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疫情之下,最先倒下的车企会是哪家
雪崩之下,每一片雪花都在亡命天涯。疫情之下,每一家车企都在想方设法挺下去。毕竟,只有活下来才有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会不会有车企坚持不下去呢?如果有,最可能会是谁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国常会释放定向降准信号!央妈本周将放大招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应对疫情影响,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部署进一步畅通产业链资金链,推动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要求更好发挥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作用,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企业纾困发展。
这次国常会信息量极大,两个信号不容忽视:1.要求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释放降准的信号;2.今年罕见专题部署稳外资稳外贸,后续会有更多相关政策跟进出台。
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
会议指出,近段时间,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实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优惠利率资金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农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要进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资保供、春耕备耕、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企业等资金需求。适当下放信用贷款审批权限。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支持实体经济实效。
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帮助复工复产,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这是国常会再次释放定向降准的信号。这样的信号早在去年央行时隔四年重启“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的操作时就曾出现过。
去年9月4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两天之后,也就是9月6日,央行宣布了降准的政策。
去年9月,上证报对降准的报道。
此次国常会也提出了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几天后是否会迎来“央妈”的消息?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已对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动态调整频频发声,向市场释放出积极政策信号。央行副行长刘国强2月27日就曾表示,将对2019年普惠金融服务达标的银行择机定向降准。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3月份大概率会再次实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复合型降准,既可以为专项债营造更宽松的利率环境,也可以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定向扶持,稳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
他同时预期,除了例行调降LPR,也有可能降息,目的主要是调降存款利率,所以可能会非对称降息。
从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看,降准也有空间。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9.9%,第一档大型银行为12.5%,第二档中型银行为10.5%,第三档小型银行,主要是服务县域的农村金融机构为7%。
此前央行人士强调,在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维持一定的存款准备金水平是必要的,但根据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一定空间。
罕见专题部署稳外资稳外贸
会议确定了应对疫情影响,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这是今年以来国常会罕见以专题形式部署稳外贸稳外资。
会议提出了六项政策:
一是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落实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可协商再延期。
三是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降低费率。
四是做好筹办春季广交会的准备工作,大力促进对外贸易合作。
五是抓紧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
六是对近期出台的减税减费等助企纾困政策,要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
“国常会提出的政策主要是基于当前疫情影响,重点在于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出口企业资金流动性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符大海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在稳定出口方面,会议明确了对“两高一资”之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两高一资”指的是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这说明我国贸易结构的调整大方针没有改变,要坚持优化贸易结构,同时,及时足额退税政策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约束至关重要。”
总体而言,专家认为,此次国务院的政策出台非常及时,且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很强,既说明了中国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冲击的政策工具箱很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又说明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决心。
外贸进出口压力加大,更多稳外资稳外贸政策会跟进出台
此前几天,海关总署刚刚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外贸进出口数据。与以前每月披露数据的惯例不同,今年首次把1月份和2月份贸易数据合并发布。进出口数据与投资、消费等其他宏观数据公布频率同步,有利于消除春节错位导致进出口增速剧烈波动。
数据显示,1-2月,出口同比增速低至-17.2%,进口增速为-4%,出口增速显著低于进口增速,导致近八年来首次出现1-2月累计贸易逆差。这也表明国内疫情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大。
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3月11日主持召开海关总署第二十五次形势分析及工作督查例会,会议强调,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境外疫情正迅速蔓延扩散,疫情输入风险陡增,口岸疫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受疫情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促进外贸稳增长难度增加。
中央高度重视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预计后续还将有若干政策跟进支持。
据悉,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将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拟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外资政策中,外商投资目录的扩大是个大趋势,外资企业平等享受纾困政策是落实《外商投资法》中保护外资企业、外资一视同仁的原则。”
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基本上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增长势头。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月,实际使用外资1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❸ 车威-58车联合报道:2020车企战疫
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最别样的春节假期。殊不知,这次疫情对本来就处于春节传统淡季的中国车市而言,更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击。有业内专家预测,受本次疫情影响,预计今年二月的新车总销量将环比预期下降三成。
对此,上至整车制造商、零配件供应商,下到每位经销商,整条产业链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次春节假期中,车威新媒体与58车联报道团的e汽车、车主必读一同,对二十多家车厂管理层、公关营销负责人及十余家经销商进行了采访和沟通。
我们看到,面对突发疫情,众多车企除了积极支援疫区,捐款捐物,同时也取消或调低经销商销量考核,向经销商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并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及时高效的展开了“御寒”策略。
车企有何动作?
■东风悦达起亚
东风悦达起亚响应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倡议旗下经销商将复工延至2月10日。并推出了“三项承诺,九项行动”。
首先是加强对专营店卫生安全及人员的管理力度,通过无死角的卫生管理为用户打造安全购车、售后环境。其次,通过开展对到店车辆免费消毒、免费提供上门取送车辆、免费上门续保等举措,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对旗下明星车型优惠力度,对全新一代傲跑和全新一代K3延续包牌价,通过线上购车满足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无忧选购。
在经销商方面,东风悦达起亚还针对一季度商务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并强化了先进经销商的奖励力度,鼓舞合作伙伴斗志,厂商同心应对眼前的困难。
其实,除了上述品牌,可以说,此次疫情影响了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甚至波及到了全球汽车产业版图。据内部人士披露,贸促会已经为某零部件供应商发出第一张不可抗力证明,以减免其海外违约责任。
相比于下滑的销量数据,如何做好传播和集客工作才是各个车厂真正应该关心的。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各个厂商们的努力,比如在小区电梯里循环播放的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广告,比如带着口罩在抖音上直播的蔚来和特斯拉门店员工。即使没有销量,也必须保证声量。现在是检验车企系统性的线上营销能力的时候,谁这方面做得好,谁就是下一个阶段的赢家。这次疫情也会成为营销从线下转到线上的催化剂。
当然,如果以积极的眼光分析,在当前工厂生产和销售处于停滞状态下,一旦疫情结束,之前积累的购车需求和一部分在疫情后渴望购车的消费者有望使新车销量在短期内产生爆发式的增长,这对于早有准备的厂商来说,绝对是堪比“久旱逢甘霖”的利好消息。但对库存低的厂家而言,可能会面临短期没车卖的尴尬局面。
经销商现状
面对突发的疫情,当前经销商的日子可谓雪上加霜,本来就处于行业淡季,再加上响应政府号召,暂停或缩减店面营业时间所带来的直接损失显而易见。而对于那些需要融资还贷款的营销商而言,当下生存环境更为险恶。
对于经销商来说,房租及人员工资是主要开销,新车销量的大幅削减和售后服务、维修保养业务的减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短期内现金流的巨大压力。这无疑需要主机厂在金融方面及时予以支持。而在我们的采访中也可以看到,众多车厂也确实及时调整了政策,有效缓解了经销商压力。
市场展望
以往年的销售数据看,春节期间是传统的销售淡季,正常情况下只有月均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此次疫情的爆发无疑会将这些订单进行累积。
因此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疫情过后车市大概率会出现一个短期的爆发性增长,一方面近期被压抑或压制的购物需求会随之得到释放,一部分消费者在疫情后希望拥有私家车的热情会空前高涨;另一方面,车企为经销商制定的一揽子优惠政策减轻了经销商车负担,从而会在终端销售方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优惠吸引购车者。
58车联合报道团独家评论
■车威新媒体创始人马麟:
首先,此次疫情对汽车全产业链均有影响。
上游零部件厂家停产,甚至会对国外的汽车制造产生影响。据悉贸促会已经为某零部件供应商发出第一张不可抗力证明,以减免其海外违约责任。
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处于停滞状态下,结合此前经验来看,疫情结束后积累的订单有望快速消化,库存低的厂家可能会面临没车卖。当然这是短期的。
对于经销商来说,房租及人员工资是主要开销,不卖车,没有维修等造成短期内现金流承压较大,需要主机厂在金融方面及时予以支持。相信没有主机厂会在这个时候压库。
其次,汽车主机厂和经销商此时要有所作为。
各种保证活下来的方法和政策等自不必多说。更重要是如何在此间做好传播和集客工作。我在小区电梯里看到了上海大众和广汽丰田新上的促销广告,这是有必要的。我在抖音上看到蔚来和特斯拉区域账号,门店员工带着口罩做直播,蔚来Fellow朋友圈建群讲车等。在保证健康的情况下,线上的传播需要比市场更早启动,没有销量但要有声量。现在是检验车企系统性的线上营销能力的时候,谁这方面做得好,谁就是下一个阶段的赢家。每一次疫情,都是营销从线下到线上的巨大推动。做个大胆的预测,实体的地方车展甚至A级车展会从今年起式微。
我国汽车产业因为竞争充分,比很多行业都要更健康更有生命力。此次疫情各车企出力很多,提现了汽车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相信汽车行业扔将是今年GDP的中流砥柱。相信会有利好的扶持政策出来。
第三,我国汽车产业因为竞争充分,比很多行业都要
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常年的良性竞争,同样是面对来势汹汹疫情影响,汽车行业比很多行业都要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在此次疫情中,各车企纷纷康该解囊,这无疑提现了汽车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看到汽车主机厂越来越人性化的考虑到经销商的实际经营困难,以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帮助经销商一起应对,抱团取暖,做客户和经销商坚强有力的后盾。
■58车总经理林东:
我们调研了超过20家汽车主机厂的总经理及公关、营销、销售负责人,与北上广成及武汉的10余家经销商代表做了深度沟通,不禁感慨,中国汽车人可能是全球最勤劳的汽车从业者,诸如在疫情最重的武汉,东风汽车和东风有限上上下下对疫情的支持;北汽集团高层在大年初二召开高层会议紧急商讨疫情和应对方案;不少主机厂高层一直假期中不断工作制定疫情应对方案、客户服务计划……
众志成城抗疫情,同舟共济渡难关,在疫情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看到汽车主机厂越来越人性化的考虑到经销商的实际经营困难,以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帮助经销商一起应对,抱团取暖,做客户和经销商坚强有力的后盾。我们也呼吁更多车企结合实际情况,尽快推出补贴政策及服务计划,共同抵御疫情下的市场波动。
■e汽车创始人?高薇: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陷入了揪心的状态,而每个人的命运也都被疫情所裹挟。对汽车行业来说,疫情是雪上加霜的一件事情。
我们最近走访了一些经销商,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表现出了这个倾向。(文章将于近期推出)这个时候,如何提振行业的信心,尤其是经销商的信心,就成为了一件重要的事。大难面前有大爱,这些企业的这些举措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都是值得推广和称道的。
■车主必读创始人?宫涛:
第一,全链条的线下行为凝滞。因疫情导致的人员不能聚集,则零部件供应商难以生产,经销商难以销售,消费者无心到店;因管控疫情导致的封城封路,则物流商难以送货;这些凝滞带来经营困难。
第二,全链条的金融流紧绷。汽车行业的全链条都是金融密集型业务,都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任一环节的现金流崩溃,都是给对应公司和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危险。
我们坚信,通过厂商与经销商抱团取暖,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中国的汽车行业一定能度过这个有些寒冷的春天。在2020年我国的GDP占比中,汽车行业无疑仍将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在政府层面,我们同样可以期待更多针对汽车行业更多扶持政策的出台。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我们并不必过分悲观,就像危机这个词,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愈是临危之时,就越有可能迸发出更大的机遇,让我们一起加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银保监会定调下半年监管重点!防止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
经济企稳复苏之际,金融防风险的重要性再度凸显。
7月23日,据银保监会官网,银保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安排下半年重点任务。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驻会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李欣然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部署。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黄洪主持会议,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周亮、梁涛、祝树民出席会议。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对下半年监管工作的部署是重头戏,本次会议主要从以下五大方面做出安排:一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三是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四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五是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每个方面又会提出多项具体的目标要求。
会议指出,今上半年贷款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银保监会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持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要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资产质量分类,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战略主动,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充分准备。
有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银保监会近期多次强调银行要做实利润、提足拨备,提前应对不良资产可能出现的大幅增长,预计在近期各家银行陆续公布的中期业绩上就会有所体现。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由于在客户群体、业务结构和资金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受疫情影响程度也呈现分化;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导致部分区域和行业风险暴露加剧,加之在强监管环境下不良认定趋于严格,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有所上升,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指标弱化更为明显,在对待区域性中小银行风险的问题上还需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坚决惩治重大金融风险背后腐败问题
金融反腐近年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且呈现出与重大金融风险一起暴露的特点。本次会议强调,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坚决惩治重大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
重大金融风险的积聚有时往往是有道德风险的“作祟”,腐败、违规违纪行为相伴而行。例如,包商银行风险处置的过程中,就有多位内蒙古原银监部门的官员“落马”。近日,包括原银监会山西监管局局长张安顺在内的多位山西金融业官员,亦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期消息称,金融领域腐败有其自身特点,权力与资本相互勾结,扭曲金融资源配置,侵蚀金融监管体系,加剧金融风险集聚,其专业性、技术性、隐蔽性更强。其中,金融监管机构是金融领域的守门人,金融监管者以权谋私,势必导致金融领域一系列连锁反应,给市场稳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威胁金融安全,酿成重大风险。
会议强调,要坚持查清问题、防控风险、追赃挽损、弥补短板、重塑生态“五位一体”协同推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紧盯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全面推进廉政风险排查防控,规范系统工作人员个人投融资行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双底线思维,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
自“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后,金融监管部门陆续释放出强监管信号,如央行边际调整货币政策避免资金利率过低引发套利、监管压降违规结构性存款等。即便经济遇到较大下行压力,也不会放松对金融风险积聚的警惕,这体现出稳增长与防风险是两大并行不悖的宏观调控主线。
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近日指出,2008年以来,稳增长、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就成为宏观调控的中国经验。所谓双底线,是指经济保持一定增长,为防风险赢得时间和空间,但要避免因增长而加剧风险;防风险利于经济长远健康发展,但也需避免防风险节奏和力度不当危及经济增长。
银保监会对下半年工作重点的部署中,同样体现出双底线思维。会议指出,要紧扣“六稳”“六保”要求,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聚焦暂时遇困但仍有前景的企业,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防止“僵尸企业”搭便车。综合采取坚决整治不当收费、合理降低费率、加大贷款优惠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精准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两新一重”项目建设。
防风险同样不含糊,本次会议重点提出以下具体目标要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是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资产质量分类,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二是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
三是确保如期完成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实现风险出清。
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此前明确,要争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数据显示,专项整治以来,全国累计有5000多家P2P网贷机构退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实际在运营的P2P网贷机构139家,较2019年初下降86%;借贷余额下降75%;出借人数下降80%;借款人数下降62%。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1个月下降。
四是依法依规处置不法金融集团和重大风险事件,进一步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丰富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加大惩治力度,提升处罚效率。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曾表示,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表现为企业端债务杠杆偏高、信贷资源集中于周期性行业、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剧以及风险事件频发等,金融风险处于易发高发期。对银行业来说,风险总体可控,但结构分化,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相较于大中型银行弱一些,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穆迪近日发表的一份新报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中资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水平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同时,2020年3月底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底的1.86升至1.91%,鉴于贷款逾期率上升的充分反映存在滞后性,因此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由于消费者信心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疲弱,因此资产质量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持续存在。
银行业分化的趋势在疫情影响下会更为突出。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总监温宇琪表示,随着监管政策导向继续强化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逐步完善,银行业整体息差水平仍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下,拨备计提上升,整体盈利能力呈弱化趋势,中小银行表现更为明显。同时,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导致部分区域和行业风险暴露加剧,加之在强监管环境下不良认定趋于严格,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有所上升,其中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指标弱化更为明显。此由于在受到疫情直接冲击的行业和中小微客户方面,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占比更高,因此受到的影响将高于大型银行。
此外,因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不尽相同,区域性中小银行机构的信用状况及受疫情影响程度均呈现差异。中诚信国际以浙江、江苏和广东为例,指出东部地区总体经济较为发达,居民富裕程度和经济活跃度较高,为银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整体银行业务发展和财务表现处于全国较好水平,但疫情冲击下区域小微民营制造业及外向型经济仍易出现一定波动,从而影响到银行资产质量;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活力与东部相比较为不足,银行业务和收入结构较单一,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较之东部区域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更易受到疫情的冲击。
为应对潜在的资产质量劣变冲击,银保监会近期多次强调银行业要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有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计利润、拨备等指标的变动在近期各家银行陆续公布的中期业绩上就会有所体现。
持续完善公司治理
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是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的监管重点。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加强股东资质审查,实施股东入股“承诺制”,对违法违规问题股东坚决实施行业禁入。强化“两会一层”履职监督,督促提升董事专业性独立性,强化监事会依法独立行使监督职责,加强高管层履职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范围和内容,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公开常态化机制,强化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
除对“两会一层”继续严监管外,下半年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来源将会有更多实招落地。银保监会日前透露,将有2000亿地方专项债限额,支持18地区的中小金融中小银行,允许省级政府按照规定发行专项债券,用于认购中小银行的可转换债等合格资本工具。根据安排,使用地方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实施方案由省级政府结合辖内实际牵头制定,方案成熟一个上报一个,经由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由省级政府向财政部提出正式申请。目前有需求的省份正在起草完善本省的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相关实施方案。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诸蜀宁近日表示,风险加权资产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本水平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下滑了4个基点。同期以年化资产利润率衡量的盈利能力也下降了4个基点,达到0.98%,并可能因净息差收窄和信贷成本上升而持续承压。
此外,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完整性,尤其要保持农信社或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进一步优化保险监管机制,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强化保险在灾害防护体系中的作用,加快发展巨灾保险,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扩大试点。
❺ 深圳出台16条措施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每经记者 甄素静每经编辑 魏文艺
为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今天(2月8日)上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免除公租房、人才住房2个月租金,降低企业公积金缴存比例,减免电费水费,降低贷款利率等,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深圳目前是广东省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城市,此次出台16条应对措施,有助于降低疫情的影响。疫情对服务业、餐饮、金融、公共服务家政等外来人口聚集行业影响巨大,此次支持举措对于疫情后复工起到积极作用。
深圳某创业公司创始人刘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前已关注到有政策倡议免租,但他的公司在福田区京地大厦租赁的为包租公司物业,并不再此次享有租金减免范围内。之前曾就租金减免问题与包租公司沟通过,对方回复称他们也有难处希望理解。
据刘劲介绍,他的公司办公场约200平方米,每月租金、物业费约4万元,目前正在准备2月10日复工的申请资料,采购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希望在疫情可控情况下,能尽快开工。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月30日深圳龙岗区发布政策对承租区属国企经营用房的企业免租一个月,减免自2020年2月1日至2月29日,预计减免总金额近6000万元,惠及属国企物业涉及承租的企业共930家。此后的2月4日幸福福田(福田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福田区政府、区属国有企业物业对符合条件租户2020年1月份减租金50%,2月份租金全免,3月份减租金50%。
此外,《措施》还规定,对受疫情影响、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3%,期限不超过12个月;或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无法按时缴纳企业社保费的,可延期至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缴费,期间不加收滞纳金。
就在2月7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明确疫情期间未能按时缴存公积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补缴,受严重影响的企业可缓缴住房公积金等。
记者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河北、山东、江西、海南、重庆、黑龙江、辽宁、浙江、福建、江苏等多地已出台了支持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举措。
2月2日,苏州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其中明确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物业免租政策体现了全方位减免租金的导向,操作方式也是比较灵活的,其中国有属性的物业是必须履行减免租金的导向,而个人房源等则采取鼓励提倡的方式。
下调贷款利率
对于企业目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措施》规定,鼓励各银行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力争比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疫情防控期间,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减免30%,对符合条件的其他合作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担保费补贴。政府性融资再担保机构全年免收再担保费,鼓励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合作银行推荐的贷款项目实行“见贷即担”。
此外,为加大产业资金倾斜支持,深圳市将划拨10%的市级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贷款贴息,对于疫情防控期内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展期视同新增),按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总额最高100万元的贴息支持,贴息期限不超过6个月。
实际上,为保证员工就业,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深圳市返还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生产经营困难且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5%予以返还。
值得注意的是,为鼓励相关企业开足马力组织生产,保证抗疫物资供应,措施明确指出疫情期间生产的防疫物资,在疫情结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备。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各地政府的政策措施外,中小企业自身应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积极寻求更多自救方式,尽快收缩线下业务、运营成本,控制非必要现金支出;积极发展线上业务、拓展收入来源,借助创新技术手段,努力向非接触经济、宅经济等转型;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
❻ 疫情期间世界经济最困难的两点是
这几天国际疫情急转直下,美国意大利确诊数据先后快速超越中国,各种坏消息频传,于是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出现了很多让人不安的言论,其中有嘲笑、讽刺甚至是幸灾乐祸,对此,我想说——
这些人并不清楚现代世界的运作规则,他们并不知道国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热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什么。
01
我们看到的坏消息
并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说的一个点是——我们看到的坏消息并非真相的全部。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础的逻辑——对于传播而言,坏消息传播速度永远比好消息快且广泛。
举个例子,在韩国、日本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的公众号文章都是极力渲染他们的愚蠢的应对策略、慌乱的民众以及混乱的秩序。
但仅仅两周之后,我们发现韩国和日本其实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现在又有多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稳住疫情呢?几乎没有,因为井然有序不是新闻,没有传播度,拿不到 10 万+阅读。
没错,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意大利、美国、英国的疫情惨状在事实上都是真实的,但请注意,这并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们进展顺利的方面我们的媒体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因为那没有可读性,太普通,太常见,太不算新闻。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远比你看到的要复杂,仔细感受一下下面两张图:
02
世界需要我们
我们也需要世界
当我们幸灾乐祸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回想一下过去两个月我们刚刚经历了什么——
没错,我们疫情初期非常被动,个别国家的媒体刻意嘲笑、侮辱中国的时候,一转眼才发现中国对于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是如此重要。
中国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区的份额:
1.苹果全球限购了,因为我们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
2.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了;
3.泰国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的旅客隔离在家不敢出门了;
4.韩国的现代汽车工厂停产了,因为中国山东的供应链工厂停滞了;
5.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取消了,因为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牌没法参展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的贸易量占全世界的 12%;中国是全球 33 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是 65 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 120 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2004 年的圣诞节,美国记者萨拉忽然发现,收到的 39 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 25 件,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于是她开启了一段真实而艰难的历险,在经历了无数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后,她重新回到了中国制造的怀抱,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美国直到疫情告急才发现,他们整个国家使用的青霉素中有 45% 是中国制造的,而布洛芬几乎是 100% 为中国制造。
❼ 央行及时释放降准消息,建议操作持谨慎乐观
一、财经新闻精选
央行:于12月1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香港新冠死亡率全球最低,港府官员:感谢祖国大力支援
6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在第24届京港洽谈会京港卫生健康合作高层研讨会上介绍,香港特区已经持续“动态清零”接近半年,截至目前,香港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2460例,其中死亡213例,死亡率在全球最低。他表示,这需要特别感谢祖国调派人力、物力南下,支援香港特区开展全民核酸检测。林文健表示,此前,多个施行“与病毒共存”策略的国家其疫情先后恶化,甚至需要重新启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以防止医疗系统崩溃。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则意志坚定地采取科学化和严谨的防疫措施,有效维持“动态清零”,确保了人民的生命和生活得到很好保障。日前,港大研究团队成功分离及培养奥密克戎毒株,分离出的毒株可用于开发灭活全病毒疫苗。林文健表示,香港将争取把病毒样本以最快时间与国家分享,协助内地研发疫苗以及进行其它研究。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达17个
据新华社6日报道,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近日召开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上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部2019年8月印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提出,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国家乡村振兴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国新办6日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总的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与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改善要求相比,还存在区域进展不平衡、技术支撑不到位、农民参与不充分、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将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 央行及时释放降准消息,建议操作持谨慎乐观
周一 A股各大指数均出现震荡小幅回落,截止收盘,其中沪指下跌0.5%,失守3600点整数关口,收报3589.31点;深证成指下跌0.93%,收报14752.96点;创业板指下跌2.09%,收报3405.93点。市场成交额依然维持在一万亿上方,当日成交达到1.2万亿元。盘面观察:大金融、家居用品、仓储物流等板块涨幅居前;而半导体、造纸、电气设备跌幅居前。板块个股呈现分化炒作,央行及时释放降准消息,年末流动性预期改善,后市市场有望延续近期进二退一走势。操作上规避高位题材股,保持灵活仓位做好轮动操作,逢低布局大金融、军工、半导体、必选消费等板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中国社科院:预计2022年GDP增长5.3% ,CPI上涨3%
事件:12月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左右,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考虑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2020-2022年平均增长5.2%,三年增速高于疫情前两年平均增速5.1%,说明经济在持续恢复过程中,但略低于潜在增长率5.5%。这是因为有疫情的影响,要达到这个增长率是很困难的,另建议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预期目标设定为3%左右。
来源: 第一财经
点评:2022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计约为5.5%,但受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上涨等影响,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低于潜在增长率,目标设定为5%以上,留有一定余地,较为稳妥,也有利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另预计2022年CPI为3%,将处于温和区间,出现全面通胀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券商行业:看好券商跨年行情,建议关注财富管理主线及龙头券商
事件:上周券商板块累计上涨2.02%,跑赢沪深300指数1.18pct,跑赢大盘0.81pct,看好跨年行情,预计券商行情仍有较大估值提升空间。
来源:中航证券研报
点评:当前证券行业景气度较高,近日李克强总理提到“适时降准”有望催化板块行情,中长期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将共同支撑券商业绩增长,另目前券商PB估值为1.68倍,位于2016年以来的45分位点,仍具备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明月镜片申购代码301101,申购价格26.91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付费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❽ 央行行长易纲专访释放六大信号!提到了数字人民币、货币政策
5月26日,央行官网发布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全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采访内容释放六大政策信号:
经济数据转好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待加大。
易纲认为,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易纲称。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根据央行数据,去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同期社融增速为10.7%。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标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会阶段性上升。
五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工具的具体内容。
易纲解读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信用债融资方面,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公司信用债净融资(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PPN)净融资规模2.2万亿,今年增加1万亿的目标意味着净融资规模将达到3.2万亿。今年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发行利率也走低,增加信用债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全年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048亿,其发行主体主要是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易纲提出的目标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亿。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金融风险关注银行风险,疫情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金融稳定报告(2019)》披露了时间表:2018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易纲认为,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在各类风险中,易纲重点关注银行风险。易纲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具体来看,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第一季度,城商行利润同比下降1.2%,农商行利润同比仅增长1.9%,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和9.4%。
资本充足率方面,第一季度,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同比仅上升0.01个百分点,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更是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分别同比上升0.47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同比分别上升0.57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下降0.0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下降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同比分别下降29.37个百分点和6.7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则上升了7.71个百分点。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央行的政策利率能直接传导至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于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并将于今年8月完成。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增强。央行数据显示,4月的1年期LPR品种报3.85%,相比改革前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46BP;5年期以上LPR品种报4.65%,相比改革前下降了25BP。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2020年3月,一般贷款利率为5.48%,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62BP。
易纲认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易纲指出,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数字人民币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易纲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他表示,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
易纲表示,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这一目标增速相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不过,去年普惠小微贷款任务超额完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五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万亿元,相比上年末增长53.1%。
一直以来,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结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而信用贷款不需要企业提供完全担保,银行凭着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誉的了解发放贷款,能够帮助诚信经营的企业快速获得融资支持。
2020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15.4%,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为央行网站披露的专访全文: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冲击,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您怎么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
易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病,已经影响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超过540万,并仍在扩散。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失业人数大幅增长。特别是二季度,各国抗疫采取的“大停摆”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认为,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经济收缩强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的大萧条。全球金融市场在前期巨幅震荡后有所缓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续严峻,风险并未消除。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重大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两位数负增长,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记者:为应对疫情冲击,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采取了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看效果如何?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易纲:为对冲疫情影响,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了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量上,我们通过3次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坚定支持我国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坚决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价格上,我们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并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率。
结构上,我们根据疫情形势,精准施策,积极运用3000亿元专项优惠再贷款、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6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优先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
政策配合上,我们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对于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期限,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这些综合举措,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大部分经济指标下滑的情况下,货币信贷逆势增长。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4月末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记者: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凸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请问央行在落实这一要求方面有哪些举措?
易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一是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防疫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也就是支持保供。截至5月23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支持银行向7000多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近2800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专项再贷款是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在抗疫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放之前有严格流程,发放之中有台账制度,发放之后有审计部门的核查,对违规发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了专款专用。
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加大对有序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融资支持。截至5月21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共4720亿元,共支持企业(含农户)57万户。专用额度政策设计是市场化的普惠金融机制,兼顾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中小银行的保本运营,对银企双方都是可持续的。
三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4月30日,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了延期。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记者: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有哪些防范措施?
易纲: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具体要求,金融部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平稳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但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我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
下一步,我们会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处理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突出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的责任。一旦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相关股东和债权人应依法承担相应损失,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等行为。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下一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有哪些考虑?
易纲: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人民银行已经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LPR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比如,2020年5月发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分别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2020年5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被打破。
三是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四是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记者: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近年来金融部门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目前开放举措的落地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步伐?今年在金融开放领域还有哪些新举措?
易纲:近年来,金融部门集中宣布了40多条对内对外自主开放措施。目前,这些措施落地进展良好,绝大多数措施已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落地。
一是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限制不断放宽。
二是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配套的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三是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近期,万事达卡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筹备申请已获批,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贝莱德、路博迈等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这些开放措施着眼于提供开放、包容、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金融部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推动金融监管的能力、强度与金融对外开放相互适应、齐头并进。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切实落地,吸引更多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设定统一的准入标准,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三是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尊重契约,保护产权,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将更多的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强化竞争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中国央行很早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目前测试工作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够正式发行?
易纲: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记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央行在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做好“三农”方面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易纲: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相结合、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相结合,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组织、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二是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三是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扶贫小额信贷的监测,及时提示预警,防止出现“因贷致贫”。
四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支付、征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五是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系统总结宣传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❾ 监管要求大型银行控制房贷规模 多行新增涉房贷
“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产金融政策仍在收紧。
9月27日,三位银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此外,部分银行反馈个人按揭贷款额度紧张,已有银行呼吁客户办理房贷提早还款业务,以腾挪房贷额度。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监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贷款不能超过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或为30%左右,但未见到发文。另一城商行人士表示,央行要求大行压低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余额,但未见到相关发文。但也有另一家大行总行人士表示,该行内部讨论了信贷规模,但对贷款结构暂无有新的要求。
根据记者测算,若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降至30%,该比例水平大致相当于2015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推出之前的比例水平。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后,房地产贷款新增占比自2015年的30.6%,猛增至2016年的44.8%,到2019年末降至34.0%。
“金九银十”仍控房贷
“金九银十”本是楼市旺季,但部分银行信贷额度紧张。
9月27日,有广州按揭公司人士反馈称,目前农行、邮储、招行等个人按揭贷款额度比较紧张,部分LPR基准利率加点20BP的放款较慢,LPR加点30BP仍正常放款。
今年楼市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大幅下降,疫情之后,房地产销售迅速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月单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7.1%,增速继上月后再创近两年新高。部分城市销售已经提升,8月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99.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48.5%,同比上升了84.2%,创下2017年以来单月销售面积的新高。
在楼市销售有所火爆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反而呼吁客户提前偿还按揭贷款。
9月27日,有在深圳的持有按揭贷款的人士表示,近期收到按揭贷款银行短信通知,呼吁客户提前还贷,银行为个人贷款提前还款有了绿色通道,办理房贷提前还款业务可享受免等待一个月、即时办理服务。
究其原因,“要压降涉房贷款规模。”一位华南地区大行人士表示,包括个人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性贷款,监管对涉房贷款规模增长有要求,如果其他贷款增速规模跟不上要求,涉房贷款就需要腾挪规模。一位华东城商行人士表示,去年以来的监管合意贷款中,对涉房贷款规模占比一直有要求,增速不能太快。
近三年,银行业涉房贷款占比不断下降。去年全国新增涉房贷款占比约34%,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占比下降至约24.7%。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2019年与2016年相比,房地产贷款增速下降了12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央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测算,2019年全年,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全年增加5.71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34.0%。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房地产贷款新增2.99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24.7%。其中,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约75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新增约2.29万亿元。
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降至30%以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0上半年,六大国有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除了中国银行,其他国有大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均已调整至30%以下。
2020上半年,中国银行新增涉房贷款共3563.15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贷款1236.6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2326.51亿元,新增涉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6.68%,为六大国有行中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唯一超过30%的银行。
虽然新增涉房贷款占比仍高企,但与2019年相比,中行的涉房规模已有所压降。2019年年末,中行新增涉房贷款6165.7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9.35%,占比居六大国有行首位。到2020年6月末,中行新增涉房贷款规模减少2602.64亿元,占比下降12.66个百分点至36.68%。
建设银行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最低,占比下降幅度也最大。2020上半年,建设银行新增涉房贷款3798.9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6.18%,与2019年年末6020.35亿元的新增涉房贷款相比,占比下降22.38个百分点。
其他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新增涉房贷款3624.2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9.85%,比2019年年末下降16.8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新增涉房贷款3220.5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7.11%,比2019年年末下降14.0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新增涉房贷款1176.1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7.6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42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新增涉房贷款1564.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0.8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58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情况则分化明显。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4家股份行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过30%,其中,浦发银行占比高达49.31%,平安银行占比更是突破50%。
具体来看,浦发银行新增涉房贷款1036.28亿元,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771.69亿元,新增房地产业贷款264.59亿元。新增涉房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9.31%,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3.92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占比最高,上升幅度最大。根据统计,平安银行新增涉房贷款963.2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2.01%,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5.06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的新增涉房贷款占比虽也有所上升,但在股份行中仍占比最低。2020上半年,光大银行全部新增贷款2093.58亿元,其中新增涉房贷款473.29亿元,占比22.61%,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4.63个百分点。
地产金融严监管态势继续
监管层面,房地产金融仍维持“严监管”态势。此前,银保监会表示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住建部和央行也发布房地产企业融资“三道红线”要求。
9月14日,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持续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引导银行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产民生属性逐步回归。
7月24日,国务院在深圳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提出房地产信贷要“稳住存量、严控增量”,并首次提出建立“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房地产金融”监控上升到了制度层面。
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联合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就是业界所谓的“三道红线”新规,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不得融资。除了三条红线,拿地销售比不高于40%,连续3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需要对拿地资金来源等做出解释。
银行授信政策如何调整
梳理各家银行2020年半年度报告,其对房地产金融有所调整。详情如下:
工商银行:继续强化房地产行业分类管理,商业性房地产领域进一步加强城市分类管理,重点支持符合调控政策导向的刚需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商业性租赁住房融资;强化保障性住房领域政策合规管理,从严控制商用房开发融资和商业性棚户区改造融资,审慎把握房地产并购融资。
建设银行:积极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模型等手段,优选贷款投放的区域、合作企业、合作楼盘和客户,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深入推进住房租赁战略。
三大战略之一的住房租赁战略:深化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应用,提升平台活跃度,为政府监管、公租房管理、市场化房源交易等提供更好服务。截至6月末,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上线房源超过2300万套,注册用户2310万。与广州、杭州、济南等11个试点城市签署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向试点城市提供包括金融产品支持、房源筹集运营、信息系统支撑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以旗下建信住房为载体,积极开展存房业务,盘活社会存量闲置房源,加大社会租赁房源供给。创新金融服务,扶持租赁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保障房东和租客的权益,维护租赁市场平稳运行。积极参与国内首批住房租赁企业股权交易服务试点,探索为住房租赁企业获得权益性融资的新模式。
中国银行:严格落实国家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执行差异化个人住房贷款政策,重点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性购房需求。
农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实现稳健发展。截至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44217.31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593.00亿元。
招商银行:按照“稳步投放、结构调整、限额管理”的总体策略,动态优化内部信贷政策。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境内公司房地产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5821.40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非标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增加738.09亿元,其中,境内公司贷款余额3256.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3.57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7.23% ,较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优质战略客户,严控战略客户名单外增量投放。截至报告期末,境内公司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贷款率0.21%,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领域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展望下半年,本公司将持续对房地产客户及区域资产结构进行调整,聚焦中心城市和战略客户,继续保持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的稳定。
❿ 智驾评论:保障汽车业全面复工刻不容缓定向政策扶持同样刻不容缓
而因为疫情,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发生一个令人担忧的变化,像本田汽车零件制造商F-TECH已经决定用其在菲律宾的工厂取代武汉,以生产制动踏板。
产业链的转移有时一旦发生将不可逆转。
当前呼吁政府一面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面针对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相关行业协会正在调研研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提交了针对经销商的特定扶持政策:
1、加强金融机构向受困企业提供政策保障监管;
2、对汽车流通企业提供债务延展审批便利;
3、增加授信额度,加快放款速度,降低融资成本;
4、特殊情况逾期罚息减免及征信保护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在汇总中国众多汽车制造商的诉求。
而目前我们认为是全力保障汽车企业复工,从零部件企业到生产制造品牌。
这是一场与疫情同样不可延迟的工作。
以当前的疫情状况来看,2020年一季度的车市已经难以挽回,无疑将在短期内给汽车产业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
从长远看,短期内车市的停滞也会积累一定的存量。尤其是在疫情结束的初期,消费者对公共交通的安全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家用车私密、安全、清洁的的优势会被放大,这非常有利于消费存量的释放。届时,车市有望迎来一定程度上的“复兴”。
刚刚经历了2019年的市场“寒冬”,又遭遇了新冠疫情的重拳一击,中国车市正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中蹒跚前行。或许会有一些车企就此倒下,或许会有一些品牌就此消失,但这个优胜劣汰的结果既是市场规则的必然,也对疫后车市重焕青春有所裨益。
但现在政府必须针对汽车产业有所行动。
【抗击疫情系列报道】
《返京记:有温度的距离感》
《出行记:怎样出门才不会被病毒盯上?》
《车市记:2020汽车人无法按下暂停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