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分类有哪些
银行分类有金融资产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提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要求。
明确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定义,设定零售资产和非零售资产的分类标准,对债务逾期、资产减值、逃废债务、联合惩戒等特定情形,以及分类上调、企业并购涉及的资产分类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提出重组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细化重组资产定义、认定标准以及退出标准,明确不同情形下的重组资产分类要求,设定重组资产观察期。
三是加强银行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健全风险分类治理架构,制定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分类方法、流程和频率,开发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分析、信息披露和文档管理。四是明确监督管理要求。监管机构定期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开展评估,对违反要求的银行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
(1)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分类扩展阅读:
银行的盈利渠道分别是贷款、银行类保险、销售理财基金类产品、金融机具的销售、金融智能终端业务消费获利、对冲业务、票据业务等。
中国的大部分银行的盈利比例为:贷款30%,银行类保险10%、销售理财基金类产品10%、金融机具的销售5%、金融智能终端业务消费获利30%、对冲业务5%、票据业务10%等;
国外银行的盈利比例为:贷款15%,银行类保险15%、销售理财基金类产品15%、金融机具的销售10%、金融智能终端业务消费获利35%、对冲业务5%、票据业务5%等。
❷ 如何处置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全球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重大风险之一。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一再表明,银行倒闭风险多以流动性枯竭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宏观经济下行时期,伴随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准入退出机制的建立,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存款“搬家”将成为新常态,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越加重要。加之金融脱媒化、互联网化和投资多元化进程加快,存款来源不确定性增加,对银行处置流动性风险的效率提出了新挑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均衡、资产变现能力较差、信贷资产质量较低、流动性负债比例较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流动性管理不足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具有较大影响。面对风险成因日渐复杂、监管日趋严格的风险管理环境,农村信用社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根据银监会于2014年3月实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的解释,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由于商业银行高杠杆率的经营特点,流动性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是一种综合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实现持续经营管理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流动性风险的分类
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快速传播性和巨大冲击破坏力等特点,有时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极易导致银行“猝死”。
二、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2010年4月,银监会颁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具体方案,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倡导的方法改进风险管理水平,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
目前,农村信用社全面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相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来讲还比较滞后。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仅限于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测算,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甚至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尚未将流动性风险管理列入风险管理范畴。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过去十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辉煌十年。农村信用社通过飞速发展,各项业务规模迅速扩张,但是在猛上台阶的过程中,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还没有从粗放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内部管理水平严重滞后,风险管理理念及手段仍然落后。
1.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所有金融机构几乎不存在流动性风险,即便是个别单位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各级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也会倾力支持,风险很容易得到及时化解。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国家不再为银行兜底,无形中增强了流动性风险。农村信用社长期背靠国家信誉,享受国家政策优惠,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危机感,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缺乏对本机构流动性风险引发破产倒闭可能的思考。
2.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系统不完善
当前,农村信用社还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信用社内部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早期预警机制、中期防范与转移的控制机制、后期降低风险损失的挽救机制。
风险管理只是停留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未将流动性风险纳入日常管理,没有专门的部门、人员以及系统来管理流动性风险,不能在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事后及时报告并引起重视,没有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未能通过资产负债错配表有效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忽视流动性风险预警、分析和评估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3.流动性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只重视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导致农信社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视资金投放、轻视信贷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尽管近年来农信社引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构建起资产总量、计划和规模的管理体系,但风险管理还处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阶段,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粗放,从而导致大部分农信社、农商行没有专业化的团队研究和管控流动性风险,掌握并熟练运用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型、指标体系和压力测试分析等流动性风险管理专业技能的员工微乎其微。
4.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尚存缺陷
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存贷比、备付金比例和资产流动性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一,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状况。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拓展,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使用和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多元化融资渠道导致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不同市场间高度相关,流动性风险蔓延速度加快,影响范围不断增强,仅仅依赖单个流动性指标的良好表现已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此外,随着承兑汇票、保函等业务规模不断加大,表外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单纯通过表内业务数据监测流动性风险已不能全面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5.潜在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
农村信用社资产业务单一,贷款户多、面广、额小, 存款以定期居多,存贷比一般也不高,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几乎没有流动性风险。但是,随着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临时存款、保证金存款、以组织资金为目的的理财产品增加,现代化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P2P、民间借贷、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以及自助支付发展迅猛,其负债的波动性在不断加大,传统的柜面资金头寸管理模式已滞后于业务发展,加之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农村信用社潜在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
三、农村信用社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
针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状和问题,大竹县农村信用社围绕强化风控和规范管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文件以及应对措施。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为打好这场未知的攻坚战,4月17日,大竹县联社及时出台了关于印发《大竹县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全县员工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继续深化、银行破产法呼之欲出,农村信用社面临多重挤压,加之互联网金融、P2P、民间借贷、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以及鼓励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使农信社在流动性管理中面临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在增加,对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在目前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行经济大环境下,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利率市场化步伐加速推进,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金融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息差空间明显缩小、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导致目前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深刻变化,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流动性不足会产生挤兑甚至倒闭,流动性过剩会压缩信用社盈利水平,无法实现股东预期回报。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与本金融机构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与财务实力相匹配。通过借鉴吸收国际、国内同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要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系统
农村信用社应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要求,在充分考虑本机构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机构经营战略、业务特点以及风险偏好等情况,从强化监督与控制着手,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管理策略、政策、程序、限额、应急计划等内容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各条线与部门职能和责任,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使监管部门的作用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制度。成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对大额资金异动、存贷款异常和流动性状况等方面的监测和预警情况建立及时报和日报制度。三是健全流动性风险问责机制,形成刚性约束要求,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战略意图能够在各个层面具体工作之中得到严格执行。对管理不到位、发生流动性风险未按规定及时报告以及出现流动性风险而处置不力的,农信社将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打造流动性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要全面分析农村信用社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培训机制、内容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总量目标、结构目标和机制目标的有机统一,促进人才总量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当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同时,坚持将加快本单位人才培训同引进同业专业人才和招聘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四)加强存贷款的流动性监测
流动性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强对存贷款的流动性进行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大额存款的流动、余额、结构及流向等关键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同时设计压力情景,计算压力情景下相关指标的可能变动,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并开展扫街、扫商户、扫集贸等上门走访活动,明确专人上门进行宣传和维护,从源头上防止大额存款流失。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人民思想意识和社会经济多元、多变、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了舆情监测体系,明确舆情监督员,执行舆情值班制度,于每日上、下午在网站、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传播媒体通过关键词实施定向监测与全网监测,一旦发现涉及农信社负面报道或误导性言论,及时跟帖澄清事实,及时上报舆情监测情况,正确应对并向县联社报告,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若发现有其他金融机构存在不当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应在第一时间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
(五)大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农村信用社要采取多种措施,在保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考虑盈利性,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根据资产的流动性配置各类资产,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流动性风险防线。一要提高零售类客户的存款比重,增加核心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形成合理的来源与使用分布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二要提高流动性来源的稳定性,并减少对波动较大的债务的依赖;三要提高主动负债能力及筹资能力,改善期限结构错配状况;四要降低信贷资产占比,提高非信贷资产比重,实施稳健的信贷投放政策,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全面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升资产流动性;五要逐步提高票据贴现、质押贷款比重,增强信贷资产的变现能力。
❸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在什么时候起步重大的发展政策或措施是什么
一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从“大一统”框架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股份制改革开始实施,农业发展银行“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经营机制和服务效率发生重大变化,各类资本投资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涌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开业,以股份制主导、政策性与合作制为补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农村信贷资金从国家计划供应到按市场原则优化配置。农村信贷资金的财政划拨和计划供应体制机制彻底打破,信贷规模由总量的指令性控制和层层下达指标,逐步转向总量的指导性控制并根据风险指标实施市场化调节。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过持续改革,公司治理架构初步建立,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风险管理明显改善,支农资金由事前计划、定向投放,逐步发展到适度错位竞争、按客户需求和市场信贷条件实施商业化配置,农村信贷资金市场化配置程度和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三是农村金融服务从简单的“存贷汇”到多元化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从无到有、由点到面,持续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以农村小额贷款、本外币结算、银行卡等品种较为丰富的产品体系,贷款上柜台、ATM、网上银行等较为便捷的服务方式,以及共同体担保模式等符合农村实际的有效担保途径,政策性农业保险广度和深度逐步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度明显改善。
四是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从各个机构的分散运行到系统性整合完善。农村地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成效显著,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系统电子化建设启动,覆盖全国、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支付手段逐步向农村金融机构延伸,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农村信用环境逐步改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汇路日趋畅通,“三农”支付日趋便捷。
五是农村金融监管从一般财政性管理到专业化的外部监管。农村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明确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新理念,践行“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持续监管思路,农村金融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分类监管和差别监管措施充分运用,上下集成联动以及内部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协作机制畅通,农村金融监管有效性明显提升。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农村金融已由最初的动员储蓄、提供结算便利,逐步发展为配置“三农”资源、调节农村经济、分散农业风险、打造诚信环境的重要行业。截至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服务网点为12.4万个,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9.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23.4%。截至2008年9月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7.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2.8%,其中农户贷款1.6万亿元,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34.6%,受惠农户3亿多;农业保险保费收入91.7亿元,农作物承保面积3.4亿亩,承保大小牲畜3700万头(只),承保家禽2.9亿羽(只),为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❹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着哪些挑战
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尾部偏弱的格局。具体来看,银行业的竞争状况表现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及若干上市股份制银行盈利相对稳定、资本充足率较高、客户基础也较为优越,总体而言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而与之相对的未上市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以及客户基础等方面的表现相形见绌,抗风险能力较弱。
银行业未来利润或被侵蚀且不良承压较强。由于我国经济、金融周期并非完全吻合,金融风险如不良贷款风险的暴露较为滞后,外加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的临时性延期还本等政策安排,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达2.04%,不良贷款余额达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未来银行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压力。其中,在贸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多因素的影响下,以轻资产、服务型为特征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逾期现象加剧,甚至有部分企业因经营难以为继而不得不选择将已办理的信用贷款断贷,银行面对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处置压力增大。同时,受疫情影响银行业零售贷款的风险可能会比对公业务提早暴露。
银行业存款市场压力同步上升。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央行采取降准、降息以及再贷款等多项措施扩大货币供给,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企业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而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持续走高,多家上市企业争相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引起业内对于息差套利、高息揽储以及资金空转的担忧。从结构上看,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增加的规模与幅度均显著高于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反映了疫情下中小银行因存款揽储能力弱引致存款荒,而不得不发行结构性存款缓解负债端压力的困境。
部分银行面临客户流失和产品规模萎缩的局面。在当前负债端压力不减的前提下,借助结构性存款来扩张规模的扩表方式,不仅与监管初衷相悖,而且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有可能长期持续的背景下,高息揽储将持续压缩银行利差空间,影响盈利能力。加之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金融资产分类、反洗钱工作、消费者权益保护、互联网贷款等管理日趋严厉,对银行业高质量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不良资产损失一直是银行业的关注重点。此前欧洲及美国的银行已采取一些前瞻性措施,在贷款违约率以及信用卡逾期率并未产生较大波动的背景下依旧加大计提坏账准备的力度,并下调利润目标,
❺ 彭建刚的论文目录
1.基于行业相关性的银行业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CSSCI期刊),已录用
2.Fancial-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the case of China,1978
-2004,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国外SSCI期刊), 2014, Volume 50,
Supplement 2, SSCI收录
3.商业银行逆周期缓冲资本释放时机研究,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第6期
4.基于一致性原理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期刊),2013年第2期,
EI收录
5.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Financial Disparity,and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国外SSCI期刊),2012 ,Volume 16, Issue 2 ,
SSCI收录
6.Stock Prices and the Macro Economy in China ,Aisa Pacific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国外
学术期刊), 2012, Volume 16, Issue 1&2
7.Regional Finance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ournal of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国外
SSCI期刊), 2010, Volume 49, Issue 4, SSCI收录
8.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亲周期效应缓释机制的改进,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10年第9期
9.基于行业特性的多元系统风险因子CreditRisk+模型,中国管理科学(CSSCI期刊),2009年第3期
10.零售贷款非线性时变比例违约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期刊),2009年第11期,EI收录
11.测算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的贷款违约表法探讨,管理学报(CSSCI期刊),2009年第6期
12.Procyclicality of economic capital in commercial bank and buffer methods,proceedings of China- Canada instry workshop on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2009 , CPCI-SSH收录
13.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Tests Using Delphi-based Index of Liberal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国外学术期刊), 2008/09 Vol 6 Number1
14.经济资本研究的新进展,经济学动态(CSSCI期刊),2008年第9期
15.聚合信用风险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的方法论探讨,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8年第8期
16.基于关系型信贷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选择一致的理论诠释,金融研究(CSSCI期刊)
2007年第6期
17.我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内在关系实证分析,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6年第4期 人大复印
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保险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5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
资料《金融与保险》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19.经济变迁中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一个从隐功能角度的解释框架,农业经济问题(CSSCI期刊),
2005年第10期
20.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时机与方式,经济学动态(CSSCI期刊),2001年第11期 人大复印
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经济学文摘》2002年第2期摘要
21.博弈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动态(CSSCI期刊),1998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理论经济学》1998年第8期索目
22.运用金融发展极战略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金融研究(CSSCI期刊),1997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
资料《金融与保险》1997年第9期索目
23.CreditRisk+模型采用poisson分布所产生的经济资本计量误差分析,管理评论(CSSCI期刊), 2011年
第1期
24.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基于ECTM模型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CSSCI期刊),
2011年第6期
25.基于违约损失率变化的CreditRisk+模型的一种修正,预测(CSSCI期刊),2009年第6期 人大复印
报刊资料《统计与精算》2010年第2期索目
26.努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日报,2010年10月20日理论周刊
27.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与发展极,光明日报,2008年6月10日理论周刊
28.加大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经济日报,2008年4月13日理论周刊
29.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14年第4 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5期摘要收录
30.中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计提机制研究——基于经济资本度量的角度,金融经济学研究(CSSCI期刊), 2014年第4期
31.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协调管理的几个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2014年第3期
32.经济波动对行业贷款违约概率的影响,求索(CSSCI期刊),2014年第4期
33.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研究,国际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14年第7期
34.推动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的协调创新,银行家(核心期刊),2014年第6期
35.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性研究,南方金融(核心期刊),2014年第10期
36.县域银行业集中度与农村信用社稳健性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视角,湖南财政经
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7.基于系统整体性的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13年第6期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1期摘要
38.基于CPV模型改进的银行业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SCD期刊),2013 年第12期,EI收录
39.基于宏观经济因子冲击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期刊),2013年第3期
40.基于房价波动的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求索(CSSCI期刊),2013年第5期
41.同业拆借视角下银行业流动性传染效应研究,湖南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3年第5期
42.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的金融支撑——基于发展极原理的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 2013年第6期
43.论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金融生态建设的关联性,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44.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12年第1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2期摘要
45.基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金融压力测试新理念,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
2012年第5期
46.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目标实现途径研究,广东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12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47.我国房地产金融非均衡状况分析与政策建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期刊),
2012年第1期
48.城市间房价相关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12年第8期
49.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12年第5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摘要
50.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银行业监管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
2011年第1期
51.基于CreditRisk+模型的零售贷款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期刊),2011年第3期
52.基于美国放松银行业地域管制与中小企业贷款,财贸研究(CSSCI期刊),2011年第2期 人大复印
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53.湖南省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方式优化策略研究,经济地理(CSSCI期刊),
2011年第11期
5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期刊),2011年第4期
55.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研究,海南金融(核心期刊),2011年第4期
56.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方法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CSSCI期刊),2010年第2期
57.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基于系统性风险的Logistic模型改进,
经济经纬(CSSCI期刊),2010年第2期
58.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协调性研究,现代经济探讨(CSSCI期刊),2010年第4期
59.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的贷款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10年第5期
60.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跃迁式发展,求索(CSSCI期刊),2010年第5期
61.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软科学(CSSCI期刊),2010年第9期
62.关于我国东部地区中小银行类机构发展的战略思考,国际经贸探索(CSSCI期刊),2010年第10期
63.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望城县为例,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期刊),2010年第6期
64.美国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RCR)教育计划及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期刊),
2009年第5期
65.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在违约概率测算中的应用,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09年第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统计与精算》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66.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发展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09年第3期
67.Financial-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the Case of China,
1978-2004 Discussion Paper 08 01, Business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68.国外两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08年第7期
69.Several Though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editRisk+ Model to Measure Unexpected Lo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First Asia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Markets
(ACFE 2008),June 23-24,2008,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70.内部评级法框架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资本测算,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
71.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逆向选择问题实证研究,经济管理(CSSCI期刊),2008年第8期
72.大力发展银保合作 破解农村融资难题,中国金融(CSSCI期刊),2008年第18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金融与保险》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73.保险机制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探讨,现代经济探讨(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
74.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
75.我国地方中小金融租赁机构发展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76.我国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发展模式的终极选择,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77.论民间金融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对接,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08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
78.基于RAROC银行贷款定价的比较优势原理及数学证明,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CSCD期刊),
2007年第12期,EI收录
79.基于“三性”平衡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系统工程(CSCD期刊),2007年第8期
80.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投资研究(CSSCI期刊),2007年第4期
《经济学文摘》 2007年第6期摘要
81.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期刊),
2007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2.社区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与路径选择,金融论坛(CSSCI期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3期摘要
83.国际小额信贷模式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国际经贸探索(CSSCI期刊),2007年第6期
84.面向“三农”地方中小保险机构的构建与发展,求索(CSSCI期刊),2007年第5期
85.交易属性、治理能力与金融体系-关于金融体系结构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财贸研究(CSSCI期刊),
2007年第4期
86.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与存款保险-基于银行审慎经营的激励兼容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期刊),2007年第1期
87.关于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2006年
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摘要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与实践》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88.印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亚太经济(CSSCI期刊),2006年第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89.战后日本经济二重结构的消除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海南金融(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
9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期刊),2006年第2期
91.菲律宾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政策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CSSCI期刊),2005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5年第7期索目
92.Chinese Financial Deregulations: Review and Prospect, Transition, Growth and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inese Economy,7-9 July 2005,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Perth, Australia
93.信息不对称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CSSCI期刊),
2005年第11期
94.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的加速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当代财经(CSSCI期刊),2005年第10期
95.二元经济结构改变中农业资金投入问题研究,求索(CSSCI期刊),2005年第8期
96.交易成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05年第6期
97.双重二元经济结构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战略,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05年第6期
98.对我国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理论的再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99.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100. 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
200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1.CreditRisk+模型下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研究,经济数学(核心期刊),2005年第3期
102.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与资本扩充途径,金融与经济(核心期刊),2004年第3期
103.论信息化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核心期刊),
2004年第5期
104.关于商业银行管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期刊),2004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5.保险基金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期刊),2004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04年第7期、《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6.论不合理税负对市场竞争的制约,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第1期
107.有效监管与信息共享,金融时报,2003年4月29日中国银监会成立特约专稿
108.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位,金融时报,2003年1月27日理论版
109.商业银行在美国金融业中的作用,《金融经济》,2002年理论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
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10.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商业银行信贷定位研究,求索(CSSCI期刊),2003年第2期
111.发展极的金融支撑: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
2003年第1期
112.论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武汉金融(核心期刊),2003年第3期
113.论构建中国金融信用,金融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2003年第2期
114.QFII制度:我国证券市场渐进开放的必由之路,现代情报(核心期刊),2003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115.论我国证券公司入世后的发展,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
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6.城市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发展支持的实证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02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7.论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南方金融(核心期刊),2002年第1期
118.金融工程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投资研究(CSSCI期刊),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19.走进21世纪的金融学科建设,大学教育科学(CSSCI期刊),2002年第2期
120.论商业银行资本的长期市场价值最大化,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期刊),
2001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摘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121.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贵州农村金融,2001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
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2.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国家课题成果要点),湖南社会科学(CSSCI期刊),
2001年第4期
123.金融监管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金融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2001年第2期
124.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由来与发展,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期刊),
2001年第11期
125.商业银行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2001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
126.推行金融实名制必须制止资金外逃,上海金融(CSSCI期刊),2001年第3期
127.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考,财经窗,2001年第11期
128.On the Cybernetic System of the Commercial Bank asset-liability-ratios Management,
Mathematics in Economics(经济数学)(核心期刊), No 1,2000 《中国数学文摘》2001年第1期摘要
129.信贷配给论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在关系,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
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转载
130.金融深化论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在关系,国外财经(核心期刊),2000年第2期
131.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外部环境,武汉金融(核心期刊),2000年第6期
132.论商业银行自律性资产负债管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期刊),
2000年第4期
133.自律性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现代经济探讨(CSSCI期刊),2000年第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
134.金融实名制的反腐败效应及相关政策建议,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0年第6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
135.论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与分散,统计与信息论坛(CSSCI期刊),2000年第2期
136.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控制论系统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1999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1999年第9期索目
137.西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管理探析,金融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1999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
资料《金融与保险》1999年第9期索目
138.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内部组织结构,武汉金融(核心期刊),1998年第3期
139.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系统性,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核心期刊),1998年第1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1998年第4期索目
140.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外部环境,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1998年第2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1998年第7期索目
141.对金融专业新开设《银行管理经济学》课程的设想,金融理论与教学,1998年第2期
142.我国未来金融深化的主要内容,金融论坛(CSSCI期刊),1998年第3期
14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AHP模型研究,经济数学(核心期刊),1997年第2期
144.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the Chines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第九届太平洋盆地国家财政金融
会议论文集(美国罗特岛大学主办),1997年8月
145.试析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1997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
资料《金融与保险》1997年第7期索目
146.我国城市金融发展的战略选择,金融论坛(CSSCI期刊),1996年第2期
147.论我国城市金融系统的合理结构,现代金融导刊,1996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
1996年第12期索目
148.建立我国现代化的城市金融市场体系,财经理论与实践(CSSCI期刊),1996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
资料《金融与保险》1996年第3期索目
149.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on-ferrous metal exports subjected to
anti-mping and our counter-measures,CSUT Press,1995
150.银行信贷资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湖南城市金融,1995年第9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
1996年第9期索目
15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核心期刊),1995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1995年第8期索目
152.关于最惠国待遇例外的几点思考,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增刊第3期(管理、经济专辑)
153.论我国影子价格的测算方法,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经济学年会文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年
154.县域政府机构改革的策略,湖南教育学院学报(核心期刊),1993年第4期,《新华文摘》
1993年第11期摘登
155.价格改革和企业体制改革应同步进行,东方时报,1989年2月24日经济版
156.加快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增刊第1期
157.运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现代大学教育(CSSCI期刊),1989年第1期
158.论控制论约束关系,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管理工程版),1988年第1期
159.控制论模型方法研究,Proceedings of the 198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1987,IEEE,New York,USA,EI收录
❻ 银保监会是干什么的
银保监会全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为正部级。
为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逐步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6)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分类扩展阅读:
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党委办公室)。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信息化、新闻宣传等工作。
(二)政策研究局。承担银行业和保险业改革开放政策研究与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国际银行保险监管改革及发展趋势、监管方法和运行机制等开展系统性研究,提出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政策建议。
(三)法规部。起草银行业和保险业其他法律法规草案。拟订相关监管规则。承担合法性审查和法律咨询服务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处罚等工作。
(四)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承担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统计制度、监管报表的编制披露以及行业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工作。承担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以及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
(五)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承担财务管理工作,负责编报系统年度财务预决算。建立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并监督实施。监管保险保障基金使用情况。
(六)普惠金融部。协调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普惠金融工作,拟订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工作。
(七)公司治理监管部。拟订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规则。协调开展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的功能监管。指导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开展加强股权管理、规范股东行为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工作。
(八)银行机构检查局。拟订银行机构现场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现场检查立项、实施和后评价。提出整改、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建议。
(九)非银行机构检查局。拟订保险、信托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现场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现场检查立项、实施和后评价。提出整改、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建议。
(十)重大风险事件与案件处置局(银行业与保险业安全保卫局)。拟订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违法违规案件调查规则。组织协调银行业和保险业重大、跨区域风险事件和违法违规案件的调查处理。指导、检查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
(十一)创新业务监管部。协调开展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等功能监管。为银行业和保险业创新业务的日常监管提供指导和支持。承担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科技等新业态监管策略研究等相关工作。
(十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研究拟订银行业和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调查处理损害消费者权益案件,组织办理消费者投诉。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十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承担打击取缔擅自设立相关非法金融机构或者变相从事相关法定金融业务的工作。承担非法集资的认定、查处和取缔以及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向有关部门移送非法集资案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政策解释和业务指导工作。
(十四)政策性银行监管部。承担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银行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十五)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监管部。承担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十六)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部。承担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十七)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承担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十八)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监管部。承担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十九)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监管部(港澳台办公室)。承担外事管理、国际合作和涉港澳台地区相关事务。承担外资银行保险机构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二十)财产保险监管部(再保险监管部)。承担财产保险、再保险机构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二十一)人身保险监管部。承担人身保险机构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二十二)保险中介监管部。承担保险中介机构的准入管理。制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从业要求。检查规范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三)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承担建立保险资金运用风险评价、预警和监控体系的具体工作。承担保险资金运用机构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二十四)信托监管部。承担信托机构准入管理。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指导信托业保障基金经营管理。
(二十五)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承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机构准入管理。
开展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级,根据风险监管需要开展现场调查。提出个案风险监控处置和市场退出措施并承担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二十六)人事部(党委组织部)。承担机关、派出机构和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和教育工作。指导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导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
机关党委(党委宣传部)。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负责系统党的思想建设和宣传工作。
❼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改革创新
(一)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金融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切实改变经营和服务理念。要把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要高于上年。
(二)改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对中小企业设立独立的审批和信贷准入标准,压缩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切实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为中小企业开办一站式金融服务。积极推广灵活高效的贷款审批模式。研究推动小企业贷款网络在线审批,建立审批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三)坚持有保有压、明确支持重点,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优先满足中小企业符合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兴业态项目资金需求,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品、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拳头产品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贷款,鼓励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投资项目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东部地区先进中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合作,有序实现产业转移。加快推动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以及其他就业吸纳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
(四)实施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银监会派出机构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审慎的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细则,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技术和监管有效性。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小企业金融服务“四单”原则,既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构建专业化的经营与考核体系。各金融机构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针对小企业客户风险状况,制定风险管理业务规则,培养熟悉小企业业务的风险管理经理,逐步建立与小企业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完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对小企业授信工作的相关规定,制定小企业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切实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
(五)推动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动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林权、保函、出口退税池等质押贷款业务,发展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探索开展依托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等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模式创新。加大电子银行业务宣传,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电子商业汇票在中小企业客户中的使用率。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同业合作,稳步发展贷款转让业务,合理调剂信贷资源,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二、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六)提高大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大型银行在已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下延伸服务网点,切实做到单独统计和调控,完善评审机制,使专营机构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金融业务的针对性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改造机构网点,完善小额贷款功能,创新信贷产品,提升对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重点客户的金融服务。
(七)积极发挥中小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小商业银行要准确把握“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私人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打造自身“服务中小企业”品牌。充分发挥中小商业银行的地缘优势,挖掘企业信用信息,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创造良好环境。建立稳定的信贷员队伍,以适应中小企业特点为标准,探索提供延伸服务,较好满足中小企业的特殊金融服务需求。取消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准入数量限制,鼓励其优先到西部和东北地区等金融机构较少、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八)推动服务县域中小企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到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开设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坚持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规范发展并重,支持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资金业务,但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获得融资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
三、拓宽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九)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机制,发挥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等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加大中小企业上市前期辅导培育力度,支持自主创新和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积极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努力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建立和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并购制度,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积极推进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适时将试点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完善监管和交易制度,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十)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积极推进完善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试点工作,适当简化审批手续,对中小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实行绿色通道。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中小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鼓励中介机构适当降低收费,减轻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负担。培育银行间债券市场合格投资者,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信用增进等相关配套机制,为优质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阶段提供信用增进服务。
(十一)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扎实推进扩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工作。支持金融租赁公司按照“商业持续”原则,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完善融资租赁公示登记系统,加强融资租赁公示系统宣传,提高租赁物登记公信力和取回效率,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融资租赁业务的指导监督,促进融资租赁行业规范化,管理统一化,合同统一化,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保证融资租赁有序、规范发展。
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
(十二)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督促融资性担保公司依法合规审慎经营,严格控制风险集中度和关联方担保。指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强资本金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将担保机构经营情况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实施统一管理。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各类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基金、非营利性小企业再担保公司、贷款奖励基金,合理分担小企业贷款风险。贯彻落实担保行业各项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尽快形成以出资人自我约束为监管基础,以地方政府部门为监管主体,全国统一规范运营的担保体系,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十三) 完善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继续推动科技保险发展,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风险保障。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继续落实对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给予保费补助政策。
(十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宣传,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多渠道采集中小企业信息,扩大、丰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结合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水平。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发挥信用担保、信用评级和信用调查等信用中介的作用,增进中小企业信用。开展信用培植、延伸金融服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十五)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创造良好生态环境。鼓励举办多种银企对接活动,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和支持中小企业健全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经营信息的透明度,有效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增强中小企业市场融资能力。建立合作平台,发挥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工商联等在银企对接中的桥梁作用,争取在信息搜集、客户筛选、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成效。
五、多举措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十六)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加大优惠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在跨境贸易试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拓展业务。
(十七)改进中小企业外汇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减少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借用外债政策方面的差别,允许有借款能力和资金需求的各类中资企业对外借款以满足其境外资金需求。支持中小企业购汇对外投资。
六、加强部门协作和监测评估机制建设
(十八)各级金融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督促和指导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在政策规划、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宣传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将中小企业贷款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内容,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设立单独的考核指标,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并上报人民银行总行,督促金融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统计监测与分析,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和国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切实提高数据报送质量,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统计制度。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会同所在省(区、市)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将本意见联合转发至辖区内金融机构,并协调做好本意见的贯彻实施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
银 监 会
证 监 会
保 监 会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
❽ 银监会进行机构调整后,P2P由哪个部门监管
由银监会下属的普惠金融部进行管理。
以下为此次银监会机构调整具体细则:
依法监管、为民监管、风险监管银监会实行监管架构改革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深化金融改革、推进依法监管的重大决策和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银监会党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对改进银行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意见建议,借鉴危机后世界各国强化金融监管的普遍做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本届政府不新增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要求,着眼于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改革发展和为民监管,对银监会监管组织架构进行重大改革,并获中央有关部门批准通过。
改革内容包括:一是按照监管规则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相分离、行政事务与监管事项相分离、现场检查与监管处罚相分离的思路,从规制监管、功能监管、机构监管、监管支持四个条线,对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职责划分和编制调整。二是撤销2个部门(培训中心、信息中心),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部,专司对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民营银行的监管职责;设立信托监督管理部,专司对信托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三是改造3个部门(统计部、银行业案件稽查局、融资性担保业务工作部),设立审慎规制局,牵头非现场监管工作,统一负责银行业审慎经营各项规则制定;设立现场检查局,负责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检查;设立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牵头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四是按监管职责内容命名各机构监管部。银行监管一部为大型商业银行监管部;银行监管二部为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部;银行监管三部为外资银行监管部;银行监管四部为政策性银行监管部;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
此次监管架构改革的核心是监管转型:向依法监管转,加强现场检查和事中事后监管,法有授权必尽责;向分类监管转,提高监管有效性和针对性;向为民监管转,提升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合力;进一步加强风险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强化监管主业,倾斜资源,提升专业化监管水平。银监会成立10年来,银行业在资产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稳步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发展迫切要求监管部门提升专业化监管水平。此次监管架构改革将有限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向前台监管部门倾斜,调整后内设22个部门中,监管部门由11个增加到17个,占部门总数的77.3%。差异化、专业化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与各部委的对口联络和对银监会派出机构的工作指导。
二是强化依法监管,法有授权必尽责,提升监管威慑力。按照中央依法治国的要求,此次监管架构改革推进检查执法和行政处罚方面做了重大制度铺垫,旨在提升银监会的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职能力。现场检查局将整合银监会现场检查力量,增强对违规经营行为和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其他监管部门不再承担现场检查职责。现场检查局将按照“信息共享、查处分离和适度结合”的原则,在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行政处罚等方面加强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联动。强化法规部在监管法律法规起草制定和审查,承担行政处罚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具体工作。调整后的监管框架将突出监管权威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监管执法水平,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加大违法惩戒力度,增强监管威慑力。本次监管架构改革后,银监会将分级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约束清单”,推进监管服务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和提高监管透明度,以加强自我约束,强化监管问责。
三是强化权责厘清,简政放权,为创新预留空间。此次监管架构改革的重点是清减下放行政权力,明确风险监管主体职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银监会本着风险为本、法人监管、属地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总会与派出机构之间的风险监管职责和权力,对于全国性机构,主要由总会各机构监管部门承担风险监管主体责任,派出机构负相应监管协助责任;对于地方性机构,总会仅对法人机构的新设筹建、市场退出、重组改制和破产重整进行审批,其他市场准入权力下放给银监局,并由注册所在地派出机构承担风险监管主体责任,总会相应监管部门负指导责任。同时,银监会按照放管结合的要求,在明确职责分工和下放监管权力的基础上,建立总会对派出机构履行准入管理和监管尽职情况的后评价机制,建立行政许可负面清单和问责清单,凡发生派出机构未尽到属地主体监管责任的,总会可视情况约束或上收监管权力,实现对派出机构按履职能力进行差异化授权和严格问责。调整后,实现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
四是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推进政策和规制统筹。金融监管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加强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审慎监管规制体系建设,是完善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监管架构改革中,审慎规制局将确保银监会各类审慎监管规则标准统一;强化政策研究局在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组织实施方面的牵头职能,负责与宏观经济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政策协调,拟定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重大政策,并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重大监管课题开展预测分析和前瞻研究。新框架将更好的促进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公平竞争。
五是强化金融服务,归并功能监管,加强为民监管和薄弱环节服务合力。为适应现有业务布局和形势需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手抓促发展,一手抓防风险”的要求,此次监管架构改革统筹银行业金融服务工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按照为民监管导向,强化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在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服务和小贷、网贷、融担等非持牌机构监管协调方面的抓总职责。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创新部、消保局、信科部等功能监管部门的职责,完善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有效联动的架构体系。调整后的架构完善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的分工合作,更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质效。
❾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写什么好,最好有题目
1、基于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
2、当前我国P2P网贷内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物风险探究
4、中信银行对公信贷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5、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6、××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7、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8、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9、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分析
10、××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研究
11、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12、P2P平台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可持续性的探讨
13、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14、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分析
15、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及对策分析
(以上选题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❿ 我国现有哪些关于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关于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有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中国农村金融法正在酝酿讨论中,还没制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