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专业文献(英文)哪里找
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5&Id=2006011010052938006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加入WTO以后,我国服务贸易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上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 6%。与中等收入国家的46%—56%、高收入国家的59%—6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3%。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6.5%,是我国的7倍多。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由27. 6%升至36. 5%: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9%左右;运输服务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 1%降为19%。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1995年这类产业在服务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22. 9%,2001年剧增为52. 4%,是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二、加入WTO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1、服务贸易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放宽限制、开放市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加入WTO,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将不再仅仅受国内有关部门的控制,而是要执行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这将有利于打破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国内行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不仅仅体现于公路、通信、电力供应等硬件的好坏,越来越多地体现于金融、分销、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完备与质量等方面。我国服务业总体上落后,而生产性服务更为落后,这正是外国投资者看中我国市场的重要原因。服务业的对外开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服务业,这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进而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引入新的服务种类
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服务种类、品种的缺乏,许多服务领域需要填补“国内空白”。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43个行业中,我国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在许多行业,具体的服务领域、服务品种还存在大量空白。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各种空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要。
4、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调整。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我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三、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4、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克培.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四川理工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3).
〔2〕童军.WTO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J〕.凉山大学学报.2002,(4).
http://wstgs.com/Article/gllw/gjmygl/200603/1131.html?NOCACHE
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沈明其 更新时间:2006-2-6 点击次数:
【内容提要】当前有关服务贸易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自由化以及中国入世后对服务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讨论上。本文从宏观角度来全面综合论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解决对策。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概述与论证相统一的方法,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历年来的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结构等数据的比较研究,来比较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更新服务贸易观念,积极参加国际服务贸易双边和多边谈判,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等对策,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服务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 服务贸易总协定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近年来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如图一所示,1998-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③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而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二)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制度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民法通则》、《对外贸易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等多部法律,为人们构建起了一个服务贸易基本规则框架体系。这些法律大都参照了大陆法与英美法的相应规定,并按照我国所参与的国际公约制定和实施。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进入服务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迅速增加,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11月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这无疑对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其后,中国政府在关于服务贸易的十二大领域中,先后颁布实施了一些相对性政策法规。如,《关于发布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现行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非贸易项目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等等。还有关于开放我国服务市场方面,对零售业,运输业,电信业,教育业,银行业等都规定了一定的开放度,逐步实现我国政府对入世所做的承诺。为了使我国的服务贸易融入世界服务贸易之中,也为了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依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就成了我们现在构建服务贸易制度的基础。所以,我们现行的或者正在拟草制定的,都是从促进完善我国的服务贸易并早日使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法律制度的市场规范与世界接轨的方向发展的。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世贸组织日前公布的2002年度全球贸易情况报告称,全球贸易额去年增长2.5%,其中货物贸易总额为6.24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4%,服务贸易额达创纪录的1.54万亿美元。 美、德、日、法继续保持世界贸易前四强地位,中国则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国。报告分析认为,2002年全球贸易在企业跨国投资放缓、汇率风险加大、企业及消费者趋于保守的背景下取得恢复性增长,主要归功于美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和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高速发展。
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公布了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54.22亿美元。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3256.51亿美元,货物进口2814.84亿美元,顺差441.67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397.45亿美元,支出465.28亿美元,逆差67.84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83.44亿美元,支出232.89亿美元,逆差149.45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137.95亿美元,支出8.11亿美元,顺差129.84亿美元。该表显示了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增长,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良好。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表现是举世瞩目的。而服务贸易必将在这样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中经济蓬勃发展。虽然当前受到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政治不稳定性和非典型肺炎三大因素的制约,但是由于中国内部拥有的一个广阔市场和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就象往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的突发,一样可以克服众多不利因素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的增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如图二所示,1998-2002年服务贸易总额构成比例,除了2001年的各大服务行业贸易额构成比例比较均匀之外,其他各年的服务行业贸易额都相差悬殊,且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占较大比重。因此,不难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使各大服务贸易行业都可以得到均衡发展。
(二)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市场体系不完善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但始终都存在着一些另人遗憾的漏洞,而这些管理体系的瑕疵给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1、服务业的行业垄断。我国的一些行业如电信,金融,保险,教育具有的强垄断性,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 中国的服务业要适应未来服务业发展开放的大环境,必然要求打破行业垄断,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2、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贸易保障制度上的不完善,主要是指对服务行业里的一些弱势产业,像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专业服务等需要有一些专门的保护政策来应对我国入世后国外相关产业对这些行业的冲击,使其可以健康成长而不至于夭折。目前,中国政府在电信,银行,教育等行业制定比较全面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贸易的自由化,所以如何制定出有效的贸易保障政策,既可以使本国服务贸易行业健康发展又可以保证贸易的自由化,就要对WTO的GATS的进行认真研究学习。
(三)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
现代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业贸易形式和市场结构,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加速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B to C④677家、B to B 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 to C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B2B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存在有各种不同B to B、B to C、C to C等商业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但整体来说呈现自发性、局部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整体规划性和统一的规范,有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并不适应中国国情,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另外,从中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结构复杂,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各种资源难以充分共享,网络应用落后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企业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据预测,到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值将超过一点二万亿美元。在未来5-10年内将是信息技术继续突飞猛进、新经济高速成长、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也将是中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参与全球化、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基础经济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商务模式划分的问题,而是关系中国在未来信息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服务贸易理念落后
我国的服务贸易业,过去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受某些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至深,因而企业规模小,服务设施差。思想观念落后,服务质量水平低,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全面开放的经济形势,更难以与国外服务贸易领域里的跨国公司相抗衡。
在我国经济学理论中,仍把服务定义为服务属于流通领域,因此服务不创造价值。而这种论述在WTO将服务贸易外延扩大,内涵深化之后,服务项目不仅提供使用价值,有的还创造价值。还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服务部门对待客户有一个统一规矩,那就是一视同仁。为了表示不嫌贫爱富,比如银行对经济效益不好,资金留存率低的企业也同样提供资金放贷等服务,结果往往血本无归,还陪上人工费,通讯费等开支。而不象国外银行“看客下菜碟”,对客户进行细分,既保证了收汇的安全,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若干对策
1、完善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为了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地位,必须从提高行业中的竞争程度入手,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快和制定行业性法规,如商法,金融服务法规,电信服务法规,交通运输法规,知识产权法规等,注重参照国际条约和国外立法经验,加大立法力度,理顺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使得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健全,相互协调,共同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有机整体。
2、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的转变,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而不是靠一般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同时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在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时,也要对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加以适当的保护,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对外开放。今后中国服务出口的大方向应该是: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两者并举→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为辅。
3、参加国际服务贸易的双边与多边谈判,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已经入世,谈判地位大大提高。而且我国亦为GATS的创始方和起草方。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谈判。我国已于其他各方讨论了服务贸易的出价和减让,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立法上,也已考虑了总协定的原则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继续在互惠互利原则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就显的越发重要。
4、更新服务贸易的观念。首先是对服务贸易概念的更新。服务贸易的定义其实十分广泛,服务贸易领域创造的价值在每年的WTO年度报告中可见一般。对服务贸易的认识和创新也决定着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要克服服务贸易中陈旧,僵化的思想,将“差别服务”⑥走向前台,正确应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潮流,尝新服务贸易的未识领域。再次就是关于服务贸易的安全性观念。由于航空,电信,金融,咨询,广告的行业直接涉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国家机构要加强安全意识,特别是在我国法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选择,有步骤,有条件的开放市场的方针,把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主权,安全的关键领域做战略问题加以处理,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使之为国家利益服务。
5、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创新服务贸易未识领域。我国的优势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务和旅游这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总的来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但是对我国来说,他们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旅游资源和劳务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投入成本较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比如说95年我国旅游收入为87.33亿美元;而2000年我国旅游收入为293.45亿美元,比95年增长了336%;2002年我国旅游收入为357.83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22%。但是,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另外,我们也要优化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要让新兴服务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6、有步骤的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仍处于幼稚时期。同时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全,服务企业竞争力弱,再加上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不可激进的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骤的逐渐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国经济健康稳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比例来开放服务业,保证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受益多于不利。
7、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基于因特网技术所拥有的特别优势,不论在9.11事件、美伊战争,还是今年的非典疫情,都发挥了明显效用,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可以稳步向前发展。而传统交易模式在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冲击时,往往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网络事业,降低因类似的事件给服务行业和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应对措施。
建设统一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全球化时代的电子商务"专题会议的召开,为全球电子商务专家研究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机制、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标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要大力推广和应用。
[注释]
1.GATS就是《服务贸易总协定》。1994年4月15日,各成员方在马拉喀什正式签署《服务贸易总协定》,它于1995年1月1日和世界贸易组织同时生效。
2.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是由WTO世贸组织统计和信息系统局(SISD)提供的,并经WTO服务贸易理事会评审认可。此分类表是按照GNS(一般国家标准)服务部门分类法,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11大类142个服务项目。
3.1998-2002年的服务贸易总额分别为:530.45亿美元,550.69亿美元,664.61亿美元,726.01亿美元,862.73亿美元。
4.B to B 指企业到企业;B to C指企业到客户。
5.ISP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意为“Internet服务提供商”,这里的服务主要是指Internet接入服务,即通过电话线把你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连入Internet。
6.差别服务:是指分别出客户对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情况,对其实施不同的、有差别待遇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盛 斌: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评估与分析[J],世界经济2002(8)。
2、肖中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特征与原因分析[J],涉外经济2002(10)。
3、李善同:凸现新经济特点——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2002(3)。
4、陈宪,程大中: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中国的“入世”后的对策[J],外贸经济 国际贸易,2002(7)。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2(10)。
6、1990-2001年世界区域性商业服务贸易增长一览表[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2(10)。
7、郑吉昌:论国际服务贸易及自由化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2(1)。
8、徐桂英,宋立功: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框架[J],经济论坛,2002(20)。
9、黄伟:东亚服务贸易的概况及其构成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9)。
10、王 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6)。
12、邓世荣: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研究[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3)。
本文发表于《教育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七期
http://www2.lunwen5.com/Article/economic/guojimaoyi/1672.html
❷ 如何写"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后的中国金融服务业"这样一个课题
后入世过渡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研究
内 容 提 要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履行入世承诺时期,也即进入了“后入世过渡期”。所谓“后入世过渡期”指入世过渡后期及过渡期结束后一段时间。入世后随着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联系不断扩大;资本流入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如此等等,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环境和条件加速变化,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要求我们进一步放松资本管制,积极、稳妥和有序地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从入世承诺履行过程中资本项目开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加速变化出发,通过分析入世承诺的履行对资本项目开放各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来探索后入世过渡期如何进一步放松资本管制,积极、稳妥和有序地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笔者首先在论文的基础部分(第二章)介绍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对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和国际经验进行了述评,为探索后入世过渡期如何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从金融领域及国际收支角度分析了入世承诺履行的过程中,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的加速变化,以及环境的加速变化对资本项目开放的影响,即它是如何间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以及在推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第四章探索后入世过渡期我国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策略,并就资本项目开放环境加速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最后一章对论文进行总结并给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后入世过渡期 资本流动 资本项目开放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imetable of China’s WTO commitment, now we are entering into the time of completely fulfilling the commitment. That is we are entering into the Post-WTO transitional time. Post-WTO transitional time refers to the post time of the commitment and some time after the ending of commitment.
After China’s entering into WTO, China has accelerated reforming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reas. Our relations to foreign trade are intensifying; the speed and scale of the capital inflows are increasing; the scal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re increasing etc.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China’s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re accelerating. Which asks us to loose capital control and quicken the steps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ctively、safely and orderl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how to further loose capital control and how to actively、safely、orderly quicken the steps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 of fulfilling the China’s WTO commitment to all areas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Firstly (in chapter two) the paper intro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it introces the theory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uses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accelerat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of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accelerating change to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Chapter four explores how to further open the capital account and to table a proposal of some new problems. Chapter five summarizes the paper.
KEY WORDS: Post-WTO transitional time capital inflow the opening up of the capital account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当时有学者提出应尽快在短期内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过程推迟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项目开放问题重新
成为讨论的热点。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并不强求其成员国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在入世谈判时也并未承诺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中国的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行业必然得到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行业的开放与国际交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流动,由此会对资本项目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在开始履行入世谈判相关承诺后,大多数实质性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将使资本管制的效力趋于下降,尤其是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经营规模的扩张将会给中国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因素都将促进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
事实上,入世以来,随着入世承诺的履行,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环境正在发生加速变化,资本流入大量增加、资本项目持续顺差并开始超过经常项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且上升势头依然未减等等。这些加速变化将推动我国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从目前我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出台的一系列鼓励资本流出的措施来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有加速的趋势。
而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领域也将达到空前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放资本项目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从入世承诺履行过程中资本项目开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加速变化出发,通过分析入世承诺的履行对资本项目开放各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来探索后入世过渡期如何进一步放松资本管制,积极、稳妥和有序地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第二节 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研究,国内外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很多,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因为资本项目开放是一国走向世界,分享全球化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因此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对于我国的参考这方面的研究相当多。但是就入世承诺履行与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关系,尤其针对后入世过渡期资本项目开放的研究非常有限。
冯宗宪、郭根龙(2001)合著的《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金融业》一书在研究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决定和市场开放度模型。该书尽管未直接涉及资本帐户开放,但是它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资本流动、资本帐户开放的关系理论阐述的很清楚,本文的理论部分就是参考该书的论述。
华民(2003)著《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挑战和机遇》一书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必然性、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应对资本项目开放所带来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要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张光华(2004)著《论有序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一书通过对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作全面系统研究,为顺利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出了一些政策指导意见。
邢毓静(2004)著《放松资本管制的进程》一书立足于中国当前建立开放型经济的进展及其对放松资本管制的现实要求,借鉴国际范围内放松资本管制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就资本管制放松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宏观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进行逐步推进的分析。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列举了以上较为有代表性的几本论著。事实上,在入世前后,学术界对于入世将给我国经济和金融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将受到的冲击进行了广泛研究。在资本项开放方面,关于资本项开放的条件、顺序、原则等学术界也有过很多研究。但是将入世承诺履行与资本项目开放相结合的研究很少,笔者谨慎尝试将两者相结合,通过分析入世承诺兑现过程对资本项目开放的影响,想看一下,在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即后入世过渡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将如何推进。由于后入世过渡期这个概念比较新,而且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金融开放的秩序不同,因此,本论文很难找到前人研究中完全吻合的理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本论文的难度。再加上论题本身涉及的变量之多以及变量相互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让我感到重重困难。
本论题的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数据、图表、曲线相结合的方法。从入世承诺兑现过程中资本项目开放环境发生加速变化出发,分析环境加速变化对资本项目开放所造成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采用数据、图表和曲线以便将整个影响过程和影响程度说明清楚。这样通过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探索后入世过渡期如何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思路、途径、方法及对策配合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第三节 有关概念界定和论文结构
一、论文有关概念的界定
1、后入世过渡期:所谓“后入世过渡期[1]”,一是指入世过渡后期,即按既定
开放承诺表进程中的最后阶段;二是指实现开放承诺表时限后持续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要提出一个“后入世过渡期”的概念?
因为根据入世承诺表,我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开放存在一个过渡期,即在过渡期内逐步开放,过渡期结束后将实现全面开放,因此,我国在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全面、严峻的考验时期不在入世的初始阶段,而在入世过渡后期,以及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一段时间。随着入世承诺的全面履行,入世效应的影响将全面显现,将对我国的经济、金融产生持续的深远影响。因此,充分关注后入世过渡期中全面履约对我国经济、金融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后入世过渡期”与资本项目开放又存在什么关系?
虽然入世谈判时并未承诺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准入的不断扩大,中国的金融、保险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流动,由此会对资本项目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在开始履行入世谈判相关承诺后,大多数实质性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已使资本管制的效力趋于下降,尤其是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经营规模的扩张给中国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因素都将促进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因而,入世承诺履行与资本项目开放之间存在间接关系,并且伴随着入世承诺全面履行的进程,将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后入世过渡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开放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动态角度来讲,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逐步推进和完成的过程,目标是达到资本项目可兑换。从1996年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我国一直处在资本项目不断开放的过程中。二是从静态角度来讲,资本项目开放是指资本可在一国与他国之间自由流动,包括在金融市场的自由交易和货币的自由兑换。本文主要指资本项目开放的动态过程,强调后入世过渡期随着入世承诺的履行,资本项目开放环境和条件发生加速变化,要求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二、论文结构
全文一共有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本文选题的背景、相关文献、论文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后入世过渡期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对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进行述评,阐述了资本项目开放的一些经典理论,如:金融自由化理论、资本项目开放方式的理论以及克鲁格曼三角难题。最后就资本项目开放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应借鉴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为探索后入世过渡期资本项目开放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实证分析了入世承诺的履行对资本项目开放的影响。分别从金融领域和国际收支角度分析了随着入世承诺的履行,市场准入的不断扩大,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环境发生加速变化;然后分析了环境的加速变化对资本项目开放的影响,并提出了环境加速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潜在风险。
第四章是对第三章分析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针对后入世过渡期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的客观要求,提出要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其次,根据目前的经济、金融状况,借鉴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后入世过渡期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的政策配套。最后,针对第三章提出的一些新问题提出对策。
最后一章是结论和展望。对本论文的观点、创新之处进行总结,并明确以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 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与经验述评
第一节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
一、从基本概念上来看两者关系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指金融服务在全球的充分配置,本国的消费者可以自由地享受外国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同时外国的消费者也可自由地享受本国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其结果通常是,新的服务内容可以在全球很快推广,服务价格、服务质量趋于一致。同时通过银行、保险、证券及金融信息服务的自由化就会形成手续费、佣金及其他费用的跨国境支付。因此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要求与之相联系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否则就易构成金融服务的贸易壁垒。
资本项目开放通常是指一国允许其资本项目下的各种资本(包括商业性资本、产业性资本和金融性资本,但我们通常所指的资本项目开放主要是指金融性资本开放)自由流动[2]。即意味着居民可以自由进出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和筹资。因此资本项目的开放要求与资本流动相联系的必要的金融服务贸易可自由贸易,否则也将可能构成对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这可用一个例子简单表示:一个外国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向本国(如中国)企业提供贷款,如果外国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资金是本国资金如人民币资金,则这种贷款涉及的是单纯的金融服务贸易;若这笔贷款需要的是外币资金如美元,这笔贷款不仅涉及金融服务贸易还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若本国资本项目不开放,本国企业所需的金融服务则难以实现,即资本项目管制构成了跨国金融服务的贸易壁垒。相反若本国限制这样的国际金融服务,国际资本也无法(也可能是不愿)流入,即对金融服务贸易的限制构成了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
因此,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资本项目开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要求资本项目开放(相应部分开放);资本项目开放也要求金融服务的自由化(相应部分自由化)。
二、从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类型看二者关系
GATS高度概括了金融服务贸易的四种基本类型:跨境交易、商业存在、消费者移动和人员移动[3]。金融服务贸易与资本项目开放的相关性取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种类和其提供方式。
1、跨境交易与资本项目开放。跨境交易是指国内消费者购买位于国外的外国供给者的服务,如国内消费者获得国外金融机构贷款;国内消费者购买国外保险公司保险;国内消费者把自己资金存放于国外金融机构等。跨境交易有三种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跨境交易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关系又存在很大差异:第一种类型:如会计、咨询、信息服务等,由于这类金融服务并没有相应的资本流动,因而这一类跨境交易自由化并不要求开放资本项目。第二种类型:主要包括如贷款、借款等,由于这类跨境交易与资本运动密不可分,因而这一类跨境交易自由化要求一定的资本项目自由化。 第三种类型:这一类跨境交易、金融服务和其下的资本运动是不可区分的,如允许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证券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在这种跨境交易下,对任何一方面的限制必然影响另一方面(并不能完全停止),因此这类跨境交易也要求一定的资本管制放松。
因此,跨境交易自由化在多数情况下(并非所有)要求其下的资本流动自由化(资本项目开放),否则将可能影响跨境交易自由化利益的实现。
2、商业存在与资本项目开放。商业存在是指外国服务供给者通过收购、兼并本国的金融机构或自己建立分支机构、子公司为本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是金融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形式,占了国际金融服务近70%。商业存在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关系应区分两种情形:一种是居民性商业存在。这种情形主要是指外国拥有的机构(典型的是子公司)与东道国机构合并,这种商业存在通常被看作是“居民性”商业存在,虽然这些分支机构的服务贸易在原则上能包含资本运动,但其通常受到资本控制,因而只能参与东道国资本帐户管制下允许的资本移动,以及那些并不包含资本运动的服务贸易。虽然在一些情形下,上述限制可能将外国供给者置于不利的竞争条件下,但如果资本控制是建立在国民待遇基础上的,这种管制也不能算贸易壁垒。另一种是非居民性商业存在,这主要是指外国分支机构,其与资本流动的关系类似上述跨境交易。
因此,商业存在自由化要求金融部门中的直接投资自由化,但同时也不排除一些针对外国投资者的资本控制。
3、消费者移动、人员移动与资本项目开放。消费者移动是指,国内消费者在本国之外购买服务,如国内消费者到国外旅行并消费国外金融机构提供的旅行支票、信用卡业务等金融服务。人员移动是指,外国人到本国国内为国内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跨国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内部调动、金融咨询服务提供等。上述两类服务虽然也对资本项目开放提出了一定要求,但由于某种原因其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比重很小,因而通常也不在各国资本项目管制的主要目标之内,从而对资本项目的开放影响很小。
综上所析,各种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对资本项目开放(部分开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否则将难以充分获得承担市场准入义务的相应利益。因此,无论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中,都很难将二者完全分割开来。
资本帐户的自由化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是各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仅相互促进,而且都是一个有效率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想要最大化地获取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就必须在考虑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清楚地意识到渐进地有次序地开放资本帐户的重要性。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的经典理论述评
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理论、资本项目开放的方式的理论、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以及克鲁格曼三角难题等。下面就主要理论进行回顾和述评。
1、金融自由化理论
最早是麦金农(McKinnon)和肖(Shaw)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问题时提出的。麦金农认为,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落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金融自由化来放松金融抑制,促进金融发展,进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3年麦金农和肖在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时提出的金融自由化主张,其主要著作是麦金农(1973)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这些理论后来成为南美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是麦金农的理论反思,提出了资本帐户和经常帐户自由化的次序问题,并在1991年出版的《经济自由化的顺序》中提出了金融自由化顺序理论。
金融自由化包括对内和对外自由化两方面内容。对内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决定的过程,包括汇率和利率的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市场准入自由化;对外则包括市场对外开放和资本流动自由化,其核心内容是资本帐户自由化。
2、资本项目开放方式的理论
资本项目开放的方式可分为激进式和渐进式。激进式即对资本项目开放采取一步到位,取消所有的汇兑管制;渐进式即对资本项目开放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国外学者对这两种方式都作了一些研究。观点如下:
激进论者认为优点在于:(1)迅速消除资本管制,立即享受自由化所带来的好处;(2)对因改革而严重受到影响的各种利益集团进行限制,使它们难以有能力在政治上组织力量反对改革;(3)有助于促进国内金融部门提高效益,在获得资金方面引入竞争机制;(4)有助于向外界展示开放的态度和决心。缺点在于:(1)迅速实现自由化就可能造成几乎没有任何时间来出台其他各项的配套改革政策;(2)风险较大,容易酿成危机;(3)容易造成重走回头路。Choksi等人认为在不存在市场扭曲和外部性的情况下,一步到位是最佳方法,因为自由化的益处可以立即反映出来而不附带任何成本。Lai(1987),Matinelli和Tommasi(1994)认为,激进式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能克服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有助于提高政府实行改革以及促进外部资源动员的承诺的可信性。
渐进论者认为优点在于:(1)逐步创造条件实施可兑换,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2)风险较容易控制。缺点在于:(1)改革的时间较长,必须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2)要求政策具有较高的连续性;(3)在较长的时间内必须承受资本管制所带来的成本和低效。Mekinon(1982)和Edward(1985)认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拉美南锥体国家的经验充分表明,货币改革和贸易自由化应在开放资本帐户之前进行。如果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情况下实施资本帐户的自由兑换,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扭曲,不健康的资本出入境内,伤害国民经济、削弱政府金融政策的效力。Edward指出,不仅有必要提高国内利率水平(使其达到实际正利率水平),而且还有必要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改革。
渐进式和激进式理论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各国所具备的条件来决定资本帐户开放是采取渐进还是激进的方式。
3、克鲁格曼的三角难题
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不同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此后,弗莱明和其他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演变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其核心的观点是:在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大政策目标中,一国最多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这也就是说,在资本项目开放,从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若要继续维持固定汇率制度,那么独立的货币政策就将不复存在。这种在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不能同时控制三个政策工具的方案选择被人们称为“蒙代尔三角” (Mundell,R.A.1963.PP.475-485)。
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一篇讨论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中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将其称之为“永恒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gle),用来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模式,从而使得“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得到了清晰的显示(Krugman,P.1998b.)。
图2-1-1:克鲁格曼的永恒三角形[4]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C A
固定汇率 B 资本自由流动
在这个三角形框架中,A表示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B是选择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C则是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
当一国资本项目开放,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时,C选择将难以为继,原因可以大致描述如下:
在本国较低的利率水平下开放资本项目 假如本国利率保持不变(也就是维持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那么本国居民就会放弃本国的货币资产而转向持有外国具有较高利率的货币资产 这时假如货币当局仍然坚持固定汇率 那么其后果将是资本外逃、投资下降、直至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
因此,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发生,货币当局就只有以下两种稳定方案可供选择:第一,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让国内的利率自由浮动,借以达到平衡国内外利率、阻止资本外逃的作用;第二,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在坚持独立货币政策的同时,让本国的汇率对外自由浮动,由于本币汇率可以对外自由浮动,因此,在本国利率较低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所产生的冲击可先通过本币贬值而加以冲销。本币贬值之所以可以起到这种冲销作用,是因为本币贬值增加了资本外逃、到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国家去套利的成本。
我国目前选取的组合是固定汇率、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就是C。当我国资本项目不断开放,资本逐步自由流动时,也将面临如上分析的两种选择。
后文将根据克鲁格曼的三角难题来说明在后入世过渡期资本项目不断开放的条件下,为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需要改革我国的汇率机制以适应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
第三节 资本项目开放的国际经验分析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向前发展,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是世界各国在开放条件下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开放资本项目时采取的步骤和策略是有所区别的。在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中,虽然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国情有很大差别,但他们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步骤和措施,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这一进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其中很多问题也是我们即将面对的,我们应该积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❸ 国际服务贸易试题
回答的好能不能加分呢?呵呵。我是学国贸的,下面是我的答案,其中简答题第3题是国际物流的,我还没学过,抱歉哈。
选择题:A C C C B C B D B D
简答题
1、即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组织提供服务。按照WTO的界定,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是服务贸易的四种交付方式之一,受《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其附件的约束。
2、十个定律:网络比机器重要;曲线比直线重要;市场比利润重要;关系比能力重要;市值比实值重要;普及比稀有重要;双向比单向重要;专业比综合重要;未来比历史重要。
3、
4、特征:1)依托迅猛发展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利用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的互联网;2)突破了银行传统的业务操作模式,摒弃了银行有店堂前台接柜开始的传统服务流程,把银行的业务直接在互联网上推出;3)个人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查询存折帐户、信用卡帐户中的余额以及交易情况,还可以通过网络自动定期交纳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的费用,进行网络购物;4)企业集团用户不仅可以查询本公司和集团子公司帐户的余额、汇款、交易信息,并且能够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5)网上银行还提供网上支票报失、查询服务,维护金融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国家、企业的经济损失;6)网上银行服务采用恶劣多种先进技术来保证交易的安全,不仅用户、商户和银行三者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商业犯罪将更难以找到可乘之机。
发展阶段: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内部网上电子银行阶段和网上银行阶段。
❹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的论文提纲
一、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即发生国际收支行为的服务业经营活动,如国际间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等劳务的有偿提供和接受。国际服务贸易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品活动领域而迅猛发展的。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订并生效,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经贸竞争的又一热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12月发表的1997年世界贸易年度报告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96年增长5%,1997年预计增至7%,总额将达2.7万亿美元。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产业进步的标志。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革命加剧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促使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增长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5%的两部。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2、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包括:(1)国际运输(海运、空运和陆运);(2)国际旅游;(3)国际金融服务(包括保险);(4)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软件资料服务;(5)国际咨询服务(包括会计、律师等);(6)建筑和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7)国际电讯服务;(8)广告、设计、会计管理等项目服务;(9)国际租赁服务;(10)商品的维修、保养、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11)国际视听服务(12)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服务;(13)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14)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服务;(15)国际投资服务;(16)其他官方国际服务等。
3、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一般说来,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顺差国。据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78.6%,其中运输、投资净收益、旅游收入等均占各项目的75%以上。199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的排名榜上,工业化国家占了15位,美国则以出口额2,026亿美元高居傍首。其次,行业发展不平衡。随着服务贸易业全球市场的迅速扩展,在服务业的行业区别越分越细的同时,行业发展速度则高低不同。传统的全球运输服务业仍在增长,但增速已趋缓,年增长率仅为2%;旅游业则增长了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及专利等的增长率则达到了7%。再次,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良好。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除了旅游业和劳务汇回款等个别项目(即基于劳务输出之上的项目)之外,它们在服务贸易上几乎全部是逆差。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其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亚洲各国和拉美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都达到了8%,高于北美和西欧各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均跨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前20名行列。
4、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大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并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自1986年国际服务贸易成为“乌拉圭回合”新议题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和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成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届关注的热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拨款资助学术届和智囊机构对这一领域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经济学涵义、现实发展状况、争夺世界市场的策略以及各种可能的政策行为等。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对开放金融、保险、运输及商业销售等市场仍持谨慎的保护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图在这一新的国际经贸领域中真正做 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进入和开放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实践中处于主动地位。
❺ 求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任务书、开题报告书((
一、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7-13
(一) 金融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7-8
(二)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8-10
(三) 各国开放国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原因 10-13
二、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效应分析 13-21
(一) 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经济收益 13-17
(二) 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负面效应 17-21
三、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现状 21-30
(一)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进程 21-25
(二)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收到的效益 25-28
(三)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优势 28-30
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30-44
(一) 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存在的风险 30-31
(二)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存在的问题 31-37
(三) 我国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对策 37-44
结论 44-46
对不起只能给你个提纲了
❻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服务贸易的分类
(一)民间分类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许多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组组织为了分析方便和研究的需要,从各自选择的角度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划分,下面对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分类加以扼要评述。
1.以“移动”为标准
R· M·期特恩在1987年所著的《国际贸易》一书中,将国际服务贸易接服务是否在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移动分为4类:
(l)分离式服务。它是指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国与国之间不需要移动而实现的服务。运输服务是分离式服务的典型例子。如民用航空运输服务,一家航空公司可以为另一国家的居民提供服务,但并不需要将这家航空公司搬到国外去,也不必要求顾客到这家航空公司所在国去接受服务。
(2)需要者所在地服务。它是指服务的提供者转移后产生的服务,一般要求服务的提供者需要与服务使用者在地理上毗邻、接近。银行、金融、保险服务是这类服务的典型代表。例如,一英国银行要想占有日本的小额银行业务市场份额,它必须在日本开设分支机构,这就要求在国与国之间存在着资本和劳动力的移动,也是一种投资形式。
(3)提供者所在地服务。它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国国内为外籍居民和法人提供的服务,一般要求服务消费者跨国界接受服务。国际旅游、教育、医疗属于这一类服务贸易。例如,外国游客到中国的长城、桂林等游览接受中国旅行服务。此时,服务提供者并不跨越国界向服务消费者出口服务,对服务提供者而言,也不存在生产要素的移动。
(4)流动的服务。它是指服务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互移动所接受和提供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利用分支机构向第三国的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如上述的设在意大利的一家美国旅游公司在意大利为德国游客提供服务。流动式服务要求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移动。
这种分类方法以“移动”作为划分国际服务贸易类型的核心,其本质涉及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间的移动问题。由于这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往往涉及到各国国内立法或地区性法律的限制,并涉及到在需求者所在国的开业权问题,因此,研究这类问题用这种分类方法比较合适。不过这种服务分类存在着难以准确、彻底地将服务贸易进行划分的缺陷,如上述在各国间相互开业提供的旅游服务就很难加以划分。
2.以行业为标准。
鉴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特点,一些经济学家以服务行业各部门的活动为中心,将服务贸易分为7大类:
(1)银行和金融服务。银行和金融服务是服务贸易中较重要的部门,其范围包括:a.零星银行业服务,例如储蓄、贷款、银行咨询服务等。b.企业金融服务,如金融管理、财务、会计、审计、追加资本与投资管理等。c.与保险有关的金融服务。d.银行间服务,如货币市场交易、清算和结算业务等。e.国际金融服务,如外汇贸易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在金融服务贸易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银行系统外部增加金融中介,国际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渐放松,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范围,权力越来越大,在金融活动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外汇管制也逐步放宽,所有这一切都大大推动了金融业的服务贸易。
(2)保险服务。保险服务其职能是为保险单持有者提供特定时期内对特定风险的防范及其相关的服务。如风险分析、损害预测咨询和投资程序。保险服务贸易既包括非确定的保险者,也包括常设保险公司的国际交换。目前,保险服务贸易主要体现在常设保险公司的业务。
(3)国际旅游和旅行服务。旅游服务贸易为国内外的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务,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主要指为国外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贸易包括个人的旅游活动,也包括旅游企业的活动。其范围涉及旅行社和各种旅游设施及客运、餐饮供应、食品等,它与建筑工程承包、保险和数据处理等服务有直接联系,它与国际空运的联系极其密切。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较大。
(4)空运和港口运输服务。空运与港口运输服务是一种古老的服务贸易项目,一般的货物由班轮、集装箱货轮、定程或定期租轮运输,特殊的商品通过航空、邮购、陆上运输。港口服务与空运服务密不可分,它包括港口货物装卸及搬运服务。
(5)建筑和工程服务。这类服务包括基础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维修和运营过程的服务。其中还涉及包括农业工程和矿业工程的基础设施和仪器仪表的生产和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与劳动力移动有关的服务。这类服务贸易一般要受到各国国内开业权的限制,并与经济波动、政策和各国产业政策、投资规划等引起的波动有密切关系。政府部门是这类服务的主要雇主,这类服务一般涉及政府的基础设施与公共部门投资项目。
(6)专业(职业)服务。这类服务主要包括律师、医生、会计师、艺术家等自由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以及在工程、咨询和广告业中的专业技术服务,国际专业(职业)服务贸易的层次性较强,在不同层次交易水平不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层次:a.由个人承担的专业服务;b.由国际专业服务企业承担的专业服务;C.作为国际多边集团经营的一部分专业服务;d.发达国家雇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专业服务。
专业服务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交换进行,也可通过间接的销售渠道,如电信渠道进行交换,或通过某些机构、联盟或在海外的常驻代表把这种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专业服务的发展较迅速。
(7)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服务。这类服务涉及3个主要方式:
a.计算机信息服务。如数据搜集服务、建立数据库和数据接口服务,并通过数据接口在电信网络中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等。b.计算机服务。如数据处理服务,服务提供者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设备满足用户的数据处理要求,并向服务消费者提供通用软件包和专用软件等。c.电信服务。包括基础电信服务,如电报、电话、电传等,以及综合业务数据网提供的智能化的电信服务等。电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受电信基础设施的影响。发达国家这类服务占有绝对优势。
上述分类方法以“行业”为核心,其本质涉及输出业务的范围和供求双方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各国生产要素在海外活动的收益和范围体现在各国出口的各种服务之中,所以,提供的服务范围越广泛,服务分工越细,供应方的收益也越大。从这种角度分析,采用这类分类方法是比较合适的。这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的划分有类似之处。
3.以生产过程为标准
(l)生产前服务。这种分类方法根据服务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生产前服务、生产服务和生产后服务。
生产前服务主要涉及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等。这类服务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完成,对生产规模及制造过程均有重要影响。
(2)生产服务。生产服务主要指在产品生产或制造过程中为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的服务,如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软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过程之间的各种服务等。
(3)生产后服务。这种服务是联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如广告、营销服务、包装与运输服务等。通过这种服务,企业与市场进行接触,便于研究产品是否适销、设计是否需要改进、包装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等。
这种以“生产”为核心划分的国际服务贸易,其本质涉及到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生产力的问题,并为产品的生产者进行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服务协调提供重要依据。这使生产者能够对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以便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新的设计或引人新的服务,最终生产出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因此,从提高生产力为中心进行的这种分类是有一定意义的。
4.以要素密集度为标准
沿袭商品贸易中所密集使用某种生产要素的特点,有的经济学家按照服务贸易中对资本、技术、劳动力投人要求的密集程度,将服务贸易分为:
(l)资本密集型服务。这类服务包括空运、通信、工程建设服务等。
(2)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这类服务包括银行、金融,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等。
(3)劳动密集型服务。这类服务包括旅游、建筑、维修、消费服务等。
这种分类以生产要素密集程度为核心,涉及产品或服务竞争中生产要素,尤其是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问题。发达国家资本雄厚,科技水平高,研究与开发能力强,它们主要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如金融、银行、保险、信息、工程建设、技术咨询等。这类服务附加值高,产出大。相反,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技术开发能力差,技术水平低,一般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如旅游、种植业、建筑业及劳务输出等。这类服务附加值低、产出小。因此,这种服务贸易分类方法从生产要素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各国以生产要素为中心的竞争力分析,是有一定价值的。不过,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资本要素的结合更加密切,在商品和服务中对要素的密集程度的分类并不是十分严格,也很难加以准确无误地区别,更不可能制订一个划分标准。
5.以商品为标准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期间,1988年6月谈判小组曾经提出依据服务在商品中的属性进行服务贸易分类,据此服务贸易分为:
(1)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这类服务以商品或实物形式体现,例如:电影、电视、音响、书籍、计算机及专用数据处理与传输装置等。
(2)对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这类服务对商品价值的实现具有补充、辅助功能,例如:商品储运、财务管理、广告宣传等。
(3)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这类服务伴随有形商品的移动,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贸易,不像商品贸易实现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只是向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技术贸易中的特许经营、设备和金融租赁及设备的维修等。
(4)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它商品无关联的服务。这类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其销售并不需要其他商品补充才能实现,例如通讯、数据处理、旅游、旅馆和饭店服务等。
这种分类将服务与商品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事实上,从理论上承认“服务”与“商品”一样,既存在使用价值,也存在价值。与商品同样能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作出贡献。服务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有不同于商品的“无形性”,但是,这种“无形性”也可以在一定形式下以商品形式体现。
6.按是否伴随有形商品贸易为标准
(l)国际追加服务。国际追加服务指服务是伴随商品实体出口而进行的贸易。对消费者而言,商品实体本身是其购买和消费的核心效用,服务则是提供或满足了某种追加的效用。在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和渗透的情况下,这种追加服务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特别是所需核心效用的选择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商品价格之间的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市场竞争主要是以产品的质量、优质的技术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多种营销策略取胜。而消费者的消费满足也不仅限于商品实物形态的消费所可能给他带来的效用。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功能、技术服务、商品消费过程或消费后的荣誉感、成就感、精神需求的满足。
与此同时,科技对生产的影响也使“生产要素”的内涵不仅局限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在生产要素的范围不断扩大后,各种名目繁多的追加服务,如知识密集型服务、信息密集型服务、研究与开发型服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有形商品生产的各个阶段。例如,在有形商品开始生产之前,要求有先行的追加服务投人,包括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筹集、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求有与产品生产过程融为一体的追加服务投人。如质量控制和检验、设备租赁、后期原材料供给、设备维修等。并要求有与生产过程同时并行的追加服务投入,如财务会计、人事管理与培训、信息和图书资料等软件的收集整理与应用、不动产管理、法律、保险、通信、卫生、安全保障及职工后勤服务、公共服务等。在产品生产后与消费者见面的环节中,亦需要相应的追加服务投人,如广告、运输、商品使用指南、售后服务等。
追加服务有的很难从某一特定生产阶段相脱离,只能与一定比例的生产要素相接合,完全附属于有形商品价值实体之中,不能形成独立的交换对象。也有的追加服务虽与有形商品贸易有关,但可以独立于某种有形商品而成为独立的交易对象。不过,各类追加服务一般都是相互依存而结合为一个一体化的服务网络。随着经济服务化的发展,生产厂商提供的追加服务越来越成为其非价格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追加服务中,相对较为重要的是国际交通、运输和国际邮电通信。它们对于各国社会分工、改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克服静态比较劣势、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不断采用现今的科学技术,促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缩短了经济活动的时空距离,消除了许多障碍,为全球经济的增长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2)国际核心服务。国际核心服务指与有形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无关,它是作为消费者单独所购买的、能为消费者提供核心效用的一种服务。
国际核心服务根据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距离远近可分为:
a.面对面型国际核心服务。指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双方实际接触才能实现的服务。实际接触方式可以是供给者流向消费者,可以是消费者流向供给者,或是供给者与消费者双方的双向流动。面对面型国际核心服务伴随着生产要素中的人员和资本的跨国界移动。例如,金融业的输出存在资本跨国界移动。许多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联合企业,如美国花旗银行,通过供给者移动与服务消费者的接触,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凭借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将业务范围延伸向国际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国际旅游服务则是主要伴随人力资本跨国界移动而形成的一种面对面核心服务。近10年来,国际旅游服务的出口总额增长较快。这主要依赖于在科技基础上建立的国际旅游服务网络。
b.远距离国际核心服务。它不需要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实际接触,一般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方可实现跨国界服务。例如,通过通信卫星作为载体传递进行的国际视听服务,其中包括国际新闻报导、国际问题活动和传真业务等。
远距离国际核心服务中国际金融服务在国际资本移动加快的推动下,加之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将计算机、遥控电信技术等应用于银行业。一个由电脑数据处理、电子信息传递和电子资金转帐系统为标志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形成。自动出纳机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转帐或信用卡代替往年的支票等都加速了国际资本移动的速度。因而为远距离国际金融服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际金融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大。
(二)世贸组织的分类
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在乌拉圭回合中期审评会议后,加快了服务贸易谈判进程,并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在征求各谈判方的提案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分别如下:
1.商业性服务
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列出的6类这种服务,其中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
(l)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专业性服务涉及的范围包括法律服务;工程设计服务;旅游机构提供服务;城市规划与环保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等;专业性服务中包括涉及上述服务项目的有关咨询服务活动;安装及装配工程服务(不包括建筑工程服务),如设备的安装、装配服务;设备的维修服务,指除固定建筑物以外的一切设备的维修服务,例如成套设备的定期维修、机车的检修、汽车等运输设备的维修等。
(2)计算机及相关服务。这类服务包括计算机硬件安装的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与执行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库服务及其他。
(3)研究与开发服务。这类服务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类学中的研究与开发服务、在纪律结束下的研究与开发服务。
(4)不动产服务。指不动产范围内的服务交换,但是不包含土地的租赁服务。
(5)设备租赁服务。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卡车、飞机、船舶等,和非交通运输设备,如计算机、娱乐设备等的租赁服务。但是,不包括其中有可能涉及的操作人员的雇用或所需人员的培训服务。
(6)其他服务。指生物工艺学服务;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广告服务;市场研究及公众观点调查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与人类相关的咨询服务;技术检测及分析服务;与农、林、牧、采掘业、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与能源分销相关的服务;人员的安置与提供服务;调查与保安服务;与科技相关的服务;建筑物清洁服务;摄影服务;包装服务;印刷、出版服务;会议服务;其他服务等等。
2.通讯服务
通讯服务主要指所有有关信息产品、操作、储存设备和软件功能等服务。通信服务由公共通信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和私人企业间进行信息转接和服务提供。主要包括:邮电服务;信使服务;电信服务,其中包 含电话、电报、数据传输、电传、传真。视听服务,包括收音机及电视广播服务。其他电信服务。
3.建筑服务
建筑服务主要指工程建筑从设计、选址到施工的整个服务过程。具体包括:选址服务,涉及建筑物的选址;国内工程建筑项目,如桥梁,港口、公路等的地址选择等;建筑物的安装及装配工程;工程项目施工建筑;固定建筑物的维修服务;其他服务。
4.销售服务
指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交换。主要包括:商业销售,主要指批发业务;零售服务;与销售有关的代理费用及佣金等;特许经营服务;其他销售服务。
5.教育服务
指各国间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中的服务交往。如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等。
6.环境服务
指污水处理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卫生及相似服务等。
7.金融服务
主要指银行和保险业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活动。包括:①银行及相关的服务;银行存款服务;与金融市场运行管理有关的服务;贷款服务;其他贷款服务;与债券市场有关的服务,主要涉及经纪业、股票发行和注册管理、有价证券管理等;附属于金融中介的其他服务,包括贷款经纪、金融咨询、外汇兑换服务等。②保险服务;货物运输保险,其中含海运、航空运输及陆路运输中的货物运输保险等;非货物运输保险。具体包括人寿保险、养老金或年金保险、伤残及医疗费用保险、财产保险服务、债务保险服务;附属于保险的服务。例如保险经纪业、保险类别咨询、保险统计和数据服务;再保险服务。
8.健康及社会服务
主要指医疗服务、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服务;社会服务等。
9.旅游及相关服务
指旅馆、饭店提供的住宿、餐饮服务、膳食服务及相关的服务;旅行社及导游服务。
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
指不包括广播、电影、电视在内的一切文化、娱乐、新闻、图书馆、体育服务,如文化交流、文艺演出等。
11.交通运输服务
主要包括:货物运输服务,如航空运输、海洋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内河和沿海运输、公路运输服务,也包括航天发射以及运输服务,如卫星发射等;客运服务;船舶服务(包括船员雇用);附属于交通运输的服务。主要指报关行、货物装卸、仓储、港口服务、起航前查验服务等。
12.其他服务
(三)IMF的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将服务贸易分为:
1.民间服务(或称商业性服务)
系指197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国际收支手册》中的货运;其他运输、客运、港口服务等;旅游;其他民间服务和收益;进二步分类如下:①货运:运费、货物保险费及其他费用;②客运:旅客运费及有关费用;③港口服务;船公司及其雇员在港口的商品和服务的花费及租用费;④旅游:在境外停留不到一年的旅游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花费(不包括运费);⑤劳务收人:本国居民的工资和薪水;⑤所有权收益:版权和许可证收益;①其他民间服务:通信、广告非货物保险、经纪人、管理、租赁、出版、维修、商业、职业和技术服务。
一般我们把劳务收人、所有权收益、其他民间服务统称其它民间服务和收益。
2.投资收益
指国与国之间因资本的借贷或投资等所产生的利息、股息、利润的汇出或汇回所产生的收人与支出。
3.其他政府服务和收益
指不列人上述各项的涉及政府的服务和收益
4.不偿还的转移
指因属单方面的(或片面的)、无对等的收支,即意味着资金在国际间移动后,并不产生归还或偿还的问题。因而,又称单方面转移。一般指单方面的汇款、年金、赠与等。根据单方面转移的不同接受对象,又分为私人转移与政府转移两大类。政府转移主要指政府间的无偿经济技术或军事援助、战争赔款、外债的自愿减免、政府对国际机构缴纳的行政费用以及赠与等收人与支出。
私人转移主要指以下几类:
汇款:包括侨民汇款、慈善性质汇款、财产继承款等。主要指侨民汇款,如一个国家长期在外国居住的侨民汇回本国的款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侨民,从本国汇出的款项等。
年金:指从外国取得或对外国支付的养老金、奖金等。
赠与:指教会、教育基金、慈善团体对国外的赠与,以及政府无偿援助等。
综上所述,无论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分类从何种角度出发,国际服务贸易都存在着人员、资本、信息以不同形式的跨国界移动,或在一定形式下存在于商品跨国界移动中。
❼ 国际服务贸易的推荐书目
书 名: 国际服务贸易
作者:刘东升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563817870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 元
内容简介
《国际服务贸易》内容简介: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已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经陆续开放,外资进入的规模和比重也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业已成为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超过120亿美元。具有全球竞争实力的外资银行、保险、商业、运输和电信巨头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和经营范围,使缺乏足够竞争力的国内服务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所以,熟悉国际游戏规则,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首要任务。
服务贸易是服务业进步的标志。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不仅有利于改善服务贸易国际收支,优化我国外贸出口的整体结构,而且对于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编写了《国际服务贸易》一书,希望在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知识结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方面为读者提供帮助。该书可以作为高职生、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国际服务贸易工作和研究者的参考读物。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价值和价格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第四章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外包
第七章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别格局
第八章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 书 名: 国际服务贸易
作者:韩玉军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ISBN: 9787811228076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服务、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提出创立服务劳动价值论以及对服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阐述,纠正了人们对“服务”一词的一些片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特征与趋向,服务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国际服务贸易对传统理论的修正与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模型,科技、知识及人力资本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国际服务贸易政策,《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等理论与政策问题,最后结合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中国人世后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情况,阐释了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秩序。
本书内容理论性较强,为了使分析更直观,注重用图表数据进行阐述,但由于使用了较多的数学推导与模型,故较适于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教材。
本教材获得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中国经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韩玉军,1958年2月生于山东省沂南县,1987年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贸易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国际服务贸易,WTO与国际经济法。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5部,担任主编、副主编的教材6部,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
图书目录
第1章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2章服务劳动与服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3章服务贸易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4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模型
第5章科技、知识及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贸易
第6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第7章《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
第8章 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第9章中国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
第10章 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秩序
参考文献 作者:汪素芹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2011-8-1
版次:1页数:373
字数:482000
印刷时间:2011-8-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566300935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世界产业结构开始调整,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心。目前,在全球的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全球FDI总额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务业,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69%。与服务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国际服务贸易也以超过货物贸易的速度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当今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目录
第一篇理论政策
第一章服务、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概述
第一节服务及服务产品
第二节服务业及其分类
第三节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发展历程
第四节国际服务贸易分类与统计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基本理论
第一节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及其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
第三节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服务贸易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服务贸易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服务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
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
第三节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第五章服务贸易总协定与区域性协议
第一节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二节服务贸易后续谈判
第三节服务贸易区域性协议
第二篇行业贸易
第六章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
第一节运输服务贸易
第二节旅游服务贸易
第七章金融服务贸易
第一节保险服务贸易
第二节银行服务贸易
第八章通讯、信息及技术服务贸易
第一节通讯服务贸易
第二节信息服务贸易
第三节技术服务贸易
第九章专业、咨询服务贸易
第一节专业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节咨询服务贸易
第三节其他服务贸易
第十章国际服务外包
第一节服务外包概述
第二节服务外包理论依据
第三节国际服务外包对发包国与承接国作用
第四节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第三篇贸易格局
第十一章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格局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格局
第三节国际服务贸易格局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
第一节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
第二节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服务贸易
第三节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
第十三章中国服务贸易
第一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
第三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1月1日)
丛书名: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
平装: 34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309057619
条形码: 9787309057614
商品尺寸: 24.5 x 18.6 x 1.7 cm
商品重量: 599 g
品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定价:35.00元
内容简介
《国际服务贸易学》以独特的分析视角、系统的逻辑思路和全新的内容结构,深入探讨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全面描述服务业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事实与基本背景,并介绍学科及理论发展简史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学》的内容结构安排。第二章讨论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所有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国际服务贸易学》内容展开的概念基础。第三章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服务业进行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学》第四章到第六章按照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顺序,将国际服务贸易纳入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框架,即第四章讨论传统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第五章在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的分析框架内讨论国际服务贸易问题;第六章运用“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的基本思想与分析框架来分析服务外包、服务业FDI与跨国公司等问题。最后两章分别讨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制度。
《国际服务贸易学》的适用对象为经济管理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同时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理论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本书以独特的分析视角、系统的逻辑思路和全新的内容结构,深入探讨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全面描述服务业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事实与基本背景,并介绍学科及理论发展简史以及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第二章讨论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所有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作为本书内容展开的概念基础。第三章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服务业进行分析。本书第四章到第六章按照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顺序,将国际服务贸易纳入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框架,即第四章讨论传统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第五章在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的分析框架内讨论国际服务贸易问题;第六章运用“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的基本思想与分析框架来分析服务外包、服务业FDI与跨国公司等问题。最后两章分别讨论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的多边制度。
本书的适用对象为经济管理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同时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理论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❽ 国际服务贸易的最大项目是什么
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中国参与的最大的服务项目应该是旅游和运输业,在其他方面较弱。从整个国际上看,金融服务所占的重要性较大,但是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处于落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