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需要良好生态环境

金融机构需要良好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2-02-16 04:45:10

Ⅰ 从银行角度如何写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报告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宣传,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氛围

1.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宣传。营业管理部领导充分利用出席市委、市政府会议,举行金融形势分析会等各种契机,广泛宣讲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并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有关建议正在分步实施之中。此外,还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营业管理部杨国中主任多次接受《金融时报》、《重庆日报》等媒体的采访,阐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

2.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和诚信宣传。我营业管理部及辖内各级支行每年均要集中时间、人力、财力,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以举办墙报、接受记者访谈、集中设点咨询、散发宣传资料、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社会诚信意识,宣传反假人民币知识和反洗钱法规,宣传人民银行新职能,促进社会各界更加关心金融、重视金融、理解金融,更加遵循金融运行规律。黔江中心支行通过制定并宣传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指引》,使金融生态度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认真传导货币政策,推动辖区经济发展

紧密结合辖区经济发展目标,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要求,及时传导货币政策,提出信贷限制、扶持与重点支持的对象和措施,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保持贷款适度增长,加强结构调整,防止“一刀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方式,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及有地方资源优势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为金融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努力推进金融改革,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行、建行分支机构不断优化贷款结构,进一步降低不良资产占比,为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工行股份制改造正在稳步推进。

(四)完善服务体系,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服务保证

一是实现了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确保资金清算汇划高效和安全,提高了资金清算效率,促进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了支付结算现代化水平。二是认真履行货币发行职责,结合辖区经济特点,灵活调拨发行基金,确保总量供应和结构合理,提高现金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进“财税库行联网”,改善对政府部门的金融服务,防范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四是做好开户证、贷款证的行政许可审批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四是大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推动“三农”经济发展,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五)切实做好反洗钱工作

1、反洗钱内控机制初步建立。一是调整充实反洗钱组织机构成员单位,规范反洗钱岗位设置;二是进一步明确本单位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牵头部门、具体职能部门和反洗钱工作岗位职责;三是反洗钱内部协调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四是建立大额、可疑交易报告信息员制度,确定反洗钱专职信息员,使大额、可疑交易报告逐步规范;五是部分银行根据工作实际,拟订了相应的反洗钱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2、合作打击洗钱犯罪取得重大进展。为有效打击重庆市地下钱庄违法犯罪活动,营业管理部加大与公安机关合作打击力度。一是重庆外汇管理部与市公安局签订了《打击重庆市外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合作备忘录》,并于2004年10月与市公安局共同开展了一次集中打击非法外汇交易的专项行动;二是在甄别分析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的基础上,向公安机关发送了12份《可疑资金交易协查函》,加大对洗钱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各商业银行密切配合营业管理部反洗钱工作部门,完成了总行反洗钱局交办的3份《可疑资金交易协查函》的核查工作任务。

3、大额、可疑资金交易报告质量和可疑交易识别水平有所提高。各银行机构按照反洗钱工作要求对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进行汇总、筛选和监测,营业管理部对各银行机构报送的可疑交易数据及时进行筛选、分析和核查,通过跟踪核查,查出“德隆系”关联企业10家,交易笔数2066笔。2004年,重庆市银行系统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的大额交易量为1538.4亿元;报送可疑交易报告430份,其中有3份可疑交易报告被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移送到人总行反洗钱局进行调查处理。

(六)全面推进反假货币工作

一是反假货币组织体系日益健全,运行良好。截至2004年底,重庆市已有22个区市县相应成立了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或反假货币工作领导小组,为形成立体的、坚强有力的反假货币统一阵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反假货币宣传和培训不断加强。重庆市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始终把反假宣传的重心放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反假货币的意识和甄别假货币的能力上,通过每年举行的“反假货币宣传周”活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提高公众防范假币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防范和打击各种假币犯罪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未正式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机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指挥、协调。(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不到位,支持和保障机制不健全

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对其有所了解,但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而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对此更是知之甚少,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调研力度不够,缺乏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由于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新概念,因此有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题调查和研究还很少,而有限的成果也主要局限于金融生态的概念以及内容等浅层次的问题,对于其组织体系、机制建设、工作重点等深层次的问题调研力度还远远不够,适合本地区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更是缺乏。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一是县域农村金融体系不完整,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

二是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资金回流农村渠道不畅。

三是尚未形成有效的金融竞争机制。由于商业性金融的收缩、政策性金融的缺位、民间金融的不成熟和不规范、以及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绝对主体,在部分区县其市场份额高达80%。这种“垄断”格局必然导致竞争的不充分,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削弱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银行信贷中介尚待规范

从投向看,主要呈现“两高两低”的特点:规模以上企业和近年来加速发展的重工业企业贷款占比高,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除了与其自身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状况有关外,银行信贷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规范也是重要原因。

(六)社会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

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居民的诚信意识还不强,逃废金融债务、恶意欠债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个别地方及部分公务员拖欠银行债务的情况还较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力度

建议各级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金融知识、信贷政策的宣传,积极向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宣传金融知识、金融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争取社会各界对金融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文化氛围、法制氛围,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有效传导货币信贷政策,增强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效果。

(二)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一是要建立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度、密切政银企会商制度、顺畅信贷投入、提高全社会金融风险意识。二是要建立辖内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充分运用联席会议平台,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做到信息共享。三是建立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三)加强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培育中介服务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培育中介产业,积极引进证信公司、资信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依法实行信用服务的第三方管理,提高信用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社会工作效率。二是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堪忧。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能有效地提高现有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其融资能力。

(四)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一是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建立农村信贷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完善信用信息记录,逐步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二是扩大农村小额贷款。从宣传帮助村民及时还贷入手,积极探索公司加农户、“联户联保”的新型贷款方式,建立起客户经理、客户联保小组、信贷员“三位一体”的信贷营销网络,推行信用贷款期限承诺制,扩大农户小额贷款。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争取市人行和市信用联社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村信用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区级法人实体。

(五)建立健全信用惩戒、激励机制

根据信用信息和评级结果,建立信用档案,在信用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上定期公布评级的结果。对不守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采取社会、行政、组织、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从严从重从快处理,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对不守信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采取组织和经济并举的手段,严肃处理有关的领导和人员。对守信的企业颁发信用卡,纳入重点扶持企业范畴,在信贷、工商注册、税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并由政府和各行业协会进行表彰奖励。

(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法制保障

法律是信用机制的有效补充和保障,没有法律的支持,信用机制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一是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保证司法公正。特别是应当防止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二是大力加强执行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受到保护,提高企业及其他信用主体的违约成本,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开始就建立在法制化的轨道上。

Ⅱ 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措施

(一) 积极推进金融业产权改革,构建多元化发展的金融业
金融生态的生命力就在于金融生态中存在自由竞争的机制,使金融生态主体在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建立和完善自由竞争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使金融生态中的参与主体多元化。这正是目前我国完善金融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其目标是构建以“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高效运转”为基本特征的,兼有国有和外资,全国性和地方性,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元金融主体的金融市场。
首先,要继续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使国有银行产权明晰化,各级经营者对其经营成果真正负起责来。杜绝一切将经营失败成本转嫁给国家的可能,让国有银行预算约束全面硬化,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金融产权。其次,规范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同时,积极探索对农信社、城信社等产权改革的方案。放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这样才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 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主体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构建和谐金融生态要以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为前提。现阶段,当务之急是要对《破产法》、《刑法》相关条款进行修订,从而使银行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使银行在面对违法违规行为时能有最后的“杀手锏”。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利益,督促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应尽快出台一部《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机构的破产要以市场原则为基础,使金融机构的破产成本由其股东和相关利益人来承担,而不能再由国家财政来“兜底”。当然,为了保护广大民众储蓄者的利益,还要建立一套存款保险制度与其配套。
这样,金融机构对于欠债不还的企业和个人享有无条件破产起诉权,同样,金融机构的债权人也具有对金融机构的破产起诉权。
(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重点要放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上的建设。加快整和银行和有关部门的信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分割。同时要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实现信用市场的有法可依,以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规范的社会信用秩序。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力发展专业化金融中介机构,严格行业准入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促进金融机构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Ⅲ 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是如何对金融活动产生影响的

众机构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是如何对金融活动产生影响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对金融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Ⅳ 创新驱动发展为什么需要良好的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2015年8月24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二审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经荣在作关于本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说,按照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草案将对科研人员奖励和报酬的最低标准由不低于职务科技成果转让或者许可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出资比例的20%提高至50%,并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的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应当符合上述标准。
我国现行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起实施。本次修法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专家们认为,本次修法的亮点是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提高。

Ⅳ 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缺乏和谐组织体系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摘要 1.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Ⅵ 什么是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等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年度工作任务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进一步部署,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Ⅶ 一个好的金融环境需要哪些途径

巩固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功能,实现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银行业是金融业的主体,是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业拥有的资产是证券业和保险业的6倍多,融资比重占国内融资的90%以上,毋庸置疑,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反过来,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亦离不开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银行业积累了巨额资产,改革开放20 多年的成就已证明了这一点;但经济的转轨、金融环境的恶化,也使银行业承担了大量改革成本,有资料展示,2003—2005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中,银行内部管理原因造成的占20%多,而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占近8 0%,金融生态环境最差地区和最好地区不良资产比率相差达10倍之多。金融也是经济的助推器和晴雨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金融生态好,就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里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反之,就会引发资金外流,削弱经济的竞争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金融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打造诚信环境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舆论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守信者除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外,金融部门可以对守信者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并保证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及时到位。对失信者及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或个人,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并列入黑名单。各家银行对列入黑名单者不给贷款,不给开户,不给结算。用此办法促使失信者主动守信,守信后可同样享受守信者的待遇。

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保证

要不断完善各项金融法律法规,尽快制定能够保护银行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司法部门要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加大威慑力度。对失信者的制裁更严厉些,让失信者付出的代价更沉重些,尽量减少银行的损失。让失信者尝到失信的苦头,早日成为信者。

强化管理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银行改革的目标,也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较为普遍,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突出,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对地方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农村金融服务单一和弱化等等,严重地制约着银行业经济核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快银行业自身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构建有效的内控机制,使银行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落实依法经营理念,合法经营,审慎经营,使银行成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排头兵和受益者;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合理进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和三农经济的扶持;利用有关政策,特别是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活化不良资产。

Ⅷ 请问什么是金融生态环境

偶以前也没听过,查了一下:
“金融生态环境”这一全新概念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首次提出并产生广泛影 响的。将“自然生态”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是对金融理论的一次创新,是对金融业尤其是 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高度概括。什么是金融生态环境呢?概括地说,金融生态环境是指 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就 意味着和谐、统一的社会经济生活。打造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Ⅸ 金融生态环境的存在问题

(一) 金融产权制度性缺陷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正常发展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轨时期,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在以计划经济为大的背景环境下建立并成长起来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都肩负着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与解困的重任。由于行政上的不当干预、政策性贷款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中国人民银行曾作过专门的抽样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计划和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约占1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利的约占10%,而真正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仅为20%(周小川,2004)。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是一种以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制度安排。按其表面形式,银行经营者应代表国家对银行进行管理、经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事实是,由于产权主体权利缺失以致形成了“重权轻责”的怪现象。这严重削弱了我国银行自主经营权利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股份制改造,明确了产权制度,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保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 法律环境不完善加大了我国金融业的信用风险
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与金融生态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合同法》、《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基本上能与金融业的发展相互协调,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
然而,我国《破产法》是1986年颁布实施的,当时主要是针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政策性破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相关规定已与时代不相适宜。由于其缺乏对债权人的合法保护,后果是导致大量的逃废债事件发生,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刑法》在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难以对违法乱纪行为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三) 社会信用缺失加剧了我国金融业的不稳定性
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经济。但由于我国还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法制还不成熟,社会信用水平仍很低下。正是由于社会信用缺失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而蒙受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三角债务和为避免信用风险而进行的现金交易而增加交易成本约 2000亿元。
信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金融创新效率和金融的稳定。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还得不到有效的归集和评估,金融机构在作出相关决策时难度很大,使“骗贷”事件屡有发生。与此同时,失信惩戒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需要良好生态环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东钱包里的理财基金 浏览:15
基金发行理财产品流程 浏览:739
2019年3月6日鲅鱼圈玉米价格 浏览:446
信威集团补偿10股 浏览:317
深交所大宗交易规则 浏览:111
京运通今日价格 浏览:970
反弹式发展汇率 浏览:665
期货大佬访谈 浏览:322
昆山平安综合金融有限服务公司 浏览:447
开个期货平台代理 浏览:136
济宁理财公司 浏览:799
国泰君弘策略交易 浏览:444
哈根金融租赁公司 浏览:28
金融平台投资被骗哪个公司 浏览:551
创业板正式交易前能申购 浏览:33
中国证监会管理哪些证券交易所 浏览:813
华建集团评级 浏览:123
东方证券五矿信托 浏览:7
融资费率最低多少 浏览:299
中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上班时间表 浏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