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加坡留学生怎么申请金融类专业
新加坡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一直占有自己的地位,它服务于整个东南亚,也包括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基金管理、外汇兑换、财富管理方面,新加坡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新加坡在1968年建立了亚洲美元市场。亚洲美元市场的建立,是新加坡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新加坡的外汇市场是全球第四大市场,平均每日外汇交易额为1010亿美元。新加坡是亚洲地区第一个设立金融期货市场的金融中心,拥有先进的金融期货市场,对新加坡的国际风险管理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新加坡还拥有活跃的短期资金市场。
新加坡是仅次于瑞士的世界第二大私人银行中心,金融相关的工作种类繁多。整个行业包括银行、信托公司、信用社、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代理等各种金融机构。全世界300多家知名银行在新加坡设有分行,目前在新加坡美金结算等人才需求缺口极大。而在中国,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目前银行专业理财人员严重缺乏,相关第三方投资理财公司更缺人。目前中国理财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
⑵ 新加坡期货交易所成立的时间
新加坡金融领域回顾
自本世纪60年代起, 新加坡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年来, 凭借着良好的经济和金融基础、亲商的法律和经商环境、战略性的地理位置、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完善的通讯和基础设施以及高水平的生活水准,新加坡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如今,金融服务业已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
在新加坡,本地及外国的各类大型金融机构约有700多家,为客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和务:其中包括贸易融资、外汇换、金融衍生产品、资本市场运作、财团贷款、承销、合并及购、资产管理、证券交易、财务顾问服务以及特殊保险业务等等。这些行业领头机构为活跃和提升新加坡金融服务业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2006/07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市场排名中名列前茅,与亚洲金融市场相比则是排名第一。另外,新加坡在2006年被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再次评为世界最全球化的国家。
新加坡交易所及证券市场简介
新加坡交易所(SGX)成立于1999年12月,是由前新加坡股票交易所(SES)和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合并而成的。新加坡交易所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由其属下的两家子企业 - 新加坡证券交易有限企业和中央托收私人有限企业共同负责管理。新加坡交易所已于2000年11月23日成为亚太地区首家通过公开募股和私募配售方式上市的交易所。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也是全亚洲首家实现全电子化及无场地交易的证券交易所。它致力于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健全、透明和高效的交易场所,帮助他们实现集资和投资的目标。这些年来,它建立并营造了一个活跃高效的交易市场,以一流的证券交易所而著称于亚太地区。
新加坡交易所在截止至2006年末已有707家挂牌上市企业,总市值约5,896亿新元。这些企业函盖了各个行业,包括制造、金融、商贸、地产、服务等。
其中制造业 (含电子业) 所占比例较高,达41%。
新加坡交易所是一个区域性交易所,它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这里挂牌上市。截止至2006年末,外国企业占了总上市公司的37%(约268家),其中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企业共158家。外国企业大部份是以新加坡做为融资平台,所以很多外国企业在新加坡本地没有任何业务运营。其它63%(约460家)的上市企业则是新加坡本地企业,其中有不少的营收来自海外。在与本区域其他国际市场相比,新加坡的市场是最为国际化的。
企业到新加坡上市所考虑的因素
上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上市成功后也有相应的责任。所以 企业在决定上市时应充分衡量上市的好处与责任。
上市所带来的好处
上市企业将享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些主要的优势为:
• 为企业的股票创造交易市场
• 加强企业的声誉和财务信誉
• 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
• 使企业有机会为其员工推出股票认购权计划
• 可通过发行新股和其他证券为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后续融资
• 利用企业的股票进行收购活动
• 为现有股东提供投资套现的渠道
上市所负有的责任
公开上市有其优点,但也意味企业及其董事负有更多的义务和责任:
• 对公众股东责任提高
• 需要保持股息和利润的增长势头
• 更容易遭到敌意收购
• 须了解并严格遵守监管机构的管理条规
• 提升业绩报告标准而造成成本升高
• 在上市后对企业控制力有所影响
• 媒体对企业的关注会减少企业的隐私
作为私人企业的主要股东,依企业的计划和目标衡量上市的好处和责任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应该和律师、独立会计师和其他专业顾问详尽讨论,以便有更周全的考量。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优势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能享受到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带来的各项优势。新加坡交易所透明的市场、完善的科技服务和高度的国际知名度,能让上市企业和投资者在应付市场变化的同时,实现自己的融资和投资目标。另外,新加坡交易所领先的科技为投资者从全球各地进入其市场打开方便之门。新加坡交易所不断扩展其全球网络并增强市场深度和交易量的努力,使市场参与者能拥有更高效率更具吸引力的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
新加坡股票市场是亚太区最为国际化的市场,将近35%的上市企业来自海外。这个比例与本区域其它的资本市场相比是最高的,也就吸引了很多国际基金经理对新加坡上市企业的注视。此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境内管理的基金在2005年末达到7200亿新元,比前一年增长了26%。新加坡拥有超过1500名专业基金经理和投资专家及250名投资分析专家。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更容易登上国际舞台。( 见 附录2a, 附录2b与 附录3〕
高效的融资平台
企业在新加坡除了上市是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外,它也随时可以在二级市场集资供进一步发展之用。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状况可决定再次募集资金的形式、时间和数量。二级市场融资的手续十分简便、速度也很快。另外,新加坡没有外汇管制,发行新股及旧股所募集的资金可自由流动。
健全的法规体系
新加坡是一个高效和管理完善的市场,而它健全的法律体系向来众所周知。这有利于那些寻求树立良好公司治理形象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新加坡上市企业能获得投资者更多的信心,并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活跃的股市
新加坡股票市场流通性良好。在与亚太区几个主要国际市场的换手率比较中,新加坡市场的表现是十分突出且活跃的。外国企业在新加坡市场的表现更为突出。尤其是大中华公司,每月的平均换手率远远高于新加坡本地企业。市场化的上市标准新加坡的股票市场有着开放、透明、明确的上市条件。它根据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市场化上市标准,有利于新兴且具潜力的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市场融资。对于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新加坡交易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另外,企业在上市前后都可与新加坡交易所联系了解相关规定并讨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见附录4)
灵活的上市条例
新加坡交易所的上市条例非常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只在新加坡上市或在新加坡和其它市场同时上市。对于注册地和业务运营地点,新加坡交易所都不做要求。企业也可从三个会计标准,即新加坡公认会计原则、国际公认会计原则及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选择其一。此外,上市企业可自由选择股票交易货币及会计报表货币。
创新的上市后服务
企业上市后仍然需要经常与投资者沟通和保持密切关系。为了给予上市企业这方面的支持,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几项创新的上市后服务。这包括定期组织投资者交流会和安排上市企业全球路演。此外,新加坡交易所也推出了全球首创由交易所发起的研究计划*。通过这些活动,投资者更有机会了解和认识新加坡的优秀企业,企业也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关注。
融资途径多种选择
为满足各类型企业的上市需求,新加坡交易所提供了几个上市途径供企业选择。除了股票上市,企业也可选择以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商业信托(Business Trusts)*、全球存股证(GDRs)或外国债券(Foreign Debt Securities) 方式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应按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融资途径。
上市所面对的挑战
企业改制及重组
由于历史因素,一些企业的产权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因此,这些企业在上市前的改制及重组工作会比较复杂。
遵循国际化的企业管理规范
企业若要在海外市场成功上市,需要在企业管理方面遵循国际标准,因而一些管理水平还未与国际认可的管理体制接轨的传统企业需要更多时间改进。这包括管理观念的转变及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企业上市后也需要执行良好的公司治理。
上市的协调工作
由于上述体制及观念上的不同,企业在与国际中介机构如主理商、会计师和律师等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可能产生摩擦。企业需要与这些专业机构更多的相互沟通及互相理解。
宣传活动及投资人关系
目前,大多数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外国企业都没有在新加坡营业,因此新加坡的投资者对企业的业务和运作都不太了解。企业在上市前后应着重向公众和投资者进行讲解与宣传。上市后,企业也应注意保持与投资者的良好沟通,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
*只供英文资料
交易时间
交易时间为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至中午12:30;下午2:00至 5:00。此外,也设有开市前时段(上午8:30至9:00)和闭市前时段(下午5:00至5:06)。新加坡的公共假日休市。
交易单位
股票交易主要以1000股作为一个交易单位。不过,也允许进行零股交易。
自2003年4月14日起,“单位股市场”取代了“零股市场”,从而使零股能够以少于
整股的任何数量在股市交易。例如,一个购买1060股ABC股票的订单,其中1000股将在目前现有的市场进行交易,其余的 60股将在单位股市场交易。由于能够在现有市场和单位股市场进行合并交易,因此,同一相关股票在这两个市场中的交易,可以综合在一个单一的合约中。
现有市场中仍保留整股的交易,以方便那些愿意以指定的整股继续交易的投资者。
⑶ 新加坡有哪些金融中介机构啊
新加坡境内银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指引
1、本公司治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适用于新加坡境内所有的银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险公司(以下简称“金融机构”)。本指引旨在为银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险公司寻求最佳的公司治理实践提供指导。
2、本指引应与银行法(第19章)和保险法(第142章)的相关条款、与两法配套的相关的公司治理条例、新加坡金管局(简称“当局”)发布的书面指令、准则及其他指引等结合使用。
3、本指引附录1的内容既包括适用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准则2005》[1](简称“准则”),又包括监管当局制定的补充原则和指引(以斜体字标出),以体现银行、保险业务自身的特点,即承担的风险复杂多样,对存款人和投保人负有责任。
4、金管局希望所有的金融机构尽最大可能遵守附录1的指引。本指引将于金融机构在2007年1月1日或之后举行完年度股东大会后开始生效。如果金融机构没有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则将于股东大会的法定举行期满日起实施。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机构,应在2007年1月1日以后举行的股东大会的年报中披露其公司治理实践、说明公司治理与指引的差距。没有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机构应在其网站上披露同样信息。为便于参考,附录2提供了准则中披露的具体原则和指引。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指引的必要性
5、随着全球化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业务环境越来越复杂,良好公司治理对于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至关重要。公司治理不薄弱会损害公众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信心。
6、在新加坡,公司董事要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促进公司发展。由于在经济中重要的金融中介职能,以及保护存款人和投保人资金安全的需要,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通常比其他企业更为重要。
风险为本的监管和公司治理
7、金管局认为董事会在金融机构的成功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公司战略、评估管理层业绩、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下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同时防范利益冲突、协调各方对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因此,金融机构董事会的有效性是新加坡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的一条基本原则。虽然董事会可以委托管理层制定稳健审慎的政策并付之实施,但是董事会仍应承担相应责任,董事会对金融机构所肩负的责任不容推卸。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董事会应承担管理层的角色。管理层应当就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向董事会负责。
附录1
董事会
董事会的职责
原则:
1、每一家公司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董事会领导并控制公司。董事会应致力于公司的发展壮大,并与管理层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同时管理层应向董事会负责。
指引:
1.1 董事会的职责:
(a)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领导能力、制定战略目标、确保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财力和人力;
(b)建立审慎、有效的控制体系以评估和管理风险;
(c)评估管理层业绩;
(d)确定公司的价值与标准,确保公司了解和满足对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1.2 所有董事必须从公司利益出发,客观决策。
1.3 如果董事会将某项董事会事项的决策权委托给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则应对此项委托进行披露。
1.4 董事会应定期举行会议,在特殊情况下或董事们认为必要时也应召开会议。本指引鼓励公司采取电话或电视会议的形式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的年报中应披露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委员会每年举行的会议次数,以及每位董事的出席情况。
1.5 公司应制定内部指引说明需由董事会批准的事项,并明确需披露的、由董事会批准的重大交易的类型。
1.6 董事初次被任命时需接受适当的培训(包括董事的职责以及如何履行其职责)。培训应包括必要的入门项目,使新任董事熟悉公司业务和治理实践。经常对董事进行深入的培训,特别是相关的、新的法律、法规和不断演变的商业风险方面的培训,也同样重要。
1.7公司应向每一位董事提供正式的任命文件,规定董事的义务和职责。
评述:
1.8 本指引鼓励公司为新任董事提供会计、法律和具体行业等领域的培训。
金管局的补充指引
1.9 董事会应讨论、批准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董事会还要负责金融机构管理层的聘用和解职。
1.10 董事会应以书面形式明确规定管理层的角色、职责、问责和报告关系。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权力委托应当正式、明晰。
1.11 由于董事会设定的公司价值旨在促进并保持业务在高度的专业化水平上开展,这些公司价值应强调无论何时,不论是在内部交易还是外部交易中,包括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都要保持诚信、忠诚、行为适当。董事会监督金融机构有关强化公司价值的政策制定。
1.12 董事会应确保管理层制定促进员工公平执业、提升业务水平的政策和程序。此类政策应解决表述不恰当问题,特别是虚假的或误导性的声明和员工行为不当。对于保险公司,此类政策还应用于分销渠道和索赔仲裁。
1.13 要有明确的投诉处理程序以确保所有的投诉得到专业、公正、迅捷、认真的处理。投诉处理程序应向顾客清楚阐明。
1.14 董事会应保存所有的会议记录,特别是关键的议事过程和决策的讨论记录。
董事会组成与指引
原则:
2、董事会应强有力的、独立,能够独立客观地决策公司事务,尤其是不会受到管理层的影响。董事会的决策不应被个人或少数团体把持。
指引:
2.1董事会应强有力、独立,独立董事至少占董事会的三分之一。“独立”董事应与公司、关联公司[2]、可能或有理由认为会干预自己决策的公司上层领导等不存在任何关系,并以公司的最佳利益出发进行独立判断。如存在以下关系,则认为董事为非独立董事:
(a)董事现在或过去三个财务年度内的任何时间在公司或其关联公司任职;
(b)董事有直系亲属[3]现在或过去三个财务年度内的任何时间在公司或其关联公司担任高级执行官并由薪酬委员会决定其薪酬;
(c)董事或其直系亲属现在或上个财务年度内除了领取董事会的薪酬,还在公司或其子公司领取薪酬;
(d)董事或其直系亲属现在或上个财务年度内是与公司或其子公司之间存在巨额支付关系的盈利性商业机构的大股东、合伙人(持股5%或以上)、执行官或董事。作为指导,任何财务年度内支付金额[4]超过200,000新元应被认为是大额支付。
2.2 上述关系并未包括所有情况,仅意味在这些条件下董事不能成为独立董事。当以上关系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时,如果公司仍将董事视为独立董事,应完全披露董事关系并有责任解释视其为独立董事的原因。
2.3 董事会应检查其规模大小,估计董事人数对效率的影响,决定董事会的最佳人数以便于有效决策。董事会决定合适人数时,应当考虑到公司经营的范围和性质。
2.4 董事会应该由综合起来能够具备多方面核心技能的董事组成,这些核心技能包括会计或财务、商业经验或管理经验、行业知识、战略规划经验、客户服务经验和知识等。
2.5 非执行董事应当:
(a)对战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b)评估管理层业绩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监督业绩报告。
评述:
2.6 为更加有效地考核管理层,本指引鼓励非执行董事在没有管理层出席的情况下定期举行会议。
金管局对上述原则和指引没有补充指引
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原则:
3、公司高层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董事会的职责和公司经营的执行职责分离,以确保权力平衡,不会过度集中于某一个人。
指引:
3.1 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简称“CEO”)原则上不得由一人担任,以实现权力制衡,增强董事会独立决策的职责和能力。董事长和CEO的职责应明确分离,并经董事会同意后以书面形式阐明。此外,如果董事长和CEO存在关联关系(如注释3定义的直系亲属),公司应予以披露。
3.2 董事长应当:
(a)领导董事会有效发挥作用并确定讨论事项;
(b)确保董事获得准确、及时、清晰的信息;
(c)确保与股东之间的有效沟通;
(d)鼓励董事会和管理层融洽相处;
(e)帮助非执行董事有效开展工作;
(f)鼓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融洽相处;
(g)提升公司治理标准。
以上职责旨在提供指导,并没有囊括董事长的所有职责。
评述:
3.3 如果董事长和CEO由同一人担任、或董事长和CEO有亲属关系、或董事长和CEO同处管理层之中,公司可以任命一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首席独立董事。如果股东们关心的问题通过董事长、CEO或财务董事等正常渠道无法解决,或不适合通过上述渠道沟通,则可向首席独立董事反映。
金管局对上述原则和指引没有补充指引
董事会成员
原则:
4、新董事的任命要有正式、透明的程序。
指引:
4.1 公司应成立提名委员会向董事会推荐所有董事的任命。提名委员会至少由三名董事组成,其大部分成员,包括主席在内,应为独立董事。此外,提名委员会主席不应由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投票权不少于5%)或与大股东有直接关联[5]的董事担任。提名委员会的成员构成应在年报中予以披露。公司必须制定书面条款规定提名委员会委员的职责。
4.2 提名委员会根据董事??如适用,也包括独立董事??的贡献和业绩(如会议出席、准备、参与、公正等方面表现)履行再提名的职责。所有董事应定期申请再提名和再选举,并且至少每三年举行一次。
4.3 参照指引2.1的规定和其他重要因素,提名委员会应每年裁定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根据指引2.2的规定,当指引2.2中所列的关系至少有一种存在时,如果提名委员会仍视该董事为独立董事,则公司应予以披露。即使董事不存在指引2.1中所列的任何关系,提名委员会也有权裁定该董事为非独立董事。
4.4 如果董事在多家公司董事会任职,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每一家公司的事务。提名委员会决定董事是否有能力或在充分履行作为公司董事的职责。公司应制定内部指引,解决董事在多家公司董事会任职带来的时间冲突问题。
4.5 应披露选举和任命董事会新成员的过程。包括披露寻找和提名的过程。
4.6 董事的重要信息应在年报中披露,如学术和专业资质、在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持股情况、在董事会任职情况(是董事还是董事长)、首次任命为董事的时间、上一次再度当选董事的时间、现在和过去三年内在其他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董事长或其他职务的情况等。此外,公司治理年度披露中应列明董事是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或是提名委员会认为的独立董事。进行选举或再选举的董事名单应附有详细的说明和信息,以保证股东在了解情况后作出决策。
金管局的补充指引
4.7 在审查提名时,提名委员会应确保被提名人有资格、有能力担任相应职务。提名委员会应保存所有的会议记录,特别是关键的议事过程和决策的讨论记录。
4.8 为了确保公司领导层的连续性,董事会应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的继任计划。
董事会业绩
原则:
5、要正式评估董事会的整体有效性,以及每一位董事对董事会有效性所做的贡献。
指引:
5.1 所有公司的董事会都要做到,由提名委员会根据程序评估董事会的有效性和各位董事对董事会有效性的贡献。评估程序应在年报中予以披露。
5.2 提名委员会决定如何评估董事会业绩并提出客观的业绩评估标准。业绩标准可以参照同行业水平,并应得到董事会批准,并应重点关注董事会如何提升了长期股东价值。业绩评估标准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更改,董事会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5.3 除了董事会提出的相关业绩标准,业绩评估还应考虑过去五年内与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和同行业基准指数相比,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
5.4 个人评估旨在评估每一位董事是否尽职与恪守承诺(包括出席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会议的承诺和其他职责)。董事长应根据业绩评估采取相应行动,如有必要,在与提名委员会协商后,向董事会提名新的董事或劝说董事辞职。
评述:
5.5 其他一些业绩评估标准包括资产收益率(ROA)、股本收益率(ROE)、投资收益率(ROI)和经济增加值(EVA)等指标在较长时间内的表现。
金管局的补充指引
5.6 提名委员会提议的业绩标准应包括制定战略方向、实现战略目标、提升风险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等定性考评内容。业绩评估标准应体现董事会保护存款人和投保人利益的职责。
信息的获取
原则:
6、为履行职责,董事会成员应在董事会会议之前及持续获得完整、充分、及时的信息。
指引:
6.1 管理层有责任向董事会提供完整、充分、及时的信息。仅靠管理层主动提供的信息是不够的,董事为履行其职责可要求管理层进一步提供更多的信息。董事会应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公司高级管理层获取信息。
6.2 所提供的信息应包括呈报董事会事项的背景和介绍、披露文件、预算、预测和月度内部财务报表等文件。预算的执行与先前的预测如有重大偏差,应予披露并加以说明。
6.3 董事应有多种渠道独立接触公司董事会秘书。要明确规定公司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包括确保董事会议事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得到遵守。在董事长的领导下,董事会秘书要确保董事会、各董事会下设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和非执行董事之间信息交流通畅,必要时还应为董事入门提供便利并协助董事会的专业化发展。公司董事会秘书要出席董事会的所有会议。
6.4 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免需经董事会通过。
6.5 董事会应制定相关程序,使董事,不论是个人还是全体,可以获得独立的专业咨询意见,以帮助董事履行职责。如有必要,应由公司负担此类咨询费用。
金管局的补充指引
6.6 管理层要向董事会提供经营中可能面临的所有重大风险的信息,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
薪酬
薪酬政策的确定程序
原则:
7、要有正式、透明的程序确定管理层和董事薪酬政策。董事不得参与决定自己的薪酬。
指引:
7.1 董事会应设立薪酬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应全部由非执行董事组成,其大部分成员,包括主席在内,应是独立董事。目的是将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减至最小程度。
7.2 薪酬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提出薪酬方案的建议,并为每一位董事和CEO(或相同级别的执行官)制定具体的薪酬计划。薪酬委员会的建议需得到董事会全体通过。薪酬委员会应该考虑到各种薪酬,包括但不限于董事的费用、工资、补助、奖金、期权和实物津贴等。薪酬委员会还要检查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
评述:
7.3 如有必要,薪酬委员会应征求公司内部或外部专家对董事薪酬的意见。
金管局的补充指引
7.4 董事会应确保薪酬政策与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和公司价值保持一致,不会使金融机构目标和董事、高级执行官利益发生冲突。
7.5 薪酬委员会应保存所有会议的记录,特别是关键的议事过程和决策的讨论记录。
薪酬水平和结构
原则:
8、薪酬水平应适当,可以吸引、挽留并激励公司所需董事成功经营,但是也要避免薪酬支付过多。执行董事大部分薪酬应该与公司和个人的业绩挂钩。
指引:
8.1 设计与业绩相关的薪酬时,应使执行董事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并与公司和个人业绩挂钩。应该有恰当的方法评估执行董事的业绩。
8.2 非执行董事的薪酬应当与其贡献水平相一致,体现其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作为一名董事的责任。非执行董事的薪酬不能过高,以免影响其独立性。
8.3 所有的执行董事应在其聘用合同中规定一个固定的任期。不论如何,聘用合同不得过长或者附加过于繁琐的免职条款。薪酬委员会要审查董事聘用合同提前终止的薪酬承诺。薪酬委员会应当公正,不应对业绩差的人员进行奖励。
8.4 鼓励实施长期激励机制。薪酬委员会要审查董事是否有资格享受长期激励机制。要认真权衡长期激励机制的成本与收益。股票、期权或其他形式的递延薪酬通常应在一定期限后才能赋予。强烈建议采用每年部分行权的机制。考虑到行权成本和相应税收,鼓励董事在行权期后继续持有股票。
评述:
8.5 在制定薪酬方案时,公司应当考虑本行业及其他同类公司的薪酬水平。公司应当慎重进行此类比较,以防薪酬增加而业绩却没有相应提高。
8.6 聘用合同中的通知期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从外部聘用的新董事需要更长的通知期,在首次通知期之后应减少至6个月甚至更少。
金管局对上述原则和指引没有补充指引
薪酬披露
原则:
9、必须在公司年报中明确披露薪酬政策、薪酬水平和结构、确定薪酬的程序。信息披露应有助于投资者了解支付给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系。
指引:
9.1 公司每年应向股东报告公司董事和至少前五名不担任董事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薪酬年度报告应成为公司董事年度报告的一部分或以附录的形式报告,并应成为向股东报告公司薪酬事项的主要渠道。薪酬委员会委员也要在报告中列出。
9.2 报告应列出薪酬在250,000新元区间的董事和至少前五名不担任董事的高层管理人员名单,并以百分比形式具体列出每一位董事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实物津贴、股票期权和其他长期激励计划。作为最佳治理实践,建议公司完全披露每位董事的薪酬。
9.3 为保持透明度,报告应披露董事或首席执行官直系亲属[6]且收入超过150,000新元的员工的薪酬。可以不披露该员工的姓名,但需清楚说明该员工与哪位董事或首席执行官存在亲属关系。
9.4 报告应详细说明员工持股计划,以便股东评估对公司投资的收益和成本。应披露员工持股计划的重要条款,包括可能给予股票的数量、评估股票期权价值的方法、期权的执行价、行权价是按市场价还是授予日价、行权日的市场价、行权期和采用特定期限的理由。
金管局对上述原则和指引没有补充指引
问责和审计
问责
原则:
10、董事会对公司业绩、市场地位和前景的评估应全面且易于理解。
指引:
10.1 董事会公布的中期报告、其他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报告、向监管当局报送的报告中(如有要求),也要包括董事会对公司业绩、市场地位和前景的评估,评估应全面且易于理解。
10.2 管理层要向董事会所有成员提供对公司业绩、市场地位和前景的月度评估,评估应全面且易于理解。
金管局对上述原则和指引没有补充指引
审计委员会
原则:
11、董事会应设立审计委员会,并以书面形式明确规定其权力和职责。
指引:
11.1 审计委员会至少应由三名董事组成,全部都须是非执行董事,其大部分成员,包括主席在内,应是独立董事。
11.2 董事会应确保审计委员会委员有资质履行职责。由于董事会决策时会依赖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审计委员会至少应有两名成员是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或具有相关经验。
11.3 审计委员会有权调查授权范围内的任何事项,并完全有权要求管理层全力合作,完全有权邀请任何董事或执行官参加其会议,完全有权获得合理的资源以充分履行其职责。
11.4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a)检查审计的范围、结果和成本效率,检查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如果审计机构同时为公司提供大量的非审计业务,则审计委员会应检查这些业务的性质和程度,在保持客观性和收费之间寻求平衡;
(b)检查重要的财务报告和决策,确保公司财务报表和任何与公司财务业绩有关正式声明的真实性;
(c)根据指引12.1,检查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d)向董事会推荐外部审计机构的任命、再任命和解聘,批准外部审计机构的薪酬和工作条款。
11.5 审计委员会应在没有公司管理层出席的情况下,每年至少与外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师会面一次。
11.6 审计委员会每年要检查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11.7 审计委员会应评估有关安排,通过此种安排,公司员工可表达对财务报告或其他事项不当的担心。审计委员会要确保对上述事项进行独立性调查并相应采取行动的安排必须到位。
11.8 董事会应在公司年报中披露审计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委员会的具体活动。
金管局的补充指引
11.9 审计委员会应保存所有会议的记录,特别是关键的议事过程和决策的讨论记录。
内部控制
原则:
12、董事会应确保管理层建立稳健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护股东投资和公司资产。
指引:
12.1 审计委员会应检查管理层制定的公司内部财务控制、操作与合规控制、风险管理政策和体系(统称“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每年应至少检查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一次。检查可以由内部会计师和(或)注册会计师执行,如果注册会计师同时担任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审计委员会应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会因其与公司的其他重要关系而受到影响。
12.2 董事会应在公司年报中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包括财务、操作、合规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金管局对上述原则和指引没有补充指引
内部审计
原则:
13、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所审计的业务。
指引:
13.1 尽管内部审计师需要向CEO负责,但更主要的是向审计委员会主席负责。
13.2 内部审计师必须达到或超过国家或国际认可的专业机构制定的执业标准,包括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制定的内部审计执业标准(Standard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rnal Auditing)。
13.3 审计委员会应确保内部审计机制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在公司内得到足够的重视。为避免引起疑虑,内部审计可以由内设部门实施,也可以外包给声誉卓著的会计或审计机构,还可以由拥有内部审计师的大股东、持股公司、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实施。
13.4 审计委员会应确保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计。
金管局的补充指引
13.5 内部审计师的职责范围应当清晰界定,适合金融机构现在或将要面临的风险,包括新产品和新业务带来的风险。
13.6 内部审计师的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a)评估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可靠性、完善性和有效性。
(b)确保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能够带来迅速、准确的交易记录和资产安全。
(c)决定金融机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并坚持遵守既定政策,管理层是否采取必要措施解决内控中的不足。
13.7 内部审计师在必要时可以与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接触,并有权获得信息和说明。
13.8 审计委员会应制定必要的程序确保内部审计师的建议得到及时的处理。要密切关注明显的例外和重大建议。
13.9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任命、辞职和开除应经审计委员会批准。
与股东的沟通
原则:
14、公司应定期、有效、公平地与股东进行沟通。
指引:
14.1 公司应定期传达相关信息,收集意见,解决股东关心的问题。公司应尽可能详细、具体、有针对性地披露信息,力戒陈词滥调。
14.2 公司应及时披露信息。如果由于疏忽只向特定群体披露了信息,公司应尽快地向其他全部股东披露同样信息。可以使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披露信息。
金管局对上述原则和指引没有补充指引
原则:
15、公司应鼓励较大股东参加年度股东大会,并允许股东有机会就影响公司的各项事务发表意见。
指引:
15.1 股东应有机会有效参加年度股东大会并参与投票。应允许股东在场或缺席投票。建议在公司章程中制定适当条款规定,如果股东同意,可以通过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进行缺席投票。
15.2 年度股东大会应就每一项重大问题分别形成决议。除非决议之间相互关联并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否则公司应避免出台“一揽子”决议。如果推出“一揽子”决议,公司应说明原因和重大意义。
15.3 审计、提名和薪酬委员会的主席应出席年度股东大会,帮助解决问题。外部审计机构也要出席会议,解答股东有关审计的实施、审计报告的准备和内容等方面的询问。
⑷ 在新加坡银行开户有什么条件么
新加坡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主权独立,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新加坡政府也非常支持财富管理行业。账户信息和业务信息得到很好的保护。
2. 申请开立新加坡银行开户的公司不从事高风险行业经营,公司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高风险产品和高风险服务,否则无法通过新加坡银行的审批。近年来,世界各国对KYC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新加坡成为除美国、英国外,世界上KYC监管最严格的国家。新加坡金融机构必须实施强有力的措施,监督和防止非法资金流入新加坡金融体系。
3.需要提供完整的公司信息,包括注册证、公司章程、商业登记证、银行账户、股东护照、股东地址证明、股东简历等,以便在海外公司开户,银行将要求公司提供相关的注册和实际经营证明。公司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于在新加坡开设银行账户非常重要。
⑸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流程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之前,新加坡的央行职责是由众多政府部门和机构代为执行的。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银行和货币体系越发复杂,新加坡越来越需要成立央行来制订金融和货币方面的政策。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承担着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艰巨任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早期架构
根据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1971年1月1日正式运作。其董事局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财政部部长为董事局主席。建立伊始,除了执行总监办公室外,还有三个职能部门:银行和金融机构部门、投资和汇率控制部门、银行营运和管理部门。员工总数为112人。当年晚些时候,秘书处,经济研究部门和伦敦办公室正式成立。1977年4月1日,保险行业被并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管辖范围。1984年9月21日,证券行业也交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
使命和监管事项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执行除货币发行(由新加坡货币局,简称BCCS执行)外几乎所有的央行职责。工作目标:制订货币和汇率政策,保证经济稳定发展,避免通货膨胀;维持适合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环境;促进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产业;建立具有向心力卓越组织,吸引激励人才;与其他央行、世界金融机构和新加坡私营机构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关系。
组织架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由财政部长胡赐道领衔的董事局管理。Lee Ek Tieng先生为执行总监,负责相关政策的日常管理。由2名副执行总监和8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团队为其服务,提供支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现在由执行总监办公室、银行和金融机构组(包括2个部门、4个处室)、经济、金融、信息服务、保险业专署、内审、国际、人事和行政管理部门组成。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纽约设有办公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现有员工519人。
货币政策
新加坡货币政策旨在保持低通货膨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政策的中心是一揽子交易货币的汇率管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过去25年的货币政策记录非常优秀。自1971年来,新加坡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1%,如果不考虑2场石油危机影响,新加坡年均通货膨胀率仅为2.1%,为世界最低之一。与此同时,年均实际GDP增长率为8.3%,同时也为世界最高增长率之一。
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过去25年的金融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彰显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健全管理架构和打造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环境的努力。1971年,金融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9%;如今,金融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1%。主要的增长点来自于离岸银行业。1971年的规模为10亿美金,到1995年,整个亚洲美金市场价值增长到4480亿美元。
新加坡如今是世界上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同时也是亚洲少数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外汇、金融期货市场之一。
⑹ 新加坡为何成为金融中心
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服务产业、国家税收的最大来源,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已从70年代的6%增至2001年的13%。目前,新加坡拥有600多家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对新加坡经济和确立亚洲金融中心地位贡献很大。然而就全球而言,仅在外汇交易(交易量居全球第4位)、跨国界贷款(第10位)、柜面市场衍生交易(第13位)等三项排名较为靠前;随着行业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新加坡在上述领域的地位也正遭遇严峻挑战。此外,亚太区域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摩根士丹利全球国际资本指数中的亚洲份额大为降低,亦使得新加坡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活动较为被动。
就地区而言,虽然新加坡的安全港地位已促进培育了理财产业的成长,但由于国内市场狭窄、企业文化衰落、区域经济和金融产业前景黯淡等多种因素,使资金市场受到阻碍;同时,来自其他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时日已久,悉尼在押汇业务和电子化领域正形成自身独特的小生境,而上海依托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逐渐获得认可。
一、金融服务业面临的挑战-传统板块衰落区域内南北分隔 产业抓手匮乏
曾经驱使新加坡成为金融中心的传统产业均已走向成熟,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业早已翻天覆地,目前工作组提出不应再追求以增强国内竞争力的方式重整金融业,而应把目光放长放远,寻求更多外部合作机遇。
1、传统金融产业衰落
外汇交易和资本市场活动等传统金融服务板块在数量和地位上均呈下跌趋势。根据国际结算银行每三年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4月传统外汇交易市场的日周转量与1998年4月相比,已下跌了19%。欧元诞生、银行业整合、电子经纪人功能不断增强、国内市场过于狭小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这种大幅下跌。由此可见,新加坡有必要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外翼,力争在朝阳板块中重新开发特色竞争项目。
2、区域内南北分隔
亚洲金融危机后,由于投资者较为中意,商业发展机遇充裕,北亚地区已逐渐崛起。随着大中华市场的成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韩国企业重整浪潮的到来,进一步确立了投资者对该地区的信心。本地区原有的金融中心—香港、东京,以及未来可能的金融中心—上海,都将从北亚地区不断增长的商业活动中获益。相对而言,东南亚一直受到大批问题资产和坏帐等造成的后金融危机的困扰,近期的反恐战争进一步延迟了经济复苏,这又对投资者投资北亚地区形成一定障碍。
新加坡金融业应利用北亚和东南亚两地区出现的不同发展机遇,而各金融机构可在国外商业机构对大中华区域投资、对中国企业斥资,以及管理中国企业离岸资金等领域提供相关服务,还可为印度企业提供法律、技术和金融等领域的高效率基础设施,协助其进行资金筹措和海外扩张。
3、挖掘独具特色的产业抓手和小生境
面对上述挑战,新加坡更需开拓新颖的产业抓手,减弱其地理依赖性,转向依托技术和知识型经济。长远来看,正如瑞士业已成形的理财板块和卢森堡的零售资金管理板块,新加坡的新型产业抓手应能推动本地形成金融行业内地区或全球的小生境。新加坡国内的狭小市场也促进了以外部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小生境政策,这应是一项更为妥当的长期战略。由于金融服务业是信息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加坡在IT和市场基础设施上的强势条件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可促进新加坡在金融服务领域在新兴经济板块内的竞争,提升知识为本的价值链。
二、金融服务业的远景规划-成为亚洲地区/全球小生境集结的卓越金融中心
在亚洲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加坡作为商业和金融枢纽的竞争优势,金融服务产业工作组为新加坡制定了下一阶段的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将新加坡定位于亚洲地区/全球小生境集结的卓越金融中心,具体目标为:开发金融服务产业,并形成地区和全球小生境,加大挖深其在金融产业活动中的产业深度和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成为金融和辅助专才的学习、研究、工作和生活中心。
三、四大战略驱动力
1、战略驱动力之一:成为区域理财中心
理财服务是新加坡金融板块保持良好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为了促使本地长期葆有作为个人理财中心的竞争力,必须在政治强势、经济稳定和产业管理规划上开足马力。同时,具前瞻性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反馈速度较快的政策框架、完备的辅助服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投资专家等对新加坡建设理财中心均十分重要。
建议1、巩固政府在发展资产管理产业进程中的功能
建议2、增强新加坡作为知名资产管理中心的竞争力
建议3、重点关注资产集群的发展
建议4、发展辅助服务
2、战略驱动力之二:成为区域/全球押汇处理中心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出现金融产业的押汇处理中心,但由于金融机构面临削减成本和重返核心产业活动的与日俱增压力,为此,他们盼望把押汇业务集中到商务成本低的地方,或外发委托。这将导致未来1-2年内新加坡流失大量后台工作岗位。虽然新加坡生产成本较高,但作为押汇业务中心,它仍拥有许多坚实的优势,诸如世界级的电信与硬件基础设施、众多全球银行的地区总部、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而又不断优化的法规框架、坚实的高效押汇业务文化、受过良好英语教育的劳动力,以及蓬勃发展的IT产业等一系列因素可协助本地成为押汇处理枢纽。考虑到上述条件,新加坡应保留与追求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押汇业务,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建议5、成立区域/全球综合押汇业务中心
3、战略驱动力之三:成为亚太区风险管理中心
传统保险业市场中,在解决突发风险和专业风险上仍十分欠缺,传统的应急手段并不能对某些恐怖主义相关的风险事故做出积极应对。过去十年中,贷款交易、证券投资及其他风险转移延伸产品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市场的额外风险接踵而至。新加坡应主要依托于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和国际金融机构集结的良好条件,将自身定位于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风险管理中心。
建议6、创设亚太区风险管理制度
4、 战略驱动力之四:营造倍具吸引力的商业环境
建议7、强化政府部门和民间领域之间的合作往来
建议8、增强新加坡金融板块中的国际份额
建议9、关注并提升教育培训的驱动政策
建议10、增加新加坡本地教育培训环境中的国际含量
建议11、进一步巩固新加坡的税收环境
建议12、为金融板块提供一流置业环境
⑺ 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亚洲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作为一家亚洲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华侨银行在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文莱、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及美国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 460 家分行和代表处。2007年8月1日,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华侨银行中国" )正式开业。华侨银行中国目前除在上海设立总部外,在成都、天津和厦门设有三家分行,在北京和青岛设有代表处。同时在上海和成都各拥有一家支行。目前华侨银行中国聘有近300名员工。
⑻ 新加坡金融专业院校有哪些
新加坡会计学院
专业设置: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认证(ACCA)
英国会计师认证(CAT)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美国)
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是全球投资金融业最受推崇的尊衔,由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CFA Institute),一个非盈利及投资学权威机构,来主办及授证。
CFA有三级考试考试覆盖广,深,科目包括职业操守,数量分析,财务会计,经济学,企业财务,投资评估,固定收益投资分析,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分析,投资分配组合等。学生通过三级考试之后, 需要积累3年投资相关经验, 就可以被授予特许金融分析师称衔。全球共有大约68000 CFA 持有者,中国还是屈指可数。
CFA称衔被世界公认,是金融投资界优越成就的象征。全球性大企业投资银行及金融机构都对CFA 持有者高度重视,高薪聘请。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 很多国际投资银行都把此作为其亚太区域总部,例如: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SFB),巴克雷斯银行(Barclays), 等等。中国经济腾飞,金融业崛起,更急需CFA持有者之类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很多CFA考生都把其作为跨入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第一步。职业选择包括证券分析,投资银行,风险管理,金融分析,财务总监等。
学生入学程度要求:
大学本科及更高学历的人员; 没有大学本科学历却已拥有4年专业工作经验的人员。
新加坡管理大学
新加坡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SMU是新加坡三所公立大学之一,是新加坡政府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精心打造的国际一流商科、社会学科类高等学府,其商学院在现代金融有很很强的教学科研实力。
SMU的应用金融硕士学制两年.
⑼ 新加坡不同银行间转账要多久
新加坡不同银行间转账一般1-2天左右到账
跨行转行划不来,就DBS来说,如果是跨行转账,用interbank fund transfer当天晚上8点前转账的话,2个工作日之后才能到账,晚上8点以后转账的,3个工作日后才能到账,如果遇到周末或者公共假期时间还得顺延。额度上也不自由,最低500块,如果你需要转的金额低于500是没办法跨行转账的。与其这么麻烦,还不如直接取钱去对方的cash deposit machine上边帮他存,就连开支票也比跨行转账方便,快捷支票存款只要一个工作日就能到账。
(9)新加坡金融机构工作日扩展阅读
国内各大银行的跨行转账到账时间为:
工商银行:系统内实时到帐,50W以上次日。2,跨系统根据人民银行的时间。
中国银行:系统内9:00-17:00实时到帐。2,跨行1-3个工作日。
建设银行:系统内9:00-16:30实时到帐。2,跨行1-3个工作日。
交通银行:系统内实时到帐,跨系统24小时工作日。
招商银行:系统内:同城资金实时到帐,异地正常情况下资金可在2个工作日内到账。2,跨行:同城可在2个工作日内到账。异地正常情况下资金可在5个工作日内到账。
广东发展银行:系统内:1-2个工作日。2,跨行1-2个工作日。
光大银行:系统内1W以下实时到帐,1W以上次日到账。2,跨行1-2个工作日。
邮政储蓄:暂未确定
民生银行:系统内实时。1,同城票交: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运行,1至2个工作日到账。2,异地汇款:周一至周五工作日运行,3至5个工作日到账。3,大金额实时支付: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早8:30--下午17:00运行,半个小时到达对方总行。4,小金额实时支付:7X24小时运行,2个小时内到达对方总行。
浦发银行:系统内实时到帐,跨系统24小时工作日。
中信银行:所有都是1-2个工作日。
⑽ 在新加坡学金融好就业吗
金融学——有“钱”途的专业
金融学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该专业也被人们戏称为最有“钱”途的专业。
在薪酬最高的专业排名中,金融毫无疑问位居榜首。不管是在哪个口径统计出来的薪酬数据中,金融行业都位居前列。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资本的力量会在今后越来越凸现出来。而长袖善舞的金融业人士,无疑会成为人人羡慕的高薪阶层。
读了金融学,将来做什么?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怎样选择和自己发展相符的专业方向呢?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
金融类证书介绍
一、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五科:基础,交易,发行与承销,技术分析和基金。
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考试简介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 简称CIIA)考试是由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为金融和投资领域从业人员量身订制的一项高级国际认证资格考试。通过CIIA考试的人员,如果拥有在财务分析,资产管理和/或投资等领域三年以上相关的工作经历,即可获得由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协会授予的CIIA称号。自CIIA考试于2001年正式推出以来,全球已经有5000多人参加了终级考试,迄今为止,2800多名专业人士已经获得CIIA称号。随着各个区域和国家/地区协会的推广,CIIA将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参考,并扩大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一个更加广泛的全球CIIA联盟也将逐渐形成。
三、CFA概况介绍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