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发展史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2-01-13 05:21:26

⑴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热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热

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股日趋高涨的“金融中心热”。由于各个主要城市都意识到金融中心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争当金 融中心便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中追求的重要目标。据统计,国内提出建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城市已有20多个,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更发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 强烈呼声。在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中,又以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更为引人注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早已成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委市政府2008 年4月30日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也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广东省和深圳市官方的口径,深圳 将要建设的金融中心被定位为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即华南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03年以后天津则明确提出要“推进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在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给予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特权后,天津追求成为北方金融中 心的热情更为高涨。那么,如何看待这股金融中心热?金融中心是否具有排他性?中国是否需要建设多个金融中心?本文拟对此谈些粗浅看法。

中国金融中心热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兴起一股有关金融中心的热潮,尽管具体原因很多,各个城市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考虑,但总体上考察,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建设金融中心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对于该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一个城市要想在国内外获 得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拥有发达的金融业、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新加 坡、香港等城市之所以世界闻名,之所以在世界金融市场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城市都是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所在地。 特别是在当今经济金融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情况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否在世界经济金融运转中充当更重要的角色,就要看其能否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例,这两个城市都是弹丸之地,它们之所以世界闻名,并不在于其拥有多么强大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而在于它们都是著名的亚洲地区的国际金 融中心。从我国国内的情况看,上海、北京和深圳之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金融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之一也正在于其集中有较为雄厚的金融资源,特别 是上海还拥有国内的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市场,从而事实上具有中国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因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的 地位和知名度,所以我国的一些经济中心城市兴起金融中心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建设金融中心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强大的标志。按照经济决定金融的一般原理,一个城市的金融状况、金融地位是由其经济状况和经济地位决定的。伦敦、纽 约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发展的历史表明,正是由于这些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才逐渐自然演变成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可以说,一个城市金融中心 地位的获得实际上是其经济实力的展示和体现。凡是有胆略提出建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城市,都意味着其自信具有与对应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经济实力。

第三,建设金融中心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按照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虽然一个城市能否成为金融中心,从 根本上说是由其经济实力决定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城市能够通过政府的推动而建设成为国际的或者国内的金融中心,又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金融中心所在地经 济的发展。因为,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就是金融资源聚集的过程,这必然会给金融中心所在地带来规模巨大的资金流入,从而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本课题组 曾经对上海、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弹性为1.66,即金融 发展每提高1%会引起经济增长提高1.66%,同时上期金融发展1%会引起本期经济增长1.31%;上海地区金融发展1%会引起经济增长6.579%,而 上期金融发展1%则会引起本期经济增长0.35%。此外,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伴随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聚集,还会提升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 当地的就业和税收,也会带来大量相关人才的引进。正是由于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给所在城市带来无穷的经济和非经济利益,因此,国内诸多城市相继发出建 设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呼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竞争的根本,就在于对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掌握,在于对全球资本控制权、支配权的争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不仅能提高该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还能有力地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包括亚洲在内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毫无例外地努力争取把本国、本地区的某一大城市培育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就当下中国大陆地区正在角逐金融中心的诸多大城市来看,综合条件最好的当推上海,现已被视为最有希望竞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上海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丰厚的金融历史文化沉淀。从现时的情况来看,今日之上海已形成了包括证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在内的层次比较齐全的金融体系,已成为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云集,金融交易量最大且运作最规范的地区。
多年来,上海重点围绕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上下求索,着力建设,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一些已建成的全球性甚至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无论在硬环境还是软环境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作为一项发展战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上海金融业乃至整个城市发展的最高理想,但要圆梦这一理想却还要走很漫长的路。
立足于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战略考虑,中国在维护和增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还有必要合力将上海再打造成一个高层次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除香港以外,在中国的大地上倘若还能有一个世界顶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崛起,将对中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和金融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再有一个像伦敦、纽约那样的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就能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发展需要,并能大大提高中国对国际商品和金融产品的话语权、定价权,因而有助于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城市不断增加,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面对来自国外大城市的挑战,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确保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应当是中国优先考虑的问题,将之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应对国外大城市竞争压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倘若多个城市一哄而起,齐头并进,各搞各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会使有限的资源稀释和不可避免地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削弱国内城市与周边邻近国家在角逐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竞争能力。
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集中,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排他性。凡有一定金融知识的人都会明白,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建立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即使美日英等经济强国,尽管金融机构数量多,金融总量大,也只有一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数不少,但也只有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新加坡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十几个公认的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中国虽已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只是人均GDP排名在100位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种类偏少,机构数量、金融总量仍然偏小,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和协作尚不完善,金融市场环境也待改进。特别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已回归,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须维护,同时中央政府又已决定在上海重塑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在中国大陆再打造一个或两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呢?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种政府行为,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认可和支持。国外的经验表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初期的政府“自由放任”的做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已逐渐被摈弃。当今世界的几个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无一不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民间的金融资本力量还很弱,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更显重要。政府的有关部门有必要成立面向全国的专门性的研究机构,就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发挥举国一体资源聚合的力量,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和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出谋划策。
既然全国有多个大城市都在筹划建立国内区域性或全国性甚至国际性金融中心,政府的有关部门就不宜久拖不定,而应当及早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措施。这样,既可以科学合理规划国内构建金融中心的布局,又有助于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

⑵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07月3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一、人民内币特种股票、人民币普通股容票、境外发行股票,境内外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经纪业务等。
法定代表人:丁学东
成立时间:1995-07-31
注册资本:230666.9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00000400005994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座27层及28层

⑶ 中国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 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下)

编者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改革与创新。金文撰写的《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一文,从历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了金融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国际化的大趋势之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读后引人深思。人民网天津视窗将持续报道该文章。以下为在《新金融观察》第三十八期上刊载的“二十二、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下)”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单一的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集管理职能与运营责任于一身,负责货币管理和信贷运营。除此之外,没有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也没有建立人民币价格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货币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挥金融现代经济核心作用,支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支持金融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实施分业监管,积极发展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得到持续发展。

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建设

新中国高度重视货币体系建设。统一发行人民币,迅速完成币制改革,确立人民币作为独立的统一的国家货币地位;合理确定本币价格及其利率水平,合理确定外汇价格及其汇率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开发人民币的货币职能;根据国家发展和国际分工需要,积极发挥人民币的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和平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发行及币制改革。人民币(RMB)是中国法定货币,为纸币本位制货币,没有法定的含金量,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人民币主管机关。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主币共有12种面额,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人民币取代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以及外国银行发行的各种外国货币,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存在的币制混乱历史,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恢复发展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遗留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尚未根除,战后物质极度匮乏,导致物价节节上涨,第一套人民币沿用了面额巨大的主币币值设计。1955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步胜利,物价趋于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当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根据经济发展要求进行货币改革。主币改为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共5种面额,以1元兑10000元的比价,发行新币并回收旧币,5月15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及同时实施的币制改革,奠定了新中国独立、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基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建立了中国独立统一的人民币货币体系。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新中国成立起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5年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统一发行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49年1月18日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建立了以本币和利率为基础的外汇和汇率体系。人民币是纸币本位货币,与当时美元世界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不能按照货币的黄金平价确定人民币价值及其汇率,只能采用物价对比法换算人民币的汇率。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货膨胀严重,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1949年1月18日的80元(第一套人民币),调至1950年3月13日的42000元(第一套人民币),再调至1952年12月的26170元(第一套人民币)。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数量很少,对外贸易主体是私营企业。第二阶段,1955年到1972年的固定汇率制度。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外贸易主体改为国营企业,主要产品和贸易价格纳入国家计划,国家参照各国本币的汇率,确定人民币汇率,并使之与物价脱钩。1956年和1972年两个时点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分别为2.46元(币制改革后的新币,下同)和2.24元。第三阶段,1973年至1980年的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又发生了严重的国际石油危机,很多国家将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并改用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汇价,作为人民币汇价调整变动的依据。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1973年的1.98元变为1980年的1.49元。自新中国成立起至1980年,中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内高度集权,对外高度封闭,国际贸易总量很小,国家外汇储备很少,适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之后至1996年之前,国家对汇率制度进行了几次改革。第一阶段,1980年到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度。1979年,中国推行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对外贸易由计划管理改为市场竞争,同时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作为以市场手段管理外汇的制度试验。国家除规定官方外汇牌价之外,还规定出口结汇和进口用汇指标,以多结汇和少用汇的指标余额,适用于市场外汇价,官方外汇牌价和市场外汇价兑美元的汇率,分别为1.50元和2.80元。第二阶段,1985年到1990年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推行人民币双重汇率制度,对内加重了部分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对外造成了国际上的指责和非议。1985年1月,国家取消双重汇率制度,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定为2.80元。但此前实行的双重汇率制度已经打开了市场外汇价的人民币价格的汇率市场发现机制,重新恢复的单一汇率制不仅未能消除已经形成的市场外汇价,反而加剧了官方外汇牌价与市场外汇价的市差和价差,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制度。第三阶段,1991年到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1991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制度,国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情况,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地调整。1994年推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国家将官方外汇牌价和市场外汇价兑1美元的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元和8.70元,统一定为1994年1月1日的8.70元,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直至2004年年底,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稳定在8.30元左右。

人民币经常账户项目可兑换。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国家进一步深化外汇制度改革,1996年4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旨在消除经常账户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当年12月1日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项目的可兑换。主要的政策制度措施是:消除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供汇范围,提高供汇标准,允许中国居民境内的合法资产收益以及驻华机构和来华人员的合法人民币收入换成外汇汇出;废除企业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制度,由银行结汇售汇,取消境内的外币计价结算,废除外汇券,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外商投资企业经常性用汇纳入银行结汇售汇体系,可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允许在华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办理结套汇等业务,取消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取消外汇收支指令性计划,建立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国家对外汇和国际收支进行宏观调控,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继续调整完善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政策,包括降低出口产品退税平均税率,支持企业在国外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可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国公司可以集中操作外汇资源;提高个人出国(境)换汇限额,移民和非居民的国内资产可以兑换外汇出境;放宽外汇账户开户和外汇账户限额管理,推行经常账户项目可兑换便利化等。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第一,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根据中国贸易顺差程度和企业国际贸易适应能力,确定人民币汇率升值2%,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为8.11元,同时调高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价格,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格在中间价的千分之三内浮动,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交易价格在中间价的一定幅度内浮动。第二,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照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建立人民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健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为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至2011年4月29日,经历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由8.30元降到了6.49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率超过25%;中国的外汇储备由8189亿美元增加到30446亿美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业务,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托收和汇款等结算方式。2009年7月先在上海等五个城市试点,2010年6月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试点,试点地区进出口量占全国进出口总量的90%。试点地区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0年为5063亿元,2011年1季度达到3603亿元。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增加了国际结算的货币币种选择,降低外汇汇率风险,减少国际贸易交易成本,适应居民和非居民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实际需求;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使之形成了以交易为基础的价格,增加了人民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参照标准,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和完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⑷ 概述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概述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 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 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 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 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明朝末期钱庄 (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 号等其他金融机构。 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出现的各 大商帮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出现的著名的有徽、晋、 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 和晋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纵横商界500 年,最后却在清末民 国时期,被宁波帮后来居上、取而代之。晋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 地位:它绵延繁荣达500 年之久;商路踪迹遍布全国和近邻俄罗斯、 日本、蒙古等国;从晋商中产生的金融机构票号,执晚清中国金融牛 耳百余年,号称“汇通天下”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陕 西商人。明洪武(1368-1398)初年为了供应北部边防粮食供应而实施纳 粮中盐的开中法,山西商人凭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 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各大盐场及四川地区。随着清代国家的统一,版 图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成为东北、蒙古、新疆的 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动范围甚至远至西藏,山西商人还垄断了对俄国 恰克图的贸易,并从事东南、两湖至西北的长途贩运贸易。山西商人 除经营盐业外,还经营茶、粮、棉、布、丝绸及高利贷等,晋商的典 当业及高利贷很有名,被称为“西债”。明清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据 说明代徽商的资产达到百万两,山西商人之富超过徽商,清代山西不 但“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资产达到千万两的也不乏其人。道光 年间山西商人创造出经营汇兑业的票号,汇通天下,显赫一时。但票 号在晚清的晋商行业中几乎是一枝独秀。由于晚清金融倒帐风波不 断、票号顽固守旧,加之辛亥革命中战乱的影响,票号在辛亥革命后 不久彻底衰败。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 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 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接下来,清末 社会动荡、朝廷政策变更、资本主义兴起,然而徽商们由于自身原因 未能及时实施经营转型,没有搭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航船,无 可挽回地从巅峰摔到谷底,徽州随之顿陷窘境。龙游商帮是指以浙江 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的衢商集团,它萌发于南宋,兴盛于明代中叶, 以经营珠宝业、贩书业、纸张业著名。明万历年间(1573—1602),它 于徽商、晋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中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 游”之谚。它以一府一县之地为基础,聚集了大量资金,而成为中国 十大商帮之一,至清代逐渐为宁绍商帮所替代。 毫无疑问,中国的商帮不仅对中国经济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在发 展过程中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一种开发的能力,工具的使用的确促进中 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随后又相继 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 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 行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 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 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 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这表明了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紧密联 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中国在清朝的时候山西晋商虽然构 建起过覆盖国内诸多省份金融体系,但这一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局限 在存取、承兑方面,没有多少投资因素在内,还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场 的出现。而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 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金融业始创于革命根据地。最早的金融机构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农村信用 合作社,以及1926 年12 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区由农民协会创办的 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纷纷 建立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银行。1948 年12 月1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 北石家庄市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 行逐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政府没收了国民党的官僚资本银行,并对 私营金融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 国家银行体系。同时,政府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动和组织农民建立了 大批集体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使它们发挥了国家银行在农村基 层机构的作用。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国家银行体系与众多的农村信用 合作社相结合是50~70 年代中国金融业的最显著特点。 从 1979 年起,中国开始对金融业进行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 摆脱了具体的工商信贷业务,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国家专业银 行逐一成立;保险公司重新成立并大力发展国内外业务;股份制综合 性银行和地区性银行开始建立;信托投资机构大量发展;租赁公司、 财务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作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资 信评估公司、中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形 成一个以专业银行为主体,中央银行为核心,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 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开发出来,世界性 的金融中心出现,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在中央政 府提出建设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创业板的开设,股指期货的推 出,都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健康的发展,利于资本市场的流通融 通。

⑸ 中国国际金融是国企吗

中金公司,全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25日,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于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成立后,该公司股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的两大股东中国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如今都已不再持有中金公司股权。据中金公司2015年年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汇金)持有中金公司28.448%的股份,为中金公司第一大股东。2016年11月4日,中金公司宣布,将以人民币167亿元从中央汇金收购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投证券)的全部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
因其特殊背景,中金公司在中国大型国企改制时期成了境内最大的股权投资银行,加上可与国际大投行齐肩的薪资水平,其因而被称为“投行贵族”。2020年1月4日,获得2020《财经》长青奖“可持续发展绿色奖”。

⑹ 我国金融机构的演变和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非银行金融业务如证券、保险、信托及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国际上,实施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作为贷款人的重要性日渐下降。从资产业务方面看,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租赁公司及外国银行纷纷抢走了商业银行的大批客户和业务。从负债业务方面看,居纷纷把积蓄投向公债、股票和投资基金以图更有利的回报。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基金、股票市场和养老基金都成为银行负债业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随着这些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利差的急剧下降。为了生存,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找途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大业务领域与投资银行开展竞争,规范和划分金融分业的篱笆逐渐的被拆除了。(谢平等《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及其监管问题研究》)
1 1979年,中信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1980年代,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组建,并采取固定分工的方式划定了经营范围,使资金在系统内自上而下分配。这四家银行分别面向农村、外汇、基本建设和城市工商提供金融服务。
1984年,组织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综合经营的问题,基本上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赞同德国模式 ,百货公司式的经营;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严格的分业经营管理模式。中国还是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开始阶段,德国模式在宏观管理上有难度,所以还是决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后来决定以交行作为试验田,单独搞综合经营试点。
1987年4月1日,作为股份制、综合类、现代商业银行的试验田,交通银行重新组建。它可以经营本外币业务,从事短期和长期贷款业务,也可以经营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等各种非银行金融业务,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综合经营试点银行。交通银行的重组,打破了资金的城乡分割、工商分割、国内与国外分割。
2 1986年建行成立中国投资咨询公司;1987年成立中国人建设银行信托投资公司;1989年,建行与其他境内外机构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租赁公司——友联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3 1987年11月开始,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开办保险业务。1991年4月26日,交通银行将保险部独立出来成立了全资附属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交通银行行长戴相龙任公司董事长,并为太保拟定了著名的广告词——“太平洋保险保太平”。太平洋保险公司成为继中国人保险公司之后的第二家全国性、综合性保险公司。1995年3月9日,太平洋保险公司由交行全额投资改制为由交行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企业。
4 1988年9月,交通银行在其证券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人币1000万元,是新中国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1992年8月,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1994年1月,海通改制为全国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人币10亿元,为交行控股子公司,交行总部及各分支行一律不再经营证券业务。1994年9月27日,“海通证券有限公司”正式设立,董文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5 1993年11月,交通银行明确地勾勒出了一个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模式,“坚持综合经营和分业管理,逐步形成两大业务体系,即以交通银行本体经营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体系和以交通银行附属、控股子公司为主体的非银行金融业务体系。”
6 1995年,建行与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真正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7 1992年下半年开始,金融机构违规经营严重,风险集中涌现,金融秩序混乱。1993年12月25日,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在人、财、物方面要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中华人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人银行法》和《保险法》也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分业经营的格局确立。
8 1996年中国银行在伦敦注册了一家投资银行,后来迁到香港。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银国际,这是第一家中资的投资银行,前身是始建于1979年的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随后,中银国际和内地五家大型企业合资组建了中银国际证券公司,又投资了中国第一支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
9 1999年8月28日,交通银行与上海市正式签定转让协议,太平洋保险公司、海通证券公司正式与交通银行“脱钩”,划归上海市领导,交通银行在两家公司的全部出资额及相关权益也同时转让。
10 2002年3月,建行成为国内首家获得人银行批准开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商业银行。2003,为了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建行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

⑺ 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金融业是从11世纪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开始的。

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的地盘被伊斯兰教占领了。到了11世纪,教皇进行十字军东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然后把它开放给欧洲各地的朝圣者来朝拜。圣殿骑士团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朝圣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这些骑士团的人就发现了:保护朝圣者可以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因为朝圣的路途很遥远,朝圣者带很多财物不安全,需要一个异地托管财物的体系。但是,欧洲当时小国林立,壁垒重重,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建立这样一个跨国的异地财务托管体系,只有像圣殿骑士团这样遍布欧洲的武装军事力量才能干这件事。

所以圣殿骑士团发现开展这样的业务既方便,也特别赚钱:朝圣者可以在欧洲存钱,然后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国异地的汇兑就变得特别流行。很快地,这种业务就超出了保护朝圣者的范畴,在整个欧洲扩展开来。

在财务托管、货币汇兑的基础上,骑士团发现原来金融业务才是最赚钱的业务,所以他们就拓展了业务:替英国国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国国王征收税费,替英国和法国经营皇室的债务、债券,还替各国的贵族进行信托理财。

拥有了资金实力以后,当各国国王交战需要用钱的时候,骑士团就会给他们贷款。所以圣殿骑士团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到14世纪,这些汇款、存贷、理财、支付等标准的信用中介业务已经随着圣殿骑士团的拓展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不单单是国王贵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在圣殿骑士团这里做储蓄理财业务。

所以说,欧洲在14世纪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经有比较强的金融意识,而圣殿骑士团所扮演的正是“银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个欧洲金融启蒙者的角色。

(7)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发展史扩展阅读:

14世纪之后,随着英国、西班牙、法国几个大国的兴起,骑士团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后,欧洲还是有一个社会结构上的真空地带,接着,其他的信用机构就发展起来,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开始,意大利北部的银行业兴起,在地中海地区取代了圣殿骑士团的作用,为各国贵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务。到16世纪,西欧小国荷兰的股票证券票据市场也开始崛起,成为欧洲的票据结算中心。17、18世纪之后,英国、法国的银行业也慢慢开始发展,尤其是伦敦的债券交易所很快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债券交易中心。

这一系列的金融业务,都延续了圣殿骑士团的金融遗产,在这个基础上,欧洲就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下的信用体系,我把它称为欧洲的“银行货币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欧美金融市场的雏形。

⑻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是 做什么的 !!

太牛x了! 中国最牛的投资银行 ,中国金融学子的梦想之地
据说普通员工年薪100万~

⑼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看看吴晓波的作品吧。劝你不要看货币战争。(把历史当成小说写)

⑽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金融市场是一个现代经济概念,中国在清朝的时候山西晋商虽然构建起过覆盖国内诸多省份金融体系,但这一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局限在存取、承兑方面,没有多少投资因素在内,还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场的出现。中国金融市场的真正形成应该从民国时期现代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出现算起。嗣后国内战乱不断,政权更替频繁,在加上计划经济时期对资本的排斥,因此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非常缓慢。从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来看,国内金融市场尚属初级阶段。

阅读全文

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发展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机构法律 浏览:27
京东金融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226
股市杠杆和房贷杠杆 浏览:616
天津恒隆广场的金融公司 浏览:732
外汇主要用于 浏览:964
投资理财课程收获 浏览:543
特斯拉历次融资 浏览:642
非银行金融机构汇总 浏览:98
正规微期货聚宝盆 浏览:942
金山谷指标公式 浏览:727
广东盈海贵金属交易软件下载 浏览:791
融资合同常见担保方式 浏览:445
广发证券杨子江 浏览:94
亲人之间出借股票账户 浏览:969
外汇指定银行2017 浏览:622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解读 浏览:382
余额宝中钱如何购买理财产品 浏览:126
美元汇率黄金白银 浏览:542
易信交易平台 浏览:846
华商城短线交易怎么样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