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瑞典国家银行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诺贝尔的后代并不承认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未得到诺贝尔后代的认可,主要原因你是诺贝尔的初衷是贡献在物理化学领域的人士,连皇家科学院私自设置!模仿诺贝尔文学奖和物理学奖的颁奖模式!
诺贝尔后代反对。
瑞典皇家银行表示,在以后的过程中将会逐渐设立诺贝尔其他奖项,比如说诺贝尔金融奖,比如说诺贝尔商业奖等等,你是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影响力之下,诺贝尔奖确实每一年都会有新的更新和新的,是诺贝尔的后代们却反对诺贝尔奖要设置一些,听起来靠谱,但研究起来不靠谱的奖项!因此瑞典皇家银行和瑞典皇家科学院也会对诺贝尔后代的说法进行参考!
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怎么把百亿资产破产
在普通人的概念里,新疆商机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应该属于高级专家,怎么可能会破产呢?但历史上还真有过新疆商机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卷入破产案的先例。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长期资本基金濒临破产。如果不是美联储介入干预,这家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将提前十年引发美国金融危机。长期资本基金的创始人中,便有所有金融专业的学生所熟知的两位诺奖得主,即期权定价理论的提出者迈农.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后者的连续时间金融理论是现代主流金融学的基础。但就是在这两“大仙”的帮助下,华尔街顶级的基金被搞砸了。
诺奖得主如此,其他专家自不待言。几乎每年北大学生写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都会有几篇是关于中国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业绩评价的。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基金经理的业绩贡献为负数。或者说,如果普通投资者买不需要管理的指数基金,那么他们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超过股票基金。其实美国同行的业绩也同样糟糕。多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共同基金整体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要显著低于市场指数收益。基金的作用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不同风格的选择,而非贡献收益。所以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如果非要买基金,就买指数基金吧。
股评家们会不会表现得好一些呢?答案只有两字:呵呵。2012年8~11月新浪举办的模拟炒股大师赛邀请了55个炒股专家来操盘。在此期间,上证指数为-4.95%,而55个专家的中位数收益仅为-11.66%。其中比较懒的5名专家(如著名的财经评论人“水皮”)从未操作,收益为0,在55个专家中并列第5。模拟炒股跟实盘操作有不小的差别,但相信读者看了如此的成绩之后,应该不再相信什么股评家了吧?
在散户投资者看来,媒体上的股评家通常讲得头头是道。但在专业人士眼中,股评家们的分析一般都缺乏严谨的逻辑,很多观点都不值一驳。某个时常亮相主流媒体的女财经评论人经常缺乏常识地信口开河,成为财经界的笑谈。那么,那些受过一流大学金融专业训练的股票分析师表现会好一点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中国证券公司雇用的卖方分析师每年发布几十万份股票研究报告,超过90%的投资建议为“买入”。在过去几年有买过股票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90%为“卖出”建议显然更合理。
和基金经理的情况相似,卖方分析师的差劲表现也是国际惯例。以2009年为例,华尔街分析师最看好的十大股票平均收益为22%,最不看好的股票平均收益“仅为”70%,同期标普指数涨幅为26%。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卖方分析师存在的目的就是招揽生意。如果分析师建议客户卖出某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么东家将很难从这家上市公司接到发行股票的活儿。
从2001年开始,美国证交会开始着手调查华尔街投行分析师的利益冲突问题。监管部门的调查表明,前十大投行都存在迫使分析师发出过度乐观投资建议的现象。在监管部门诉讼的威胁下,2003年4月华尔街十大投行同意支付总共13.8亿美元的罚金,并承诺保证分析师意见的独立性。从事后效果来看,罚款是交了,研究报告还是没变。2008年初,次贷危机前夕,雷曼兄弟公司已经风雨飘摇。但是跟踪雷曼的17个华尔街分析师中,有9个建议“持有”,5个建议“买入”,2个建议“强烈买入”,只有1个建议“卖出”。看过这段,估计大家对华尔街“金融精英”的理解有所增进。
我们上面讨论的逻辑有些不连贯。开始我们讨论的是专家们的能力问题,到后面讨论的是操守问题。那么如果撇开操守问题,股评家和分析师们自己的投资业绩如何呢?曾有“中国第一庄托”之称的赵笑云2011年回归中国股市成为私募基金经理,刚开工没3个月基金净值便跌去了1/4,大幅跑输大盘。其他股评家们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针对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业绩回归分析表明,私募基金在同等风险水平下一样跑输大盘。而私募基金经理的三大来源是共同基金经理,股评家及分析师。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源自美国对冲基金,在超过保底收益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可以分取超额部分的20%。因此私募基金的业绩应该是基金经理真实能力的体现。
多年以来的学术研究表明,部分基金经理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优于大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泯然众人。对冲基金在这方面有着非常糟糕的记录。往往一家基金好上几年之后,立刻转头给投资者带来巨额亏损。著名的老虎基金曾在二十年的历史中为投资者带来平均20%的收益,但2000年做空日元带来的50亿美元亏损将其业绩直接归零。2005年不凋花基金经理亨特曾独力带来1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翌年他便创下纪录,一周内为投资者亏掉了50亿美元。2008年做空次贷名噪一时的保尔森基金2012年的业绩表现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只不过这一次是倒数第一。如此种种。
这么多年来,有资格被称为投资大师的人并不少,譬如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麦哲伦基金经理)和乔治.索罗斯(量子基金经理)。但相比规模庞大的投资专家队伍而言,有着超凡业绩(以及超凡运气)的基金经理仍属沧海一粟。你愿意亲自操刀去和基金经理们一争高下,还是认命去追随大盘呢?多数人会选前者。由于这个原因,90%的散户跑输大盘
⑶ 诺贝尔奖本质上是私人基金,为何还有人为了这么头破血流
因为他们不是想要钱,是想要诺贝尔奖荣誉,
⑷ 有哪些金融学的学者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1、理查德·塞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行为金融学创始人,芝加哥大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和决策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方面,seiler研究了人类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2、HartOliverSimonArcyHart,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他专注于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和法律经济学,是契约理论、现代制造商理论和公司金融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代表作《企业、合同与金融结构》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
3、霍姆斯特罗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任麻省理工学院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微观经济学家。他最著名的研究领域是契约与激励理论,尤其是相关理论在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治理与流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4、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和安格斯·迪顿因其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研究获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观点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无能。
⑸ 哪些方面体现诺贝尔对金钱毫不在意
诺贝尔拥有一笔巨大的财产,可是他对金钱却毫不在意。诺贝尔在去世前一年即1895年11月27日写的遗书中表示,将他的财产部分赠与亲友,其余大部分作为基金。这些基金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形式颁发给在过去一年中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⑹ 飞贷金融科技获得哪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认可
这不搁这扯呢吗?诺贝尔的获奖者得主,谁来关注你中国这个默默无名的小公司?这又是哪个公司在那收智商税呢?骗你们这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⑺ 诺贝尔留下了多少财产,奖金发了一百多年,难道还没用完吗
诺贝尔当初是炸药的发明人,他为了研究炸药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多次,在研究炸药的时候发生爆炸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庭,甚至是自己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最终他成功了,所以他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把自己的这一部分钱建立了一个诺贝尔奖,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奖励那些优秀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在刚开始的时候当然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在欧洲,不过后来在官方政府的宣导之下吧,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了诺贝尔奖的地位,以至于到现在很多人认为拿了诺贝尔奖才是真正厉害的科学家,这种想法是有失公允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诺贝尔奖,比如特拉斯就曾经多次拒绝诺贝尔奖的授予。
⑻ 诺贝尔文学奖丑闻 是什么丑闻
是性丑闻。
2017年底,瑞典《每日新闻》最先曝出18名女性指控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佛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阿尔诺(Jean-Claude Arnault)性骚扰和性侵的消息,不端行为发生在1996年至2017年间。
英国《卫报》称,早在1996年就有年轻的女艺术家向瑞典学院举报阿尔诺性侵,但举报信长期被忽略。2018年4月,更有瑞典媒体爆出,阿尔诺2006年在一场宴会上竟企图对瑞典女王储维多利亚行为不轨,被王储助理当场制止。
“德国之声”新闻网称,阿尔诺曾威胁多名女受害人,扬言要动用人脉做出不利她们的举措。瑞典学院此前专门请律师调查阿尔诺与该学院的关系以及他的生平作为。结果显示,从1996年起,阿尔诺涉嫌7次对外泄露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