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金融创新有哪些
在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将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恐怕就是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进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等。
金融创新工具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首先,金融创新工具具有杠杆性,即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取得较多的投资,以提高投资收益。一般是以原生工具的价格为基础,交易时不必缴清相当于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只要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证金,便可得到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到一定时期对已交易的金融创新工具进行反方向交易,而进行差价结算。这种“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可能给交易者带来高收入,也可能带来巨额损失;
其次,金融创新工具具有虚拟性,即证券所具有的独立于现实资本运动之外,却能给证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性。具有虚拟特征的金融创新工具的价格变化脱离了实物运动过程,它一旦形成,就必然会导致一部分货币资本停留在这种能够生息的有价证券之上,以获得风险利润的管理权。金融创新工具的虚拟性所产生的市场后果是,金融创新市场的规模大大超过原生市场的规模,甚至远远地脱离原生市场。
目前,国际金融创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趋势:
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
表外的重要性日趋增强。
融资方式证券化。
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
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I)模仿法。主要是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产品,迅速地加以模仿和运用。其优点是创新成本低、创新速度快。但由于各国的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完全模仿不一定能够适应本国的市场和客户的需要。
(2)改进法。是指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同行业创新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国和本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进后推出。这种创新由于考虑了本国的实际情况,往往容易被接受,其效果也较好。但由于不属于原创,没有技术壁垒,容易被其他银行模仿,形成同质化。
(3)组合法。是指将各种不同的业务要素或服务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不同于以前的金融产品。这种组合的内容较多,如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的组合,本、外币存款的组合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等。这种银行业务各要素的充分利用,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4)创造法。是指银行创造出来的而其他金融机构尚未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是创新的原始来源,也是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法宝。但这种创新有一定的难度,往往由商业银行的总行来进行开发,大的商业银行分行也可以开发,小银行开发的成本较高,有时还得不偿失。
2. 金融服务领域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由于竞争激烈,金融机构多以延伸服务来争取更多客户。
1.客户需求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的服务只限于满足金融业务的现实需求,而现在金融机构开始研究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如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除了满足客户融资这个需求之外,还可以通过该业务显示客户的信用度,满足其将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等潜在需求。银行可以通过公开信用评级结果、颁发信用等级证书、追加授信额度等方式满足客户的这种潜在需求。
2.金融服务内容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服务仅限于金融业务范围,但个性化营销提倡销售人员像交朋友一样与客户相处,对客户在金融业务以外的某些需求也应尽力满足,以密切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3.金融服务场所的延伸: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一直习惯于柜台服务,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服务场所逐渐延伸到客户的工作场所。而现在的金融服务则延伸到更广的范围,金融机构的主动营销方式及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使社区、家庭都可以成为金融服务的场所。
4.金融服务种类的创新如果金融机构的服务种类单一,即使金融机构销售人员的营销能力十分强,客户也会弃之而去。所以,丰富的金融服务种类是金融机构销售人员营销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之外,纷纷增加金融服务的种类。如理财服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担任中介、项目融资等中间业务,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宠。
3. 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其一,担保和抵押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担保方面,一些银行借鉴“再保险”的理念,推出了小微企业机构再担保业务产品,长三角地区一些银行采用道义担保贷款的形式。在抵押物方面,相当数量的信贷机构都在尝试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地面作物收益权等各类物业权益均纳入综合授信范围,也有一些银行根据客户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层金融支持,大力拓展担保抵质押方式和途径,股权、存单、贵金属等均可作为抵押物。
其二,信用贷款的占比明显提高。据悉,近几年看中市场空白的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大量地给不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小微和三农客户实施信用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银行机构信用贷款的发展,小额信贷中的信用贷款所占的市场份额在上升。
其三,借助政府力量撬动科技和文化信贷杠杆。科技企业和文化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高投入等特点,银行积极引入资产评估机构和法律机构,充分挖掘企业信用价值、无形资产价值等。
其四,银行贷款与资本市场联姻。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在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或资质良好的非上市公司股份满足一定条件下,银行即可给予客户一定额度的个人股权质押贷款;二是对已获得PE/VC机构的投资资金或投资意向的客户给予信用贷款。
其五,互联网与小额信贷加速融合。银行业领先的在线提款申请、融资、放款、还款等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方式,方便快捷。
其六,保险进入小额贷款。通过引入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履约保证保险作为有效增信手段,重点解决了小微企业无法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问题。
《报告》指出,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多数创业主体的金融需求实际上均为小额贷款需求。同时,大多数创业主体缺乏现代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法律意义上较为规范的抵押品,因此满足含创业群体在内的微型信贷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稳定与增长、社会就业以及社会稳定等,均有重要意义~
4. 金融服务手段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是指在现代信息社会,金融业的电子化得到了充分发展,经营从内产品的无形化发展到服务场容所的无形化。只要借助现代信息工具,金融产品和服务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到客户手中。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ATM网络、POS网络等分销渠道的产生,使客户享受到更全面的金融服务。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成为金融服务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各家银行在产品的电子化、多功能化方面都投入较多的精力和财力,争相以科技领先的形象吸引公众,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全方位地服务于客户。
5. 什么是金融服务理念的创新
以客户为中心是金融服务理念创新的突出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这个理念不断深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当前金融服务理念的创新是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金融业的各项服务越来越个性化。
6. 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了哪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
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时,往往面临客户分散、资信水平不高、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问题。针对小微企业、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打造专属产品服务体系。
一是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银行服务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账户数已达32.8亿户,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平均达到79.6%,其中,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占主要电子交易笔数的31.8%。
二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线上信贷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涌现出一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创新大数据模型风控模式,精耕个人小额消费贷款、电商贷款等细分领域。建设银行探索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小微快贷”,2017年新增客户超过14万,当年放款1466亿元。互联网保险迅速发展,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124.91亿件,较上年增长102.60%。
三是开展续贷业务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到期资金周转难题,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均已开展续贷业务,泉州银行创新续贷产品“无间贷”,截至2017年末累计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5亿元。
四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合作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农业银行“数据网贷”通过“核心企业推荐+历史数据分析”,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化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五是完善贷款审批流程,探索运用零售业务管理技术,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政策和流程,压缩获得信贷时间。中国银行“信贷工厂”模式将授信流程从200多个步骤减少至23个,审批时间从2-3个月缩短为5-7个工作日,最快当天即可完成审批。
六是丰富抵质押品类型。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缓解“缺担保”难题。
七是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明确“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
八是服务科创企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特点,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风控手段以及保障体系。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645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7万亿元和0.6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投贷联动项下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25.6亿元。
九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丰富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制种保险的种类。2017年共开发出农业保险产品1714个,涉及215类农产品。价格保险标的扩大到4大类72个品种,指数保险已备案19个省(区、市)57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制种保险开办省份达29个。
十是创新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降低农业价格风险。已上市23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和2个农产品期权品种,覆盖粮、棉、糖、林木、禽蛋、鲜果等主要农产品领域。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胶、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个品种,试点项目达到79个,试点区域包括黑龙江、新疆、云南等多个省(区、市)、覆盖近40个贫困县,各期货交易所支持资金总额达到1.23亿元。
本答案由 关数e 海关数据科技服务平台 整理自银保监会就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答记者问
7.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社交金融”是什么意思
社交金融就是和你认识的人发生金融关系。区别就是信息不对称性低些,因此可以减少抵押物降低交易成本。与传统金融相比最大的区别只有“关注、应用关系链和行为”。其他的区别都只是“量”的区别,没有本质区别。
社交金融发展背景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客户数量的竞争成为了竞争的主要目标,“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就是在客户争夺、习惯培养下的产物。而作为在总体网民当中渗透率为92.6%社交领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严重的“香饽饽”也就情有可原了。
社交金融前景怎么样
从社交网络覆盖的网民人数(网民当中的渗透率为92.6%)来看,社交网络的覆盖范围基本与网民的覆盖范围相当,使得社交网络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指数级提升,从产业角度而言,社交网络帮助网站与应用导入用户和流量,加大了信息的覆盖层面和传播力度。
另外,大家应该注意到,以美丽说、蘑菇街为代表的新兴网站通过接入社交网络成为了极大的受益者。而在金融领域,微信银行作为金融社交领域的成功尝试充分说明了巨大社交平台对于金融服务巨大促进作用。
社交金融主要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再结合网上的大数据,对个人进行客户画像。之后进行风险评测、精准营销、金融产品宣介等。
支付宝推出的蚂蚁信用分,其构成有:身份特征、信用历史、履约能力、人脉关系、行为偏好等。可以看到,其中有至少三类都跟社交有关,身份特征、人脉关系、行为偏好。社交中产生的大数据,利用好了,可以对客户做非常精准的画像。
8. 银行柜面如何提升服务
柜面服务是银行最初始的服务,是银行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是银行形象的重要代表,更是银行服务的关键环节。当下,银行的“服务质量”备受关注,如何全面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笔者认为,要从提升柜面服务质量入手,因为柜面服务对提升银行服务质量、银行形象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高科技应用到银行服务之中,无论是客户对服务工作的要求、还是银行服务本身对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客户对银行柜面服务的投诉仍旧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发生着,不时有相关案例在媒体上传播,纠其原因就是银行还有部分员工观念没有彻底转变,思想意识滞后于时代变化。因此,银行干部员工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提升银行柜面服务质量紧迫性和重要性。??
做好柜面服务是银行业最基本的职责,是打造银行业优质品牌,培育和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系到整个银行业改革的形象。作为现代服务业,银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并保持优势,必须把优质服务作为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服务立行”的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服务制胜战略,将文明规范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嵌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融入到银行各个业务领域,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品种,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
提升银行柜面服务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一方面,是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服务是银行核心竞争力所在,银行的服务要能体现出有责任、有诚信,同时能给客户带来增值。另一方面,是加快业务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从银行的实践来看,通过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形成市场口碑,进而带动客户发展、业务增长的成功模式,已在诸多优秀网点业务发展中得到印证。再者是加强业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服务质量的提升以习惯养成为基础,以规范操作为导向,以合规管理为手段,以风险控制为目标,形成全过程规范管理。
9. 近年来,新型的金融服务渠道有哪些
主要是银行理财。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