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机构的职能有哪些
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可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这两种资金内融通方式的区别在于容有否金融机构介入,没有则为直接金融,有则为间接金融。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4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诚实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Ⅱ 金融市场有哪些金融机构其作用是什么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作用:提供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
Ⅲ 1 狭义国际金融机构有何作用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活动中,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维持汇率稳定;
二是对金融业的国际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监督与协调;
三是提供长、短期贷款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是积极防范并解救国际金融危机;
五是就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磋商;
六是提供多种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以此加强各国经济与金融的往来,推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
(3)国有金融机构作用扩展阅读:
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一些金融机构的领导权被主要的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和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
在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时往往附加限制性的条件,并要求受援国满足某些前提性的要求之后才能使用贷款,所有这些要求大多是对一国经济体系甚至政治体系的不恰当干预,不对症的干预方案常常会削弱或抵消优惠贷款所能带来的积极作用。
Ⅳ 狭义国际金融机构有何作用
狭义国际金融机构作用:
1、维持汇率稳定;
2、对金融业的国际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监督与协调;
3、提供长、短期贷款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
4、积极防范并解救国际金融危机;
5、就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磋商;
6、提供多种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以此加强各国经济与金融的往来,推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
(4)国有金融机构作用扩展阅读
一、成立宗旨:
帮助会员国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和外汇资金需要,以促进汇率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二、基金组织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 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它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Ⅳ 金融机构体系的作用是什么
金融机抄构体系是指金融机构的组成及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金融体系大多数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来进行组织管理的,因而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在中国,就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Ⅵ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
1.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融通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改善投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转移与管理。
2.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经济单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的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政治或社会危机。
3.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极高比率;所支配运营的资本规模与权益资本的比率相对其他产业高;属高风险产业。
4.金融机构体系分为国家金融机构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彼此间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类。在国家金融机构体系中,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和监督职能的机构;商业经营性机构是指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发行与交易、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5. 国际性金融机构是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可分为全球性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两大类。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国际清算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6.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15.金融中介机构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建设之路要靠市场开拓和在市场开拓基础上的政府规范。
根据这个资料 再看看书的这章 在用自己的话联起来 就ok了 有个400字就成
Ⅶ 在一国金融机构中,为什么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十分重要
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如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合作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则不得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如保险公司、信托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各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正是因为存款保险制度鲜有人知,使得一旦有银行高管犯罪、经营问题产生,部分地区就有储户挤兑现象发生。所以张贴存款保险标识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赔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五十万元。也就是说,同一存款人在同一投保机构,存款在五十万(元)以内实行全额偿付。但是这里经常有人会误解,是不是超过五十万的存款就没有安全保障。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五十万以上的存款并不是没有安全保障,而是它不是由存款保险直接来进行偿付。一旦相应的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说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让健康的银行来收购出现问题的银行,将问题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健康的银行,这样使存款人的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Ⅷ 请问金融机构的功能
金融机构的功能如下:
1、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
2、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3、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4、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5、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8)国有金融机构作用扩展阅读:
非银行金融机构分类:
1,公募基金: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基金管理公司
2,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的基金管理公司。
3,信托投资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金融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一种团体受托的组织形式。信托机构的产生是由个人受托发展为团体受托。
4,证券机构:专门(或主要)办理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机构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主要有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金融公司、评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
5,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劳动金库、邮政储蓄机构、储蓄信贷协会等。
6,保险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国家保险局、相互保险所、保险合作社及个人保险组织等。
7,融资租赁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投资和管理的租赁公司或租赁业务部,制造商或经销商附设的租赁公司。
8,财务公司:又称金融公司,各国的名称不同,业务内容也有差异。但多数是商业银行的附属机构,主要吸收存款。
Ⅸ 金融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各类版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权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实际上构成一个体系。金融机构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创造金融交易工具,在金融活动参与者之间推进资金流转。
Ⅹ 一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有哪些主要的机构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质和职能
各国金融体系大多数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来进行组织管理的,因而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在我国,就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居主体地位,是最早出现的金融机构。它们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其中通过办理转帐结算实现着国民经济中的决大部分货币周转,同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 政策性专业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它们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根据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政策性专业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性专业银行与政策性专业银行相对应,从事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以盈利为目的。它们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要求银行必须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专门职能,从而推动着各式各样专业银行的出现。如投资银行、储蓄银行、抵押银行等。 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其他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统称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发行的金融工具并不是对货币的要求权,而是其他的某种权利,如保险公司发行的保险单只代表索赔的权利。从本质上来看,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仍是以信用方式聚集资金,并投放出去,以达到盈利的目的,因而与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并无本质区别。如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等。 金融监管机构是根据法律规定对一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其职责包括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等。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