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搭建惠农服务站好处是什么
搭建惠农服务站好处是什么?
新农村信息服务站是由政府牵头组织、网通公司独家建设、管理和运营,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电话、IVR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信息浏览、查询、采集、发布等服务的场所,是农民学知识、看行情、找门路、掌握农业科技的好办法.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正在实施,农村信息服务站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推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也是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引导力量和中间环节,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建设好信息服务站点发挥其应有功能,重点在于信息的实用性.同时,要防范于未然,加强组织保障工作,防止信息站点功能错位,实现农村信息化.
村级便民服务室和服务点在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亟待加以重视,妥善予以解决,才能促使村级便民服务真正便民。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基层便民服务室和服务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宣传发动不全面。有些村受山大、地广、人稀等环境因素影晌,在宣传发动过程中仅走走过场,有的甚至应付了事,导致有的村民不知道乡、村有这种办事机构,更不知晓其服务的具体功能。
二是办公场地不规范。很多村有临时抱佛脚的意思,没有按要求在便于群众办事的位置设置便民服务场地,而是临时指派地应付。群众办事有时感觉无所适从。
三是便民服务室集中办公流于形式。从农村一些地方实际情况看,合村并组后, 不少村庄村大、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能够在窗口直接办理业务的较少,大部分业务,只有深入到农户、到现场实地操作,便民服务才便民。
四是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村干部自身业务知识不精,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解答群众的疑问、咨询,影响了便民服务的效果,群众反响较大。
五是工作人员难以做到全天候办公。税费改革后, 村级干部精减,一个村一般只有三到五名干部,形成村级事务多而人员少的局面,村干部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参加各种会议,所以,难以全天候坐在办公室,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造成群众办事仍然有找不到人的现象。
二、对策和措施
为确保村便民服务室和便民服务点真正便民,进而使基层群众得实惠,干部无怨气,并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村级便民服务室和服务点建设。
第一,村便民服务室要做到四有。即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台帐,有条件的村配置一台电脑。
第二,村便民服务室必须明确一名村主职干部为村级代办员。村级代办员要熟悉代理事项的办事依据、条件、程序、所需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
第三,建立一套对村级代办员的考核机制。将考核机制纳入村干部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和经济工作一并考核、一起兑现。
第四,建立严格的村便民服务管理制度。一是村干部坐班制度。按照乡(镇)政府的作息时间,由村干部轮流在便民服务室值班, 实行全天候服务。值班人员要将需上报的受理事项及时交给村代办员上报办理。值班时间外,村干部也要随时随地受理和解决村民提出的要求。二是优质服务制度。村干部在服务中要做到态度热情,诚恳待人,严格按照村便民服务室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办事,严禁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认真受理村民提出的要求,并采取立即办、承诺办、报送办等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对确实不能办理的事项,要向群众说明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三是当月结报制度。由专人负责,按月填写《村便民服务直接报送事项办理情况统计表》,并且整理归档,以便查阅立即办、承诺办、报送办的工作落实情况。四是监督检查制度。村支两委要定期对便民服务报送的相关资料、服务项目、办理期限等进行检查,并且将工作落实情况在村务公开墙进行公开。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监督意见箱,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五是经费保障制度。
❷ 农业银行惠农平台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哪些成绩
农业银行惠农平台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成绩
近期,农业银行惠农e通平台隆重推出全新的农户版、惠农通服务点版和专业市场版等多款拳头产品,为“三农”客户提供扫码收付款、面对面转账、农产品撮合、信息进村入户、惠农缴费等多项惠农助农服务;首次开放微信渠道推出微信商城,以“团购”模式促进电商精准扶贫;通过进一步丰富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助力“一号工程”全面突破提升。
农业银行围绕“涉农政策、财政补贴、普惠金融、便民生活”等服务场景,不断优化升级惠农e通平台,为“三农”客户提供操作更加简洁、内容更加丰富的惠农助农服务。
❸ 邮政惠农专班开发思路和具体措施
摘要 抓好惠农合作项目,既是当下之举,也是未来之策。集团公司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服务“三农”工作,看得远、起得早、行动快。2018年,与农业农村部签署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以来,准确研判“三农”发展形势,加快农村市场谋篇布局;2020年,将推进惠农合作项目上升为集团战略。刘爱力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国邮政作为有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的央企,始终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将“三个坚决”落到实处。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和帮助下,以惠农合作项目为抓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❹ 2021年农商银行联社普惠金融工作亮点总结4篇
一、
为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宜居等目标X联社始终坚守姓“农”、姓“小”、姓“X市场定位不动摇,扎根农村、服务地方,全力做好离群众更近、办业务更实、送服务更快的乡村振兴主办银行。截至XX月X联社涉农贷款余额XX.XX亿元,比年初增长X.XX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XX.XX亿元,增速XX.X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XX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X.XX亿元,比年初增长X.XX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长X.XX亿元,增速XX.XX%,高于各项贷款增速XX.XX个百分点。
围绕产业兴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制定X联社“贷动小生意 服务大民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把涉农小微企业作为服务主体,优先投放信贷资金,XX家有信贷业务的网点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企业农场、工业园区等进行实地调研,贴近客户了解金融需求,为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注入金融活水。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以“农贷宝”、“商贷宝”为基础,以“信易贷”、“冀易贷”等信用贷款产品为依托,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相继在荒佃庄狐貉养殖片区推出“裘易贷”,在新集蔬菜种植片区推出“蔬菜贷”,在晟禾工业园区推出“商户贷”,加大对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为解决缺少有效担保的个人客户,推出借款额 农商行 度为XX万元的“家庭贷”;针对不能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个体工商 信用社 户、小微企业主及小微企业,推出“个人贷款+企业担保”的组合信贷模式,缓解了客户担保难、借款难的融资困境。三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特点,制定X联社关于明确贷款审批权限的通知》,将新增贷款XX万元及以下的审批权下放至基层网点,减少审批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办理信贷手续各环节的限时规定,提高放贷和服务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四是减负免费优利率。制定X联社关于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XX月份减免开户手续费XXX元,对公转账汇款手续费XXX元,支票手续费XXXX元。制定X联社利率定价办法及小额抵押贷款利率优惠活动方案》,对养殖、面粉、医药等批发零售业的贷款利率下调X.X个百分点,对“X年以上的循环类贷款,若客户每次用信不超过X年,可按照X年以内的利率水平执行”,缓解客户付息压力,打造长远共赢的合作关系。截至XX月底,已为XX家企业节约成本XX.X万元。
围绕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一是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在全辖开展“双基”共建重走访“回头看”活动,打造以诚信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助力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思想道德水准和金融文化素养。二是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成功X县农业农村局签订《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与税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接,获取优质客户名单,按照挂图作战原则,及时进行调研、评级、授信。组成以村两委和信贷人员为核心的先锋队,积极向当地村民宣讲整村授信的概念与经济意义、贷款评级授信与申贷流程,力争做到整村授信的概念“家喻户晓”;逐村走访、逐户搜集资料,全力实现对各村白名单客户的全覆盖授信,稳步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提升老百姓的信用意识。三是本着“业务跟着农民走、服务围着农民转”“一村一策”、“一行一策”的工作理念,将“整村授信”与普惠金融紧密结合,根据蔬菜批发收购商、饲料经销商、种植养殖经纪人、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葡萄酒酿造等区域特色经营主体的 银行 生产周期和产业特点,分层分类开展建档立表和评级授信;根据客户实际经营情况与资金需求,提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信贷服务,满足乡村居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金融需要,打造诚信、文明、和谐、幸福的宜居环境。截至XX月底,已评定信用乡镇X个,信用园区X个,信用村XXX个,走访农户XXXXX户,评定信用户XXXXX户,新增授信户XXXXX户,授信金额XX亿元。
围绕精神富足,助推金融知识传播。一是围绕信贷政策、征信知识、支付结算、存款保险、银行卡安全、信息安全、反洗钱、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内容,开展“提升 社会 公众金融素养、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村民身边,将普惠金融产品送到农户家X县域内积极营造“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浓厚氛围。二是将线下营业网点阵地宣传与线上公众号宣传相结合,点线面立体化传播,强化对 社会 公众的普及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的方式开展户外宣传活动,借助生动形象的案例视频,重点向“一老一少”讲解,提醒老年人谨防“四类”骗局,引导青少年理性消费,在丰富其金融知识储备的同时,让广大老百姓学习并运用金融知识保护自己,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抓住进企业、进乡村普遍宣传金融知识、金融惠农政策和三农信贷产品的有利时机,深入推广“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助力打造信用信息共享、智能可信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生态圈,畅通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间良性循环。目前利用该平台已成功办理贷款X笔、金额XXXX万元。今年以X联社累计开展金融知识下乡主题活动XX次,累计张贴宣传海报XXX余张,发放宣传折页XXXXX余份,接受群众咨询XXXX余次,覆盖人流量XXXXX余人,带动存贷款幅度增长XX%以上。
二、
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践行普惠金融责任,今年X月以来, 农商行农信社 兴项目启动仪式,以行政村为单位,与村两委共同合作,与乡镇就业工作相结合,设立普惠金融联络员,对村民进行集中授信。以部室+分包支行的模式组成活动小组,领导班子带头,与村联络员组成联合服务小分队,“X+X”“白+黑”地走村入户,在全辖开展“党建引领+双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取得扎实成效,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挖掘“党建共建”优势,激发“整村授信”合力。
❺ 中国银行惠农支付服务点什么业务都可以办理吗
基本上的业务都是没问题的 如果有些比较特殊的的业务 不是每个网点都有的.
惠农支付点配备了中国银行自助服务设备、电话POS以及复印机、验钞机等标准化设备。
面向广大农村市场,服务农民,帮助农民不用出镇(村)就可以办理取款、现金汇款、结售汇等各种金融业务。
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的政策,创新思路和服务模式,在全县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一些有条件的行政村布控惠农支付服务点,将优质的金融服务直接送到农村。
同时,该惠农支付服务点还与宜农科技公司合作,扩充服务内容,实行网点结算缴纳电费、电话费、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便民服务,让广大村民足不出镇就能享受现代网络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就是中国银行办理助农服务业务的网点的名称。
助农取款服务是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以下称: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服务点在醒目处会统一悬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标牌,方便农民群众认知。
助农服务业务的收费:
1、余额查询免费;
2、收单机构受理本行发行的借记卡,在同城范围内取款不收费;异地取款,收单发卡机构对持卡人的收费不得超过本行异地汇兑手续费;
3、收单机构受理他行发行的借记卡,收取代理手续费单笔最低0.60元,最高3元;银联网络服务费单笔最低0.10元,最高0.50元。
(5)惠农金融服务点取得的成效扩展阅读:
中国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不能存款,但是可以进行一下业务:
一、查询
①持卡人向服务点商户出示并提交银行卡→②服务点商户按话机键盘“菜单”键并选择“查询余额”→③服务点商户刷卡并由持卡人输入密码→④显示银行卡余额。
二、取款
①持卡人向服务点商户出示并提交银行卡、身份证件→②服务点商户按话机键盘“菜单”键并选择“消费”→③服务点
商户刷卡并由持卡人输入金额、密码→④打印“交易凭条”→⑤服务点商户留存经持卡人签字的“交易凭条”并注明“取款”字样→⑥服务点商户登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台账》→⑦服务点商户根据交易金额用点钞机清点并交付现金。三、消费
消费交易与取款交易基本一致,消费交易持卡人取得相应货品,服务点商户留存交易凭条需注明“消费”字样。
四、转账
①持卡人向服务点商户出示并提交银行卡→②服务点商户按话机键盘“菜单”键并选择“转账”→③持卡人刷卡输入金额并输入转入卡卡号→④持卡人输入密码-⑤打印“交易凭条”→⑥服务点商户留存经持卡人签字的“交易凭条”并注明“转账”字样。
❻ 金融扶贫总结
金融扶贫总结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金融扶贫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近年来,贵州农信社以“三结合”实施精准扶贫,以信贷资源为贫困地区农户拓宽资金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夯实发展基础,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工作上取得了重要成效。
结合一:与农村信用工程相结合
据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介绍: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成以来,把农村信用工程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以农户建档评级工作为基础,根据资信调查情况进行量化评级,开展信用农户的评定和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及信用县(市)的创建。截至2015年3月末,已评定信用农户689万户,创建信用组77613个、信用村9599个、信用乡镇622个、农村金融信用县13个,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信用工程体系,保障了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这个关键性问题。
一是为贫困农户获取贷款创造条件,有效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农信社通过信用工程的这一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建设,成功创建信用共同体,开拓农民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融资途径,为农户获取信贷资源提供可能。农信社立足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成效,有效综合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及农信社的资金资源,将政府贴息与农信社降息相结合,并以1:1.1的比例匹配支农再贷款信贷资金,有效降低扶贫对象的融资成本,放大可利用贷款的资金规模,使大量分散且缺乏有效担保的贫困农户获得了贷款支持。截至2015年3月末,全省农信社已累计向672万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3883亿元。
二是精准定位信贷资金投放,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农信社将信用工程建设与政府扶贫开发工作对接起来,通过农户信用信息和扶贫信息的结合使用,以信用评级“联姻”精准扶贫,让涉农贷款得以精准投放。截至2015年5月末,农信社累计向401367户农户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72亿元,扶持绝对贫困户21.3万户,扶贫贷款覆盖9388个贫困村,在全省7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贷款余额达1958亿元。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激励农户生产积极性。为确保信用工程建设质量,农信社定期开展年检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农户可以通过提高信用等级来提高贷款额度。这样的管理方式有效激励了农户在获取贷款后积极发展生产,以增强经济实力,积累信用记录,提升贷款额度,逐步形成了农村信用体系和扶贫攻坚开发的良性促进机制。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带动下,全省13个农村信用县的贷款余额从2010年的125.56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348.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增长幅度达168%。
结合二:与实施普惠金融相结合
当前,贵州农信社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营业网点2194个,“信合村村通”服务点近2万个,布放ATM机具3093台,机构网点覆盖城乡,金融服务通达村寨,已构筑起辐射全省的服务网络。依托深入农村、服务农民、惠及城乡的服务网络,农信社广泛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以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效率高、成本低的金融服务,为农户脱贫致富创造了有益的金融环境。
一是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提升涉农服务水平。自2012年起,贵州农信社大力建设“信合村村通”工程,为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构建渠道,提高了补贴发放效率和精准度,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延伸,确保了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农信社已无偿代理兑付中央和省安排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400多亿元,“信合村村通”累计交易263.6万笔,有效节省了取款汇款的交通成本、误工成本。
二是建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为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支持。为解决农民工服务“两头空”的问题,农信社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设立13个驻外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为农民工外出和返乡的创业就业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创业能人的发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当前,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帮助农民工获得各种赔偿、补偿1833.99万元,并引导3.69万户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7亿元,带动39万贫困人口就业。
三是围绕民生工程建设,为扶贫开发提供信贷支持。农信社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以支农支小为重点,仅2015年度就发放“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贷款36亿元,贷款余额为296亿元。其中,支持“小康路”贷款余额24亿元,支持“小康水”贷款余额10亿元,支持支持“小康房”贷款余额 138亿元,支持“小康电”贷款余额5亿元,支持“小康讯”贷款余额3亿元,支持“小康寨”贷款余额43亿元。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农村建房贷款225亿元,惠及农户79万户,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39亿元,惠及农户12万户。
结合三: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
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产业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不上去,扶贫成果也得不到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发展要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因此受益。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也多次强调,贵州扶贫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的扶贫开发之路。当前,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5个100工程”、贵安新区、“五张名片”特色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等发展规划,意在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目标实现。
为更好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贵州农信社结合上述重点工作的部署,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扶持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专业合作社及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以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激发农户的生产和创业热情;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多方联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链的形成。
一是因地制宜,因户施法,结合地方实际助推产业发展。农信社围绕产业发展这一重点,瞄准“三大连片特困地区”的地方特色产业,探索建立链式金融服务体系。在毕节,农信社为辖内68个重点乡镇量身打造了“一镇一策”的金融服务措施,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差异化的无缝对接服务,加大核桃、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特色种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地方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如大方联社向六龙镇养殖合作社成员整体授信220万元发展生态养殖,就带动了当地1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
二是结合“三农”、小微企业和扶贫开发的资金需求特点,大力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作。全省农信社结合“三农”和县域经济特点,相继推出“致富通”、“金纽带”等系列共90多个符合自身特点、农民喜爱的服务产品,极大地满足了贫困地区广大农户及小微企业在发展特色产业上的信贷需求。同时,农信社积极创新抵押担保机制,推动建立各类涉农融资担保基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增信模式,解决农户大额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是围绕发展规划,以信贷投放带动产业发展“蝴蝶效应”。农信社作为“3个15万元”政策的主办银行,发放了全省95%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067亿元,大量小微企业在农信社的支持下成长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农信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信社”等运营成熟的链式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特色农业、新型农业、科技农业等产业发展,围绕园区建设,累计发放“5个100工程”贷款179亿元,余额573亿元。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xx镇精准扶贫工作概况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会昌县北部,东临瑞金市云石山乡,南连本县庄口镇,西接本县小密乡,北邻瑞金市万田乡,下辖23村(居)委会、383个村小组。面积 196.4平方公里,总户数16396户,人口63998人。经筛选识别,目前全镇人均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3840户12963人。按贫困属性分,低保人口占17.1%,五保人口占2.6%,其他贫困人口占80.3%;按贫困成因分,因灾、因病、因残致贫占45.3%,因学致贫占 4.2%,因自然环境差致贫占4.1%,因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占46.4%。
(二)工作措施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从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帮扶等方面入手,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总体要求,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在县派该镇22个县直帮扶单位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共220名帮扶人员,建立由驻村组长任队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致富能人为成员的22个扶贫工作队,与全镇贫困人口 3840户12963人结对帮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xx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必须到村到户一次以上,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二是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针对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的贫困人口,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支持鼓励发展各类生产加工业,并在资金、技术、用地上给予大力扶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镇种植葡萄超过1000亩、脐橙超过10000亩、大棚西瓜及蔬菜各1000亩、烤烟900亩、莲子500亩,新植油茶2000亩;年出栏生猪逾3万头,实现产值3200余万元;电子、服装、鞋帽等加工企业达到60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
三是教育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好“扶智工程”。加大保学控辍力度,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中职招生重点向贫困家庭倾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平台,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专业技术,增强致富本领。
四是基础设施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投入400余万元,实施了9 个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小农水项目;投入500余万元,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牛睡村高陂、南星狮仙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施了红星村豪猪大桥、红星大桥危桥改造等道路交通项目。
五是保障扶贫到村到户。对贫困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帮扶对象,优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仍然住在危旧土坯房且无经济能力改建的特困户,想方设法筹集改建资金,努力实现应改尽改,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六是移民搬迁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自然条件差导致的贫困人口,采取移民搬迁的方式扶贫。由于山区群众居住点多、面广、分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就医、就学、就业等基本需求难以保障,要实现脱贫只能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制定了科学的移民搬迁规划,分步骤稳妥有序推进。同时,引导贫困户在迁入地就业创业,促使移民搬迁群众住得下来、发展得起来,逐步脱贫致富。
(三)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三个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识别难度不小。除绝对贫困人口低保户和五保户易识别外,相对贫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难以准确测定,且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扶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存在鉴定难的问题。
二是投入明显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扶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直帮扶单位的有限扶持资金,与扶贫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三是脱贫难度加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返贫现象突出,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灾害、入学等又重新返贫,而且返贫人群容易成为扶贫工作的盲区。
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按照“133”的工作思路,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树立“一种理念”。扶贫工作艰巨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往,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往往是“只喊喊、不到村”,“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这些说到底都是思想上缺乏“真扶贫”的意识;有些贫困户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缺少“真致富”的志气。实行精准扶贫、有效减贫脱贫,必须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各级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户的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真心参与扶贫、真正帮扶脱贫,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三个精准”。一是精准识别,解决“要扶谁”的问题。按照统一规范的识别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同时,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根据贫困户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对稳定脱贫的及时退出,对返贫需扶持的及时纳入,引入第三方识别机制,通过入户正面抽查及侧面辅助分析贫困户银行存款、子女就学、医院就诊、用电量等情况的方式进行逐一核实,确保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二是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做到“三个一”,即为贫困户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制订一个脱贫计划、定做一套帮扶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对低保户、五保户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实行政府“兜底”、救济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人口,根据不同的贫困成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政府、市场及社会资源,主要采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模式给予个性化、精准化帮扶。三是精准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建立县领导结对乡镇、县直部门结对村、党员结对贫困户的到户到人的帮扶责任制,做到帮扶全覆盖,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正能量。
(三)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结合各县(市、区)的贫困程度制定更具操作力、个性化、具体化的考核措施,特别是对国定贫困县的考核要降低对GDP指标、财政收入增长等指标的考核权重,着重增加扶贫减贫的考核权重,真正形成以扶贫减贫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针对当前贫困县不愿、不敢“摘帽”的现象,建议建立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让贫困县敢“摘帽”、愿“摘帽”。二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各地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机制性障碍,成效非常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建议市里对全市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当前,受行业性质所限,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做法,即使能够给贫困户贷款也是杯水车薪,很多贫困户因为缺少资金长期无法脱贫致富。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❼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的权威解读
“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答记者问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下简称“一行三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198号)。“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简要介绍一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背景情况。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
试点一年多来,在试点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努力,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总体上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第一,试点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出了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目前试点九个省主抓的主导性试点创新产品有133个,试点县(市)有88个。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效果有明显影响的试点创新产品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惠农卡”等等。试点创新产品大量涌现,有效拓宽了涉农资金的融资渠道,方便了农村和农民贷款,受到试点地农村和农民的广泛欢迎,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第二,试点调动和激发了金融机构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了涉农信贷投放的明显增加。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试点九省涉农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贷款和农户贷款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9.4个和7.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7.9个和7.7个百分点。试点九省试点创新的金融产品直接带动的涉农信贷投放累计达559.5亿元,贷款余额264亿元,同比增长40%。涉农信贷投放明显增加,这是试点最突出的成效。
第三,试点推动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一整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鼓励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试点开展以来,九个试点省普遍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了试点的责任和进度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河南、辽宁、湖北等省份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扎实安排。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差别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正向激励,并大力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中央财政和试点省的地方财政对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补贴,有些试点县市还通过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奖励基金或专项财政贴补资金;金融监管部门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网点布局调整上给予积极支持;保监部门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增加涉农保险品种,改进保险配套服务。这些工作,为加快推进试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也把政府多个部门高度凝聚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跨部门政策的协调合作。
第四,试点进一步增进了多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并促进了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为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10年1月,“一行三会”联合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交流。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分赴全国有代表性的省市对各地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总体来看,目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仅具备了相当的基础,而且存在迫切的现实需求。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金融系统实施强农惠农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国金融部门在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必须有新作为,这对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金融机构大力开发农村潜在市场也是一个“双赢”。因此,“一行三会”在认真系统总结一年多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二、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核心目的,就是紧紧抓住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这个突破口,通过金融系统积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努力创新和普及、推广一些真正契合农村与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与时俱进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在着力缓解农村和农民融资困难的基础上,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是集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比如,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全面提高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满足率和服务效率。这些金融产品,在目前已经普及的地区属于成熟类金融产品,但在全国不少地区,推广这类金融产品本身也属于一种金融创新。
二是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纯创新类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以前没有过,现实中存在迫切需求。比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探索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涉农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等等。这有利于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比如,推广农村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信贷员包村服务;推广手机银行、联网互保、农民工银行卡等农村金融服务新方式;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涉农理财业务等等。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流程,再造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三、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一,要正确把握全面推进创新的原则和方向,选准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务求实效。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与农民的重要纽带,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更多的金融服务实惠。因此,农村金融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不顾政策规定和风险盲目创新,更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农村与农民最急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寻求新突破;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风险可控和财务可持续,重在实效和管用,务必抓实,务必见效,为农村和农民多干实事、好事。
第二,要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创新要坚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要通过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发展富有竞争和活力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银行、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和谐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服务保障。
第三,要注重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和政策合力。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要特别注重积极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特别注重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的有机协调配合,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推进和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积极性,特别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金融专业人才培育,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政策合力和发展可持续性。
第四,要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数据信息统计、政策宣传解释和政策效果评估。农村金融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和政策宣传解释这些基础工作非常重要。金融管理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切实摸清底数,做实创新基础。要注重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及时总结交流农村金融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和农村金融专题分析。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效果评估,督导和激励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切实做好农村金融创新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正确引导政策预期。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为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农村金融创新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
四、如何发挥好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涉农金融服务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既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拉动、辐射和支撑保障作用。
从资本市场看,重点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到股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2009年至今,共有14家涉农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合计募集资金118.8亿元;共有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合计募集资金54.7亿元。截至2010年6月末,共有31家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604亿元,中期票据179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2亿元,合计募集资金787.2亿元。总的看,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借力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证监会将大力加强与各金融管理部门的密切合作,一如既往地积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发挥好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积极作用;推动期货业经营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创新,稳步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2009年,全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交量达到12.4亿手,成交额达到62.2万亿元。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具备了支持“三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保险市场看,重点是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与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品质,积极推进农村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这些年,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两大类)和涉农保险(指除农业保险外,其它为农业服务业、农村、农民直接提供保险保障的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33.8亿元,保险金额达3812亿元,保费规模已达全球第二位;包括农房保险、农机保险等在内的涉农保险保费收入25.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6万亿元,支付赔款16.4亿元。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保监会将继续落实“低保额、广覆盖”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供给主体和服务网络发展完善,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领域和试点品种,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试点;同时,积极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加强合作,支持拓宽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增强农户贷款信用和扩大农户融资手段(如个人保单质押贷款等),促进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并注重加强保险业务监管和保险人才培训,努力促进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良性互动,形成城乡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❽ 惠农服务站的意义重大吗
现在来看金扁担向阳驿站很不错
❾ 如何推动"金穗惠农通"工程提质增效
金穗惠农通工程:
金穗惠农通工程是中国农业银行在县域农村地区,以惠农卡为载体,以服务点为依托,以电子渠道为平台,以流动服务为补充,以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为惠农卡持卡客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金穗惠农通工程提供的服务:
在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中国农业银行布放智付通(即转账电话)、POS、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客户可根据各类电子机具的功能特点办理查询、转账、消费、缴费等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开通助农取款服务的服务点,还可以办理小额取款特色金融业务。如在新农合、新农保等代理业务区域,参合、参保农民可以在服务点办理小额现金支取。
如何推动?
全面加强营销工作。要成立金穗惠农通营销团队,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产品,组织人员对机具布放点进行梳理,分区分片落实并指定责任人进行管理,积极上门营销活动,对有网点的乡镇由网点落实专人管理、营销和维护,对无网点的乡镇则由邻近乡镇网点落实人员或支行营销人员,负责惠农通电子机具营销布放和管理维护,确保“金穗惠农通”工程有人推进、有人营销、有人管理。
明确工程推进目标,重点突出代理项目。一方面,选择特色农产品的乡镇的农村商店设点安装转账电话、POS机和自助宝等,布放率已达100%。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代收电费项目。该行与电力公司签定有代缴协议,在各乡镇供电站安装转账电话,农户可以在乡镇供电公司代缴点刷卡缴电费。
积极开展宣传营销。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在构造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金穗惠农通”宣传片,同时在全县各网点通过电子屏幕进行滚动宣传,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金穗惠农通”已在百姓心中有一定的影响。
认真做好培训引导。深入村屯进行业务宣传培训,先后分别到全县各行政村进行业务宣传培训,乡镇培训覆盖面达100%,行政村培训覆盖面达62.81%,面对面辅导农民和果商等客户约2万人,发放惠农通等宣传资料3万多份。重点介绍操作流程,通过现场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提高安全保护意识,引导村民真正做到操作规范,使村民及果商放心使用我行机具,达到想用、会用、能用、爱用金穗“惠农通”产品的目的,为顺利推进惠农通工程创造良好氛围。
严格落实巡检制度。加强服务点巡检。建立服务维护响应机制,每台机具都落实有人管理,有故障客户直接跟管户人员联系,管户人员马上上门排除故障,确保电子金融机具运转正常,为客户提供方便。
加强风险管控。风险可控是惠农通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基本要求。严把服务点准入关,规范服务点管理,加强双休日、重大节假巡检工作,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违规交易,及时发现有关风险隐患,前瞻性地防控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声誉风险,确保“惠农通”工程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