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性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一个业务增长点。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而在2007年初,只有一半的全球性银行为其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据统计,在当今信贷环境恶化的状况下,有约93%的国际性银行感觉到公司客户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强烈。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也为供应链成员中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贰』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是什么
据《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庞大,仅在线业务就接近15万亿。截至2020年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将会达到15万亿,而其中各类B2B交易平台将会为行业贡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然而,市场前景看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由于国内经济呈现出L型走势,供应链金融能否维持高位增长,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总体来看,虽然经济下行,供应链金融依旧有发展的空间。对于经营者来说,还是要围绕产业链特点与客户需求,推出配套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在大浪淘沙中逆势上扬。
『叁』 谁知道发展供应链金融有什么好策略
1、合理选择产(企)业链群
(1)选择生产经营稳定、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产业链群;
(2)不断优选供应链成员企业。
2、建立供应链保障机制
(1)订立契约保证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相互信任;
(2)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加深信任;
(3)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
3、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1)围绕核心企业实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
(2)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
(3)实现流程再造提高服务效率。
4、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1)建立供应链战略风险管理机制;
(2)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3)实行供应链关联企业信用管理;
(4)要坚持“自偿性”原则。
『肆』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一个开始的时间不是很长的新事物,但是其发展的前景不是很乐观,我作为理财师,对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前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不是这些看法是我个人的一些意见,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客户并不是很明确,而且未来的客户发展受到其规模的限制,也没有很好的突破口,目前的昊宇谷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这说明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中端技术根本不能做大。
第二、我们可以看到限制国家对于很多的金融类服务,已经开始进行限制,毕竟这些金融服务很不安全,所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前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越被边缘化。
第三、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区性的限制也越来越明显,很多地区对于这类金融,是有一定的排斥性的,所以这个行业的前景,会受到地区性的排斥。
第四、客户群的不稳定,更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的瓶颈,因为现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客户,几乎都是即时消费的那类型客户,未来的发展根本没有任何的保证。
第五、我们国家现在的政策上面,没有任何的关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明文规定,也就是说没有国家的正式承认,未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景,自然没有保证,所以其发展很可能不会很好。
综合上面的这些因素,我的意见是远离供应链金融服务,不要随便的跟风,因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不能真正的做到金融服务,也不是现在的主流,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乐观,个人的意见,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伍』 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做什么的谁在做呢
供应链金融就是为企业发展的上下游提供资金支持,保障产业链正常运转。
比如:东方富海,国资股东背景,大众可以通过他们的来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以此获利。
『陆』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2001年下半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广州和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存活融资业务 (全称为 “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年底授信余额即达到20亿元人民币。利用特定化质押下的分次赎货模式,并配合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结算和保证金存款合计超过了20亿元。之后,从试点到全系统推广,从自偿性贸易融资、“1+N”供应链融资,到系统提炼供应链金融服务,该行于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迄今累计授信出账超过8000亿元。
供应链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自然吸引了许多银行介入。深发展、招商银行最早开始这方面的信贷制度、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随后,围绕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开始效仿发展“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物流融资”等名异实同的类似服务。时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2008年下半年开始,因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企业经营环境及业绩的不断恶化,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商业银行都在实行信贷紧缩,但供应链融资在这一背景下却呈现出逆势而上的态势。根据2009年一季报数据,六家上市银行(工行、交行、招行、兴业、浦发和民生)一季度新增贴现4558.25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6.4%,充分显示出中小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青睐及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结算和融资问题的重视。
同时,随着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开展,渣打、汇丰等传统贸易融资见长的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竞争行列。
『柒』 供应链金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
供应链金融产品根植于供应链条的各个环节,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供应链金融可分为六类主要模式,其中,核心企业、第三方支付、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凭借自身的经验和资源的积累掌握了一定供应链交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核心数据,具备自身竞争优势,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P2P平台则在资金端有自身优势。
特别是P2P网贷平台,在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审批效率、创新速度都远超商业银行等传统领域,且P2P的融资门槛低且资金来源风险偏好多元化,可以满足产业链内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供应链管理领域与金融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其产生和发展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主要业务形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捌』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生存,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已经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供应链融资系列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从近几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比例来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2009年全年,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3.4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1%。2010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大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1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中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4.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7.5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较上年同期多增3000亿元,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6.0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659亿元,同比增长25.9%。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较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末分别高3.7个、2.5个和0.6个百分点;大型、中型、小型企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比例大体均衡。2011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7%。
2011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可以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但是通过承兑,票据、信用证等延期支付工具,既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也稳定了一批客户,银行界空前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已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源泉,几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举足轻重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价值还在于:首先,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所有成员的企业进行融资安排,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其次,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规定,贸易融资项下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业务的20%。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