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控股公司战略描述

金融控股公司战略描述

发布时间:2022-02-20 20:06:43

『壹』 广州越秀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

越秀金融集团将按照综合经营的发展模式,以证券、租赁为核心,以产投、小贷等为特色业务,积极谋划进入银行、信托金融业务领域,发展成为服务体系完善、粤港良效互动、金融品牌突出、具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金融控股集团。

『贰』 国泰金融控股的公司概说

公司正研究投资一家大陆金融机构,银行是首选投资目标。陈祖培称,他们希望在大陆的投资将在战略上有助于公司现有大陆业务网络。国泰金控旗下的国泰世华银行大陆办事处,已符合升格分行的条件。若按资产规模计算,国泰金控是台湾最大的上市金融服务提供商。国泰金控子公司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有一家保险合资公司。数据显示,国泰金控2009年净利为110.5亿台币,每股净利(EPS)为1.14台币,较上年的21.96亿大幅成长约4倍。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周表示,将允许台湾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参股单一大陆同行机构,同时将向大陆开放台湾银行业。虽然台湾金管会公布了两岸金融往来管理办法,不过,需待金管会向立法院正式报告后,两岸金融业者才能递件申请相互投资。

『叁』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业务

中信国金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业务。
中信国金的主要经营业务,乃透过全资附属公司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进行。该行是一家香港注册及持牌商业银行,为企业及个人提供一系列银行服务及金融方案,并专注于零售银行、企业银行及财资服务。
中信国金透过持有中国第七大商业银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15%策略性权益,成为继中信集团以后该行的第二大股东。
在非银行金融业务方面,中信国金分别持有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权及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40%股权。前者是一家主攻中国的投资管理及谘询公司,而后者则专注于资产管理及直接投资业务。 于2006年11月,中信国金宣布与BancoBilbaoVizcayaArgentaria,S.A.(BBVA,下称“西班牙对外银行”)组成战略联盟,由西班牙对外银行初步入股中信国金百分之十五权益。该项交易极具意义,既让本集团开拓地区性业务能力,又为旗下商业银行平台建立有效的环球连结。中信国金亦与西班牙对外银行展开第二阶段的磋商,当中包括由中信嘉华并购西班牙对外银行现有亚洲企业银行业务,以及西班牙对外银行增持中信国金权益的安排。
与此同时,西班牙对外银行亦透过另一协议初步入股中信银行百分之五权益。两项交易均于2007年3月1日顺利完成,标志着中信国金集团、中信银行及西班牙对外银行合组的独一无二的“三角凳”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均下定决心,本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打造一个以中国为重心的强大联盟,在扩阔客户群同时,有效连结中国内地、香港、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
实施该“三角凳”策略联盟将成为推动本集团未来发展的基石,而中信国金集团亦已准备就绪,正朝发展成亚洲最佳区域性中资银行集团的目标进发。 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中信嘉华﹚为中信国金的全资附属公司。中信嘉华期望透过为大中华及海外客户提供方案,创造价值,将财富管理和国际商业服务提升到超越客户期望的崭新水平,成为拥有最佳国际水平及实力的首选中资银行。中信嘉华在香港拥有29间分行,其他中国网点包括北京分行、上海分行、澳门分行及全资拥有的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深圳﹚,海外分行网络则遍及纽约及洛杉矶。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嘉华之纯利约9.18亿港元,总资产约897亿港元。穆迪投资及惠誉国际分别给予中信嘉华“Baa2”及“BBB+”的信贷评级。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于1987年由中信集团创立,原名中信实业银行,是中国于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成立的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现为中信集团最大的附属公司,占集团综合总资产及盈利超过一半。截至2005年底,中信银行位列中国资产第七大银行。中信银行一直在商业银行业务方面拥有强大实力,于2005年11月更名为中信银行,反映该行开始转型,并朝在零售银行市场建立其领导地位的方向发展。中信银行在2007年4月27日成功在香港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标志着该行企业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中信银行的分行网络遍布中国全国各地,在2006年底分行数目达446间,雇用员工超过12500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银行之纯利约人民币39亿元,总资产约人民币7067亿元。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资本,前称“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中国的投资管理及谘询公司。中信资本总部设于香港,办事处网络遍及上海、北京、纽约及东京。其核心业务包括私募投资、资产管理、地产、夹层贷款及结构性融资。凭借中信资本金融专才的技术和经验,加上中信集团的支持及网络,中信资本具备独特的优势,以掌握中国市场特别是投资及金融领域的无限商机。
中信国金持有中信资本的50%权益,余下的50%权益由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持有。
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国际资产管理)于2002年中信国金重组时正式成立,专注于管理及追收不良贷款。随着时间过去,中信国际资产管理亦把业务范围扩展至基金管理,并透过风险资金及直接投资开拓中国相关资产管理业务。
随着解决不良贷款的历史任务大致完成,中信国际资产管理于2006年12月重新定位,透过引入三名海外策略性投资者,大大增强其资本实力,凭借各新股东不同而又相互补足的优势,以及从合作中产生的协同效益,中信国际资产管理将在更佳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业务。该三名海外投资者合共持有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扩大后股本的60%股权,而中信国金则持有余下40%股权。中信国金的意向是在可见将来维持其在中信国际资产管理的最大单一股东的地位。

『肆』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点

作为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如下特点: (1)监管压力
在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设立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银行和其他金融资产的股权,各金融业务子公司各自持有相关业务牌照,独立经营,接受各自监管部门的监管,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精神。同时减少单一金融机构同时开展其他金融业务带来的监管压力。
(2)公司治理
控股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不用满足各金融业务监管当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例如,在香港,按照《银行业条例》,金融监管局有权审批银行董事会的委任,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受到的约束将大于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具有巨大的协同效应的优势。此外金融控股公司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品种之间的优势加以组合利用。在金融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可以有两种选择:
(1)增加单一金融服务产品的数量,如扩大银行地区分行和营业网点,可以多吸收存款。这样作法的意义是大银行只要收购一家小银行,就可以降低小银行的高额成本,由于平均成本的降低而带来了规模经济。
(2)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如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银行的一个网点,可以同时销售证券、基金、保险等不同金融服务产品,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比分别设立网点要节省许多人力和设立网点的费用。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由于平均成本的降低带来了范围经济。 (1)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降低管理风险。控股公司只行使股权投资的职能,不同业务子公司的管理互相独立,可以保证较高的业务管理能力,避免单一金融机构同时管理其他金融业务的巨大压力。
(2)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在控股公司模式下,银行与其他业务间的交叉销售等商业活动处于市场的监督之下,透明度更高,风险更低。
(3)控股公司模式有助于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各项金融业务分别在独立的子公司里进行,一家子公司无需为其他业务的风险承担损失;即使一家子公司出现经营危机,其他子公司还可照常经营,无需以自身的资金去承担责任,从而有利于保障其自身的资金安全。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控股公司在资金调配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当银行因资本金过剩要降低资本金水平时,需要得到有关监管当局的认可,这一过程可能会耗时较长,而控股公司则没有上述限制,有利于提高资本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控股公司模式在后续融资上更便利。例如按香港的有关规定,向控股公司注入其他资产,只需遵守《香港上市条例》及《收购合并守则》,不需要香港金管局的批准;而任何资产注入上市银行时,都要接受证券监管机构和金管局的双重监管。

『伍』 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啊

  1. 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是是一家民营公司。

  2. 具体介绍: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创建于2004年,注册资本2.11亿元,累计管理资产规模286亿,迄今已为超过76家港股及国内A股上市公司提供服务。2014年4月,集团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88财富网”入选第十三届博鳌亚洲论坛银牌级战略合作伙伴,并成功举办独家定制夜话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财富管理”,反响热烈,并获社会各界一致认可。中科创定位于“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是国内首家以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为商业模式的金融集团。主营业务涵盖私人银行管理中心、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产业基金、资本投资、互联网金融、融资担保、小额贷款,配套中国财富俱乐部、中国财富艺术馆和中科创公益慈善基金形成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有2万名注册会员,具备庞大的客户资源、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集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江苏六大区域规划布局。

  3. 集团旗下子公司包括:上海市中科创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威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创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创财富通网络金融有限公司。

『陆』 蚂蚁集团即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蚂蚁集团官方网出文,对金融服务监督机构明确提出的五个关键业务流程各个领域开展整顿。对金融产品的全覆盖安全监管;将支付款业务流程回到支付款源头,坚持不懈小额贷款方便快捷,服务项目小额贷款方便快捷的精准定位;将申设个人征信报告企业,依规具有、合理合法合规管理,大力加强对个人资料的维护,合理防护数据信息乱用;将蚂蚁借呗、蚂蚁花呗所有列入消费信贷企业,依规合规管理深入开展消费者金融产品。

将以本次整治为突破口,更为坚定不移地着眼于中小企业,坚持不懈高新科技驱动器,守正创新,对外开放双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把公司发展列入战略大局意识,增加自主创新资金投入,大力加强合规管理能力建设,持续提高竞争力,勤奋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为服务项目“双循环”新发展布局作出贡献。

『柒』 什么是大公司金融战略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是指“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与策略”。该词后运用于其他领域,一般喻为“决定全局的策略”,是指在总结历史,把握与洞察当前发展趋势与环境的基础上,对未来行动的一种选择。也可以说,是某类组织或人,基于未来环境的分析,确定要达到的一定目标,并策划完成此目标的一系列手段、方法与策略的组合。简言之,是目标与策略的集合。
金融战略,是指运用金融杠杆,货币、信用、银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等,通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等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包括金银的买卖,投融资、股权等形式打造“财富帝国”的谋略。
从国际金融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战略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典型。第一种类型以吸引外资为主。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资金短缺,且国内储蓄不足,因此努力争取各种形式的外资,成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目标。第二种类型以保障金融体系稳定为主。由于自身金融环境、人才、监管薄弱,金融行业案件迭出、损失惊人,甚至不断孕育危机,这时的金融战略利益不是谋求强有力的金融服务,而是少出差错,减少风险为主。一般来说,越是封闭的经济体,越有这种想法。第三种类型以扶持本国金融业成为强势产业为主。如何全面提高本国金融业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在国际金融规则中的制定权和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是一国在该阶段的主要战略利益。
2005年7月我国汇率改革后,国内外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呼声日益放大。在中国,随着国际收支失衡日益严重,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货币供应增速难抑,一方面经济趋热,CPI、PPI正出现上涨势头;另一方面呼吁资本项下完全开放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一方面,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外汇储备能否多元化?能否增持黄金?争论不已。另外,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刚刚开始,当时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历史遗留的大量风险尚未解决,社会上对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争论热闹非凡;此期间,股市、房市则是上下涨跌幅度惊人,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为人们担心;上海方面,又要加快上海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要求放松各项管制政策;也正值此期间,美国前财长鲍尔森却频频来京,要求尽快打开中国的“金融国门”。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扑朔迷离的世界局势,越发刺激了中国对金融长期战略的深度思索。
第一,基于最近七、八年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中国金融发展形势也不错。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体系损失较小。在危机后世界金融格局重组中,中国整体的金融实力不是下降了,反而在相对提高。而且,中国政府和中国金融界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悟到了不少东西。
第二,海内外专家一般预测,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2008年这轮金融危机,则加速了世界各国经济力量的重新组合,世界经济与金融格局已大不同于过去。危机后的时局,迫切要求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行动。这意味着,在今后又一个30年中的前10年,必然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发展,并是奠定本世纪中叶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基本地位的重要机遇期,是一个面临新的环境挑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完善的重大历史时期。中国只有进行特别的全面的谋略、精心的策划,对金融发展中的短期制度、长期制度以及长短期制度衔接的安排并作出认真的部署,才能确保中国经济能在今后的30年特别是后20年中,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
第三,2009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要把上海办成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意味着,包括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金融大开放的时限,初定为2020年。
第四,我国的经济规划是以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时期,可与政府在部署金融战略时,可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其他相关领域的重大改革与开放一并考虑,尽可能衔接配合,以期取得更大的效应。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大企业实施金融战略,也是为了通过投融资和股权交易获得资本升值,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近日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从股权投资企业设立与资本募集及投资领域、风险控制、管理机构、信息披露、备案管理和行业自律五个方面对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提出规范要求。这是我国首个全国性股权投资企业管理规则。股权投资企业的资本只能以私募方式向特定的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本募集人须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不得承诺固定回报。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领域限于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闲置资金只能存放银行或用于购买国债等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有关更多关于中国金融战略的问题,请参阅夏斌同志的《中国金融战略:2020》一书,或登录网易财经读书会第3期。

『捌』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机遇和挑战是

我国金融业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第一个也是最根本性的挑战是思想认识问题。我国银行金融要不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个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政府决策层、学术界和银行界有些人认为,现在国内钱好赚,外资都争先恐后要到中国来赚钱,我们自己干嘛要丢掉肥肉跑到国外去?再说国外人生地不熟,经营非常困难,干嘛要去受那个洋罪?把国内经营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占领国内竞争制高点就难能可贵了,不需要跑到国外去。
要改变这个思想意识,我们就必须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本身就是全球性竞争。既要努力占领国内市场制高点,也要努力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我们不走出去跨国经营,别人却早就进入中国来和我们竞争了。
最重要的是,人民币要真正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我国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金融的主导者,没有银行金融业的国际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没有真正国际性的跨国金融企业也是不可能的。
我到欧洲和其他国家开会,当讨论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外国朋友问我一个十分有趣和重要的问题:你们是否真心希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简单。要真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义无反顾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就必须全力实施我国银行金融的全球化和跨国经营,同时将我国金融市场真正开放成为一个全球性市场。如果从中央领导到银行家,不能就此形成基本共识,我国银行金融业的走出去和跨国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个挑战既是思想理念方面的,也涉及到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国际化、走出去、跨国经营能不能允许失败,愿不愿意交学费?银行和金融企业走出去,或者别的企业走出去,不可能立马就成功,肯定要栽跟头、交学费。然而,我国的银行金融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控股,政府是大股东,董事长、行长和高官严格意义上讲都有行政级别,本质是政府官员。他们领导的银行金融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如果面临巨大损失,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容忍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我们看花旗、高盛、摩根和其他许多金融企业的董事长和CEO上台,都会给他时间,一段时间试验和亏损可以允许。19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到中国、到海外扩张,曾提出过著名口号“三年不赚钱”。不仅不赚钱,还准备亏钱,交学费,以便理解和培养海外市场。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态准备、制度机制和容忍态度?事实上,我国政府和社会给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里的银行家压力太大了,不仅不允许失败,而且不允许出事。不管出什么事,董事长、行长和高官好像都脱不了干系。这个氛围是不行的。
第三个挑战是激励机制,如何吸引和留住国际化人才。当年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扩张,都是以高薪吸引当地人才。譬如他们在纽约设分行,就请退休的纽约联储主席当行长,基本工资是1000万美元。到伦敦设分行,就请英格兰银行退休高官做行长,年薪数百万英镑。
我国银行和金融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国际性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一个优秀的金融人才在华尔街的年薪是百万美元级别,如果我们聘请他担任中国某家银行的纽约分行行长,当然至少要付同样的工资。否则怎么可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呢?然而,现在国内金融业高管的工资与国外差距太大。董事长和行长不过百万人民币,还饱受非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大规模海外经营,让海外员工特别是高级员工都拿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美元的年薪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培养一大批忠诚国家利益、又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人脉网络的银行家。金融企业要走出去,最急需的是复合型金融人才。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先生曾经说,银行金融业走出去的关键是如何让本土人才中国化,中国人才本土化。这确实非常困难。譬如,我们从国内派一些人到伦敦和纽约去,他们不仅要懂英语,还要熟悉当地的法律、风俗和经营环境,还要建立当地的人事网络。
概括起来,银行金融业走出去面临的最核心挑战就是一个字:人。具体一点讲是理念变革和机制创新。没有理念变革和机制制度创新,跨国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机遇:
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是我国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的客观内在需要。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美国、欧洲、英国、日本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目前我国出口总量世界第一,进口总量世界第二。保守估计,到2014年,我国进口总量亦将跃居世界第一。届时我国进出口总量自然雄踞世界第一。
世界贸易总量第一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我国企业的贸易网络覆盖了地球每个角落。从实体经济贸易角度看,我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流大国和强国。然而,我国货币金融的全球化与实体贸易的全球化很不相称。
我国贸易结算绝大部分(接近90%)依靠美元、欧元和其他货币。尽管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全力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取得巨大进展。然而,我国贸易结算依赖外国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清算和相关服务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企业实施贸易结算,绝大多数要在其他国家银行开设账户,或者通过国内银行的海外代理行完成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客观上产生三大不利。其一,我国企业完成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需为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费,将贸易融资和中介业务拱手让与外国金融企业。其二,随着人民币汇率幅度加大和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日益动荡,利用外币和外国银行进行贸易结算,加大了我国贸易企业的汇率和金融风险。其三,我国越来越多企业到海外设立分公司、研究基地、销售网络甚至总部,若依赖外国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则必然要面临交易费用高、法律和语言不熟悉、融资条件苛刻乃至歧视等诸多问题。
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已经和正在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迫切需要我国银行和金融企业能够跟进,为它们提供便利的贸易结算、贸易融资、资金汇兑、本币和外币贷款、投资理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最近几年,我和很多企业家谈到我国银行和金融走出去战略,企业的需求非常急切。从亚洲到欧洲、到北美、南美和非洲,我国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它们对跨国金融服务的需求自然越来越强。

『玖』 金融控股的意义是什么金融控股的特色为何

根据1999年2月国际上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发布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金融控股公司指"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作为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如下特点:

1.集团控股,联合经营。集团控股是指存在一个控股公司作为集团的母体,控股公司既可能是一个单纯的投资机构,也可能是以一项金融业务为载体的经营机构,前者如金融控股公司,后者如银行控股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等。

2.法人分业,规避风险。法人分业是金融控股集团的第二个重要特性,指不同金融业务分别由不同法人经营。它的作用是防止不同金融业务风险的相互传递,并对内部交易起到遏制作用。

3.财务并表,各负盈亏。根据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控股公司对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在会计核算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表的意义是防止各子公司资本金以及财务损益的重复计算,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另一方面,在控股公司构架下,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额,而不是由控股公司统负盈亏,这就防止了个别高风险子公司拖垮整个集团。

金融控股模式的优势所在

1.金融控股模式有利于实现分业向混业的转型

在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设立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证券、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资产的股权,是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转型的最佳模式。以控股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通过兼并收购或设立新的子公司以开展其他金融业务,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全功能金融服务集团.

2.控股公司模式具有监管上的灵活性

(1)监管压力。在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设立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银行和其他金融资产的股权,各金融业务子公司各自持有相关业务牌照,独立经营,接受各自监管部门的监管,符合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精神。同时减少单一金融机构同时开展其他金融业务带来的监管压力。

(2)公司治理。控股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不用满足各金融业务监管当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例如,在香港,按照《银行业条例》,金融监管局有权审批银行董事会的委任,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受到的约束将大于控股公司。

3.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形成协同效应

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具有巨大的协同效应的优势。此外金融控股公司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品种之间的优势加以组合利用。在金融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可以有两种选择:

(1)增加单一金融服务产品的数量,如扩大银行地区分行和营业网点,可以多吸收存款。这样作法的意义是大银行只要收购一家小银行,就可以降低小银行的高额成本,由于平均成本的降低而带来了规模经济。

(2)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如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银行的一个网点,可以同时销售证券、基金、保险等不同金融服务产品,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比分别设立网点要节省许多人力和设立网点的费用。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由于平均成本的降低带来了范围经济。

4.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业务发展

金融控股公司产生与存在的动力就在于它的创新业务,即金融部门内部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衍生。在控股公司下,银行、证券、保险等子公司独立运作,业务发展空间更大、自由度更高,有利于各子公司在各自领域更充分地发展业务;在控股公司模式下,各种业务和产品间的交叉销售更加市场化,透明度高,关联交易的处理也更加规范明确,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业务和产品的交叉销售。20世纪后半叶是金融创新业务飞速发展的时期,与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的金融创新业务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超市"或"一站式金融服务"以及网络金融服务。

5.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降低风险

(1)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降低管理风险。控股公司只行使股权投资的职能,不同业务子公司的管理互相独立,可以保证较高的业务管理能力,避免单一金融机构同时管理其他金融业务的巨大压力。

(2)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在控股公司模式下,银行与其他业务间的交叉销售等商业活动处于市场的监督之下,透明度更高,风险更低。

(3)控股公司模式有助于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各项金融业务分别在独立的子公司里进行,一家子公司无需为其他业务的风险承担损失;即使一家子公司出现经营危机,其他子公司还可照常经营,无需以自身的资金去承担责任,从而有利于保障其自身的资金安全。

6.控股公司模式有利于资本运作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控股公司在资金调配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当银行因资本金过剩要降低资本金水平时,需要得到有关监管当局的认可,这一过程可能会耗时较长,而控股公司则没有上述限制,有利于提高资本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控股公司模式在后续融资上更便利。例如按香港的有关规定,向控股公司注入其他资产,只需遵守《香港上市条例》及《收购合并守则》,不需要香港金管局的批准;而任何资产注入上市银行时,都要接受证券监管机构和金管局的双重监管。

金融控股公司的潜在风险

1.系统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占有金融资源过大,其系统风险的危害比较大。在金融控股公司中,无论将部门的风险分散化到怎样的程度,即使系统内部不发生风险,但是由于系统外的风险,也会波及到系统内。在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银行体系中,这种不能分散的风险可能导致系统风险。这是因为,首先,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银行控制的金融资源占据着金融和经济活动的绝大部分,可能使整体经济暴露在风险之中;其次,金融控股公司或全能银行使银行与产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样就可能使震荡更容易传播。

2.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

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使得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相互影响,这就增大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的风险。由于集团内子公司的利益相互影响,所以就可能出现子公司之间进行内幕交易、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3.财务杠杆比率过高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提高财务杠杆比率,比如总公司以外来资本(如通过发债或借款)拨付给子公司的资本金,在总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都同时反映出来。如果该子公司用该笔资金在集团内继续投资,则该笔资本就被重复利用,这意味着资产重复计算,可能会使整个集团的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影响到集团的金融安全。

阅读全文

与金融控股公司战略描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公司的中后台什么意思 浏览:144
广东贵金属回购和销售 浏览:237
期货出现在什么时候 浏览:425
玩股票感觉 浏览:914
期货原油股票 浏览:599
股指期货一点通 浏览:42
民间融资合法化 浏览:370
怎么看个股的融资余额 浏览:980
支持企业融资的工作措施 浏览:129
如何卖股票不 浏览:914
宜兴市金融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浏览:777
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 浏览:489
深圳萨摩耶金融公司地址 浏览:345
再融资新政实行日期 浏览:481
融资租赁资产管理招聘 浏览:991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开展宣传 浏览:904
第一黄金网投资币57五分 浏览:289
金融机构税前坏账计提比率 浏览:176
mobikeofo融资 浏览:371
华发股份研究报告珠海唐家湾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