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倒闭的三家银行除了海南发展银行还有两家是什么银行
正式关闭的只有一家,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中国被关闭的金融机构不少,如广国投,华银等等。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南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很多信用社通过高息揽存的形式发展业务。到1997年年底时,海南省已有几十家信用社出现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等问题,并发生多起挤兑事件。最终海南省政府决定让海发行兼并这些信用社,背起它们的资产和负债。
1998年3月22日,央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用于“救火”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1998年6月21日,央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发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央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关闭海发行。
海发行关闭后,个人存款转由工商银行托管,由于公众对于工商银行的信任,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
而对法人(公司)存款则进行债权登记,待清算完后再行兑付,但是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至今未完成清算。
(1)6个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倒闭原因分析
1、不良资产比例过大
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
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
2、银行体制混乱
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但正因如此,使海南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3、经营模式不规范
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
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
㈡ 如何在"大到不能倒"的政策产生道德风险
“大到不能倒”这个词近几年来在金融业界非常活跃,这是一个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迅速蹿红的概念。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大到不能倒”不是一个规模化标准,而是一个产业链的标准,它不是根据一个企业、一个金融业公司规模的大小而衡量的,而是根据企业倒闭后是否会掀起的巨大连锁反应、是否会对对社会造成整体上更严重的伤害来判断的。
比如苹果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企业,超过6000亿美元,但即使苹果今天倒闭,受伤害最大的也就是苹果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已,并不会掀起所谓的“巨大连锁反应”——用iphone的可以换安卓、用mac的换windows而已。但在当今的社会和金融体系中,一些庞大的金融机构的倒闭将会对外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布局的金融机构濒临破产时,政府不能等闲视之,甚至要不惜投入公帑相救,以避免那些企业倒闭后所掀起的巨大连锁反应造成社会整体更严重的伤害,这种情况即称为“大到不能倒”。
比如中国房地产,地产商拿地后的开发资金主要来自于地皮抵押贷款,而购房者也主要是通过房贷形式。一旦银行出现问题,房地产商倒闭,中国的经济重要引擎之一坍塌,全国经济将陷入极大的困境;大多数个人没有能力买房;以卖地皮收入为主的各地方财政将会“断粮”,全国的城市管理和公共事业建设将全面陷入停滞。更为重要的是,全国将出现大面积人员失业,社会问题将向潮水一样一波一波涌来。
一提到“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的银行。为什么?一是因为中国银行的体量的确够大,中国四大行无论是规模、收入和盈利都可以排在全球企业前列;二是因为银行的成分问题,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很多银行都是国有银行或国有控股银行;三是因为中国银行的手伸得太远,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力太大、作用太关键,一旦倒闭出现将很快产生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将不再稳定。但是“大到不能倒”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出自美国的舶来品。
㈢ 关于中国几家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的问题,高手进
我就是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据我的了解,每次出现金融机构关闭的情况时,股市基本没有相应的波动,因为被关闭的金融机构的规模都不大。
另外目前为止,被关闭的金融机构还没有一家被正式宣布为破产的,仅仅是行政关闭而已。其原因一是面子问题;一是按正常的会计核算来说,被关闭的金融机构并没有资不抵债,只是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到期债务;还有就是一旦宣布破产,很多相关的利益方不能平衡。
说明的问题:
1、中央银行(现在是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包括无法监管、无力监管、手段落后、纵容违规等。
2、金融机构的某些特权(比如有经济纠纷时法院对其存款只能查询不能扣划),促使其在经营活动中,为最求利益而盲目冒险,比如随意对外提供担保。
3、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不能随日益变化的市场而变化、提升。
4、法制建设不规范,表现在:具体问题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很常见的一种就是很多债权债务纠纷到法院后,要么是得不到公正判决,要么是胜诉后难以执行。大家都认为不吃银行吃谁啊?
5、资金流动渠道不活,资金调动效率低。有了问题后,要么是难以筹集资金,要么是资金周转调拨太慢。比如金融机构都实行准备金制度,在海南发展刚出现兑付危机时,人民银行居然不允许动用准备金,真不知道准备金是用来干什么的。等到事情闹大时,准备金已不能解决问题了。
以上仅供参考,望行家指正。
㈣ 银行在满足哪些条件下会宣布倒闭
国家是允许商业银行破产的,一旦商业银行的负债过多无法支持日常运营的时候,或是资金缺口过大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程序申请商业银行。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金融机构破产条件应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资不抵债”不适用于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破产。
5、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然而,这些标准是定性评价,是描述性标准,如以此为法定标准,必然导致监管当局自由裁量权过大,权力被滥用。因此,确定破产的资产标准需要数个量化性标准,该标准应当对商业银行具有普适性。本文以为,在数个量化标准中流动性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贷款集中度指标是三个核心指标。各指标的数量标准应当借鉴证券市场上市条件数量指标的形成过程,及时调整和修订。
㈤ 中国倒闭的三家银行除了海南发展银行 还有两家是什么银行
正式关闭的只有一家,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中国被关闭的金融机构不少,如广国投,华银等等。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南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很多信用社通过高息揽存的形式发展业务。到1997年年底时,海南省已有几十家信用社出现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等问题,并发生多起挤兑事件。最终海南省政府决定让海发行兼并这些信用社,背起它们的资产和负债。
1998年3月22日,央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用于“救火”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1998年6月21日,央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发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央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关闭海发行。
海发行关闭后,个人存款转由工商银行托管,由于公众对于工商银行的信任,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
而对法人(公司)存款则进行债权登记,待清算完后再行兑付,但是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至今未完成清算。
(5)6个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事件启示
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我们看到其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后,则是房地产泡沫崩溃可能导致金融失败的残酷事实。
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海发行则不幸成为这轮房地产泡沫危机的“牺牲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关联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发行遗留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长期以来。
中国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往往都是行政性关闭,或者是关闭后走向行政性主导的破产,因此往往被人戏称为“计划性破产”。市场化破产机制的缺位,使金融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市场化都难以完全建立起来。
再者,海发行关闭的直接原因,就是储户因为恐慌引起的“挤兑”所造成的。挤兑的发生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储户在缺乏银行的信息,二是由于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储户信心丧失。
其中的教训,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运作规范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内部的风险收益特征,二是要求尽快建立起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挽救储户信心的“最终安全网”。
㈥ 中国平安大的不能倒,那工商银行排老几
银行和保险公司两个概念,排位是保险公司的排位和银行没有可比性
㈦ 如何理解银行太大而不能倒
太大而不能倒,就是企业规模越大,涉及的商业领域越多,与本国及全球金融系统联系越密切,政府就越加不会坐看其破产,一定会对其施以援手。因为这种企业一旦倒闭,其在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极为惊人。
(7)6个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银行太大而不能倒的优劣:
弊端: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涉及的产业链越来越多,政策调控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越是这样,越要加大资金发放能力,一方面出于市场需求考虑,另一方面出于政治考虑。反过来,这种独孤求败的场面还会扭曲市场竞争,带来的一系列腐败和暗箱操作等,也就是狭隘性的垄断。
优势:如同投资一样,银行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时期,对资金的依赖度以及收益率的风险都是不同的,资金投放的主体部门只能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投放整合,一方面达到资金投放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优势互补最大限度优化市场,让资金的利用率和回报率都呈最大化。
㈧ 中国不允许倒闭的五大银行哪些银行不会倒闭
中国工商银行(ICBC)、中国农业银行(ABC)、中国银行(BOC)、中国建设银行(CCB)和交通银行(bocom)是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监管的五大银行,代表着中国最强大的金融资本力量。这对我们的金融体系非常重要。不允许这些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是中国银行业和国有银行的支柱。银行是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金融体系的基石。如果银行体系存在流动性风险,将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大银行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五家银行维持着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体系,关系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即使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国家也会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被允许破产,因此小型商业银行的存款风险也会增加。
我国五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大,在银行金融体系中所占比重高,对金融体系的安全至关重要。如果五大银行的资产处于风险之中,将对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五家银行的资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五大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基石。金融结构以五大银行为基础。五大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将影响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五大银行的发展可以引领金融业务的发展,共同迈向综合性、国际化、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从五大银行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提供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其他银行可以根据五大银行的战略方向进行调整,顺应金融发展的趋势。因此,在中国这五大银行不仅不会倒闭,相反,他们还将会得到国家的全力支持。
㈨ 请问“银行太大,不能倒闭”的优缺点谢谢
银行是可以申请破产的。保险公司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