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岛的经济概况
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迈上4000亿元台阶,达到4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2.4亿元,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9元,分别增长14.6%和13.8%。
2009年青岛市全年累计完成国内税收378亿元,同比增长29% ;青岛各商业银行实现利润 109亿元,同比增长8.35% ,完成地方营业税及附加 14.68亿元;市内各区在 2009年年初确定的区办实事也已基本完成 。
『贰』 英国地理概况
英国地理概况与英国文化
一、英国自然地理概况
(一)英国的国土资源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二)英国的气候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英国全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雾气较重,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首都伦敦冬季河湖极少结冰,一月平均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夏天则相当凉爽,七月的平均气温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分布较均匀。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伦敦目前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一日之内,时晴时雨。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夏季则日长夜短。夏季是到英国旅游的最佳季节。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三)英国的人口与民族
1.英国的人口
据2001年统计显示,英国人口继德国(8240万)和法国(5920万)后在欧盟国家中居第三位。
根据1995年统计,英国总人口为5860万,人口出生卒为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总和生育率为1.8。
1991年至2002年间,人口增长率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国2004》(UK 2004)一书称英国2002年年中的人口统计数字为5920万,官方估计到2026年英国人口可达6320万。
2.英国的民族
从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英国历史上曾先后有几个民族到该岛上定居。
伊伯利亚人:属地中海种族。
凯尔特族: 第一批为盖尔人,是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使用盖尔语。第二批为属凯尔特人的不列颠人,是威尔士人的祖先。不列颠遂
成为联合王国国名的主体部分。
罗马人:公元前一世纪来岛。带来了拉丁字母。
日尔曼人:公元5世纪中叶,日尔曼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等侵入英伦。其中盎格鲁人较为强大,称该岛为“盎格鲁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兰(England)一词便源于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也是现代英语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颠人则被赶到威尔士及英格兰南部。现在的威尔士语便是不列颠的语言。
丹麦人:公元9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他们并非全是维金人。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诺曼底公爵威廉颇有名气。他于1066年即位英格兰王,确立了贵族制开始了诺曼底王朝。
二、英国人的风俗习惯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三、英国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国的首都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伦敦城 (亦称金融城) 及周围32个市组成,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伦敦始建于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罗马人占领大不列颠岛时已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十一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伦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国最大的银行、交易所和各种企业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官、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东伦敦以下至河口为伦敦港区、船坞、码头、仓库林立。希思罗机场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这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伦敦还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如伦敦塔、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迁至伦敦东南96公里处)为地球经度起算点。
1.议会大厦(Parliament)
英国议会亦称西敏寺,曾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宫。萨克逊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国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宫被大火烧毁。修复后,爱德华六世国王于一五四七年把该宫的圣?斯蒂芬教堂拨给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该宫再次被大火烧毁,只剩下西敏寺大厅、教堂地下室等建筑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宫,即现在的议会。一八五二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主持议会开幕仪式。现议会大厦为查尔斯?巴里爵士所设计。整个建筑为哥德式。包括护宫河在内,总面积为12.5英亩。西敏寺大厅建于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经理查德二世国王重修后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国轰炸伦敦时,该厅幸免于难。十三世纪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厅为英国法庭所在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审判,其中有汤姆斯?摩尔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国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国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尔逝世后曾在此停放遗体。议会大钟造于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监督官本杰明•霍尔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钟)。原钟重16吨多,钟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该钟出现裂痕,于一八五九年重新铸造。新钟重3.5吨。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座椅为红色,下院为绿色,以示区别。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议会开幕,宣读政府施政纲领。
2.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收集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与英其它图书馆合并组成英国图书馆,在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图书室和阅览厅。马克思曾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抄录了大量资料。马克思读书时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获救后,曾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
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西亚、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
3.白金汉宫(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开始兴建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在伦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
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富有特色的换岗仪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举行。
王宫西侧为宫内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厅",建于一八五0年,专为维多利亚女王修建。厅内悬挂有巨型水晶吊灯。蓝色客厅被视为宫内最雅致的房间,摆有为拿破仑一世制作的"指挥桌"。拿氏失败后,法国路易十八将桌子赠送给当时英摄政王乔治四世。白色客厅是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俱和豪华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御座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顶端绘有十五世纪玫瑰战争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当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时和王夫爱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内还保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乔治四世加冕时使用的四张大座椅。宫内音乐室的房顶呈圆形,用象牙和黄金装饰而成,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夫艾尔伯特亲王曾常在此举办音乐晚会。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皇宫南侧为女王的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对公众开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地势险要。十五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摄政王罗斯特公爵在该处山巅建立了一个了望站。一六七五年,了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举世闻名,主要是因为院内有决定世界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子午线标志(用铜条线标出),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慧星等)。
5.伦敦塔桥(London Tower Bridge)
伦敦塔桥系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位于伦敦塔附近。建于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而得名。
伦敦搭桥的两座主塔高140英尺,两塔之间跨度为200英尺。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椅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上层为一条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旁装有玻璃窗,行人登桥可欣赏泰晤士河景色。
6.唐宁街10号(No 10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建于1680年,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办公处。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二楼有早餐厅、国宴厅、书房及第二会客厅.其中最大的为国宴厅。客厅内挂有名贵油画,大部分借自博物馆和画廊。
唐宁街本来可自由出入。1989年后为防恐怖分子袭击时,在街口设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
『叁』 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概况
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83年1月成立的上海市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的基础上,于1993年8月更名改制成为全国首家外贸股份制企业,1994年2月4日,兰生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兰生股份成为全国外经贸系统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826)。公司注册资本2.8亿元,国家持有股份1.47亿股,占52.50%;社会公众持股1.33亿股,占47.50%,公司拥有总资产10亿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形成贸易、金融、房地产和生物制药四大经营板块,成为有实力、有潜力、有后劲的综合型外贸企业。 公司贸易业务有进出口贸易、代理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国内贸易、中外合资合作、“三来一补”、经贸咨询、原辅料及外转内产品经营等。公司经营的鞋类、体育用品、文教用品、旅游用品、运动服装、箱包、乐器、玩具、大型机械设备等20多个大类产品出口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国外2000多家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合作的知名客户有MOLTEN、WILSON、CONVERSE、ESPRIT、GAP、MH、MHI等,并为WAL-MART、K-MART、METRO、OTTO、AUCHAN、MARUBENI、ITOCHU、DAEWOO等著名国际连锁营销商提供各类商品。多年来,公司年出口额稳定在2亿美元以上,出口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上海外贸行业中均名列前茅。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质量管理,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2002年“上海市质量金奖入围企业”。公司于2004年12月通过ISO9001认证,旗下的多家全资、控股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和TQA等国际认证。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其中全资、控股生产企业30余家,定点生产厂300多家,形成了坚实的产品生产加工基础。同时公司还拥有各类著名商标几十个,如“前进”、“HISPO”、 “兰华”、 “NIEER”、“TOP ONE”、“KOFA”、“ETERNA”、“先锋”、“雪花”、“帆船”、“长城”、“百灵”等。公司高度重视企业质量管理,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2002年“上海市质量金奖入围企业”。公司旗下的多家全资、控股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和TQA等国际认证。
公司斥巨资数亿元投资海通证券公司、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涉足金融业。公司拥有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顶级办公写字楼兰生大厦48%的股权。公司通过与海外生物医药专家合作,共同开发了国际一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并与香港中信泰富公司合作,双方投资6.86亿元人民币组建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和经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产品。“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们将永远求新、永远创造、进取不息,目标从上海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肆』 台湾大原大学大学概况
中原大学是1953年创立于台湾桃园市中坜区的一所“全人教育”的综合性私立大学,期以基督救世爱人的精神,为国家造就高深科学与工程人才。中原大学以“笃信力行”为校训,最初设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四个学系,现已成为拥有理、工、电机资讯、法、商、设计、人文与教育等7学院、27学系、25研究所的著名综合大学。
中原大学为台湾前十、私立前五的著名学府,[1-3] 是行政院教育部“迈向顶尖大学计划”(首批12所大学)、“繁星计划”(25所大学)、“教学卓越计划”(2015-2016年度33所大学)重点建设的大学,[4] 连续多年获教育部奖励私立大学校院务发展计划、教学卓越计划最高资助金额。[5-6] 中原毕业生广受社会认可,就业率居全台前列、综合私立大学翘楚。[7]
薄膜研究、模具研究、纳米科技、生物医学技术研发、机器人研究、电机资讯、照明及色彩研究、全球台商研究、应用经济模型研究、文创产业研究为中原大学优势学科,有些居世界领先或亚洲一流地位。[8] 此外,中原大学商学院获全球商学院最高级别认证AACSB认证,跻身全球前5%顶尖商学院之列。[9]
快速导航
高校微博
中文名 中原大学 外文名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创立于 1955年 性 质 强调“全人教育”之综合性大学 总面积 约31公顷 简 称 CYCU 现任校长 张光正 校 训 笃信力行 著名校友 李文雄,陈舜田,孙振耀等
目录
1 概况
2 姊妹学校
▪ 中国大陆
▪ 国际
3 排名
▪ 综合
▪ 学科
4 院系设置
▪ 理学院
▪ 工学院
▪ 电机资讯学院
▪ 法学院
▪ 商学院
▪ 设计学院
▪ 人文与教育学院
5 研究中心
6 教育宗旨
7 教育理念
8 校歌
9 杰出校友
▪ 学术界
▪ 企业界
▪ 政界
▪ 艺文界
▪ 其他
概况编辑
1953年中原大学由笃信基督、热心教育人士张静愚先生、郭克悌先生、贾嘉美牧师、钮永健先生、陈维屏先生、瞿荆洲先生及桃园中坜地方士绅吴鸿森先生、徐崇德先生等会商筹设一所农工学院,期以基督救世爱人的精神,为国家造就高深科学与工程人才;在历经多次筹备更名,于1955年10月奉“教育部”核准立案,定名为“私立中原理工学院”,为国民政府迁台后最早建设的大学之一,以“笃信力行”为校训,设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4个学系;1980年8月1日改制为中原大学。 中原大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在历届董事会支持下,经郭克悌、谢明山、韩伟、阮大年、尹士豪、张光正、熊慎干、程万里、张光正等诸位校长掌理校务,贡献良多,居功甚伟,并分别代表了中原初创、奠基、成长、茁壮与扩张等阶段。现今拥有理、工、商、法、设计、人文与教育、电机信息等7个学院、27个学系、29个学士班(含27个学系、1个电资学院学士班、1个原住民专班)、31个硕士班及13个博士班;历届毕业校友已达11万余人,在国家重大建设中,竭尽心力贡献所学,深获各界赞誉。 中原除在既有的教育宗旨与理念之精神宪法下,建构“三创教育”-活用创意、激发创新、迎向创业之特色竞争优势为标的;以“全人教育”、“生命关怀”及“服务学习”为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学生品格精进及国际视野;并以稳健踏实的办学理念为国内高等教育尽一份心力,全校师生亦在各项表现中展现杰出优异的成果,屡获产官学界给予肯定之耀眼成绩。中原大学持续朝向以具有世界知名度并拥有诸多国内标竿特色之“有信、有望、有爱”的卓越大学迈进。[10]
学科
2011年中原大学工程学科、化学学科、材料科学居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根据WOS科技期刊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权重分析统计结果,中原大学的材料科学、机械、化工、数学、物理、电机、计算机科学、化学等学科排名稳居全台前15名。[18] 中原大学商学院获全球商学院最高级别认证AACSB认证,跻身全球前5%顶尖商学院之列。[9]
院系设置编辑
理学院
应用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心理系、生物科技系、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医学工程学系、生物环境工程学系、创新育成中心、机电设备研发中心、制造科技产学合作教育中心、防灾救灾工程中心、薄膜研究发展中心、中医工程中心、模具中心、能源科技中心、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技发展中心、生物工程发展中心
电机资讯学院
工业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资讯工程系、电机工程系、电子资讯中心
法学院
财经法律系
商学院
企业管理系、国际贸易系、会计系、资讯管理系、财务金融系、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品质研究中心、商业研究中心
设计学院
建筑系、商业设计系、室内设计系、景观系、文化资产研究所、设计学研究所博士班、包装科学暨艺术中心
人文与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系、应用外文系、应用华语系、宗教研究所、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程中心、通识教育中心、语言中心
研究中心编辑
纳米科技中心
制造科技产学合作教育中心
防灾救灾工程中心
身心障碍者科技辅具中心
中医工程中心
能源科技中心
薄膜研究发展中心
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科技研究发展中心
品质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
商学研究中心
机电设备研究中心
电子资讯中心
模具自动化资源中心
系统设计与测试中心
纳米生物工程中心
非营利财务暨会计研究中心
照明及色彩中心
创新育成中心
心理科学研究中心
包装科学暨艺术中心
教育宗旨编辑
中原大学之建校,
本基督爱世之忱,
以信、以望、以爱,
致力於中国之高等教育,
旨在追求真知力行,
以传启文化服务人类。
教育理念编辑
中原大学尊重自然与人性的尊严,寻求天人物我之间的和谐,以智慧慎用科技与人文的专业知识,造福人群。
中原大学了解人人各承不同之秉赋,其性格、能力与环境各异,故充份发挥个人潜力就是成功。
中原大学认为教育不仅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也是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
中原大学确信爱是教育的主导力量,愿以身教言教的方式,互爱互敬的态度,师生共同追求成长。
中原大学尊重学术自由与自主,并相信知识使人明理,明理使人自由。
中原大学相信践履笃实的教育方式是寻求真知的途径。
中原大学深以虔敬上主、挚爱国家、敬业乐群、崇尚简朴的传统校风为荣。
校歌编辑
作曲:盛宜恩 作词:谢明山
滔滔黄河磙磙长江
中原是我们的故乡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春风时雨英才一堂
科学建国邦家光
浩浩海岸巍巍宝岛
中原是我们的学校
上帝眷顾锡我正道
朝乾夕阳是则是效
服务人群荣母校
杰出校友编辑
学术界
李文雄:中研院院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土木系54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江彰吉:国立宜兰大学校长 (化学系55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侯春看: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校长 (电子系)
沙永杰:中华大学校长(工业工程系62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欧阳峤晖:国立中央大学荣誉教授. (水利系51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陈舜田: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校长 (土木系52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黄荣鉴: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校长 (土木系53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苏纯缯:曾任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工工系)
柳永青:曾任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工工系)
陈敏生: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工业管理系系主任 (工工系)
张文雄(台湾):景文科技大学董事长. (化学系50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赖君义:中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 教授. (化工系53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施国肱:淡江大学水资源及环工系, 教授. (水利系57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刘富理:美国台福神学院院长/教授 (土木系52级,民国95年杰出校友)
张文亮:国立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 教授. (水利系66级,民国95年杰出校友)
沈洪道: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系主任 (土木系54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张惠文:国立中央大学总务长. (土木系61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钟台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 (化工系62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林三贤: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学系教授兼副校长(水利系70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黄焕彰:中华医事科技大学护理系副教授(化学系72/74/86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李健兴:国立台南大学计算机中心主任 研发长/教授(资工系80级)
李维斌:逢甲大学资讯长/教授 (资工系80级)
黄开义:东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工工系69级)
张金鹗:国立政治大学地政系教授 (建筑系)
戴念华:国立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工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工程学系主任. (机械系72级)
陈春龙:美国Auburn大学博士, 现任国立政治大学资讯管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曾任商学院副院长. (工业工程系)
黄琼玉:现任黎明技术学院资讯管理系系主任. (企管系)
吴永基:长荣大学计算机与网络中心主任/教授 (资工系81级)
陈仁龙:曾任岭东科技大学副校长.管理学院院长 (数学系/应数所)
张义锋:曾任国立台东大学副校长/教授 (机械系59级)
谢焸君:国立中兴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资工系)
冯荣丰: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教务长/工学院院长/教授 (机械系71级)
廖玉明:曾任侨泰高级中学校长. (物理系61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企业界
陈英杰:达芙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国际贸易学系)
戴丰树:富士康国际控股执行董事暨营运总监(机械系62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王钟渝:前中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立法委员(化工系57级)
胡以纬:Hu Associates, Inc.(大兴土壤及环境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水利系49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王文吉:大陆工程公司前董事长(土木系54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黄雅夫:美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化学系54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黄冠贤:诗芙侬国际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工业工程系64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张泰铭:卫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资工系67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邱丽孟:台湾微软公司前总经理. (企管系、企管所72/74级,民国92年杰出校友)
林铜柱:Lintek International, Inc., President. (土木系48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马在庄:The Asian American Senior Citizens Service Center, Inc. President. (土木系52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林长勋:林长勋建筑师事务所所长(建筑系54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廖文忠:益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机械系58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姬紫材:CHI'S ENTERPRISE, INC., 董事长. (化学系60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谢炎盛:普瑜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业工程系61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梁修宗:敦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 (资讯系/电子所73/75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钟正行:中测科技公司董事长(土木系52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苏丰臻:Enviro-Chem, 董事长. (化工系59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林文正:科林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医工系66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孙振耀:前中国惠普公司总裁. (资工系67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姜文焯:姜氏工程公司负责人(土木系55级,民国95年杰出校友)
洪福源(台湾):台湾化学纤维(股)公司副总经理(化工系57级,民国95年杰出校友)
曹明:国光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化工系57级,民国95年杰出校友)
萧承统:摩托罗拉亚太区有限公司前副总裁(企管系71级,民国95年杰出校友)
叶清彬:宏叶新技(股)公司董事长(工业工程系59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张斯鑫:IBM Manager(数学系59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郑钦明:明门实业(股)公司董事长(土木系64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谢任邦:摩托罗拉电子(股)公司台湾区总裁(工业工程系68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陈汉栋:科建管理顾问(股)公司董事长(工业工程系69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王冠川:结构工程师(已退休) (土木系48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马必超:Real Estate Developer, President. (物理系51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徐健一:亚新工程顾问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土木系57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朱少华: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 前任总经理(化工系58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童国雄:宏达电子副总、巨瞻科技董事长(工业工程系66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曾禹旖:益登科技(股)公司, 董事长 (工业工程系71级,民国97年杰出校友)
喻肇川:喻肇川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建筑系55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侯邦义:台湾人寿保险公司执行顾问(土木系57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沈天赐:三普电脑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机械系58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姚启甲:三千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业工程学系58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沈铭贤:牧群教育机构董事长(机械系59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李淑媛:诺斯洛普·格拉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 Sunnyvale, CA,USA)数据库建筑师(心理系61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梁培华:台北富邦商业银行总经理(工业工程系64级,民国98年杰出校友)
吴运丰:桃园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土木系48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仲泽还:原作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建筑系55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谢丰享:东顺兴贸易公司董事长(机械系61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吴洵:Spirit Aero Systems: Vice President(化学系66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徐国润:大安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化学系67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谢健南:85度C总经理 (企管系68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郭儒家:工业技术研究院能环所总主持人/正研究员(机械系73级,民国99年杰出校友)
林健男:台湾塑胶工业(股)公司总经理(化学系55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黄登祥:台湾中油公司石化事业部执行长(化工系61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苏锦伙: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总经理(工业工程系62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张东隆:世界先进集成电路(股)公司全球业务及规划副总经理(电子系64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林廷芳:三联科技(股)公司总经理(土木系68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余章钧:洪福通运(股)公司董事长(工业工程系78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吴文腾: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化工系57级)
林天元:长春大连石化集团技术部, 协理. (化工系65级)
邵唯晏:竹、工、凡、木建筑设计工作室, 设计总监. (建筑系92级)
许世希: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桃园炼油厂, 副厂长. (化工系62级)
林天元:长春大连石化集团技术部, 协理. (化工系65级)
黄增添:兆领企业, 董事.(机械工程系)
赵仲麟:纬创资通华南厂区总经理, 中国广东中山. (工业工程系70级)
尹其言:国立政治大学资讯管理博士, 国立政治大学经营管理硕士, Hong Kong ProFun Technologies Co. Ltd.,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 (电子系80级)
黄智威: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Taiwan). Technical Application Manager. (电子系80级)
政界
陈世圯:交通部政务次长(土木系(进)58级,民国93年杰出校友)
林重谟:第3、4、5、6届立法委员(工业工程系60级)
马以工:第2、3届监察委员(建筑系61级)
郭芳源:交通部高铁工程局总工程司(电子系63级,民国94年杰出校友)
林钦荣:高雄市政府工务局局长(建筑系69级,民国95年杰出校友)
黄重球:经济部常务次长(电子系64级,民国96年杰出校友)
高宗正:新北市政府工务局局长(土木系66级,民国100年杰出校友)
艺文界
邓丰洲:汉诗诗人,文史工作者(化工系67级)
姚可杰:歌手 东方快车主唱 摇滚东方主唱 第一届Yamaha全国热门音乐大赛亚军得主 (土木系79级)
应蔚民:歌手,舞台剧、电影演员(医工系83级)
陈映之:导演 第21届金曲奖 最佳音乐录像带奖(商设系)
『伍』 新疆物流企业的现状
新疆物流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一)基本经营概况
1、物流主体多元化。伴随着西部经济大开发的热潮,新疆迎来经济腾飞的历史机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为新疆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新宠儿,现代物流以它独特的魅力也逐渐融入到新疆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新疆现代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地方各级供销社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新兴的符合现代物流企业制度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使得现代物流在新疆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传统服务仍占主导地位,但提供多环节、系统化、集成化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被调查的物流企业中,从事运输与装卸以及包装业务的企业比例较大,但从事配送、仓储、流通加工业及信息系统管理的企业比例都有所提高,其中,从事配送业务的企业比例上升至54.32%,仓储业上升至61.05%,流通加工业上升至17.3%,信息系统管理上升至21.78%。在企业的新增业务中,信息系统管理业务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物流企业已向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发展。在企业的业务范围中还涉及海关报关、大型商贸市场开发建设、物流园建设、货运配载信息网等方面的服务。
3、业务辐射范围在逐步增大。物流企业业务辐射范围的大小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根据对物流企业业务辐射范围的调查显示,2006年新疆物流企业的业务辐射范围已不仅限于本市或本省的企业,有23.89%的企业拓展了跨国业务,41.67%的企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这不仅说明新疆物流企业的业务在扩张,同时也表明新疆经济的发展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
(二)客户群基本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物流企业的客户只要集中在钢铁、机械、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行业,尤其是纺织业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6.39%,这与该区纺织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有关。除此之外,物流企业的客户还涉及交通运输、百货、文化用品、化妆品、装饰材料、陶瓷制品、厨卫洁具等行业。本次调查还对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形式进行了了解,调查结果表明:年度契约合作比例达到85%,是目前主要的合作形式。
(三)人力资源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所有物流企业中,拥有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较大,占工作人员总数的35.24%,而物流工程专业人员仅占3.34%。有76.39%的物流企业对市场开发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其次是对物流项目经理和运输管理人员的需求。本次调查还反映,企业目前对掌握专业网络系统设计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高端物流业务知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问卷还对物流企业是否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培训对象的层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新疆物流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这也是物流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物流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疆物流企业普遍认为“市场竞争环境不规范”是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其次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可见政府职能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从物流企业对物流基础设施和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来看,为物流企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仍然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调查结果显示,63%的企业认为运作成本高是影响企业业务拓展的主要内部因素,信息化水平低被认为是制约业务拓展的第二大因素。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物流企业使用信息系统服务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五)其他相关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还认识到:新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之间还处于原始的竞争关系,只有少数企业间建立了合作竞争关系;对仓储设施改造的投资是当前物流企业最热门的投资方向;物流企业利润率在5%以下的企业高达48%,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能否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转变、能否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是提高企业利润率的关键。目前新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选择这种融资渠道的企业占到了82.3%,其次是私募融资,再次是其他金融中介组织融资,而依靠股票市场融资的企业比例仅为1.3%,目前没有企业通过债券市场来融资,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新疆物流企业融资形式的单一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疆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三、工商企业的物流运作情况
作为物流服务的需求方,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务是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也对工商企业的物流运营和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与工商企业的外包活动相关的问题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
(一)受访企业物流运营状况
本次受访的工商企业涉及食品、汽车及配件、电子产品、机械、纺织等行业,52.5%的企业采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采用及时化和定制化这两种相对灵活的生产方式的企业相对较少。通过对企业原材料库存周期的调查表明,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缺乏建立稳定、高效、长久的合作机制,增加了生产企业的库存成本。
通过对工商企业外包情况的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采用了外包形式,而且这些企业外包物流的最高业务量仅为总物流业务量的41%,可见工商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的态度很谨慎。对已外包的工商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新疆物流服务商还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临时需求,服务价格高,服务稳定性差,网络不够丰富,货损率高,企业信用差,差错率高,服务项目少等。
(二)受访企业的物流设施与技术水平
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主要是运营车辆和仓库两大类,调查小组分别针对这两项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拥有的物流专用运营车辆以普通货车为主,占自有车辆的45%,但是自有车辆使用率偏低,使用率在90%以上的企业只占受访企业的48.8%,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重复购买。受访企业中有83%仍使用自有仓库,但已有58.5%的企业开始租用仓库。自有仓库的作业方式多以机械化作业,但信息采用人工处理的作业方式进行的企业,在调查单位总数中占49.7%,表明半机械化作业方式正在成为当前主要的仓库作业模式。调查显示,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更新的要求普遍比较强烈,企业对未来可能使用的信息技术进行了预期,但条形码技术和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仍然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物流信息技术,而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短期内难有较大的进展。
四、新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路及对策
(一)统筹规划,打破壁垒,优化资源配置
结合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乌昌经济带发展规划,尽快制定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建设或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不仅难以达到节约物流成本的作用,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二)培育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并使其规范化
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企业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仓储、包装、装卸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物流配送,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地区间交流和专业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转轨快,实质上是由于流通生产力率先发展,在开拓市场中起到了导向作用,由此构成了国家或地区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可以说,现代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发展的水平,而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尽快形成新疆自己的物流人才队伍。
(四)加强合作,大力发展战略联盟,
推进物流科学化、合理化物流科学化合理化的思想就是要去掉只考虑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物流部门的局部利益和追求各自效益的所谓“局部最佳状态”的狭隘目标,而必须使各部门确立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上“整体最佳状态”的共同目标。这就要求各企业要提高物流科学化、合理化意识,加强合作。一方面要进行纵向联盟,即与货主企业联盟,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要进行横向联盟,即与其他物流企业联盟,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综合营,降低运作成本,从而从总体上提高物流发展水平。现代物流已引起各级政府和许多企业的关注,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面对这一现状,新疆如何将传统物流业转化为现代新型的物流运营模式就成为当前亟待考虑的重要问题。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若能寻找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有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覆盖全疆、辐射全西北和接壤中亚国家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将为新疆构建节约型社会、推进工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陆』 大通湖区的经济概况
2013年,大通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6%(比2012年,下同)。人均GDP达到31635元,增长8.9%。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6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4亿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4.96%。
第一产业
2013年,大通湖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2亿元,增长(可比价,下同)3.0%。农业内部各行业协调发展,种植业产值104588万元,增长0.3%;林业产值2035万元,增长14.3%;牧业产值18038万元,增长3.7%;渔业产值27283万元,增长13.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58万元,增长3.0%。
第二产业
2013年,大通湖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6964万元,同比增长10.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231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轻工业127338万元,同比增长12.6%,重工业32893万元,同比增长5.2%。
2013年,大通湖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710万元,比2012年增长20%,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9050万元,增长22%,竣工产值9600万元,增长19.5%,竣工率达95%以上。竣工房屋价值7020万元,比2012年增长11.5%,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13万元/人,比2012年提高5%。
第三产业
201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00万元,比2012年增长13.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2850万元,增长13%;零售业零售额36598万元,增长11%,住宿业营业额12319万元,增长11%;餐饮业营业额11412万元,增长11%。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185万元,比2012年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169万元,增长9.5%。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工业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工业销售产值586964万元,比2012年增长10.8%,产销率9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95亿元,比2012年增长18.9%;利税总额3.05亿元,增长12.6%,其中利润总额0.86亿元,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4亿元,增长3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44亿元,增长124.8%;第二产业投资14.6亿元,增长20.8%;其中工业投资14.3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投资8.5亿元,增长24.7%。
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2013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870万元,比2012年增长22.2%。房屋施工面积13.96万平方米,增长2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66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0.2%;房屋竣工面积9.55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98.6%;商品房销售面积7.74万平方米,增长72.2%;商品房销售额12405万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
2013年末公路总里程789公里,汽车客运站4个;营运客车192辆,营运货车653辆。完成公路客运量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88万人公里,分别比2012年增长5%和3%;完成货运量90万吨,货运周转量13568万吨公里,分别比2012年增长5.8%和7.1%。
2013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965万元。截止至2013年末拥有机动车14450辆,其中汽车1023辆,分别比2012年增长5%和6%。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201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0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主要大类商品销售增长情况为:金银珠宝类增长12.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1%;化妆品类增长10.1%;日用品类增长14.6%;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8.8%;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2.3%;汽车类增长9.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8%。
2013年全区接待国内旅游1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2107万元,比2012年增长8%;有星级农村饭店2家。
金融和保险业
2013年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0399万元和109403万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2.7%和18.7%。短期贷款余额81903万元,增长0.6%,中长期贷款余额21947万元,增长70.0%。
2013年年末共有保险机构3家。2013年实现保费收入6023万元,比2012年增长4.9%,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61万元,比2012年增长5.0%;人身保险收入5876万元,比2012年增长13.1%。全年赔付款4359万元,比2012年增长101%。
人口居民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0.82万人,比2012年增加0.13万人,常住人口10.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8万人,乡村人口6.35万人,城镇化率39.7%;人口出生率13.8‰,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
2013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7.34亿元,比2012年增长1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21元,比2012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5元,比2012年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2509元。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8443元,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140元,占消费支出的13.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平方米。
『柒』 沈北新区的经济概况
截至2015年,沈北新区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商贸服务氛围日趋浓厚,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投入运营,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沈北花卉市场成熟运行,专业化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50亿元。金融产业加速集聚,哈尔滨银行、金隅民生保险等一批项目入区发展,沈阳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在沈北成立,东北金融后援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七星海世界主题乐园落户新区,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纳入全市旅游规划,“百万市民看沈北”实现品牌升级,全年吸引游客37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40%。
『捌』 上庄镇的经济概况
镇内北、西、南为中低山,东部为丘陵盆地。常溪河(又称常水河)穿镇而过,两岸地势平坦,阡陌纵横。全镇有耕地1534公顷,其中水田857公顷。有茶园220公顷,桑园220公顷,山场7832公顷。种植业以粮、油、茶为主,畜牧业以生猪、桑蚕为主,兼营长毛兔和黄牛。“金山时雨”茶叶驰名省内外,镇内个体和私营企业较多,其中以玩具(有金汇、宏达、黄山诸厂)、绢花(有亚华、荣福、黄山工艺、黄山中心、春蕾诸务工人员为2200人,外出务工人员为4600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13元。
上庄镇的农业生产基本保持10—20年前的粮油产量,但经济作物的种植发生了变化经营模式也改变以往的小农经济模式,正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2009年绩溪县新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栏生猪1100头,绩溪县旺川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2009年发展社员160户,仅荷兰豆一项就收购2000吨,为农民增收45万元。到2009年底,全镇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养殖业方面6个,经济作物种植方面10个、粮食作物种植方面1个、生态农业方面2个、农机方面1个。
以“金山时雨”茶叶为龙头的特色农业正快速发展,经省工商局批准注册,“上庄时雨”茶叶自2006年上市以来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宅坦村民胡德平于1996年创办的甲鱼养殖场,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生产商品甲鱼7.5吨。
2006年全镇各村都配备了一名动物防疫员,加强了对畜禽防疫工作。工业经济除传统的玩具、绢花、徽墨保持原有的生产规模以外,玻纤生产已跻身本镇工业的重点企业,有龙井复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和力达玻纤两家,均是规模以上企业。2009年新增两家规模企业包括落户县城西区的恒辉服饰公司和旺丰米厂。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009年完成产值5180万元,同比增长31.2%。人造金刚石由于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和大厂的挤压已于2007年退出市场。此外新兴的锦屏木雕厂竹鑫工艺雕刻厂和建兴家具厂已成为上庄企业的亮点。其中,木雕厂和家具厂已入住工业园区。花炮公司经过资源整合,2009年9月恢复当年生产,产值160万元。
经省政府批准,占地45亩的上庄工业园区于2008年开始动工,并已完成前期的三通一平,2009年已有投产企业两家,在建企业一家。
林业方面已于2009年初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镇共发证2962本,参与林改农户3200户,涉及人员1.3万人,林改面积72703亩,发证率为95.6%。
2006年,全镇界定省级公益林9450亩。
2005年夏——2006年夏,由于白蚁危害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位于石家村魁星阁后的古松木和宅坦小学院内的古罗汉松相继枯死。
2005年,上庄林业站在古树普查时,在瑞川村水口发现一棵百年以上的南方红豆杉。
镇内交通,由于国家村村通工程的实施,2006年——2009年,全镇先后完成了金山、会川、寺后、尚廉、横山等镇村公路水泥路面,重新浇筑了宅坦、余川公路的柏油路面;开通了宅坦——上庄镇区,五联——寺后的公路。截至2009年底,全镇镇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23.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为17.07公里,柏油路面为4公里,砂石路面仅为2.22公里,实现了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循环。寺后、五联、石家等村在县运管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方便农民的乘车候车厅。
上庄邮政支局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原有的储蓄业务分离,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至2009年年底有存款业务3700万元,贷款业务150万元。镇内通讯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电信在上庄的分支机构除原有的固定电话以外,也开办了手机服务功能,形成了固定电话和手机联网服务。2009年底,电信公司在上庄拥有用户2700户,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分别拥有1500户和600户的用户,镇内的手机通讯信号实现了全覆盖。
上庄小城镇的建设,带动了上庄的发展,镇区内街道两旁尽是店铺,从小摊到超市商品种类繁多,从日常生活用品到服装鞋帽,从农业生产资料到建筑装饰材料,从普通日常家具到竹雕、木雕、徽墨等旅游纪念品,凡是在县城能够购买的商品在上庄商贸街都有。此外,镇区还有比较完善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以及家电和机械修理业务,整个商贸网点功能齐全,配套完整。
由于税收制度的改革和财政收支体系的改变,镇财政的职能由原来的征收型向服务型的转换,除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以外的其他税种,都由县税务部门征收。在职能转变以后,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是确保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按照“整合资金、规范管理、集中打卡、社会化发放”的要求,实现补贴资金(包括支农资金、民政优抚资金、造林补助资金、医疗补助资金等“一卡通”。2009年共发放惠农资金240.5万元;家电下乡补贴846台次,金额22.1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7台次,补贴资金6.8万元。
上庄的金融企业主要是农村合作银行上庄支行,其业务范围日益扩大,可与省内外的其他农合行进行存取款的业务,并开设了方便储蓄户的自动取款机。2009年底,上庄农合行有存款余额8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1%,贷款金额350万元,与上年持平。
『玖』 试论近期人民币汇率概况原因及其经济效应
最近刚写完一篇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论文,给你参考参考了——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增加,继而对价格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人民币升值这一现象是多个因素、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内因是关键和根本,而外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简言之,人民币升值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1、内因
(1)国际收支顺差。双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源头。若一国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汇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外币将贬值,而本币必将升值。我国近年来持续出现双顺差现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因此,人民币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继续出现升值预期就不为奇了。简言之,双顺差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过多表明:在外汇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同样会引起外币贬值以及本币升值。我国2006年2月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国家。外汇储备反映了一国国际支付能力和外债偿还能力,具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所以并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外因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持续施压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外因。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要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本币贬值就能改善贸易收支。因此,他们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目的是维护其本国的利益。他们企图通过阻碍中国商品过大规模地进入其国内市场,打击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美国为例,实施 “弱势美元”政策,力图扭转其国际收支逆差局面。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
有利于解决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由于实行单一地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中国产品始终保持着“廉价”的优势。在多数国内企业可以承受的幅度内,人民币适度升值,表明中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有利于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由于很多出口企业实际是“两头在外”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同样美元单位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实际就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有利于降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使走出国门看世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人民币适度升值,则意味着国人手里的钱将更值钱。
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中国的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的竞争,减少了自己的收益,却让外国进口商渔翁得利。人民币升值后如提价,可能会失去市场;如果不提价,可能会增加亏损。因此,只能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
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人民币的升值能提高外资在中国大陆的购房成本,进而引起外来需求的减少,这会缓解所谓供不应求的局面,给不断上涨温度直升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降降温,会对降低房价产生正面效应。
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不利影响:
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减少。虽然目前我国的外贸顺差又创了新高,表明出口未受到实质影响,但来自企业方面的呼声也日渐强烈
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一些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家会加入国内市场竞争的行列,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某些企业就可能倒闭; 将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如果食品、服装、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出口商品有40%~60%转移到国内市场,必然造成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供过于求;
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吸引外资。
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衡量的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
将增加外商在华投资的成本,利用外资可能会呈现逐渐下降局面。特别是非出口创汇型的外资企业,不能享受升值给进口原材料带来的益处,却净增加投资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减少盈利的空间;
将导致海外游客在大陆旅游的花费增加,使来华旅游者及旅游创汇减少。旅游者或者要多支出,或者要降低旅游期间的消费标准,这都可能使他们转往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
小结:
人民币过快升值并非只对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在国际间经济往来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都是双向的,一方的动荡也会引发另一方的不稳定,特别是当贸易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一定程度依赖时。
五、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2005以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基础,实现有管理的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