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创新金融服务业

创新金融服务业

发布时间:2022-02-26 11:54:44

㈠ 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什么

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创新,是金融机构利用新思维、新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构造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取得并实现其经营成果的活动。

(1)创新金融服务业扩展阅读:

随着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机构在处理内部文件、资料、账务和各种金融零售业务上广泛采用了电脑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例如,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清算所支付系统(CHIPS)、美国联邦通信系统(FEDWIRE)等新的支付体系与信息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资金清算的效率,也增强了安全性。

而银行电话转账、电子银行、ATM、POS等支付系统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也减少了社会的流通费用。目前,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建立了物理网点与电话银行、网上银行、ATM等多渠道服务体系,使物理渠道与电子渠道相结合,突破传统营业网点的局限性,更好地给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

㈡ 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了哪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

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时,往往面临客户分散、资信水平不高、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问题。针对小微企业、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打造专属产品服务体系。
一是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银行服务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账户数已达32.8亿户,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平均达到79.6%,其中,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占主要电子交易笔数的31.8%。
二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线上信贷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涌现出一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创新大数据模型风控模式,精耕个人小额消费贷款、电商贷款等细分领域。建设银行探索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小微快贷”,2017年新增客户超过14万,当年放款1466亿元。互联网保险迅速发展,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124.91亿件,较上年增长102.60%。
三是开展续贷业务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到期资金周转难题,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均已开展续贷业务,泉州银行创新续贷产品“无间贷”,截至2017年末累计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5亿元。
四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合作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农业银行“数据网贷”通过“核心企业推荐+历史数据分析”,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化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五是完善贷款审批流程,探索运用零售业务管理技术,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政策和流程,压缩获得信贷时间。中国银行“信贷工厂”模式将授信流程从200多个步骤减少至23个,审批时间从2-3个月缩短为5-7个工作日,最快当天即可完成审批。
六是丰富抵质押品类型。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缓解“缺担保”难题。
七是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明确“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
八是服务科创企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特点,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风控手段以及保障体系。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645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7万亿元和0.6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投贷联动项下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25.6亿元。
九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丰富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制种保险的种类。2017年共开发出农业保险产品1714个,涉及215类农产品。价格保险标的扩大到4大类72个品种,指数保险已备案19个省(区、市)57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制种保险开办省份达29个。
十是创新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降低农业价格风险。已上市23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和2个农产品期权品种,覆盖粮、棉、糖、林木、禽蛋、鲜果等主要农产品领域。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胶、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个品种,试点项目达到79个,试点区域包括黑龙江、新疆、云南等多个省(区、市)、覆盖近40个贫困县,各期货交易所支持资金总额达到1.23亿元。
本答案由 关数e 海关数据科技服务平台 整理自银保监会就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答记者问

㈢ 如何分析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

1、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之处:
(1)金融服务业的资产回负债表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答有极高的比率;
(2)金融服务业的营运资本规模是其自有权益资本的十几、几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务业的风 险性很高,同时对整体经济产生较强的联动作用;
(4)金融中介机构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5)金融服务业的目标同样是追求利润。

2、金融服务业即从事金融服务业务的行业。我国金融服务业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四个分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保险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业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贷、社会资金收缩、扩放,金融领域消费的管理和设计,对金融产品设计,对消费支付方式提供和创新,金融服务业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手段。

㈣ 金融服务领域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由于竞争激烈,金融机构多以延伸服务来争取更多客户。

1.客户需求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的服务只限于满足金融业务的现实需求,而现在金融机构开始研究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如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除了满足客户融资这个需求之外,还可以通过该业务显示客户的信用度,满足其将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等潜在需求。银行可以通过公开信用评级结果、颁发信用等级证书、追加授信额度等方式满足客户的这种潜在需求。

2.金融服务内容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服务仅限于金融业务范围,但个性化营销提倡销售人员像交朋友一样与客户相处,对客户在金融业务以外的某些需求也应尽力满足,以密切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3.金融服务场所的延伸: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一直习惯于柜台服务,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服务场所逐渐延伸到客户的工作场所。而现在的金融服务则延伸到更广的范围,金融机构的主动营销方式及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使社区、家庭都可以成为金融服务的场所。

4.金融服务种类的创新如果金融机构的服务种类单一,即使金融机构销售人员的营销能力十分强,客户也会弃之而去。所以,丰富的金融服务种类是金融机构销售人员营销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之外,纷纷增加金融服务的种类。如理财服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担任中介、项目融资等中间业务,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宠。

㈤ 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金融能够提高投融资水平和效率
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多两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总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应;二是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比如资本的生产效率,投融资效率等来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具有资本积累效应与资本配置效率,后两者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资本的总量集聚上,金融发展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积累,在以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过更好地动员储蓄,作用于资本积累,进而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金融能够提高储蓄和资本积累水平,提高投融资水平能力,金融发展对投资的扩大具有直接决定作用,影响投资的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加速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起到资本的集聚效应。一种是直接融资形式;一种是间接融资形式。在直接融资方面,如通过证券市场可以提高全社会的资金集聚水平。

在间接融资上,由于银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过更好地聚集现有的金融资源和更好地动员可用的储蓄,并通过贷款规模的扩大,促进资本积累水平的增加。

——在资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决定着投融资的效率。我们提出两个效率:一个是融资效率;第二,能够提高投资效率。

融资效率也就是资本集聚的效率。通过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融资转换为投资的效率。比如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和证券市场融资效率等等这意味着投资的效率提高。

储蓄并不是全部被转化为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在实现中往往有相当部分储蓄在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被浪费掉了。

一个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的金融体系是造成这种浪费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发展能够降低这种浪费,也就是储蓄能够转换为投资的比率,就能提高经济增长率。

竞争机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从而使得储蓄在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另外,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达,可以提高直接融资的效率.

2、金融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吸引优秀人才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金融的本质是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通过将资金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可以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同时提高技术进步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将可以更好地分配资金,提高进步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动知识和资本的结合一样,金融也推动和促进了技术和资本的结合进程。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而金融体系与工具的发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风险的目的。金融的发展使得通过投资组合降低风险,从而对高风险的产业进行投资成为可能,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

此外,金融业不仅可以通过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金融服务。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部门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不断上升。

而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明显。一个例子是随着几十年证券市场的发展,培养和吸引了大批证券从业人员,为推动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着经济不断金融化、金融活动的日益深化,不仅金融从业人员,而且对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动了知识资本化的过程。知识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生产要素,正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识有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其必须同资本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而金融的发展,实现和加速了知识同资本的结合过程。

3、金融可以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规模
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持,企业的成长和规模扩张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大型跨地区甚至跨国企业往往也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支柱。

企业的规模扩张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要素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种是通过收购兼并或资产重组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大。

在前一种情况下,企业往往要借助银行或资本市场来实现;而后一种情况大多是通过资本市场完成的——这种扩张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业更加熟悉金融和资本市场。

4、金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金融的发展及深化对产业结构影响可从两方面解释:

首先,金融业的发展直接体现为金融业的产出较大,这在统计核算中不仅表现为GDP总量的扩大,同样表现为第三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比重增大,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方面,金融产业本身就是区域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发展金融产业本身同发展经济是一个概念。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对金融发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会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

因此,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促进。金融产业的比例提高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

其次,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各产业不同程度的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资本在不同产业的流动及通过一定宏观调控方式进行再配置。

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传递机制如下:金融——影响储蓄和投资——影响资金(资本)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

金融可以通过资本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失衡及调整的困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此相伴的是金融发展的滞后,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金融业得以较快地发展则为产业的优化提供资金及资本支持,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资本环境,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可以通过调整信贷方向和结构,集中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也可以通过引导优势企业上市融资,以上市公司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过去的一、二年时间里,上海市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上海上市公司实行资产重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业通过重组成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如何发展金融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上就存在两种具体模式。即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

所谓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强调在银行和证券市场在融资上的主导作用。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依托的。

所谓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实现对资金导向的倡导机制与矫正补充机制。

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又分为政策引导型和直接投资型。前者强调政策的引导体现在通过实施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实现投资与产业政策的相互协调,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

而后者则强调发展中都有若干重点产业或新兴产业,它们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些行业往往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私人金融机构难以承担其融资。

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参与资金的配置,也称为直接投资型政策性金融。

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带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私人(民间)金融机构不愿提供资金、无力提供资金以及资金不足的重点、新兴部门进行投资和贷款。

但在此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这些金融机构必须按市场化规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进行管理而运作,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结果。

(5)创新金融服务业扩展阅读:

金融服务业特征:

就金融服务业而言,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金融服务业同样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比如:

1、金融服务业的实物资本投入较少,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物理单位来度量金融服务的数量。

这也就无法准确定义其价格,从而也无法编制准确的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因此金融服务业的产出也就难以确定和计量。

2、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功能是资金融通的中介,而现代金融服务业则具有越来越多的与信息生产、传递和使用相关的功能,特别是由于经济活动日益“金融化”。

所以,金融信息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

3、金融服务业传统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随着金融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务业逐渐变成了知识密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

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资源的多寡在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已经成为决定金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当今这样一个国内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时代,金融服务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之中。

信息技术、放松管制和自由化的影响已经永远改变并在不断重新塑造着金融服务业领域,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金融服务业即从事金融服务业务的行业。我国金融服务业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四个分支:

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保险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和保险业等。

金融服务业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贷、社会资金收缩、扩放,金融领域消费的管理和设计,对金融产品设计,对消费支付方式提供和创新,金融服务业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服务业



㈥ 什么是金融服务理念的创新

以客户为中心是金融服务理念创新的突出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这个理念不断深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当前金融服务理念的创新是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金融业的各项服务越来越个性化。

㈦ 简述金融创新的主要类型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并认为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七类:

(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市场创新(3)金融产品创新(4)金融机构创新(5)金融资源创新(6)金融科技创新(7)金融管理创新

(1)金融制度创新

一国的金融制度总是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如政治、经济、信用制度、金融政策等的变化而逐渐演变的,这种演变不仅是结构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本质上的变化。

金融制度创新包括金融组织体系、调控体系、市场体系的变革及发展。它影响和决定着金融产权、信用制度、各金融主体的行为及金融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状况和运作质量。

(2)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市场创新主要是指银行经营者根据一定时期的经营环境所造成的机会开发出新的市场。现代金融市场大致包括:

1、差异性市场,如按不同的内容划分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抵押市场、保险市场等。

2、时间性市场,按期限长短划分,短期的有资金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借贷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长期的有资本市场,如长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

3、地区性市场,如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金融市场创新主要指的是微观经济主体开辟新的金融市场或宏观经济主体建立新型的金融市场。

由于金融市场向更高级金融市场的过渡和转化,由封闭型金融市场向开放金融市场的进入和拓展。

(3)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产品的核心是满足需求的功能,它包括金融工具和银行服务。金融产品的形式是客户所要求的产品种类、特色、方式、质量和信誉,使客户方便、安全、盈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大部分属于金融产品的创新。

(4)金融机构创新

金融机构创新,是从金融创新经营的内容和特征出发,以创造出新型的经营机构为目的,建立完整的机构体系。

(5)金融资源创新

金融资源是指人才、资金、财务、信息等,它是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必要前提,金融资源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金融资源的来源创新。首先,金融业经营的正常进行必须有专门的人才,人才来源包括自己培养、吸收其他机构高级人才和引进国外高级专业人才;

其次,必须有资金来源的充分保证,它要求金融机构经营者随时掌握资金供应市场的动态,挖掘和寻求新的资金供应渠道,开辟新的负债业务。

2、金融资源的结构创新。金融资源结构包括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高级专业人才比重大,负债结构合理,财务管理先进。它能创造出比同行领先的经营效率和方法。

3、金融资源聚集方式创新。对不同的金融资源有不同的吸引和聚集方式,银行经营者要不断创造新的手段,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聚集自己所需的金融经营资源,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以求得经营上的最大效益。

(6)金融科技创新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技术革新和金融自由化。主要体现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讲究速度和效率,以及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对金融业务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它一方面使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缩小,另一方面又使金融服务多元化、国际化。

(7)金融管理创新

金融业管理创新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通过立法间接对金融业进行管理,目标是稳定通货和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包括机构管理、信贷资金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方面。

目前,金融机构管理,其着眼点都是通过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实现银行资产和负债双方总量和结构的动态平衡,不断创造新的管理方法。

(7)创新金融服务业扩展阅读:

形式

按照这个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上的创新,因为两者均可导致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具体地讲,创新包括五种情形:

新产品的出现;新工艺的应用;新资源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确立,也称为组织创新。

金融创新定义虽然大多源于熊彼特经济创新的概念,但各个定义的内涵差异较大,总括起来对于金融创新的理解无外乎有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将金融创新与金融史上的重大历史变革等同起来,认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项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

从这个层面上理解金融创新有如下特点:金融创新的时间跨度长,将整个货币信用的发展史视为金融创新史,金融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视为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业结构上的创新。

而且还包括现代银行业产生以来有关银行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历次变革。

如此长的历史跨度和如此广的研究空间使得金融创新研究可望而不可及。

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它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指制造新产品时。

采用新的生产要素或重新组合要素,生产方法,管理系统的过程。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的供给方生产比传统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优的新产品的过程。

制度创新则是指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而使系统效率有所提高的过程。

从这个层面上,可将金融创新定义为,是政府或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在金融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和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

中观层次的金融创新概念不仅把研究的时间限制在60年代以后,而且研究对象也有明确的内涵,因此,大多数关于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均采用此概念。

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信用创新型,如用短期信用来实现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资者独家承担贷款风险的票据发行便利等;

风险转移创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经济机构之间相互转移金融工具内在风险的各种新工具,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

增加流动创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变现能力和可转换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长期贷款的证券化等:股权创造创新型,它包括使债权变为股权的各种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创新



㈧ 金融业务创新的什么是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创新,是金融机构利用新思维、新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构造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取得并实现其经营成果的活动。[1]

㈨ 金融业务创新的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务创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以分为规避风险、规避管制、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政府的严格管制是金融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诱因。凯恩(E.J.Kane)认为,政府多种形式的控制和管制,在性质上相当于隐性税收,减少了金融企业的利润,金融企业为逃避管制不得不进行创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各国纷纷加强立法,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管制,如美国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这种做法当然有助于稳定金融业,但也给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了所谓的“脱媒”现象。
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想方设法发掘金融监管的漏洞。开发新业务以维持生存,并获取更大的盈利。可以说,金融创新中许多都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逆反应。 金融工具创新是业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金融市场上,工具创新总是处于先导地位。每一种新的金融工具的产生,总会伴随着金融交易技术的革新,以及相应的金融机构的变化。
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是由面值、收益、风险、流动性、期限、可转换性、复合性等特征组合而成。金融工具创新就是通过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特征予以分解和重新组合安排,使之适合经济发展,满足客户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需求。
金融工具创新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例如,按创新金融产品满足的需求,金融工具创新分为:
1.规避管制的产品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NOW)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uper NOW)账户、自动转账服务(ATS)、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款单(CDs)等。
2.转移风险的产品创新。如浮动利率债券、金融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
3.增加信用的创新。如信用额度、票据发行便利、平行贷款等。
4.增加灵活和流动性的产品创新。如附有认股权债券、垃圾债券、资产证券化等。
5.降低融资成本的产品创新。如租赁、欧洲货币、项目融资、贷款承诺等。 如何更好地为客户着想,向客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是银行服务创新的一大中心理念,也是银行竞争的一大永恒主题。各大银行都在客户导向的指引下,不断改进服务。
在存款服务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一系列方便客户的措施,如“一米线”服务、“计时”服务等。2001年之后,一些银行采用了免填单的做法,存款人到银行存取款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繁琐地先填一张凭单,抄下一长串数字的银行卡号,而只需口头报出存取款的数额,便可以迅速办好有关手续。据有关资料统计,免填单业务平均为每位客户节约2分钟时间。
融资服务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开发融资业务的快捷性与增加多项衍生服务方面,如招商银行“易贷通”的推出便在传统房贷、车贷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转按、加按、赎楼、车位贷款,以及“周转易”综合贷款等多种优惠和便利,使客户在一个品牌下可以享受融资一条龙服务。
理财服务的推出更是近来银行服务创新的典范。理财业务集中了银行在信誉、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客户进行财务规划,设计不同的投资方案,以获得最佳收益。开设理财工作室、设立理财中心、为客户度身定制收益率高的理财方案已成为银行参与竞争的又一有力手段。如中国银行的“中银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理财”、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交通银行的“交银理财”、建设银行的“乐当家理财”等金融品牌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6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上。
①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是对传统业务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创设与拓展上,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四方面:a.存款工具功能的多样化,即存款工具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b.存款证券化,即改变存款过去那种固定的债权债务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形式,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等;c.存款业务操作电算化,如开户、存取款、计息、转账等业务均由计算机操作;d.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即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及储蓄存款比重上升。
②商业银行的新型存款账户个性化、人性化突出,迎合了市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主要有:可转让支付指令账户(NOW);超级可转让支付指令账户(Super NOW);电话转账服务和自动转账服务(ATS);股金汇票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协议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定活两便存款账户(TDA);远距离遥控业务(RSU)等。
③商业银行借入款的范围、用途扩大化。过去,商业银行的借入款项一般是用于临时、短期的资金调剂,而现在却日益成为弥补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的重要工具,筹资范围也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全球市场。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①贷款结构的变化。长期贷款业务、尤其是消费贷款业务,一直被商业银行认为是不宜开展的业务。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不断扩展长期贷款业务,在期限上、投向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例,以不动产贷款为主的长期贷款已经占到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30%以上;在消费贷款领域,各个阶层的消费者在购买住宅、汽车、大型家电、留学、修缮房屋等方面,都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一次性偿还或分期偿还的消费贷款。消费信贷方式已经成为不少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项目。
②贷款证券化。贷款证券化作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国债、证券市场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极大地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
③与市场利率联系密切的贷款形式不断出现。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紧密联系、并随之变动的贷款形式,有助于商业银行转移其资产因市场利率大幅度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一项重要创新。具体形式有:浮动利率贷款、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可调整抵押贷款等。这些贷款种类的出现,使贷款形式更加灵活,利率更能适应市场变化。
④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表外化”。为了规避风险,或为了逃避管制,还可能是为了迎合市场客户之需,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逐渐“表外化”的倾向。具体业务有:回购协议、贷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另外,证券投资业务上的创新主要有:股指期权、股票期权等形式。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极大地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找到了巨大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内容主要有:
①结算业务日益向电子转账发展,即资金划转或结算不再使用现金、支票、汇票、报单等票据或凭证,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办理转账。如“天地对接、一分钟到账”等。
②信托业务的创新与私人银行的兴起。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信托业务与传统的存、贷、投资业务等逐步融为一体,并大力拓展市场潜力巨大的私人银行业务。如生前信托、共同信托基金等,通过向客户提供特别设计的、全方位的、多品种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拓展了业务范围,争夺了“黄金客户”,使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③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是由于商业银行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客户处理现金管理业务,其内容不仅限于协助客户减少闲置资金余额并进行短期投资;还包括为企业(客户)提供电子转账服务、有关账户信息服务、决策支援服务等多项内容。该业务既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还可以密切银企关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
④与中间业务联系密切的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它们当中有很多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表内业务。商业银行发展、创新表外业务的直接动机是规避金融监管当局对资本金的特殊要求,通过保持资产负债表的良好外观来维持自身稳健经营的形象。当然,表外业务也是商业银行顺应外部金融环境的改变、由传统银行业务向现代银行业务转化的必然产物。表外业务虽然没有利息收入,但却有可观的手续费收入。从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情况看,表外业务发展迅猛,花样品种不断翻新,有些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益已经超过传统的表内业务收益,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有:贸易融通业务(如商业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金融保证业务(如担保、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贷款销售与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业务(如各种互换交易、期货和远期交易、期权交易)等。

阅读全文

与创新金融服务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开展宣传 浏览:904
第一黄金网投资币57五分 浏览:289
金融机构税前坏账计提比率 浏览:176
mobikeofo融资 浏览:371
华发股份研究报告珠海唐家湾 浏览:281
怎么解除微信金融服务 浏览:75
居民中长期贷款包括哪些 浏览:485
中海达融资融券 浏览:988
外汇入金私人账户怎么追回 浏览:185
女性贷款秒批口子 浏览:989
汽车4s店融资经理职责 浏览:752
佣金是否计入采购成本 浏览: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组 浏览:604
融资月报表 浏览:845
工行的理财产品休息日可以买吗 浏览:571
中信集团领导下的行业 浏览:801
客户融资模式案例 浏览:573
苏黎世外汇市场特点 浏览:144
图c股票 浏览:799
上海废铜交易价格最新 浏览: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