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全球金融服务业现状分析

全球金融服务业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2-03-08 22:41:50

❶ 很多人想去金融行业工作,金融业银行业就业现状怎么样

很多人想去金融行业工作,金融业银行业就业现状怎么样?

金融人才之间的结构矛盾更为突出。以下类型的人仍然相对缺乏可以充当领导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外国语言,法律和计算机的综合人才;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的高级专业人才,与金融业务哲学和经验的金融才能和金融服务人才。金融业内许多中级业务的发展还需要高级专业人士进入,如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客户资金投资收益等。从整体来说,金融业一直更受欢迎,其专业前景一般都是乐观的,但根据实际就业,双极化更为严重。根据大数据的观察统计,着名的高校有硕士学位,如果教师影响更大,请注意在学校期间的实践,并且该研究相对深刻,就在学校盖茨将获得的年薪,不是几个。


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进行国际化,迫切对专业人才需求。金融业的就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如大学教师和大型企业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国内金融市场,金融人才需求,特别是紧急财务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特许经营商,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统高管,检验监管,产品开发商的背景员工(经验丰富,结算,税收,税收)和其他类别。

❷ 中国金融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和趋势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给点分吧,很辛苦的

❸ 纯粹的金融科技行业分析(通俗易懂最好)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经济参考报》3月26日刊发题为《机构加速抢滩布局金融科技》的报道。文章称,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跃上新风口。一方面,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注金融科技砝码。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近日召开了金融科技专场校园招聘,2019年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互联网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腾讯、360金融、乐信等多家巨头近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长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64%。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紧密,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正在形成。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民企融资、金融防风险带来新的环境,但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监管层近期密集释放的信号,金融科技将获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监管也将同步趋严。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接近2万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仅达695.1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2016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正逐渐从用户流量驱动向金融科技驱动转型。虽然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我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了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截止至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亿元左右,同比增速55.2%。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9698.8亿元,同比增速48.3%。前瞻认为,目前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机构,更偏向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并不是金融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因此短时间内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很难迎来爆发式增长,或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稳定增长。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19704.9亿元。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价值持续不断的体现并释放出来,金融业务环节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金融解决方案创新推陈出新。开发银行、无人银行、资产证券化、数字票据、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业务在科技的赋能下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由概念阶段到实际应用,金融作为最先拥抱技术的领域,也会摩擦出新的火花。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体现在十个方面:

1、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是银行通过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对外开放服务。即指银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务,通过开放平台(OpenAPI)等技术方式开放给外部客户(企业或个人),客户可以通过调用API来使用银行的服务,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银行。银行通过API的开放开展跨界融合,实现银行与银行、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银行与跨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与场景融合,极大拓展了银行服务的生态。

开放银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银行转型的新浪潮。“开放银行”概念起源于英国,2018年1月英国9家银行共享数据,首次落地开放银行理念。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北京率先发布“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开放银行”的首家落地。随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纷纷展开探索,通过开放API,
实现金融和生活场景的链接。

以API
Bank为代表的开放银行4.0时代即将到来。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将从B2C变为B2B2C,服务标准也将从标准NPS升级为整合型NPS。随着金融服务嵌入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场景在前,金融在后”的跨界生态圈将成为主流。虽然目前开放银行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银行的账户功能、支付功能、理财产品、贷款产品等将势必形成标准化的API集中输出,成为打通跨界生态的接口。

2、无人银行

无人银行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减免传统银行的人力使用。通过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传统银行的柜员、大堂经理、引导员等岗位,为客户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银行服务。

银行人力减少是目前大势所趋。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数银行试点几乎实现了厅店全替代。至2018年5月28日,我国银行物理网点共退出4591家,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退出网点数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截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员工数与2017年底相比,减少已超过3.2万人。

短期内无人银行将仍处在试点阶段。目前建设银行已经开启了无人银行试点,通过更高效率的智能柜员机替代柜员、保安、大堂经理,刷脸刷身份证替代人工验证的方式,覆盖90%以上现金及非现金业务。尽管无人银行为银行网点转型打开探索新路径,但目前银行业务还难以实现百分之百无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户在智能终端上开卡、汇款时,出于安全风险考虑,也会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服务。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人银行仍将作为探索性的试点存在。

3、量子计算与金融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的新型计算模式。普通计算机使用比特(bit) 中0与1的两种状态存储数据,而量子计算机的存储单位量子比特,除0和1外,
同时还可以实现多个状态的相干叠加态。 所以,
基于量子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状态,记录和运算信息,其存储和运算速度都能远远超越传统通用计算机。例如使用超级计算机分解一个400位的数字,需要60万年,而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

量子计算的应用能极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量子计算由于其超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应用于在金融业多个方面。例如金融高频交易,利用算法根据预先设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动执行股票交易,在达到相同结果的前提下,量子计算比传统计算机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诈骗检测,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学习的特点,能大大加速神经网络学习速度,迅速打击新兴的诈骗方式。

量子计算也可能会为金融业带来巨大风险。量子计算在计算速度上的飞跃式提升,也可能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威胁。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许多公钥密码系统,在量子计算极大的计算性能下,很有可能会遭到破解,这些将严重影响互联网及各地数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对现有的安全系统和管理机制造成大范围和系统性的破坏。因此,在量子计算机瓦解当前密码体系并实现商业化之前,必须建立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形成安全的过渡。

4、5G与金融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5G概念由标志性能力指标“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一组关键技术组成。5G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领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架构已取得广泛共识。

5G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场景的再造,为金融行业注入新的生机。5G技术的热点高容量场景,将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该技术场景将有效提升移动端金融服务的速率,减少因网络延迟造成的支付卡顿等情况,同时速率的提升也有助于通过AR/VR技术进一步丰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真实的场景体验;5G技术的连续广域覆盖场景还可有助于银行无人网点的部署,通过AR/VR技术将金融服务带到此前网点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此外,5G面向物联网业务的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还将通过实现万物互联,获取海量、多维度、相关联的人、物、企业数据,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资产管理等相关金融服务,实现更多丰富场景的探索。

5G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投资空间,引发金融高度关注。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带宽,促进移动互联网进一步的蓬勃发展和人机交互新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还将实现机器通信,千亿量级的设备将接入5G网络。5G还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结合在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金融等领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此外,5G网络还将是能力开放的网络,通过与行业的结合,运营商将构建以其为核心的开放业务生态,拓展新的业务收入模式,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联合战略伙伴打造了百亿级规模的5G投资基金,国内外险资、券商、阳光私募、风投等众多机构,也早在2017年成立了数十支5G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未来5G及相关产业将持续引发金融高度关注。

5、移动金融安全

移动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的总称,移动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动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安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向移动化逐步转型。移动金融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央行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安全可控”作为移动金融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了移动金融安全的对于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发展的保驾护航的地位。

移动金融在创新与安全的博弈中发展,安全问题愈发引起重视。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移动应用日渐成为金融服务及产品的重要支撑手段,移动金融未来将继续在规模和创新上发展。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移动金融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风险。移动金融应用中频发木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认证绕过、仿冒等安全问题,引发了监管部门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金融安全成为金融创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保障。

个人信息安全是移动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频发。移动金融应用中隐私窃取类恶意应用占比最高,用户个人信息受到极大威胁。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移动信息安全建设。

生物特征识别兼顾安全与便捷,成为移动金融安全关注的热点。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基本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逐渐成为了金融业务中新型用户身份核实和认证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年10月颁布金融行业首个生物识别技术标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将安全性和个人隐私保护摆到了突出位置,规范如声纹等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应用。

6、数字票据

数字票据是一种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票据进行融合,实现自动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据。数字票据借助区块链具有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集体维护、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使数字票据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开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数字票据可以实现全程高效真实的信息传递,全程自动化交易,以及交易过程全程追踪,提高用户隐私保护。区块链具有点对点传输,采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的优势,保证数字票据的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数字票据利用区块链提供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实现票据的自动抵押、清付和偿还,避免交易风险。并且,所有交易都被记录在完整的“时间链”上,一旦有违约行为发生,可以追溯其责任,并且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保护参与者隐私,可实现参与者在区块链上的匿名性。

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工行中行浦发等银行参与其中。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已在2018年1月25日成功上线试运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顺利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结合区块链技术和票据业务实际情况,对前期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结算方式更加创新,业务功能更加完善,系统性能不断提高,安全防护不断加强,隐私保护更加优化,实现实时监控管理。

7、数字资产证券化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将数字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将域名、商标、品牌、数字货币、游戏装备、账户号码等相关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数字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

数字资产证券化目的在于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数字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蓝海,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是“文化互联网+”的文化大产业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域名、商标等数字资产缺乏市场流动性,通过数字资产证券化,有效打破刚性兑付,有效盘活巨大的金融资产和社会的存量资产,能把缺乏流动性但有收益性的数字资产设计成证券化产品卖出去,收回现金,提高流动性,进而获得融资。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区块链的最佳实践场景。我国央行货币研究所也在不断探索数字资产证券化区块链平台,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储存、去中心化的特点,保证了以及底层数字资产数据真实性,且不可纂改,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及可靠程度,有效解决了机构间费时费力的对账清算问题,降低数字资产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8、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是为满足消费者具体消费需求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用于购买装修、旅游、电子产品、教育、婚庆等具体的消费需求的个人消费贷款服务。除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外,接触较多的消费金融服务有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苏宁的“任性付”等以及被大众接受的P2P小额理财服务。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定义,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

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2018
年,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特别提到“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消费主体的80、90后,更愿意通过借贷的方式满足产品购买需求。同时,随着消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金融会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各类金融应用场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建设。目前,
我国消费金融存在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企业产品创新不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消费金融开发更多的产品应用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激活和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构建完善的风控运营体系,解决消费金融面临的征信记录缺失、运营经验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驱动下,消费金融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的建立将为消费金融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可以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智能客服系统是利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处理金融客户服务中重复率高、难度较低且对服务效率要求较高的事务,如服务引导、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以及客户投诉等业务。目前应用的智能客服场景有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营销催收机器人、智能辅助和智能质检等。

金融机构及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应用。金融机构在线上线下对智能客服系统应用广泛,网站、App客户端等线上智能客服服务系统能够实现自动理解客户问题并进行解答和办理简单业务。在线下网点的智能化进程加速,逐步推广无人银行,智能机器人、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等大量智能自主终端,大幅减少人工服务成本,使客户获得更满意和周到的服务体验。同时,互联网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这些金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客户服务。

智能客服系统逐渐渗透到金融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目前,智能客服系统已经能够代替人工客服为客户解决许多简单、重复的问题,为金融机构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及时性、移动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应用为金融机构留住更多客户,提供全天候及时、便捷的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在智能客服的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数据通过智能客服积累和沉淀下来,为精准营销和业务流程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智能客服系统利用大量完备的用户数据,逐渐承担起更多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金融业务。

10、不良资产处置的科技运用

科技带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发展。不良资产可分为股权类资产、债券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不良资产处置有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以及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处置模式,如不良资产综合处置平台,众筹投资、撮合催收等。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艰巨。不良资产率的持续攀升,政府鼓励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据银保监会称,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9%,为10年新高,截至12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万亿元。
在经济新常态下,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处置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银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网络平台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拍卖,涉及股权、债权和各种实物抵押物,取得良好效果。

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实际应用场景。科技运用可以快速发现资产价值,减少错配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显著提高信息互通,提升效率,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目前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应用场景。如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催收策略,同时,实现催收业务流程自动化,缩短处置的时间周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信用风险的精准定价;区块链分布式记账解决信用机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缩短处置周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❹ 简述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业已成为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我市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越来越强,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新芜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资料对我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为调整和优化我市金融服务业结构和促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主导行业,金融业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卷投资、证卷分析咨询、保险业以及金融租赁、邮政储蓄、典当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活动等。
1、金融机构体系日趋完善。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末,全市金融业共有法人单位127家,产业活动单位464家,单位数分别占全市单位总数1.8%和5.6%。在金融业法人单位中,银行业96家,占比重75.59%;证券业5家,占比重3.94%;保险业19家,占比重14.96%;其他金融活动7家,占比重5.51%。
2、金融机构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金融业加快了改革步伐,进入了国有、集体、股份、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共同竞争发展的新阶段。
(1)从单位所有制结构看,在金融业法人单位中,国有单位35家,占27.56%,集体单位50家,占39.37%,股份合作4家,有限责任公司10家,股份有限公司25家,分别占3.15%、7.87%、19.69%、2.36%。数据显示,目前国有、集体企业仍是我市金融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
(2)从人员结构看:金融业从业人员的集中度较高。与所有制结构不同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已占据了全行业的半壁江山,总人数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从业人数。2004年,金融业法人单位股份有限公司从业人员达4067人,分别是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人数的1.6倍和3.3倍,占全行业的比重为51.13%,比2001年提高47.33个百分点。股份有限公司的户均从业人员为163人,是平均水平的1.6倍,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1.2倍和7.6倍。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种经济类型单位的从业人数已占全行业的95.8%。。
(3)从所有制的内部结构看,行业特征鲜明。第一,银行业是国有企业比例最高的行业,其中商业银行由于进行股份制改造,其股份制企业比例在银行中最高,为71 %;其中国有和集体比例仅为25 %,第二,保险业是股份制比例最高的金融行业,达到80 %。第三,在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中,组织形式较为灵活,私营企业占比例较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比例15∶85 ,其中典当业已完全实行私有化。

❺ 金融行业现状

看来你对金融行业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1、金融行业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块。估计你说的是证券这一块。
2、证券行业,主要是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笼统的说,这三种本质上确实一样:券商要拉客户来自己这开户,因为客户的股票交易要付手续费,这是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基金公司要拉客户来买自己的基金,然后收客户的账户管理费;信托公司要拉客户来买自己的信托合同,一样收费。
3、所以乍一看,套路都一样:找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是最重要的。至于流动性大,就很好理解了:客户就那么多,大家各显神通,找不到客户就出局。尤其是现在,股市债市惨淡,基金公司根本卖不动,更要疯狂找客户了。不像前几年,都是客户跑过来抢着买。

其实,这样的职位属于比较初级的,谁都能做,没有保障,找到客户就是大爷,没有客户你就走人。真正高价值的,是公司里的基金经理、分析师一类的。找来了客户,拿来了钱,真正管理这些钱的是基金经理,他来负责让资金增值。

嗯,说"初级"其实是不准确的,应该说“门槛低,要求高”。我一个好朋友是做基金销售的,全国前三学校的金融专业硕士毕业,每年卖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基金,是他们公司的第一销售。今年一样不好过,大家都卖不动。

金融行业的现状,有点像80年代的中国经济:基本是计划经济,价格管制和行政垄断是主流,市场效率低下,活跃着各种官倒、走私,大发横财,而百姓生活艰苦。

人民银行和四大商业银行代表着计划经济、价格管制和行政垄断,各大证券、基金公司扮演的是官倒和走私者的角色,各种被套的散户就是艰苦的百姓。

未来,是想邓一样坚持搞市场化,还是继续裹足不前最终崩盘,谁也不知道。改革的分界点在哪儿,也不知道。学者官员商人散户吵成一片,谁知道未来会怎样?

❻ 金融行业前景分析

金融业在我国的发展

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金融业的就业现状

随着金融业行业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最为热门的行业。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

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从整体上看,虽然职业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据大数据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

四、我国金融业的薪资情况

金融平均月薪超2万,领跑全行业。在2019年上半年全国各大行业平均月薪排名中,金融行业从业者薪资最高,为20172元,是唯一月薪过2万的行业。

五、我国金融业的就业方向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六、我国金融业的就业领域

1、商业银行 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证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

3、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

4、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保险公司

6、中央(人行)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监管管理机构。

7、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9、公务员序列。政府行政机构 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七、金融业的资格证书和考试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两科: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两个科目

2、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也是入门所需证书。高中学历以上报考即可,共考两科,基础和法规。金融期货即将推出,俱期货人才应该会变的抢手。

3、保险中介人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分为(1)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2)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4、个人金融理财人员,也被称为金融理财师、金融策划师、金融顾问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状况,为客户提供购买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建议。

❼ 金融服务业分类问题

两者的定义不同:金融产品是指投资标的,即为投资项目。而金融服务是指投资者参与整版个投资所享受权道德服务。

2、两者的内涵不同:金融产品是指股票、期货、外汇、现货、贵金属等投资项目。而金融服务,包括在做投资之前,给予投资者所需要投资的项目产品介绍,开户,后期服务等。

金融产品(Financial Procts)指资金融通过程的各种载体,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有价证券等。就是说,这些金融产品就是金融市场的买卖对象,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原则形成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终完成交易,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如股票、期货、期权、保单等就是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也叫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也叫有价证券(Securities)。

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附件的内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包括下列类型机构:保险及其相关服务,还包括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❽ 如何分析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

1、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之处:
(1)金融服务业的资产回负债表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答有极高的比率;
(2)金融服务业的营运资本规模是其自有权益资本的十几、几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务业的风 险性很高,同时对整体经济产生较强的联动作用;
(4)金融中介机构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5)金融服务业的目标同样是追求利润。

2、金融服务业即从事金融服务业务的行业。我国金融服务业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四个分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保险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服务业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贷、社会资金收缩、扩放,金融领域消费的管理和设计,对金融产品设计,对消费支付方式提供和创新,金融服务业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手段。

阅读全文

与全球金融服务业现状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搜索一下上港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501
大股东变更股票走势 浏览:376
如何利用好外汇储备 浏览:130
2010年6月欧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53
哈尔滨消费金融公司怎么样 浏览:296
融资租赁交营业税吗 浏览:570
理财产品一万块 浏览:236
四川融资租赁备案 浏览:726
投融资业务经理职位描述 浏览:287
大学毕业后投资理财案例 浏览:213
信用卡金融机构可以发行么 浏览:654
如何在交易软件里面嵌入公式 浏览:735
msd指标指哪个 浏览:264
同花顺指标行业涨幅 浏览:129
金融服务纳税服务收入确认条件 浏览:958
中证800证券保险指数 浏览:126
江苏京东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226
四川宝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35
大学生到金融机构 浏览:560
农发行短信金融服务平台工作 浏览: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