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2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金融产业、工业、商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企业收购、兼并等。
法定代表人:黎作强
成立时间:2004-11-28
注册资本:80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500086797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600号2506室
❷ 陆家嘴金融区的区域简介
陆家嘴金融区上世纪30年代就与拥有“远东华尔街”之誉的外滩隔江相望,已聚集8家国家级要素市场,435家中外金融机构,7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5000多家贸易、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其区域流量经济总量和GDP贡献值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名列第一,证券市场交易额等单项指标已超过香港中环和新加坡中心区,位列全球前三。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是目前我国内地规模最大、资本最密集的CBD,但与世界主要CBD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体现CBD核心功能的重要指标--区域金融贸易增加值来看,,1996年-2014年18年间,陆家嘴金融贸易增加值虽然增势迅猛,从分别相当于曼哈顿的1/34上升到1/3,东京新宿的1/20上升到2/3,伦敦金融城的1/15上升到1.3倍,新加坡中心区的1/7上升到2.1倍。
❸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30日,公司所发行的A股和B股分别于1993年6月28日和1994年11月22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交易。 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开发建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始终贯穿秉承效益优先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宗旨,注重对广大股东的良好投资回报,实现区域开发和公司效益的“双赢”。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并重点扶持的五十四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主要负责全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土地成片开发和综合经营。
自成立至今,公司累计开发土地11.07平方公里,动迁居民2.8万多户、单位750多家,转让土地面积247.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759.6万平方米),吸引中外投资约82亿美元。 目前公司的总股本为1,867,684,000股,其中A股为1,358,084,000,B股为509,600,000股。公司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经营、销售、出租和中介;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
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开发建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始终贯穿秉承效益优先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宗旨,注重对广大股东的良好投资回报,实现区域开发和公司效益的“双赢”。
为了保持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确立在行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公司的主营业务从原来单一以土地开发为主逐步向以土地开发与项目建设并重的战略格局转型,从而逐步增加公司长期拥有的优质资产的比重,成为一家以城市开发为主业的房地产公司。
❹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介绍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后,在上海浦东设立的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贸易区位于上海浦东,与浦西外滩一江之隔,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上海城市内环线所环绕,占地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开发地区为6.8平方公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其中一个主要的金融中心区,位于浦东新区黄浦江畔,面对上海外滩。
❺ 陆家嘴金融城的陆家嘴金融城简介
在被誉为「东方曼哈顿」的陆家嘴金融城,尽管近年来每年平均有近6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楼宇宣告竣工,但这种建设进度仍远跟不上新增企业的需求。上海14日召开陆家嘴金融城十大重点工程推进会,宣告将在5年内新建350万平方米的商办楼宇,并表示要加速推进其中的十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20亿元人民币。
备受海内外瞩目的陆家嘴金融城扩容战略不断提速,「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建设商办楼宇,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小陆家嘴」。浦东新区14日举行「陆家嘴金融城十大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会」,介绍「扩城」规划。为加快各类功能性机构集聚,5年内陆家嘴计划再建设商务办公楼宇45幢,地上建筑面积合计达350万平方米。
作为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以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3座超高层建筑为标志,「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城已成为内地金融机构密集、要素市场完备、资本集散功能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去年,陆家嘴税收总额达380.87亿元(人民币,下同),中心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达191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达237亿元。
目前陆家嘴金融城集聚逾630家中外金融机构,10多万金融从业人员。陆家嘴管委会选定了十处建筑能级高、投资规模大、区域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此次列为「十大重点工程」。
❻ 陆家嘴金融城的介绍
在被誉为「东方曼哈顿」的陆家嘴金融城,尽管近年来每年平均有近6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楼宇宣告竣工,但这种建设进度仍远跟不上新增企业的需求。上海14日召开陆家嘴金融城十大重点工程推进会,宣告将在5年内新建350万平方米的商办楼宇,并表示要加速推进其中的十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20亿元人民币。备受海内外瞩目的陆家嘴金融城扩容战略不断提速,「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数百亿元人民币建设商办楼宇,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小陆家嘴」。浦东新区14日举行「陆家嘴金融城十大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会」,介绍「扩城」规划。为加快各类功能性机构集聚,5年内陆家嘴计划再建设商务办公楼宇45幢,地上建筑面积合计达350万平方米。
❼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2年5月19日,上海市建委沪建经(92)第430号文,批准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改制为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71500万股。 1992年11月12日,沪府浦办(92)第145号文同意保留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建制,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的子公司。
1994年12月30日,上海市外资委颁发了外经沪股制字(1994)01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公司改名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❽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荣誉
1994年11月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股份制企业评价中心评为中国最大300家股份制企业之一。 1995年由中国股份制企业评价中心和金融时报共同发起,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中国证监会等参加评判的中国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百强评比——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综合得分68分,名列百强第六,同时位列百强房地产类企业第一。本次评定以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利润率、每股税后利润为指标。
1996年7月1日举行的“上证30指数”发布仪式上,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入围“上证30指数”。“上证3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多家上市公司的A股股票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0种样本股票为计算对象编制而成的指数体系,房地产企业被选中的除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外,还有广州珠江。
2001年7月1日,上海证交所推出了180指数,取代上证30指数。
2001年9月25日,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荣登《经济时刊》200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行榜”。
2003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2003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十强”第一。
2004年12月3日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证券时报、中国住交会评为2004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20强。
2006年5月,在上海万国股市测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大智慧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大智慧杯”2005投资者心目中最亲切的上市公司评选活动中,公司获得“大智慧杯”2005投资者心目中最亲切的上市公司称号。
2006年10月,公司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上市企业100排行榜”(位列第47)、“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B股30强”(位列第7)。
2007年5月,在上海万国股市测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大智慧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的“大智慧杯”2006年度中国证券投资者年度评选活动中,公司被评为“大智慧杯”2006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性的上市公司五十强。
2007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发布了200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研究报告,公司获200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其中:总市值排名第三;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十;利润总额排名第二;总资产排名第二。
❾ 陆家嘴信托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陆家嘴信托”)是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的信托机构,2012年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重新登记,注册资本为10.68亿元,拟于2013年增资至30亿元。公司注册地为青岛,在上海设立管理总部,在部分城市设立业务团队。
公司秉持“心所善,可信托”的价值文化,不断追求卓越,赢得市场信赖;倡导“高起点,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成为稳健经营、规范管理、业绩卓著、持续发展的信托公司,并最终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致力于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专业金融机构。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机制,组建了专业的业务团队,导入了科学的管理工具,实施了先进的信息系统,为进一步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稳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依托公司治理优势及资源优势,围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青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战略,立足区域经济建设,辐射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广阔区域,将以追求完美的信托价值为己任,服务社会,造福民生,为客户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