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超储率是什么

金融机构超储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1-13 23:27:17

❶ 什么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什么是超储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银行(bank)起源于板凳(bench)。起初只是兑换货币,后来增加新业务,替有钱人保管金银,别人把金银存放在他的保险柜,他给人开张收据,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天长日久,有聪明人看出其中门道,虽然每天都有人存,有人取,但他们的保险柜里,总有些金银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有保险柜被提空的情况。于是兑换商玩起“借鸡下蛋”的把戏,别人每存一笔钱,他们只在手中保留一部分,剩下的则悉数贷出去。被兑换商保留在手里的那部分金银,就是后来的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准备金保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显山露水了,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宽,应付客户提款,已经不像早期那样过分依赖准备金了。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主要影响:
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4、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个债市走的。
5、期货:短期有利空影响,对一些商品期货会有较大利空影响,我国目前还未有这种类型的金融期货,呵呵,所以基本上影响不大。
6、存款: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调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❷ 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备付率是一个意思吗

定义:
备付金率(Cash reserve ratio)也称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s rate)、支付准备金比率、超储率。备付金率是指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货币资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

概述:
银行在同样的资金运用的力度下,备付金率越来越低,说明其资金越来越紧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反映了银行资金运用很充分,以至于把超额存款准备金降到最低。由于是时点数,也可能受短期因素影响。和其他资金运用相比,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收益最低,仅为0.99%。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以后,银行本身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需求也是下降的。
适当的备付金率应保持在2.5%-3%左右,金融机构降低备付金率的空间不大。

性质:
金融机构为适应资金营运的需要,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时有随时可调用的资金,按规定在中央银行开设存款帐户,存入一定数量的准备用于支付的款项。由于这个存款帐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同一个存款帐户,因此备付金就是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数量以外保留的准备金,其应达到的数额用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来衡量。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2015年2月5日起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5年4月20日,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❸ 什么是超储利率

简单的说就是超储率和回购利率不过同时高涨或低落,二者呈现负相关。

❹ 什么是超储率

超储率就是银行金融体系中,超额准备金率影响下的资金储备率。在中央银行的统一调配下,适当的超储率应保持在2.5%-3%左右,金融机构降低超储率的空间不大。

❺ 超储率的介绍

金融机构超储率是决定央票利率的关键因素。超储率代表银行闲置资金的充裕程度,因而其变化情况也决定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事实上,美联储正是通过调控各金融机构在其存放的剩余联邦基金,

❻ 我国的央行在通胀时会对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5月10日央行公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体来看,央行对宏观经济的看法更为积极和乐观,同时它强调了管理实体经济出现的通胀预期并提出了五种具体操作方法;在流动性管理层面,央行由之前的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转变为组合各种工具加强流动性关系以保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在汇率管理层面,央行在下一步政策思路中的描述值得注意和思考。

此外,一季度末超储率和加权贷款利率两个层面的数据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和预期。

宏观经济:更乐观的经济看法和更具体的通胀预期管理措施

相比较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描述的“内需回升基础不平衡,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央行此次认为“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快速回升,消费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在通货膨胀层面,央行认为一季度出现的生产资料价格较快上涨(包括劳动力报酬增长加快)值得谨慎对待,并指出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维持高位的通胀预期。比如,“做好与公众的沟通和引导工作”;“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中的作用”;“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国内农产品(000061,股吧)供给,保持国内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基本稳定”等。

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和汇率调整

在流动性管理层面,央行由2009年四季度的“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基调调整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以及“通过适当的工具组合发挥货币政策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

在下一步政策思路中,央行对汇率政策的展望自2009年以来首次加入“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描述。这与我们认为汇率政策要先于利率政策调整的预期有所一致。

此外,在公开市场操作部分,央行提到公开市场利率“于2月份适时企稳,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如我们之前的猜测,这可能与汇率政策的配合相关。

一季度末金融机构超储率1.96%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超储率1.96%。在总量数据层面,这与我们之前根据模型推算出的超储率水平基本一。并且基于此,我们给出了4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约处于1.56%,绝对超储规模约为9800亿元。

此外,关于不同银行的超储率问题,央行此次进行了口径调整,不再公布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数据,而改为大、中和小型银行数据,因此与历史数据不具可比性。

加权贷款利率逐月小幅上升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逐月小幅回升。3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1%,比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4%,上升0.16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3.55%,上升0.81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所反映出的总体趋势,与我们在票据贴现市场以及安信民间利率调查系统的数据趋势一致。因此基本属于符合预期。

❼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于股市有什么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边际效果将日益明显
在1月份CPI低于预期且控制新增货币和信贷增速初见成效情况下,市场部分人士预测短期货币政策不会再有大的动作,但令他们意外的是,央行决定从2011年2月24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也因此再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这一举动表明,央行预防春节后银行产生放贷冲动,抑制货币增速过快增长态度坚决,而这将有利于政策效果的实现。

控制流动性压力仍大

虽然1 月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但从媒体报道数家银行2月信贷额度在两天内用完,可见当前信贷增长压力依旧很大,这也使得央行不敢放松对于银行的流动性控制。

节后随着大规模资金返回银行,银行间市场重归流动性充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Shibor一周市场利率从8.0%以上的高位回落至2.79%左右,接近历史平均水平。按照央行历年春节后的公开市场操作惯例,应该回笼这些货币,即便是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09年也不例外,该年春节后第一周央行就回笼了1040亿元。但今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过程却遇到了一个"麻烦",使得回笼货币的目标难以实现,那就是央票一级市场收益率和二级收益率差距过大,如即便央行节后逐渐提高了央票发行利率,但3月和1年期央票收益率仍与二级市场收益率差30和47个基点。在此情况下,央行很难不顾成本地大规模发行票据以回笼货币,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节后回笼目标难以实现,如节后两周出现了净投放1330亿元,而未来央行还面临更大的回笼货币压力,如2、3月份央行净投放规模达到3630亿元和6870亿元。

这种压力使得央行不得不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一方面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冲2月份形成的3630亿元市场净投放,达到减弱银行放贷冲动的目的。

而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除了缩减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性,抑制银行放贷冲动外,还有减弱货币增速的意图。从当前来看,虽然1月M2增速同比增长17.2%,比上年末低2.5个百分点。但是仍与央行年初确定的16%目标有一定距离,央行未来仍面临较大的货币控制压力。由于社会通胀预期水平较高,今年1月份现金新增量达到惊人的13472亿元,现金存量同比增加42.5%,这就意味着包含了现金范畴的基础货币增速也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央行为了控制货币增速,就不得不抑制货币乘数,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控制货币乘数比较好的手段。

"提准"效果日益明显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越来越高,其政策边际效果将会比以前更加明显。2009年12月银行系统超储率高达3.13%,而去年12月超储率只有2%,其中大型银行超储率已经回落到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0.9%,在超储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央行1月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动作就触发了银行间市场较大的波动,如一些1月份放贷较猛的银行由于对流动性压力估计不足,最后只能通过匆忙卖出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以上交存款准备金,由此造成1月中下旬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

目前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至于产生1月份那样大的震动,因为银行春节后通常会释放出的大约0.5%水平的超储率有助于银行应付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且2月份外汇占款增量增加有助改善银行的流动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会促使银行谨慎运用资产,这在热钱流出新兴市场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推升银行间市场利率逐步上行,而当货币市场利率提高之后,银行就不得不提高贷款上浮程度,从而起到抑制信贷需求的作用。这样的边际作用点正逐渐来临,如当前对贷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Shibor一年期利率已达到4.45%,与2008年政策紧缩期的最高点4.7%已经相距不远了,这意味着央行未来只需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2次,或再配合加息1-2次,就可以比较有效地实现抑制银行信贷增速的目的,这个时期大概会出现在今年4月份左右,而在信贷整体增速得到逐步控制后,央行对所有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就会随之大大下降,而可以采取针对那些信贷增长仍然较快的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参考:http://www.tradehn.com/news/news.aspx?id=177225

❽ 概念问题

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就是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并不是一国市场内生的,而是由于外国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导进入国内的,由外部经济因素传导到一国国内后,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只发生于开放性经济体系中。
所谓资金流通过剩,就是居民存款居高不下的老话题。说白点儿,就是现在老百姓手里钱多,可以拿钱来买股票或消息,所以股票会涨,生意会好做。原来的扩大内需、引导资金流入股市都是针对这一问题的。

兴业银行 鲁政委
在整个2006年的中国经济讨论中,似乎没有哪个概念比“流动性过剩”出现得更为频繁。虽然大家在过剩问题上达成了罕见的“共识”,但内涵却极为杂乱。通过对各种使用语境的品味,我们发现,人们至少在六种含义上使用着“流动性过剩”一词。因此迫切需要对已使用的“流动性过剩”内涵进行梳理,以避免今后在形势分析和政策讨论上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第一种含义是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这种含义下流动性过剩的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其前提是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与经济具有稳定的相关性。但实际上,现代经济中,不仅货币流通速度已被证明为不稳定,而且货币量与经济之间的稳定关系也已被打破。这正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联储放弃货币量目标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实际货币量从来就没有与事先设定目标一致过,而且偏差还较大。所以,据此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显然不可靠。这实际上也是为什么流动性已“过剩”了这么久,而我国通胀水平依然不高的原因。

第二种含义是指准货币(M2-M1)的持续增加,亦即“喇叭口”持续存在甚至扩大的状态。这种看法认为,准货币的持续增加,表明现实的货币供给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需求,这些“剩余的流动性”就转化为暂时不准备投入使用的定期存款,或被投入到股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这种观点有一个先验假定,即正常情况下,M2与M1的增速应当一致。实际上,两种货币层次变动的不一致更可能是一种常态,不然,将其分做两类似乎就没有必要了。在我国社保体系尚不完善、股票等企业直接融资仍有必要进一步拓展的情况下,尽管“喇叭口”目前有合拢迹象,但未来仍可能再度出现并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此判断流动性状况显然不尽合理。

第三种含义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可用资金松紧状态。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券、股市和企业债等方式所能获得资金的状况。如果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那么就存在流动性过剩。这种流动性过剩的潜在危害首先是可能带来经济过热,而后则可能因产出过剩而使经济陷入通缩。

这种意义上的认定前提应该是企业投资已经造成了明显过剩,企业资金需求下降。但近两年,企业销售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工业产品当月销售率10月已达到97.91%;企业利润率也呈现同比大幅增长,今年一直维持在21%以上,9月份达到29.6%。即使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今年利润也普遍出现大幅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市场前景,我们很难说资金的供给已经超过了企业需求。

第四种含义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和存贷比的持续走低。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是给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造成很大压力。但考虑到银行持有的证券(除票据外)不计入贷款统计范畴而银行间市场证券存量巨大的现实,很大一部分存贷差资金被投入到了风险低、流动性高的证券上,并不处于闲置状态。

而银行增加证券持有,有利于其改善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状况,增强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进一步地,如果存贷差过小或存贷比持续处于高位,也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从传统“存贷利差主导”向现代“中间业务收益主导”转变。

第五种含义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此种意义上,银行间市场利率往往被视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关键表征。如果存在一个高效率金融市场,这种市场不仅存在一个公认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基准利率,而且能够有效调节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资金的不均,那么该利率就可以看作是判断流动性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然而,我国目前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欠缺,其结果就是可能在总体流动性依然相对宽裕的情况下,不仅个别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会显得相当紧张,而且银行间市场某些交易品种的利率却可能会不断上行。最近银行市场显示的正是这种情形。

第六种含义则是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是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的,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前者为强制性,因而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超储率持续处于高位。基于这种内涵提出的“流动性管理”职能,符合市场经济对央行普遍的职能要求,因而其指向未必一定与流动性过剩有关。

但除了参照国外的超储率水平外,我们尚无法判定超储率高到何种程度为流动性过剩。如果依据美国金融机构超储率一般低于2%的经验标准,那么今年1-10月我国金融机构超储率的确不低。保守估计的数据表明,最低的月份也有2.3%,最高的则超过了3.6%;而激进的估计则显示,最高的月份可能超过了5.5%(比如IMF所估计的6月末水平就是如此),最低的也有3.0%。如果这样,今年我国的流动性的确有些过剩。但是如果考虑到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储备调剂效率和银行流行性管理水平,在当前超储率低于2.5%时,我们就很难再一概而论地讲流动性依然过剩了。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超储率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可转债的转股价格调低对股价 浏览:578
简述证券融资活动的作用 浏览:53
贵金属证监会 浏览:688
天富期货有限公司上海营业部 浏览:216
秘鲁外汇中国银行多久收到 浏览:171
呼白酒业福大量大价格 浏览:490
双汇发展历史价格 浏览:459
上海证券报藏波 浏览:126
狮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938
什么是b轮融资 浏览:79
非融资担保公司风险指标 浏览:511
股票有哪些盘 浏览:667
国企干部能否参股非上市公司 浏览:499
用于引进设备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浏览:563
融资融券承做 浏览:479
怎样拓展融资渠道 浏览:267
2015年3月天津汽油价格 浏览:620
融资融券华泰网上开通 浏览:489
不同形态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 浏览:153
元理财基金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