读全文

与美国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影响期货价格的数据 浏览:632
长沙汉元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浏览:799
债权融资计划绵阳科技城 浏览:493
加强两会期间金融服务保障 浏览:916
微信理财通没到账收益 浏览:890
全球金融机构的新挑战一交易对手 浏览:758
金融代理公司 浏览:727
兴业金融租赁公司年报 浏览:257
在保险公司买理财产品是不是划不来 浏览:251
270亿理财上海银行张扬路店 浏览:547
平安银行代理贵金属收费 浏览:222
许昌市融资的奖励机制 浏览:571
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66
贷款的住址证明 浏览:251
中融外包股票 浏览:265
期货买入后可以持仓到交割那天吗 浏览:748
期货中标准化合同金额 浏览:788
股票和国家 浏览:782
玖富集团南山 浏览:649
汇率传导机制理论 浏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