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

发布时间:2021-03-06 17:05:19

❶ 上海镭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普交所提不出来款怎么办

❷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机遇和挑战是

我国金融业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第一个也是最根本性的挑战是思想认识问题。我国银行金融要不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这个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政府决策层、学术界和银行界有些人认为,现在国内钱好赚,外资都争先恐后要到中国来赚钱,我们自己干嘛要丢掉肥肉跑到国外去?再说国外人生地不熟,经营非常困难,干嘛要去受那个洋罪?把国内经营做好就非常不容易了,占领国内竞争制高点就难能可贵了,不需要跑到国外去。
要改变这个思想意识,我们就必须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本身就是全球性竞争。既要努力占领国内市场制高点,也要努力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我们不走出去跨国经营,别人却早就进入中国来和我们竞争了。
最重要的是,人民币要真正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我国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金融的主导者,没有银行金融业的国际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没有真正国际性的跨国金融企业也是不可能的。
我到欧洲和其他国家开会,当讨论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外国朋友问我一个十分有趣和重要的问题:你们是否真心希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简单。要真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义无反顾的走出去和请进来,就必须全力实施我国银行金融的全球化和跨国经营,同时将我国金融市场真正开放成为一个全球性市场。如果从中央领导到银行家,不能就此形成基本共识,我国银行金融业的走出去和跨国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个挑战既是思想理念方面的,也涉及到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国际化、走出去、跨国经营能不能允许失败,愿不愿意交学费?银行和金融企业走出去,或者别的企业走出去,不可能立马就成功,肯定要栽跟头、交学费。然而,我国的银行金融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控股,政府是大股东,董事长、行长和高官严格意义上讲都有行政级别,本质是政府官员。他们领导的银行金融企业走出去跨国经营,如果面临巨大损失,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容忍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我们看花旗、高盛、摩根和其他许多金融企业的董事长和CEO上台,都会给他时间,一段时间试验和亏损可以允许。19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到中国、到海外扩张,曾提出过著名口号“三年不赚钱”。不仅不赚钱,还准备亏钱,交学费,以便理解和培养海外市场。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态准备、制度机制和容忍态度?事实上,我国政府和社会给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里的银行家压力太大了,不仅不允许失败,而且不允许出事。不管出什么事,董事长、行长和高官好像都脱不了干系。这个氛围是不行的。
第三个挑战是激励机制,如何吸引和留住国际化人才。当年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到全世界各地扩张,都是以高薪吸引当地人才。譬如他们在纽约设分行,就请退休的纽约联储主席当行长,基本工资是1000万美元。到伦敦设分行,就请英格兰银行退休高官做行长,年薪数百万英镑。
我国银行和金融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国际性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一个优秀的金融人才在华尔街的年薪是百万美元级别,如果我们聘请他担任中国某家银行的纽约分行行长,当然至少要付同样的工资。否则怎么可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呢?然而,现在国内金融业高管的工资与国外差距太大。董事长和行长不过百万人民币,还饱受非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大规模海外经营,让海外员工特别是高级员工都拿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美元的年薪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培养一大批忠诚国家利益、又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和人脉网络的银行家。金融企业要走出去,最急需的是复合型金融人才。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先生曾经说,银行金融业走出去的关键是如何让本土人才中国化,中国人才本土化。这确实非常困难。譬如,我们从国内派一些人到伦敦和纽约去,他们不仅要懂英语,还要熟悉当地的法律、风俗和经营环境,还要建立当地的人事网络。
概括起来,银行金融业走出去面临的最核心挑战就是一个字:人。具体一点讲是理念变革和机制创新。没有理念变革和机制制度创新,跨国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机遇:
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是我国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的客观内在需要。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美国、欧洲、英国、日本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目前我国出口总量世界第一,进口总量世界第二。保守估计,到2014年,我国进口总量亦将跃居世界第一。届时我国进出口总量自然雄踞世界第一。
世界贸易总量第一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我国企业的贸易网络覆盖了地球每个角落。从实体经济贸易角度看,我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流大国和强国。然而,我国货币金融的全球化与实体贸易的全球化很不相称。
我国贸易结算绝大部分(接近90%)依靠美元、欧元和其他货币。尽管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全力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取得巨大进展。然而,我国贸易结算依赖外国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清算和相关服务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企业实施贸易结算,绝大多数要在其他国家银行开设账户,或者通过国内银行的海外代理行完成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客观上产生三大不利。其一,我国企业完成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需为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费,将贸易融资和中介业务拱手让与外国金融企业。其二,随着人民币汇率幅度加大和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日益动荡,利用外币和外国银行进行贸易结算,加大了我国贸易企业的汇率和金融风险。其三,我国越来越多企业到海外设立分公司、研究基地、销售网络甚至总部,若依赖外国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则必然要面临交易费用高、法律和语言不熟悉、融资条件苛刻乃至歧视等诸多问题。
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已经和正在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迫切需要我国银行和金融企业能够跟进,为它们提供便利的贸易结算、贸易融资、资金汇兑、本币和外币贷款、投资理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最近几年,我和很多企业家谈到我国银行和金融走出去战略,企业的需求非常急切。从亚洲到欧洲、到北美、南美和非洲,我国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它们对跨国金融服务的需求自然越来越强。

❸ 中国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发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署名文章。周小川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重点围绕当前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表现、成因及对策展开论述,着重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在周小川的文章中,透露着未来金融行业发展大的政策方向,包括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开放,这是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的未来抉择;金融监管还会进一步强化,除当前实行的加强影子银行、同业业务、互联网金融监管外,建立健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对非法金融活动和乱办交易所等乱象严格监管,以及加强对监管干部被监管对象俘获的利益输送行为的问责也是未来监管重点;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也将进一步加强,央行将在维护货币稳定的职责上进一步维护金融稳定,这也意味着其权责进一步提升;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去杠杆会持续下去,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不会放松,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将进一步推进。

此外,周小川还提及了中央和地方监管部门未来监管的几大重点领域,“一手抓金融机构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一手抓非法集资、乱办交易场所等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动。”

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周小川则强调,党的领导要同金融企业法人治理必须一体化,必须贯彻到公司治理全过程,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机制。

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或交易所在的整个系统(机构系统或市场系统)因外部因素的冲击或内部因素的牵连而发生剧烈波动、危机或瘫痪,使单个金融机构不能幸免,从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系统性风险可以用贝塔系数来衡量。

❹ 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的风险主要有哪三类

第一,股市风险向商业银行的传递。

我国股市和券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使股票市版场成为我国金权融系统中重要的风险源。

通过商业银行开办的基金公司、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券商、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上市公司,股市风险能够很容易的传导到我国商业银行中,造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损失。

第二,股市风险向保险公司的传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股市的下跌使投入股市的保险资金遭受损失,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

二是不法券商挪用保险公司在交易所购买的国债进行循环融资,当券商出现亏损而无法归还所挪用国债时,也会使保险资金蒙受巨大损失。

第三,金融控股公司导致的跨市场、跨行业金融风险。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最可能引发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

本文主要从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交易、不透明的股权结构引发的信誉危机、低资本充足率以及在实业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控股公司隐含的风险这四个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导致的跨市场、跨行业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

❺ 金融问题

2005年6月中旬外汇市场行情为:即期汇率USD/JPY=116.40/50,3个月远期汇率为17/15。以美国进口商从日本进口价值10亿元的货物,在3个月后支付。为了避免日元兑美元升值所带来的外汇风险,进口商从事了远期外汇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此例中:
(1)若美国进口商不采取避免汇率变动奉献的保值措施,现在支付10亿元需要多少美元?
(2)设3个月后USD/JPY=115.00/10,则到2005年9月中旬时支付10亿元需要多少美元?比现在支付日元预计多支出多少美元?
(3)美国进口商如何利用远期外汇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答:即期汇率USD/JPY=116.40/50,3个月远期汇率为17/15,三个月远期汇率USD/JPY=(116.40-0.17)/(116.50-0.15)=116.23/35
(1)现在支付10亿日元,需要的美元数:1000000000/116.40=8591065.29美元
(2)设3个月后USD/JPY=115.00/10,则到2005年9月中旬时支付10亿日元需要美元:1000000000/115=8695652.17美元
比现在支付日元预计多支出:8695652.17-8591065.29=104586.88美元
(3)美国进口商远期买入远期日元10亿(远期价为116.23),这样,到期支付时,需要的美元数=1000000000/116.23=8603630.73美元,与假设的3个月后USD/JPY=115.00/10相比(即不做套期保值),少付8695652.17-=8603630.73=92021.44美元

❻ 企业面对金融风险该怎么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后3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指的是要求金融回归本源,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则应是要求重塑金融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金融不但要配合房地产调控,防范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同时也要服务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以资金和服务创新支持廉租房建设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则是要继续减少资金空转,禁止过度期限错配、严禁监管套利等,继续深入整治市场乱象,减少由此产生的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金融风险,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进一步回归本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降低宏观杠杆率,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12月13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建行、中国人寿签署《中船集团降杠杆暨市场化债转股投资协议》,合力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业务。中船集团与建行签订240亿元意向性投资额的债转股框架协议,再由三方共同出资设立中船降本增效私募投资基金,首期规模75亿元,由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负责管理运作。三方运营所获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存量债务,降低企业杠杆率。

高杠杆是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曾刚分析说,宏观杠杆率高会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一是货币信贷增长超过实体经济需要,容易导致金融脱实向虚和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二是部分经济主体的债务负担过高,如地方政府过度负债,不仅存在潜在的偿付危机,还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

2017年,通过强监管治理金融脱实向虚,同时积极推动企业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降杠杆,我国宏观杠杆率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债务风险趋于下降。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39%,较一季度累计微升1.5个百分点,总体态势趋稳。而企业杠杆率则开始下降,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4.8%,连续3个季度环比下降或持平,较一季度末累计下降2.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降趋势进一步确立,宏观高杠杆的风险正在有序消解过程中。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董希淼分析:“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强监管’将持续推进,比如,银行体系的同业业务和资管业务,而非持牌金融机构从事的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将会被清理,现在风险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领域。下一步,应继续抓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不放松,进一步弥补在监管协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监管短板,从源头把控、过程严管、事后追责等方面采取更有力措施,构建针对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的监管闭环,切实防范和化解突出风险,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好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建立强监管长效机制

未来金融监管将怎么走?曾刚说,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基本延续了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几个方向。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专项整治市场乱象,弥补制度短板,下一步则是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建立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把短期治理乱象的成效通过更完善的制度建设巩固起来。防风险、强监管并不是短期内抑制资产泡沫,而是会延续之前的政策,在长期内“将防风险进行到底”。

“一直以来,政策就是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目标之间寻求平衡点。前几年,更多强调稳增长。现在把防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意味着明年的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会保持定力,不会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而放松金融强监管的趋势。”曾刚说。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充分体现了中央高层为经济稳增长、配合去杠杆营造合适货币金融环境的初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仍是主要目标,强调“中性”意味着不会进一步收紧,特别是考虑到强监管、严规范下金融部门会有收紧的实际效果,“中性”政策要求更加灵活地运用多重工具平抑市场波动,化解金融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以保持宏观流动性总体适度和利率水平相对稳定。

连平说,预计未来一个时期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深化推进,金融强监管力度不减,一系列类似资管新规的监管新政还将陆续出台。从主要领域来看,预计银行表外业务、互联网金融、“僵尸企业”处置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等将被重点监管。

做好每一步,决策就是正确。

❼ 分析金融问题有哪些视角附例说明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

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
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
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
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
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
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
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
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
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
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
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
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
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
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
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
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
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
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
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
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
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
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
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
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
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
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
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
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
126. 资产证券化
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
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
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
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
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
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
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
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
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
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
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
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
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
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
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
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
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
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
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
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
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
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
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希望采纳

金融公司一般都是在做什么的

在西方国家是一来类极其重要源的金融机构。

1、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2、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3、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4、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8)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07月27日已会同相关部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较快,但有一些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是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存在监管真空,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其风险主要表现为:

一、风险隔离机制缺失,金融业风险和实业风险交叉传递;

二、部分企业控制关系或受益关系复杂,风险隐蔽性强;

三、缺少整体资本约束,部分集团整体缺乏能够抵御风险的真实资本;

四、部分企业不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利用关联交易隐蔽输送利益,损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权益。

阅读全文

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消费贷款途径 浏览:654
分时租赁企业融资情况 浏览:536
开立对公外汇存款账户的识别主体 浏览:633
大连贷款依然需要提供无房证明 浏览:614
深圳联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436
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 浏览:840
深圳随意贷金融公司 浏览:691
2020建行理财产品 浏览:903
山海股票资讯 浏览:839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后摊余成本 浏览:465
刚开始理财期货和基金定投 浏览: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
荷马金融客户服务中心 浏览:630
外汇开市时间 浏览:974
2017年2月24冰岛币汇率 浏览:562
兰州金汇贷款公司 浏览:635
苦楝股票概念 浏览:558
领信股份股票 浏览:268
关联交易董事会表决 浏览:412
甲方给置业顾问佣金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