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如何做三农

金融机构如何做三农

发布时间:2022-02-21 09:41:30

Ⅰ 作为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应如何服务三农

日前,国务院会议提出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并且对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发展,我认为是将是具有非常非常深远意义的。在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中,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服务中国广大的三农工作,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农能力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点

互联网金融看似和三农比较遥远,但其实又非常贴切。解决几亿经济活跃的农户和一些贫困农户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资金获取问题。过去很多金融机构讲,远离农村市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农村金融创新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农村市场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

在获取资金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边是农村农户优良资产,能够由我们做好甄别信用。在信用甄别以后,他们这种小额分散的几千、几万的优质资产,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P2P方式和理财者对接。

都市的理财者把可以小额的资金通过P2P借给农户。这种方式可以把资金打得很散,甚至一百块钱都可以。这是一种商业的、可持续的模式,理财者可以获得7%至11%甚至更高的回报。从它的期限来看。有的种植、养殖项目长达9个月时间,有的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对接成本较低的资金。

其实当年国开行也曾面向农村市场,做这种批发资金,但是它的基础成本可能高达8.5%。而且这些钱从国开行开始一层一层的渗透,到最基层的农户手里,可能成本更高。

但今天商业性P2P却可以达到8%至12%的回报帮助同样的项目,这样的出借人可获取的回报也很丰厚,对于农户而言成本也不是太高。所以P2P具有商业可持续性,P2P是帮扶三农走得通的路。

物联网助力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信息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农户建立信用?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农村的金融体系信用这方面的建立,资金就不会进入到农村市场。所以就要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如何帮助过往信息缺失的农户建立信誉,帮助农村市场建立信用体系。

在这方面,我们使用了物联网的技术,协助建立信用体系。在内蒙等地,我们做基于农机具的融资租赁。农村搞产业化、集约化运营,需要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农机具,农民买不起,就是基本的拖拉机、收割机,烘干塔这样的。可是如何控制风险呢?我们的农机具上面都是有GPS的,都是有标签的,这就是物联网概念的具体应用,农机上面都有传感器,知道它每天在哪里,它如果动来动去的话,知道它实时情况如何。这种物联网概念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得以顺利展开。

P2P平台对接三农能力建设

第三个问题,是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根本问题。即除了钱之外,还要能够帮助目标人群做能力建设。

如果我们服务的企业是联通、中石化[微博]这样的行业巨头,你不太需要告诉他如何做电信生意,如何做石油生意。但是,当我们的小金融、微金融,所服务的目标对象,是小微企业主和农户,那么除了给他小额的资金支持外,还要帮他做能力建设方面的帮扶,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开展生意。

我们如何能够帮助农户获取资讯、提高能力呢?如何帮助农户把他生产的东西卖出去?我们认为,也可以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资讯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信息流互联网金融平台便可以起到作用。与此同时,就现在农村农户来讲,农户生产的东西可以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上的一些手段和出借人有效对接。我们前段时间做的果品项目就是这样,我们生产苹果的农户就可以把它的苹果直接和理财者的需求对接起来,类似这样基于资讯服务,基于产品的对接,帮助农户搞能力建设。这是从资金获取,信用建立,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如何帮助他们,我们觉得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农村金融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P2P实践不忘公益金融

另外对于那些农村贫困用户,互联网金融应该怎么做呢?

从公益金融海外经验方面来讲,美国有KIVA这样的P2P模式,美国的人士25美元就可以借给非洲贫困妇女做项目,一年以后钱还给他,他在借给下个人,不收取回报,或者收取极低的回报。这样的模式8年前在KIVA开始实践,到现在已在全世界面向贫困农户,25美元一份,累计出借已达几亿美金。

我们也有类似的项目,这是纯公益的P2P。最低100块钱一份份额,都市的爱心人士就可以借给贫困农户,所有农户的信息都是上网的,爱心人士可以在网上看到创业故事,农户过往还款的信用历史信息也都在网上一目了然。这些贫困的农户是由当地驻农的NGO组织评审管理的小额信贷实施的,用的方式也是互联网方式。这样的模式通过爱心、通过金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输出到农村。

NGO小农信贷组织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互联网金融和三农对接完全可以解决资金问题。

构造创新服务平台

从未来发展角度看,不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三农工作。我们认为大数据金融技术正在成为我们未来服务信用工作的基础系统。

客户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有多少人,他做了什么事情,大数据都能一目了然。大数据不但能帮助小微企业主和广大客户做好业务。同时还大大帮助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等合作伙伴降低风险,还增强黏性。基于互联网,基于云计算,基于大数据的革命,正在给客户的能力建设、资金获取和信用建立带来质的飞跃。

未来,我们完全可以看到科技发展在金融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从最初的风险管理到产品输出,一条完整的金融服务产业链,有望盘活中国农村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我们期待互联网金融可以获得长足发展,为中国三农工作提供更好的助力和翅膀。

Ⅱ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服务

“三农”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历来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加快农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对于加强和改善“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农”金融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服务中比较薄弱的地带,“三农”金融发展中仍存在不少两难问题。笔者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问题,努力把“三农”金融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首先,要处理好商业化经营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这是困扰“三农”金融服务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应该坚守两个底线:一个是党和国家要求的社会责任底线。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开展“三农”金融服务,是履行国有资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另一个是商业化经营要求的保本底线。实践证明,不计成本、不讲风险地服务“三农”,会挫伤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会削弱金融机构的长期服务能力。
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应当将这两个底线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是坚持以发展带动服务“三农”能力提升。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寓服务于发展之中。二是努力寻求商业化经营和践行社会责任的结合点与平衡点。在对外服务上,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商业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强的“三农”发展事业;在考评机制设计上,金融机构在考核基层机构点均、人均业务量和效益时,可探索加入对服务“三农”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考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地服务“三农”。三是树立和增强“雪中送炭”的责任感。比如,在西藏、新疆等老少边穷地区,虽然经营成本较高,但当地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愿望仍然较强,金融机构应坚持在这些地区设立多种服务网点,以发扬和体现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其次,要处理好关于统筹管理和放权搞活的关系。“三农”客户具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区域差异显著、信息不对称等特征,难以与一些金融机构过于集约化的经营体制相适应,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妥善处理好统筹管理和放权搞活的关系,以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三农”,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效率。
一是厘清各级机构的职能分工。金融机构要深入基层、员工和客户,理清哪些事项需要总部统筹管理,哪些需要放权到分支机构,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级机构的经营管理权限。二是积极稳妥地推动适度简政放权。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试点-评估-优化-推广”的方式,做到既放权于基层,缩短管理和决策链条,又“放而不乱”、风险可控。三是要做好管控引导。在具体经营事项交由分支机构负责的同时,金融机构总部也要切实加强管理、督导,形成服务“三农”的整体合力。
第三,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能不能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平衡点,是决定“三农”金融服务成败的关键,最能考验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守“三农”业务发展的风险底线。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绷紧风险控制这根弦,坚持底线思维,任何时候都要将不良贷款控制在能“承受”范围内。二是适度提高对“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金融机构应通过优化调整经济增加值、内部转移定价等管理考核指标,打消基层机构服务“三农”的顾虑。监管部门也应坚持差别监管,适当放宽“三农”业务不良贷款等考核指标的监管标准。三是切实加强“三农”业务专业化风险管控能力。这是应对“三农”金融业务风险大的根本之道。
第四,要处理好资源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现阶段,农村金融资源投入大、经营成本高、效益产出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三农”和县域市场增加资源投入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以战略眼光来审视和衡量“三农”金融业务。金融机构要从近景、中景、远景等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发掘“三农”业务的战略价值和长期效益,做好资源投入的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增加农村金融资源投入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各类财税、保险、货币和监管政策支持,强化正向激励。
此外,在发展创新型“三农”金融业务方面,一是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重点是要强化城乡联动、行司联动、境内外联动,提供信贷、发债、票据、租赁、理财、保险等跨领域金融服务,构建新型综合化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二是要推动产品创新。近年来,“三农”金融产品创新聚焦在破除农村抵押担保瓶颈上。农业银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2009年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近三年来累计投放林权抵押贷款172亿元。2014年,农行又率先在同业中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三是要推动技术创新。当前要着力把互联网金融的理念、技术和产品运用到“三农”金融服务中。

Ⅲ 银行业如何支持三农

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主要考的是三大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还有就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像中行、工行和建行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现在都已经上市,不得不考虑股东的利益,很少涉足农村经济市场的,特别是农业贷款。

Ⅳ 如何履行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职责

农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首先要大力推进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工作。作为国家赋予服务“三农”重要职责的大型商业银行,农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农行在服务“三农”领域的传统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有效服务“三农”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和具体措施,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项俊波同时强调,要结合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行城乡业务的不同特点,发挥城乡一体化和系统整体优势,推动农村业务不断做细、做广,使服务“三农”做到可持续、有效益。
当前,农行股改财务重组的基础性工作、内部配套改革等方面正加快推进。下一步要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深化组织体系、业务流程、资源配置、价值管理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实现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接轨。

Ⅳ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三农能力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点


互联网金融看似和三农比较遥远,但其实又非常贴切。解决几亿经济活跃的农户和一些贫困农户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资金获取问题。过去很多金融机构讲,远离农村市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农村金融创新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农村市场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


在获取资金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边是农村农户优良资产,能够由我们做好甄别信用。在信用甄别以后,他们这种小额分散的几千、几万的优质资产,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P2P方式和理财者对接。


都市的理财者把可以小额的资金通过P2P借给农户。这种方式可以把资金打得很散,甚至一百块钱都可以。这是一种商业的、可持续的模式,理财者可以获得7%至11%甚至更高的回报。从它的期限来看。有的种植、养殖项目长达9个月时间,有的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对接成本较低的资金。


其实当年国开行也曾面向农村市场,做这种批发资金,但是它的基础成本可能高达8.5%。而且这些钱从国开行开始一层一层的渗透,到最基层的农户手里,可能成本更高。


但今天商业性P2P却可以达到8%至12%的回报帮助同样的项目,这样的出借人可获取的回报也很丰厚,对于农户而言成本也不是太高。所以P2P具有商业可持续性,P2P是帮扶三农走得通的路。


物联网助力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信息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农户建立信用?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农村的金融体系信用这方面的建立,资金就不会进入到农村市场。所以就要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如何帮助过往信息缺失的农户建立信誉,帮助农村市场建立信用体系。


在这方面,我们使用了物联网的技术,协助建立信用体系。在内蒙等地,我们做基于农机具的融资租赁。农村搞产业化、集约化运营,需要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农机具,农民买不起,就是基本的拖拉机、收割机,烘干塔这样的。可是如何控制风险呢?我们的农机具上面都是有GPS的,都是有标签的,这就是物联网概念的具体应用,农机上面都有传感器,知道它每天在哪里,它如果动来动去的话,知道它实时情况如何。这种物联网概念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得以顺利展开。


P2P平台对接三农能力建设


第三个问题,是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根本问题。即除了钱之外,还要能够帮助目标人群做能力建设。


如果我们服务的企业是联通、中石化[微博]这样的行业巨头,你不太需要告诉他如何做电信生意,如何做石油生意。但是,当我们的小金融、微金融,所服务的目标对象,是小微企业主和农户,那么除了给他小额的资金支持外,还要帮他做能力建设方面的帮扶,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开展生意。


我们如何能够帮助农户获取资讯、提高能力呢?如何帮助农户把他生产的东西卖出去?我们认为,也可以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资讯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信息流互联网金融平台便可以起到作用。与此同时,就现在农村农户来讲,农户生产的东西可以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上的一些手段和出借人有效对接。我们前段时间做的果品项目就是这样,我们生产苹果的农户就可以把它的苹果直接和理财者的需求对接起来,类似这样基于资讯服务,基于产品的对接,帮助农户搞能力建设。这是从资金获取,信用建立,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如何帮助他们,我们觉得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农村金融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Ⅵ 邮储银行如何更好支持三农

那么,如何增强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人行郑州中支行长计承江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需进一步加大对邮储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网络和资金优势,将其培育成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以河南省为例,目前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能力仍然不足,”计承江介绍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集中表现在,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存在“脱农脱小”倾向,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倾向于“做大做强”。同时新型金融机构数量较少,服务能力有限。近年来,虽然新型金融机构成长较快,但由于覆盖面较低,资金实力较弱,在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的作用有限。
众所周知,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去年该省“三农”和小企业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102亿元和2966亿元,增速达到16.87%和27.5%,但仍不能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金融资源从农业大省流向工业大省,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的趋势不断加剧,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这也导致了农村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而邮储银行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上具有独特优势。“以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为例,该行拥有2231个网点,其中1767个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具有网点众多、机构下沉的特点,能够发挥熟人、熟地的优势,”计承江分析。同时,充裕的存款资金也是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的潜在利器。2011年,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49亿元,存贷比仅为10%,且没有不良贷款等历史包袱,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能力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
而且,近些年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按照“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把小额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作为核心战略业务,推出的小额贷款产品,无需抵质押品、额度小、实行分期还款,非常符合农户和小微企业主缺乏抵质押品、资金需求额度小、理财能力弱的现状,与其资金需求特征高度契合。
鉴于邮储银行在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承江建议,应对其实行差异化信贷规模管控政策。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在河南省内逐步成为破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生力军。成立仅4年时间,该行累计发放零售贷款95.53万笔、696亿元,其中向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发放贷款79.98万笔、525.84亿元,占比分别达84%和76%。但该行不断增强的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能力与信贷规模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0年和2011年该行的信贷规模仅为80亿元左右,新增存贷比分别仅为19.78%和18.3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2.06%和31.67%,”计承江强调说,去年第4季度,在秋收冬播农民资金需求旺季,该行由于没有信贷规模,多次被迫暂停信贷投放。这既削弱了邮储银行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不利于邮储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作,影响了多层次、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进程。因此,计承江建议,对邮储银行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规模管理政策,按照新增存贷比不低于50%的标准核定邮储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增强其支农和服务小微企业功能,更好地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另外,由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客户分散、贷款额度小、信息不正规、调查成本高”等特征,贷款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市场失灵问题较为严重。计承江建议,完善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小微企业贷款与涉农贷款一并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标准,按照每年新发放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同时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税收减免力度,将目前的部分临时性税收减免政策转变为长期制度安排,并尽快出台对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营业税减免政策,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高的金融机构降低所得税税率。

Ⅶ 金融机构如何加大支农力度

如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开设机构,方面农民使用金融产品
2、对农民发放农户小额贷款
3、对农村或者县域企业发放贷款
4、对涉农企业,如农药厂、农机厂等发放贷款
5、对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Ⅷ 农业银行如何做好三农服务工作

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为三农客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保障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围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商业化服务三农模式,增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

Ⅸ 如何进行农村金融改革

首先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要让农民能获得必要的、必须的生产资料,解决好农村发展中的资金难的问题是关键的一步。让穷人获得信贷支持,让小商贩获得信贷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志愿就业。对于农民来说获得信贷就意味着有机会去购买生产必须的工具以及生活必用品,这就能有效的改善生产力、有效的改善种植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好了农业多元化生产后,农民就逐步可以自己积累一点资本金,用于更多的农业发展,这就形成农业的基本转化和升级,让这些原来贫困的农民解决好了基本生活后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活力。连续五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有关,其中强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如何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三农”和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派敢于创新、心系三农的得力干部充实基层服务“三农”队伍。同时,把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确定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必须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根据农村改革发展需要,需要摸索一条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有效途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成本高、相对收益低。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相比较,仍存在信贷风险成本较高等问题,经营效率还有待提高。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完善。农业是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财产少。目前,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缓慢,贷款基本上没有保险保障,在银行向农户发放贷款后,农业风险又通过农户贷款传导并聚集到银行身上。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事件,不仅农户的生产生活将遭遇较大困难,银行也会背上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这也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的基层行不愿和不敢做大这块市场。因此,加快农业政策性保险及建立由政府、民间组织、农户与银行、保险等主体之间合理分担风险的长效机制是下一步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之一。 政府在财税、金融政策上要对农村金融予以优惠。由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效益较低,又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政府必须建立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落实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凡是达到一定支农要求的金融机构,都给予所得税和营业税优惠,至少使其可享受与农村信用社同等的待遇。二是建立对特定信贷业务的专项扶持政策。建议对产粮大县粮农贷款、贫困地区的农户小额贷款给予相应的定向补贴。同时要明确补贴的机制和内容,提高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三是对涉农贷款占比高的金融机构,适度调低存款准备金率,鼓励其增加涉农贷款投放,实行有差别的风险问责、呆账核销等监管政策。
要充分依靠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大农村金融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加快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同时,重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配置,充分发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信社在农村现有营业网点多、工作人员对农村金融业务相对熟悉等优势,释放县域支行的经营活力。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宣传力度,形成各类金融机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的局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之路。
总之,政府要加快建设服务中小企业的担保机制,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由政府出资或多方筹资符合“三农”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或担保公司,带动各种担保机构的发展;政府要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应加强农业保险立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建议开发农业贷款补偿保险品种和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增加补贴品种。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如何做三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邦仪器股票 浏览:571
安信证券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641
最低涨幅股票 浏览:418
中小型企业融资与金融服务 浏览:807
丝绸交易所概览 浏览:5
上海虹叶小额贷款公司 浏览:867
富达利贵金属 浏览:883
台湾期货天王张松允 浏览:447
国家期货业协会网站 浏览:622
讯策科技融资 浏览:282
重庆鈊渝金融租赁公司 浏览:248
京能动力股票 浏览:360
跨过创新的全球杠杆 浏览:331
西部信托项目经理助理 浏览:695
金融资产出让和受让 浏览:872
西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73
多大可以贷款创业 浏览:18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负债包括 浏览:192
软件安全上市公司 浏览:835
财政部金融机构市场化 浏览: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