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里面的杠杆是什么意思呢
金融里的杠杆是:
金融扩表过程中短久期负债撬动长久期资产,即实现加杠杆。值得强调的是,杠杆泛指金融机构的扩表行为。狭义杠杆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拆借资金,维系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与广义杠杆并不矛盾。
货币投放和信用扩张的同时金融机构完成扩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为信用扩张机制重要环节;而在信用扩张进程中货币也完成投放。换言之,金融机构扩表内生于货币投放和信用扩张。
金融扩表过程中短久期负债撬动长久期资产,即实现加杠杆。金融机构扩表意味着短久期的负债和长久期的资产同时扩张。
由于金融机构间存在差异,结构性扩表让加杠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考虑金融机构存在结构性差异,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入融出虽不影响整体金融部门杠杆,但期限错配等特征会进一步对流动性和金融风险带来深刻影响。
金融去杠杆方向在于两点:
一是通过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整体上稳定短端负债利率;
二是以结构性手段适度控制金融机构的规模扩张过程。
既然金融加杠杆核心逻辑是“借短拆长”,而引降长端资产回报率或将以资产价格过快下挫或影响实体扩张为代价;在不触发流动性风险前提下,温和抬升短端负债利率是相对更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货币政策的中期逻辑。
B.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危机下的现象。简单来说,“杠杆化”,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杠杆率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
C. 金融机构的高杠杆运作是什么意思
杠杆,是在炒外汇中,所用的外汇保证金的杠杆比例。杠杆越大,风险也越大,当然利润内也越大!
高杠杆运作容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
首先,投资银行等机构自有资金有限,主要靠货币市场上的大宗借款来放大资产倍数;
其次,这些机构投资的衍生产品具有高杠杆属性,保证金交易制度使衍生产品投资的杠杆效应倍数放大;
最后,无节制地开发过度打包的基础产品,导致产品的风险程度不透明,链条层次过长使得高杠杆运作的风险放大,不易被投资者察觉,加剧高杠杆产品风险的蔓延。
D.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4)金融机构杠杆扩展阅读
金融机构去杠杆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对中国影响很小。
由于实行资本账户的管制,中国绝大多数的对外金融投资都是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投资的形式进行。这类投资一向稳健保守,基本不会涉足高度杠杆化的金融产品,即使有所损失,也不能与其他类型投资者的损失相提并论。
其次,“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对中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E. 金融杠杆有哪些
金融里的复杠杆,就是制指负债。
比如一个企业,自有资金10亿元,贷款和应付账款等各类欠款是90亿元,那么总资产就是100亿元,我们说,他的财务杠杆就是总资产÷自有资金=10倍。
可见,杠杆越高,企业经营的风险越大。如果一个企业不借钱,都用企业主自己的钱来经营,那么他的杠杆就是零。
再比如,买一份标准的期货合约,面值是1万元,需要的保证金是1000元,理论上,投资者需要有一万元在这儿放着,预备合约的交割,但是如果他是个投机者,并且对趋势看得很准,他就可以把多余的9000元再去买9份合约,就相当于用一万元撬动了十万元的期货合约,这种以小搏大的放大效果,就叫做”杠杆“,意即,以1倍资金,撬动10倍资产,这里的杠杆率就是10。
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F. 金融里的杠杆是什么
金融里的杠杆是:
金融扩表过程中短久期负债撬动长久期资产,即实现加杠杆。值得强调的是,杠杆泛指金融机构的扩表行为。狭义杠杆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拆借资金,维系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与广义杠杆并不矛盾。
货币投放和信用扩张的同时金融机构完成扩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为信用扩张机制重要环节;而在信用扩张进程中货币也完成投放。换言之,金融机构扩表内生于货币投放和信用扩张。
金融扩表过程中短久期负债撬动长久期资产,即实现加杠杆。金融机构扩表意味着短久期的负债和长久期的资产同时扩张。
由于金融机构间存在差异,结构性扩表让加杠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考虑金融机构存在结构性差异,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入融出虽不影响整体金融部门杠杆,但期限错配等特征会进一步对流动性和金融风险带来深刻影响。
G. 什么是金融机构高杠杆经营怎样理解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
杠杆来操作应该不难理解,一般人都可自以。
比如甲某只有本金100元,投资一项目预期能回报20%,利润预期有20元。甲的回报率是20%,杠杆率是零。项目如此好,不如借他人的钱来投资?甲某从乙某借入100元,年利率5%,并将此100元也投入于该项目。扣除5元利息,甲获得利润=20+20-5=35元,回报率现在是35%!当然,如果项目失败,甲将亏得更多,这就是利用杠杆将风险报酬放大。日常常见的有外汇保证金买卖,股票有融资融券业务等。
“持有证券债券和复杂的信贷产品,以高杠杆投资方式将利润急剧放大”原因就是证券化的风险分层效果。证券化分为多种优先档次,最低档次的承担最多风险获得最多报酬,就如同优先档是乙某给最低档甲某借钱一样。乙某不要高回报,要安全。甲某要高回报,不在乎风险。
去杠杆化就是要减低负债,减低杠杆。最常见的只能是变卖家当了。因此,在美国机构去杠杆化的时候,往往也是其他国家机构购入资产的时机。
H. 关于金融机构 杠杆化 去杠杆化的问题
从网上找的,你看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关于杠杆化 杆化中的杠杆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指财务杠杆,指的是公司负债经营,杠杆比率是负债/资产,二是指衍生工具杠杆,次贷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基础资产与其对应的衍生产品总量的不平衡,因此当美联储自04-06年大幅度加息引起的偿还住房贷款困难,导致了基础资产的恶化,从而以其为基础的证券化金融工具缩水,流动性变差,金融公司不得不出售自身资产来债务重组,而众多金融公司出售金融资产将导致资产更加便宜,最终这些公司将会得到更高的债务/资产比,也就是杠杆比率。据权威专家测算,2007年,国际前十大投行的杠杆率达到30倍,全球金融资产约是实体经济的16到18倍。 关于去杠杆化 何谓去杠杆化?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频率和幅度,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并形成一种经济潮流。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极大,甚至可能导致流动性枯竭、金融危机的加深和扩大。但同时,它又被普遍认为是走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这也就形成了一个“去杠杆化悖论”。
一般认为,去杠杆化包括五个阶段,即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投资者的去杠杆化、消费者的去杠杆化、去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当然,这五个阶段也并非泾渭分明,常常又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集。
I. 金融杠杆到底是什么 金融机构是怎样加杠杆的
金融杠杆说白了就是金融公司投资合约中的一种固定比例,对未来收益与亏损达到最大限度的一种多项选择。金融机构加杠杆过程是信用扩张过程,同时也是货币投放过程。所以金融杠杆形成机制需要放在信用扩张和货币投放机制中加以理解。
我们论述金融机构加杠杆实际上就是借短拆长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进程,而这一进程也是信用扩张进程。我们分三个步骤来进行论述: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为信用扩张机制重要环节。在信用扩张进程中货币完成流通。
金融机构扩表意味着短久期负债和长久期资产同时扩张,我们用“借短拆长”来形象描述这一扩表过程。
金融机构存在结构性差异,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入融出虽不影响整体金融部门杠杆,但会蕴藏金融风险,主要是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