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金融危机会使许多企业倒闭,是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倒闭吗?
先有金融危机,后有了大量企业的倒闭,似乎是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倒闭。
实际上并非如此。
只要明白为什么会有金融危机就知道了为什么会有企业倒闭。
银行本身是不进行生产的,也就是说银行的所有行为并不能直接产生物资财富。产生物资财富还是依靠企业的生产。企业主进行投资时,预期会有利润时就会到银行贷款,银行如果也认为企业到期能还贷就会借出资金。到了还贷期时,企业主的预期肯定会产生偏差,如果收益能保证还贷,那么企业仍然可以进行生产并且会从银行中继续贷款或维持生产或扩大生产;如果收益还不足保证还贷要动用本金,那么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此时企业主会考虑技改或者停止生产,停止生产实际上也意味着原有的企业消失了,甚至于本金都不足还贷时企业就会倒闭。
如果企业已经倒闭不用想,银行的坏账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会的产品价值会逐渐降低,如果没有新的技术的支持,如果没有新产品的出现,企业就只能GAME OVER。
金融危机的产生实际上就是银行存在大量的坏账,也就是说已经有了企业的大量破产倒闭。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信息是难以得到的。金融危机的产生则会成为明显的信号。
到了这时候,企业主会产生什么预期呢?市场危险~~~
企业主的行为是什么呢?
企业主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呢?
因为企业的数量很多,所以所有的情形是难以形容描述的,但是结果已经出来了,许多企业倒闭。
总之,企业倒闭是投资失败引起的,不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大量企业的倒闭都是投资失败以后的结果。
㈡ 金融危机中什么企业公司容易破产在中国的
金融危机,首先不是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制造的东西要出国,怕很难,尤其现在中小企业,主要针对外贸的,美元的贬值,相对来说我们制造的东西贵了,尤其经过金融危机的洗刷,他们会懂得不该花的不花,相对来说出口量减少了。
还有一种不是出口贸易的倒闭的, 是这么一种情况,他们认为,不断上涨的物价还要上涨,就在价格高的时候买进,存起来,但是危机一爆发,物价下跌,存的货相对想说便宜了,而有的公司没有买进存货。在这个时候打平价,高价买进的公司,就很可能倒闭,破产。
案例,都是些中小企业......
大的,我就知道一个。目前知名的大型企业只听说中国最大的玩具加工厂、位列全球第三的广东省东莞市合俊玩具厂于2008年10月破产!
㈢ 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影响到中国那么多厂倒闭呢
1.金融危机的特征和原因:这次金融危机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这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人们看到烧饼如此,其他不知道如何,跟着抛吧.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的案例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可以用以下例子分析: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金融危机为何漫延到世界
(1)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2)金融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3) 贸易一体化: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国与国之间普遍出现的全面减少或消除国际贸易障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4)生产一体化: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是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到产品销售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生产一体化的主要实现者.
4.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㈣ 金融危机是怎么发生的,它怎么就会带的灾难,在发生金融危机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公司倒闭
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主要的起因是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的延续。
而直接导致这次金融危机开始的是在今年9月15日—20日间发生的一系列震撼性的事件: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美林集团易主美国银行,大摩也传寻求合并,华尔街五大投行只有高盛仍在正常营业;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终获政府援手;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在为避免破产苦寻买主……
下面是详细的内容
1962年,弗里德曼出版了他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由他所建立起来的华尔街新的自由市场与自由主义经济哲学体系对于美国资本主义不只是经济学理论的支持,在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冷战语境之下,弗里德曼这本书几乎成了自由主义的经济哲学大纲,它在第一章中就把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之间划上了一种逻辑关系。
再加上金本位制的瓦解和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与货币匮乏相适应的低股价时代于是一去不复返了。从那以后,积极投资之风开始盛行,华尔街也进入了大踏步发展的时代。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正是在这之后开始大量出现的,特别是80年代之后。金融界给这些金融衍生品起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字——金融创新!从各种债券、股票、各种各样的指数期货,到类似于“美国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等等这样的看的人一头雾水的专用名词比比皆是。以至于到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多到连华尔街投行里的顶尖分析师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别说美联储里那些有些秃顶的经济学家了。
到底什么是金融衍生品呢?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A自然人想买一幢房子,于是向B公司贷款,B公司觉得A的信用等级并不保险,但又不想丧失这次交易的机会,于是B依然把贷款贷给了A,并把很多很多类似于A这样的情况的贷款债权,集中打包后,全部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了C公司,C是一个上市公司,专门从各个类似于B这样的企业以低价收购债权的,等着A偿还了贷款后赚取其中的差价。D公司是一家投资银行,他对C公司的未来收益情况比较看好,但又不敢冒然投资,于是就以认购权证的方式,购买了C公司发行的权证,也就是说,D投行在今后的某一天,可以以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C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票。但D投行自己也需要流动资金,于是就把这些权证再质押给E银行,套取一定数量的中短期贷款。而E银行为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又发明了一种企业债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您看懂了吗?如果连这个都没看懂的话,那您就更难理解华尔街实际上在使用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了,这些“金融衍生品”比我上面讲的要复杂几十倍,并且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他们的风险程度、未来收益预期,等等。
很多有识之士学者都认为这种金融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击鼓传花”,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根长长的链条,并且相互交叉,错综复杂。此外,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越是风险系数大的金融产品,其未来的收益就越高(在不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下)。因而毫不客气地说,华尔街俨然成为了一个大赌场,大家都在赌某一家或一批高风险的企业是不是会最终不倒闭!这样所带来的结果是,金融市场总体的资金数量成十倍几十倍地放大,以雷曼兄弟为例,截至2008年5月31日,雷曼兄弟的总股东权益为263亿美元,其债务总额却竟然高达6130亿美元。
就这样,几乎所有金融类公司(银行、投行、基金、保险公司)都被栓在了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大家都跟着受损失。我认为,这样的金融创新唯一的好处是有效地吸干了市场上的现金,降低了通货膨胀率,试想,如果人民把股市、基金、多如牛毛的各种公司债券都卖掉,这些钱再回到商品市场上来购买实际的产品的话,物价还不得涨到天上去?!但这样的金融创新,却并没有为市场创造出任何实际的价值,无非是A先生拥有了一套住房而已。
而这一轮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正是从“次级债”开始逐渐发酵的,也就是说,处于“生物链底层”的A先生的财务出现了问题,还不起贷款了!
除了金融衍生品这种游戏规则的风险之外,还有不太为大家所关注的“委托代理人”的风险。为什么这次高盛公司的损失远比其他投行损失小很多呢?我想事情要从22年前说起:1986年12月6日的早晨,高盛的合伙人们集合在百老汇大街85号二楼宽敞的会议室里正在讨论一件事情——将高盛改组成上市类型的公司。场面非常紧张,有的合伙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还有一些人在声泪俱下的发表动情的演讲,大部分合伙人并不愿意放弃高盛这种独有合伙人制度。这样的场面在高盛将近130年的历史中,已经重复上演了无数次。而这时的高盛也是华尔街唯一保留合伙人制度的投资银行,这让它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
在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中,高盛管理委员会不断的提议把高盛改组成上市公司类型,然后再不断地被合伙人们予以拒绝。但这种保守的制度,制约了高盛公司的融资能力,限制了高盛的发展。到了1998年的8月,188名高盛公司的合伙人终于通过投票决定将高盛改组成上市公司。然而,高盛的合伙人制度的文化却极大的保留了下来,高盛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续了紧密结合的合伙人制时代的特质。
虽然高盛已经结束了合伙制经营,但它却将合伙制对于风险的有效控制很好地继承了下来。问责制、风险评估管理等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决策流程确保了对于潜在风险全面客观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了2006年年底所发生的那一幕,高盛的首席财务官召集各部门主管,商讨当时尚未浮现的次贷危机,在各位主管报告完毕后,高层当机立断必须第一时间撤离房贷市场。
而类似于刚刚倒闭的雷曼兄弟这样的大多数的公司,他们早就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募集到大量的资金。公司的资产都是投资人股东的,而操纵这些资金的人,却都是每年领取上百万美元甚至数百万年薪的专业投资分析师。这些人穿着最高档的阿玛尼西装,开着奔驰汽车去上班。而他们在公司里都是没有股份的,又都是年薪制,没有几个人会想着在这家公司里长期工作下去。他们年终的奖金几乎是以业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条件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以便年底能够拿到更丰厚的奖金,他们往往更加激进地参与各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公司的长期利益关他们什么事?最多这家公司倒闭了,再重新换另一家!
这样的双重风险,最终造成了华尔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再加上美国人无休止的贷款消费(在美国几乎没有人用现金购物,大家都是用信用卡消费,9月份的工资在8月份就花的差不多了),风险如同不断累加的“沙塔”,现在,这个沙塔出现了裂缝!
成因部分转自网络,来源于《经济观察》
㈤ 金融危机引起中国多少家企业倒闭
数据显示,在这次金融危机进入高峰(今年秋天)之前,中国就已经有86000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因为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困难而倒闭!
金融危机进入到现在这个阶段,估计中国倒闭的中小企业还会成倍的增加,数以十万计.当然也意味着失业人数将高达千万.
政府嘴上说的挺好的,刺激内需,保障消费,增加贷款扶持企业,保证就业....就是不知道会做的好不好
现在看到的有以下几条:
提高出口退税,降低利率,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各地对房地产交易松绑...
拭目以待吧
㈥ 金融危机会导致什么公司破产
既然是金融危机,金融业是首当其冲的。比如,银行业。小型的银行会被冲击的很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再比如,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如果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或者寻求强大资本的扶持,就会死的很惨。
接下来是与银行相连的行业(很惨的是现在没有几个行业不和银行相连)首先是外贸行业;其次是制造业(从高档消费品到一般消费品到食品影响递减),再次是餐饮等第三产业。
与国计民生联系非常紧密的行业所受到的冲击是最小的。比如: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
㈦ 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导致很多工厂倒闭
金融危机搞得欧美经济不景气,而我国沿海还多企业都是依赖欧美订单做产品加工的,订单没了,好多小厂就支撑不住倒闭了
㈧ 经济危机 次贷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导致工厂公司倒闭!
次贷危机导致不良资产增加,
不良资产增加引发投资恐慌,导致股市崩盘。
股市崩盘后,经济危机加剧。美国工厂濒临倒闭,失业人口增加。
伴随失业人口增加,美国消费市场萎靡。
美国消费市场是世界经济的动力。动力不足导致我国出口订单减少。
工厂没有订单只能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