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因素或者问题是什么
(a)农村信贷供给和需求的问题
1。长期贷款不适合农业生产周期
在深化结构调整在农业,农村经济已经从一个单一的粮食种植逐步多元化发展,相对较长的生产周期,但也有小农业贷款期限为3至6个月,最长不-以去年,这是不作物生产周期,尤其是农民的产品结构调整中,“深加工”,“整理”的产品需要的时间较长,为1-3年,期间的不对称,所以一些农民由于无法偿还,易形成逾期;影响了效益农业的再融资,充分发挥。
2。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目前的规模,信用管理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
目前目前,农业贷款的数额较小的单,和大规模的农业一般的存在,迫切需要必要的贷款,频率,以及其他特性的大国和小农户无法满足其贷款需求。此外,农民贷款更复杂的程序,数额较大的上级机构须经审批,与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已不能满足。
3。县级金融机构领域的乡镇企业显然是不够的信贷投入
在近年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强调信贷的风险控制和资本密集型,加紧审查批准新的贷款,并侧重于财政支持优势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导致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局是越来越小,很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导致中小型县贷款问题已变得更加突出。
4。农业贷款进一步助长依赖思想基层信用社
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开后,农村信用社的沉重负担的不良资产,财务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比穷人,这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为发展农业,农村消费市场,该信,帮助农民摆脱困境,然后采取农业支付信用社的贷款和信贷政策,以支持它。但是,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一些基层信用社和工作人员的依赖思想。每一个再融资到期日,一些左眼皮跳跳基层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求的土地被释放,返回开关;每当国家发行融资农业,一些农民不顾当地工作人员的信没有必要,是针对重复存在的国家的首都,而不是白色的没有想过。
1。资金外流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农村地区
在最近几年,国家的管理和邮政储蓄的改革滞后,现有的监管制度和金融体系导致基层邮政储蓄成为盲点监测,央行不能有效监测,铅社会资金集中畸形,继而导致严重的资本外流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极为不利的地方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邮政储蓄存款利率过高,直接造成的,人民银行利差倒挂,邮政储蓄局揽储积极。近年来,邮政储蓄存款占储蓄存款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邮政储蓄存款增加占所有储蓄存款的比例有所增加10.496年至2001年40.4,其中2000年的比例高达54.4;邮政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和农村的储蓄存款,邮政储蓄存款县级较快增长。邮政储蓄存款的迅速增长,造成严重的挪用资金在农村地区,影响了商业银行,以支持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交付努力。
2。农村穷人的信贷环境
乡镇企业和农民的概念薄弱的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倡议。经济体制的初期阶段过渡,部分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和信贷从农业银行,而不是拍贷款也造成了大量的贷款,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落后死亡降水,使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严格审批新贷款,从而导致基层信贷小额信贷的限制,更多的资金以存款形式的瓶颈是农村信贷资金,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农村信用社,“到单干”。
3。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
目前目前,信用社的贷款金额较大,需要借款人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安全,但现有的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释放小农业信贷。目前,小额农业贷款抵押的房地产,车辆,当风险的贷款,抵押品实现困难。此外,过度收费的抵押贷款过程中,农民不想支付这笔费用,导致非标准抵押贷款过程中,形成无效抵押。逐步增加安全争端,所担保的其他农民正变得越来越谨慎,从而导致农民贷款担保更加困难。
4。农业仍然是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
农业生产由于其自身的具体特点,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特别高。很长一段时间,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农民,虽然今年国家降低了利率,但农村信用社对农民的实际执行情况,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可能上升到50,从调查的情况通常是浮动40-50。商业银行由于调整业务目标和资金来源的限制,贷款投放能力,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农民主要依靠贷款,支持信用社。与此相比,低利润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民仍是利息负担太重,他们认为有必要有效地减轻农民负担,农村信用社已对利率,以农民的全部好处。
Ⅱ 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银行机构加大了对科技型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以某市为例,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该市银行业机构为150多家科技型企业授信130亿元,占全部授信的15%。然而,银行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影响到了科技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状况或生产经营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大部分的科技企业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不稳定,如某市一家科技研发企业,获取一个项目从研发到投入生产需要大概2年时间,期间客户只预交少量订金,研发成功即可获的全部研发资金,如不成功则合同失效,企业自行承担研发费用,企业因生产周期长、研发费用高、经营风险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条件。
(二)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少通常科技企业自有资产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缺乏有效担保,如某市科创园区为近年来科技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但大部分科技企业为租用园区工厂,自有资产不足以提供抵押担保;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因技术性强、专业性高,难以评估作押。
(三)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能力和意识有待提升银行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特色化还不够,对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还不能完全得到满足。目前,大部分银行基于资金安全方面的考虑,贷款资金必须有符合条件的抵押,某市仅有商业银行在试行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且信贷产品、信贷担保、业务流程、风险评价等主要还是面向传统产业客户和传统有形资产,未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建立有区别的信贷业务系统,也没有相应提高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考核。
(四)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需完善缺乏再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担保机构能力偏弱,部分担保机构对企业发展评估专业性有待提高,仍然以企业是否有担保、抵押为评判标准,弱化了为企业提供有效担保的效果。
(五)政府对科技型企业支持有限虽然有政府“两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但这些资金在高新技术发展资金中所占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六)融资渠道单一调查显示,银行信贷仍是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占企业融资的80%以上。社会性的投融资渠道不畅、方式不多。一方面是大量社会资本积淀,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企业投资风险大,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资产少,相应负债能力也比较低,风险较大,难以吸引投资者。企业获取资金困难,致使一些好项目因缺少资金支持,难于做大做强,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实现产业化。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实践
(一)加强监管引导金融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引导银行加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一是引导银行建立完善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贷业务流程;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基层机构的审批权限;三是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信贷规模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四是对科技型企业不良贷款进行科学考核和及时处置;五是鼓励银行业机构创新科技型企业融资产品、融资渠道、担保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各地紧紧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积极搭建科技专营支行,某市目前有2家银行机构成立了科技专营支行,并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在建立商业可持续的科技型企业贷款机制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三)大力推动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针对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大的特点,各地政府出台了《科技和金融试点信贷融资业务风险补偿暂行办法》,实现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建设的重大突破,对全面改善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办法》通过对科技支行提供一定数额的坏账风险补偿和奖励促使银行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入。
(四)进一步丰富金融服务品种根据科技型企业市场状况,各地银行业机构及时开发出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的新产品,如某市商业银行与市中小企业创新中心、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合作,推出“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并推出针对以企业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或货权为抵质押担保项下的“仓储通”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推广互助式会员制担保贷款,为9家科技型企业授信5200万元,累计投放资金3700万元。
(五)对科技型企业开展上市辅导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对有上市预期的科技型企业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而且在上市规划与辅导,募集资金监管与使用,后期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智力支撑,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某市为例,在银行的帮助下,该市有2家科技企业将于2年内实现上市,企业发展即将步入新阶段。
(六)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以某市为例,为帮助企业实现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2014年度由浦发银行该市支行主承销的1家科技企业的5亿元中期票据成功发行,为企业拓展了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对科技型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机制,开展好间接融资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专营支行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核算独立化、风险分散化,指导科技专营支行坚持重点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理念不变。探索科技支行“一行两制”模式,坚持并完善科技支行“五个单独”管理体制——单独的客户准入机制、单独的信贷审批机制、单独的风险容忍政策、单独的拨备政策和单独的业务协同政策;推动贷款审批权限的下放;坚持信贷评估时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兼顾、重大项目的联合评审、风险管理前移、团队责任制,完善科技支行风险管理机制。
(二)探索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指导专营机构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产品服务创新,满足科技企业的发展需求。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不断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处置方式;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流程,开通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绿色通道”;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和实施办法;探索“评估+担保+信评+辅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模式。建立“统借统还”融资平台的模式;探索信贷工厂模式,推进联合互保贷款;探索“贷款银行+助贷机构”的小额贷款模式。推进质押贷款创新,不断创新保理融资模式。推进股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贷款、应收租金保理、债权保险融资等方面的创新。
(三)完善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服务大力推进科技担保机构的创新。推进科技担保在担保模式和反担保模式方面的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互助担保、补贴资金贴现,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无形资产质押;推进科技担保在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的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创业担保、担保换分红和担保换期权。探索贷款银行、产业园孵化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政府专项支撑资金、科技担保机构共同担保的“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平台”模式。
(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与机制统筹市县(园区)两级支持金融、科技等相关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建立政府、金融机构联动的风险共担机制,重点用于信贷风险补偿、创投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债务发展、引导基金资本金注入和科技金融平台建设工作经费,发挥国有资本战略导向作用,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支持科技金融体系发展。探索政府购买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及采购高科技企业产品的新模式;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探索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
(五)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促进股权投资发展的政策,依托当地区域优势,积极引进全国性或区域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机构和拓展业务;通过政府出资引导,组建产业重组基金,促进成长型企业的发展提高和衰退期企业的整合重组。通过税收优惠、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办公服务和项目对接等政策优惠,创造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为PE、VC等风投资本提供通道,拉动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跟进。完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系统,通过上市奖励、土地优惠,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返还和提供中介桥梁、历史遗留解决、协调服务等,促进科技企业上市。搭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有组织推进金融创新和服务协调,不断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Ⅲ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论文怎么写
当前,由于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农产品降价和售卖难等问题,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为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深度及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措施,我们对豫西南某县农业经济受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
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以务工经济为农民主要现金收入来源的豫西南某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更重,难度更大。金融危机对该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高四难”五个方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农民增收困难。今年以来,该县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持续加大。以2月份为例,小麦、玉米的价格分别比2008年10月份下降了4.1%和9.5%;油菜籽价格由最高2.7元/斤下降到目前的1.5元/斤,降幅高达45.4%,且比上年同期每斤低1.7元;受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双重挤压,畜禽产品价格回落趋势短期难以逆转,对养殖业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猪肉比2008年3月份(猪肉价格最高的时候)同期比下降了23%。鸡蛋平均零售价3.05元/斤,环比下降10%。
返乡农民持续增加,农民工就业困难。该县是山区县,自然条件差,务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从了解到的情况看,该县数十万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数量近万人,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大量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效益遭遇双重挤压。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农产品价格全面走低,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农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从调查的情况看,国内化肥尤其是尿素和复合肥价格涨幅普遍超过30%,如尿素价格已由2008年秋天的1200/吨涨至1500元/吨以上,磷酸二铵的出厂限价从2400元/吨上调到4100元/吨,进口钾肥上涨100%,农用柴油前10个月平均上涨了27.8%;种子、农药、农地膜等也都呈现不同程度上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
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形势严峻,生产经营困难。表现在龙头企业发展受阻,履行订单能力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量进而影响到基地农产品销售价格,如粮食加工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生产销售受阻,直接影响对粮食的收购,导致农民卖粮难和粮价的下跌。
农业资本市场滞后,农户和龙头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贫困山区农业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农业开发扩大生产缺项目、缺资金的问题更为突出。尽管国家宏观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但由于农业开发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低,金融部门对农业投入实际上更为谨慎、更加严格。突出表现在,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规模遭到压缩,致使企业技改投入资金缺乏,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的支农对策
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切实承担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进一步发挥小额贷款优势,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小额贷款范围和贷款额度上有所突破,探索发放信用共同体贷款,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开办各类资源抵押贷款,加大林业开发、水面养殖等资源开发扶持。同时简化贷款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农民群众早日渡过难关。
选准信贷投放兴奋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做好配套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一是积极开办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中高档耐用品等,进一步拉动内需。二是重点支持农村种植专业户、重点户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三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开发适合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新产品。
创新信贷方式,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困境。农村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政策,应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针对不同行业和风险评级,适当简化中小企业授信流程,保持龙头企业应对危机、稳步发展的合理信贷规模。
树立风险防范理念,力求实现双赢。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将风险意识落实到防范信贷风险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提示系统。三是建立稽核、事后监督和专业检查“三位一体”的检查体系,做到令行禁止。
Ⅳ 【讨论题】试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PPT
摘要 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徐恒晔 2015200108 Company Logo 目录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重构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体系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以服务 “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六、目前农村信用社存款营销的现状及提高农村信用社存款营销的对策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1、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2、金融市场方面的问题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呈现垄断的特征 3、农村正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4、农村资金供求失衡,农村金融服务单一 5、农村民间借贷有待规范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促进作用 1、农村金融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增长 2、农村金融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三)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的依赖性 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不足 (二)市场发展滞后,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尚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三)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 (四)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差、不良资产比例高 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功能定位错位 1、货币市场强、中长期资本市场弱 2、间接融资强、直接融资弱 3、政策性金融实力很弱 4、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 三、重构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体系 (一)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二)农村金融体系必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 (三)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四)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有健全的筹资手段,多管齐下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五)政府应该为农村金融运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
Ⅳ 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当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党中央就基于城乡发展的现实,开始对城乡关系做出重大调整。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城乡一体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之一;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从内容上体现出党中央对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路不断升华。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
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均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依然较大,其中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卫生发展不均衡是主要短板。
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差距不断缩小,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妇女健康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起点较低,进展缓慢,因而,整体提高程度较小,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依然较差。
另一方面,城乡人口受教育水平、城乡医疗人力资源配置差距有所扩大,由此减缓了教育均衡发展和卫生均衡发展实现程度的提高,并最终制约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提高。以上还仅仅是从基本公共服务数量的角度进行城乡比较,如果进一步考虑质量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可能会成倍增加。
新农村建设提升空间巨大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要求,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虽然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在村庄布局、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村庄治理方面均存在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农村金融需求具有很多特点,农村借贷主体具有多元化;农户贷款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有生产性贷款和生活性贷款等等。农村信贷分散而且额度很小,农村金融发展面临成本偏高等特点。农村金融需求特征也可以归结为季节性、长期性、风险性等特征。针对以上这些需求特征,小编简单总结一下几个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可抵押品少和交易成本高。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普遍存在的借贷难的根源问题就是缺少抵押物。农户手里的土地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不能用来抵押,农村住房作为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不具备抵押资格;其他生活和生产用品的市场价值,不具备抵押价值。加之农村居住情况分散,金融需求品种较少且量小,导致农村金融网点少、规模小,农户获得借贷不仅有付息成本还包括交通成本以及其他成本。
二、缺少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相对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建设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金融需求无法与金融市场对接。加之农户自身存在无抵押物的情况,所以导致无法像城市金融发展的那样完善。
三、受季节性影响严重。农村地区的主要收入是依靠种植业,而种植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的影响。虽说近几年的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但这种改变毕竟十分有限。大量的农业生产仍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时节轮转,而且在我国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状态没有彻底得以改变之前,农户的信贷需求也仍然要在较长时期内沿袭“春贷秋还”的周期性交替。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金融需求呈现短、小、频、急的典型特点。
四、收益低、风险高。首先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仍主要是初级生产形式,加工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农业相关产业盈利低,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低利性,与其他工商企业相比,这种现象很明显。其次,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收益浮动,不稳定。一旦市场价格发生变动,就有可能给农户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给农业借贷带来较大的风险。
Ⅶ 农村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有何优势
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贴近百姓的优势,也有资金规模小、科技水平专低、员工素质差等先天属的劣势。
1、主要的优势
第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
第二,经营灵活,政策倾斜
第三,客户众多,潜力巨大
2、存在的不足
第一,科技手段相对落后
第二,客户层次相对较低
第三,产品创新能力较弱
第四,人才储备依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