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大关键词,读懂今年房地产政策和市场信号
住房问题与每个老百姓密切相关,房地产的政策和市场走向也是每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了两会期间房地产相关政策的表述,包括政府工作报告、行业主管及监管部门的官方表态,从中提炼出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金融政策、房地产税立法、新型城镇化、房地产市场形势等五大关键词,围绕这五大关键词,帮你分析今年房地产政策和市场信号。
房地产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整体降温,去年底出现部分城市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被部分人士解读为调控或松绑的信号,因此,今年的调控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
由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与往年相比字数少了,措词也较平和不少,特别是没提“房住不炒”、“调控”、“房价”等关键词,被不少人解读为今年调控政策或将宽松的信号,甚至被部分房地产中介和楼盘销售用作吸引购房人买房的宣传标语。
不过,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两会最后一场“部长通道”压轴出场时,在被问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再强调‘房住不炒’,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有所调整了”时,他明确表示:今年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具体要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第二,坚持完善住房的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第三,坚持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因城施策、分类指导,要不断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第四,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重点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第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王蒙徽对于今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做出了更细化的表述,而其中,“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等关键词再次被提及,相当于间接否认了“行业监管有所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表述跟去年12月底住建部的年度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口径一致,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管理者并不希望楼市过快放松,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个大的方针目前基本没变。未来楼市政策将依然打击投资投机,保护真实居住,即使有部分城市政策继续调整,但地方主体责任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大原则不变,防止房价大起大落。
房地产金融政策:总方针不变 严控高杠杆房企和投资投机性住房贷款
在今年1月央行全面降准后,业内普遍预期,流动性的宽松对渴求资金的地产行业将带来重大利好,一方面房企的资金压力有望缓解,另一方面房贷利率有望降低。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房企融资计划密集发布,部分城市有银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甚至下调首套房贷首付比例,再次引发市场对房地产金融信贷政策放松的预期。因此,今年的房地产金融信贷政策备受关注。
对此,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表示,下一阶段房地产金融政策总的方针不会有改变。他还表示,结构性去杠杆就是要把企业的杠杆率降下来,同时稳住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因为最近几年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上升速度较快,这部分杠杆多涉及个人住房贷款,这可能与居民买房、炒房有关。政府部门则是要控制好隐性债务的增量、化解存量。
对于房地产贷款规模是否会有所限制,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在房地产贷款领域,监管同样抱着区别对待的态度,以风险为准,该支持的支持。加强房地产贷款的监测,那些资质不好的、高杠杆的房地产企业,贷款要控制;加强对投机性房地产贷款的严格控制,也要防止通过影子银行渠道的进入房地产,要保证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继续保障住房贷款的基本需要,也要对带有投资、投机性按揭贷款严格控制,房地产金融是防范风险的重点领域。
3月13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其中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做好贷中贷后检查,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防止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至政府平台、房地产等调控领域形成新风险隐患。
上述官方表态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今年房地产金融政策总的方针不变,会根据风险区别对待,那些资质不好、负债率高的房企融资以及投资投机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要严控,但是对于优质房企融资和基本住房需求贷款仍会支持和满足。不过,那些期望流向小微企业的“水”能分流到房地产领域的想法恐怕要落空了。
房地产税立法:稳步推进 目前正在抓紧完善法律草案
房地产税与每个人利益相关,房地产税的每一次官方表态都能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不过房地产税“喊”了多年一直没有进展,也成为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直到去年9月房地产税被正式列入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中,才有了实质进展。因此,房地产税的最新进展情况也备受关注。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是,“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个表述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只一词之差,由“稳妥”改成了“稳步”,但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而在3月8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召开期间,传出了“今年要制定房地产税法”的消息,被不少人误解为房地产税今年就要出台,随后香港内房股闻声大跌。
实际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的原话是:“集中力量落实好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事项,包括审议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房地产税法、出口管制法、社区矫正法、军民融合发展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政务处分法,修改证券法、现役军官法、兵役法、人民武装警察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等立法调研、起草,都要加紧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他只是说今年是制定多个法的立法调研、起草工作,房地产税法只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之一。
随后的3月9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给出了房地产税的明确进展:“按照中央要求,房地产税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共同组织起草,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完善法律草案、重大问题的论证等方面工作,在条件成熟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俊臣也表示:“按照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现在有关方面正在研究起草房地产税法草案,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从最新表述来看,房地产税法草案可能已经形成文本,在内部征求意见后,目前仍存在一些重要分歧和问题,需要多次论证并达成共识后再修改完善,而何时提交初审还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谨慎行事,之后还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进行再次审议等,最终待审议通过、立法完成后,各地还要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地执行。可见,距离真正落地实施还有距离。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 城镇化速度仍会加快
在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影响下,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部分房企对于行业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不过也有部分房企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结束,房地产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对于新型城镇化,政府工作报告也有明确表述:“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
业内人士认为,报告连续多年强调“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但缺乏具体措施,这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印证了都市圈发展的逻辑。这意味着,未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将吸引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除中心城市及其都市圈以外的城镇未来发展或更加渺茫,城市城镇两极分化格局难以避免。
而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多个部委官员也明确表现出乐观预期。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中国新型城镇化正在加快发展。现在全国有600多座城市,400多座是大中城市,其他是小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近14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镇,不仅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也会释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费需求,同时为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等等,都将进一步释放巨大的潜在市场。”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表示:“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06、1.02个百分点,已经非常接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目标。未来两年,中国城镇化速度依然会加快。”
房地产市场形势: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防止大起大落
今年2月,受春节假期及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退潮影响,重点城市成交环比腰斩,同比也下降3成,降温明显。
不过,春节后个别城市楼市成交有回温苗头,个别楼盘开盘再现千人抢房现象,还有个别楼盘释放出要涨价的信息……被部分人误认为是楼市回暖的信号。因此,除了政策走向,房地产市场走势也备受关注。
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两会最后一场“部长通道”压轴出场时表示:“去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市场预期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住房的成交面积增速放缓;二是住房的成交价格总体平稳;三是住房预期,也就是市场预期逐渐趋于理性。”
对于今年的市场走势,特别是房价走势,王蒙徽虽然没有直说,但是在他提出的今年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具体要做到五个“坚持”中,他强调了:“要不断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这意味着,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仍以“稳”为主,地价、房价、预期都要“稳”,房价稳则意味着不能大起大落,不能大涨大跌。有业内人士也认为,春节后个别市场回温难改总体市场下行调整的大趋势,未来一二线城市有望低位企稳,部分三四线城市将面临一定去化压力。
2. 银监会首问责任制2021
3. 2019年4月9日至4月15日时政
国内新闻:
1、教育部印发文件,将全面规范校园APP的管理和使用,治理校园APP乱象。
2、国家医保局发布文件,将根据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录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障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问题。
3、2019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工作近日展开,3月13日至20日,报考人员可通过军队人才网报名,4月28日全军组织统一考试。
4、北京市出台新规,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绿地率不得低于30%。
5、四川成都正式申办2025年世界运动会。
6、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外商投资法草案等。
7、海南实施见义勇为人员住房困难户安居工程,截至去年底,已帮68户见义勇为困难家庭住进新居。
8、重庆发布细则,将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
9、银保监会网站近日发布消息,为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保监会于近日印发了《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10、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近日向香港立法会正式提交文件,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并委任专员统筹管理。
国际新闻:
1、美国、加拿大宣布停飞所有波音737 MAX型号飞机。
2、委内瑞拉政府宣布将自14日起全国范围复工,15日起学校复课。
3、15日,“中国故宫博物院院藏珍品展”在俄罗斯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将展出116件展品,包括清代乾隆时期皇室服饰、画像、绘画、书法作品等。
4、美国国会参议院当地时间14日以59票支持、41票反对的结果,表决通过决议,阻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国家紧急状态声明。
5、英国议会下院14日投票决定支持英国推迟“脱欧”。但英国“脱欧”最终能否推迟尚取决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态度。
6、法国当地时间14日举行活动纪念该国首枚邮票发行170周年,受到邮政业界及集邮界的关注。
7、印度和巴基斯坦14日在阿塔里-瓦格赫边境地区印方一侧的阿塔里举行会谈,讨论建立格尔达布尔走廊以方便锡克教徒朝圣的问题。这是最近印巴关系趋紧以来双方举行的首次会谈。
8、据俄罗斯卫星网14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院长谢尔盖耶夫在结束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家会晤后表示,俄美专家达成协议,计划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春季在莫斯科会谈,磋商金星研究和月球研究两个联合项目相关问题。
9、当地时间1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一项政策草案,拟通过限制实体店和网上销售,最终取缔大多数带香味的电子烟,以遏制青少年对电子烟的依赖。
10、2019澳中博览会将于7月在墨尔本举行,澳中政商学界精英、名流将汇聚在这个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商贸投资交流平台,与万千客商一起见证澳中经贸投资者的嘉年华。
4. 商业银行应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据统计,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改变对中小微企业认识不足及态度,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小微企业与本地中小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并由这家中小银行向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基本结算及存贷款服务,是理论上最优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大力发展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中小银行是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最有效的办法。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城商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效率普遍较高,它们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因此,直接设立市场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的中小银行机构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效率。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
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
一是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营销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贷款责任制,推行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的贷款管理体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责任,同时建立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与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
二是严格按照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定程序办理和发放贷款,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规定要求办理。
三是改进和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及审批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资金需求。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开展的信贷制度、风险管控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保证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加快产品及担保方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四是确定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合理比例,避免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防止增加信贷风险。
五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后的监督,定时检查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有多个户头的中小微企业,各银行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减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发生。
六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所有者的约束,为了避免企业所有者逃废银行的债务,可以要求所有者以个人家庭财产作为抵押物品。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更是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调整信贷结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银行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营销服务,主动参与所在区域政府的产业规划,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取得营销优质客户的先机和相关行业优势客户资源的源头,锁定目标优质客户。借助政府出台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补贴、贴息、损失承担政策,可以促使企业按月还款提高企业守信意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银行只对大中型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主动的营销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往往坐等上门,为此失去了不少潜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
因此,银行要主动挖掘中小微企业市场的潜力,制订并落实资金营销计划,主动寻找、选择和培养客户,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处理好与工商、税务、海关的关系,取得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盈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税单、报关单、进出口业务量等,更加有利于优质客户的识别和判断。行业协会或商会是银行拓展目标客户的最有效渠道之一。银行以特别会员身份参与活动,既能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又能广泛地宣传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注重大客户上下游的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分析,满足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对暂时盈利能力较差,但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微企业,在审查企业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情况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
注重信息的准确评价,针对中小微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的特点,对中小微企业的等级评定和客户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对企业正式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等硬信息的过分依赖,注重现场调查和收集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还款情况、经营者素质和对银行忠诚度等信息,必要时把借款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家庭财产合并为一进行信用分析。
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由于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具有特殊性,在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加强防范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在行业上,选择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鼓励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上,选择处于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为绩优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客户品质上,重点选择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管理较规范、管理人员素质较好的中小微企业。此外,与公司类大企业客户相比,中小微企业客户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在客户准入与选择中,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重点支持与大中型客户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中小微企业客户。
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推进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定价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相对较高,银行贷款议价能力相对较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因此,要根据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在科学计量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弥补资本成本、有利于创造价值回报、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实现战略预期的原则,对不同行业、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不同的风险定价,合理确定价格,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进行调整。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从政策上讲,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可以上浮,没有上限限制,从银行经营上讲,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应该实行高利率,从道义上讲,银行应该扶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过高,容易受到指责。由于中小微企业风险大,应该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金,这样,利率就应该有所提高。要解决中小微企业承受能力和银行效益问题,首先要求中小微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寻找合伙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银行贷款主要满足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这样银行资金所占比重不高,使用时间有限,高一点的利率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完全由银行与企业协商,充分发挥资金价格在分配资金方面的引导作用,增加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摘自和讯网)
5. 银保监会:防止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挪用至房地产等领域
3月13日,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显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通知中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做好贷中贷后检查,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防止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至政府平台、房地产等调控领域形成新风险隐患。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对小微金融从业人员的内控合规管理,严防内外串通挪用银行低成本小微企业信贷资金进行“套利”的违规行为。
6. 《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通知》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推动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总量有效增长,质量、效率、效益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对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明确了以下政策要求:
1.保持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给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要继续实现增速、户数的“两增”目标,其中五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强化“首贷户”服务,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大型银行要将“首贷户”纳入内部考核评价指标。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对一级分行的信贷计划分解上,要向业务基础薄弱地区合理倾斜投放任务,压实责任。
2.着力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继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重点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制定覆盖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优化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和结算服务,有序发展信用融资和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
3.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业务
鼓励深化银保合作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创新面向小微企业的保单融资产品。支持保险机构稳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服务。督促保险机构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产品和业务研发的针对性,进一步畅通线上渠道,提高服务效率。
7. 2019年一季度以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否有明显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持续增加。截至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万亿元,同比增长19.1%;一季度增加5529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不仅总量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面也在稳步扩大,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281万户,其中一季度增加142万户,同比多增108万户。
8. 银保监会:防止企业贷款挪用至房产领域
为防止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至政府平台、房地产等调控领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通知中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做好贷中贷后检查,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防止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至政府平台、房地产等调控领域形成新风险隐患。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对小微金融从业人员的内控合规管理,严防内外串通挪用银行低成本小微企业信贷资金进行“套利”的违规行为。
扫一扫 填一填
你想要的购房区域和楼盘
可及时收到最新的楼盘活动通知
9. 人民银行普惠贷款口径
人民银行普惠贷款口径小额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8%至8万亿元。 另外,普惠口径的小额贷款包括一户授信不足500万元的零星企业贷款、个人雇主和零星企业的经营性贷款。
一、普惠型零星企业贷款
泛在型零星企业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每户信用总额在1千万元以下的贷款。 这笔贷款主要是针对零星企业“融资难”、“融资高”等问题,银行用来帮助民营和零星企业发展的。 关于普惠型零星企业贷款,提出了更多的政策。 根据银保监发行的《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在目前零星企业贷款风险整体可控的前提下,将普惠型零星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放宽到了各贷款不良率的3个百分点以下。
二、平安普惠贷款的必要条件
1、第二代身份证必须是中国公民,如果是其他国家的,除非移居中国完成身份证市民。
2、贷款是受年龄限制的,孩子和老人没有经济来源,不能贷款。 公民必须在年龄21岁(含)到55岁)之间才能贷款。 那个他多岁不能贷款。
3、公民工作关系、不动产、户籍关系中的任意一种关系在平安机构所在地,这样可以贷款。
4、公民工作证明和收入证明,公民没有工作和收入就不能贷款,而且有每月收入的最低工资限制。 要求收入每月税后不低于3000元。
5、居住要求:目前居住地址居住时间在6个月以上。
6、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7、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另外,从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消费者对储蓄、银行卡、征信等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对新的金融知识和复杂的金融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保险、贷款等方面。 从金融行为看,许多消费者合理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重视信用记录,重视金融教育,但消费者在财务规划、投资风险处理方面的能力欠缺,部分消费者风险责任意识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