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普惠金融工作对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
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
⑵ 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⑶ 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
这个问题就很广了。第一,土地的产权,使用权等等不是很明晰,这就导致很多农业县土地流转不起来,从而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第二,几大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大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实一个社会真正发达起来了,应该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县域内存在着很严重的保护主义,也就是没有让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发挥到最大化。第四,的绩效考核出现着严重的问题,单单以经济增长为指标来衡量的政绩,这使得县域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和走上了以环境为代价的路子。第五,县域内信息化程度有限,以前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完全是靠资源禀赋来带动工业发展,而现在应该用信息化来降低这方面的缺陷。第六,人才的大量缺乏,要明白智力也是一种资源了在现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引进人才。
⑷ 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人民银行应做到哪些
县域资金分流严重,加剧了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外流,成为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的“黑洞”。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县级行的贷款权限逐渐上收,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三是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及学费价格的上涨,每年也需从县域抽走大量的资金。四是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的投资理念的提高,加之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造成部分资金流向股票债券市场。 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要健全融资担保机制。要探索建立健全县域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要深化信用社政策。要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引导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支持县域农村经济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其负效应也不容忽视。
⑸ 新形势下金融创新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县域金融发展难题,聚焦融资难融资贵、存贷比偏低、脱实入虚、风险防控等发展农村金融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和涉农贷款风险防控;着眼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推进金融资源下沉,在增加县域信贷总量和扩大服务覆盖面上下功夫;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带动、特色抵质押、综合经营服务等模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力度。政府、银行、市场主体要各担其责,在加大政策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良好环境,为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⑹ 如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四没有”
没钱、没权、没人、没地,这四个“没”,概括起来就是,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主导乏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和各地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目前中国许多省市就在进行“强县扩权”或“扩权强县”的改革实践,希望通过扩大县级政府
的社会和经济管理权以加强县级政权主导本地经济和社会的能力,并最终改变目前的行政层级实现“省管县”。在我看来,这些改革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县级政权“没权”的问题,但并不能根本解决县级政权的权力来源和构成问题。在现阶段,县级政权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向上负责的政权机构。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讲,民众参与和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就县政改革而言,其目标就是在地方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县级政权既向上级负责也向县域居民负责而且主要向县域居民负责的转变。这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城乡社会关系的需要,对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进行县政改革,笔者的基本主张是按地方自治原则建立县域政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重新确立县级政权和县级领导人的政治定位,建立真正的责任政府;其二,充分发挥地方政治精英对地方政治的主导作用,改变异地为官和任期制度;其三,进行司法改革,实行县域司法制衡制度。
改革财税体制让县级政府拥有一定的财权,则是为了解决其面临的“没钱”问题。当前一些省市正在进行“省管县”改革实践,力图改变现行财政体制共享税中央和省、市分享比例过高的状况,提高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的分享比例,力求统一财权和事权。此外,优化县域金融环境,加强国家的金融支持力度也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缺乏的重要手段。一些合理可行的措施包括:通过改革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推动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的协调配合和功能互补,等等。
对于如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缺乏问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这也是对领导者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农民,同时也要重视从城市引进各方面专业人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使用县域党政领导人才,特别是在如何保证他们向农民负责、为农民服务的问题上,应当鼓励各地突破各种清规戒律,进行大胆探索创新。
当前一些地方官员抱怨建设用地不够,审批难,已经严重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这种论调说明,这些官员对县域经济的理解是有偏颇的。其实,县域经济除了包括县域工业经济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经济形式,比如与农业、农村和农民联系紧密的生产、服务行业。当然,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问题上,国家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和政策办事,但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上,并非没有改进余地。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不一定非要把着眼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工业上。
总之,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解决好体制、资金、人才、土地等各方面的问题,除了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的发展战略之外,各地还需要根据本地实际,开拓创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状况,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⑺ 关于如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我国的县制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兴盛于当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县级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而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承上启下的纽带,是区域链、创业链、再生链、产业链的纽带。发展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一、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反思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县域经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存在重城轻乡的问题,财政资金绝大多数投向城区建设。城市发展突飞猛进,但农村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2、县域经济工业化程度较低。一般而言,多数地方县域现代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水平较低,目前粗放经营,产品低端现象较为普遍。3、农业产业化进度缓慢。目前技术、人才、资金都向大城市集中,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不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还不规范,在提高科技兴农中的作用还极其有限。农村市场建设落后,难以支撑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 4、支农资金投入比例偏小。支农资金与城市建设投入相比,比例偏小,还很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城乡统筹发展的步子应再大一些。这个题不破,就不可能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符合县情的科学发展思路和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1、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科技兴农、基地扶农、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2、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特色经济多是“块状”、“集群”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带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因此,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3、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提升人气,提增财气,提高品位,做强城镇经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坚持软件硬抓,硬件精抓,优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4、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想靠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先导,选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层次盲目重复建设。通过抓好项目建设,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5、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公平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域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三、结合县情,切实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爬坡上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我认为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信念,保证科学发展的思想不动摇。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在全面推进小康建设中担当重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县域经济。去年,我县生产总值达到119.1亿元,增长12.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8亿元,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五年左右时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坚定信念,就是时刻要以这个战略目标为重心,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育高效特色产业,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澧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强化学习,保证学以致用的态度不松懈。加强学习,一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把握理论体系,增强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其次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不仅要能干好工作,还要能对省市县的发展战略说出一二三来,并且深刻地领会到位。第三要注意完善知识结构,要根据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广泛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提出新见解,并运用到工作中去。要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完成工作的业绩上,体现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上。3、埋头苦干,保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含糊。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应该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有通过扎根基层,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把握县情,才能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献力献策。 4、务实创新,保证经济转型的方向不转向。坚持“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推动我县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社会形态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2009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1.4:33:35.6,一、二、三产业是三分天下,各占其一,这种经济结构的弊端是单一产业拉动整个经济发展困难较大。因此,需要突破产业结构发展,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工业做大做强,突出支柱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⑻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县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有两千多个县(市),除一小部分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外,96%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县域内。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对提升我国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县域经济可以较好地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向现代化转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发展县域经济要开拓新思路编辑本段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的视角来思考问题。首先必须建立一个产权明晰、权责统一、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产权与经济管理体系。在县域范围内,国有经济成分比重并不大,比较有利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县级所有的企业产权明晰及各种经济资源要素(资金、劳动、土地)自由流动不会遇到多少阻力,既得利益集团在县域的势力一般不强,这正有利于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两次飞跃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正是在县域内完成的。第二,发展县域经济要努力加强数目字管理(黄仁宇,1997),县域经济系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形态,运转较为灵活,历史包袱不重,但在数目字管理方面较为落后。要较快地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对县域内的人口资源、自然资源及现有社会资本存量等的数目和结构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对将来的经济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有了数目字管理,就可以与其他地区作横向比较,与自己作纵向比较,找出自己发展优势与不足,更好地设计未来的发展战略,以保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要把重心放在发展工业与第三产业上编辑本段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努力发展加工制造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用产品制造业。努力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做文章,不要做那些假大空的事情。大力发展与本地居民相关的服务业。在农业与农村方面,努力改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诸如技术推广、销售、信息、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业。把农村建设成为环境优雅、具有活力的生活与生产之所,这是县域经济重要的一环。用县域工业与第三产业带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充分促进与发挥劳动、资金、自然资源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活力,逐步形成良性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
发展县域经济要特别注重人力资本的有效培育。重视义务教育,尤其要注重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这是县域人力资本的最基本的提升手段。同时,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素质良好的劳动力。加强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型。加强下岗职工的就业培训,促使其人力资本保值与增值。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改革与制度创新为动力编辑本段
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制度创新并加以巩固的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现在最为关键的改革与制度创新是金融企业改革与县域金融体制创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私有合法财产的有效保护制度也应及时跟进。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开辟为中小企业及农户资金融通的畅通渠道。现有的金融体制很不利于中小企业与农户的资金融通,从而使他们的生产与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思维,没有健康、活跃思维的经济体系是不会长期有效运行的,更不会有多少活力。建立有效、适合中小企业与农户资本运营的金融体系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县域经济的改革与制度创新有着巨大的空间,只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县域经济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就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的发展前途。我们只有充分把握中央精神与有关决定的实质,县域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才会跃上新的台阶,从而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不断改革与制度创新,县域经济才会充满活力,才会有长效发展的动力。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特色经济为方向编辑本段
我国大部分县域都有有自己特色的资源禀赋,这正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或以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生产加工为基础(如祁东的黄花生产与加工),或以一种或几种工业制成品(如娄底的小型机械制造业)生产为龙头,或以旅游业为龙头(如资兴)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这样既有了精品,又有了规模优势。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自己的资源禀赋作后盾,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各地经济发展结构趋同,形成毫无特色的经济模式。
有特色的龙头产品或龙头企业不是一两年可以形成的,必须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应该充分研究自己的县情,找出有利于自己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认真研究自己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较长的经济发展计划并且连续执行。计划与发展战略不应因领导层的更迭而有大的变化,这一点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应该充分注意。
展县域经济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编辑本段
在我国县域大中型企业较少,国有经济成分一般不大,这正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天地。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平等、公平、稳定、有序的环境;同时也要大力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方向发展,使之逐步形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要让民营经济有一个较长的发展预期。政府各部门应该多为民营经济服务,不要有任何门户之见。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力,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兴,则县域经济兴。
县级政府部门是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服务与引导部门。县级政府首先是为县域内各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优质优价的公共服务,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有序竞争与合作的经济环境。只有政府部门的服务做好了,县域经济发展才会更加顺畅。政府部门应为各经济主体的发展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并约束其遵守,引导他们向现代企业发展。政府应当好裁判,而不是去做运动员。同时,政府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与规范也是相当重要的。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财税体制编辑本段
县域经济是我国的基础经济,但是县级政府承担着太多的事责,而行政权力有限,尤其是受到地市级政府的行政与财政约束。现有的财税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相当不利。县级政府可用财力相当有限,而所要作为的事项又多,财政负担重,这也是农业与农民经济负担重、农村经济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这一点,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域表现更为明显。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与财税分配体系,大力降低地市级的行政约束,较大程度地提高县级财税留成的比例。同时,加大中央政府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这对西部及中部落后县市更为必要,这样我国县域经济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总之,我国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整体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大有潜力,我们应该抓住现有的大好时机,使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