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限时办结制

金融机构限时办结制

发布时间:2022-02-24 22:51:31

Ⅰ 谈谈你对金额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估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 三)员工消保意识滞后。一是大多数员工认为消保工作仅仅是处理投诉和金融纠纷,往往只是对上级转办的投诉进行处理,未能意识到保护消费者权益,最好是事前保护,对消费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教育,并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部分员工处理投诉经验不足,容易推卸和转移矛盾,这样不但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还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负面情绪,产生二次投诉。三是信息宣传和营销工作中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只向消费者片面宣传产品“光鲜”一面,对潜在风险却避而不提,往往宣传自身金融服务的优势及特点,而对于金融消费者自身的权益却有意回避。

Ⅱ 成都房地产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升5%,协调增加信贷投放额度

11月24日,澎湃新闻获悉,成都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精准应对疫情冲击全力实现年度目标的通知》,推出12条措施精准应对疫情冲击,促进企业稳产满产,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其中涉及房地产的部分一共有4条措施。

《通知》显示,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一是提高房地产审批效率;二是鼓励项目加快上市销售;三是提高预售资金监管使用效率;四是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具体来说,提高房地产审批效率,强化并联审批,统一市区两级办事流程,实行价格指导、预售许可、开盘销售等全流程限时办结,将总体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

鼓励项目加快上市销售,建立房地产项目上市调度机制,全面梳理年内可达到预售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建立清单逐一进行服务指导,对在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销售时限内提前上市的项目予以信用激励。

提高预售资金监管使用效率。企业信用等级为A级及以上的,可使用外地银行保函替代相应下浮的监管额度。在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体结构封顶两个节点,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别提高5%;项目并联竣工验收备案后,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可达到95%。

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保障房地产企业和刚需购房人群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款展期、降息。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预售资金监管政策从各地来看表现不一,有些地方呈现不断收紧态势,也有些地方略有放松,但从发布放松政策的地方看,均站在营商环境以及缓解房企资金压力的角度出发,因此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通过提升预售资金监管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可以减小房企的资金流动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预售资金更好地用于工程建设,促进房企更好发展。

成都并不是第一个放松预售资金监管的城市。

此前6月3日,天津市住建委发布的《天津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考虑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后已满足入住条件且工程款已基本支付完毕,故将解除监管节点前移,由“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调整为“完成竣工验收备案”,缩短监管期限,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在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办件环节,删除深基坑节点并将首层室内地平标高节点调整为取得销售许可,明确预售项目取得销售许可证后,即可提取该节点的监管资金,无需再进行现场查看并提交首层室内地平标高节点证明,减少企业提供要件及审核流程。

10月10日,据《哈尔滨日报》报道,哈尔滨市住建局联合市自然规划局、市财政局等8部门制定《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包括降低预售许可标准、加快预售资金返还、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支持房企促销活动、降低房企拿地成本等政策。

上述《意见》提到,2022年12月31日前,对于已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满足返还条件的,应尽快予以返还。同时,根据企业信用和项目建设进展实际,监管资金入账金额在扣除5%留存监管资金后仍有余额的,在返还各阶段监管资金的基础上,每阶段提高原来应返额度的20%,以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都在对预售监管资金有条件的放松前,就对预售房一旦出现问题做了相应的监管补充。

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1月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商品房预售款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到,预售商品房项目出现重大经营性风险、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的,经属地监管部门核实并报请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集体研究同意后,将该项目纳入区(市)县重点监管,预售款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例外支取。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可根据风险防控需要,指定单位另设监管专户(原则上监管银行不变),确定监管部门严格监督预售款收存、支取,对每笔资金审核用途后,直接划转至施工、材料等收款单位银行账户。

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是预售资金监管相关政策发布的高峰期,预售资金监管从严,相关纠纷明显下降。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8日,2020年至今全国主要城市共发布相关政策73次(不包含应对疫情暂时纾困的政策),其中2020年44次、2021年29次,而2016-2019年年均约12次。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不完全统计,仅8月份以来,已有包括连云港、三明、天津、秦皇岛、镇江、衡阳、漳州、兰州、许昌、上海、重庆、成都、北京等超10城陆续出台相关文件,重点加强对新建商品房预售行为的监管,维护市场交易平稳健康。

Ⅲ 成都出台利好房企新政:预售金支取比上升 协调开发贷展期

凤凰网房产讯 11月24日,成都将放松对楼盘项目的预售资金监管限制。房地产企业信用等级为A级及以上的,可使用外地银行保函替代相应下浮的监管额度。在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体结构封顶两个节点,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别提高5%;项目并联竣工验收备案后,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可达到95%。除此以外,成都还提出要提高房地产审批效率,实行价格指导、预售许可、开盘销售等全流程限时办结,将总体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在备受关注的信贷方面,成都将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款展期、降息。

Ⅳ 宿州市老百姓投诉电话是多少

全省维权投诉电话统一为12315。
宿州市12315、12365、12331、12330、12358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投诉热线实行人员集中办公、投诉统一受理,初步实现全市消费维权投诉热线“五线合一”。2019年年底前,消费者只要记住一个“12315”电话,就能轻松投诉食品安全、价格欺诈、假冒伪劣、知识产权等消费领域问题,实现“一号对外、集中管理、便民利企、高效执法”工作运行模式。
目前宿州市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已经开通,宿州市金融消费者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拨打“12363”电话咨询投诉。12363电话是人民银行为履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职责,畅通金融消费咨询投诉渠道,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切实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12363”电话实行“属地接听、属地受理”,市人民银行统一负责受理、处理全市人民银行法定职责范围内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包括人民币、支付结算、征信、国库、外汇等业务。同时,受理、处理涉及跨市场、跨行业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消费者投诉,以及向金融机构转办不属于人民银行职责范围内的金融消费者咨询和投诉。12363电话接听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国家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工作时间。社会公众拨打12363电话,通信运营商将按照规定收取费用。
对于非人民银行职责范围内的金融消费者咨询和投诉,金融消费者原则上应先与所涉金融机构联系,以便在第一时间尽快解决。如果该机构不受理或者虽受理但不满意的,可以再拨打12363电话进行咨询投诉。人民银行对受理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转交相关金融机构或分办人民银行业务部门处理,并通过催办、督办等手段及时、客观、公平予以解决。同时实行限时办结制,对每个受理的投诉电话进行回访,告知办理的结果,征询投诉人满意度,对经转办后金融机构与投诉人仍无法达成和解的,市人民银行可以组织进行调解。对于金融机构违规,且属于人民银行职责范围的,市人民银行将坚决予以惩处,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一个
安全、放心、满意的金融消费环境。

Ⅳ 嘉兴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从总体上看,全球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加快、沪杭客运专线开通、上海世博会举办和第十四届省运会承办等,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国家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加上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珍惜机遇,应对挑战,努力推动嘉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突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平台建设,深化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统筹,协调推进文化和生态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建议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进出口总值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在工作落实中,我们要努力深化“发展转型、发展惠民、发展保障”的各项工作,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有机统一起来,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议,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合理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统筹抓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嘉兴综合物流园、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等建设。加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着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进工业调整转型,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无线传感、太阳能光伏、核电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鼓励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切实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重点发展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融资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发展。今年继续实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等政策,调整用人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对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继续实行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带动力大、服务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挥农合联作用,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深入实施“四个双百”、服务业“百项百亿”和工业重点项目“五个一批”等工程,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0亿元。继续推进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畅通民间投资渠道,着力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增强投资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深入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加强用地指标计划和批后管理,优先保障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项目资金平衡和债务风险管理。
大力开拓市场。完善企业市场拓展促进政策,强化境内外展会、产品展示中心、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等贸易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结构,提高自主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健全对外贸易服务机制,加强外贸预警监测,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在境外建立销售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和知名品牌。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内销市场,选择一批企业开设连锁专卖店试点,重点培育一批嘉兴名特优产品展示中心。加大市内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新市镇“三级商圈”,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进一步落实鼓励城乡居民消费的各项措施,继续做好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
强化自主创新。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加快建设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中心等创新载体的作用,加快推进嘉兴科技城、科技孵化城建设,新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本地化。健全科技投融资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培育一批科技中介组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健全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完善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嘉兴创业的优秀领军人才,财政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至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加快发展平台建设。加强重点区块规划布局,建设一批集聚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发展平台。结合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进一步健全滨海开发体制机制,加大港口资源整合力度,统筹推进乍浦、独山、海盐港区联动发展,优化临港经济布局,切实增强滨海新区产业承载力。依托沪杭客运专线嘉兴综合枢纽,加快嘉兴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市重要功能区。深入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积极争取嘉兴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实现封关运作。深化省级开发区组合区试点工作,优化新市镇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市镇产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落实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施重大节能技术专项,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扩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范围,深入推进节电、节材等工作,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区,探索建立适合嘉兴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太湖流域环境监测监控中心项目,建成市联合污水处理二期、市危险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基本实现市区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加快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步伐,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完成禁限采地下水目标任务。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完成市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推进污染企业定量化、自动化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飞行监测”,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绿化攻坚工程,全年绿化造林1.5万亩。积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二)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
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加强与城镇规划等的衔接,完善市域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统筹市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北湖公路、08省道等干线公路和各市镇及相邻区域到高铁站的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域内部快速交通网。加快湖嘉申、杭平申、嘉欤硖线等航道改造,建成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构筑水陆联动、海河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秀洲北部和嘉善圩区改造,开工建设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加快推进500千伏桐乡变和海盐洪明变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支持秦山核电方家山、嘉兴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市域天然气管网争取年内建成供气。加快供水、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等市域一体化进程,年内取消市域范围二级及以下公路收费。加快统一市域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和生活补助标准,促进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加快主副中心城市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人口向主副中心城市集聚。结合滨海新区、湘家荡区域、嘉兴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探索推进市域、县域、镇际间国土片区联动开发,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南湖新区、秀洲新区、运河新区开发建设,继续抓好南湖湖滨区块综合整治和旧区老居改造,实施一批城市入城口绿化改造项目,建成一批公益性群众休闲设施和城市雕塑,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优化主城区路网框架,加快推进中环东路延伸段、昌盛南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完成由拳路、长秦路等一批道路新建改建,建成沪杭客运专线嘉兴综合枢纽一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换乘系统,加强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深化完善“数字城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各县(市)城和滨海新城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和服务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功能,彰显特色。
扎实推进“两新”工程。突出抓好“两分两换”,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创新推进模式,注重资金平衡,继续做好14个镇(街道)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稳步向面上推开。全面实施“1+X”村镇布局规划,深化强镇扩权,强化市镇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职能,完善新市镇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功能,全面启动百个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吸引农村人口向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100公里,新增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人口25万,疏浚河道1400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大与沪杭等周边城市在规划布局、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力度,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沪杭客运专线、嘉绍和钱江通道等项目,抓好嘉兴军民合用机场规划建设。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平台,有效开展各项对接活动,积极推介世博体验之旅,精心承办好“友谊日”、“网上世博会”等活动,大力发展旅游、会展经济,努力放大世博效应。积极参与杭州都市经济圈、浙东经济协作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嘉善临沪新区、海宁连杭经济区和桐乡临杭经济区开发建设水平,深化嘉兴港与上海港、宁波港的协作。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全面完成青川援建任务。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把利用外资和产业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引进一批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大、对结构调整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强招商载体建设,精心办好市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坚持主题化、专业化招商,积极开展二次招商和重点招商,鼓励企业海外上市,进一步拓展引资渠道,争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坚持“引资”和“引智”并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健全内资引进工作机制,多元化、多渠道引进市外资金,加大对接央企签约项目的推进力度,争取全年引进内资超过140亿元。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扩大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中共嘉兴市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深入开展“两分两换”的同时,联动推进社会保障、户籍管理、涉农体制、农村金融等其他九个方面的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加强薪酬和编制管理。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严格耕地、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现代事业制度改革工作。
(四)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嘉兴人文精神,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嘉兴图书馆二期等一批文化设施项目,加快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实现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和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店镇级全覆盖。精心组织第二届端午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马家浜遗址公园建设,做好文生修道院、落帆亭等文化遗存修缮保护工作,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媒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学艺术事业。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着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完善中小学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嘉兴学院梁林校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三期工程建设,启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升本。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建立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联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资源共享。重视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和社区教育,做好特殊教育和新居民子女教育。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积极发展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积极稳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定向培养社区医生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省荣军医院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市二院扩建,市一院力争建成使用。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发展。围绕“和谐省运、健康嘉兴”主题,按照“文明办会、节俭办会”的要求,全力承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努力实现“优美环境、优良设施、优质服务、优异成绩”的办会目标,充分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切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
(五)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促进城乡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财政、信贷、社保补贴等就业促进措施,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城乡服务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援助,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制度,深入开展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善面向不同群体的创业优惠政策,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免费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名。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非公企业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劳动者权益保护工程,强化欠薪防范和处置,积极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统筹市域和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对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年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口达到70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2万,基本实现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市域异地就医医保一卡通,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300元。继续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及专项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渠道、多方式改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条件,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确保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鼓励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节。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县、镇、村三级养老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市老年大学建设,市老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有序做好新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管理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积极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措施,做好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认真做好信访工作,重视网络信息和社会舆情收集研判,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注重发挥社区社团社工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我管理服务能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城乡警务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全力完成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做好海防管理和人民防空工作,大力支持驻嘉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今年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谋划好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认真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三、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为民服务不懈怠,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定期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健全公众有序参与政府决策机制,完善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行政复议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落实行政问责制。
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深化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为主要内容的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制和限时办结制。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增强政府网上服务功能和跨部门协同服务能力。严格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深化部门预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鼓励更多的行业协会(商会)、公共机构等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开展行政绩效评估,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和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做到责任有主体、实施有监督、结果有考核,确保政令畅通。发扬务实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摸实情、办实事、优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积极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市区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公交优先发展等11项民生工程。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讲排场比阔气。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会议经费和出国(境)经费,稳步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嘉兴市委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Ⅵ 加大房贷投放,提高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成都新政释放“稳房贷”积极信号

华夏时报 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11月23日,成都市住建局发文,推出12条措施精准应对疫情冲击,强调要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保障房地产企业和刚需购房人群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款展期、降息等。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上述政策是成都基于疫情冲击下房企经营困难的现实而出台的保障性措施,属于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是当前全国第一个明确加大房贷投放的城市,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

协调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额度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地产贷款增速和集中度出现“双降”。其中,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由2019年的高点29.2%降至6月末的28.2%。截至今年7月底,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已连续10个月下降,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95%。

在此背景下,9月24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例会,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之后,监管层多次发声要求金融机构满足市场正常房贷需求。

11月23日晚间,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称“成都住建局”)发布《关于精准应对疫情冲击全力实现年度目标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出12条措施精准应对疫情冲击,促进企业稳产满产,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其中,4条措施涉及房地产行业,内容包括提高房地产审批效率、鼓励项目加快上市销售、提高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使用效率、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通知》提出,将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保障房地产企业和刚需购房人群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款展期、降息。

同时,《通知》要求提高预售资金监管使用效率,针对不同信用评定的房企进行差异化预售资金监管。具体来看,企业信用等级为A级及以上的,可使用外地银行保函替代相应下浮的监管额度。在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体结构封顶两个节点,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别提高5%;项目并联竣工验收备案后,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可达到95%。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11月1日,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明确将优化预售款支取条件,包括预售商品房项目的监管分户账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开发企业可申请支取多余部分资金、申请支取的多余部分资金可用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也是预售资金监管相关政策发布的高峰期。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8日,2020年至今全国主要城市共发布相关政策73次(不包含应对疫情暂时纾困的政策),其中2020年44次、2021年29次,2016-2019年年均仅约12次。

而为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上述《通知》提出要提高房地产审批效率强化并联审批,统一市区两级办事流程,实行价格指导、预售许可、开盘销售等全流程限时办结,实现总体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通知》还鼓励项目加快上市销售,建立房地产项目上市调度机制,全面梳理年内可达到预售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建立清单逐一进行服务指导,并且对在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销售时限内提前上市的项目予以信用激励等。

营商环境优化信号明显

11月25日上午,《华夏时报》记者从成都部分银行了解到,目前成都地区的房贷利率、放款速度较此前相比还未有明显变化。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成都锦城支行房贷部工作人员就介绍说,目前个人房贷额度主要用在新房,二手房额度偏紧,至于贷款利率建议《华夏时报》记者与意向楼盘方面进行了解;中国农业银行成都华阳支行的信贷经理直言,“二手房没有额度”,其也建议记者购买新房,透露首套房贷款利率目前在5.9%上下,但放款时间“一般还是需要几个月的”。

在房企方面,一位TOP10房企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据其了解,相比6、7月份,目前“按揭的速度已经有一些变化(提速)”。一位四川本土房企的人士则直言,上述《通知》刚刚下发,关于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等举措,目前作为房企还未有直观的感受,但“应该是会有积极影响的”。

“成都’稳房贷’政策刚刚出炉,预计具体落地仍需一段时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谨慎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成都地区此次发文意味着该地已开始有针对性地缓解当地房地产信贷紧张的现状。从当前监测的数据来看,包括成都在内的多个城市利率均出现了轻微的变化,但当前银行房贷是否宽松仍主要看放款速度的变化,如果放贷速度变化不大,利率轻微变动意义不大。

张大伟进一步分析指出,按照10月房贷数据,楼市存量积压排队,至少需要到2022年一季度才可能有所缓解。目前房地产行业面对的并非简单的资金问题,拿地、销售、客源、贷款乃至同质化产品竞争都存在压力。

尽管如此,市场分析人士仍普遍认为,成都《通知》明确“稳房贷”对市场起到了较强的信号意义,预计后续各地亦将明确发文督促银行加快房贷,有助于房地产行业信心的持续修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上述政策是成都基于疫情冲击下房企经营困难的现实而出台的保障性措施,属于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容。“成都是当前全国第一个明确加大房贷投放的城市,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 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成都表态将推动房地产供需回升,以及出台加大房贷投放政策,都释放出积极信号。

严跃进判断,预计后续各类明确发文督促银行加快房贷的文件会出台,以进一步稳定市场,防范出现烂尾等风险。“据此也可以认为,11月份开始部分城市销售数据等低迷状态有望改善,销售数据跌幅有望收窄。”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则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从政策的方向来看,整体上并不会持续放松,更大可能是阶段性、区域性、有针对性的调整,目标是保持房地产市场整体稳定。

Ⅶ 梅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们面对金融危机,继续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全面加快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虽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国际经济下滑趋势减缓,国内经济持续回暖向好,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通道。省委、省政府将出台包括 《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政策,直接影响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形势好转。从我市实际情况看,2010年总体形势持续向好,特别是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思路,全力开展“每县(市、区)都有大项目、每个部门都有重头工作、市、县(区)、镇村联创‘三名城’行动”,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中央“五个更加注重”和省“三促进一保持”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粤北山区工作会议、粤北地区(梅州)现场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打造“三名城一基地”目标,全力争取“双转移”工作再上新水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扩大内需实现新突破,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宜居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推动经济崛起、实现科学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700元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一要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攻点,全力提高“双转移”水平,加速经济崛起;二要把调结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三要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以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拉动内需,以宜居城乡建设带动新型城市化创造内需,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活内需;四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珠三角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战略合作,推动梅州加速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区;五要进一步营造崇商重企氛围,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形成有利于梅州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六要扎实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让更多的百姓享受绿色崛起成果。
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建设绿色现代产业基地
把培育打造绿色现代产业基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最有效途径,抓紧制定绿色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全力以赴抓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为主要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是围绕“扩园、提质、增效”目标,充分发挥省10亿元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加速推进“生态园区、工业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园区二期14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完成园区主干道建设,确保第二批标准厂房、新自来水厂、商业服务小区建成使用,加快市职校园区分校和园区口岸通关物流中心建设。力促高迪数码、金森林等一批项目早日投产,尽快把园区建设成为梅州的重要增长极和全省的产业转移示范园。二是围绕“招大商、引大资”,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负责制和专人跟踪服务制度,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充分发挥梅州海外侨胞和在外乡贤众多的优势,大力实施 “乡贤回归工程”。积极利用各类行业协会、地区商会和海内外客属团体等招商平台,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拓展招商引资空间。主动加强与中央企业、省属国企和民营龙头企业的对接,认真办好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系列专题招商会,全力争取一批亿元以上的项目进园,努力推动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向园区集聚,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打造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的绿色产业集群。三是努力搭建服务平台,切实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加快建设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加紧推动服务行业单位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切实提高技术、金融、信息、人才、物流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蕉华工业园、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园、梅州经济开发区、丰顺再生资源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按照省“以现代产业500强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山区新型工业化,努力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壮大支柱产业。通过加快荷树园电厂三期建设、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华润电力二期和大埔电厂的立项,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充分发挥超华科技上市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股份制改造、培育企业上市等措施,积极扶持国威、博敏、五洲、梅雁铜箔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加速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强华模式”的示范效应,利用梅州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基础,抢抓全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引导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与梅工齿轮等本土企业嫁接或到梅州投资兴业,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梅州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规划力度,力促五华钼矿、平远钕铁硼、广晟霞岚钒钛磁铁矿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同时,加快金雁集团、磁性材料厂等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共同推进梅州矿产资源的科学开采、精深加工。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资源型工业实施“绿色转型”,大力推动水泥行业资源整合,加紧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加快塔牌3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立项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支持,扩大“五叶神”产量,优化“五叶神”品种结构,做大烟草产业。加快瓷土资源的整合步伐,加大陶瓷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紧引进陶瓷大企业、大品牌和高技术人才,提升梅州陶瓷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以产业转移园为龙头,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非资源型接替产业。重点支持嘉应制药、华银医药、康奇力药业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在新医药产业上有更大突破。与此同时,着力在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领域各培育10个重点企业,形成梅州现代产业50强,进一步促进梅州产业的优化升级。
大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对传统农业实施“绿色再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优质植物油、优质名茶、优质果蔬、特色养殖生产基地和加工供应中心。一是扩大特色基地规模。以建设“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茶叶产业带”为重点,力争优质茶基地达到16万亩,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20个,全市油茶种植规模达45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生产加工基地。同时,新种柚类、脐橙等优质水果2万亩、南药2.5万亩,大力发展优质肉猪、山地黄鸡、新西兰兔三大畜牧养殖。二是壮大龙头企业。用好现代农业专项资金,扶持新大地、广东富农、西岩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培育2家省级、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台湾农业合作,大力发展精致农业,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切实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梅州农业向特色化、工厂化、立体化发展。力争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2个,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4个,新增著名商标7个。四是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农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接,加快农业技术、金融、流通、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险服务范围,加紧规划建设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推动农产品进入大型超市。积极办好第二届农展会。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大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
加快建设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按照“大产业、大品牌、大发展”的思路,加紧编制 《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尽快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绿色工业、客家文化、特色资源等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旅游示范点,加快发展旅游制造业,深入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力争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经济收入增长20%和18%。积极开展“旅游创强”活动,力争平远、大埔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梅县区成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县”。加大与省中旅的战略合作力度,加快“客天下”等旅游产业园建设进度。争取每个县(市、区)推出1—2个特色乡村游景点。加强与重点媒体及周边地区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珠三角、厦漳泉、港澳台“世界客都”主题推介。按照“一年一节庆、一季一活动、一县一品牌”的要求,精心组织好“2010’国际山歌旅游节”、“世界客家人游世界客都”、“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等系列活动。
推进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抓住我市被确定为全省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机遇,力争完成市级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社组建工作。进一步利用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紧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公司,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力争实现1—2家企业上市。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确保村镇银行组建取得零的突破,争取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各县(市、区)全覆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资金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融资难题。同时,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确保金融安全。
二、更加注重扩大内需
积极落实省 《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努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推动绿色崛起注入新的动力。
全面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增强后劲的最重要载体,以年度投资38亿元的交通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速推进总投资935亿元、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梅龙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设,力争济广高速平远至兴宁段、揭茂高速五华段提前动工,梅河高速加铺沥青工程尽快立项,埔潮高速列入省的规划,确保西环高速三期和客都大道下半年建成通车,梅州机场扩建项目上半年完成征地拆迁、明年建成使用。积极推进鹰梅、浦梅等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着力抓好13条、总里程165公里国省道主干公路建设,重点推进205国道梅县区城东至扶大段改造、兴宁北环公路改造、五华环城大道立项建设。完成500公里大自然村通水泥路、200公里县道沙土路和197座危桥改造任务。年底前完成梅江、汀江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同时,以梅州至河源双回线路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年度投资20亿元的电网工程建设。
以宜居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按照集聚发展、生态宜居的要求,把建设宜居城乡作为扩内需的主要突破口,制定实施《梅州市建设宜居城乡五年规划》,充分发挥市三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以提升发展梅州市区和各县(市)城区为重点,积极探索具有梅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一是与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全面完成《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和《梅州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二是以推动“三旧”改造为契机,突出世界客都特色,加紧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着力推进江南东片安置小区建设、江北老城区改造,积极抓好站前东路、彬芳大道、学子大道、学院路、八一路、广梅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加快广州大桥建设进度,力促梅县区山水城、月梅生态园等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尽快动工。同时,继续执行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落户,努力扩大城乡居民住房消费。三是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加大城市经营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切实加大国内国外市场开拓力度。在继续巩固拓展外需市场的同时,加快国内市场开拓。尽快研究制定鼓励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南货北上”、“广货西行”系列经贸活动。加快电子信息、汽配、电声、陶瓷、工艺、绿色农产品、家具等七大出口产业基地建设,确保全年外贸出口增长6%。同时,积极实施《梅州市流通业发展规划》,加快保税物流园、大型钢材期货交易仓库建设,努力把梅州打造成为粤闽赣区域商业中心、物流中心和原材料、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集散基地。
三、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内需、保稳定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和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省级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紧建设县级综合培训基地,理顺镇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县镇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劳动力更大范围的培训转移,率先走出一条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之路。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万人、向珠三角转移6万人、本地转移4万人。争取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2.6万人。研究出台《推动全民创业实施意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自主创业,努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积极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帮扶责任制,力争3年内使农村8.5万贫困户达到 “八个确保”、551个贫困村实现“六有”。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围绕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加快推进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确保上半年全面铺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出台《梅州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加紧建立城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房货币补贴机制,继续实施农房统保政策,加快蕉华工业园华侨新村建设,加大贫困低保户危房改造力度。认真实施《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着力提高五保户、残疾人等特困群体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强化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和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惠民工程建设。尽快启动西桥水厂制水工艺升级、梅州城区新水厂及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紧实施江南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加快推进江北截流输污及过江管道铺设,争取年底前将天然气管网延伸到江北;切实抓好梅城后备水源建设,上半年完成叶田、梅南、蓝溪、大密水库规划及勘察设计,年底前完成清凉山水库扩容主体工程。加快益塘、桂田、黄田等5宗大中型水库改造,积极推进170宗病险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四、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围绕打造广东文化名城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着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围绕建设全省教育强市和职教基地目标,充分发挥东山中学等10所重点高中的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加快4所万人和6所5000人以上的中职(技工)学校建设,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9%以上。切实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对接和战略合作,努力把嘉应学院打造成为更具客家特色、更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更加重视发展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加快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着力提升民办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水平。确保16个镇成为省教育强镇,争取平远县提前实现“创强”目标。
积极创建客家文化保护实验区。制订出台《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全面启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程,力争年底前成功创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辑出版《客家文库》、《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图典》,建设客家山歌培训基地,做好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按照国家一级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客家博物馆,全方位开展客家围龙屋申遗工作,加快客商会馆和梅州市梅县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重点工程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大型山歌剧、汉剧等客家文艺精品。制定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客家新民居建设。争取把“人境庐及古民居建筑群”、“父子进士牌坊”、“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等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认真办好粤闽赣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不断擦亮客家文化品牌。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围绕“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计划”,加快建设国家级足球训练基地和粤东足球体校,尽快实现所有行政村拥有一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深入开展“两无”创建活动,巩固人口和计划生育成果。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落实全国首次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全民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水平,加强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力争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外事侨务和港澳台工作。全面深化穗梅对口帮扶和粤闽赣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工会、共青团、老年人、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实现妇女儿童十年发展规划目标。进一步推进审计、人事、统计、物价、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打私、气象、档案、民族、宗教等工作,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
五、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树立“区位劣、政策补,硬件差、软件补”的理念,不断优化绿色崛起的发展环境。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制定实施《梅州市环境保护规划》,把生态建设贯穿到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的全过程。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切实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发挥市县污水处理厂减排效应,确保全市饮用水源、重点河段水质安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确保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全面完成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整治任务,新增造林作业面积12.8万亩,实现省级林业生态县5个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9.2%以上。积极推进生态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完成各县(市、区)垃圾卫生专项规划编制,逐步铺开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加大平安建设力度。围绕创建 “长安杯”目标,大力推进平安名城建设。加紧建立现代新型警务机制,加快建设连接社区、重点场所、主要街道和交通干道的视频监控平台,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打防控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大防控”格局。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加快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和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严把食品药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安全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研究制定防治地质洪涝灾害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防大灾、抗大险”能力。加快推进省市信访信息联网,积极完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以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次”的原则,大力实行简政放权,理顺条块关系,完善县镇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县镇政府行政管理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市本级第五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确保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积极做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实施“镇财县管”、“村财镇代管”等基层财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快构建育才引智的公共服务平台。
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把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作为“优环境、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意见,切实提高建议、提案的办理质量。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依法制约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加快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将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集中办公,着力打造集政府行政审批、政务公开、投诉受理于一体的“行政服务超市”。充分发挥“八大民声窗口”作用,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抓紧建成市级纵横联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把电子监察延伸至镇村,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联网。推行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建立严格的“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工作机制。四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检查,把对干部的“问责”和资金的“问效”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具有梅州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乐于扎根山区、善于推动绿色崛起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梅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凝聚民心、集聚力量,积极抢抓机遇,勇于破难攻坚,为谋求绿色崛起新突破、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Ⅷ 什么是服务职工基地

摘要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在党和国家大局中发挥协同作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十四五”期间,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建设要聚焦主责主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重点抓好功能定位、服务体系、资源平台、业务体系、协同机制、智能工具、运行体系、保障机制等八个方面,构建起“帮扶中心+服务职工基地+基层工会”协同模式的服务职工综合体。

Ⅸ 城乡社区治理如何跨江融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限时办结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 浏览:489
深圳萨摩耶金融公司地址 浏览:345
再融资新政实行日期 浏览:481
融资租赁资产管理招聘 浏览:991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开展宣传 浏览:904
第一黄金网投资币57五分 浏览:289
金融机构税前坏账计提比率 浏览:176
mobikeofo融资 浏览:371
华发股份研究报告珠海唐家湾 浏览:281
怎么解除微信金融服务 浏览:75
居民中长期贷款包括哪些 浏览:485
中海达融资融券 浏览:988
外汇入金私人账户怎么追回 浏览:185
女性贷款秒批口子 浏览:989
汽车4s店融资经理职责 浏览:752
佣金是否计入采购成本 浏览: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组 浏览:604
融资月报表 浏览:845
工行的理财产品休息日可以买吗 浏览:571
中信集团领导下的行业 浏览: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