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工作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工作

发布时间:2022-09-19 10:29:56

1. 银保监:2020年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 落实"房住不炒"

2020年银行保险业发展方向如何?银行保险业是否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金融风险下一步如何治理?
银保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定调2020年银行保险发展方向。
2020年,要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压实各方责任,全力做好协调、配合和政策指导。继续拆解影子银行,特别要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坚决落实“房住不炒”要求,严格执行授信集中度等监管规则,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2020年工作重点有哪些
2020年,银行保险业监管重点任务有哪些?
根据记者梳理,银保监会年度工作会议主要涉及防风险攻坚、普惠金融、金融对外开放、中小银行治理等几方面重点内容。
银保监会强调,要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大力做好“六稳”相关工作,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导资金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防风险方面,要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继续拆解影子银行;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配合地方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有效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要抓紧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强化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服务领域金融支持,落实支持生猪生产金融政策措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在对外开放方面,今年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完善公司治理,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探索完善银行保险机构恢复与处置机制,抓紧研究确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等。
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是重点工作
2019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共处置不良贷款约2万亿元,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资产管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三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问题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保险领域重点风险得到缓解。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是重点工作,没有放松迹象。
据穆迪测算,2019年前三季度,广义影子银行资产减少人民币2.1万亿元,到第三季度末时降至人民币59.2万亿元。2019年9月底此类资产占名义GDP的比例为62%,低于2018年年末的68%和2016年末87%的峰值。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也提出明确要求:推动业务平稳过渡、规范转型;逐步清理压缩不合规的表外理财非标资产投资、表内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同业理财等业务规模,严控银信类通道业务;按照业务实质实施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风险管理,严格适用相应的风险分类、资本占用和拨备计提等要求等。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此前表示,影子银行的治理是有重点的。“不是说影子银行都不好,这其中也是有合规的。我们治理的是高风险、不合规、加通道的影子银行,主要是隐藏风险、资金空转、作为掩盖金融风险工具的影子银行等高风险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
对于网络借贷风险治理,银保监会称,网络借贷风险大幅下降,机构数量、借贷余额及参与人数连续18个月下降。
对此,曾刚认为,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纳入其中,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整治还在进行中,今年有可能进入到收官阶段。作为防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将继续巩固过去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反弹,机构层面继续精准拆弹,分类施策。
实际上,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后,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已过去三年。2020年互联网金融严监管仍将常态化,行业的主旋律依旧是加速转型与退出。
网络借贷风险出清方面,根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共监测到平台6351家,其中非正常运营平台为6056家,仅有295家平台正常运营,存活率仅为4.64%,不足5%。
截至2019年底,共有9个省及直辖市宣布辖区内平台全部取缔,分别是湖南省、山东省、重庆市、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北省、甘肃省、山西省。
苏宁金融研究院报告表示,随着“强监管”以及更多正规持牌机构的介入,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然落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已经逐步成为业界的共识和标配。
此外,会议还强调,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趋缓,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步化解。市场乱象存量问题持续减少,增量问题得到遏制,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得到严厉查处。
2019年8月初,银保监会办公厅曾发文决定,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将严厉查处各种将资金通过挪用、转道等方式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25%
中小企业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名副其实的发展生力军、就业主渠道,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过去一年备受关注。
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从优化银行服务体系、完善直接融资制度、健全增信体系等方面对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行全面部署。
可以说,2019年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较上年多增1.1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民营企业贷款累计增加4.25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超过55%,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1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民营和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议明确,抓紧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要再降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20%。这与近期召开的国常会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路一脉相承。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应把民营和小微企业真正当成银行的“用户”,从信贷支持、直接融资、增信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抓紧确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
早在2019年4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金融资产分类进一步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在现有五级分类基础上,细化分类规则,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尽快制定负债质量监管办法,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
银保监会表示,要探索完善银行保险机构恢复与处置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确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区分系统重要性与非系统重要性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完善处置程序,压实处置责任,健全损失分担机制,形成健康有序的金融治理体系。
在业内专家看来,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至关重要。
曾刚表示,现在对整个金融资产的分类更加准确,更能及时反映银行真实资产质量,“2020年会推广金融资产分类过渡。”
他认为,总体来讲,随着整个银行业发展理念逐步趋于理性,加之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经历了个别银行风险事件冲击之后,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开始逐步缓解,目前流动性分层情况已极大好转。

2. 重磅!三部门联合发文打击违规使用经营贷

3月26日晚,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从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贷中贷后管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等方面,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建立违规行为“黑名单”,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并定期披露。
《通知》的发布和实施,是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人民银行将密切沟通协作,联合做好《通知》贯彻落实工作,坚决打击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全文如下:
各银保监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
近年来,个人经营性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经营用途贷款在满足企业临时性周转性资金需求、提升企业持续运行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近期一些企业和个人违规将经营用途贷款投向房地产领域问题突出,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挤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源。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经营用途贷款“三查”,落实好各项授信审批要求,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对企业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短于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1年的借款人,要进一步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核,对工商注册、企业经营、纳税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不得以企业证明材料代替实质性审核。
二、加强信贷需求审核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经营用途贷款需求进行穿透式、实质性审核,要根据借款人实际经营需求合理确定授信总额,与企业年度经营收入、资金流水等实际经营情况相匹配。密切关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松对真实贷款需求的审查。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对贷款金额较大的,要通过多种形式全方面了解企业情况,进一步加强审核。对通过互联网渠道发放的经营用途贷款,应满足互联网贷款管理相关规定。不得向资金流水与经营情况明显不匹配的企业发放经营性贷款。
三、加强贷款期限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经营用途贷款期限管理,根据借款人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期限超过3年的经营用途贷款,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统计台账,逐笔登记并定期进行核查,确保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资金收支规律相匹配,真正用于企业经营。
四、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
对使用房产抵押的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抵押物估值管理,合理把握贷款抵押成数。重点审查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经营用途贷款的融资需求合理性,对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1年的,审慎确定贷款抵押成数。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产时间低于3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定期核查贷款使用情况并保存核查记录。
五、加强贷中贷后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严格贷中贷后管理,落实资金受托支付要求,防范企业通过关联方规避受托支付要求。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预警,不得以已开展受托支付为由弱化贷后资金管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书面向借款人提示违规将信贷资金用于购房的法律风险和相关影响,在和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时应同时签订资金用途承诺函,明确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网站公示、营业网点张贴公告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
六、加强银行内部管理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和审慎经营理念,认真梳理经营用途贷款业务操作流程,扎紧制度笼子,切实强化内部问责。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经营用途贷款的监测分析。要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监控,严防内外勾结,对相关违法违规人员依法严格问责。
七、加强中介机构管理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各类中介机构准入标准,建立合作机构“白名单”。对存在协助借款人套取经营用途贷款行为的中介机构,一律不得进行合作,并将相关机构名单报送地方有关管理部门,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合作类业务的监测统计,对与单家中介机构合作业务快速增长的情况要重点加强分析核查。
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为购房人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房抵经营贷等金融产品的咨询和服务,不得诱导购房人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资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买卖经纪服务时,应要求购房人书面承诺,购房资金不存在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等问题。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建立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人员违规行为“黑名单”,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并定期披露。
八、继续支持好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保持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发挥经营用途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九、强化协同监督检查
各银保监局、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大对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畅通违规问题投诉举报方式,及时共享并联合排查违规线索;要将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等相关问题作为各类检查的重要内容,依法严格问责,加强联合惩戒,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
各银保监局、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联合开展一次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并加大对违规问题督促整改和处罚力度。

3.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什么意思

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质效即质效管理,就是对生产作业经营活动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控管理的过程,对于服务类的实体经济来说,就是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

4. 天津出台绿色金融支持31项措施,绿色金融是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天津出台绿色金融支持31项措施,可以加快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变,让实体经济更加的健康活跃。比如天津发展的绿色租赁、绿色产业基金以及绿色直接融资,可以让这一系列的金融活动更加的有保障,让甲方与乙方更加的信任彼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可以抓住转型升级的机会加大对于节能环保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的建设,在后续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更加的符合环保政策。

只有先立后破,才可以让企业与绿色金融进行接轨,也能让企业的创新更有活力。

5. 农总行关于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

摘要 一是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做好绿色金融战略衔接,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二是围绕工业绿色升级、农业绿色发展、能源绿色转型,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绿色信贷增量扩面。三是强化专项政策支持,对绿色信贷业务在信贷规模、业务授权、费用匹配、贷款利率、经济资本计量等方面持续予以倾斜。

6. 中国银行提出八大金融业务

中国银行2021年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出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县域金融这“八大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发展规划。

拓展资料:

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资金国际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
为中国银行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它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2007年,公司金融继续以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促进业务整体联动、加强产品创新及实施管理转型为重点,组建公司金融板块,加强条线管理。
中国银行实行服务重点大型优质公司客户的发展战略,关注于与大型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明确中小企业业务是公司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成为中小企业高效、专业、能够满足全面需求的合作伙伴。
个人金融业务
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和银行卡在内的服务。
存款业务
是中国银行积极应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人民币公司存款业务的冲击,大力发展人民币公司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中国银行继续强化贷款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支持类行业的投入,实现信贷资源优化配置。
金融机构业务
中国银行注重与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通过互荐客户、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发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中国银行亦通过纽约、法兰克福和东京分行进行美元、欧元和日元清算,上述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均为当地一级清算银行。
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为中国银行优势业务,中国银行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实现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其他公司金融业务
中国银行提供支付结算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集中支付、支票圈存及票据托管等。
资金业务
包括本外币保值、资金管理、债务保值、境内外融资等资金运营和管理服务。
金融机构业务
是中国银行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百年品牌,中国银行在注重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创造了国内银行业的许多第一,在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资金及国际业务
是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外汇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专业经验,利用完善的国际交易网络系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国际结算服务和外汇保值、增值、投资理财和以规避汇率风险为目的的业务。包括资金业务:外汇买卖、外汇金融衍生产品和人民币资金交易;投资理财:汇聚宝、债券宝、外汇宝、期权宝、两得宝、黄金宝、春夏秋冬和外汇理财以及国际结算。
票据池业务
中国银行在企业网银上推出了票据池的业务,在中行的企业网银中可以帮助客户集中管理票据,通过建立企业票据池,将持有票据“入池托管”,方便了日常票据管理。中行提供票据真伪辨别、票据到期提醒、票据到期委托收款等服务。
银行还提供票据保管的服务,可以将票据实物保管工作外包给银行操作,免去了保存票据的担心。
票据池业务针对企业收到的票据金额小、笔数多、过于零散,难以背书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将零散的小票据“入池质押”,形成票据池质押担保额度,并利用票据池质押担保额度为其出具银行承兑汇票或开立信用证等,方便企业对外的支付。
票据池业务于年初一经推出,得到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物资等许多客户的认可。这些企业日常票据结算量较大,利用中行网银票据池功能较好地解决了票据管理和票据融资问题,稳固住了上下游客户,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

7.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什么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在服务业内外开放方面,在文化产业方面,在医疗卫生领域。
【拓展资料】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25日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在服务业内外开放方面,朱民表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三、在文化产业方面,朱民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四、在医疗卫生领域,朱民表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五、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金融工作十分重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六、会议要求,要认真领悟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根本”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结合银行业保险业实际抓好细化落实。
七、一是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更高水平金融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助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消费潜在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三是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坚决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加快推动理财、信托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五是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提高金融法治化水平,对各类金融活动和行为依法实施全面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展监管科技,大力提升监管效能。

8. 什么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你好。就是金融资金来帮助公司解决流动性问题,配合公司的上市融资兼并等。从而支持企业做强。满意请采纳谢谢!

9. 严查经营贷和消费贷违规流向楼市

上海银保监局公布辖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以及稽核调查最新情况
上海银保监局昨天公布了辖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以及稽核调查的最新情况。截至目前,发现123笔、3.39亿元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已要求相关银行限时整改。
在上海银保监局组织下,上海地区135家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工作,发现的问题涵盖贷款用途违规、向主体结构未封顶房屋发放房贷、首付款资金核实不审慎、贷后资料收集不完整等方面。
自3月1日开始,上海银保监局选取辖内16家银行开展了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专项稽核调查。除了部分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之外,同时还发现部分银行首套房认定不准确、数据填报不规范以及外部“助贷”机构违规问题突出等情况。
通过稽核调查,上海银保监局发现六类典型违规案例,包括:个人经营贷款违规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企业经营贷违规用于支付购房款;消费贷违规用于本行住房贷款首付款;部分空壳公司集中作为受托支付交易对手,接收多笔个人经营贷款,部分贷款资金涉嫌回流至借款人并用于购房;房产企业违规向购房客户提供首付资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用于购房认筹。
上海银保监局根据辖内商业银行自查和监管稽核调查情况,对银行就切实防控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工作提出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对照有关监管要求,限时整改问题贷款;对于违规获取首付款资金、存在造假行为等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应拒绝其房贷申请,并作为失信行为信息报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于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应及时采取实质性管控措施;加强银行员工管理,强化员工法制合规教育,在开展业务中正面引导借款人合法合规使用信贷资金;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银行员工,应予以内部问责或纪律处分等。同时,上海银保监局已将稽核调查中发现的有关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房地产公司及房产经纪公司违规问题线索移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房地产市场违规行为。
下一步,上海银保监局将持续加大对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已查实问题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端本正源,督导辖内商业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0. 金融业如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理念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形势,致使服务节奏落后。近年来,金融业无论在银行信贷上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都存在“重大轻小”、“重国企国轻民企”倾向,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动态、状况及现实需要知之甚少,或不愿去了解,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2.其次,资金流动方向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节拍,致使支持方向错位。金融机构由于受高利驱动,无论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导致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和高泡沫化倾向,使中央政府各种金融政策难以实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实体经济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动了中国产业经济泡沫的加剧。
3.再次,金融服务模式与实体经济运行客观现实脱节,致使服务有效性不足。这方面,银行机构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实体经济几乎都按大型国有企业要求,实行“全面”、“严格”的担保抵押贷款制度,过分强调防范自身风险,而实体经济多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一些成长性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为此,大量中小微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大门之外,导致银行贷款难放和企业贷款难两难尴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银行信贷的有效性。
4.最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特点不相容,致使服务力度不准。目前,金融产品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尤其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多达几万个品种,平均每天都有数百个品种诞生,但仔细研究,针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不多,大都为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而“创新发明”;无论银行信贷市场的贷款品种、理财产品,还是资本市场融资规定,都有向大型国企倾斜迹象;且推出的中间业务或理财产品往往成本高,实体经济难以承担。如此,金融服务手段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也无法对实体经济实现精准扶持,最后使支持实体经济陷入“疲软无力”状态。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工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指数基金就是股票基金么 浏览:844
中国美臣金融服务集团招聘 浏览:343
大淘客联盟有佣金吗 浏览:959
黄金期货实时行情图 浏览:20
买理财产品还是基金划算 浏览:5
广永期货总经理 浏览:560
4月21日元汇率对人民币 浏览:567
招行定期理财属于基金吗 浏览:567
美卡币交易 浏览:591
商品期货保证金多少会强平 浏览:234
自动交易助手授权文件生成器 浏览:579
人民银行贷款计算方式 浏览:495
理财子公司如何筹建 浏览:766
中国银行11月1日中间汇率 浏览:616
寿光的金融投资公司 浏览:993
公司理财的案例 浏览:422
招商银行买不了理财 浏览:286
开源证券十大股东 浏览:821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资产净利率 浏览:74
金融机构责任追究原则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