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情况

金融机构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2-10-17 17:02:46

㈠ 银企合作银行发言稿

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必须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实现银行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接下来我搜集了银企合作银行发言稿,欢迎查看。

银企合作银行发言稿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XX年我行的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精神统揽全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为阜康市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20XX年的金融工作:

一是准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内涵,促进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紧密结合阜康市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防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充实完善“能源金融、城市金融、农村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五个金融服务板块内容与发展策略。20XX年阜康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7.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35055万元,占全州贷款余额的10.8%,各项存款余额83.9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60181万元,占全州存款余额的10.9%。存贷比为68.7%。存贷比居全州第二。20XX年存款余额增长较大,贷款余额增长缓慢,主要原因为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增加较快,中长期单位固定资产贷款、短期单位经营贷款余额下降明显。根据阜康市20XX年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的融资需求,加强金融与产业的融合,搞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使20XX年信贷支持不低于8%的增速。

二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导向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三农”工作,20XX年春耕资金缺口较大,人民银行向阜康信用社投放涉农贷款1。5828亿元,预计20XX年耕地面积92万亩,资金缺口较小,仅6000万,目前人民银行已发放20XX年春耕资金5000万。20XX年阜康全辖涉农贷款余额达50.11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7%。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2.77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25.4%。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2.1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8%。今年我们将以支持阜康市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规划和方案,认真落实有关举措,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强化金融服务水平。

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稳步茁壮成长。20XX年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2.19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33亿元。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不断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各金融机构推出林权抵押、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

四是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推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其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持续不懈地做好银行业、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日常风险监测工作,持续关注证券业、保险业发展状况,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开展风险监测,进一步完善了辖内金融业风险监测制度。

五是切实加强货币发行管理。20XX年投放货币244237万元,回笼101749万元,今年我们将科学调拨发行基金,统筹做好现金供应和残损币回收销毁工作。根据阜康市实际情况合理的调配大小面额的资金投放,推进发行信息化建设,加大人民币流通管理力度,以“零容忍”为切入点,推进反假货币社会综合治理,构建流通人民币“净化工程”长效机制。

六是不断完善现代化支付体系。鼓励和引导各家金融机构加大支付业务的创新力度,逐步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村村通”,20XX年在辖区开设助农取款网点4家,今年预计增加2至3家助农取款网点并推动农村手机支付试点,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进一步加强非金融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阜康市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金融系统将持续进取的精神、持续创新的思路、持续有力的举措、持续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奋进有位,为阜康市经济金融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银企合作银行发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老总、银行业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想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给银行与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互通信息,各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期实现银企的强强联合,实现双赢。同时通过银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县内金融机构、相关部门、相关企业会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刚才,各金融部门领导和部分企业代表都从本行业、本系统角度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并进行了有效对接,应该说这次座谈会应该说有创新、有成效,对推进企业和金融部门联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力于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县内各金融部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业务,千方百计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0**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为XX等11户企业解决贷款2.85亿元。金融部门在实现自身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工业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亿元,同比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03亿元,同比增长25.8%。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8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工业增加值9亿元;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可以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的积极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金融部门、工商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充分认识银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XX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升级晋位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去年年末召开的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县xx届人大五次会议已经确定了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口径财政收入要实现双增长19%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亿元,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要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其中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资金的来源。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县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渠道相对有限,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没有银行的支持,全县经济就不可能加快发展。同样,企业的资金需求就是银行的'市场,银行也需要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银行和企业加强合作,不仅是****加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说,银行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互相依赖,互为依存,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当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提早升级晋位的新形势下,银企合作空间非常广阔,潜力十分巨大。希望银企双方能够抓住****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业提速增效的机遇期,进一步扩大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三、加强合作,努力实现银企共赢

企业和银行是经济建设的市场主体,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而企业和银行也要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实现银企合作的“共荣双赢”。

一是政府将积极创造条件。在促进银企合作这件事情上,政府将积极创造条件,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一方面,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培育和筛选论证工作,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另一方面,为各专业银行开展业务提供条件,认真做好重点项目的推荐工作,建立起银行与企业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促进银企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企业要在修炼内功上花心思。无论是前几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我们企业而言,都蕴含着很多机遇,而对于一些企业反映银行“贷款难”或“门槛高”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从我们内部找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规模还不够大,产品品牌还不够响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而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在放贷方面必须考虑利益风险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在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是策划的项目还需进一步提升层次。对此,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要认真研究本行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及时提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为金融部门向上级银行推荐争取贷款创造条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注重信用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洁身自好,诚实守信,以自身规范的经营行为,去创造信用、维护信用,不断提高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争取金融部门的更大投入和长久支持。

三是银行要在转变经营理念和拓宽金融服务上求实效。应该说,当前上级金融部门不是没有钱,而是苦于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我觉得,银行寻找好项目也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要在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中去寻找。虽然目前我县有些重点企业和项目还没有真正做到符合贷款条件,但金融部门应该看到这些企业和项目的长远效益,应该谋划长远,提早介入,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项目完成各种贷款要件,协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银行资金支持。同时,驻县各金融部门还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决策,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银行投资动态,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更加紧密地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来。

此外,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加强与省州担保公司的联系,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华润、明月和万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注入,解决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㈡ 安徽宿松县的经济情况

宿松县二○○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

二○○五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面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为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述

二○○五年,我县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年初计划,宏观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农业生产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三农”政策及各种惠民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趋向平缓
1、从总量上看,二○○五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251万元,占年计划的102.3%,于上年相比,总量增加3.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636万元,占年计划的119.1%;第二产业增加值96771万元,占年计划的94.0%;第三产业增加值124844万元,占年计划的99.0%。
2、从增长速度上看,以二○○四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期比较,按二○○○年可比价计算(下同),二○○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9.1%,比上年同期的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比国家9.9%的增速低0.7个百分点,比安徽省的11.8%增速低2.7个百分点,比安庆市的12.4%增速低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为13.3%,比上年同期4.7%的增速高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为21.7%,比上年同期9.0%的增速高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为-1.5%,比上年同期15.7%的增幅回落17.2个百分点。
如果与二○○四年常规快报数据相比,则二○○五年GDP增速为14.0%;第一产业的增速为13.3%;第二产业的增速为15.9%;第三产业的增速为13.5%。
3、从内部结构看。三次产业的比重是39.8%:26.3%:33.9%,分别比04年经普查数据调整后的比重高1.1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和下降4.9个百分点。
4、从人均实现GDP看,二○○五年全县人均GDP4601元,比上年人均GDP净增422元,增幅为10.0%。
(二)农村经济飞跃发展,农民收入继续提升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年年提高。特别是在二○○五年,虽然下半年多次受台风的侵袭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全县农业生产依然保持稳定,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依然获得丰收,粮棉产量大幅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紊然有序。农、林、牧、渔等龙头产业带动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我县农村这种良好态势具体表现为:
1、农业总产值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居全市之首。
2、由于农业税费的全面减免到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成本明显下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4.7%,棉花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2.1%,整个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同比增长8.1%。
3、内部产业结构发生良性变化。二○○五年,全县种植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比重为40.3%,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林业产值比重为1.8%,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比重为19.9%,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渔业产值比重为20.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4、粮、棉等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粮食增加近3万吨,增幅为10.5%;棉花增加6千多吨,增幅为23.7%。两种增幅均居全市之首。
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6.6%,增幅与上年持平。
(三)第二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继续加强,规模工业的发展速度继续加快
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是发展县城经济的必经途径,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二○○五年,我县第二产业实现的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2亿元,增幅为21.7%,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2.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实现产值8.36亿元,比上年增加2.36亿元,增幅为39.3%,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2.18亿元,比上年净增0.75亿元,增幅为43.7%。
(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攀升,商品消费市场双进位。
1、从投资需求上看,二○○五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年初计划。比上年多投入2.6个亿,增幅也比上年同期提升13.1个百分点。
2、从消费需求上看,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全县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进一步更新,激活了商贸市场。因此,二○○五年我县消费市场空前活跃,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展,居民生活消费品丰富多彩,极大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二○○五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速度也在两位数以上,呈现双进位的可喜局面。
(五)经济运行质量继续呈良性发展态势
二○○五年,全县经济不仅运行良好,而且运行质量也同步提高。表现之一是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县级财政实力得到加强;表现之二是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加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近3个亿。
二○○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期或长期的困难和矛盾。阻碍了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这些困难与问题的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水平低,创新活力不够,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尚未形成经济实力的主体,产业结构调整欠佳。具体表现是:
1、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
二○○五年,我县GDP总量为36.82亿元,比桐城市少18.73亿元;比怀宁县少8.7亿元;比枞阳县少9.52亿元,居全市第4位。从发展速度上看,在全市居第8位。
2、由于经济普查原因,二○○五年我县第三产业无论从总量、比重和增速三方面看,在全市均处于落后地位,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行业、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比上年大量减少,呈负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也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的增长与GDP的提速失调
从县域经济考核要求和经济学理论要求上看,GDP与财政收入两者之间的发展应当是协调或基本协调,不应当有较大距离的差别。从二○○五年两者增速看,GDP增速为9.1%,财政收入(不含基金)的增速为-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为-24.5%。财政收入的萎缩,更加凸现了与GDP的不协调性。
4、工业在GDP中仍处于弱势,开发区作用逐待发挥
尽管二○○五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贡献率比上年上升了3.8个百分点,但总的贡献率只有23.7%,与我市桐、枞、怀三县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规模工业的贡献率只有5.9%,仅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与其他县(市)相比,我县入开发区工业企业较少,且规模也较小。经济开发区企业2005年也只是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对GDP的贡献还不够十分明显。
5、二○○五年虽然粮、棉等主要农作物喜获丰收,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未得到工业企业的充分利用。按照传统发展模式,我县工业主要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为主,但从当年食品加工这一行业看,产值比上年下降30.8%,食品制造业也仅增长4.9%,纺织业仅增13.7%。总之,农、工、贸尚未联成一体,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表现出我县虽是农业大县,但还不是农业强县的基本特点。

二、农 业

二○○五年,我县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稳中见升,粮、棉丰收,农民增收是二○○五年我县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新局面。二○○五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4360公顷,比上年扩种6968公顷,增幅为14.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为47447公顷,比上年扩种5607公顷,增幅为13.4%,棉花棉种面积为24351公顷,比上年扩种4403公顷,增幅为22.1%;油料播种面积为17898公顷,比上年减少4573公顷,降幅为20.4%。
由于粮棉播种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二○○五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85803吨,比上年增加27101吨,增幅为10.5%;由于当年棉花播种面积的增加,棉花收购价格的上涨,必然提高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当年的棉花产量达32827吨,比上年增加6289吨,增幅为23.7%;因油料播种面积的大幅减少,因此油料产量相应比上年也有所减少,但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全年油料产量24975吨,比上年减少3812吨,降幅为13.2%。
二○○五年,由于各级领导加大了发展畜牧业的力度,以及充分利用好我县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从而使我县畜牧业和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且成就较好为显著。
至二○○五年末,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44439万元,按一九九○年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3%,在安庆八县(市)中居首位。其中种植业产值98598万元,同比增长14.3%;林业产值4491万元,同比下降43.9%;畜牧业产值48724万元,同比增长12.9%;渔业产值50511万元,同比增长1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115万元,同比增长17.9%。

二○○五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与上年相比,二○○五年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不快,增幅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大牲畜和生猪饲养情况比上年明显减少。

二○○五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二○○五年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到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8万千瓦,同比增长3.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6万千瓦,同比增长5.7%;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8803吨,同比下降6.3%;全县农村用电量8723万度,同比下降12.1%;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与旱涝保收面积比上年略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

三、工 业

二○○五年,我县工业在上年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又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规模工业和民营工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正逐步形成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至二○○五年末,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34家,比上年增加3家。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展,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加强。规模以下工业有所壮大,部分企业正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至年末,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01298万元,与上年常规快报数现价相比(下同,待经济普查数据公布后再行调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3631万元,同比增长39.3%;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217667万元,同比增长20.9%。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7.8%,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进步较快,实现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2.25倍。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较好,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幅为15.9%,股份制企业增幅为23.1%。外商企业状况欠佳,当年产值比上年下降3.6%。
二○○五年,规模工业不仅运行态势良好,而且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当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5.45%,比上年提高38.0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45.1%,产品销售收入7.69亿元,增长39.2%,利润亏损幅度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99.4%。

二○○五年全县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万元

注:二○○五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88%,二○○四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15%,上涨幅度为0.073个百分点。
二○○五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87156万元,与上年经济普查数据相比,并按二○○○年可比价计算,增长22.9%,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7.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56万元,同比增长43.7%,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二○○五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平滑的态势中又开始升温,并加快了发展速度,投资力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其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县在建项目增多,超过千万元投资额的达30个,其中城镇占23家,房地产占7家。二是县开发区的一期工程、二期东扩工程项目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快。当年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6850万元,比上年增加4250万元。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当年入园的投资项目达27家,新增投资项目22个。四是房地产投资继续升温。外地开发商相继在我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我县房地产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五是工业投资增幅较大,民营企业投资增多。当年全县对工业的投资额达2.1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六是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增加了不少重点工程项目和扩大了其投资规模。
按照新的统计口径,二○○五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0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3.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在全部投资额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47313万元,同比增长32.0%;房地产投资22740万元,同比增长65.8%;农村集体完成12901万元,同比增长87.6%;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9396万元,同比增长131.9%;农村私人建房24749万元,同比下降18.4%。全年建筑安装工程完成48514万元,同比增长26.7%。

五、交通邮电

二○○五年,我县交通邮电事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在交通运输方面,境内太下线、两柳线、千义线、江阔线等一般县道通达工程完成43公里的改造任务,趾马公路年内已开工建设,五桃线、坝滨线、许河线、破九线等公路改建也均进入后期工程和扫尾阶段。在全县207个行政村中,已通汽车的村达204个,通达率为98.6%。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公路,村村通汽车。到二○○五年末,全县公路客运量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公路客运量6263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4.7%;公路货运量495万吨,同比增长32.0%,公路货运周转量321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1%。
在邮电通讯事业方面,我县继续保持稳中有升。到二○○五年来,全县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947万元,同比增长14.7%,实现村村通电话,村级电话覆盖率为100%。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25092户,比上年增加10418户,增长率为9.1%,其中市内用户26048户,同比增长11.9%,农村用户99044户,同比增长8.4%。

六、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日益更新,二○○五年我县商品市场异常活跃,城乡贸易日益繁荣。规模各异的商品超市遍及城乡集镇。至年末,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71万元,比上年多13152万元,增幅为14.3%,年人均消费1308元,比上年人均消费多163元,增幅为14.2%。分行业上看,全县批发零售额高达96954万元,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6%,同比增长11.3%;餐饮业十分兴旺,全年销售额达6894万元,同比增长65.4%。

七、财政金融

二○○五年,我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态势,金融秩序十分稳定。
财政方面,按照财政部门提供资料,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16519万元,占年计划的113.9%,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548万元,同比增长50.0%;地方财政收入12971万元,同比增长0.8%。从其组成部分看,国税完成3590万元,占年计划的103.8%,同比增长14.4%;地税完成6920万元,占年计划的111.3%,同比增产105.2%,财政完成6010万元,占年计划的124.6%,由于当年农业税免征到位,全年收入必然少于上年,因此影响到当年的增长速度。当年财政部门完成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2857万元,同比增长10.5%,占全部收入的17.3%,营业税收入1945万元,同比增长8.1%,企业所得税487万元,同比增长1.2%。全县财政支出(含基金)41684万元,占年计划的134.8%,同比增长20.2%。在总支出中,农林水事业费支出1955万元,同比增长9.5%;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17327万元,同比增长14.0%,此项占全部支出的41.6%。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3416万元,同比增长11.5%,卫生事业费支出2014万元,同比增长19.7%。全年行政管理费支出6050万元,同比增长4.3%,占全部财政支出的14.5%。
但从县城经济考核角度看,以市统计部门反馈的数据为依据,我县财政收入(不含基金)只有1165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基金)7923万元,同比下降24.5%。
在金融事业方面,全县金融秩序稳定,运行平稳。到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97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697万元,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270万元,同比增长14.6%,在全部存款余额中,居民存款占全部存款的79.8%,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21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短期贷款139324万元,同比增长9.1%;商业贷款75685万元,同比增长13.6%,当年工业贷款余额只有4万元。全县年末现金收入780620万元,同比增长14.5%;现金支出772687万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工资及对个人支出53607万元,同比下降27.3%。

八、文化教育卫生

二○○五年末,全县电影放映单位12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全县文化广播电视站22个。全县无线电视覆盖率90%以上,行政村覆盖率100%。
全县教育事业在调整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经过合理调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315个,比上年少73个。其中普通中学52所,比上年少2所;职业中学3所,与上年持平;小学260所,比上年少7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141878人,比上年少2861人,其中普通中学61123人,比上年多3643人;职业中学5413人,比上年多1731人;小学75342人,比上年少8235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招生人数33941人,比上年扩招512人。全县各类学校毕业生人数35684人,略高于上年水平。至年末,全县拥有教职员工6736,比上年多49人。其中专任教师6280人,比上年多86人。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3.99%,同比增长3.86个百分点;初中学龄入学率9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0.91%,同比上升4.27个百分点。
至年末,全县卫生机构36个,比上年减少3个。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1274张,比上年减少165张。卫生技术人员965人,比上年减少108人,其中医生405人,比上年减少43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年报资料显示,到二○○五年末,全县总人口802810人,比上年增长6‰,其中农业人口707723人。比上年增加227人。县内乡村人口707044人,比上年多4900人。当年出生人口11312人,比上年多3646人,同比增长47.6%;当年死亡人口3453人,比上年少1052人,同比下降23.4%。全年人口出生率14.09‰,比上年增加4.4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30‰,比上年下降1.3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79‰,比上年提高5.83个千分点。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二○○五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97元,比上年净增101元,增长率为6.6%。
二○○五年末,全县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5829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7%,职工工资总额30485万元,同比增长11.9%,职工年人均工资11789元,比上年多1773元,增幅为17.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13246元,比上年多2281元,增幅为20.8%;集体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4994元,比上年减少577元,降幅为10.4%。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含省属驻地企业华阳河农场、九成监狱管理分局。
2、本公报中涉及GDP中各项数据均与04年经济普查数据相比较,其他指标数据因经济普查数据未公布,因此均与上年常规快报数据相比较,待经普数据公布后再统一调整。

㈢ 在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业的兴旺发达又必须依赖于经济的繁荣。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在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xx年金融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精神统揽全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为阜康市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20xx年的金融工作:

一是准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内涵,促进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紧密结合阜康市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防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充实完善“能源金融、城市金融、农村金融、 文化 金融、民生金融”五个金融服务板块内容与发展策略。20xx年阜康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7.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35055万元,占全州贷款余额的10.8%,各项存款余额83.9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160181万元,占全州存款余额的10.9%。存贷比为68.7%。存贷比居全州第二。20xx年存款余额增长较大,贷款余额增长缓慢,主要原因为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增加较快,中长期单位固定资产贷款、短期单位经营贷款余额下降明显。根据阜康市20xx年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的融资需求,加强金融与产业的融合,搞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使20xx年信贷支持不低于8 %的增速。

二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导向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三农”工作,20xx年春耕资金缺口较大,人民银行向阜康信用社投放涉农贷款1.5828亿元,预计20xx年耕地面积92万亩,资金缺口较小,仅6000万,目前人民银行已发放20xx年春耕资金5000万。20xx年阜康全辖涉农贷款余额达 50.11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7%。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2.77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25.4%。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2.1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8%。今年我们将以支持阜康市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规划和方案,认真落实有关举措,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强化金融服务水平。

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稳步茁壮成长。20xx年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2.19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33亿元。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不断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 渠道 ;引导各金融机构推出林权抵押、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

四是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推进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其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持续不懈地做好银行业、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日常风险监测工作,持续关注证券业、 保险 业发展状况,对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开展风险监测,进一步完善了辖内金融业风险监测制度。

五是切实加强货币发行管理。20xx年投放货币244237万元,回笼101749 万元,今年我们将科学调拨发行基金,统筹做好现金供应和残损币回收销毁工作。根据阜康市实际情况合理的调配大小面额的资金投放,推进发行信息化建设,加大人民币流通管理力度,以“零容忍”为切入点,推进反假货币社会综合治理,构建流通人民币“净化工程”长效机制。

六是不断完善现代化支付体系。鼓励和引导各家金融机构加大支付业务的创新力度,逐步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村村通”,20xx年在辖区开设助农取款网点4家,今年预计增加2至3家助农取款网点并推动农村手机支付试点,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进一步加强非金融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阜康市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金融系统将持续进取的精神、持续创新的思路、持续有力的举措、持续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奋进有位,为阜康市经济金融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在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大机遇,研究如何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培育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会宁的发展,形成银政企良好合作、诚信合作、共谋发展、共赢互利的金融工作新局面。刚才,企业代表、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作了很好的发言,太洲同志就《会宁县建立立体模式融资平台的指导意见》作了说明,进军同志介绍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对金融工作讲了很重要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后面,孝礼同志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谈六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充分肯定金融机构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近年来,在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会宁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4%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5 亿元,比年初增加6.8 亿元、增长18% ;贷款余额23.2 亿元,增加3.4 亿元、增长17.1%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金融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凝聚了金融部门各位同志的辛勤汗水,是大家顾大局、识大体,积极运作、精心经营的结果。

一是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从刚才各金融机构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每年信贷资金都以较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四大产业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极大支持了会宁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技改扩能、新产品研发、发展壮大的投入,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培育、优势企业的壮大和优势产品的形成;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时为农民扩大生产提供小额信贷;全力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为会宁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金融单位既是企业,又在支持企业的发展;既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是纳税大户,又在支持和培育纳税大户,具有多重身份,这些身份作用都发挥得很好。

二是金融机构在服务县域经济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 金融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相应的反映到金融业的发展上。没有金融的支持,企业完全靠自我发展,肯定是长不大、做不强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农业发展、全民创业也都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银行的钱怎样增值,怎样生出更多的钱,也必须靠投入,就是要通过帮助这些有发展潜力的载体来“衍生”。近年来,会宁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通过投入获取了更多的利润。金融已经渗透到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尤其是近几年各种支农贷款、创业贷款、小额贷款不断推出,为群众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现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我们的金融机构实力在增强,利润在增加,形成了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是金融机构地位在银政企关系融洽中得到提升。 金融是县域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金融作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金融的核心工程,积极开展诚信创建,努力搭建银企互动平台,不断优化金融运行环境。各金融机构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全县已经落实和正在逐步落实的重大项目融资,总规模将达到7.8 亿元。其中:已基本落实的3.8 亿元是,村镇银行向哈尔滨银行争取,为祖厉河防洪及河道治理一期工程、城区供水工程和三、四、五中校舍建设提供的2.3 亿元信贷支持;农发行为新城区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8000 万元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社为郭城工业集中区土地征收提供的3000 万元信贷支持;工商银行为县医院提供的2000 万元信贷支持;建设银行为县第二人民医院提供的2000 万元信贷支持。有望落实的2.8 亿元是,农发行为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郭城工业集中区建设等重大项目争取的2.8 亿元信贷支持。正委托做前期工作的1.2 亿元是,工商银行的滨河西路5000 万元的融资项目和嘉禾公司商务一号楼的2000 万元融资项目,农业银行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5000万元的融资项目。同时,邮储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600 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县各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了。

第二,深刻认识金融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金融是依靠资金和信用分配社会资源,配置生产要素,融资量决定了社会资源占有量,所以谁拥有了金融资源,谁就有了一只生蛋的母鸡。就会宁来讲,自有财力十分有限,保吃饭杯水车薪,保运转捉襟见肘,促发展囊中羞涩,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主要靠国家拨款、金融投资和社会投入。因此,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基础。

一要认识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句话非常朴实,也非常符合我们的发展实际。我们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税收基础很差。如果要搞建设,只能去经营。经营什么?经营金融。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必须依靠金融,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现代金融知识的学习,深刻认识现代经济的鲜明特征,那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创新金融工作方式,切实履行好金融管理职能,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要认识到金融是区域腾飞的引擎。 国际国内发达的城市,都是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能够占据世界经济的制高点,靠的是金融。香港、上海、深圳为什么能飞速发展,靠的是金融,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也正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深圳为什么发展很快,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靠金融,深交所在深圳,带来的动力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说深圳是创业型城市,真正创业环境最好的是深圳,它好在什么地方,好在有一个深圳证券交易所,能够吸引很多企业,证券市场是非常活跃的,能够聚集形成资本市场,能够引进很多风险投资基金,所以深圳的创业是全国最活跃的。会宁的经济要活起来,就要用政府资金“一瓢水”,引来银行资金“一井水”,带动民间资金“一江水”。

三要认识到金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企业是现代经济的主体。没有金融的支持,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更不会有经济的跨越发展。没有哪个企业的发展,不是靠金融支持而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难,难就难在融资。只有破解这个难题,企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希望金融系统在货款回收、补充流动资金、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四要认识到金融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 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金融,为什么要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关键是金融对整个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县委、县政府强化工业主导的地位始终不会动摇,培育工业发展载体、培育核心工业企业、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培育科技型上市企业、培育多元化融资平台、培育规模化民营企业的决心始终不会动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配套产业、轻纺服装产业、电器制造产业、能源新能源产业、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等支柱产业的力度始终不会减弱。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会宁县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统筹全县的金融工作;成立了政府融资平台性质的嘉禾公司,统筹政府融资工作。希望金融系统认真研究,积极创新信贷方式、拓宽信贷渠道、开发信贷产品,坚定不移的支持县域产业发展。

第三,坚决破除县域内影响金融行业发展的思想障碍。 在国家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和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压力下,面对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责任,面对千帆竞发的周边形势,面对加快发展的重大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对金融工作的认识要有更深层次的升华,就必须破除“四论”:

一要破除与地方发展的“平行论”。 金融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不是单向的、平行的,而是双向的、交叉的。金融服务经济,经济决定金融。地方经济就是金融发展的“土壤”、“阳光”和“气候”,如果金融游离于地方经济发展之外,那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说,金融与经济发展是命运相连、互相依存的“鱼水关系”、“唇齿关系”。全县金融系统必须牢固树立地方发展、我壮大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就是壮大自我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通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大做强金融产业。

二要破除效益唯一的“市场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向哪里集聚。支持会宁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金融系统应尽的职责。全县金融系统一定要顾全大局,增强战略意识、统筹意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兼顾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确保会宁的资金全部用于会宁,更要将会宁以外的资金吸引过来、争取过来。

三要破除怕担责任的“风险论”。 银行系统实行的是“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主要目的是强化贷款责任。但是,这也造成了部分同志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甚至“因噎废食”,患上“贷款恐惧症”。金融行业的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关键是如何对风险进行处理和应对,尽可能地减小风险,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风险,更不是追求零风险。我们应该看到,会宁的经济体系逐渐成熟,信用环境逐步改善,企业都十分注重和银行业之间建立互信关系。金融系统要通过加强调查研究,主动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在认真筛选和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放贷,快速放贷,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四要破除条块分割的“垂管论”。 会宁是会宁人的会宁,会宁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靠要每一个会宁人的共同努力。进了会宁门,就是会宁人。所有在会宁工作的同志都曾得益于会宁的发展,也可能终身在会宁工作和生活,即使少数同志有机会调离会宁,也还有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相维系。因此,凡是设在会宁的部门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会宁发展服务、为会宁人民服务。希望金融系统的全体同志都要以建设会宁、发展会宁、振兴会宁的大业为重,始终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说会宁话、做会宁人、办会宁事。

第四,主动适应和对接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新形势。 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白银调研工作时要求我们:主动担当“跨越发展的特殊责任、创新驱动的示范责任、全面小康的历史责任”。市委书记张智全要求我们:在动态中审视市情县情,不断深化认识,完善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作为“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第一要务。县委书记甘孝礼在县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会宁”。这些要求,同样是对各级金融机构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主动适应发展的大趋势,紧跟时代大潮流,金融行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要同频共振。

一是要相信,会宁是金融事业发展的红色热土。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没有现代金融体系,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宁正处于机遇叠加的关键期、 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产业结构的优化期、新型工业的起步期、项目建设的高峰期,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之举就是突破资金瓶颈制约。这些条件,为金融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宁这块当年成就了中国革命的红色热土,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金融事业加快发展的红色热土。

二是要相信,会宁是政府融资项目的一片高地。 抢占发展的制高点,这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在网络等任何一家网站搜索,词条数量都在几万条以上。对县域经济而言,这个制高点就是政府融资项目;对金融机构而言,更是必须抢占的制高点。就我县而言,目前政府储备土地达到了3000 亩以上,其中:工业发展、商住开发、公共设施,三分天下。在我们这个以河岸地聚居为主的土地稀缺的城市,实现了土地的有效供给,工业发展有土地,商住开发有土地,公共设施有土地,政府质押有土地。同时,我们又处在百业待举的后发时期。因此,政府融资项目是金融机构最好的项目,任何一个有眼光的金融人,都应该看到这一点,都应该捷足先登地去抢占这一制高点。

三是要相信,会宁是金融服务企业的最佳平台。 “十二五”期间,会宁的工业发展将迎来一个爆发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西城产业开发区、郭城工业集中区、中国 ? 会宁现代草产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轻纺服装加工产业园、电器制造产业园、玉米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重点,我们将加快基础条件改善,着力提高承载能力,培育核心企业,推动产业集聚,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目前,已编制完成四个专业园区总体规划,并启动实施了电器制造产业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我们创新工作机制, 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运营项目抓效益”的原则,“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项目责任化”的要求,一个项目、一套领导班子、一个牵头领导、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会议纪要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一切项目建设。“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的问题,将会逐步改变。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金融服务企业,不再是金融找不到企业,也不再是企业找不到金融,金融与企业的迷失,将在政府创造的对接机制中,实现无缝对接。

四是要相信,会宁是产业引领金融的发展动力。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三大基地”、“五大战略”、“六个跨越”,全力抓好“10 项重点工作、60 个重点项目、10 件惠民实事”,认真落实“四项根本任务”,加快培育“四大产业体系”。在全膜 种植 增收上,重点实施单产增量技术推广,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努力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草田轮作制度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建设旱作区高产高效田和工业玉米原料生产基地。在草畜产业富民上,重点实施草畜产业标准年建设,要全面完成“21166115 ”标准工程,加快建设西部肉羊河畔交易市场,规范运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项目,完成10 个商品草整流域基地建设,实施会宁草畜产业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启动肉羊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工程,争取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项目。在工业经济强县上,重点培育西北大磨坊等9 户核心企业;加快汇成服装、飞扬电器工程建设进度,力争6 月举行汇成服装投产仪式,6 月底第一批电器产品下线;加快华家岭50万千瓦风电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西北大磨坊荞麦米等7 项新技术、7 个新产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在文化旅游兴业上,加快申报争取广电大厦、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一厦三馆”文化项目和白银市戏剧艺术学校,完成秦剧团综合楼建设,建设侯川齐靳、太平店大山川农家乐示范点。同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红色旅游名城、西北 教育 名县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一山一河一库一区”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在加快推进;北城综合市场等“五大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建设在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已成为我们“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会宁”的新动力,也必将成为会宁金融业发展的新动力。

五是要相信,会宁是实现金融价值的广阔天地。 金融价值是金融领域中的产品价值、机构价值、人力价值和社会信心的结合体,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要素之一。实现金融价值,需要一个合适的土壤,会宁就是适于金融价值生长的土壤。20xx年,我县的财政支出高达20 亿元以上,根据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县域内现金流至少放大10 倍。这说明,会宁县域内资金的流动性至少在200 亿元以上,各种金融产品,各个金融机构,每个金融白领,都通过这200 亿元的流动性实现自身价值,由此汇聚成一种社会信心,并不断强化自己的社会信用。20xx年,在会宁的广阔天地里,我们伴随县域经济前行的步伐,一路见证金融业的快速成长。充满期待的20xx 年,我们已再次出发,将与会宁的金融精英们一起,共同推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共同推动金融机构健康成长,共同推动金融产品理财圣地,共同在黄土地上书写会宁金融最具价值的现代神话。

第五,积极发挥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动作用。 当前,国家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把稳增长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 月24 日和5 月18 日,中央银行连续两次累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 个百分点,这两次降准将释放约8000 亿元流动资金。5 月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发出了明确信号,下阶段财政、货币、产业等三大政策将陆续有新一轮具体政策出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认为,下一阶段,货币和金融方面的政策将引导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公共事业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国家将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这对于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资金投放,稳定经济增长,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全国8000 亿元信贷资金这口“大锅”里分“一杯羹”,甚至是“一碗饭”,争取得到更大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从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积极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为会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

㈣ 县域经济的相关政策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3%、人口85%强的县域。因而,十六大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 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是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济与农业划等号。县域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而且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产业,仅仅依靠农业发展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县级财政困难、农民增收迟缓、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等各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工业的迅速发展来解决。立足我市县域现状,着眼长远发展,我们认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仅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引领县域工业的发展
实践已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县域发展工业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工业发展的首要途径是与农业结合、与农民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资源优势,实现个性特色,才能依托比较优势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2013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万个,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25户,占总数的0.2%。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示范带动力不强,是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尚存在着做大做强的巨大潜力。
1、加大对产业化优势龙头企业的重组整合,形成一批竞争力更强,带动力更大的龙头企业集团。一是着力打造宝鸡乳业“航空母舰”。据专家预测,从2013年全国900多万吨产量看,今后乳制品还有400多万吨的发展空间。从优势企业规模较强的范例看,短短几年就跃居全国乳制品第二位的伊利集团,1997年新上17条国际最先进的液态奶生产线,一举成为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仅液态奶年产量就突破25万吨,2002年产量将近翻了一番,带动了周围4万多牧民致富;我省的银桥乳业集团带动了周边十多个县区,三十多个乡镇的1万多户农民致富,2001年投巨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这些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足见乳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市场潜力。乳业作为我市畜牧大市建设的支柱产业,也正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拥有乳制品加工企业12户,占到全省的1/3,其中“和氏”、“惠民”、“关山”、“得力康”、“飞天”等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具备进军大市场的能力,在本地小市场中则争原料、抢市场,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才力。这种局面不彻底扭转,既不利于乳品加工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一方面瞄准液态奶的巨大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新上高标准的液态奶生产线,占据本地市场,并逐步向外扩张;另一方面,通过资产运作,使现有乳制品企业成为紧密型企业集团。在产品上,各个公司根据自身优势,主攻一两个拳头产品;在品牌上,共打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在管理上,采取相同的操作规程和认证体系;在对外宣传上,由集团公司统一负责,使我市乳制品企业的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二是重组以粮食产销一体化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我市东五县已形成了用于方便面生产的硬粒专用小麦基地,有多个方便面生产企业,并在西北乃至全国有一定优势。可以“熊毅武”、“世联面粉”为龙头,整合华丰,华祥、建忠等企业,利用规模优势,增强竞争力。三是以“恒兴”为龙头,整合华美、海洋等果品加工和果汁生产企业,使其成为带动我市果业发展的“巨舰”。
2、立足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我市的秦椒、蔬菜、畜产品、干杂果、中药材等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与之相关的有影响、有实力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却很少。在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以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势在必行。例如我市以布尔羊、秦川肉牛为代表的肉类畜牧业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深加工企业的带动。因此,我市应从项目储备、媒体宣传、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各个方面加强工作,尽快兴办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之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排头兵。
(二)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实现县域工业新突破
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连片,既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壮大县域工业,工业园区建设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我市县域已有的五个工业园区,其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基础设施都相对较好,但客观地看,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还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水平。一要着力改善园区的硬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期投入总量大、周期长、见效慢、资金筹措困难,这是制约园区建设的“瓶颈”之一,可先由市、县财政负担一部分,动员有关部门支持一部分,入园企业出资一部分,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来筹集,尽快实现园区硬环境的优化。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县域工业园区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立足县域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成功率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项目,积极开展诸如旅游节、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招商活动,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商洽谈会、博览会。三要采取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引导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一个园区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充其量也只是个形象工程,有产业无特色,也就丧失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园区建设一方面要立足务实,防止园区成为空壳,另一方面在产业项目选择上,要在个性特征上做文章。
其次,在基础较好的县城和中心镇新建一批工业园。我市现有的五个县域工业园分布于东五县,五个山区县还未形成明显的工业园。在山区条件较好的重点镇,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方针,再新建一批工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山区工业发展的加速器。新建工业园要科学地做好发展规划,在规划制定上要体现实事求是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明确目标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要突出当地资源优势,突出项目的载体作用两个特点。政府各级部门要从征地、税收等各项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园区建设尽快成规模、见效益。
(三)重振乡镇工业雄风,壮大县域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在县域工业中,乡镇工业的支柱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工业当年高增长时期的市场环境、机制优势已不复存在,乡镇企业这一中国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在近几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增长速度明显趋缓、经济效益下降、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等。因此,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乡镇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实现二次创业,是振兴县域工业的关键所在。
1、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不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生产过剩,乡镇企业的低起点、小规模、高污染,技术落后、产权不明晰等弊端日益凸显,必然导致乡企发展步入低谷。从深层分析,则是受制于乡镇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使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的“国企病”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和家族式管理等,使企业难以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因此,必须以产权制度为核心,采用股份制、合作制、民营化等多种形式,加大改革、改制力度,使乡镇企业尽快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2、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推进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小、弱、散,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是2005年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乡镇企业要想重振雄风,谋求更大发展,必须在资产重组上下功夫。小型企业要按照产品链,积极向大型企业靠扰,同行业之间也要从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战略高度出发,广泛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与协作。食品、造纸、建材等都是我市乡镇企业中的优势产业,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的潜力巨大。因此,要放眼国内和国际市场大分工,敢于联合起来“走西口”。
3、加大技改投入,努力调整结构,促进企业升级换代。乡镇企业普遍从“模仿”起家,没有核心技术,加之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二次创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重振乡镇企业雄风。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从自己企业的市场定位出发,立足实际,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细分市场,选准消费群体,找准切入点,以此为目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二是要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强研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彻底改变作坊式生产的现状,进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乡镇企业要高度重视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把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为我所用与为我所有相结合。同时要做好对员工的终身培训,锻造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使我市乡企能驾驭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真正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市场竞争主体。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如果大多数农民永远停留在土地上,农业效益就难有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就永远难有大的跨越。因此,减少依靠土地的农民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转移农民的另一重要途径在于城镇化。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利用率就越高,使用边际成本就越低,资源的利用率就越充分,经济主体间的交流就越多,产业间自然会形成相互衔接的链条,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链的互动性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出现以农兴城、以城促农、城乡联动,农民不仅进得来、留得住,而且可以将城镇的文化、科技、信息向农村扩散,更好地发挥“辐射源”的作用。我市与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与发达地区比差距更大,振兴县域经济,就必须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2012年这种撤乡建镇,遍地开花的理想化、一刀切做法,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必须以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实行优势城镇率先崛起,达到产业、人口、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快速聚集,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从转移农村人口目标看,大中城市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很难支撑在各类城市的定居生活,而且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面临的困境、社会保障支付的压力以及现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而小城镇与农村的天然联系和较低的进入成本,使其成为离开土地农民的理想去处,从这一点来讲,其作用是大中城市无法替代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城镇将在活跃县域经济、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2002年,我市经撤乡并镇后建制镇的数量已达到96个,但小城镇功能的发挥还远远不够。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进行户籍改革,加快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农民进得来、留得住。二是小城镇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小城镇的规模、功能做好科学规划和定位,重点抓好十个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三是要努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为人口聚集、产业聚集打好基础。四是在山区县要把扶贫攻坚、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满足就业的前提下,使部分农民一步进城。
2、依托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体系
伴随大城市建设,岐山、凤翔撤县设市和“一区七园”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的城市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小城市要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拾遗经济”、“补缺经济”和“城郊经济”,大力引进大城市建设过程中转移或外溢的产业和企业,积极开展与大城市大企业的生产合作,为其提供初级产品和零配件,实行配套协作生产,“借船出海”,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尽快成长为中等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与小城镇蓬勃发展的城市体系。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本身能否为进城农民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在未来发展中,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举措之一。我市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仅为21.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更大,说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广阔。各县县城及中心镇,要从自身优势出发,积极发展服务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各种服务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农副产品流通业。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强,对技术和资本要求相对较低,与“三农”联接紧密等特点,同时在县域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市县域的辣椒、畜产品、蔬菜、瓜果、中药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业要打开国内外市场,也必须依赖流通业的发展。各县要根据本地实际,依托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搞好产前信息、产中科技和产后销售服务,加快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步伐,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1)培育几个区域性的综合批发市场,或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2)扩建、改造现有批发市场,不断完善其综合服务功能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3)营造品牌,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引导农民改变观念,争创名牌,以此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同时要重视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各县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促进农产品跨区域的流通,抢占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技术,为农户把握市场信息,提供优质服务。 21世纪以来,虽然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在逐年下降,但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农产品已出现市场饱和,进一步增加产量,市场已难以消化,加之入世后农产品的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因此,简单地依靠增产、提价已难以实现农民增收。依靠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仍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区域特色仍不明显,优势产业还不成熟。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农业这一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得以焕发生机。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以优质、高效、绿色环保为前提,突出区位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具有我市特色的辣椒、苹果、弥猴桃、干杂果、蔬菜、中药材等拳头产品,扩大规模,连片开发,专业化种植,优化农产品的区域结构,形成山、川、塬特色鲜明,主业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市畜牧大市建设的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农业经济中发展最快、潜力巨大的产业,要在已有基础上,做大规模,提高水平。北部山区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主攻畜牧业,进行无粮村、无粮镇试点;川、塬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调整粮经饲比例,提倡在高效农田种植优质饲草,大力发展以高产奶牛为主的舍饲养殖,培育养殖大户,以点带面,推动畜牧业的大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我市县域内有五个省级星火密集区,32个农科专家大院,又毗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一笔宝贵的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综合集成管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示范引导,不断扩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使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处于以科技为先导的基础上。 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科技和教育的差距,振兴县域经济必须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广泛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不断充实县域科技队伍实力的同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新型高效的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一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方便、快捷、通畅、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教育培训信息体系。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广泛采集、加工国内外最新适用科技信息,研制开发新特优农林牧种子数据库,运用科技成果数据库,农林专家咨询系统等多媒体产品,将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位,使科教与“三农”之间实现双向直通,良性互动。二要建立不同特色的科技示范体系。要依托专家大院,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形成层层有示范,处处有典型的格局。同时要加强乡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方面的带头作用。三要引进推广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引进推广农林牧新优品种、规模化设施养殖、农林畜产品加工增值。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等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新技术。
2、构建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要在巩固“普九”教育成果,搞好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小学技术渗透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职业中学招生,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教育,加快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加大对农村专业户、示范户以及中青年劳动力的科教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总之,要在不断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推广人才,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吸纳新技术的能力。
3、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农科教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县”、“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要途径。农业、科技、教育部门要在各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以项目为中心,以乡镇为重点,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训、科教推广体系为手段,统筹制定计划、安排项目、筹措资金、培训人才,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提高科教兴农的整体效益。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通过改革为发展增添动力,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发展注入活力。
一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县级政府统筹的能力,把职能从用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经济转变到用市场手段服务和调控经济上来,转变到营造经济发展的环境上来。三要加快农村金融特别是信用社的改革。一方面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无法得到满足。许多县级金融机构面临很大的信贷风险,信贷资产流动性差,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同时建立县级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形成新的投融资体制。
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发展 :县域经济论坛 县乡干部大本营县域经济是县域频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县域频道是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隆重推出的一个品牌频道,频道主旨是借助中国产业信息网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以互联网为平台,为中国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县域频道以宣传报道县域经济发展为关注点,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报道县域经济发展的成绩,讴歌小康社会建设成就,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分析及资讯传播。
县域频道具有雄厚的新闻资源、良好的政府资源、扎实的技术资源,同时作为国家级网络新闻媒体,具有客观真实性、媒体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县域频道所开办的栏目有今日要闻、图片新闻、热点视频、政策法规、记者调查、纪实专访、聚焦三农、县域论坛、工业园区、乡镇经济、企业风采、魅力城乡、县域旅游、名优产品、招商引资等,一网打开,有关县域发展的各种信息应有尽有。
县域频道拥有强大的编辑和记者队伍,既有在各大新闻媒体工作多年的老记者和老编辑,也有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同时县域频道还和各地宣传部门广泛合作,扩大和增加县域频道的新闻和信息来源。此外,县域频道拥有灯光系统和音响设备一流的演播厅,演播厅内可容纳50人,精致大气,具备先进的无线宽带上网设施,适合各种类型网上直播。
县域频道在审批后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试运营,在试运营阶段成功地完成了改版。在中国报协和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县域频道定于十月正式启动开通。扬帆起航正当时,县域频道将在对中国地方产业经济的报道上一领风骚。
2013年比较专业的论坛有:县域经济论坛 县乡干部大本营

㈤ 礼泉县的经济

综合数据
礼泉县经济素以农业为主。解放初,工农业总产值1304万元。
经过全县人民40年的建设,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44230万元。
1949年,人均收入35.30元,人均消费32元;1980年,职工人均收入688.99元,人均消费480元;1990年全县职工人均收入885.49元,农民人均收入534元。消费总额为18203万元,人均消费466元。其中城镇人均消费728元,农业人口消费16720万元,人均45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7359万元。人民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水平过渡。
2012年,礼泉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08.6亿元,同比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5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77.7亿元,同比增长4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1亿元,同比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2亿元,同比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48元,同比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81元,同比增长16.7%,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项目
解放初期,礼泉县工业生产只有几个私营小作坊。至1957年,发展有铁器、木器、皮麻、车辆修理、砖瓦等21个合作社。
1958年,从机械工业起步,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到1990年,总产值达16238万元,主要企业有柴油机厂、水泥厂、制药厂、奶粉厂、粮油加工厂、农机修造厂等。主要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4148吨,奶粉241吨,板材1855立方米,塑料制品438吨,水泥7.5万吨。县内还有省地企业6个。乡镇企业起步较晚,1990年底有乡镇企业10785个,其中乡镇办149个,村办499个,联合办285个,其他企业9852个。固定资产7440万元。年产值19850万元,名优产品有水泥、涂料、海绵等。由于石灰石资源丰富,建材业发展很快。
1989年建成投产水泥厂2个,年总产值1474万元。还有白灰窑、石渣厂、水泥制品厂、砖瓦窑等建材厂624个,年产值约4024万元。建国后境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1975年基本建设投资23.1万元,1985年投资261万元,“七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78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415万元。
先后完成了县水泥厂8.8万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制药厂氨基酸车间,化工厂轻质碳酸钙生产线,麻纺厂1/4套麻袋生产线等重要技术改造工程,增加了一批新的生产设施,扩大了生产能力。电力工业发展较快。1959年4月开始通电,现有变电站5座,35千伏线路54.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835.7公里。20个乡镇、1948个自然村的8.1万户通电。年用电量7千万度,其中农用电2600万度。
到2012年,礼泉县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86个,年度计划投资93.2亿,实际完成投资110.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8%。其中,台湾统一、安德利、地铁盾构片、再生工业用基础油等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4亿元,超计划任务的86.6%;加多宝、金属铜提取、食品工业园区路网、保障性住房、关中古镇等79个项目已经建成或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投资10亿元的安德利果汁加工、投资1.3亿元的加多宝凉茶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全年新签约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111.3亿元,全年到位资金61.4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36.4%。
园区建设2012年全年投资近2亿元。食品工业园建成了统一大道、科技路、创业路、创业一路等4条道路,给排水管网、供气、电力、通信、照明、绿化、主干道路工程已经完成。园区初具形象规模,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上产业项目12个,其中上亿元项目共4个,总投资约41.5亿元。安德利、加多宝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台湾统一、加多宝、汇源果汁、安德利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进驻,为礼泉打造全国重要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再生资源产业园、建材工业园稳步推进。环科路、环景路、环宇路建成通车,电器拆解项目已建成投产,工业用基础油、金属铜提取项目已经建成。
现代农业
礼泉县主要农作物有礼泉苹果、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等。北部山区为一年一熟,南部平原为一年二熟。1971年宝鸡峡引渭工程建成后,南部平原区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至1989年,有灌溉设施面积6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6.4万亩,相当于建国初期的70多倍。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1956年开始有农用拖拉机,到1990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31000千瓦特,农用大中型拖拉机713台,小型拖拉机3543台,机耕面积占总耕地44.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1990年,有耕地84.73万亩,人均2.08亩,复种指数为141%。
农业总产值27992万元,其中农作物种植业21794万元,林业462万元,牧业3059万元,副业2593万元,渔业84万元。粮食总产210215吨。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批优质商品粮基地。农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林、牧、副、渔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苹果、密植梨、瓜、菜、肉、蛋、奶商品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1989年底,有防护林10.3万亩,果林12万亩,林网、渠旁和其他林3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6%,活立木蓄积量为13.2万立方米。有大家畜1.9万头,猪7.27万头,羊1.25万头,家禽46.3万只。年产牛肉187吨,猪肉2207吨,羊肉60吨,肉类商品率为98%。年产鲜牛奶996.8吨,奶品商品率100%。“秦川牛”、“关中驴”最为驰名。有养鱼水面5059亩,年捕鱼量44吨。 改革开放以来,苹果生产成为礼泉的一大经济优势。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大部分地区户户建果园,特别是北部山区处于渭北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坡缓向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苹果个大,色艳,味浓,含糖量在16.2%以上。1985年“秦冠”苹果荣获部优产品。1989年,“秦冠”、“红富士”又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果园收入4860万元,果区人均683元。
到2012年,礼泉县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9.2万吨,实现了“九连丰”;新发展各类水果6.8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大家畜存栏达到2.3万头,生猪存栏达到20万头。打造了关中环线“四季御果之旅”现代果业观光示范带,以肖山御石榴、汤房红提葡萄、白村农耕文化、山底御杏、西二村现代果业展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园、观光园,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生态化、现代化迈进。高标准、高规格建成了18个PIC生猪养殖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白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基础设施建设
1952年礼泉县全县仅有马车37辆作为运输工具,1959年成立礼泉县运输公司时有汽车3辆。1989年底全县有汽车1421辆,其中载重汽车647辆,年货运量为102.1万吨。公共汽车34辆,年客运量88.4万人次。其他汽车740辆,摩托车1050辆。1952年邮路里程为145公里,1958年为1320公里,1989年底邮路发展到1492.5公里。全县有邮电局(所)12个,长途电话路15条,乡乡通电话,村村通邮政。
到2012年,礼泉县全年投资5551.5万元,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2处,解决了10.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8366万元,高标准建成了西社路、烟昭路,完成了旅游路北段改造工程,成为贯通旱腰带地区的大动脉和群众致富增收的金腰带。通过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群众自筹、财政补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对56个村的村级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资2200万元,完成146个行政村6380户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投资1162万元,建成35千伏北郊变电站、袁家村智能化配电台区,保障了城区和旅游示范村用电需求。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全面铺开。投资500余万元,购置垃圾车51辆、三轮保洁车80辆,各类垃圾容器4000余个,全部发放到15个镇(社区),建成垃圾屋17个,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新打配套机井57眼,修复改造抽水站10处;新修基本农田1.4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新增蓄引提能力49万立方米。
旅游产业
礼泉县2012年年投资880万元,完成了昭陵博物馆、唐建陵安技防工程;投资200万元,完成了礼泉文庙修缮重建工程。以袁家村为龙头,实施“一村带十村”战略,推动全县乡村旅游迈上了新台阶。发展农家乐386户,旅游从业人员2.8万人,接待旅游人数412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9亿元。袁家村成为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知名品牌,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山底村、东坪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烟霞镇被评为全省旅游名镇。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陕西-礼泉桃花节,礼泉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物流、信息、餐饮等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投资6.8亿元的中集物流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财政金融
1980年礼泉县全部财政收入378万元,支出970.8万元,1985年财政收入592万元,实际支出1084.9万元。1990年,财政总收入1887万元,总支出2860万元。
2010年,地方财政总收入22448万元,较上年同比口径增长28.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170万元,较上年增长35.1%。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99261万元,较上年增长39.3%,其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68600万元,较上年增长34.15%,占财政支出比重为69.1%。
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35.7%。坚持新增财力优先保障“三农”、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支出16.9亿元,同比增长39.2%。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93.8亿元,对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额有所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金融保险运行平稳,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2010年末,各类金融企业年末存款余额54.9亿元,较年初增加11.5亿元,增长26.5%。 项目
年代 生产总值
(万元) 规模工业
总产值(万元) 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
纯收入(元) 2009年54.8528.18146294469 2010年72.57 42.22 18258 5695 2011年84.150.6207236066 2012年108.6277.65250488381

㈥ 浦北县金融扶持存在的问题原因

1.基层金融信贷渠道梗阻严重,信贷活力释放受制约
(1)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梗阻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除了可以发放部分小额贷款外,基层行基本上丧失信贷自主权。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考核约束与激励机制严重失衡。基层金融机构对信贷人员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考核终身制,而对信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却缺乏激励机制。这种信贷管理机制的失衡,最终导致基层行社负责人及信贷营销人员出现“恐贷”心理。三是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支持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限制了对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
(2)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一是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目前,农村金融还没有形成一个竞争充分、约束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退出农村市场,农业发展银行作用有限,只有信用社一家机构在运作。这种金融制度设计远远不能适应农村金融需求。二是农村资金来源不足。信用社因管理体制不顺,支付结算体系落后,导致总体服务水平不高,与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在揽存竞争上一直处于劣势,再加上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资产占比较高等原因,资金来源受限,资金实力十分薄弱。如果没有央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信用社很难正常营业。三是信用社提高服务水平能力有限。信用社在农村是一统天下,缺乏竞争,在金融创新上动力不足,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缓慢,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2.金融运行环境差,信贷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
(1)信用环境不佳。一是社会诚信不足,政府、企业和个人对银行失信行为严重。部分企业、个人存在恶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拖欠、赖账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金融机构依法维权难。由于政府保护主义思想严重,对企业拖欠银行债务往往采取包容态度,银行经常是胜了官司,输了钱,造成大量的资产损失。三是有关中介服务部门收费较高,增加了企业和银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贷投入。

(2)优良信贷载体稀缺。县域经济的工、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低,竞争实力弱,信用评级普遍达不到贷款标准,这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国家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和优良客户的经营理念相违背。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多数企业亏损严重,内部管理混乱,产品科技含量低,新型高科技工业产业发展缓慢,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存在;二是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现代农业发展十分缓慢,贷款风险系数高。

(3)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的利益风险补偿机制短缺。因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贷款风险很大,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自然地将之排除在门外。如果由政府主导,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一个利益风险补偿机制,对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风险补偿,就会促进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这个机制可以对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金融机构实行税费优待;并可对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金融机构所产生的滞、呆账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的原则进行核销。

(4)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有限。为解决县域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滨海县通过财政注资和企业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但从担保公司运行情况来看,很不尽如人意。一是担保公司规模偏小,可供担保的资本金小,信用权威性差。二是担保公司个数太少,与经济发展需求远不相适应。三是担保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5)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不健全。目前,我国缺乏一个有效运作的社会征信体系,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信息获取困难重重,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对企业和个人放贷顾虑重重,制约了信贷的有效增长。
3.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信贷支持受限制 近几年来的金融宏观调控对县域金融影响较大。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商业银行往往把资金调往大城市、大企业,降低了对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授信。

㈦ 金融企业怎样支持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多数处于起步时期,资金紧缺,自身融资能力;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中小企业不仅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还;第一,从银行方面来看,主要有五个因素;第二,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有四个主要原因;从企业自身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阻碍有四个原因:;1、中小企业的自身资产不足,寻找贷款担保难,是难;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多数处于起步时期,资金紧缺,自身融资能力有限,迫切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在此,就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并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不仅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还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但中小企业所得到的金融支持却与其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不对称。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得到银行的贷款十分困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金融机构贷款营销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银行方面来看,主要有五个因素。一是授权有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调整后,对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上收了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几乎每一笔贷款都需一级分行的授权,极大地削弱了基层机构的自主能力,从而限制了基层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权限。二是体制僵化。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方面,审批环节过多,手续比较复杂,信贷约束机制过于僵化,这就形成了贷款审批权限的高度集中、审批程序的复杂化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之间的矛盾。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较旺,且资金周转频繁,而银行从受理到发放一般需要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新开户企业的首笔贷款又必须上报一级分行审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急不可待,望而兴叹。三是重“大”轻“小”。在营销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 “四重”战略。将贷款主要投放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上,这使得贷款投向高度集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往往形成“贷大、贷长、贷垄断”现象。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能达到商业银行要求的也为数不多,绝大多数企业望尘莫及。据统计,四家国有银行8月末对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按加权平均)为30.42%,建设银行仅为10%,相对于中小企业对GDP73%、对就业70%的贡献率,资金支持显然不足。商业银行的这种抓大放小、扶强扶优的战略思想从上到下是一脉相承的,致使一些基层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显得无能为力。四是双高一低。即贷款门槛高,管理成本高,信贷人员营销能力低。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相对过高、程序复杂,中小企业很难达到标准,所以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从银行角度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平均约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利益驱动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制约。多样化的企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营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信贷营销人员往往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对市场的专业性知识了解得太片面,甚至匮乏,导致对中小企业的申请项目不能进行正确的前景预测,很难与银行达成共识,使企业失去了贷款的机会。五是责权利失衡。银行信贷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责、权与利并不统一。经办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责任,致使每笔贷款的发放谨小慎微,国有银行表现尤为突出,贷款发放的多少与信贷人员的利益相关不大,加之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限制了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

第二,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有四个主要原因。

从企业自身来说,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阻碍有四个原因:

1、中小企业的自身资产不足,寻找贷款担保难,是难以取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直接原因。中小企业要取得银行贷款,按照银行的规定要具有一定的抵押资产或相当实力的保人进行担保。但实际上,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的保人不多,即使有些企业愿意担保,但符合银行条件的担保企业为数不多。因此一些中小企业想要贷款但苦于找不到担保企业,便无法在银行获得贷款。

2、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差,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近几年,我市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是比较迅速的,这给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从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过的几家重点企业看,曾经一致被市场看好的企业如原七台河市铸造焦厂、全元化肥厂,当时银行为其注入了上千万元资金,扶持其发展,后来因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种种原因,使企业经济效益逐渐下滑,导致企业还款延期,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银行为加强审慎经营,对这类企业也不敢轻意追加贷款。

3、中小企业信誉度不够,是企业取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我市中小企业共计1939户,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足70户,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被评为B级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现实中一些中小企业信誉度低,甚至有的企业存在着恶意逃废债的行为,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悬空而无法收回,几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映数字表明,涉嫌逃废债的企业户数,占贷款企业总数近30%,涉及贷款金额高达3亿元,这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影响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放款。

4、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制约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放贷规模。随着我市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一些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优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差距逐渐加大,形成优势客户银行争抢业务,而弱势客户求贷无门。
(三)社会经济大环境中的现实因素

1、企业改革的不规范,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一是银行对转制企业信贷监控难度加大。在企业转制后,由于股份制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对银行依赖性相对减少;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因得不到开户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出现多头开户甚至“跑户”现象;有些企业实行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合股经营后,财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分离,客观上造成承贷单位和实际经营“两张皮”的状况;有些企业在改制中实行“金蝉脱壳”策略,新企业无意还贷,老企业又无能还贷等等,所有这些加大了银行对企业信贷监控难度。二是企业破产造成贷款难以回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长期亏损、资不低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将不得依法破产。但却有一些企业,名为破产,实为逃债。一些政府部门从本地利益出发,没有大局观念,认为企业破产了,可以逃避债务,给当地企业减

轻了负担,而银行资金的损失与当地政府没有利害关系。久而久之,银行自然产生“惧贷”心理。

2、依法维护金融债权难。金融部门依法收贷清息时,往往会遇到法律方面的困扰:一是诉讼后审判时间长;二是依法收贷执行难。虽经判决银行胜诉,却难以执行。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时又要交一定的执行费,而银行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三是依法破产清算按照法律规定,
其偿付顺序是破产费用、工人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税收、所有债权人债务(按比例偿还)。由于破产企业已资不低债,按顺序偿付,轮到银行时,清偿资金已所剩无几,根本不能弥补贷款损失。正因如此,对一些进入困境的企业,虽然银行“拉一把”便能“起死回生”,但银行又岂敢再注入资金援助,一旦新增贷款后,再破产,银行债权谁来维护?

二、金融机构应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因素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是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些问题不是基层银行所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银行与企业的自身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一)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服务理念,正确认识银企关系的本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矛盾的共同体。贷款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这一层面讲,企业就是银行的生命。所以银行和从事银行工作者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生产的观念,最终还是要保证企业能够持续、更快的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就是社会进步,同时就是支持银行自己的事业。

2、调整经营战略,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要“嫌贫爱富”,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在选择客户时,应重点关注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目前积极引导和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法人代表信誉良好,企业产品有潜在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要大胆施贷予以支持;对已有信贷关系、信誉良好、金融意识强、经营前景较为乐观,但是效益暂时欠佳的企业,可以在落实还款保证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贸易融资、封闭贷款、短期授信业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对于出现不良贷款企业,银行应为企业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转制,努力盘活不良贷款。

3、改进授信制度,在授信方式和担保方式上拓展思路,增大小企业融资的可选择性和可行性。如在授信方式的选择上,不拘泥于贷款这一种方式,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控险方式的不同,积极办理银行承兑、银行和商业汇票贴现、打包贷款等;在抵(质)押品的选择上,摒弃过去仅限于存单、房产、土地的狭窄选择,积极办理存货质押、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人寿保单质押、专利权质押、进口货权质押、品牌使用权质押等。
4、要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简化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手续,增强对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一是积极推广授信额度方式,额度内简化审批程序,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推行优良信用企业授信绿色通道制一站式服务;二次以上授信企业资料和审批程序简略制等。二是建立约束和激励相对称的科学管理机制,达到信贷风险约束与增效的双重目的。三是灵活处置信用贷款与抵押设置的顺序问题,对技术改造项目潜力大而资金不足购买设备或更新厂房的小企业,可以采取“先信用后抵押”的形式发放贷款。

(二)监管部门应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步伐和创新力度

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一是要按照中国银监会“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要积极促进其分支机构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市场营销、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积极做好辖内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准备工作,继续做好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保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过渡时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要积极促进银行业机构增强创新意识,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监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合理确定监管权限和范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激发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商业银行增强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积极促进银行业机构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市场调研,倾听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呼声,积极为商业银行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在受理新产品、新服务市场准入的时候,充分注意其科技含量和创新成果,不断引导商业银行开发消费者需要的、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业务,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金融消费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加强金融宣传和信息披露,增进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产品的了解和相关风险的识别。总之,要通过促进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最终促使其增强竞争力,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全社会的大事,当地政府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当地政府要明确信用管理的协调部门,牵头成立由工商、财税、社保、质检、公安、法院、银监局、人民银行、信息等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升我市良好的诚信环境。只有增强企业信誉,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才能使银行和企业在改革中共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尽快设立中小企业联合征信机构,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网,向社会公开。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在评级指标的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效益性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评级体系鼓励和支持守信企业,加大对造假、逃废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不照章纳税等失信企业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2、有关部门要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有偿咨询,建立银行同业的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对于发展前景良好、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可建立“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名单;对于有骗贷或违约行为的中小企业,应在金融同业中予以通报,增加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防止其多头融资,套取银行信用。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企业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机制和制度。

3、努力构建中小金融机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互合作,共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格局。逐步改变中小企业单纯依靠中小金融机构贷款的现状,并配套出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措施。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完全依赖中小金融机构贷款的局面,提高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例,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完善政策和法规鼓励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构建完整、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减轻银行信贷资金压力。
4、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企业获得贷款的必要保证,也是有效维护银行债权的手段之一,担保机构要简化手续,成为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真正起到为中小企业担保作用的机构。担保机构的作用发挥得好,就能为企业取得资金起到关键作用。在这一点上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建立由政府部门扶持的担保基金或政策性担保机构。进一步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改进担保服务,科学设计担保机制,积极出台各项相关政策,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如商业担保机构、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等。同时,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资金资助及补偿、受保企业及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与损失分担、政府的协调及监管问题进行规范并形成制度。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行业资料、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16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

㈧ 邮储银行开业庆典讲话3篇

邮政银行开业了,在开业典礼作讲话致辞,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邮储银行的开业庆典讲话,仅供参考。

邮储银行开业庆典讲话篇一:

同志们、朋友们、乡亲们:

在这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美好季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邮政储蓄银行XX支行揭牌开业仪式,这是XX县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要事,也是全县金融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喜事、盛事。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XX县县邮政储蓄银行XX支行揭牌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行全体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壮大农村金融主体,着力优化金融服务,全县金融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截至2011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7.35亿元,贷款余额23.30亿元,全年新增“三农”、中小企业贷款3.53亿元;缴纳税金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197万元,较2010年增长42%。

县邮政储蓄银行自成立以来,充分依托行业优势,立足“三农”,服务城乡,在机构设置、产品开发、服务方式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扩大信贷投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文明幸福XX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邮政储蓄银行XX支行的成立,标志着县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必将为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发挥重要的作用。

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在机构设置、贷款担保、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希望县邮政储蓄银行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展的运作模式,着力将邮政储蓄银行打造成信誉好、业务精、服务优的特色银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要增强服务金融意识,创优金融发展环境,支持全县金融业发展壮大。 最后,衷心祝愿XX县县邮政储蓄银行XX支行开业大吉,兴旺发达!

邮储银行开业庆典讲话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紧张的筹备,XX行今天正式开业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支行,对出席今天开业庆典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对银行分行的支持和厚爱表示诚挚的感谢!

自支行获批筹建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经XX多月时间,圆满完成了筹备期间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精心计划,确保筹建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支行筹建工作方案》要求,成立了筹备工作组,各职能小组在总行党委领导下,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创作性开展工作,确保了支行各项筹备工作的有序和顺利开展。

二是坚持内控先行,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按照监管部门内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总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在我行已有的、较为完备的内控体系基础上,根据支行的业务范围及运作模式,对支行开业后所必须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和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内控与监督制度,为确保分行开业后的稳健经营奠定了基础。

三是广招人才,强化训练,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本着人员本土化和德才兼备的人才概念,我们按照省行的用人标准和支行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地区,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通吸收了大量优秀的员工,全体员工分批集中参加了省行 企业 文化 、岗位技能培训,并且全部通过了上岗考试,达到了上岗要求,为开业后给广大客户提供文明高效、热情规范的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

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行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秉承源远流长的文化,以务实的态度,诚信的理念,开放包容的胸怀,廉洁高效,精心打造“邮政储蓄银行”品牌,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立足,服务,以优异的业绩回报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厚爱,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恳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行的发展。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邮储银行开业庆典讲话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风和日丽、花红柳绿的时刻,我们相聚在美丽的XX,共庆支行隆重开业。这是银行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行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银行全体干部员工,对出席今天开业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关心和支持我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家兴于齐,业旺于商。邮储银行成立三年来,始终坚持:“根植城乡,服务大众”。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经营业绩不断攀升,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截止目前,我行总资产达到XX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XX亿元,各项贷款余额XX亿元,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

XX县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矿产资源丰富,也是倍受瞩目的投资创业热土。支行开业以后,将会充分利用的区位优势和优质客户资源,融资功能将会更加强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也会更加显著。

希望支行以开业为契机,充分发挥“邮储”独特的体制和机制优势,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秉承齐文化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积极向当地同业学习,自觉融入当地经济发展潮流,坚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管理、高质量运行,为客户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将支行打造成为精品银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以优异的业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厚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齐心齐行,共商共赢!

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㈨ 地方政府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政府职能 为金融机构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创造环境

蔡宜春

金融机构一般都是中央直属单位,管理体制也是自上而下的总分行制,但其服务对象却是当地民众与当地经济,在服务当地的过程中才能壮大自己。所以,地方政府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以提升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地方政府应当利用不同金融机构各自的特点,正确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一、地方政府要与各级人民银行协调关系,充分了解掌握中央金融政策的变动与贯彻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当地经济发展方向。我区的金融发展情况与全国有很大不同。为了及时调动资金,保证经济正常、均衡发展,商业银行往往不得不向政府有关部门发放临时周转贷款。但不同时期金融货币政策的不同常常给贷款带来困难,使商业银行在执行金融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处于两难的 尴尬境地。地方政府如果能预先了解掌握金融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就能在制定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时把握轻重缓急,从而有效取舍,做到发展与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二、地方政府要与银行监管部门保持实时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当地金融运行情况,为商业银行健康运行提供有利环境和通道,确保金融稳健运行。由于金融市场规模有限,金融行业内部的竞争也相对激烈,特别是政府类存款这一块,更是肥美可羡。有时会出现人为因素的介入,导致竞争的不公平,使金融机构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由于受当地从业人员的制度执行水平限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一些问题,影响地方经济正常运行,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政府应责成银监部门严格监管,避免人为问题的发生。要加强协调与指导,创造适当环境,治理“三乱”,有力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三、虽然银行商业化已经多年,但各家银行在专业银行时期的长处并未完全消失,在执行不同领域金融服务时可能还存在差别。如中行的国际金融业务、农行的农业金融业务、建行的中长期金融业务、邮储银行的与邮局汇款紧密联系的邮政储蓄业务,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服务内容与特点等方面,都仍然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有意识地引导各商业银行使其短处变长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其原有的长处,保证金融服务的质量与速度。

四、在用好用足国家优惠金融政策的同时,关注各金融管理条线政策、制度的平衡性,及时协调、充分调动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形势看,我区将长期处于执行国家优惠金融政策的局面。怎样用好用活用足国家优惠金融政策,政府应当关注、支持、鼓励、创造条件,不放弃任何有利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在各商业银行管理条线中,经营亏损或高成本现象给商业银行带来经营困难,其总行对于经营补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补贴与否、补贴多少都不一样。这常常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应当及时出面协调,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为金融员工争取更多的应得的利益,使经营环境更加公平合理,这对于化解矛盾、激发热情是大有助益的。

地方政府是当地经济的领航员,各金融机构服务于地方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重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其它因素过多,必将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

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和服务是具有能动性的。金融机构应当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各项金融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密切配合各级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开展文明、有效的行业竞争,不断研究市场,强化体制与机制改革,实行规范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采取适合群众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方式和措施,防范各类风险,千方百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地方经济大发展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转

㈩ 近年来长兴经济发展情况是近年来哦 历史不要

太湖明珠——长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84.92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9.0:57.1:33.9调整为9.2:55.8:35.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9132元,比上年增长10.5%,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5729美元。 财政收支: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实现进位提档,分别从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2009年上升到46位。 太湖明珠——长兴,投资环境日趋优化 长兴县政府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长兴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将以配套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路段和建筑,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新兴城市。 长兴经济开发区,已连续六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强开发区”,并连续两次入围“长三角最具竞争力开发区”! 2001年以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在30%以上。 2008年,长兴经济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38.2亿元,同比增长36.6%,实现财政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5.9%;2008年,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合同利用外资7200万美元,实到外资2200万美元的佳绩,在全省5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名列第7位。长兴经济开发区已经逐步形成了电子电源、新型材料、新型纺织、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绿色能源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长三角倍受青睐的投资福地之一,连续六年名列浙江省十强的业绩成为“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长兴。同时,还有包括中国海信、美国惠尔普、美国江森、德国海尼尔、日本高田等多家全球500强公司。长兴经济开发区内建有海信工业园、日资工业园、汽配工业园、总部经济园和科技创业园等六大专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在省级开发区中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电厂余热供汽和来自国家“西气东输”的洁净天然气供气条件,更达到长三角开发区的一流水准。同时,长兴县经济开发区专门规划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产业园,成立了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波罗的海-长三角技术转移中心和浙江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并已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 目前,长兴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环保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储能电池产业已经成功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锂电池、镍氢电池、光伏电等储能电池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太湖明珠——长兴,贸易和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内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商贸流通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5亿元,增长16.0%。其中城镇零售总额39.32亿元,增长17.4%;城镇以下零售总额51.83亿元,增长15.0%。批发零售贸易额80.62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8.57亿元,增长15.2%。全县共有各类交易市场 41个,其中生产资料交易市场 6 个、农产品交易市场26个、日用工业品市场6个、其他商品交易市场4个。全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家,全县市场成交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8.1%。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9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入境游客17232人次,同比增长35.1%。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景点门票收入1120万元,增长124%。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3亿元。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有所下滑。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6.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对外出口总额5.68亿美元,下降15.0%。全县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17.1%。全年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40家,新增海关A类企业33家,海关、商检长兴业务机构挂牌开办业务。 招商引资逆势突破。全年合同外资3.7亿美元,实到外资1.73亿美元;新批准外资项目52项,其中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8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有2个。引进县外内资项目253项,协议利用资金134.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61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一产项目9项,实际利用资金0.45亿元;工业项目224项,实际利用资金38.3亿元;三产项目20项,实际利用资金4.87亿元。 太湖明珠——长兴,金融支撑有力 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8.14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106.52亿元,含工业贷款25.72亿元、商业贷款3.4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105.46亿元。 2009年各类保费收入5.67亿元,上升26.8%。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7亿元,上升31.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6亿元,上升24.4%。 农 业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农业增长值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2.6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3.57万亩,总产量27.5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4.06万亩,总产量3.28万吨。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年预算内支农财政总支出3.2亿元。现代农业成效明显。七大特色产业新发展6.75万亩、总产值达到25.8亿元。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组织7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5只,我县成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水利总投入3.02亿元,其中农村水利建设资金0.5亿元。全年农田灌溉面积44.86千公顷,完成河道清淤143公里,建设标准堤防43公里。年末实有固定机电排灌站2135处。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34.56万千瓦,耕地机械动力5.93万千瓦,机耕面积54.1万亩,机收面积56.83万亩。全年农业用电2263万千瓦时。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企稳回升。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产销率达到96.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1.22亿元,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21家,比上年增加56家。 工业运行质量持续提升。2009年全县“亿千”企业达到86家,当年新增20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 274.62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6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完成利税总额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0%;完成利润总额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88.2%。 建筑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66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33.5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20.5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5.6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56亿 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9.78亿元,同比增长35.4%。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7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79.74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7.06亿元,增长23.2%。限额以上投资项目共656个,完成投资148.7亿元,同比增长24.8%。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2.56亿元,增长4.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62.7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19.91万平方米,增长114.1%;商品房竣工面积18.9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5.7%;商品房销售面积82.5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51.9%;商品房销售总额44.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7% 交通和邮电通信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全县公路里程数达到1977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38公里。其中,准四级以上公路里程181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8.7公里。年末拥有私人汽车26692辆。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481万人次,增长5.2%;客运周转量47178万人公里,下降8.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5640万吨,其中公路运输1338万吨,水路运输4302万吨。全年公路、水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70.64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6.77亿吨公里,增长5.4%;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3.87亿吨公里,增长5.2%。年末拥有船舶2083艘,其中货船1978艘,拖船9艘,驳船96艘。 邮电通信市场稳定。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4.8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全县各类用户总量66.91万户,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固定电话(含小灵通)21.5万户,下降4.4%;移动电话38.81万户,增长1.3%;国际互联网用户6.6万户,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宽带上网用户6.09万户,比上年增长36.0%。 对外经济对外贸易有所下滑。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6.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对外出口总额5.68亿美元,下降15.0%。全县经济外贸依存度达到17.1%。全年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40家,新增海关A类企业33家,海关、商检长兴业务机构挂牌开办业务。 招商引资逆势突破。全年合同外资3.7亿美元,实到外资1.73亿美元;新批准外资项目52项,其中项目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有8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有2个。引进县外内资项目253项,协议利用资金134.5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61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一产项目9项,实际利用资金0.45亿元;工业项目224项,实际利用资金38.3亿元;三产项目20项,实际利用资金4.87亿元。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太湖明珠——长兴,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全县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内涵不断丰富,龙山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框架拉至5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8%。小城镇建设投入5.4亿元,小城镇镇区规模扩大到30平方公里。年末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1.67平方米;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6.02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11.03公里/平方公里。社区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75%。全年城市供水总量2888.5亿吨,天然气供气总量3243.8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066吨。现有公园11个,公园面积13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3%,中心城区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和省森林城市。 太湖明珠——长兴,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2009年全县环保工程治理投入资金3亿元,其中城镇污水厂管网建设2.2亿元,工业污染治理0.8亿元。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762万吨,达标率为91%;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526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1115万吨。治污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09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4290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7800吨,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7.2千克/万元,比上年下降5%。工业烟尘排放量为7375吨,比上年减少3.5%;工业粉尘排放量15992吨,比上年减少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6%。生态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海股票资讯 浏览:839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后摊余成本 浏览:465
刚开始理财期货和基金定投 浏览: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
荷马金融客户服务中心 浏览:630
外汇开市时间 浏览:974
2017年2月24冰岛币汇率 浏览:562
兰州金汇贷款公司 浏览:635
苦楝股票概念 浏览:558
领信股份股票 浏览:268
关联交易董事会表决 浏览:412
甲方给置业顾问佣金 浏览:194
为落实金融服务经济 浏览:431
南京的银行理财产品 浏览:254
下载了好省怎样看佣金 浏览:282
持牌金融公司的钱不还会怎样 浏览:301
光大证券软件怎样打新股 浏览:871
10月7号欧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508
中航信托上海地址 浏览:151
甘肃银行理财产品赎回 浏览: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