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地方性金融机构下沉乡镇的应对措施

地方性金融机构下沉乡镇的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2-11-02 08:38:58

1. 金融“下乡”这几年:捷信以数字化突破限制 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

文:林安居

ID:BMR2004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不了解共同富裕整体政策要求的人,已经在金融“下乡”的过程中,走在了共同富裕的路上。


作为捷信的老客户,46岁的王芬(化名)2015年就体验到了金融产品带来的便利。从个人消费的手机,到冰柜、空调等电器,再到心爱的三轮车,金融为千千万万个“王芬”带来的不仅是消费的便利,也是农村创业者的希望。




金融“下乡”




2015年,捷信走进贵州,与王芬等自强不息的农村创业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那时,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仅为27%,而同时期美国的信贷人口渗透率为82%。



如今,金融“下乡”已经持续多年。从覆盖范围来看,捷信拥有非常庞大的线下和线上消费金融服务网络,捷信的线下渠道已覆盖到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和乡镇,甚至更为偏远的农村地区。



而针对农村消费需求,捷信也有了长期深入的观察。例如乡镇上的手机专营店、电动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店、农村地区的家电专营合作社等,依托这些地区的线下消费场景,捷信还设计了相宜的金融产品。


捷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侧重于无法享受到传统金融服务的人群,其产品具有覆盖广、易获得、负担得起的性质。


简言之,农村金融产品就是要让乡镇和农村地区的人们能够“用的起”,也可以“一直用”,同时,也能很“方便的用”。


捷信通过提供的金融产品,帮助农村的人群建立起个人的征信和信用记录,为他们未来常规化使用金融产品,提升生活品质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金融教育等“软服务”也正在深入农村。捷信自在中国展业以来,持续针对中国的社区、学校以及农村等这些金融教育匮乏的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这些地区的人群增强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增加防风险意识。



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全面“下乡”,捷信在消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这个话题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金融“下乡”正迎来其付出后的成果。


数据显示,多年来,捷信已累计为超过5500万客户提供了金融服务。据统计,曾经有65%的捷信客户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服务。通过捷信的金融服务,这些客户不仅改善了基本生活,而且藉此获得了银行的授信,从而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持续创新




捷信的企业 社会 责任工作主要专注于三大支柱:即金融教育、民生改善(帮助中国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公共 健康 。


不过,践行 社会 责任、实现企业价值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方面,企业为 社会 带来的“正能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能力及平台实力;另一方面,企业的 社会 责任总面临各种现实的阻碍。


作为全球消费金融代表企业,捷信从根本上就有着承担 社会 责任的价值信念和优势。长期以来,捷信通过 科技 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规模都位居前列,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一线品牌。


技术能力不仅成就了捷信过去的行业地位,也奠定了其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知识驱动 社会 的今天,金融平台更需要用技术突破层层限制,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消费金融领域,捷信的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度地与业务和消费场景融合,让广大消费者无论是身处北上广,还是三五线小城和乡镇,甚至更为偏远的农村地区,都可以通过便捷的全渠道平台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


贷后客户服务创新层面,捷信专门打造了‘三层客户服务体系’。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依次为客户提供自助服务、智能服务和专员服务。”


2021年年初,捷信升级了“还款超级决策大脑2.0”。作为捷信独立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高可用、可配置、用户友好的决策系统,依托捷信的海量 历史 数据和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客户的还款行为偏好、 历史 成功率、渠道响应速度、价格等,为客户智能选取最优质的还款渠道。这对身处农村地区还款渠道非常有限的客户来说是特别实用的。


技术正在突破地域等种种限制,将金融传输到每一位有需求的消费者面前,无论南北、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高净值人群还是较低收入群体,都将享受技术和金融带来的便捷。


在此情况下,捷信也在不断进行数字化升级。2020年年初,捷信启动“2023战略”,大力发展金融 科技 ,通过数字化创新和变革保障产品服务的持续创新能力。


近几年,捷信还积极 探索 与中国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吸纳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全面推进捷信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捷信1~5月的盈利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综合盈利。


技术不仅造就了捷信过去的成就,也引领着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技术不仅破除重重阻碍,让金融的纽带将各地联接,也促进金融的耕耘,为金融“下乡”、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促进共同富裕




将金融“下沉”到各地农村的捷信,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带上了共同富裕的基因。


捷信建立庞大的线下和线上消费金融服务网络,覆盖到目标人群所在区域。一边是金融服务网络触达偏远地区人群,另一边则是大量被发掘的个人征信和信用记录“反哺”金融服务网络。


在此过程中,服务实体经济也一直在路上,尤其对于农村创业者,捷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作为捷信的老客户,王芬于2019年在自己的家乡——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脚下开起了“农家乐”。通过捷信的帮助添置各种电器、货物以及交通工具的创业过程还历历在目。


用金融手段帮助农村民众以及小微企业,是最直接地促进共同富裕行为。除此之外,很多看似与共同富裕并无关联的行为,实际上早已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同频共振。


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践行 社会 责任。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捷信提供近1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支付延期,帮助50多万客户应对疫情,并多次向湖北地区进行善款和物资捐赠。


与此同时,捷信一直致力于通过金融知识普及公益行动,来消除贫困和促进共同富裕,其把在中国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作为长期战略,并纳入其“2023年战略”中。截至今天,捷信的金融知识普及受益人群已超过600多万人。


除此之外,在公众 健康 、精准扶贫、公共卫生和文化交流等多个重要领域,捷信为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和宜君县修建了集雨池和供水基础设施、支持云南省马苏坡县的水净化项目、救助甘肃省秦城县7个深度贫困村脱贫、帮辅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留守儿童、辍学儿童和贫困儿童……


金融的力量至关重要, 科技 金融平台也已经走在了共同富裕的路上。如今,捷信仍然在为乡村振兴而努力,持续不断地 探索 金融教育、生活改善、医疗 健康 等领域,为客户、员工和以及 社会 公众创造更多价值。 (GG)


2.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金融部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破解融资难题,加快推进“强工兴城”战略,根据县委安排,5月7日—9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提高银行存贷比、破解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及县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工业园管委会和驻县各金融机构有关情况汇报,到民辉化工、山谷泉酒业、凯达服装、森源电子等园区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全县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553896万元、718423万元、849356万元,分别增长26.49%、26.67%、18.2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0080万元、377253万元、456952万元,分别增长33.75%、34.45%、22.97%,其中2011年贷款余额比2009年净增186872万元;三年存贷比分别为48.76%、52.51%、53.80%,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存贷比水平。2012年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22732万元,增幅为7.9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4988万元,比年初增加18036万元,增幅为3.80%,贷款增加额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39300万元,增长率全市排名第10位,比第1位湖口县低8.51个百分点;存贷比为51.48%,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12.8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0.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56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为24.58%,全市排名第10位,低于去年同期18.9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4.21百分点,低于全省25.87个百分点(见附表1、附表2)。

二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多年来,我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服务我县“强工兴城”战略,不断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9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 78亿元,其中,2009—2011年分别累放贷款21.8亿元、27.9亿元、28.3亿元。从增量看,“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从存贷比情况看,除农发行属政策性银行,存款业务少、存贷比高,没有可比性外,其他8家金融机构2009—2011年三年平均存贷比较高的是建设银行、信用联社、九银村镇银行和九江银行,建设银行三年平均贷存比为62.57%,信用联社为60.27%,九银村镇银行为60.12%;存贷比逐年增加的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规模较大的是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2011年贷款余额均突破5亿元。从贷款规模增量上看,信用联社的增量最大,从2009年的6.3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59亿元,增加4.23亿元;其次是农业发展银行,从2009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75亿元,增加3.25亿元(见附表5)。

从贷款投向结构看,截止2012年3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74988万元,其中:公共投资(重点项目)类贷款9895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0.83%,主要分布在农业发展银行33300万元、九江银行22965万元、农业银行19000万元、建设银行11024万元;企业类贷款7057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4.86%,主要分布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房地产类贷款6420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3.52%,主要分布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全部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支农惠农类贷款15496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2.62%,分布在信用联社和农业银行;其他类贷款8629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8.17%,主要分布在信用联社、九江银行、九银村镇银行(具体见附表3)。

三企业及个人授信档案建立情况

近年来,为打造我县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各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了中小企业和农户评级

授信工作,并建立信用档案。目前,县信用联社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6800户和小微企业信用档案94户,已建立信贷档案并已核发贷款证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可凭本人身份证和贷款证到信用社柜台直接办理贷款手续;九江银行和九银村镇银行充分发挥灵活、快捷的优势,在风险可控、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新增授信客户3天内可将贷款发放到客户手中;县农行主动贴近“三农”、服务“三农”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实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信贷原则。

四我县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所出台的政策措施

为更好地发挥我县金融机构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信贷投放,促进全县经济赶超发展,县政府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存贷比例、新增贷款用于当地投放比例等制定奖励措施,在每年的“三干会”上,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金融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为加强信贷融资平台和信贷中介组织建设,2009年1月,根据省财政厅和县政府的协议,我县在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中投资认股500万元,省公司在我县设立分公司,即: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修水县分公司。目前,该担保公司累计上报项目26个,上报金额9600万元,实际为我县企业担保贷款15笔,担保金额达6270万元。2010年5月,由县财政出资又组建了县创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对125户企业进行了贷款担保调查,审批通过了59户企业贷款担保请求,发放了担保贷款2680万元。此外,由县工信委、县人民银行、县中小企业局、县工业园管委会等单位联合搭建信贷融资平台,每半年组织一次银企对接座谈会,加强银企对接。今年4月,在多方共同推动下,我县启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暨“银园保”项目,对于缺少抵押物、缺少可供质押应收账款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先后成立了修水县南城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修水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四类平台公司。截止2012年4月30日,政府平台公司向本县银行贷款本金96200万元,余额83700万元。

二、制约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我县各金融机构在服务“强工兴城”战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我县金融机构信贷投入不足、投向结构不优、存贷比低、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机制不健全。一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县政府虽然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但是没有完全按照办法规定兑现奖励政策。二是缺乏有效的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起政府及其部门、银行和企业之间长期、科学、诚信的信息传递渠道。虽然每年都召开银企对接会,但后期的跟进服务不到位,一些好的优势项目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由于不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加上金融机构不能获得企业的准确信息,贷款支持时效性不强,导致无法及时取得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支持。三是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是财政在担保基金、专项财政贴息、信贷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财政性资金存款配置不平衡。县城行政事业单位个人工资代发业务多年集中在中国银行和九江银行,不利于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和放贷;社保基金虽然按照要求在四大国有银行和信用联社开设了帐户,但是否根据各行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没有明确规定。至2012年3月末,全县财政性存款余额82863万元,主要分布在工行10969万元、农行9000万元、中行25000万元、建行18000万元、农发行2999万元、九江银行6300万元、信用联社5351万元、邮政储蓄2132万元、村镇银行3112元(各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情况见附表4)。

二诚信体系建设薄弱。一是少数企业、个人信用观念淡薄、偿债意识较差、还款意愿不强,甚至存在恶意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还有极少数国家公职人员故意拖欠银行贷款,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如:县农行反映,惠农贷款本息违期三个月以上的不良贷款已突破1.3%,且有600多万元违期三个月以下即将进入不良的贷款,如不良贷款率超过2%,省农行就会停止县农行新办惠农贷款发放业务;二是有的企业经营者依法守信意识较差,个人的不良诚信记录导致企业总体信用下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三是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力度不够,金融司法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企业自身条件不足。一是经营管理粗放。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以粗放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居多,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抵御风险能力弱。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报表资料残缺不全,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度不高,有的企业根本无法取得财务数据,看不到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银行难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和经营动态。三是资信等级低。不少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或成长阶段,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往往难以达到信用评定等级要求,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四是有效抵押物不足。有的企业前期手续不完备,产权不明晰;有的企业租赁厂房生产,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

四金融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贷款审批的环节多、链条长。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权制、集中制的信贷管理模式,县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权限低,即便有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也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相关要求,逐级上报,层层审批,手续繁杂,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信贷服务和信贷产品创新跟不上。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僵硬,信贷产品单一,认可的抵押物少,多数银行贷款对企业机械设备抵押不认可。三是贷款成本较高。据企业反映,有的银行预收的贷款保证金比例过高,1000万元贷款要扣除100多万元保证金。在贷款审查过程中,金融机构指定的中介机构评估、审计收费不合理,几百万元贷款,中介机构评估、审计收费叫价达七、八万元,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四是金融机构对自己的信贷产品宣传不够,与企业沟通对接少,不少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了解不清,不知如何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五是少数银行为企业服务有差距。有的银行考虑到工作负荷重、放贷成本较高、风险大,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银行为吸引企业开户存款提出了诸多优惠条件,但当企业有贷款需求时,却不能得到银行的帮助和支持。

五担保公司发展滞后。目前我县已注册的担保公司有3家,但真正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只有2家。受注册资金的限制,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不足。县创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由于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低,影响了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程度,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不认可该公司的担保资格,目前只同九江银行修水支行建立融资担保业务关系,而且银行给予的放大倍数小。担保公司的单体规模小,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不能享受国家对担保公司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已成当务之急。

六贷款投向不合理。对重点项目和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少,大多数银行热衷于商贸性的流动资金信贷,对工业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信贷支持隔岸观火、无关痛痒,只强调重风险控制,不注重支持帮扶,从2012年3月末贷款余额看,企业类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14.86%。

三、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存贷比的建议

为提高银行的存贷比,激励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对金融工作的引导、激励和协调机制。一是建议成立县金融工作办公室,为县政府下属事业单位。明确县金融办对全县金融工作的服务、协调职能,配备或聘请专业人员,研究分析国家金融政策、全县金融运行情况,及时提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建议,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健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由县金融办牵头对金融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予以通报;通过有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尤其是仍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危困企业增加贷款投放,并将其作为对金融部门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设立专门奖项,落实奖励基金,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银行及行长进行重奖;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少、效率低、反映较差的银行给予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报送其上级主管部门,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该行帐户进行清理;也可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对金融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项测评,测评不满意的限期整改,鼓励和调动各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财政性存款与银行信贷投放数量及结构、存贷比挂钩机制。制定政府性金融资源在各金融机构中的分配管理办法,在不违反上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政府性金融资源要尽可能向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好、支持大的金融机构倾斜,加大支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四是建立畅通的协调沟通机制。政府要加强与驻县银行上级行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倾斜政策,扩大对我县的信贷规模。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信贷产品以及放贷条件和企业的贷款需求,通过召开经济金融联席会议、政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贷款营销洽谈会,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搭建交流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共赢。

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县政府要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信用企业、信用村镇、信用农户创建活动,对守信企业和个人实行信贷倾斜政策,倡导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诚信意识。全县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要带头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做打造诚信金融环境的表率,建议在全县开展一次拖欠银行贷款专项清理活动,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银行做好本单位及干部职工个人拖欠银行贷款或担保贷款的清欠工作。建立金融机构和司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提高金融案件审判和执行效率,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县人民银行和有关单位要继续加强征信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扩展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建立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要树立“诚信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提高自身信用等级。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夯实信贷准入基础。一是要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县工信委、县中小企业局要协调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信贷知识和相关业务培训,帮助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使企业财务管理更符合银行信贷要求。二是要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机制。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定期深入贷款企业抽查财务报表情况,检查贷款效益与安全状况,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与银行建立真实的信息互动机制,杜绝资金体外循环、抽逃资产和逃废债务等行为,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三是要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制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视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金融部门要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突破以不动产为抵押物的限制,推出“知识产权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仓单质押性贷款”以及“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小企业多户联保贷款、抵质押循环贷款、速贷通”等多种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品牌,降低企业信贷门槛。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推行企业主个人经营授信贷款来满足企业需求。在还款方式上,可以推出企业按月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减轻企业还贷压力。要继续向上级主管行争取信贷额度和项目,努力扩大信贷规模。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简化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并对信贷事项实行限时办结,要加快银行电子网络建设,实行贷款网上审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县政府要研究出台关于盘活国有资产、做大担保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县财政要继续加大投入,扩充担保公司资本金,力争将县创业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扩大至5000万元以上,使公司的担保资格能够得到更多金融机构的认可,帮助担保公司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和代偿损失弥补资金,增强担保公司的发展后劲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要通过增资扩投、吸引外来资本以及分保、共保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或组建商业性担保公司,提升担保能力。进一步将县直单位闲置国有资产通过有效整合形成可上市抵押资产注入城投集团,夯实融资平台,利用园区土地、房产抵押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二是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到我县开设网点,促进金融机构的合理有序竞争。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工业园区、城市开发区和乡镇增设服务网点,优化金融网点布局,满足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三是要探索信贷融资新渠道。充分发挥信用联社、九江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流程短、放贷时效快等优势,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大力宣传民间融资的有关政策,激活民间资金投入,探索组建新型民间融资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3.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竞争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组织将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加之民间借贷从台下规范后走上前台,逐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将呈现组织多样化、竞争交错化的格局。这种竞争性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大,所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如何进行策略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是党的“十七大”中推进新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农村金融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支持和促进“三农”发展的客观趋势。新形势下,随着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农村金融格局将呈现如下变化:
(一)金融监管力度与农村金融市场规范化程度同步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竞争形势下,各市场主体间出于利益争夺需要,必将与金融监管部门形成更为紧密的博弈关系。一方面,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间的相互监督。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同业监督,竞争将逐渐步入良性规范的轨道,尤其是对新兴金融主体的监管将得到明显加强。农村金融的风险防范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内控制度建设也将得到完善落实。
(二)农村金融机构将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日渐激烈地竞争形势下,各金融机构必然将机构、资金、人才向自身优势业务区域倾斜集聚,以寻求资源配置最优化、经营利润最大化。通过市场调节,各农村金融机构分工将日趋合理,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发挥。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业已完成,面向“三农”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研发的“金穗惠农卡”以其功能齐全、手续简单、实用性强获得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拓展支农领域,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中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初见成效;城市商业银行、国外金融机构面对经济活跃的乡镇金融市场这块“肥肉”,或者先行“试水”,或者跃跃欲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争相产生,初露端倪。此外,民间借贷等“草根金融”一旦规范管理,也将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中一支活跃的力量。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到位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放、非正规金融无合法地位的状况不复存在,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的农村金融体系将真正建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三)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成长,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将受到挑战。竞争中,农村信用社将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业务熟”的先天优势,通过组织形式改革、治理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管理水平提高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竞争能力明显提升,不断发挥农村金融市场主导作用。同时,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组织将落户农村,加之民间借贷从台下规范后走上前台,农村金融市场将呈现组织多样化、竞争交错化的格局。这种竞争性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大后,所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业务交叉领域和收益高回报品种上的竞争将更为明显。但应当看到,竞争将带来效率,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参与者竞相创新金融品种,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资本供给。
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现状
在金融竞争性市场这一竞技场上,农村信用社特点明显、优劣并存。
(一)优势方面
由于具备分布区域性、设立长期性、关联紧密性、决策灵活性等特点,农村信用社在长期发展中确立了自身的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地缘定位优势。农村信用社是带有鲜明的机构地方性、分布社区性色彩,与所在地域的联系更多、更广、更深,农户、企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二是客户基础优势。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网点遍布乡村,与广大农户、中小企业接触贴近频繁,长期以来培植了一大批优质客户,与农村客户的情感联系紧密。许多客户存有感恩心理,金融业务选择上倾向于支持其成长壮大的信用社。三是信息充分优势。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农村金融市场最前沿,对“三农”情况非常熟悉,对农村经济特点和产业特色比较了解,尤其是对农户、企业的信用品质、资金实力、生产经营状况等客户信息掌握比较充分。四是机制灵活优势。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法人,具有决策快捷、传递迅速、经营灵活的优势,这是国有银行所不具备的。
(二)劣势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所限,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竞争中存在以下几方面制约因素:一是传统的经营方式,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占比小,现代化的金融结算方式未能充分、广泛挖掘利用,以至于不能进行信用社的目标客户与市场细分的准确定位,营销能力不强,也不能锁定高质量的自然人和法人与合作组织等主体客户;难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与“三农”贴近、信息源充分的优势条件,对
放出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和风险管理。二是科技手段不强。由于科技人才缺乏,新进大学生员工培训力度不到位,员工对新设备、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致使科技运用不够充分。三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农村信用社多数没有真正建立信息搜集、调查研究、产品研发中心,对创新重视不够,导致业务创新步伐落后,直接制约了业务竞争能力的提高。四是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农村信

用社干部队伍中高素质人才缺乏,加之对现有的管理者培训力度和层次不够,导致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者水平不高,经营理念陈旧,对宏观形势把握能力比较薄弱等。
三、应对金融市场竞争的策略
农村信用社面临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猛然加剧的竞争性市场挑战,既要增强危机感,更要树立自信心,沉着应对,做到扬长避短,改变劣势,做强优势。

(一)抓住“特”字,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
一是要围绕发挥农村金融特色,针对农户、社区居民、企业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开设特色业务网点、服务专柜,把业务触角延伸到需求与效益结合处,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充分体现文化特色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信用社独有的网点优势。二是在保障农户、社区居民、企业基本金融服务的前提下,将机构、网点和人员向金融需求旺盛、区域信用优良、网点效益明显的地区或地带集聚,甚至开辟新的营业网点,以此打造一批高档次、高标准的“精品网点”,不断提高网点资源的配置效益。

(二)“源”于“农”入于“农”,切实提升社农双方的依赖度
农村信用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三农”发展又离不开信用社的金融纽带作用,两者之间可谓鱼水情深。改善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环境,关键的一点是落实深入“三农”的“主人翁”意识,让“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动摇,打好群众基础。吸引农户入股,完善信用社的权力体制,区别社员与非社员的贷款待遇,广泛言路,不断提高信用社的日常管理水平。同时,建立稳固的客户群体网络,畅通联系合作渠道,把目光瞄准“三农”、涉农小(中)企业,守住属于自己的这片阵地。

除此之外,还要切实增强农户的守信意识,从经济和道德上提高农户的违约代价,给农户制造自觉的还款氛围。通过经济手段,给“违信者”以高利率、高贷款准入等惩戒,加大“违信者”违约成本,确保贷款良性回收。在道德层面上,通过加大诚信宣传,让农户明白对信用社违约就是对全体信用户的违约,侵害的是全体信用户的利益,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就提高了“违约者”道德成本,利用舆论的压力,创造合谐的信用环境。
(三)求新务实,不断提升业务创新发展能力
农村信用社要剖析市场、分析客户的融资需求,在风险可控,手续合法的基础上,大胆更新金融发展理念,大力开展金融业务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出以贴近农户与农业经济实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包括:农民理财工具、农民卡类业务产品、百万农户致富工程贷款、出国劳务贷款等。二是要加快服务方式和业务工具的创新,不断简化业务程序和手续,依照客户不同层次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不同实际风险实行贷款市场定价,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推行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方式,力争通过便、利、亲服务吸引客户。三是加强市场分析和研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细分服务。在竞争性市场已经形成的市县城区和竞争性市场暂未形成的农村地区,针对市场竞争性与非竞争性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和竞争手段,逐年推进非竞争性地区的市场竞争措施,形成稳步推进、步步为营的竞争步伐。四是要紧贴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巨大需求,围绕“农民想什么,信用社提供什么”,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让农民享受到各类金融服务,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四)科技兴社,挖掘运用现代金融技术成果
一是积极地招引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现有人才加强科技培训,出台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创新,让科技成为业务拓展的动力,员工智慧化作事业发展的资本。二是注意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加大科技装备投入力度,以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文明成果服务业务发展。三是加快业务网络建设和信用卡业务开发以及异地结算、银行汇票等结算功能的增强,条件成熟的地区开通国际业务,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以此拉长业务短腿,更加全面地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
(五)强抓管理,健全完善内部科学运行机制
一是要及时转换经营策略,确立“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把业务重心对准三农,坚决摒弃“去农化”倾向。二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主任职能,达到相互制衡、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效果,防止
“一言堂”现象发生。三是进一步明确以支农服务为己任和生存之本,建立劳资改革等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全员参与存、贷“两个市场”开拓的积极性,确保信用社在农村竞争性市场中的存贷业务份额同步增长。四是在“增收”的同时注重“节支”,通过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和非盈利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五是建立健全主要管理制度,落实检查监督、监察审计、按章处置等约束措施,切实加强内部控制,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

(六)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银监会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结构的指导意见》不仅明确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方向、目标和要求,而且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指导性文件。实施人才战略,改革用人机制,培养复合型信合队伍。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人是第一生产力。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形势下,谁握得“人脉”,谁就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占得鳌头,就会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争得主动权。具体工作中,要搞好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特别要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岗位轮换作用,加强学习交流,锻炼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热爱信合事业、专业知识全面、会经营、懂管理的各层次专业人才,让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尽快充实到管理人员队伍中。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制定灵活性、流动性用人新机制,努力营造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对新业务发展需要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要保证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给予充足的发展空间,营造和谐发展氛围。同时实行“干部员工淘汰制”对那些因循守旧、不干实事、忠诚度低、业绩差、常违规违纪的干部员工要给予经济、行政处罚,影响恶劣的,要坚决清理出信合队伍。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农村信用社只有急流勇进,主动出击,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机,牢固树立农村金融主力军大旗,立于不败之地。

4. 如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支持的力度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纲领性文件,针对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为广大中小企业营造公平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在资金政策方面,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从不同角度和环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规模实现了逐年增长。
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研究对策,不断完善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采取贷款贴息、担保业务奖励、创业投资引导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创业投资机构围绕中小企业开展业务。
——在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为鼓励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支出,对信用担保机构围绕中小企业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和降低收费标准进行补助和奖励,即按已实际发生的贷款担保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资金。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冲击,中央财政在已安排2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追加安排10亿元资金,对管理规范、资本实力较强的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给予资助,以进一步发挥其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上的积极作用。获得中央财政资助的330家担保机构,共为4.1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148亿元符合政策要求的贷款担保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同时,中央财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明确用于弥补担保机构代偿损失,有效提升了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通过不断探索与规范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247家,当年担保额达到7000多亿元,担保企业户数达到23万户,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业已初步形成。
2009年上半年,财政部与工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第一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项目继续列为支持重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担保机构更好的提升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金融政策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增强金融机构化解中小企业不良资产的能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我部已经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处置办法。2009年3月,我部先后决定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量奖励试点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两项政策措施以涉农贷款业务和涉农金融机构为支持对象,探索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包括农村中小企业在内的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实现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目标。以上政策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有关部门正着力改善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与监管环境,引导和督促银行业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改革力度,开发和丰富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正在推进。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比重。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建设,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这将推进全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大幅度增加。
现阶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落实好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构建长效机制。为此,中央财政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措施,积极改进支持方式,切实提高政策实施成效。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5. 如何完善财政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政策

一、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扶持主要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部分政策存在明显的临时性特征,而且数额有限

如财政部关于呆账核销和贷款自主核销政策,仅对金融机构(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发放并认定为不良的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有效,而此时间段内的新增贷款在近期形成呆账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导致短期内该政策“优而不惠”的结果;银行业监管收费政策实行的是三年一定的收费政策,现行政策2010年到期;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也是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执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税收减免政策则分试点地区和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分别执行至2008年底和2009年底。

(二)部分政策尚在试点中或存在局限,受惠面有限

如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2009年仅在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新疆、云南省等6个省(区)试点,2010年则扩大将江苏、安徽、内蒙古3省(区)纳入政策试点范围。又如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仅针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显然对服务农村且服务时间更长、遗留历史问题更多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不公平。

(三)部分政策缺乏细则与整合,影响了具体执行效果

一是对有关概念内涵与外延缺乏科学的界定容易造成执行的混乱。如关于涉农贷款,在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中,特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统计的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但在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中,涉农贷款特指县域金融机构发放的,支持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贷款,具体统计口径以《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规定为准。根据银发[2007]246号文件,涉农贷款除了农村贷款(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外,还包括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二是现行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有些兑付、奖励条件设置有些笼统;有些程序性规定不甚明了,犹欠细则与整合,特别是缺乏源于基层贷款主体的民主监督及汇总申报考核确认的制度建设;有些则审查、审批程序复杂,各级各部门理解不一致,反复较多,执行成本较高。以上这些都影响到农村金融业务的引导与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部分政策设置门槛太高,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如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工作都强调遵循政府扶持、商业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设置了一系列的条件,如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仅“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仅“对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上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这两个政策同时设计了与贷款增长、不良贷款率挂钩两个门槛,显然由于农村金融成本高、效率低的特点,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水平吸引不大,也不符合制度设计的初衷。

(四)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资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信贷资产质量和统计数据不实,根据2002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报表而计算的资不抵债金额并不是真实的损失数量;另一方面,对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一半损失,短期内靠地方和信用社自身显然是无法弥补的。二是资金支持方式有待完善。与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国家以账面价格收购和剥离银行不良资产以及用外汇储备向银行注资的方式不同,国家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在资金扶持上采取了“花钱买机制”的方式,力求促进改革措施的真正到位。但由于资金扶持条件的有限性和转制期限的仓促性,致使“花钱买机制”短期内唯以实现预期的理论效果。

二、国外农村金融扶持政策的实践及经验

为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很多国家在农村金融扶持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考察国外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实线及经验,对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利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对农村金融服务进行强制和引导

一是政府扶持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美国、法国、日本都由政府出资设立了专为“三农”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并通过立法明确了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和市场地位。印度出台了《银行国有化法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在农村地区设立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印度储备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在城市开设一家分支机构,必须同时在边远地区开设2-3家分支机构,否则将不予审批。二是对金融机构提供“三农”金融服务的责任进行强制或引导。如印度中央银行规定要求所有的银行包括外资银行要有18%的贷款投入到优先领域,即主要与农业有关的领域。《美国社区再投资法》规定所有的金融机构要把贷款的15%投放到社区,政府对达到法律要求比例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

(二)利用财税优惠政策对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鼓励和引导

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各国普遍采取在财政、税收、监管等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一是财政补贴。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就制定了农业改良资金补贴计划,规定商业银行从事低息农业贷款可以得到政府的利息补贴,因特殊呆账而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偿。美国则以财政补贴为保障撬动涉农贷款,农场主可用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作抵押,从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9个月期限的“无追索权贷款”,当市场价格不利时,农场主以农产品现货归还贷款,贷款公司从政府取得损失补贴。二是税收减免。这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优惠政策。泰国、荷兰等国家对主要的涉农金融机构给予长期的免税政策。美国的税法规定凡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25%以上的商业银行,可以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待遇。三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拨款,扩大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如日本政府通过提供低利贷款和认购低息贷款,为涉农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可向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票据筹集资金。

(三)把合作金融作为农业金融制度的基础加以重点扶持

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金融的参加者多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如美国国会于1937年决定对信用社享受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的待遇,并在《联邦信用社法案》中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美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其社员的储蓄性股份,作为一种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由储备、公积金和未分配的盈余这三部分组成,并不包括储蓄性股份,所以社员存放在信用社的资金名义上仍被称为“股份”,其收益也即为“红利”,而不是利息,从而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这两大免税特点使信用社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金融机构。日本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全国联网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扎根农村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农村发挥着信贷主渠道的作用。

(四)通过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促进农村金融的规范发展和规避风险

在不断通过各种政策强制、鼓励和引导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的同时,各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保险、担保、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等的建立和健全,以便促进农村金融的规范发展和规避风险。一是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美国于1938年颁布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并在此后进行了多次修正以对所有农作物进行保险。日本早在1929年就颁布了《家畜保险法》,经过多次修改补充,目前,形成了《农业灾害补偿法》。法国政府于1960年7月通过法律规定实行农业保险,1964年建立了农业损害保障制度,拓展了保险范围,并由国家农业灾害委员会负责补偿受灾农民的损失。1982年又通过法律强制实行自然灾害保险。法国农业保险体系基本上由私有保险公司组成,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法国通过地方农业局对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向农业合作社提供的农副产品收购贷款进行担保;日本政府农林渔业信用基金协会和农林中央金库则共同出资设立了农林渔业信用基金(日本政府占83%),对农林中央金库体系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其发放涉农贷款。三是改善公共信息服务。德国建立了面向农村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信用体系、土地抵押品登记制度等为农村金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三、借鉴外国经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扶持政策的建议
国际经验表明,给予农村金融政策扶持是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应充分借鉴外国经验,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实情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三农”有效配置。

6. 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下滑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1、要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充分运用TAF等工具,对流动性出现暂时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2、提出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可能意味着未来利率有更大下调空间,因为创新金融工具一般在利率降至极限后才会使用。
3、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区域协调发展的信贷投入。4、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5、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均衡管理,加强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个人外币现钞提取和结汇管理。

7. 金融科技下沉需要跨越几重障碍


文|车宁

庚者,更(变革)也;子者,兹(于此)也。时值庚子,中国经济 社会 发展再度迎来变革之年。表现在实体经济,是生产力的新老更替、生产关系的全球盘整;反映到金融领域,则是金融 科技 的下沉、普惠服务的勃兴。

然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浩浩汤汤 的金融 科技 下沉趋势的最终成形,也有赖于以下因素的交互作用:

一者,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吃饭”业务的“公(司业务)机(构业务)房(贷业务)”风光不再, 科技 企业流量红利、资本红利见顶,业务“出海”频遭掣肘,两者对新发展引擎的渴求构成了金融 科技 下沉的起点。

二者,对公领域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对上下游小散伙伴的整合,零售领域小镇青年、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展现,以及疫情防控下中老年人对线上消费方式的接纳,为金融 科技 下沉提供了丰厚土壤。

三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网等前沿 科技 及其商业模式对传统经济的深度改造和消费行为的深刻影响,为金融 科技 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和运营手段,最终使得业务下沉由可能变为现实。

不过,即使金融 科技 下沉已是大势所趋,我们仍依旧要进行艰辛的 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乃至 社会 所需要的并不仅是“乘风破浪”的豪情,也需正视前进途中的多重障碍。

理解金融 科技 下沉的障碍首先需要理解金融 科技 下沉的意义。

其一,金融 科技 下沉可以从工业化到信息化层面进行理解。银行等被嘲讽为“工业时代的恐龙”并非空穴来风,股市上的低估值也源来有自。

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虽然古已有之,但其发展壮大乃至呈现为当今形态,却只有工业革命后的短短一两百年时间(在中国还要更短)。金融过去的壮大受益于工业化,但金融未来的发展却受制于工业化。

因此,金融 科技 下沉所需要 探索 的并不仅仅是实现渠道和技术层面的线上化、信息化,也不仅仅是利用 科技 手段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覆盖、防控风险,更多是要实现展业方式、组织机制从工业化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跃迁。

其二,金融 科技 下沉也可以从城市化到城镇化层面进行理解。除工业化外,城市(镇)化是推动金融发展的另一主要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不断走高的城市(镇)化率相伴随的,一直有(大)城市化还是(中小)城镇化的争论,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有不同侧重。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对居民吸纳能力的饱和、城市治理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提升的瓶颈,特别是新冠疫情对“大城市病”的集中暴露,使得城镇化发展路径再次抬头。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有必要因时而动,向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下沉,并在其中找到服务实体经济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其三,金融 科技 下沉还可以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到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层面进行理解。随着由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的民粹主义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泛滥,一时间“退群”、制裁横行,全球化快速向区域化、本土主义衰退。

一方面,与经济基础和国际秩序的变迁相适应,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也需要降低对国际(及其衍生)业务的依赖。另一方面,在将以前对外产能和国内需求嫁接的过程中,金融 科技 其实也大有可为——金融可以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市场化方式引导企业转型; 科技 则可以提供新的交易平台和生态,降低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因此,金融机构 科技 下沉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也非从城市到乡村的降维打击,而是与时代脉搏相关,走出普惠服务的可持续之路。明了于此,就可以正确识别谁是真正的“敌人”(障碍),谁是真正的“朋友”(助力)。

首先,技术对业务的改造和提升具有局限性。 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金融 科技 更是服务手段的手段。虽然出于商业目的,市场上充斥着诸多对于金融 科技 的溢美之词,然而其真正作用的发挥并不乐观。金融业务下沉所面对的问题即非 科技 所能全部解决,也不需要 科技 来全部解决。

比如面向县域小微企业的线上信用贷款,大数据虽然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分析,使金融机构能够获取客户的全息画像,更准确全面地把握客户,但在风险控制上依旧不能代替对物的抵(质)押,不能提供优先受偿的手段,而后者连同数据的获取、使用、存储、转让等是法律而非 科技 所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技术本身也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相对于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诸多前沿 科技 的真实作用和影响范围本就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前沿 科技 也还处于孵化阶段,能力并未完整展现,与之相应的商业模式也未完全成熟。

比如利用区块链来解决供应链上小散商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虽然区块链是将信任由人转移到算法,甚至鼓吹信任可以上升为信仰,但是一者其运行效率相对低下,不能支撑高频的零售业务,这就大大限缩了其作用发挥的空间;二者其仅能保障上链信息的安全可信,但对信息上链之前的问题却爱莫能助,然而恰恰是上链前而非上链后,线下而非线上才是小散商户信息造假的重头。

最主要的,金融 科技 下沉还不能提供与“公机房”、消费互联网等量齐观的业务贡献,更没有走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因此也就消减了相关企业的信心和动力。相对于民间金融,金融机构和 科技 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批量经营和风险管控。

对于前者,县域及乡村很难提供可以大量标准化经营的场景,小微企业信贷更是如此,金融机构的成本控制和损失发生的大数法则作用发挥有限;对于前者,比如银行等之所以躲在大型企业、国企、公用事业等客户服务的“舒适区”难以走出,关键不在利润挣得多,而在风险管得住,而反观下沉市场,则很难提供如此优质的资产。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特殊挑战还在于,移动支付主导权的丢失使其 科技 下沉趋于被动。从现在复盘的结论看,正是移动支付的失利导致了金融机构和 科技 企业在互联网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表面看来,移动支付本身利润微薄(甚至免费提供)却投入巨大,与信贷理财相比可谓边缘,然而它却是金融发生频率最高、场景贴合最强的业务,无论对于眼前的客户活跃度还是长远的数字化转型都意义重大。

在支付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信贷缺少了有力的数据和场景支撑,转型顾虑重重、步履蹒跚,理财也是不堪大用(利息高了负债成本上升,利息低了被骂“吸血”),这些都削弱了金融机构争抢县域市场主动权和制高点的能力。

金融 科技 的逻辑虽然可以简单描述为线上化、数字化,但目前线上渠道并不能完全代替线下网点的作用。当前,线下网点关停风潮愈演愈烈,根据银保监会公开的信息,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1332家银行网点关停,而其主要理由就是金融 科技 的发展、线上业务的活跃。 不过,对于渠道作用的发挥,并没有所谓线上一定比线下先进之说,其考量也并不应简化为单纯的成本核算。

质言之,金融 科技 下沉还需线下网点的支撑:一方面,线下网点可以提供信息,在县域及乡村市场,技术和系统所能收集整合的信息有限,还不能脱离传统方式的护持;另一方面,线下网点还可以提供信任,在三四线城市及县乡,熟人 社会 色彩浓厚,在市场中有没有“腿”(网点及人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客户乃至政府的观感,进而影响业务的开拓。

如果说线下渠道更多影响 科技 企业下沉的空间,那金融脱媒则更影响金融机构 科技 下沉的效果。

市场下沉所考验的已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能力,还考验其信息整合能力、 科技 开发能力、产业组织能力乃至生态建设能力,而后四者无疑是金融机构的短板。

以新冠疫情之后的经济重组来说,一些工业龙头企业比如海尔,就在政府支持下用工业云平台支撑企业复工,而头部 科技 企业更是不甘人后,支付宝就从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面向国内全服务行业开放平台,用数字化助推服务业提质扩容。

这些举措不仅仅是削弱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企业客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深远的是其提出了与场景、伙伴深度结合,与下沉市场、数字经济高度契合的金融新玩法。除了资金融通,业务生态的金融脱媒也愈演愈烈地开展起来。

在下沉企业自身层面,下沉障碍来自于供需落差。这种落差形象地说就是一二线城市的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的业务人员和产品经理去猜甚至是“塞”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客户的金融需求。

然而一则,下沉市场客户的需求有其特殊性,其知识背景、信息获取及风险偏好都不同于大城市白领所在、所熟悉的人群,部分业务领域特别是对公信贷等并不能拿标准化产品来来去去复制粘贴。

二则,从来不存在一个抽象化的下沉市场,从一二线城市金融服务发展经验看,城市和网络是磨平人们需求个性、创造标准产品的两大动力,而这两者的作用在三四线城市与县城、乡镇、农村无疑是逐级衰减,于是就形成了金融机构和 科技 企业其实并不熟悉、更加细分的市场环境。

另外,相较于 科技 企业,传统金融机构还有其自身的理念障碍,它们更多是从自身业务而非外部场景出发应用金融 科技 ,对客户需求理解不全面、不深入,更遑论“超预期”满足。在下沉市场,金融 科技 和金融产品仅仅是“够用”,而远非“够好”。

在公共服务提供层面,下沉障碍来自于市场环境。

一者,金融 科技 的作用发挥需要有良好的法制保障, 比如,为金融 科技 发展的良好生态,需要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来统一建设,避免线上的“断头路”。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司法,维护风清气正的服务环境。

二者,金融 科技 的作用发挥需要有良好的公共设施, 比如,作为驱动金融 科技 运作“原油”的数据,就需要政府及行业组织加强确权和整合,提供通用的公共平台以激发多方主体的合作意愿与行动。

三者, 金融 科技 的作用发挥还需要良好的政府施政,比如,由于地方银行在股东构成、作用发挥乃至 历史 渊源上的特殊性,下沉市场的地方政府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主义”,影响所及就连大中银行也不免“受气”,这首先不利于金融机构、 科技 企业通过 科技 等手段均等地开展业务,也不利于当地金融市场的 健康 发展,更不利于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保护。

障碍是催人奋进的力量而非逡巡徘徊的借口。

从实现路径来看,金融 科技 下沉并不是靠技术多前沿、资金多雄厚、模式多精致,恰恰相反, 科技 下沉依赖于一项项具体而细微的技术积累,并在积累中不断进化;同时还依赖于一件件百姓日常需求的满足,并在满足中积蓄力量。就是在这样普通的“升级打怪”而非 历史 宏大叙事中, 科技 下沉终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具体来说,各方可从以下方向努力,提升 科技 下沉的含金量。

对于政府来说,关键是加强治理能力,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软件(法制)建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更重要的,是有的放矢地建设本地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数字基建”,整合各方力量对前沿场景、基础科学、交叉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包括政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在内的数据共享,引导企业主动承担助力伙伴数字化转型的 社会 责任,进而形成良性的分工体系,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除此之外,政府还可考虑引入行业自律组织、 社会 专业机构等“第三部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使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执行市场原生秩序的作用,行使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功能;另一方面发挥律所、会所、研究机构等 社会 专业机构的比较优势,为金融 科技 下沉保驾护航。

对于 科技 企业来说,关键是加强生态能力,将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基础设施化”,以 社会 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助力 科技 下沉,携手金融机构服务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让数字服务更多样更多元,让智慧生活更丰富更美好。而在这个搭桥赋能中, 科技 企业自身的生态地位也得到提升,并逐渐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再者, 科技 企业还应强化公众对其安全能力的认知,在金融 科技 领域建立信任。

毕竟金融的底线就是安全,作为体验的重要一环而非对立面, 科技 企业可发挥自身在技术储备和实施经验方面的优势, 探索 通过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生物识别、可信环境等手段,既增加安全保障的强度和广度,又在体验上进行“减负”,使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在沉浸式环境中得到无感知的呵护。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加强产品能力,在 科技 下沉过程中,面向的客户是更加细分的企业和千人千面的消费者,其需求和风险各不相同,需要与之匹配的产品精准“滴灌”。 建议首先善用已有产品,包括账户服务、支付结算、理财产品等,以资金运营为突破口向下沉市场本地企业进行赋能,对个人客户则可打造以家庭需求为主题,涵盖养老、安居、教育、 旅游 等在内的一揽子线上化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优化战略产品,瞄准在线办公及其背后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开发在商旅报销、费用核算、工资发放等金融功能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更高频地与客户形成黏度;另一方面推动产品融合,基于开放银行架构对外输出金融服务能力,有选择地与外部高频非金融平台进行合作,互相导流、累积数据。

8.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金融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这次全市金融工作会议时间短、任务重、效率高,会议开得很成功。张涛同志通报了 20xx年全市金融工作和 20xx年重点任务,汉滨区政府、长安银行安康分行、信合安康办事处和安康发展投资集团分别作了 经验 介绍和表态发言,会议还表彰了 20xx年度金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最后鲍市长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市改革发展全局高度,对“十二五”金融工作成绩进行了充分肯定,对今年金融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主要 措施 进行了强调,站位高、接地气,有很强的操作性,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鲍市长讲话精神,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清醒把握我市经济金融运行的态势、挑战和机遇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必须要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态势,充分调动经济要素的积极性。金融业是安康目前所有生产要素中对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如果我们研究经济运行而不研究金融工作,经济决策就有可能失误,有可能无的放矢,因此大家一定要对我市经济运行的态势、挑战和机遇进行准确把握。

安康目前经济运行的态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安康的经济运行是良性的可持续的,这与中省对安康的循环发展定位和安康的区位优势相关联,决定了安康经济未来的发展不会大起大落,这是最基本的态势。二是从全国经济下行的大趋势看,安康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从“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是去年全市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速和非公经济占比等五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就可以得到验证。三是尽管经济能够良性可持续发展并比预期的好,但安康仍然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区,经济运行和管理比较粗放,人均 GDP 水平比较低,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这个基本市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安康目前面临的挑战也有三个。第一个挑战,就是宏观经济下行持续时间长,什么时候见底,目前没有准确的结论。持续下行会给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社保政策的有效供给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影响。第二个挑战,是陕西和安康的经济运行内生动力差,并不是像 GDP 那样乐观,比如税收问题,去年全国税收增速 6.6%,省上增速-3.4%,市上增速 2.2%,其中市本级增速 12%,县区增速-1%。市本级保持较快增长一是靠安康发展投资集团,组建时间虽然不长,但去年纳税达 7000 多万元,下属的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全市纳税前 10 名;二是上年滞压的 7000万元契税一次性缴纳了。对此,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第三个挑战,就是目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仍然很乏力,起不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以前的增长,靠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现在是外资不入、内资外出,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我市自身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家心里要有底。

与全国全省比,安康目前面临的机遇较多。第一个机遇,就是安康的区位优势、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如南水北调、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循环经济发展等机遇。目前,国家宏观经济最严峻的问题是经济下行的同时还要去库存,而我们的压力比中省要小的多,一些矿产、高耗能行业已经超前做了关停,而房地产行业就安康而言,由于面临棚户区改造、陕南移民搬迁和脱贫攻坚等政策实施,预计最近两三年还会加大投资。第二个机遇,就是安康的脱贫攻坚机遇比其他地方多,过去是用扶贫总览农村工作全局,现在中央提出是用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以现在脱贫攻坚不是单一的,而是全局的,会对全局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我市 10 个县区全部在秦巴特困连片区范围内,中省的扶贫政策都能覆盖到,加之安康不仅是中央办公厅的脱贫攻坚联系点,还是中央财办经济运行联系点,无疑还会得到各方面的倾斜支持。第三个机遇,就是一些重大的试验示范项目落户安康,尤其是金融工作结合脱贫攻坚比较多,如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实施的平利“两权”担保抵押贷款工作,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和省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工作,这些工作含金量都很高,做好了都能有力的推动安康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比 其它 地方更多的机遇,一定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二、充分运用金融杠杆,推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我市“十二五”的持续发展和 20xx年五项指标全省第一,除了我们没有陕北煤、油、气等断崖式下跌,没有其他地方去库存的巨大压力之外,我市的金融业发挥了根本性的助推作用。2011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是 567 亿元和 259亿元,20xx年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1033 亿元和 547 亿元,存贷比从 45%增长到 53%,增长了 8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 259 亿元增长到 547 亿元,净增加近 300 亿元,按照常规 1:5 的金融杠杆,就可以撬动社会资本 1500 亿元。所以说,真正支撑安康经济“十二五”发展的根本因素是金融。“十二五”期间,我市存款余额增速一直在 15%以上,贷款余额增速一直在18%以上,贷款增速始终处在全省第一、第二方阵,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组建了安康发展投资集团,设立了注册资本 10 亿元的全省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能力达到100 亿元,同时设立了注册资本金 10 亿元的全省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用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来助推信贷投放。另一方面靠全市金融行业的共同努力,“十二五”期间,市级银行从 6 家发展到 8 家,县级银行从 38 家发展到 47 家, 保险 公司从 14 家发展到26 家,证券营业部从 1 家发展到 4 家,多项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去年全省信合联社表彰的 10 个标兵单位 9 个在安康。我市地方性融资机构这几年也茁壮快速成长,如小额贷款公司从 2011 年 7 家发展到 20xx年 22 家,注册资本从 2011年 4.4 亿元发展到 20xx年 25 亿元,发放贷款从 2011 年 6.8 亿元增加到 20xx年 50.68 亿元,分别增长了 3 倍、5.68 倍和 7.45 倍。

“十二五”的金融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要取得好的发展业绩,金融仍然是最有力的手段。我们必须要靠金融手段进一步助推我市经济发展。刚才,鲍市长已经对全市 20xx年的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落实好鲍市长讲话精神,核心是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是努力完成今年存贷款目标任务。 市金融办、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安康银监分局负责,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长 16%、新增 170 亿元、余额达到 1200 亿元,各项贷款增长 18%、新增 100 亿元、余额达到 660 亿元,存贷比达到55%的目标任务。市发展投资集团负责,撬动社会资本达到 100 亿元,其中市财信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额达到 40 亿元、财信小贷公司发放贷款达到 40 亿元,典当公司典当额达到 10 亿元,市发展投资集团直接融资达到 10 亿元,税收、利润分别达到 6000 万元。

二是全面启动高新金融聚集区建设。 建设高新金融服务聚集区,是大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金融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实现“追赶超越、富民兴安和发展升级、绿色崛起”战略目标的有力举措,也是深化我市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业态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中心城市重心北移、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推进金融产业提档升级和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所以说,建设金融聚集区,不是简单地盖几座房子、设几个营业网点的问题,而是要形成规模、聚集发展、辐射带动,因此,今年务必要全面启动建设。市金融办、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安康银监分局负责,4月底以前制定完善《安康高新金融服务聚集区五年建设方案》。发展投资集团负责、高新区配合,6 月底以前启动建设安康发投大厦。信合安康办事处负责、高新区配合,6 月底以前完成安康金融大厦规划工作,12 月底以前开工建设。建设银行安康分行今年完成北迁规划工作,2017 年上半年启动建设。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安康银监分局和西安银行安康分行,现在开始做好北迁规划,2017年下半年或 2018 年上半年带头启动北迁。其它金融机构,不能整体北迁或者机构小一点的,以及小贷、融资担保、典当公司和保险公司,要逐步聚集到发投大厦和金融大厦。

三是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是党中央向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开展脱贫攻坚,金融要一马当先,因此,各金融机构要精心谋划、提前介入,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市扶贫局、市金融办、人行安康中心支行负责,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中省市金融扶贫相关政策,核心是把金融扶贫“5321”小额贷款政策落到实处(5万元以下、3 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扶贫贴息)。市扶贫局、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农发行安康分行负责,加快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和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创建,同时还要加大力度,使 2 个示范区有实实在在的扶贫举措与行动。市扶贫局、市发展投资集团和建行安康分行负责,6 月底以前落实好 10 亿元的扶贫专项基金设立工作。

四是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工作。 人行安康中心支行、信合安康办、市金融办负责,在认真 总结 完善平利扩大有效担保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经验向全市推广。安康银监分局、信合安康办负责,完成宁陕、镇坪两县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工作,以汉滨区信用联社为依托,组建安康市农村商业银行,实现我市农信社改革全覆盖。

五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要始终将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有力抓手。安康银监分局、市金融办负责,4 月底以前完成西安银行安康分行挂牌营业工作。安康银监分局、市金融办和发展投资集团负责,以市财信小额贷款公司为依托,启动申报安康商业银行组建工作。市金融办和市发展投资集团负责,完成市财信融资担保公司西安分公司和安康高新分公司设立工作,推进我市地方性融资机构做大做强。市金融办、安康银监分局负责,督促协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安康分行推进机构下沉工作,在县域扩充网点并拿出计划。

六是创新发展保险工作。 市金融办和有关保险公司负责,加强对我市魔芋、茶叶、水资源、旅游等核心主导产业的保险工作,探索研究小额贷款、担保贷款保险等金融业保险工作。市财政局负责,与相关保险业务挂钩(比如车辆交强险等),引导保险公司开展融资担保行业的保险工作。市金融办、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负责,积极开展综合责任保险、巨灾保险、 文化 产业保险、物流保险、脱贫攻坚保险等新兴保险业务。

七是强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市金融办、安康银监分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负责,深入开展防范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立足于抓早抓小、打早打小,严厉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非法证券等“地下”金融违法犯罪活动,规范发展小贷、融资担保、典当等“地上”金融机构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这个底线,切实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进一步健全完善在全市法院系统曝光“老赖”制度,坚持常态化开展工作,发改、人社、扶贫、民政、规划、住建、工信等部门要在相关扶持优惠政策方面对“老赖”予以限制,比如限制高消费、限制出行、限制买豪车、杜绝参与政府项目招投标等等。市发改委、市金融办、市发展研究中心、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市发展投资集团负责,把建设“信用安康”作为实现金融安全、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整合金融信用数据,建立地方性融资机构信息平台和征信平台,健全完善金融征信体系,强力防范金融风险。市金融办牵头,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安康银监分局配合,在全市金融机构和地方性融资机构中开展“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

八是加快推进社会融资工作。 市发改、财政、工信、金融办、人行安康中心支行等部门负责,发挥好市场主体在社会融资中的作用,不断拓展社会融资工作。年内完成 100 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调研、征集、筛选和培育工作,指导 2 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5 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三、强化工作保障,确保金融业在助推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

一要高度重视。 各县区党委、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要深度研究金融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支持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支持金融机构正常开展业务,积极为金融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市金融办、财政局、发改委、工信局、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安康银监分局等部门要发挥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工作,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搭建零距离沟通、高效率洽谈、低成本融资合作平台。特别要制定一批灵活管用的政策措施,不断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二要提升服务。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服务力度,对涉及金融机构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房产权证办理等事项,要积极配合、简化手续,限时办结;对涉及金融机构的信访案件要积极协调、及时化解、消除隐患;对来我市安家入户的金融人才,要在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关心和落实。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好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加快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要加大考核。 市考核办、市金融办、人行安康中心支行、安康银监分局要依据《安康市金融机构及地方性融资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安政办发〔2015〕85 号)要求,把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金融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9. 银行工作总结

银行工作总结 篇1

转眼间从毕业进入三门峡市工商银行将近二年了。近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时间让我对商业银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年来,我在工作中紧跟支行领导班子的步伐, 围绕支行工作重点,用智慧和汗水,用行动和效果体现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我通过自身的学习、领导和同事的教育帮助,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更加胜任自己从事过和正在从事的客户岗位工作。

xx年,我作为一名商行员工,亲身感受了商行的巨大变化,标杆服务、微贷品牌、县域市场全覆盖等等,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值得回味的。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各项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参加行里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4月份,我参加了市行组织的为期一周的标杆网点督导班的培训,学成归来后,和同事们一起分享了学习成果。特别是6月份来到了客户部做客户经理后,自己养成了多问、多学、多练的习惯。做为客户经理,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我行的形象。所以,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为客户着想,向客户宣传我行的新产品,新业务,新政策,扩大我行的知名度。在平时有顾客对我们的工作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我也能把客户不明白的事情解释清楚,最终使顾客满意而归。对待业务技能,我心里有一条给自己规定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千方百计的把自己不会的学会。

想在工作中帮助其他人,就要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银行的工作也时时变化着,天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情况发生,这都需要我跟着形势而改变。学习新的知识,把握新的技巧,适应四周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客户经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我所努力的目标。当然,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操作上我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磨练自己,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中提高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希望领导和同志们对我进行监督指导:

一、道德方面。做为客户经理在品德、责任感等方面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强烈的事业心,作风正派,自律严格,洁身自爱。

二、业务方面。客户经理要有系统、扎实的业务知识。首先要熟悉银行的贷款、存款、结算、中间业务知识。既要掌握主要业务知识,又要熟悉较为冷门的业务知识;既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又要能具体介绍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及时掌握新兴业务。

三、营销方面。客户经理要成为市场营销的能手。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又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实践。掌握推销自我的技巧、演讲技巧、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处理拒绝的技巧等。

银行工作总结 篇2

xx年以来, 在市行的正确领导和各部室的大力支持下,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减亏增效为中心,以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为重点,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紧围绕年初上级行部门所确定的方针目标,锐意开拓,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向管理要效益,以服务求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迎难而上促发展,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奋斗和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业务完成情况:

1、储蓄存款稳步上升,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截止5月份,我办事处各项存款余额达 元,较年初净增 元,共完成年计划的 %。

2、信贷业务蓬勃开展,截止5月份我办事处信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笔,累计放贷额 元,共完成年计划的 。

3、截止5月份我办事处共发展对公存款 户,累计余额 元,较年初增长了 元,完成年计划的 %。

4、截止5月份,我办事处共销售理财产品 元,完成年计划的 %;销售基金产品 元,完成年计划的 %;完成代理保险 元,完成年计划的 %;共安装商易通 部,完成年计划的 %。

二、案防攻坚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市行和市银行业xx年案件防控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召开全体员工资金安全管理会议。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紧密协作,认真落实措施,积极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和案件风险排查工作,

1、加强领导,全面部署。xx年2月初开始,我办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xx案防攻坚年工作领导组,细化了各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在工作中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从检查监督突破,从整改中促进规范经营,从源头上消除案件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员工思想行为动态分析管理,在全面推进案件防范工作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各项业务的健康开展,促进了各项经营指标的快速提升。

2、结合实际、深查实改、切实消除案件风险隐患。在案防机制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开展检查和审计是案件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方面认真开展好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梳理。另一方面要建立整改责任机制和整改督办机制,明确整改及督办的责任部门和领导,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3、加强基础建设工作。从业务操作流程、各支行柜员的操作、服务规范、人员设置等方面抓起,做好基础工作、完善基本工作,力争在日常工作中将风险降到最低点。我办先后组织员工参加了《业务操作指南》学习讨论、案件防控“五大”系列学习讨论和《员工违规处理暂行规定》的学习和考试等,积极响应上级行安排,开展“员工身边无违规,人人身边无案件”活动, 与全办事处35名职工逐一签订了责任书,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保证了案防工作无盲区。

4、加强检查反馈力度。通过实行检查与汇报相结合,及时掌握相关业务发展动态,及时提出防范措施以及整改意见,促进整改落实,同时将通过实行内控案防工作考核挂钩制,准备将内控案防工作纳入绩效兑现的分值内,推动银行业务健康良性发展。每日班后,各支行长听取柜员工作汇报,发现普遍性问题及时上会集体讨论,形成解决议案;风险经理对各个支行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梳理业务环节和流程运作中显现的风险点,让各个支行做到查漏补缺,及时修正,紧密监测和提前防范各项风险,早发现、早化解在萌芽状态。

5、严惩不贷、强化问责,切实加大对案件责任人的追究力度。通过对案件责任人的严肃处理,将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惩治、震摄作用,对全体干部员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在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同时,重点分析、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业务规章与操作指南,进一步增强了规章制度对各项业务流程、客户服务及每个员工操作管理行为的严格要求和强制约束,提高了规章制度执行力。

6、加强员工思想行为动态管理。要创新手段、多管齐下,努力构建员工“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的机制,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我办事处每月对在册员工进行异常行为逐一排查,召开员工思想行为动态分析会,以支行为单位进行员工行为动态分析摸底排查对象,排查人数占比达100%。在了解掌握员工近期所想所为,进一步加强了员工工作时间管理和对八小时以外异常行为的关注。通过全方位有效的案防工作,为业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环境。有力促进了核心业务指标的突飞猛进,做好我办事处案件防控治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树立风险可以控制、案件可以治理的观念,一定要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案件防控治理能力,为我们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内部环境。

银行工作总结 篇3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到20xx年年终了。回顾这期间的工作情况,还是收获颇丰,现将本人一年以来的工作及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作为单位出纳,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1、现金业务

本人严格按照财务人员的相关制度和条例,实现现金管理,现金收付,凭证的审核以及现金日记帐登记等业务谨慎细致不出差错,能够确保做到现金的收支准确无误,认真复核会计主管审核的原始凭证数量,金额计算与金额是否一致,逐笔登记现金日记帐,保证了现金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

2、银行业务

日常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紧密,根据单位需要正确开具支票转账进账,提取现金备用,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日常报销。在平日与银行接触的工作中,我认真复核所要求开具的银行结算凭证的台头,帐号,用途是否一致,认真填写银行结算凭证,保证金额填写准确,及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情况,逐笔序时认真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

3、本职工作

对于本职工作,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财务主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现金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及时回收整理各项回单、收据,。根据财务主管提供的依据,及时发放员工报销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在工作中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保管现金、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的意识;也要有对外的保安措施,维护个人安全和公司的利益不受到损失的意识。

4、厉行节约,保证采购科学合理

由于领导的信任,本人还担任办公室后勤物品采购工作。本着厉行节约,保证工作需要的原则,我始终坚持做到多请示、多汇报、不该购的不购,不该报的不报,充分利用办公室现有资源,科学调度,合理调配,能用则用,能修则修,以最小的支出,取得最佳的效果。

5、廉洁自律,力树财会工作形象

财务工作是重点岗位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务必做到廉洁奉公、遵章守纪,忠于职守。我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财务相关法规,坚持以自律为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法纪,时刻以反面教材警示自己,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了财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

二、存在不足和20xx年度工作计划

1、存在不足在公司领导的培养下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工作能力都有了进步,但差距和不足大有存在的。比如:一方面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另一方面是遇到困难强调客观原因较多,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20xx年度工作计划

20xx年已经到来,为迎接新一年的挑战,我给自己做了以下计划:

1)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继续加强学习。同时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会计业务知识。要立足公司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多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为领导出谋划策,提出可行建议和工作预案,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不断提高参与和决策能力。

2)发挥协调功能。

财务工作综合全局,协调各方,承内联外,对于职责内的工作一定要抓紧抓好,并且做到抓一件成一件,件件有交代,项项有落实,对于职责外的工作,也要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来,保证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3)发挥主观能动性。

财务工作的程序性要求很强,所以在工作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分清主次、不怕麻烦,争取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银行工作总结 篇4

20xx年,我在银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银行的工作方针政策,立足本职,服务客户,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银行领导的肯定和客户的满意。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20xx年,我勤奋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除完成一线前台的柜员工作外,我利用一切机会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共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万元,其中:基金万元,保险万元,银行卡万元。

二、认真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水平

20xx年,我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与银行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我在工作上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外,重点是学习银行的各项制度、工作纪律及理财业务知识,做到学深学透,掌握在脑海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自己做好各项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我熟悉和掌握了银行的各项制度、工作纪律及基本理财业务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能较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完成银行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三、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线前台柜员,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关键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获得客户的满意,以此增强银行品位与形象,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为此,我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客户做好服务工作。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摆正位置,认真做好服务工作,消除自己思想上的松懈和不足,彻底更新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落实银行各项服务措施。二是把业务技术和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尺度,苦练基本功,加快业务办理的速度,避免失误,把握质量。三是努力学习新业务知识,掌握做好银行工作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理财产品方面的知识,为扩大业务范围与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20xx年,我认真努力工作,虽然在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与银行的要求和客户的希望相比,还是需要继续努力和提高。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深化管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奋发努力,攻坚破难,把银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造优良业务成绩,为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银行工作总结 篇5

践行“中国梦” 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安徽宿州宿州农商行成立于20xx年12月12日,宗旨就是服务“三农”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行截至20xx年3月底,存款达14.4亿元,贷款达10.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2亿元,占比近60%,小微贷款余额

7.6亿元,占比近70%,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7亿元。占比近17%。为服务本地小微企业和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尽了绵薄之力,让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惠及“三农”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中国梦”上躬身践行。现将宿州农商行在发展普惠金融工作中的些许做法总结报告如下:

一、机构设立下沉,普惠金融惠及城乡“三农”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几大国有银行加大撤点减人等改革力度,造成目前县域和农村极端缺乏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增加了难度。我行从创设之始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把在县域及农村增设物理营业网点当作是普惠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我行成立于20xx年12月12日,当年便设立埇桥区支行,20xx年设立泗县支行,20xx年灵璧县支行、萧县支行、砀山县支行先后开业,20xx年蕲县支行已经试运营,同时朱仙庄支行、符离支行目前都已经完成装修,预计都将在20xx年上半年开设营业,另外又在泗县草沟镇、萧县黄口镇、砀山李庄镇规划选址,20xx年下半年至20xx年我行至少还将有3个乡镇设立营业网点。

县域及乡镇营业网点的设立,极大地延长了我行发展普惠金融工作的半径。20xx年,我行在四县一区全部拥有营业网点后,当年县域存款达到6.7亿元,占全部存款比50%以上,让县域广大城乡居民在存款服务上多了一份选择;同时贷款业务发展更为迅猛,20xx年底,我行

2.7亿元的贷款基本都为埇桥区的贷款户,但是20xx年,县域贷款余额达4.7亿元,占比达近60%,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预计20xx年我行加大力度在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后,将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好普惠金融、惠及县域、惠及城乡、惠及“三农”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借助科技平台,普惠金融——现代金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民的生活带入了信息化社会,我们如果不能提供现代高科技的金融服务,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普惠金融。提供不了现代金融,广大城乡居民最终也会抛弃我们,普惠金融工作的目的也是要将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因此,我行在创设之始就以高标准来要求自身。我们接入了“安徽农金”这一高科技银行金融平台,我行发行的银行卡是银联识别卡,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我行个人与企业网银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与国内各银行相互转账汇款;我行pos机业务通过银联标识,随时刷卡、即时到账;短信通业务,账户余额变动即刻通知;转账电话,把银行搬到家。几乎城乡居民所需要的现代金融服务,我行目前都能够提供,这些现代金融产品也受到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欢迎。两年多来,我行共发行银行卡3万多张,开设网银账户500多个,开办pos业务300多台,开办转账电话20多台,开办短信通业务6000多户,让现代金融服务直接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三、大力加强宣传,普惠金融润物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宣传对于普惠金融工作来说,从表面看不出多少实际效果,但在广大城乡居民的心中却增加了他们对现代金融产品的更多认识与了解。我行自开业以来的2年多时间里,为了更好地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先后召开了6次银企对接会,组织14次集中宣传活动(其中进学校宣传活动2次,进社区宣传活动6次,进村组宣传活动3次,进街道宣传活动3次),组织出动员工80多人次,散发宣传单15000多张。在散发宣传单的同时,我们还广泛利用现代宣传媒体,先后投放近30万元的广告宣传费用,在广告车上、广告墙上、过街条幅上、led宣传屏幕上等进行宣传,扩大我行社会影响的同时,更把现代金融产品宣

传深入到千家万户,使广大人民充分享受到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加大信贷支持,普惠金融践行“中国梦” 20xx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纳斯教授说:信贷权是人权。我们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让每个人获得金融服务机会,就要在我们金融体系内部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由于大企业和富人已经拥有了金融服务的机会,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提供服务。因此,我们为了更好地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在金融顾问职能转变、贷款业务品种及贷款业务流程上进行了创新。

首先是客户经理转变为金融顾问。客户经理转变为金融顾问并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我们要求金融顾问要懂得更多的金融知识,了解更全面的金融业务,为客户量身打造各类金融服务。现代金融产品与金融需求层出不穷,不同的客户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金融顾问要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来适应客户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和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在贷款业务品种上,我们结合本地本行实际情况,多方参考与借鉴他行成功经验,创办新的业务贷款品种。一是创办最高额抵押贷款,帮助“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客户解决评估与抵押贷款中的一些难题。目前我行无论是小微企业的流动贷款还是“三农”及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贷款,如果采用房产抵押的,我们均可以向客户提供最高额抵押登记业务办理贷款,一次性评估和登记,可以连续使用三年信用额度,保证客户在贷款到期归还贷款后,可以迅速续贷,减少客户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评估与登记的麻烦。目前,我行采用最高额抵押贷款余额达3.5亿元,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喜爱;二是推出了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制定了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办法。目前,我行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余额1.2亿元,有效地解决了部份小微企业贷款难题;三是推出了农户房产按揭贷款业务,制定了相关业务管理办法。目前,我行农户住房按揭贷款余额4000多万元,占我行住房按揭贷款比例65%左右,为广大农户进城购房解决了实际问题;

再次是对贷款流程进行了革新。广大“三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客户与银行信贷部门交往少,对银行的一些要求很陌生,总是对银行的相关要求感到很麻烦。为此我们对信贷流程进行了改革,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程序,细化贷款流程图,对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等各环节设定限时服务。要求每名客户经理在收到客户申请后,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能贷或不能贷要及时给予客户回复;对能贷的贷款要给予客户1张贷款材料清单,让客户一次性准备齐全材料,减少客户来回周折;不能贷的贷款要给予客户明确回绝,不让客户产生其他想法,减少与客户之间的误会;客户贷款材料送齐后,要求客户经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报送贷审会,不给客户经理拖、懒、散的机会;贷款审查、审批完成后,要求客户经理加快投放贷款速度,早投放、早收益。以上各种革新完成后,我行贷款速度大大加快,目前在广大贷户中,我行贷款办理速度最快已经成为共识,我行最快的单笔贷款速度在3日内完成,其中还包含了周日的一个休息日。贷款流程的革新,贷款速度的加快,极大提高了我行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的效率,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银行工作总结 篇6

今年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悄然而过,通过这一年的认真工作,使我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一,增加了对工作的热情度与自豪感,尤其是处理完棘手的业务问题与刁难的客户时。第二,提高了自身素质,临柜工作使我理解到人的一生就是存“知识、经验、修养”,存的越多利息就越高,日益积累,回报自然提高。第三,提升了人际交流能力,通过与不同客户交流,见识、胆识、才识增加了,沟通能力曾强了,人际关系处理的越来越好。

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但我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待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技能素质、综合素质。

1、工作中我能积极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完成领导分派的工作。不断学习新的业务、巩固老的业务知识,外币存取款、兑换业务,企业网银,个人网银的开户业务,伊斯兰金融业务等新业务的学习使自己的业务处理能力更加加强,我负责的工作主要有:不动户的管理,财政零余额账户账户管理,电信业务的委托扣款业务,支行工资的发放,对公账户印鉴卡片的录入及保管及时做到印鉴卡片的录入,归册,确保系统内印鉴数与实物相符。

2、服务上一如既往,真诚用心对待每一位客户

我能做到用心服务,热情面对每一位客户,按照行内的服务要求,坚持将五字十句用到服务中,来有迎声,走有送声,积极主动,得到客户好评。同时被评为季度优质服务标兵。6月我调入中山支行担任事中监督一职。从综合柜员到审核岗的转变,经过这半年的工作,使我真正意识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

事中监督工作主要担负着柜面业务的全程监督,及时对全行各类业务凭证、账务核算、特殊业务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审核业务处理凭证的有效性,核对柜员业务流水的连续性,监督柜员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审查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对业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差错进行登记,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这对监督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掌握非常全面的业务内容,才可以认真审核每一笔业务。

从最初的忙乱,到现在的从容,我已能做到认真、及时监督传票,审核各种登记簿的合规性,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性问题,我主要是在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大额授权,抹账,挂失等特殊业务上加大监督力度,日常中我经常提醒并监督柜员交叉盘库,核对重要空白凭证。由于是从外行调入,我能及时发现各支行在业务操作上的不一致性,能将他行好的风险内控方面运用到我行来,互通有无,遇到问题积极与主任同事沟通,将结算风险降到最低点。柜员面对的是客户,而事中监督则面对的是所有前台柜员,是为前台柜员服务并指导业务,做主任的小助手,由于今年新入行员工较多,使我在传票审核中更加细致,并配合主任积极指导新入行柜员的业务学习,使他们正确,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宁夏银行窗口服务的骨干。

最后我很高兴溶入了中山支行这个大家庭中,在同事们的理解和帮助下,我使成长起来。扎实的业务知识,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干好事中监督的基础,敦促我将业务知识学得更彻底,更规范地干好本职工作。

回忆过去,看今朝,展望未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明天会更好。

10. 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措施主要有哪些

金融监管的手段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监管手段是不同的。如市场体制健全的国家,主要采用法律手段,而市场体制不发达的国家,更多地是使用行政手段。总的看,目前金融监管使用的手段主要有:
(一)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即国家通过立法和执法,将金融市场运行中的各种行为纳入法制轨道,金融活动中的各参与主体按法律要求规范其行为。运用法律手段进行金融监管,具有强制力和约束性,各金融机构必须依法行事,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各国监管当局无不大力地使用法律手段,即使是在一些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也都积极完善立法,使金融监管拥有相当的力度。法律手段发挥监管作用,必须树立金融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立法要超前,且执法要严格。例如,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证券市场,就是要通过立法和执法抑制和消除欺诈、垄断、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性投机现象等维护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技术手段
监管当局实施金融监管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运用电子计算机和先进的通讯系统实现全系统联网。这样监管当局不仅可以加快和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及客观评价监管对象的经营状况的速度和能力,而且可以扩大监管的覆盖面,提高监管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快速反馈监控结果,遏制金融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监管,实际上是将监管当局监管的内容量化成各项监测指标,通过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对比,最后以监控指标的形式反映金融业的业务经营活动状况判断风险程度。
(三)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指政府监管当局采用计划、政策、制度、办法等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和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实施金融监管,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当金融机构或金融活动出现波动时,行政手段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但行政手段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从监管的发展方向看,各国都在实现非行政化,逐步放弃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金融业,而更多地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因行政手段和市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抵触的,虽收效迅速,但震动大,副作用多,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但完全摒弃行政手段也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特殊时期仍然需要它。
(四)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指监管当局以监管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为主要目的,采用间接调控方式影响金融活动和参与主体的行为。金融监管的经济手段很多,如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时,最后贷款人手段和存款保险制度等就是非常典型的经济手段。在证券市场监管中,金融信贷手段和税收政策都是重要的经济手段。

阅读全文

与地方性金融机构下沉乡镇的应对措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蒙牛融资项目结构 浏览:376
定向采购供应链金融服务 浏览:790
车贷贷款合同在金融公司还是银行 浏览:768
贷款全款买车金融服务费 浏览:118
期货日内周期配合 浏览:570
外汇反向跟单可行吗 浏览:934
期货合约和现货合同的区别 浏览:801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浏览:405
北新路桥股票预测 浏览:605
怎么看余额宝理财产品在哪 浏览:943
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股票 浏览:108
000937增发价格 浏览:963
建行杠杆保证金炒外汇 浏览:454
金融机构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浏览:164
境外汇款可以 浏览:242
房地产融资特点有哪些内容 浏览:422
中信证券的基本面分析 浏览:84
雁盛实业股票 浏览:239
外汇期货交易商 浏览:57
上海润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