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

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

发布时间:2022-02-21 22:10:35

❶ 请问谁有《美国新金融监管法案》的文本容或者请问谁知道美国《新金融监管法案》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核心思想就是加大了政府的权力,新的法案忒厚了,估计美国人自己看着都头疼。
奥巴马带领着美国走向大政府的这条不归路。

❷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丙戌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次贷危机的成因
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看法都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一、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亚当斯密称“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源于一种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在表面上促进了生产。
二、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美国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岁男人的收入则比30年前同样年纪的人,低了12%。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统计表明,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收入却不见增长,与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密切相关。
三、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
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与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根据该法,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
另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众多立法,彻底废除了1933年《美国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基本原则,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特别是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造成严重影响。 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❸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案

在200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推进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改革”;2013年和2014年又连续两年提出“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
2015年4月12日,官方宣布,由中国央行会同有关单位提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关键点
其一,官方将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补充三大银行的资本金。中国央行相关负责人12日对记者透露,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统一按照10.5%的标准实施。
其二,首度明确提出将对三大银行采取“资本约束机制”。此前,对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采取何种约束机制,坊间一直存在争议。
其三,明确要求三大机构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此前,虽然国家开发银行于2008年12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就成立了董事会,而近期履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胡晓炼也是以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身份上任,但三大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很大改善空间。

❹ 本次金融危机的全球演变过程 字数3000左右

当次贷危机爆发时,相信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居然真的会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不就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了吗,况且次贷资产总共算起来不过几千亿,而如今只美国政府一家用于救市的资金都万亿以上了。为什么这小小的次贷会催生出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令冰岛等国家濒临破产,让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
1、美国房地产泡沫泛起。
2000年底科技股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后,美联储大幅降息,从2000年底的6.5%降到2003年中旬的1%,这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美国的房贷有很多创新形式。比如“无本金贷款”、“2-28 可调利率分期付款”(贷款人在前两年为30年的贷款付很低的利率和月供,利率突然在第三年提高)、“循环贷”(如果房产增值,就可以用增值部分作抵押贷出更多的钱“。在这种低利率环境和“创新”手段的刺激下,谁都愿意贷款买房,无论有没有还款能力。房产价格从平均家庭收入的2.8倍-3倍增长到4.1倍,而这个高价位是不可持续的。
2、房产泡沫破灭。
从2004年6月开始,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苗头,美联储连续17次升息。房贷负担加重,房价开始下跌,很多无力偿还贷款的购房者开始断供。即使有还贷能力的购房者发现贷款额已经超过房产当前的价格,也选择退房。贷款拖欠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率大幅飙升。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的违约率上升至13.3%。
3、房贷证券化产品减值让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遭重创。
美国的房贷资产普遍进行证券化,初衷是为了让非流动性资产在未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后来演变成投机炒作的工具。其中以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抵押债券凭证)最流行。此类品种是风险偏好高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最爱,他们可以用高达50-60倍的杠杆对投资这些衍生金融产品获利。而一旦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MBS和CDO等产品的市场价值就缩水,恶化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的资产负债表。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就死在这上面,直到整体被摩根大通贱价收购。房利美和房地美也因此陷入困境,最终被政府接管。
4、CDS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贝尔斯登被收购后市场暂归平静,但房产和衍生品泡沫一旦被刺破,就很难愈合。投资银行的杠杆操作风险高,就拿去做“保险”,这种针对债券违约的保险叫CDS(信用违约掉期),美国CDS市场从2001年的9千多亿发展到2007年底的62万亿美元的恐怖量级。显然,这种保险并不“保险”,AIG手中持有大量的CDS合约(占这个市场的80%以上份额),当与次贷相关的CDS产生巨大损失,美国政府毫不犹豫的国有化AIG。CDS还是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用于对赌某家公司未来是否会破产的工具。雷曼兄弟破产前,CDS的价格(1000万美元债务损失的五年保险成本)就大幅飙升。而华尔街也就是通过CDS将MBS和CDO卖给全球的投资机构和个人。所以美国遭殃、全球受罪。
5、去杠杆化导致全球流动性紧缩,各国政府救市忙。
近年来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借助杠杆工具向资本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同时M2又监测不出货币供应失控,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当泡沫破灭出现金融危机,金融杠杆迅速下降,去杠杆的结果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同时风险偏好度减弱,也使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简单的理解就是以前10万资金可以做100万的事(杠杆化),但现在做不了那么多了(比如只能50万),而且连那40万可能也贷不出来(整个社会信心不足),这必然导致资产价格的更大幅度缩水,并冲击到实体经济。
全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连续加息引爆“定时炸弹”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部分欧美投资基金遭重创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
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
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例,由于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该公司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此外,法国巴黎银行9日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这三只基金的市值已从7月27日的20.75亿欧元缩水至8月7日的15.93亿欧元。
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9日,在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担忧加剧,导致欧洲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87.18点,收于13270.68点,跌幅为2.83%。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如果进一步升级,并扩大至更多金融领域,将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更加剧烈的动荡。而且,危机如果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则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欧美日央行紧急出手应对
面对已经形成甚至有扩大趋势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行动,希望通过向货币市场提供巨额资金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欧洲中央银行8月9日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8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610亿欧元,以缓解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9日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日本中央银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
发生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犹如风暴云团,不仅令道指持续跳水,欧洲三大股市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也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有统计称,短短48小时内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资超过3200亿美元紧急“救火”。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丙戌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看法都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一、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亚当斯密称“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源于一种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在表面上促进了生产。
二、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美国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岁男人的收入则比30年前同样年纪的人,低了12%。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统计表明,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收入却不见增长,与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密切相关。
三、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
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与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根据该法,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
另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众多立法,彻底废除了1933年《美国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基本原则,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特别是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造成严重影响。 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对美国经济
首先,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
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而有论者认为,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没有解决,负债逐年增加,从1975年至今没有出现过贸易顺差。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罗斯福新政也好,还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义也好,没有解决社会分配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缺口问题,美国就从根本上无法摆脱其经济危机。

对全球经济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对中国经济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中国的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❺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看法都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一、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亚当斯密称“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源于一种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在表面上促进了生产。
二、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美国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岁男人的收入则比30年前同样年纪的人,低了12%。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统计表明,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收入却不见增长,与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密切相关。
三、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
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与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根据该法,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
另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众多立法,彻底废除了1933年《美国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基本原则,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特别是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造成严重影响。 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❻ 什么是美国资产重组托管公司

美国资产重组托管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 RTC),是世界上最大的临时性金融机构,于1989年8月根据《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FIRREA)设立,主要职能就是对破产储贷协会所有的资产和负债进行重组清理。经过6年多的运营,RTC基本完成了其使命,并已于1995年底自行关闭,但它的实践确为其后全球金融机构重整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❼ 美国次贷危机是什么时间暴发的

美国次贷危机是2006年暴发的。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也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

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7)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扩展阅读:

次贷危机的原因:

一、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亚当斯密称“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源于一种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在表面上促进了生产。

二、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

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美国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岁男人的收入则比30年前同样年纪的人,低了12%。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统计表明,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收入却不见增长,与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密切相关。

三、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

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

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与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根据该法,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

另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众多立法,

彻底废除了1933年《美国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基本原则,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特别是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造成严重影响。

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

但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❽ 报考国家公务员,银监会,银监监管类,专业科目笔试应该怎样准备呢求指导!!

相关知识方面可以看看金融专业的知识,比如货币银行学,银行风险等,看一下银行监管方面的制度或者章程什么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①重要的监管大法有:1863年《国民银行法》;1913年《联邦储备法》;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78年《国际银行法》;1980年《放松存款机构管理与货币控制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与加强法》;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善法》,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等。

❾ 美国金融改革法案对美国股票有什么影响

对美国金融股票是利空,因为监管严格,金融机构的钱没那么好赚了。

对其他行业来说,因素待定。

❿ 人民银行系统20年前原支行因机构改革撤并今日领导同事再相聚怎么聊

编者按:首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人民银行总行将于近期在官网()上发布人民银行分支行招考公告及招考简章,接受报名(应届生和在职人员均有)。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12月11日至12月20日,笔试时间:2016年1月9日上午9:30—12:00。有意者请自行关注。其次,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团队给大家分享三篇网络上关于人民银行的文章,让报考者对人民银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团队不对文章所述的真实性负责)。此外,团队也采访了一些人民银行员工,请他们讲几句关于人民银行工作的感受,以飨读者(仅代表受访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其供职单位意见),当然,编者手痒会做点解读(仅代表编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受访者意见)。

人民银行员工的采访
※昵称:小贱;工作时间:20年+;工作内容:金融统计
寄语:有真本事,有斗志,请不要选择人民银行。肺腑之言,不能耽误了有志青年。
编者解读:如果你想生活无虞(注意,不是富足,是吃不饱饿不死那种),佳人相伴,每天柴米油盐,抱着一胎二胎知足而乐(靠人行工资估计难养活,靠家属养活吧),人民银行还是不错的选择的(推荐贤妻良母型的女生和想安安稳稳生活的男生),如果你想浪(什么是浪,自己体会吧),不如趁着年轻去浪一浪,因为外面的世界远比你想象的精彩,而人民银行也远比你想象的沉寂!为此,编者斗胆谏言:985,211一般学校及以下的研究生,建议去省行;清华、北大、复旦、人大高材生,省行及以下不建议考虑,当然,总行嘛,自己斟酌了(公务员,你懂的)。

※昵称:我是一棵草;工作时间:10年+;工作内容:金融统计
寄语:不会写材料的不要来,能写为第一要务,总行除外。
编者解读:不可否认,调研和写文章是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几乎成为了评价干部的重要指标。为此,编者认为,如果你确定要去人民银行,即便你从来没有写过文章,也不要畏惧,万事开头难,只要你不蠢,写材料并没你想的那么难。其次,从编者了解的情况看,人民银行分支行写材料较好的部门是调查统计部门和货币信贷部门,因此,如果你有幸进入这两个部门,恭喜你,几年后,你写材料应该不会逊色。
那么,人民银行分支行员工每天到底在写些什么东东呢?别急,网上有很多人行的报告之类的书籍卖,你不妨买来参阅一下?此外,调统部门写的文章也有公开渠道获取,去网上买几本《金融统计与分析》期刊看看吧,这是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编的,内容基本都是来自分支行撰写的材料,说是金融统计的文章,其实也反映了整个人民银行写材料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形式。

※昵称:力子;工作时间:10年+;工作内容:国库
寄语:如果没有太多想法,人行也是一个不错的港湾,我一直觉得,人行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单纯的单位。
编者解读:编者有幸结识一些人民银行的员工,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人相比,他们确实单纯很多。很多人都是模范丈夫/妻子,多数人下了班就回家做饭照看小孩,基本也没有看见几个经常泡吧的(或许因为收入低没钱泡?不得而知)。采访中发现,他们普遍说应酬很少,喝酒机会也不多,因为不用去讨好客户或者跟别的单位有利益的牵连,而且交际的圈子也很小,编者有个同学,在异地工作,工作近十年,认识的人还仅限于同事圈(被我鄙视了良久)。所以,你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人民银行的员工哦。

※昵称:滴滴答答;工作时间:5年+;工作内容:国库
寄语:上知宏观调控大政方针,下知猪肉买卖民生疾苦;横批:调研兴行
编者解读:据说“调研兴行”是央行行长提出的方针。然后不停有关于人行调研的笑话传出,比如说农民经常接待人行员工,调研今年母猪又多生了多少只猪仔仔等等。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人民银行工作涉及面之广,同时也说明调研在人行的重要性。所以,金融统计前沿创始团队建议你,加入金融统计前沿,你的调研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哦。

※昵称:二二;工作时间:7年+;工作内容:国库
寄语:工作不是闲聊喝茶看报,而是事多忙碌加班。
编者解读:采访中发现,没人说很闲的。外界认为喝茶看报过一天的闲适生活从这些人的言语中也难以感受到。每个人很忙,据编者了解,最忙的当属总行,其次是省行,再次是市行。从工作内容看,金融统计和货币信贷最是忙碌,笔者平时联系金融统计的同学,都是匆匆就被挂了电话,晚上、周末加班似乎也是常态,不是报送数据,就是写材料,要不就是为领导和他们单位的各个部门提供信息材料。但在编者看来,忙,说明你在成长,不是吗?向上吧,少年!

※昵称:月月;工作时间:10年+;工作内容:统计&征信
寄语:小圈子,大作为,这里绝对不是一个埋没人才的地方。(这里拥有整个金融业的平台,够你发挥折腾的。这是一个垂直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省市县的庞大系统,有能力和作为的年轻人很快就会脱颖而出,名冠全国,比如勤劳的小编。这里文化氛围比较融洽,工作环境比较和谐,工作中会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好基友,结下深厚的友谊。)
编者解读:(高能预警,前方涉及细致的业务和部门分析,不真心报考的,可以忽略不看哦)好吧,编者承认被这个月月同学的热情感化了,编者都恨不得马上去报考人民银行了,可是编者要是进去了,去哪个部门好呢?货币发行处,每天搬大捆的钞票,看着几亿元的票子刷刷被销毁,是不是会很心痛呢;国库处,听着很牛,代理国库哦,平时写写国库报告之类的,估计也不错;办公室,人事处,那里都是出领导的地方,只不过编者单纯,经不起那番脱胎换骨的折腾;反洗钱处,权力部门哦,可是你知道他们经常要出去检查,车马劳顿,很辛苦的,什么,你觉得有油水,醒醒吧,少年,拿一次试试,举报在等着你;想来想去,我还是去信贷处或者调统处吧,到底哪个处更好呢?金融统计前沿创始人团队强烈推荐,调统处。原因有三:1.这是一个综合性业务部门。什么叫综合性业务部门?就是,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都可能在你这汇聚,因为,你接触的是几乎所有金融业务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人民银行内部会计产生的数据,国库数据,货币发行数据,货币政策工具所引起的各类数据,如跨境人民币数据,再、再贴现、还有各种麻辣粉,酸辣粉等政策工具,只要涉及资金变动的,数据都会报送调统处;商业银行的几乎所有经营数据,存款、、产品数据、信托产品数据、同业往来数据、持有的资产、负债、投资……不一而足;统计局的数据,因为你要和统计局往来;银监局的数据,因为你要和银监数据共享;财政部、商务部……好吧,不列举了,你只要知道,涉及金融业的资金流动,都会在你的数据中反映,那么,你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涉猎各个部门的业务了呢?2.这是一个接地气的部门。一方面,前面说了,人民银行员工比一般政府部门员工还单纯些,那么,调统处的员工呢,简直是单纯中的战斗机,笔者接触了很多人,都是埋头干活,不溜须拍马,不钩心斗角的货色。另一方面,调统处每年都要到商业银行检查,有机会深入接触和了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可以说,去了调统处,只要你肯学习,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基本都能涉足,这比你单纯进商业银行的一个部门,只了解一项业务是不是更爽一些呢?你感觉不爽,跳槽到商业银行,也能很快上手吧。3.这是一个庞大的集体。从了解情况看,全国调统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其他部门要多一些,和所有商业银行每月也均有业务往来(主要是报送数据和材料),与政府其他部门也均有往来。可以说,统计,是一个大家庭,大集体,你值得加入。
编者牺牲周末时间,说了那么多,也是累了,如果你觉得好,转发支持金融统计前沿吧。下面编者分享三篇文章,也要继续加班去了(搞得跟人民银行一样的忙,也是醉了)。高能预警,文章很长哦,有时间慢慢看吧。

分享文章一:人民银行员工在做些什么
人民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监管单位,总是引起商业银行的员工嫉妒其“高大上”,并引发好奇猜想,那么人行到底是个怎样的机构呢?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地市一级内设部门普遍都在20个以内,副处级和科级的支行一般也就3-6个科(股)室,一般按职能来,可以分业务及内勤部门(有无对外),业务部门又可以分务实和务虚。比如:
保卫、发行,负责人民币的发行。会计、营业室,包括账户管理、支付结算、银行间资金往来都在这。国库,引出了当年与财政部的代理经理之争。外汇局也是我们的内设部门,也有金融统计、征信、货币信贷、内审一类的,就不废话了。有的部门一天到晚喝不上水,有的部门整天瞎晃悠,标准的政府机关,就是所谓的,平时不一定对你有作用,不一定有多少事忙,但你取消它还真就挺麻烦的,大部分的政府机关都有这个问题。
人员么,我这边接近150人,全国算中等水平,下面的县支行都在30人以内挣扎,当然考虑到每个地市一个中心支行,每个建制县区都一个支行,全国直接就14W了,但是人员断层严重,尤其是县支行,2000年以后基本不招人,前几年一直有个笑话,县支行40岁左右的,熬多十年,中支不派人的话,你再烂都能当上行长。中心支行也一样,每年退休的比招的人多,干部年轻化,人员精简,跟国家的大趋势。
二、工作环境和待遇
环境这个东西是一个外生变量,比如我们这边,来客人了冲茶是个最基本的礼仪,举民皆茶(你能猜出来就猜吧),所以再不喜欢上班期间冲茶都没用,这是风俗,必须接受。当然看报纸看手机这肯定有,快退休的,偷懒的,哪个单位都避免不了,企业也一样,参照上面黑体字。
整体来讲,中支一级氛围都不会太差,有冲突的就是工作责任划分,以及升官加薪的时候,冲突完第二天一样过,尤其对本地人来讲,平淡过日子才是正途。工作地点嘛,省分行以下的,建筑都是2000年前后统一兴建的,不少属于你进去会觉得是八九十年代风格的办公方式,一点不现代化。
待遇这个问题要令阴谋论的同志们失望了,我没条可晒,略高于本地公务员,与商业银行最低层员工持平,我们单位处级领导工资比不上国有银行科级职工的1/2。
我曾经看着每天上班经过的面包店招卖面包小妹,一天10小时分两班,3000起,包吃有提成,恰逢发工资,失落了好几天,然后回想起我第一年实习期拿了整整一年的1600块月薪,平衡了。
我们不属于公务员的身份导致我们涨薪的次数跟幅度近几年一直落后于公务员,二三十年前,有一个人在人行工作,可以撑起一个小家庭过中等偏上的生活,现在么,工资只够自己过日子,偶尔帮补家里,买房就肯定不用想了,一套房子花你十五年不吃不喝都不奇怪,当然社会进步了,没什么好抱怨,不过目测继续这样下去,中支县支很多人才和非本地的职工将进入集体离职潮。
如果工资与公务员齐平同时三定转公务员,大量的有人脉的职工也会调离,最终剩下一堆“老弱病残”,这就是现状。
三、部分工作内容
工作第一年做的是县支行发行库的发行会计,很多人羡慕的工作,每天出库入库,打凭证登系统做报表,偶尔写写报告,下午三点半日结后就可以整理内务了,而且工资还比别人高,一个月多出来整整30块钱(丫真是30块,80年代的标准足足执行了三十多年)!是一个规范的业务岗位,每天要做的事不多,但又重要,所以是专人专岗AB角的。
发行部门也是专职的苦力活,那时钱还是100斤1袋的,一捆一捆验,装袋,搬车,然后两人一组摞成十袋高的钱垛,少的时候一天十来袋,多的时候一天上百袋,就5、6个人,平均年龄48岁(原谅我一个人就拖低了5岁多),都特么靠人力,扭伤割伤都是常事,脱下那身白大褂,跟民工没多大区别。
很多业务岗位都是这样,包括营业室国库一类,规定的时间内你只能做那些事,保证不做错,不会也不能安排其他影响业务的工作,相当于流水线工人,这是很多人眼里人员臃肿的表现,但是一但出错大家都跑不掉,而且对当地影响很大,所以兼岗现象很少,宁愿让小部分人闲着,窃以为也确实应该这样。这些业务岗位是人行运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他一切管理都要在此基础上开展。
第二年去的是调查统计科,号称最不愿去的部门排行榜第一名,集金融统计、金融研究、征信管理于一身,万幸的是我离开后那里的工作更多了(先自赞一个,我们金融统计还是比统计局工作要较真的,好歹我们的统计数据不会给不同领导是不同数,也不会这季的数据下季度是不能用的)。
这是个集务虚和务实于一身的部门,金融统计和金融研究,每天就是跟不同的政府部门要数,写报告写调研,这个模型那个理论的,然后作为当年工作考核的重要部分,要看你的文章当年被上级部门采用多少次,领导批示多少次,已经不是周老哥当年“调研兴行”的含义了,人行的业务部门很多都在慢慢变成一个“报社”的编辑部,用抄袭别人的文章来应付上级开展的一大堆没有实际意义的调研任务。征信业务对外,就不细谈了。
第三年到的货币信贷管理科,号称最不愿去的部门排行榜第二名,人行有三大职能,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服务,这部门独占前俩,完全务虚型,做久了会感觉自己真的没有实际价值的产出,就是应上面要求,每天写报告写调研,单上个月就十个报告三个调查,还一堆其他的事,说多了都是泪。
以上三个部门我觉得是我们这些工作在底层的人的真实写照了,除了其他部门职能不太一样,来来去去都这三样。
四、个人发展
上面说了工作内容,对应的是工作能力,有个领导说的好,一个单位总有四种人,会做事会做人的,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会做人不会做事的,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的,少了哪种都不行。悲剧就在于领导可能是以上任何一种。
政府机关论关系论资历这种事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而且跟本单位的管理方式有关,职位有限,人员更替速度慢,有些有才华的人可能一辈子得不到晋升,工资待遇也没有办法脱离职位太多,这个对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是一个很压抑的现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一辈子无风无浪的。
同时,务实业务部门学的业务适用面很窄,务虚业务部门学的多是公文写作,非业务部门工作很多只要初中高中毕业就能做,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网也局限在金融系统。
很多人做个5、6年,个人的能力就逐渐跟社会脱轨了,工作技艺不如商业银行的,人际关系不如政府部门的,想跳槽去银行企业人家不要,非公务员不能走调动从政的道路,剩下的选择很少,就像温水煮青蛙。所以说能走的都是牛人,看得清环境,有理想有抱负。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毕竟这是一份饿不死你又感觉还有“面子”的工作。

文章来源:财金阅读原创【越】系列

分享文章二:带你揭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神秘面纱
很早以前是没有银监会的,中国的金融行业都归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后来随着金融行业发展,央行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就有点自相矛盾。比如宏观经济出现了泡沫,负责宏观调控的央行应该迅速扑灭泡沫。但是负责监管银行风险的央行要规避行业风险,不能对银行业造成太大冲击,只能很慢慢的扑灭泡沫。或者反过来,有时候央行的宏观调控职能需要它加大货币投放、刺激经济,但是它的监管职责又要求它严控风险、避免坏账、控制信贷规模,两者很难协调。
随着宏观调控规模加大、金融监管严格细致,这些矛盾也越来越明显。最后干脆把监管职能分离出去,另行设立银监会,央行主要保留宏观调控的职能。一家机构只负责一件事情,各自把自己的职责做好就行了,工作起来比较清爽。现在银监会才是正宗的监管部门,负责监管银行业。央行最宏观的职责是研究协调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写规划,具体的职责包括定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搞宏观调控等等。央行也保留了少量监管职能,主要管银行间、同业拆借等市场和征信行业,但是央行主要工作不是监管。银监会2012年底全国有近24000职工,这些职工中大部分来自于当年的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现在主要负责宏观,人行总行是公务员,人行地方是纯事业单位,所以地方人行职工的待遇中绩效工资空间较大,受政策限制较少,这也是人行目前待遇普遍高于银监会的主要原因。当初银监会刚成立的时候,银监会职工待遇远好于人民银行,后来进行公务员序列改革后,每况日下,说起来现在银监的那些人行老员工们全是眼泪儿,悔不当初啊。
人民银行现在手上的监管权只有反洗钱,但是人民银行毕竟是百年老店,从上到下对政治的理解高于银监会,所以混得是风生水起,把握这些权力也能让银行服气,银证保都可以查,相当生猛。现在各个银行和单位的开账户什么的都在人民银行手上,这是命脉,关键时候人行若发出停账户的大招,什么单位都可以瞬间让你服气,这就是人民银行厉害的原因了。银监会成立业已十年,对中国银行监管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现在的银行金融监管的条例也主要都是银监牵头,应该说银监会是银行监管的绝对主体。
世界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不一样,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都存在,中国一行三会的模式以后会不会改革发展成一个大的金管局,其中有银行部、证券部和保险部也尚未可知,要看政策和市场的发展,但当下的情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行都还是老大,这一次的全会,新闻介绍了周老板列席,但没有介绍尚老板等等就是明证。
从地位上来说,人总行应该是要高于银监会的,举个例子,通常从银监会保监会以及证监会主席调至人总行行长可以算高升。但是在地方,银监局和人行的地位应该是差不多的,当然,这是相互之间的感觉,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它肯定谁都不敢得罪。人行现在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宏观调控,以调研立行,但是在地方人行的兄弟姐妹日子是过得异常憋屈的,所以近两年都在不断的搞综合执法检查以及各种专项检查,如反洗钱、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外汇等等,当然,商行的兄弟姐妹自然是叫苦连天,但是没办法,这是人行在发现自己地位每况愈下后的无奈之举。所以如果说人行没有监管是不对的,人行的监管区别于银监局的监管,双方各有侧重点,然而银监局手里有个很致命的尚方宝剑,那便是商业银行高管的任职是必须进过银监局审批的,所以,你们都懂的。

分享文章三:写给想进人民银行的人
进人行工作两个月了,想想自己去年找工作的艰辛和困惑,决定还是写个东西给后来的同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本人基本情况:男生,985本科,985硕士,现在供职于华东地区某地市级中心支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2013年经济金融类73分招考进入人行。

招考前准备:报名时间什么的关注应届生就可以了,笔试准备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易纲(前央行副行长)主编的《货币银行学》,格致出版社。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各位,笔试卷子将近有一半的题目能在这本书上直接找到答案。至于考多少分能进面试,这个根据地域不同差别会很大,个人感觉一般东部省会中支以上的机构75分会比较稳妥,地市一级的中支68以上肯定妥妥的。顺带说一下,最后一个20分的论述大题一般人是不怎么拿分的,所以70以上基本算是高分了。

关于面试:当你以1:5的比例进入面试以后,你的笔试成绩就没什么用了,所有人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这方面不同大区可能有差别,以实际情况为准),面试表现将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好好表现吧。对于很多同学十分关心的子弟问题,在此十分遗憾地告诉各位:不要和子弟争,你永远争不过子弟的!至于需不需要找关系疏通……楼主必须坦承,虽然楼主本人觉得不用找关系也能面上,但家里不放心,还是找了关系的。不过入行以后发现很多同事都是凭自己的本事面上的,所以大家也不要紧张哈,在此还是要感谢一下楼主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关于面试之后:政审、体检通知什么的节奏会比较慢,其实跟机关作风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以楼主所在的中支为例,200多人的单位人事科只有5个人,一大堆事,还要应付上级检查,人家真的只是忙不过来……所以大家耐心等就好了,只要考上就不会漏掉你的!我们是1:1体检,按照公务员体检标准来,不过有点小毛小病的只要不影响工作问题都不大,不会刷你。当然,行里也是有备胎的,如果你问题很大,也可能会被刷掉。

如果你顺利挺过了上述所有环节,那么恭喜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行员工了,下面我们来聊一点工作以后的事!

关于编制:现在人行分支机构的管理体制全称叫“既参照公务员又参照事业单位的行员管理体制”,比如楼主的医疗保险享受的是在职公务员待遇,但养老是人行独立的体制。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身份,但希望大家明确一点,你不是公务员!当然,楼主也见过家里关系特别硬直接调到公务员系统的……自己汗一个……

关于工作氛围:在此,楼主要提醒一下一些自以为是名校的学生,收起你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范,腿要勤一点,嘴要甜一点,好的人际关系是自己争取出来的,在你对单位有所贡献之前,没有人有理由必须尊重你!另外,不要以为人行的老员工都是低学历,水平都不行。以楼主为例,楼主的科长是20年前的浙大毕业的,分管副行长是24年前的北大毕业的,所以在摸清水有多深之前,别把自己淹死。至于办公室政治,如果你所在的科室年轻人很多,竞争就会激烈,关系会比较复杂,自求多福;如果科室里没什么年轻人,只要装的比较像小白兔,前辈们都会很关照你的。

关于工作压力:在人行只要喝喝茶看看报领领工资就可以了?亲,该吃药了!随着上级考核越来越严,人行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举个栗子,我有个在办公室的同事,主要工作是编译世界货币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各类报告,再上报上级加分。这样的活基本所有中支都在抢!由于时差关系报告总是在晚上出来,于是他基本总是大半夜在那翻译报告,因为翻得不好没分加,翻得没其他中支快也没分加,50页A4的英文报告要求4个小时以内翻出来再总结上报……当然,不同科室的工作量会有差别,但东部发达地区的中支一级的人行都不会太闲。如果有人要问楼主工作量和商业银行比怎么样?楼主只能说这没有可比性,具体原因在下一点中说明。

关于晋升体制:现在人行强调“研究立行”,上级行都是用信息、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来考察下级行,所以现在想在人行出人头地基本只有一条路:会写!如果你觉得写文章是件痛苦的事,那人行的工作压力足以把你压垮。如果你擅长写文章,那就很容易被领导重视,也容易混得如鱼得水。现在中心支行一般入行三年至五年后可以参加副科长的竞聘,所以同学们,玩命写吧!

关于福利待遇:终于来到大家最关心的内容了,是不是很期待啊?楼主现在在实习期,一个月工资条上的工资是2409块钱……不过幸好我们还有月度考核奖金,季度考核奖金,年度奖金和平时的一些福利,这些钱零零总总加起来转正后年收入大概在7-8万,省会中支会高一点,10万左右,毕竟一般省会的开销会比较高,县支行会低一点,大概5-6万,基本情况就是这样。随着级别的上升,各项收入都会增加,偷偷告诉各位,楼主小瞄了一下科长的工资条,上面竟然有4900块!(请大家原谅楼主是穷人家孩子,没怎么见过钱……)不过在福利上,楼主想帮大家澄清一个概念,其实你一年挣多少钱并不重要,一年能攒多少钱才比较重要,毫不客气滴讲,楼主现在是行里,发多少,基本就能剩多少(因为平时,住在家里,早餐和午餐在行里食堂解决,一个月玩命吃不会过300,不怎么花钱……),所以楼主建议大家如果要考人行的话还是回家乡吧,外地这个工资的确有点低。

关于社会地位:总体来说,人行的社会地位还是不错的,下去检查商业银行年薪几十万的老总也要客客气气地给我这个小实习生端茶递烟,更不要说我们领导了。如果没对象的在人行要找对象就太方便了,一票人争着帮你介绍。不过这个世界上钱又多地位又高的工作是不存在的,即便有,也轮不到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老话说,钱都是黄莲树下来的,有这样的社会地位就不要太计较你的薪水了。

最后,楼主想说:如果你们家缺钱,不要来人行;如果你很想挣大钱,不要来人行;如果你非常有性格,不要来人行;如果你厌倦写文章,不要来人行。除此之外,人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的确是个相当不错的平台。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在求职工作中事事顺利,天天开心!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邦仪器股票 浏览:571
安信证券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641
最低涨幅股票 浏览:418
中小型企业融资与金融服务 浏览:807
丝绸交易所概览 浏览:5
上海虹叶小额贷款公司 浏览:867
富达利贵金属 浏览:883
台湾期货天王张松允 浏览:447
国家期货业协会网站 浏览:622
讯策科技融资 浏览:282
重庆鈊渝金融租赁公司 浏览:248
京能动力股票 浏览:360
跨过创新的全球杠杆 浏览:331
西部信托项目经理助理 浏览:695
金融资产出让和受让 浏览:872
西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73
多大可以贷款创业 浏览:18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负债包括 浏览:192
软件安全上市公司 浏览:835
财政部金融机构市场化 浏览: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