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案
在200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推进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改革”;2013年和2014年又连续两年提出“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2015年4月12日,官方宣布,由中国央行会同有关单位提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关键点
其一,官方将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补充三大银行的资本金。中国央行相关负责人12日对记者透露,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统一按照10.5%的标准实施。
其二,首度明确提出将对三大银行采取“资本约束机制”。此前,对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采取何种约束机制,坊间一直存在争议。
其三,明确要求三大机构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此前,虽然国家开发银行于2008年12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就成立了董事会,而近期履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胡晓炼也是以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身份上任,但三大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很大改善空间。
Ⅱ 谁可以告诉我金九条和金融30条的细则啊
(十六)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等保险业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计划,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提高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发展适合农民需求的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五、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十七)允许商业银行对境内外企业发放并购贷款。研究完善企业并购税收政策,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十八)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债券市场避险功能,稳步推进债券市场交易工具和相关金融产品创新。开展项目收益债券试点。
(十九)加强对社会资金的鼓励和引导。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政府鼓励项目,特别是灾后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完善工商登记、机构投资者投资、证券登记和税收等相关政策,促进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投资的规定,落实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扩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建立多层次信贷供给市场。
(二十一)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在进一步规范发展信贷资产重组、转让市场的基础上,允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发展以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款等为标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适度分散信贷风险。
六、改进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二十二)改进贸易收结汇与贸易活动真实性、一致性审核,便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加快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简化手续,实现贸易外汇管理向总量核查、非现场核查和主体监管转变。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将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从10%提高到25%,对单笔金额较小的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由原来不得超过企业上年度进口付汇额的10%提高为25%。简化企业申请比例结汇和临时额度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集团实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周边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规模,降低对外经济活动的汇率风险。
七、加快金融服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二十三)进一步丰富支付工具体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进一步增强现金供应的前瞻性,科学组织发行基金调拨,确保现金供应。配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财政补助资金范围,实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直达最终收款人,确保各项财政支出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优化进出口产品退税的国库业务流程,提高退税资金到账速度。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
八、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增强金融业促进经济发展能力
(二十四)放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授权金融机构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进行重组和减免。借款人发生财务困难、无力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在确保重组和减免后能如期偿还剩余债务的条件下,允许金融机构对债务进行展期或延期、减免表外利息后,进一步减免本金和表内利息。
(二十五)简化税务部门审核金融机构呆账核销手续和程序,加快审核进度,提高审核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及时化解不良资产,防止信贷收缩。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对农户小额贷款、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研究金融机构抵债资产处置税收政策。结合增值税转型完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
(二十六)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增长。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的风险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部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的外汇资金需求,通过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进口信贷方式给予支持。
九、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二十七)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监测及应对工作机制。密切监测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动态,研究风险的可能传播途径,及时对危机发展趋势和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估。高度关注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状况、金融机构流动性及资产负债变化。必要时启动应对预案,包括特别流动性支持、剥离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对银行负债业务进行担保等,确保金融安全稳定运行。
(二十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功能监管、审慎监管,强化资本金约束和流动性管理,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努力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二十九)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理顺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正确处理好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经济下行时避免盲目惜贷。切实提高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十)支持和鼓励地方人民政府为改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条件。地方人民政府应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营造有利环境。继续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推动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改善。
Ⅲ 经济,金融类的论文研究现在有哪些热点
金融类毕业论文用题目 一. 金融良资产价值影响素实证研究 二. 我农村经济增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三. 发展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放 四. 衍金融工具计问题研究 5. 我房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陆. 房产金融风险管理及策研究 漆. 我金融衍市场创建若干律问题初探 吧.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律问题刍议 9. 论我进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立完善 一0. 海际金融建设制约素析 一一. 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一二. 我商业银行金融衍品风险管理研究 一三. 金融危机韩银行业重组机制启示 一四.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律规则及其实施 一5. 我金融发展经济增影响理论析与实证研究 一陆.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一漆. 离岸金融律监管问题研究 一吧.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金融应用 一9. 我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二0. 构建金融条件指数 二一. 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析 二二. 论际金融衍交易律问题 二三.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中国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二四.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与实践 二5. 欧元际金融市场影响 二陆.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定价理论与实务 二漆. 宏观金融风险统计度量与析 二吧. 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二9. 渐进改革租金基础政府金融支持行 三0. 我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探讨 三一. 我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三二. 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三三. 金融监管效性研究 三四.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5. 非规金融我金融态位作用析 三陆.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三漆. 西部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三吧. 房产金融风险评价及防范策研究 三9. 房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四0.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与设想 四一. 金融放条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二. 金融创新扩散机理研究 四三. 关于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研究 四四. 基于行金融理论市场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析 四5. 亚洲金融危机我外贸口政策协调性研究 四陆. 我农村金融态问题研究 四漆. 金融介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四吧. 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四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江苏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工具利率风险管理应用 5一. 沪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5二. 养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三.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关系实证研究 5四. 资本项目放与金融深化关系实证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陆. 我金融介作用于经济增路径析 5漆. 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析 5吧.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防工业整合金融支撑研究 陆0. 汽车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陆一. 新经济美财政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影响研究 陆二. 谐金融态体系构建及区域金融态改善 陆三.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陆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陆5. 我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陆陆. 论我农村金融市场构建 陆漆. 论我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 陆吧. 我企业金融机构融资路研究 陆9. 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漆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漆一. 构建金融中国格若干技术研究 漆二.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财政权 漆三. 金融创新环境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漆四.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漆5. 中国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漆陆. 金融介理论我全能银行发展 漆漆. 重构我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漆吧. 非洲货币联盟发展 漆9. 关于建立我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思考 吧0. 金融衍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吧一. 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称研究 吧二. 我非规金融 吧三.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吧四. 银行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析 吧5. 基于VaR技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吧陆.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发展及我借鉴 吧漆. 我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吧吧. 山东省金融资源配置经济析 吧9. 我商业银行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二.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三. 金融创新视角金融管制研究 9四. 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风险模拟析 95. 电金融风险发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陆. 金融集团监管律问题研究 9漆. 衍金融工具计我银行业影响研究 9吧. 我商业银行房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作用 一00. 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一0一.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0二. 论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与完善 一0三. 资产证券化定价探讨实证析 一0四.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应用探索 一05. 行金融角度透析我证券市场效率 一0陆.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0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研究 一0吧.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定价及其应用析 一09. 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析 一一0. 股权置改革律问题研究 一一一.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一一二. 我资产证券化制环境析立构想 一一三. 我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律问题研究 一一四. 互联中国我证券经纪业影响 一一5. 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经验析 一一陆. 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 一一漆. 证券市场效性研究 一一吧. 我证券市场效性研究 一一9. 证券市场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一二0. 证券市场报价单位调整效应析 一二一. 证券公司中国络改造技术研究 一二二. 数据挖掘技术证券领域应用 一二三. 市公司证券监管研究 一二四.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一二5. 美证券市场比较析 一二陆. 资产证券化 一二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一二吧.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我社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一二9. 我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一三0. 我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研究 一三一. 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一三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我应用研究 一三三.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实证研究 一三四. 我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一三5. 基于行金融理论市场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析 一三陆. 我证券市场股权结构制度安排与改革 一三漆. 我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一三吧. 我证券经纪发展问题研究 一三9. 构建提升证券公司核竞争力探析 一四0. 资产证券化相关计问题研究 一四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风险控制研究 一四二. 汽车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一四三. 佣金自由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析 一四四. 我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一四5. 我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一四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析 一四漆. 我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价格波性实证研究 一四吧. 证券投资股票选择理论析与案例研究 一四9.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及内部博弈研究 一50. 我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实证检验 一5一. 我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一5二.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一5三. 证券公司风险律监管 一5四.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律制度研究 一55. 世界主要家区与我证券稽查执模式比较 一5陆. 资产证券化—我立模式选择 一5漆. 证券市场操纵行律规制研究 一5吧. 资产证券化特殊目载体律问题研究 一59. 类部信息证券投资优化问题 一陆0. 我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式研究 一陆一. 信贷资产证券化律问题研究 一陆二. 我证券市场风险研究 一陆三. 证券交易所市费经济析 一陆四.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析 一陆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析 一陆陆.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一陆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及策研究 一陆吧. 证券业中国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陆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一漆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视化 一漆一.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一漆二. 利率期限结构混沌模型及其利率衍证券定价应用 一漆三.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一漆四.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适度性析 一漆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一漆陆. 证券管制立目标及其实现 一漆漆. 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一漆吧. 证券市场投资者限理性行研究 一漆9. 我商业银行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一吧0. 我证券市场际化风险问题研究 一吧一. 抵押权证券化律问题研究 一吧二. 我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析 一吧三. A股市公司否功购买审计意见 一吧四. 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化解我寿险业利差损问题应用 一吧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思考 一吧陆.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一吧漆. 民币升值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析 一吧吧. 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一吧9. 我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一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一9一. QDⅡ制度与我证券市场渐进放 一9二.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一9三. 我证券监管制现状及其完善 一9四.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一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律问题研究 一9陆. 资产证券化SPV律问题研究 一9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一9吧.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一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律问题研究 二00. 我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
Ⅳ 政策性银行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吗
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按照国际标准和监管要求,全面摸清国家开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严格履行银企合作协议,确保国家开发银行债权债务的连续性,防范各类风险。目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商业化转型取得进展。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在积极深化内部改革,为进行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Ⅳ 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稳健的银行公司治理原则
A. 董事会职责
(1) 董事会承担银行的全部责任,包括审批和监督银行战略目标、风险 战略、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的实施,并负责对高管层实施监督。
(2) 董事会成员具备并保持履职所需的资格,这一点可以通过培训实现。 他们应清晰了解自身在公司治理中承担的职责,并具备对银行失误进行稳健和客观决策的能力。
(3) 董事会应就自身运作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定,并采取措施确保这些规 定得到遵守和定期审查,使之与时俱进。
(4) 在集团公司架构中,母公司董事会应对整个集团公司治理总体负全 部责任,应确保治理政策和治理机制与集团及其尸体的组织架构、业务和风险状况相匹配。
B. 高管层责任
(1) 高管层应在董事会的指导下保证银行的业务活动与董事会通过的经营战 略、风险偏好和风险政策相符。
C.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要求
(1) 银行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包括首席风险官或类似人员), 并给予其足够的职权、级别、独立性、资源以及向董事会报告的渠道。
(2) 银行应在集团层面和单个实体层面分别对风险进行持续的识别和监 控,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应与自身风险状况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外部风险环境的改变保持同步。
(3) 银行应通过跨部门沟通和向董事会、高管层报告的方式,在自身内 部就风险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从而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Ⅵ 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银监会已经对国开行的财政债务作出了答复。显然,XX在年底前发行的金融债券的风险权重是0,直到债券到期被视为一项政策性金融债务处理。自2009以来,已推迟一年至次年。但去年略有变化(2013),直接推迟了两年至2015年。
不清楚是否应该剥离政策和商业业务。如果方法较多,那么,母子公司的形式、持股公司的形式和与农业银行相似的三农业的形式也做了。权衡和斗争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具体用途。
Ⅶ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政策金融是与商业性金融相对应的,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之后,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转型问题已成为国内金融改革的又一个焦点。本文阐述了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并从总体上描述了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最后对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作出了简单评价及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 现状 改革
一、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产生的。1994年,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决定设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同时将原四大国有银行所负有的政策性职能分离出来,切断基础货币与政策性业务的联系,为加速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和确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创造条件。由此,政策性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在我国正式建立。三大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 1994 年3月7日,该行是一家以国家重点建设为主要投融资对象的政策性银行,办理政策性国家重点建设(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及贴息业务。除了财政拨付的资本金之外,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财政担保债券和由金融机构认购金融债券筹措,此外还包括部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吸收的存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 1994 年11月18日,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资金来源除财政核拨资金外,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并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
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成立于 1994 年7月1日,作为贯彻国家外贸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业务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其资金来源除国拨资金外,主要以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为主,其业务活动由有关部门组成监事会进行监督。
我国政策性银行自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机制。在发挥贯彻政府意图、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加强经营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经营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
(一) 经营行为显著改变
适应形势需要,政策性银行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经营管理体制。,政策性银行把“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范金融风险”作为经营原则,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决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加大了贷款管理、本息回收和风险防范力度,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 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政策性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择优选择支持对象,建立信用结构和信用约束机制,强化信贷管理。同时通过采取上门催收、资产保全、法律诉讼等多种手段,加大催收不良贷款的力度,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截至2006年1季度,国开行的资产总额达到了25185亿元(折合3140亿美元),表内不良贷款率为0.82%,拨备覆盖率为288%,资本金为500亿元,资本充足率约为9.15%,而一年前其资本充足率是10.5%。截止到2004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表内和表外的信贷资产余额合计达到2754.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3058.7亿元。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按五级分类标准,年末自营业务不良贷款率为5.28%,连续六年实现了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率的“双下降”目标。截止到2005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产总额8502.1亿元,贷款余额7870.73亿元。按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798.6亿元,比年初减少458.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2%,比年初下降7.3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双下降,贷款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三) 业务经营范围和支持领域不断调整
为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政策性银行积极调整业务经营范围和支持领域。
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和金融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了信贷支农力度,贷款投放快速增加,主要业务包括:粮油信贷业务、棉花信贷业务和其他储备信贷业务。并且还积极拓展新业务,2005年,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增加了国家和地方化肥储备、地方糖储备、地方肉储备新业务。目前,除粮棉油专项储备外,其他储备信贷业务共六大类九个品种。截至2005年末,其他储备贷款余额91.6亿元,较上年增长88%。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也迅速发展,其保险代理业务险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已经涵盖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全部险种。
从1994年成立之处到2005年末,国家开发银行88.9%的贷款用于支持电力、公路、铁路、石油石化、煤炭、邮电通讯、农林水电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业。2005年,国开行继续致力于中国的市场建设;加大对社会瓶颈领域的支持,缓解资金压力;进一步大力推动管理资产业务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继续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其中间业务也发展迅速,主要有:财务顾问、债券承销、证券化、高科技风险投资和基金管理。
200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业务有:出口信贷业务,包括出口买方信贷和出口卖方信贷;对外优惠贷款业务;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对外担保业务;国际国内结算业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进出口发展。其中间业务发展迅速,2004年9月,银监会批准进出口银行开展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成为第一家获得该授权的政策性银行。
二、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
今年年初,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确定,按“一行一策”原则分步制定、实施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同时,年初的银监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加快政策性银行改革”作为今年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今年的“两会”,又首次将“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已成为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又一个热点。综合各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国家高级金融官员对政策性银行改革的评述,可以大体看出我国今年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思路:
(一) 重新定位:一行一策
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的初步设计系由中央银行研究局人员参与,在行长周小川的亲自指挥下完成的。 矫正决策层和业界人士对政策性银行功能定位的传统理解:即按国家指令开展业务,亏损由国家兜底。将三家政策性银行统统定义为国务院直属、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为目标的具有开发型功能的国有金融机构。这种职能定位意味着三家政策性银行特别是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的业务范围将大幅放宽。
(二)分账经营管理:国家帐户和银行帐户
在分账经营管理方面,央行与银监会的意见比较统一,即采用分账管理。所谓分账经营管理,是指将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交办业务,另外一类是市场化业务或银行自营业务;同时,在政策性银行内部设立两个账户,一个是国家账户,专司政策性业务;一个是银行账户,统筹《商业银行法》允许开展的所有业务,不享受政策优惠。两类业务分别核算。在分账经营管理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只对国家账户内的亏损进行补偿,对银行自营业务的经营状况不负责任。
(三) 补充资本金。
三家政策性银行普遍存在所有者权益比率及资本充足率过低的问题,因此,新方案包括多渠道充实资本金并建立长效、可持续的资本金补足机制方面的内容。从目前中国状况说,既然确定了“纯国有血统”不变,那么,资本金的补充渠道只能由财政注资、汇金公司注资以及在国内外市场发债券这三个方面构成。在三家政策性银行中,由于国家开发银行发放了大量的10年、20年以上期限的贷款。因此,风险暴露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从现在看,其资产的不良率只有2%左右,其状况要优于许多国内一流的商业银行。 但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却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处置表内不良贷款。进出口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估计不足百亿元人民币。而农发行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良贷款总额肯定要高得多。 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赖账所造成的农发行的巨额贷款损失,还可采取和地方政府谈判,用债转股的方式,以粮食购销企业的房地产产权抵股的办法来解决,如此等等。一旦确定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办法,就应该根据处理数额的难度确定计划完成期限,如2年、3年、5年,等等。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设计中有一个逻辑前提,即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政策性银行由于指令性任务和安定团结目的而造成的纯粹政策性亏损,中央财政应当认账并给予相应解决;而由于政策性银行本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贷款损失,则应当由今后的经营利润转拨备的方式进行抵补。
三、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路的简单评价及建议
首先、对我国当前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准确定位。政策性银行作为借助国家信用实现国 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工具,是进行市场化运作但又不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非营利性金融机构。国家信用支持、市场化运作、非盈利性应是新时期政策性银行的三个显著特征。其一,政策性银行需要国家信用支持。这是因为政策性银行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利用国家信用可在国际市场以相当低的成本赢得资金,有利于其政策性业务发展;其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可以避免政策性银行过度依赖财政而导致经营效率低下,并运用市场化方式弥补体制性缺损和政策业务的市场风险,从而增强其应对集中、大额、长期风险的能力,这也是新型政策性银行与传统政策性银行的最大区别;其三,政策性银行经营目标不是盈利最大化, 而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在上述共性基础上,“一行一策”的原则,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能较好的调整现有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持作用。
其次,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尽快为三家政策性银行立法。因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业务范围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区别,大部分国家均为政策性银行单独立法。我国目前只有国务院(1994)22号文件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依据,具体内容已不适应发展要求 ,应 尽快颁布专门法规,规范政策性银行经营行为。鉴于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杂、机构特点不一致, 宜由同一部法律来规范,立法应针对各行不同特点分别进行,单独制订。通过立法,可以进一步明确各类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信机构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经营宗旨、资金来源和使用,以及会计制度、融资方式、利润处理办法、监管体制等,促进政策性银行自我约束、自主决策和健康发展。调整业务范围、通过制度来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加强机构自身建设。
再次,两个账户之间必定要设立隔离机制。划分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是世界上几乎大部分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行的做法。政策性金融代表公共利益,或者准公共利益,是服从国家的特定的产业政策、社会政策或者战略意图需要的。此外,随着资金来源、融资方面市场化的扩展,许多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在进行改革,在一定的范围内从事商业性的投资业务,但商业性业务是有限的。分账经营管理有助于体现国家政策导向和政府意图,同时又能使各大政策性银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两个账户之间必定要设立隔离机制,防止商业账户的损失转嫁到国家财政头上,这也是设立分账经营管理体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治理结构和内在运行机制改革。一旦对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三家银行的治理结构也应当参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成立董事会、监事会或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外,其高级管理层也应当按照委托代理关系进行相应的机制设计,并对一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如董事长和行长是分设还是一人兼任;副行长由董事长、行长提名还是上级组织部门直接委派任命;管理团队的报酬水平可否与业绩相应挂钩;经营管理的问责制度如何设计,等等。
参考文献:
[ 1]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和发展方向:沈凡,理论建设,2006年第1期
[2] 政策性银行走向何方:赵江山,经济参考报,2006年05月09日
[3] 三大政策性银行转身财政汇金联合注资:吴雨珊,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5月6日
[4] 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今年启动 周小川亲自指挥:李卫玲,国际金融报,2006年02月27日
[5] 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实录:http://finance.people.com.cn ,2006年04月28日
[6] 数据来源:三家政策性银行网站及其年报。
Ⅷ 急求!!!高手指点!!!实证会计毕业论文有哪些题目可选或者实证会计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有哪些
实证会计就这些领域
建议写上市公司的企业盈余管理
Ⅸ 4.如何理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1、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导致的主体缺位延缓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改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自觉行为,但是却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如果存在主体缺位问题将从整体上制约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呈现明显的软预算特征,即当商业银行资不抵债时,外部组织通过非市场化手段给予商业银行流动性支持,从而避免破产清算。由于软预算约束,因而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化出现了主体缺位现象。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类型,可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产生了治理结构优化主体缺位问题。由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是虚拟的,其委托权必须由科层组织授权给官员并由其实施,名义上国家所有的国有银行其控制权实际上为政府官员高度集中使用,在国有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国家而不是政府官员、导致政府官员与国家目标的不一致的情况下,政府官员自然缺乏改善治理结构的动力,出现了治理结构优化主体缺位问题。第二,地方政府与国家的博弈影响了地方性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地方性商业银行(其实还应该包括城乡信用社)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组建(地方财政参股投资占城市商业银行总股份的1/3左右),当地方商业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甚至是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困难或是本身不愿承担责任,往往最终仍收中央银行来解决,即将问题留待国家来解决。因此,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出资人缺乏优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动力与压力。第三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出资人的国有企业主体地位制约了其治理结构的优化。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对银行经营者的产权约束,但是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有企业股东往往占有主体地位,因而其治理结构优化进程有限。而作为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其治理结构更加完善,业绩也比较优良。2003年该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66.87%和60.2%。可见,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在产权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已经影响到其投资入股的商业银行,阻碍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
2、银行业的高进入壁垒限制了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进入,从而无法从资本投入源头、利用外部人的力量促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根本要义是解决投资人与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以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保证企业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而行业开放程度决定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的进程。一般来说,在行业开放条件下,各种资本包括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能够自如地进入银行业,出资人为保障自己的投资回报和应有的权益将会关注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从而促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如果商业银行业绩不佳或治理结构不完善,不仅投资人会通过更换董事会、经营管理层来贯彻投资意图,而且还会面临竞争对手的兼并与收购,因此,行业开放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决定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程度。而我国一直以来对银行业的发展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家为保证正常的金融秩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先后关闭了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投资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并从严掌握银行业的准入标准,虽然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引进了国际资本,促进了这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但是总体而言,目前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尚未形成对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善的足够压力。因此,借助外部投资人和行业性重组来促进商业银行改善治理结构的难度很大。
3、从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无论是市场压力还是监管环境均尚未构成对商业银行优化治理结构的强大压力。一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尚处于垄断竞争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尚不足以全方位对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冲击,因而商业银行业经营的信用基础仍然是国家信用(由于国家实行了严格的金融保护,因而各家金融机构事实上都享受了国家或近似国家信用),在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市场垄断竞争条件下,治理结构优化对提升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并不明显,导致商业银行将经营重点放在业务规模的扩张而不是治理结构的完善上,商业银行因市场压力进行治理结构改革的动力严重不足。如国有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并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2003年的市场占有率却较以前有所提升,不良贷款率和余额有明显下降。而作为公开上市、具有治理结构优势的深圳发展银行(000001)却市场表现不佳。
另一方面,外部的监管政策和导向并未有效引导和促进商业银行优化治理结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将最低资本充足率、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信息披露)作为风险管理的三大支柱,其中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与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紧密的关系。可见,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通过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引导商业银行可以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改善内部治理的动力,从而促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已经将治理结构问题作为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先后出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指引》、《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等具体的监管要求,力图通过法规的形式借助外部监管的力量来促进商业银行改善治理结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却难以保证。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中提出具体的回报率指标,可以看作是出资人(国家)对经营管理层的目标要求,但该“指引”中并未明确经营者实现目标之后的激励措施,更未涉及经营管理层未能实现目标的约束手段,如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如何承担负责。同时,对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这两家目前未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其治理结构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这表明,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目前的治理改革仍处于预算软约束阶段。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自《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指引》颁布以来正在按指引的要求不断优化,但是距离规范的治理要求仍在不少的差距,而我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众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改革并未渐次推进。这意味,在国家致力于2007年以前解决国有银行治理结构问题的背景下,通过外部监管来引导和促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完善仍然任重道远。
4、建立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之上的治理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全面深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条件尚不成熟。治理结构的优化要求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形成权责分明、运作有序、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组织结构,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管理运行机制决定着治理结构作用的发挥程度。从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治理结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治理结构作用的发挥。
5、商业银行外部治理条件不完全具备,影响着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化的进程。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主要通过竞争性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银行家市场以及由信息披露传递的银行经营信息等来完成。首先,我国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总量少、使资本市场无法形成对商业银行治理的约束。资本市场上商业银行的股价反映着其经营业绩和投资者的预期,经理人员不良行为的后果直接体现在公司股价上,股东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特别是商业银行之间的业绩比较,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表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程度,从而构成对经营管理层的约束。我国目前公开上市银行只有5家,占市场主体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并未公开上市,因而投资人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完成对商业银行价值的评定,相应也就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压力来促进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的优化。其次,受到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的影响,来自对银行竞争性产品的外部约束也很小。商业银行并无因竞争性产品的冲击而改善内部治理的压力。第三,银行家市场尚未形成,不尽职的或是低能的银行家难以被淘汰。目前我国的银行家市场尚未形成,无论是合格的董事、银行职业管理人才都无法通过人才市场来发现、挖掘和流动,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大都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其管理人才的选派任用与行政官员的选拔任用有紧密关系,因而无法借助银行家市场的力量来促进商业银行的治理改善。第四,债权人并不关心银行的经营绩效,以致债权人约束并不能影响商业银行的治理。商业银行公开信息披露的核心是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债权人(存款人)传递商业银行经营信息,进而帮助债权人作出判断。而我国目前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使存款人几乎无须考虑商业银行之间的经营差异性,因而由信息公开披露所决定的外部债权人治理目前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