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机构管理规定 是否仍有实施
首先来看什么是金融牌照,我国的金融牌照又有哪些类别?参照微博签名为“一个很扯淡的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的知名逗比李三水老师的回答:
金融牌照的正式名称是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其定义可参考1994年由央行颁发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
金融机构包括:
1. 银行
2. 保险公司
3. 证券公司、交易所、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公司
4. 信托、财务公司、金融租赁
5. 期货公司
6. 担保公司
7. 典当行
8. 信用卡公司
9. 其他融资公司
10. 其他金融业务机构
2003年后,该《金融许可证》从央行颁发改为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向该行业公司颁发。
证监会:包括证券相关公司和期货相关公司。
保监会: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机构。
银监会:银行、信托、金融租赁、融资担保、货币经纪、贷款公司、其他融资公司等。
典当公司被从金融行业中分离出来,需向当地商委申请,在商务部备案后领取《典当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金融圈注:目前的牌照都是稀缺资源,很多公司都没法顺利拿到牌照。现在金融机构里除了前五个还能发放金融许可证,其他几个据说已经不发了。担保公司现在都拿不出有效期内的经营许可证...
P2P或众筹平台需要金融牌照吗?
先说众筹。产品预售众筹(也称奖励制众筹)无关乎金融牌照,股权众筹需要拿金融牌照才能做吗?
股权众筹完全不需要牌照支撑;
何解?股权众筹平台其实也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把一些企业的详细经营信息放到网上,供投资人自行判断风险,风险基本都是有投资人承担的。
股权众筹平台帮助交易,但并不介入资金,并非资金中介。所以,没必要像银行、保险那样发放牌照。但监管还是必须的。
『贰』 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金融业是从11世纪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开始的。
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的地盘被伊斯兰教占领了。到了11世纪,教皇进行十字军东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然后把它开放给欧洲各地的朝圣者来朝拜。圣殿骑士团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朝圣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这些骑士团的人就发现了:保护朝圣者可以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因为朝圣的路途很遥远,朝圣者带很多财物不安全,需要一个异地托管财物的体系。但是,欧洲当时小国林立,壁垒重重,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建立这样一个跨国的异地财务托管体系,只有像圣殿骑士团这样遍布欧洲的武装军事力量才能干这件事。
所以圣殿骑士团发现开展这样的业务既方便,也特别赚钱:朝圣者可以在欧洲存钱,然后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国异地的汇兑就变得特别流行。很快地,这种业务就超出了保护朝圣者的范畴,在整个欧洲扩展开来。
在财务托管、货币汇兑的基础上,骑士团发现原来金融业务才是最赚钱的业务,所以他们就拓展了业务:替英国国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国国王征收税费,替英国和法国经营皇室的债务、债券,还替各国的贵族进行信托理财。
拥有了资金实力以后,当各国国王交战需要用钱的时候,骑士团就会给他们贷款。所以圣殿骑士团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到14世纪,这些汇款、存贷、理财、支付等标准的信用中介业务已经随着圣殿骑士团的拓展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不单单是国王贵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在圣殿骑士团这里做储蓄理财业务。
所以说,欧洲在14世纪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经有比较强的金融意识,而圣殿骑士团所扮演的正是“银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个欧洲金融启蒙者的角色。
14世纪之后,随着英国、西班牙、法国几个大国的兴起,骑士团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后,欧洲还是有一个社会结构上的真空地带,接着,其他的信用机构就发展起来,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开始,意大利北部的银行业兴起,在地中海地区取代了圣殿骑士团的作用,为各国贵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务。到16世纪,西欧小国荷兰的股票证券票据市场也开始崛起,成为欧洲的票据结算中心。17、18世纪之后,英国、法国的银行业也慢慢开始发展,尤其是伦敦的债券交易所很快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债券交易中心。
这一系列的金融业务,都延续了圣殿骑士团的金融遗产,在这个基础上,欧洲就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下的信用体系,我把它称为欧洲的“银行货币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欧美金融市场的雏形。
『叁』 中国古代的金融机构里有账局吗什么性质呢
应该称为票号,商号吧,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了,朝廷和私人都有开办
『肆』 古代金融业特点
区域性。古代由于交通,信息传递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区域性的金融。
原始性。古代几乎全部是使用原始的存贷差争取利润
官方性。古代基本都是官方主宰,私人很少或者说私人商业行为多少都有官方的背景
『伍』 中国古代的金融机构最终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的银行
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个是内部原因。首先是经济基础的原因,其次是封建政府的原因。
封建经济到了近代,盛极而衰,它不支持产生金融寡头。
重农轻商的封建经济政策,不给那些资本萌芽生存的空间。
作为封建政府,清政府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扶持一些国内资本。
北方的票号、南方的钱庄从来都是清政府予取予求的临时性工具,从来不是他们扶持的对象。
另一个就是外部原因。首先是外来侵略势力的打压,其次是市场的竞争结果。
到近代,众所周知,列强环伺,都想把自己的触角伸进中华大地。
这种情况下,怎会容许你自己的花开放?
但是他们给你摆开的却是使用丛林法则的市场竞争机制。
发达的外来银行自然击垮了落后的票号、钱庄!
『陆』 我国金融机构的雏形始于哪个朝代
我国的金融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那时候中国最早出现了当铺。
当铺起源很早,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唐朝当铺成为质库,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开设邸店、质库,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会昌5年,皇帝的一个文告中说:“朝到衣冠”,“贷承华胄”以及“清途”们都私置质库楼店,与人争利。
宋代当铺称长生库,由于宋朝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长生库(质库)亦随之发达。富商大贾、官府、军队、寺院、大地主纷纷经营这种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业务。
(6)古代金融机构管理扩展阅读:
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
1、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这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行使这一功能的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类型。
2、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3、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上述第一种服务涉及金融机构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第四种服务被称为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第五种服务则属于咨询和信托功能。
『柒』 中国古代的金融机构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近现代的银行
一、思想传统的原因:明清的票号及商行,通常是由亲友或同乡、同行合股开办,甚至股东退出,其股份也只能转让给前述人物。票号的业务也集中向上述人物开放。
而且从业者并不把票号视为可以传之子孙的家族产业,很多从业者在年老后就关掉票号回乡养老。这种经营上的短视行为导致票号的规模与利润受到极大制约,影响了中国古代金融业的发展。
二、经营环境的原因:金融业与工商业互为依存,工商业发展遇到阻碍,金融业自然随之凋敝。虽然明朝至清朝前期中国的手工业及商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清朝中后期由于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7)古代金融机构管理扩展阅读:
银行产生的原因和毕竟如下: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
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
『捌』 什么叫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对称,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企业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专型金融资产属,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投资。个人的金融资产包括:个人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证券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存款保证金、保险、黄金、信托等。
『玖』 金融管理机构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区别是什么
金融管理机构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区别是什么?管理跟金融有区别。
『拾』 中国最早的金融机构是什么
商品经济发达较早,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而我国的金融业务也在很早以前便已出现。一般而言,学界普遍认为我国最早的金融业务应该是典当业务,但最开始一般都属于个人行为,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专门经营典当业(有人说周礼中已经记载有“泉府”这一专门经营借贷的机构,但其实可信度并不高,对此我在下面会有论述)。目前,学界一般都将南北朝时期寺庙中的寺库认为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信用机构,同时也是我国典当业乃至金融业的开端。寺库的发展历经南北朝、唐、宋、元,换了各种各样的名称(如质库、解库、长生库),并在明代最终走向了消亡。在这里,我通过查阅资料和思考,将寺库这一特殊的信用、金融机构的历史大致还原了一下,总结起来,南北朝时佛教的兴盛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佛教教义对乱世中广大平民的吸引。永嘉之后,北方陷入长期的分裂,各个民族纷纷建国,彼此攻伐不止, 甚至达到了“无月不战”的地步,以致“天下骚然,民不堪命”,“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 连年的战乱再加上日益沉重的租调使得人们民不聊生。这时,宣扬轮回和因果报应的佛教为人们描画了一个通往极乐净土和美好来世的道路,为在现实痛苦中苦苦挣扎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安慰,于是佛教便大范围的传播开来。相比较而言,南方相对稳定,这也是为何北方比起南方佛教更为兴盛的原因之一。二是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统治者多笃信佛教。除却统治者自身的原因,正如简修炜和庄辉明(1988)在其文章中指出的,对于当时的北方统治者,作为异族统治中原,他们缺乏自己有效的统治思想, 容易在接受儒学的同时接受佛教思想。 并且把佛教视为“戎神” 而加以尊奉, 从而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的重要补充。这也体现了当时作为异族统治者对汉族强势文化的防范心理。把这个意思说得最明确的是后赵的石虎, 他在报王度书中说: “联出自边戎, 吞君诸夏, 至于飨祀, 应从本俗。佛是戎神, 所应兼奉。其夷赵百姓有乐事佛者,特听之。”8而对于当时的南方统治者而言,他们之所以崇尚佛教, 不仅是为了加强政治思想统治, 而且也作为自己对现实矛盾无法解脱的精神麻醉剂, 即在利用宗教麻醉人民的同时,也要自我麻醉。因此, 南朝从门阀世族到各代帝王大都祟佛。极端的如梁武帝萧衍,甚至三次舍身如空门,还是大臣将集钱将他赎回。9在南北各朝历代统治者的带头信奉和提倡下,佛教逐渐走向极盛。当时,各朝帝王不仅耗费大量资源兴建寺院,并且还赏赐给寺院大量的土地,许多官员富户也纷纷向寺院赠送土地和财富, 社会财富逐渐向寺院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