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二、三产业各是什么样的比重产业结构是合理的
这是美国的经济数据,以过去5年数据为准,你可以参考下.....
GDP(以购买力计算):12.36万亿美元(2005)
GDP(以外汇兑换率计算):12.49万亿美元/(2005)
GDP增长率:3.5%(2005)
人均GDP:4.18万美元(2005)
第一产业(农牧林渔业)占GDP比例:1%
居全球之首的第一产业:玉米,大豆
第二产业(制造能源建筑业)占GDP比例:20.4%
居全球之首的制造业:宇航防务,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汽车制造
第三/四产业(服务业)占GDP比例:78.6%
居全球之首的服务业:金融,教育/科研,电信,零售,娱乐,法律,医疗,民航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流通过程变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这时必须对“重商主义”重新考察,价值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跟着从流通领域逐渐转移到生产领域。
二:另一方面,由于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日益衰落,工商业的发展也受到阻碍。这时,人们开始怀疑“重商主义”的政策和学说,于是就形成了“重实业主义”。
三:“重实业主义”者从交换的等价性原则“推导”出流通领域不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么一个结论。他们认为在充分自由的竞争条件下,商品交换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的,既然交换是等价的,那么流通领域就不可能是财富的源泉。
四:“重农主义”是“重实业主义”的原始表现。重农学派认为:商业丝毫不能创造财富;金银本身不是财富,除非用来交换到生活资料;商人是货币财富的代表,他既剥削卖者,又剥削买者,破坏了交换的等价性。
五:“重产业主义”是“重实业主义”的发展形式。“重产业主义”者认为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即农业和工业)可以生产出社会财富,其他部门均是生产财富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他们尤其否认流通领域生产财富,否认管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等生产财富,把财富的概念局限于物质财富的范围。
㈡ 中国金融业保险占比
我们认为,5%目标值的提出,对于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既意味着金融服务业将正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迎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又说明这是一个适度目标,预示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将略高于GDP增速,却又与其基本匹配。
众所周知,金融业增加值是指金融业的全部基层单位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之和。如果按照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之一———收入法计算的话,金融业增加值是金融从业人员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以及金融机构营业盈余等项目的总和。金融业增加值比重则是金融业的相对规模,反映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金融业发育程度。
那么,此次规划提出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左右,究竟有什么特别意味呢?按照国际通行看法,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需达到5%。比如年初公布的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将成长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就是按照占GDP比重达到5%的目标测算的。尽管此次金融业规划没有明确支柱产业的提法,但其意味可见。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缓慢增长态势。美国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本世纪前10年平均为3.22%、5.59%、8.01%,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前10年平均为5.79%、6.53%。从我国看,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平均分别为4.46%、4.42%。对比这两组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金融业规模与美国、日本的差距。
其实,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支柱产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金融总部云集的北京,2011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高于紧随其后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的第一支柱产业。致力于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2011年更是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40亿元,较2010年增长8.2%。西部重镇重庆,2011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7%,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10.6%。
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过去几年,国家已经数次出台相关文件,促进其大力发展。就在最近一次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研究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问题,提出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的发展自然备受关注。
实际上,不少地方政府已经雄心勃勃的提出了未来几年金融服务业发展规划,力图打造为当地支柱产业,目标直指区域金融中心。比如金融大省广东在相关金融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金融业要发展成广东省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占广东省GDP比重的8%以上,到2020年要达到10%以上。天津则计划金融业的增加值将由2010年的5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00亿元,占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6.3%提高到2015年的9%,积极争取建立区域性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中心、融资租赁产业集聚中心、金融要素市场中心、人民币结算中心和标志性金融服务区。成都、安徽等多个省会城市也不甘示弱,均提出希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面对全国各地对金融业的高度热情,我们在欣喜之余,也要留一份清醒。本次金融业规划提出5%的目标,在给金融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其实还有进一步的含义,那就是它并非一个高速增长的目标,而是一个适度的增速。
按照本世纪前1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比4.42%的平均值看,“十二五”时期5%左右的比重,虽然意味着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会高于GDP增速,但不会过高。也就是说,金融业的发展不应该是“大干快上”式的扩张,而是立足于实体经济,增速稍快,但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相匹配的一种增长局面。简而言之,即可谓又好又快,稳中求进。
从未来看,金融业要实现5%的目标,实现适度增长,要做的事情很多。2万余字的《规划》有详尽表述,我们择其要而述之。首先,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其次,要坚持按照市场化方向推进金融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完善金融运行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第三,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此外,要坚持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永恒主题,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有效防范经济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金融与财政风险相互传递,外部风险向境内转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㈢ 中国各行业占GDP比例是多少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㈣ 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大构成部分
㈤ 2020年我国GDP突破100万亿元,哪些领域对GDP贡献最大
202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对2019年GDP数据进行了最终核实,主要结果如下:经最终核实,2019年,GDP现价总量为98651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435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比初步核算数下降0.1个百分点。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㈥ 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8422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增速比第二产业高出1.7个百分点。
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上升为51.6%,比上年继续提高1.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0.8个百分点。
㈦ 上海GDP的组成中,哪些产业贡献最大
工业,服务业和金融,这三大产业对于上海来说,构成了GDP的主体部分。
论基础来看的话,上海是靠工业和建筑业发迹起来的工业城市,直到今天也是,过去30年、60年、100年乃至150年,上海都是中国第一工业城市,2013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69.64亿元,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固定会址一直是上海,可以说,工业在上海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上海的发展轨迹同香港相似,发展模式的转变已经有目共睹。
传统的工业增加值占比逐渐降低,注意,是增加值占比降低,说明上海的工业增长依然强劲,只是这种强劲优势逐渐被商贸和金融和服务业取代。
举个小栗子,上海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能得到真正的贴心服务,交通的方便,应有尽有的物品提供,展会,演唱会。还有没有在意的地方做足的那些微小的人性化。举例来说,上海图书馆,在各个地方都有分馆,有24小时自助借还亭。
综合来说,以“造东西”为核心任务的实体经济是上海经济的基础。
从工业和物流业的角度说,这是中国最大气的城市,从整个城市所展现出来的开放性来说,他又是中国最包容的城市。
2018年上海GDP总量为32679.97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为104.37亿元,同比下降6.9%,第二产业为9732.54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为22842.96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占GDP总量69.9%。
主要行业创造的GDP 工业创造的GDP为8694.95亿元,同比增长1.9%。
社会 服务业创造的GDP为8490.73亿元,同比增长14.8%。
金融业创造的GDP为5781.63亿元,同比增长5.7%。
批发和零售业创造的GDP为4581.49亿元,同比增长3.3%。
房地产创造的GDP为1992.52亿元,同比增长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物流)创造的GDP为1533.36亿元,同比增长10.4%。
住宿和餐饮创造的GDP为421.46亿元,同比下降2.8%。
贡献最大的是工业,创造的GDP占总GDP的26.6%。
附2018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GDP
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2679.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是0.3:29.8:69.9。毫无疑问,服务业成为了上海最大的产业。当然,一二三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合。
细分一下,我们发现上海这几个发展得较大的产业。工业,2018年增加值8694.95亿元,占比26.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81.49亿元,占比14%; 旅游 产业增加值2078.64亿元,占比6.4%;金融业增加值5781.63亿元,占比17.7%;信息服务业增加值2387.87亿元,占比7.3%;建筑及房地产业增加值3030亿元,占比9.3%。
因此,细分下来,上海前三大产业是工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这三个行业增加值合计1905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8.2%。建筑和房地产业的规模也是挺大的,接近占了全市GDP的十分之一。 (上海证交所)
从上海的产业结构分布看,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尤其是很多人意料不到,上海还是一个工业城市。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高达26.6%。这个比重放在全球看还是很高的,像美国、英国、法国的比重都低于20%。高于20%的国家不多,有德国、韩国、日本等几个工业强国。
在上海的工业中,电子、 汽车 、石化、钢材、机械设备是发展较大的产业,在这些行业中有多家知名企业,比如中芯国际、上汽集团、上海石化、宝武集团、上海电气、振华重工、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等。
房地产,金融,转口贸易,制造业,服务业。
㈧ 我国服务业占国家GDP的比重是多少
2011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3.1%,
2012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4.6%,
2014年,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占35%。
㈨ 如何认识金融资本与gdp之间的相互关系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理论上,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资本结构指全部资本的构成,即自有资本和负债资本的对比关系;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自有资本与长期负债资本的对比关系,而将短期债务资本作为营业资本管理。
现代企业独资的情况很少。每个企业有可能也有必要从不同来源、采取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本。各种资本的资金成本、约束条件、融资效益、相关风险、权利要求等会有所不同。目前,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备受关注,因为资本结构作为企业的价值构成,包含着企业的一系列结构问题,是企业在财务决策和规划中对以下各种结构的综合反映:
(1)筹资效益结构。筹资活动本身并不创造收益,但是通过筹资活动,可以改变和影响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不同,筹资效益结构主要是指确立和改变企业资本结构应该有利于企业最终效益(如自有资本利润率、每股收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筹资风险结构。筹资风险主要是负债筹资所致。企业负债比率越高,筹资成本越高,筹资风险也就越大。降低企业风险是资本结构问题的基本要点。
(3)筹资产权结构。不同的筹资渠道形成企业的不同产权结构。资本结构是企业产权结构的基本载体,资本结构的变化实质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变更。
(4)筹资成本结构。筹资成本是筹资必须付出的代价,不同筹资方式与渠道下的筹资成本的差异,要求企业实现加权资本成本的合理化。
(5)筹资时间结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数量关系的不同使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小、筹资成本高低、筹资弹性强弱有很大差别。资本结构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筹资的期限结构。
(6)筹资空间结构。筹资的空间结构展示国际筹资、国内筹资、企业内部筹资的数量比例关系。
所以,资本结构是对企业预期收益、资金成本、筹资风险以及产权分布等加以系统的、综合的概括的结果。资本结构设计是企业筹资过程中在财务杠杆利益、筹资成本与筹资风险等各要素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均衡。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偿债和再筹资能力及未来盈利能力。
㈩ 我国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住宿和餐饮等行业,占GDP的比重是多少呢
2021年一季度,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各项激励措施,外围需求强劲复苏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经济实际增速达到了18.3%,完成的名义GDP达到24.93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845万亿美元,并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回暖的主要贡献者。
另外,建筑业在一季度完成的GDP为12017亿元,增长22.8%,占国民经济比例为4.82%;房地产行业完成的GDP为19460亿元,增长21.4%,占国民经济比例为7.81%;金融业为23074亿元,占比9.2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等不再一一介绍。总之,我国主要行业均已从疫情中走出来了,其庞大需求预计将对全球经济回暖起到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