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担保风险的防范机制
各国信用担保机构在业务运作中十分注重对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其防范与控制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减弱信息的不对称性
美国采用以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资信评估制度为中心的公开型交易。日本采用的是以主办银行制度为中心的相对型交易。由于企业与主办银行相互了解甚深,保持着密切关系,缓和了在交易过程中特有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因此使得融资的审核、管理能够比较容易进行,而且也降低了所需花费的成本。这两种制度因其公正性、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而被银行普遍采用。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美国SBA(小企业局),根据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经验和业绩,将参与担保贷款计划的贷款机构分为首选贷款机构、注册贷款机构和普通贷款机构三类,并据此采取不同的审批程序。首选贷款机构选自全国最好的金融机构,可代表SBA自行决定担保贷款,但享受较低的担保比例(约占SBA担保总额的lo%)。SBA每两年复查一次其授权情况,并定期检查其贷款组合。注册贷款机构是较多参与SBA担保贷款计划,并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办理的贷款占SBA担保贷款的1/3。SBA对贷款机构部分授权,并保证在三天内对其担保申请作出快速答复。普通贷款机构则无SBA的特别授权,其贷款担保申请需经较严格的审批程序。日本、韩国的信用担保机构都实行分级负责制,对本机构各级管理人员规定了相应的担保审批决策权,实行严格的审、保、偿分离制度。
(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风险补偿机制可从外部补偿和内部补偿两个方面考虑。外部补偿,美国、日本、韩国每年以预算拨款的方式补偿担保机构的损失。SBA对贷款机构在担保限额内遭受的违约损失进行补偿,但小企业作为借款方仍有偿还全部贷款的义务,SBA有权追索企业所欠的债务。内部补偿,即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以风险准备金弥补代偿损失。日本信用保证协会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包括责任准备金、追偿准备金和普通准备金,分别用于代偿支出准备、弥补担保呆账损失和冲抵基金将来可能出现的亏损。
(四)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风险转移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通过建立反担保措施转嫁风险。反担保措施是指要求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人或提供担保品,通常对取得大额贷款的受保企业或长期贷款的受保企业才要求提供反担保措施,对小额流动资金则免之。日本信用保证机构对担保金额在2000万日元以上或担保期限在1年以上的,才要求提供担保品。韩国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时,不要求申请人有担保品提供反担保,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申请人无需有担保人提供担保。二是建立担保再保险。日本信用担保协会与信用保险公库签订了一揽子保险合同,并按一定比例向保险公库支付保险费后,当发生代偿时,便可以得到保险公库代偿额的70%—80%补偿,从而大大降低了担保风险。
(五)实行监控与咨询服务相结合
担保机构除了进行担保和融资咨询,监控贷款项目运行情况外,还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经营咨询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执行机构下设“退休经理服务队”,由有经验的退休经理和技术人员组成,专门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日本有200多家公立试验机构,聘用有经验的工程师担任顾问,为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可行性研究和试验提供具体指导等。这些机构都为中小企业信用协会服务。中国台湾省的金融机构联合成立了几家中小企业辅导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些咨询服务不仅提高了中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了担保损失,还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贰』 怎样防范融资性担保贷款风险
首先研透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
风险控制:
(1)细化客户准入:制定客户准入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融资担保客户的准入,风险评价按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标准及手段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2)严格流程管理:
保前调查主要内容为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人经营管理情况、资产状况、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分析、反担保分析、分析风险点并提出防范措施等综合分析。
保中审查主要有申请人的审查、还款来源审查、反担保审查、贷款用途审查、风险指标审查、信用结构审查、合规合法审查。
保后管理主要内容有保后检查及保后管理、风险分类、风险预警、到逾期催收等内容。
(3)落实反担保措施:包括有抵、质押、连带责任责任保证反担保、保证金反担保等综合反担保措施。
『叁』 给别人担保贷款要承担什么风险
给别人担保贷款需要承担以下风险:
担保人可能被控告:
要是借贷者违约而欠债,银行或金融公司就会控告担保人。
担保人可能被宣判破产:
如债务超逾30,000元,担保人可能被宣判破产。
多名担保人并非安全:
债务不一定由多名担保人平均承担。银行也不须要选择向较富裕的担保人追债。贷方有权选择向所有或其中一名担保人追债。
死亡并不代表免除担保:
如属联保而涉及多项担保,担保人死后,其遗产仍得用以偿还债务。可是,如只是一项联保,其遗产就无需用以偿债。
综上,一般担保人需要承担以上责任。
『肆』 担保贷款的风险有哪些
作为贷款担保人肯定要承担贷款风险:
1、一般保证责任。
担保人所负的责任是,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担保人要为其承担该责任,即清偿到期债务。
2、连带保证责任。
担保人所负的责任是,当债务以到清偿期,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或保证人偿还债务。
『伍』 担保贷的风险有多大
银行贷款担保人就是指担保人和借款人约定,当借款人不履行还款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还款的责任。担保一般分为一般担保、连带责任担保两种。一般银行贷款偿还时,首先要看当初担保时做的保证是连带责任担保还是一般责任担保。如果是连带责任保证,银行可以选择在借款人和担保人之间哪个容易执行,先执行哪个;如果是一般保证责任担保,那么首先要追索借款人的资产,全部抵偿之后的剩余贷款再向担保人追索。担保人没有对担保方式进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担保人按照连带责任承担责任。
在成为他人的银行贷款担保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要多方考察借款人的信誉。一般来讲,贷款人的信誉越高,担保人的风险就越小。要想知道贷款人的信誉高低,可以根据自己与贷款人的平时接触来判断。还可以找贷款人人有经营业务的人或贷款人的其他熟人进行了解。切不可碍于亲戚、好友、同事、同学、老上级的情面,不假思索,不计后果,盲目地做担保人,这种做法风险较大。
另一方面,还要摸清贷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对担保人来说,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贷款人偿还贷款能力的大小,贷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越大,担保人的风险就会越小。贷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又是由其能支配的财产多少和负债数额的大小决定的。故在提供担保时,首先要看被贷款人能支配的财产是否可以偿还贷款。再者要摸清贷款人负债的多少。如果贷款人可供自己支配的财产与贷款数额相差较大,或者被担保人虽然有自己的财产,但负债累累,就不要为其提供担保。
『陆』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有哪些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贷款业务的风险种类
(一)外部风险。
融资性担保贷款的外部风险主要是客户信用风险,是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既包括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又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与担保公司恶意串通骗取贷款;借款人将贷款挪作他用;担保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实收资本金不实、结构不合理;担保公司经营范围不限于贷款担保,更有甚者发放“高利贷”,从事非法违规活动等等。
在银行业务实际中,融资性担保公司常需要存入一定额度的保证金,但部分担保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借款公司的贷款提出部分作为保证金存入银行保证金账户,如此一来,担保公司未动一分一厘,既收取了借款公司的担保手续费,又在银行保证金账户存入足以使银行信任的保证金数额,事实上降低了担保公司的代偿责任,增加了企业的还贷负担。如某担保公司在银行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借款人将贷款的百分之二十作为保证金存入担保公司的保证金账户,担保公司法定代表人携款出逃后,借款人对自己的贷款产生抵触情绪,要求只归还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之二十由保证金偿还。但保证金账户因涉及经济案件被法院查封,保证金无法用于偿还该笔贷款,致使银行的资金面临损失的巨大风险。尽管上述行为在各融资担保管理规定中明文禁止,但担保公司为利益钻空子,最终破坏了金融秩序。
(二)内部风险。
首先,贷款审批制度不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存在不落实信贷审批条件,贷前调查留于形式;贷中调查审查忽视对第一还款来源调查,过于相信第二还款来源,而第二还款来源又多被融资性担保公司转嫁保证金,掩盖了信贷风险;贷后检查不到位,过于相信担保公司的代偿能力。照顾人情,发放贷款时手续、材料不真实,加大了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加剧了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
其次,银行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升。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吃老本,不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有的员工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当操作或未尽调查职责致使贷款可能受到损失的风险;有的员工不仅不学习法律法规,甚至连本单位的规章规定都不是很清楚,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再次,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一些信贷人员存在利己思想、拜金主义等道德风险,这些败坏工作和社会风气的思想不去除,信贷风险中的各种风险都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柒』 向担保投资公司贷款有风险吗
向担保投资公司贷款肯定有风险,任何贷款均是有风险的。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活动,应被视为管理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
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进取的投资者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