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表外业务有哪些
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按其业务内容可分为承诺类业务、担保类业务、委托代理类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及咨询服务类业务。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如承诺贷款业务。担保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连带付款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信用证、承兑等业务。委托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收取一定手续费等为目的,接受客户委托,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代理、分销、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代理债券、代理资金清算、代收代付、代客理财、基金托管等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是指建立在基础金融工具或基础金融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后者价格变动的派生产品,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某一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远期、互换金融等。咨询服务类业务是指以银行拥有的专营许可权或行业优势,为客户提供的纯咨询服务性质的业务。包括理财顾问、委托代保管等业务。表外业务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委托代理类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或有负债类业务和咨询服务类业务。其中,或有负债类业务包括承诺、担保、保函、信用证、承兑等业务。
2. 银行业务中的表内、表外业务分别是指什么
1、表内业务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这个很好理解,银行每吸纳一笔存款、放出一笔贷款,都会在资产负债表上注明。
2、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简单来说,表外业务就是银行大力发展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这部分业务也能给银行带来收益。
表外业务主要有担保类业务,如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何承兑等,承诺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承诺业务与担保业务类似,都与银行信用有关。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2)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银行的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区别比较简单: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是表内业务;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业务就是表外业务。
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可以相互转换,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假设银行为某个企业担保,收取一定的担保费。如果企业正常兑付,银行在担保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服务费,但不会改变资产负债表。
但如果该企业不能按时兑付,银行作为担保机构极有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比如替该企业兑付。此时银行要支出一笔资金用于兑付,显然会减少银行的资产,这笔钱就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这时,表外业务就纳入资产负债表,转换成了表内业务。
3. 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什么叫表外业务为什么会有表外业务
一、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二、表外业务主要包括:
信用类业务:票据、信用证、保函等
承诺类业务:贷款承诺函等
委托类业务:委托贷款、代理清算、代收代付、代理产品销售等
三、发展表外业务的原因:1.适应利率下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化解不良贷款,减少金融风险。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率。4.利用表外融资技术,增加资金来源。5.通过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商业银行常见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它可以给银行带来收入,减少风险。
常见的表外业务有:(一)担保业务
担保业务是银行应某一交易中一方的申请,允诺当申请人不能履约时由银行承担对另一方的全部义务的行为。
这类业务工具主要有履约担保书、投标保证书、预付款保函、贷款担保书和备用信用证等。
(二)互换业务
互换业务是指交易双方为规避利率、汇率风险,通过中介人将自己所使用的可能遭受风险损失的货币或利率调换给对方的行为。
商业银行在其中充当货币互换中介人。
中介人的职责是负责按互换合约收集应付的利息及货币将其支付给应收入的一方。
通过这一活动,商业银行可从中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
(三)金融期货业务
金融期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期货交易所按标准化原则竞价买卖金融期货合同的行为。
金融期货交易包括利率期货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等交易品种。
商业银行参加金融期货交易有助于规避风险和获得收益。
(四)金融期权业务
金融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达成某种协议,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取得了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买进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权利;而买方收取一定的费用后,则承担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卖出或买进一定数量的这种资本的责任。
金融期权主要包括利率期权、股票期权和外汇期权。
在金融期权业务中,商业银行一般处于卖方地位,因而有利于降低其在资产负债活动中的利率和汇率风险。
5.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有哪些基本类型
按目前人行的规章是大致分为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
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都是表外业务。
6. 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有哪些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表外项目也被称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项目,或者叫“或有资产和负债”。
按照中央银行的有关规定,中国把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分为十一类进行管理: (一)等同于直接信用形式。 (二)特定交易项下的或有项目。 (三)短期内可以自动清偿和与贸易有关的或有项目。 (四)回购协议。 (五)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 (六)买入远期资产。 (七)票据发行和循环包销便利。 (八)初始期限为一年以下的、可随时无条件取消的承诺。 (九)初始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其他承诺。 (十)利率、汇率合约。 (十一)部份缴付款项的股票。
7.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表外项目也被称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项目,或者叫“或有资产和负债”。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
二、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8. 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信托业务和结算业务都是表外业务。
根据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中介的、代理的业务,即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中间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