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美国并没有出现所谓「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的概念
美国没有中国就不会有了,中国现在有的美国至少20年前就有了,只不过中国今天才有的可能美国20年前就叫停了。
譬如,全球知名的网络支付公司——美国的Paypal(贝宝),贝宝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利用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用户只需简单地进行设置,存放在贝宝支付账户中原本不计利息的余额就将自动转入货币市场基金,0.01美元起申购。
中国的余额宝比它晚了整整十五年。
Ⅱ 美国为什么没有互联网金融
并不是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而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开放的,不存在利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套利的空间
望采纳
Ⅲ 美国的Fintech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何不同
在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只有Fintech这个词。主要指互联网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这些服务和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是颠覆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
美国Fintech公司的发展现状,近距离观察和比较了中美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的发展环境与内部机理,与银行同业交流了面对金融科技脱媒压力而主动创新转型的做法和经验。本文是一个框架性的描述。
1.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比较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近三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究其机理,主要原因是金融抑制带来的普惠金融供给不足,还有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包容监管的环境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套利。而在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只有Fintech(金融科技)这个词,主要指互联网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这些服务和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是颠覆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
从美国的金融竞争环境看,金融供给还是比较充分的。unbanked(没有被银行服务覆盖到的客户或市场)的缝隙,被Fintech所弥合。而且美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是矩阵式的,既有OCC(货币监理署)、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这些传统的功能监管机构,还有在金融危机后新成立的FSPB(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等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既有联邦一层的伞形监管,又有地方州政府一层的区域监管和协调监管。所以,美国并没有给Fintech太多的套利空间,而是靠一系列有效、严密,呈矩阵式的监管条例,来规制金融科技公司不能无序竞争和侵害消费者权益。
2.美国大银行网点转型和全渠道协同的借鉴
美国大型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基于成本压力,确实在收缩零售网点。但是从趋势看,网点并没有因为千禧一代的崛起,数字技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脱媒压力而呈消亡趋势。比如,花旗银行在美国的零售网点收缩到六个重点城市,并且出售了中美洲和欧洲的部分零售资产。但是,花旗对现有的网点进行了有效的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
走进CITIGold(“花旗金”,是花旗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客户服务中心),里面的客户经理都是持手持pad和客户友好攀谈,提供咨询和营销。厅堂内的自主服务设备(如ATM或者网银终端),不是非常花哨,布放得十分标准化,且简单易用。二楼的高端客户服务区,更像一个咖啡馆或者书吧,有宾至如归的温暖。
照花旗的理念来说,冷冰冰的高科技设备不会拉近反而会拉开与客户的距离,所以更重要的,是以营造温馨社交氛围的理念让客户在银行网点觉得舒适,在愉悦的环境中满足金融需求。网银、手机银行和平板终端,与网点之间的配合非常无缝,不刻意区分线上与线下,而是保证服务流程的衔接平滑。让客户在最合适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服务渠道,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恰到好处,感觉随时、随地、随心。花旗的渠道战略是eco-system(生态圈)建设,让客户在旗舰店、全功能网点、简易型网点、ATM和电子银行之间自由穿梭,无缝衔接服务流程。
3.跨国银行跨境供应链和支付清算业务的经验
大银行的战略十分清晰,根据公司的传统优势和市场洞察,确定主攻方向和特色业务领域,而不是全面开花。比如德意志银行,确定了不再单纯坚持全球规模领先,而是在个别地理区域的完胜;不再追求做全能银行,而是聚焦在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线。
花旗银行的贸易金融取得市场领先者地位,所以就加大投入,把贸易金融和全球现金管理、跨境清算业务优势发挥到极致。花旗的CITIDirect企业门户,集成集团上述全球公司金融业务的产品和服务资源,能够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快速响应、移动tablet支持、最优资金汇划路线和最佳收费模式的服务。花旗甚至把SWIFT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发现国际汇款收款方的结汇习惯,而采取由本行售汇,而不是白白将这部分手续费收益让渡给收款行的传统做法。
花旗贸易金融的六大支柱,不是以银行产品为中心,而是根据客户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阶段提供灵活组合的贸易融资产品、工具和资产配置服务方案。在跨境业务中,花旗把合规作为第一前提,在全球各国家、地区的业务拓展,必须谙熟当地的合规规制,遵循而非去尝试触碰监管红线,因为一旦违规被惩罚的成本是极高的,且将带来一定的声誉风险。
4.美国银行如何应对新兴互联网技术公司的挑战
面对Paypal、Lending Club、On Deck、MCX等互联网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新进入者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传统银行一般采取三种策略应对。
一是在银行内部开展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比如花旗银行开始把电子银行的安全认证工具,从物理的etoken更新为内置在手机上的一个APP,大大降低了机具的投入费用开支;又如银行根据客户的信用卡消费记录,挖掘客户的生命周期,并主动推动消费分期的消费金融服务;再如在网银的页面上开展类似PowerBall(彩票)让客户参与博手气的营销活动,以增加银行服务的趣味性。这些内部创新,达到了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的目的。
二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达到提升服务黏性或者拓展全新客群的目标。比如,大通银行与MCX(二维码扫码支付公司)合作,将8900万个人客户开放给MCX,作为使用扫码支付pilot的天使客户,意在为自己的零售客户提供全新的支付体验,提升黏性;再如大通银行与On Deck合作,使用该公司网络贷款平台的大数据挖掘和信用评价技术,拓展自己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而对市场则以银行服务面目出现,内部使用On Deck的技术平台并付license费用。
三是直接投资Fintech公司,为未来的经营周期转折做准备,比如富国银行对Lending Club的股权投资。
5.美国P2P行业的业态发展和监管框架
首先,美国的P2P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平台型,利用网络技术撮合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即借贷双方。另一种则是自营模式,凭借自己上市融资或者从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自行放贷,但一般利率比银行要高。
其次,美国的P2P投资和融资双方都有监管要求,一是融资方要按规定进行必要且充分的信息披露,并遵循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各项义务;二是投资方也要进行准入,要到SEC进行登记并准入资格,成为合资格投资者。因为监管部门认为P2P交易的是收益权凭证,有证券的属性。
银行与P2P平台的接入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结算与托管服务;第二种是以投资或协议合作形式,介入平台;第三种是直接收购,比如前述提到的富国银行通过收购Lending Club的股份成为股东。
Ⅳ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有哪些
楼主可以看一下详细的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有哪些,如下图所示:
Ⅳ 美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哪些方面
随着P2P平台LendingClub的上市,美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近两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但中美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监管制度方面:美国监管制度及监管部门早已确立并对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予全面
Ⅵ 美国的Fintech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何异同
Fintech一词其实是Financialtechnology(金融科技)的缩写合成词,根据维基网络的解释它是指一群企业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产业。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和上述所说的Fintech可不太一样,根据网络的解释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从定义以及所例举的平台业务模式来看,我们发现美国的Fintech公司更多地是强调金融经济的产业化以及科技化,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更多地是强调互联网化以及平台的服务,重点在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就业务覆盖范围而言,美国的Fintech更为广泛。
从发展环境这一层面来说,美国的Fintech更像是新老金融企业的科技创新革命,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像是传统金融的普遍化以及互联网化的缺口补充。
Ⅶ 盘点美国有哪些知名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很多,但由于国内网络限制 你看不到外国的网站及产品,建议您还是选择国内的理财平台吧,银嘉钱包就是一个不错的理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