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四个方面
①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②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④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B. 财税改革细化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财税体制改革定了调: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这是2017年财税改革的总纲领。相信沿着这个路线图,2017年财税以服务实体经济,减轻企业负担的改革将再次释放生产力,经济主体的活力,消费的巨大潜力,促使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稳健发展。
回顾2016年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成绩斐然。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主要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给实体经济减税达到5000亿元,企业、百姓都是最终受益者。使得中国在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日趋公平。受到各个行业的关注与好评。
不可否认,营改增改革也有亟待进一步完善之处。一些经济体感觉税负不减反增的原因是增值税的税基扩大了。这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堵住了过去偷税漏税严重的情况,二是猛然扩大税基确实使得经济体感觉到负担压力。如何权衡与处理好税基猛然扩大,普遍增加实体经济负担问题需要2017年进一步深化改革。有理由相信,这个局部问题一定会处理好。
2017年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如果将这场改革比喻成一场马拉松,按照“2016年基本完成改革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时间表,那么财税体制改革正处于半程配速的关键期。
减税降费仍是2017年财政政策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减税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具体包括:继续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税效应;落实好其他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实施新的减税措施。同时,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减税方面,营改增将继续担当重任。预计2017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可能达到7000亿元。
民众百姓最关心的是个人所得税改革。从收入角度看,现在则更注重公平性,应该从家庭支出负担角度考虑,因此“增加专项扣除项目”就成了近两年讨论个税改革时的高频热词。专项扣除的可能性、扣除项目的设计以及扣除额度的核算方式等,都成为个税改革的焦点。相信2017年应该有一个人“说法”。比如首套房房贷利息抵个税等方面的期待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正在等待进一步深化。
笔者着重谈论的是财税改革细化促进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问题。在2016年营改增中,金融特别是银行业遗憾的是税基扩大的重棒正好打在了其头上。即:以前同业业务没有纳入纳税之中,营改增后将全国银行业同业业务纳入到纳税对象。银行业几十万亿的同业业务规模进入纳税体系对银行业增加负担不轻。最终财政税务职能部门根据银行业实际情况已经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2017年财税改革细化应该继续向银行业给予适度倾斜。银行业主要是支持实体经济的,税负过重的话,必然会转嫁到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身上,特别是银行不赚钱、风险大的农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长期以来,农业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小微企业信贷获得性差,一个原因就是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与小微企业收益低、风险大。
因此,对于银行业支持弱势经济体的农业与小微企业贷款的利差收入,应该适度给予减免税收,以鼓励银行支持这些弱势产业,调动其支持农业与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的积极性。
C. 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范高回效的区域金融市场,答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几家竞争力强的省属金融控股公司。
会议提出,要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求广东各地各部门要牢牢盯住风险多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防地方债务风险,处置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落实好市县防控风险责任,市级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托的金融监管责任,县级政府要担负起规范民间融资的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还强调,要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制度,构建上下联动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主动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推动省内金融监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D.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三位一体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要正确地认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改革三位一体的关系。
此外,王兆星表示,作为银行业监管机构,银监会将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来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如有效防范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包括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
E. 如何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实体服务天生职责银行也企业要遵循盈利原则首先要选择优质有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支持因样才能保证金融企业盈利其次要选择长期已经长期合作并有定资金沉淀企业支持样发展企业同时也发展自己其次没有和合作历史企业也没有资金沉淀要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因有发展金融实体服务并非句目标真正做起来难样机制上完善
F.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创新什么要素
。10月30日,银监会党委会在传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已就全力以赴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做出部署。
银监会党委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找准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探索制定反映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银行业发展指标体系,强化硬性约束,切实引导银行业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
具体来说,围绕支持创新发展发力,银行业要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发展动力转换。
同时要围绕支持重点领域下功夫,通过优化信贷投向、科学利率定价等市场化方式,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督促银行业金融加强对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以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持续拓展发展新空间。
银监会继续要求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继续保持好服务小微的战略定力,有针对性地创新政策措施,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持续采取清理规范银行收费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要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资金渠道,着重解决边远山村和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问题。
银监会党委会还明确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督促银行业创新方式方法,充分盘活沉淀在僵尸、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研究完善逆周期资本、动态拨备等制度,释放更多信贷资金,确保金融资源真实高效进入实体经济。
G. 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情况看,由于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滞后,导致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系的各项具体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当前的环境下,需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措施,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一是放松管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弱化行政审批,强化信息披露,建立事后问责和民事赔偿制度,夯实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促进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主体归位尽责,逐步实现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全市场化;加快发展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通过建立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放松挂牌上市企业标准,强化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的自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 加快全国统一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扩容与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跨市场执法机制,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
二是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金融体系自身对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功能的需求迫切。建议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为金融体系提供有效风险配置与管理的工具。具体而言,建议加快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及配套税收政策,建立统一的证券发行与交易平台,稳步推出国债期货等利率衍生品以及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
三是以新基金法的实施为契机,积极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我国金融结构的改善意味着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的比重将逐步增加,金融工具将更加丰富,在此程中需要培育一支强大的、种类丰富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为不同风险偏好与风险承担能力的家庭提供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实现与不同风险特征、品种多样的金融工具的对接。目前新基金法已正式实施,建议以此为契机,放松各类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或备案限制,明确税收政策, 避免重复征税,通过积极引导和培育,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