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诈骗

金融机构诈骗

发布时间:2021-11-23 11:48:38

Ⅰ 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范围是多少

诈骗银行或者其他抄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范围是在1万元以上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853次会议讨论通过)
四、根据《决定》第十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决定》第十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
(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4)提供虚假的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5)假冒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决定》第十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是指: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
(2)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3)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Ⅱ 金融是诈骗吗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以及保险诈骗罪等5个罪名。 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但金融诈骗犯罪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诈骗犯罪。刑法将其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除了要分解诈骗罪这个口袋罪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维护金融管理秩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生在金融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急剧增加,其中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危害最大的经济犯罪活动之一,其严重破坏了国家的金融财税秩序和社会秩序,直接危害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金融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一大公害。依法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中国刑法规定较为原则和概括,又无具体而详尽的司法解释,但在实践中此类犯罪的认定和处理上常发生困难和疑惑。特别在犯罪目的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从而影响到对这类犯罪的惩处。本文拟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金融诈骗罪构成要件中的地位作一浅析。

Ⅲ 金融机构诈骗罪怎么判刑

《刑法》第一百抄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Ⅳ 说我涉嫌金融机构诈骗,多少才算

涉嫌诈骗罪,应当按照诈骗罪的标准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Ⅳ 诈骗金融机构100万元判多少年刑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专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属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3、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

Ⅵ 金融欺诈有哪些

常见的八种金融诈骗罪主要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

Ⅶ 遇到金融诈骗了,向什么机构报案

涉嫌金融诈骗应当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

金融诈骗罪类型如下:

1、集资诈骗罪:使用诈骗的方式集资,要求是有非法占有的犯罪目的。

其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贷款诈骗罪:具体非法占有的目的,诈骗的对象特定:银行或金融机构,骗的是贷款。客体是国家正常的贷款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对所借出资金的所有权。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

3、票据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犯罪客体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4、金融凭证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凭证进行诈骗。犯罪客体是国家正常的金融凭证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5、信用证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犯罪客体国家正常的信用证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6、信用卡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犯罪主体是自然人。

7、有价证券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使有伪造、变造的有价证券进行诈骗。犯罪主体是自然人。

8、保险诈骗罪: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或是对已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或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是故意犯罪,并且犯罪主体是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7)金融机构诈骗扩展阅读:

中国《刑法》第192条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于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将处与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国《刑法》第193条规定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

进行票据诈骗活动,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Ⅷ 诈骗和金融诈骗的区别

您好,
刑事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在构成要件上的异同
刑事诈骗犯罪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法律调整范围,二者具有本质区别。某些特定情况下,刑事诈骗犯罪行为中可能包含一定程度的民事欺诈,而民事欺诈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变为刑事犯罪行为。
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行为。
刑事诈骗犯罪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二者在主观方面均具有故意,但这二者“故意”的具体内涵存在明显区别,具体表现在故意的时间、内容、形式、形态及目的上。从故意形态上看,刑事诈骗犯罪行为有且仅有一种故意形态即直接故意,民事欺诈行为的故意形态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从目的上看,刑事诈骗犯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犯罪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不考虑行为人是否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仅要求行为人因采取了欺诈的手段导致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或做出了错误的意思表示;从故意产生的时间来看,刑事诈骗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可以是事前、事中或者事后三种情形,而民事欺诈行为因受故意内容的限制,其故意产生的时间可能是事前也可能是事中,但不能是事后。
从客观角度分析,刑事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也存在很大区别。其一,刑事诈骗犯罪在欺诈内容上表现为行为人没有履行义务的诚意,其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人则是希望通过欺骗的方式或不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违背公平原则,但其并无不履行民事法律关系中义务的本意;其二,民事欺诈行为方式多于刑事诈骗犯罪,只要其行为足以妨碍对方真实意思表示的自由,即可构成欺诈;其三,刑事诈骗犯罪在欺诈行为的完成形态上表现为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四种形态,而民事欺诈行为在直接故意的情形下只存在既遂形态,在间接故意的情形下不存在既遂,只存在民事欺诈是否成立的问题;其四,刑事诈骗犯罪侵犯的客体系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民事欺诈侵犯的是平等主体之间民事行为的自由和平等;最后,二者的法律后果存在明显区别,刑事诈骗犯罪的法律后果系受到刑事处罚,而民事欺诈所导致的法律后果是多样的,例如返回财产、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浅析刑事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实际表现异同
虽然诈骗的方法五花八门,但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种,一是采用虚构事实的手段进行诈骗,二是通过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诈骗。两种手段均是通过让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财产,进而骗取大数额财物的方法。
第一,虚构事实,即用花言巧语,编造根本不可能发生或根本不存在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受到欺骗,并因此骗取他人财物。例如,谎称能为被害人介绍工作、介绍对象;谎称能代被害人疏通关系,打赢官司;谎称能为被害人治病。这一系列类型诈骗,通常是利用被害人愚昧无知、缺乏警惕或贪图财利等不健康心理而进行的诈骗。
[案例一]束某系一离异女子,其通过多家中介公司以找保姆、找对象之名认识多个离异或丧偶老人。在此期间,束某多次以花言巧语骗取老人信任,虚构自己家庭困难、身患重病,向老人借款。在侦查员对其讯问的过程中自称其同老人只是民间的借贷纠纷。这类案件在平日工作中比比皆是,行为人利用被害人年事已高、富有同情心等原因,采用实骗明借的方式骗取被害人财物。
第二,隐瞒真相,即行为人故意不告知被害人其应当告知对方的某些事实,因遭受蒙蔽而“自愿”将财物交给行为人,行为人即实现了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
诈骗罪在客观方面对诈骗行为的手段、方式没有限制,具体的诈骗方法不计其数,既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以是动作形式;既可以是直截了当行骗,亦可是间接隐讳地蒙骗被害人。例如,编造谎言、假冒身份、伪造涂改单据等,或采用其他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方法,欺骗财产所有人,使其“自愿”地把财产交给行为人。

Ⅸ 常见的金融骗局有哪些如何防范

庞氏骗局,“李鬼”信托,P2P卷款。
投资的时候不能一味只关注利息收入,风险也是需要把控的,比如融资方集资投向,融资方资质,有无担保等等

金融公司诈骗我去哪里报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专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属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上诉法院 讨回投资金额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诈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2年竹叶青酒价格 浏览:59
嘀嘀打车c轮融资 浏览:785
杠杆平衡现象的例子 浏览:699
债权投融资者更关注 浏览:565
货币期货产品 浏览:692
大宗商品每天交易信息 浏览:572
美元跌时是否合适买外汇 浏览:632
金融服务是产品还是服务 浏览:884
交易性金融资产编号 浏览:874
运城市鑫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销售产品 浏览:517
外汇局支持跨境电商 浏览:669
黄金一号玉米种子的价格为6 浏览:953
淘宝模特主图佣金 浏览:287
订书器是等臂杠杆吗 浏览:712
上海永达金融贷款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476
工行外汇牌价金投网 浏览:576
金融机构视同销售 浏览:346
今日钢材价格了人行情 浏览:153
2015年1月黄金 浏览:420
深圳信用卡融资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