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数字金融机构

数字金融机构

发布时间:2022-12-13 16:34:36

A. 数字金融是哪个方向的

转型方向。根据查询数字金融相关信息的得知,数字金融是已成为全球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方向的,深刻改变着金融体系,新型数字金融机构持续引领创新,传统金融机构快速转型、发挥优势。

B. 王忠民:数字化金融助力大众理财与消费升级

2020年9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 科技 研究所、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互联网理财与消费升级研究报告》发布会在蚂蚁集团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IMI顾问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出席并发表题为《数字化金融助力大众理财与消费升级》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首先祝贺这份报告的推出,从日常信息反馈和自己的思维逻辑、体验来看,我完全赞同报告的分析和结论。 我的发言将从另外一个角度,通过 历史 上几个场景间的链接,把数字化理财和消费升级之间贯穿起来。

1 第一个场景,数字化2C端的场景是社交、电商和搜索中爆发的全球瞩目的亮点

中国出现的三家主要公司,以及后来的一些梯队之中,出现了典型的分化。前三家公司分化的逻辑是,从支付敞口到理财、到信用、到风险数据分析,谁先较早用到数字化金融,谁就真正在向金融领域推进并获得更大更快速的成长。这不仅壮大了原有的平台,还从原有平台基础上成长出新的平台,阿里衍生出了蚂蚁集团。一家公司如果金融、数字化2C端发展慢、小、没有成就,即便原有的现金流、利润率都不错的话,这家公司未来成长也会受到强大的影响,表现为公司市值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回看这几家公司数字化金融中的成绩,中国的其他2C端公司会不会也进军相关领域,去重新分配数字化2C端金融的蛋糕呢?这是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2C金融是走向更加强大的必由之路的话,今天新生的2C端要有竞争力、颠覆性,也必须符合互联网的逻辑才可以。公司要对消费方式、消费运行和数字化的2C端场景和消费端人群有很强烈的感知,这是时代竞争的一个画面和逻辑。

有趣的是最近运通和杭州连连签订银行卡清算的业务,这也是全球数字化金融机构和中国数字化跨境新锐机构之间的合作, 标志着即便原来没有其他场景的数据积累,也要用最专业、最垂直、最细分的方式进入市场的信号。

2 数字化理财中,对于数字化公司特别是数字化的金融公司而言,是利用内生的技术、内生的利益、内生的需求

金融服务成本下降之后,数据积累、业务成长、利润成长之间是市场交易内生的,而原有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外生的。如果没有互联网参与,原有银行的现金管理会给用户带来过高的成本,互联网公司给它们带来了竞争的压力。 数字化之所以和过去的金融之间有根本差别,在于把金融服务做到了大数据背后市场的颗粒度。 金融颗粒度是维度最多的,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理财,也可以是风险分析、信用。每一个维度中颗粒度可以是最细小的。过去其他金融机构颗粒度太粗,必须五百万才能做信托,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也能去做。 民间金融的利润为什么高呢?首先是风险高, 因为没有中心化的东西保证; 其次是成本低, 不需要跑很多路去证明自己的信用,而是把这些加到利息中。这和金融服务的颗粒度有很大的关系。

3 数字化金融,真正做到了金融服务中极小的颗粒度,达到服务的周到性、服务的深刻性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刚开始做支付宝,后来做余额宝,再之后做货币市场基金。最开始货币市场基金全现金管理,可以实现年化6%,现在仍然是3%左右的年化回报率。这让真正C端的大众,不管颗粒度大小都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基金得到每一天的回报,并且可以用回报去消费。 消费金融信贷市场拓展后,消费升级是必然的。

我当时去尽调蚂蚁的时候看到“芝麻信用”。在实时信用角度,通过数字化商业逻辑把商业信用记录下来,买商品及时付款就视为金融支付能力。信用变成无限维度,就可以在个人出国时作为各种资产抵押证明。这个维度下, 金融板块对每个个人是无处不在的,只有通过数字化才能让金融化有效应用于底层资产。

4 如果从 社会 公益的角度,微小的公益就可以为 社会 做贡献

一家公司给客户利益越大、自己成长也就越快。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竞争改变原来持牌的机构,银行因此不得不做现金管理平台。中国今天人民币升值、无风险回报还确定在银行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润水平,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密不可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让居民间的货币理财端口可以达到的年化回报,是中国200多亿货币流量和市场众多的现金流的冲撞下不产生通货膨胀的保证,同时也是让中小额度的客户获得金融制度的有力套利点和有力稳定器。现在的投资可以获得无风险回报3%,再加上风险回报的收益,是因为数字化的货币支付、货币理财、货币管理、货币投资形成的市场金融生态体系带来的成长。由于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工具,让工薪家庭乃至于低收入家庭保证一定回报,从而促进消费、达成稳定性的预期,这与数字化的逻辑和金融应用有很强的关系。

疫情来临后杭州先做的一件事,是给大家补贴一些钱到数字化的支付平台——支付宝。支付宝获得之后,无选择对象发放到账户,包括用户和商户的补贴。过去的补贴、政府转移支付、 社会 保障等方面,牵扯到现金流和支出方面的 社会 成本巨大,结果还不准确,总会出现作假的问题。今年有补贴时的交易量和消费端口的数据,以1月份的数据最具代表性。因为那个时候疫情从武汉蔓延到全国,所有低收入群体线下支付消费中断了,而获得补贴之后可以线上消费,伴随同时的平台补贴与商品打折,消费便稳定了。

关键问题背后有两个逻辑: 地方政府从过去实际的补贴转变线上补贴的形式, 不仅寻找对象定义成本低了,而且补贴后 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上去了, 所有的税收体系中价内税的流转税不会出线,反而收回来更多。这是以互联网数字支付的形式做了一件有利于消费稳定和消费可持续性的事情。如果所有的扶贫转变原有的形式,补贴到支付平台中,只能从数字货币角度支付一般消费品,不能做奢侈性消费,只可以支付房租、基本生活品、学费,还助学贷款,将深刻影响转移支付、扶贫、社保,尤其是用在未来支付的社保。从管理的角度,所有社保的五、六万亿能够做到T+0的时候,可以在系统中让每个人进行管理。 理财投资中得到足够的回报,又对养老支付、医疗支付等各种 社会 保障有积极的作用。 这是疫情期间,通过消费券发现的可以拓展的领域。消费券是支持消费升级、消费稳定、消费成长,特别是公共服务教育、房租、养老账户的“神器”!

5 从消费升级发展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是链接一切,特别是在区分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时候。

未来,物联网时代链接的方式会更多,用新的“脑机”接口就可以数据感知。现在只做开放不够,应该数字化为代码,而代码当中分源代码和拓展应用代码。如果源代码中都开放的话,研究的结论不是独属于研究人员和从业者,而是全 社会 共享。

互联网金融逻辑中是通过金融数据和非金融数据在2C端挖掘出信用行为、现金流、支付行为、理财偏好、未来教育背景。 这些数据的延展才可以衍生出更多研究、实际场景,充分挖掘金融当中的应用。消费端把数据理解了以后,不仅能帮助其理财,又在数字化消费链接之后,提供更强烈的消费支持力度。这个时候,理财获得了收入的稳定性、财富的稳定性和现金流的稳定性,而消费领域获得了数字化的学习、成长。资产比如现金流,用在这个方面的时候,才是消费真正升级,与人力资本、实际幸福感、家庭整体数字化深度广度链接起来。如果数字化开源源代码把理财端口做到数字化,又把消费当中包括学习、投资做到数字化,今天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将是金融 科技 公司,因为他们要做的是怎么把大众的钱放在理财中,如何用金融 科技 方法防护风险、开拓新的投资渠道、投在风险收益比最合适的领域中。这个时候,数字化领域中的公司已经从草莽英雄变为持牌机构,都做成了金融控股集团。

政治局会议上说了金融控股集团准入的问题。准入后要做的事情是,通过平台提供源流中的钱,提供最好的资产配置建议,让其风险收益得到最好的回报,同时也可以链接到数字化、消费、投资当中,这是目前整个资产市场中最主要的一盘棋。而 科技 的工具和 科技 的技术链接中又成为底色,延展到金融不同维度、广度,在最好的敞口带来现金流的变现,从而让资产在二级市场上变现,在促进消费升级、投资升级、成长升级当中,实现数字化资产配置。

北京最早一起探讨的金融监管沙盒,只是监管现有持牌机构。前面的公司都拿到了金融控股的牌照,就可以做任何基于金融 科技 的新产品、新应用、新平台,拓展服务于互联网中的工具,实现理财与消费升级,这是持续成长的 历史 画卷。

内容整理 | 贾翔夫、曾钰琪、文锡炜、郭瑞华、张雅琪、罗妤、李昂、李锦璇、杨世琪

编辑 文锡炜

来源 公众号:人大金融 科技 研究所

C. 金融壹账通CEO沈崇锋:以“技术+业务”模式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齐金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数智赋能渐入"深水区"

"伴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渐入深水区,金融机构需要既懂金融业务又懂IT技术的合作伙伴。"沈崇锋介绍,作为一家金融 科技 公司,金融壹账通2015年由平安集团孵化,由此踏上了独立市场化运营的道路,其具备了天然的金融经验沉淀和领先 科技 的双重"基因"。

对于公司的核心优势,沈崇锋称,以银行业为例,当前国内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一方面很多中小银行本身IT技术力量薄弱,人力成本也比较高;另一方面银行前端的金融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业务部门经营压力较大。而金融壹账通独有的"技术+业务"模式,可以贴合中小银行的"痛点"来打造相关的产品解决方案。

"金融壹账通定位不是一个做系统、卖软件的公司,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技术+业务’。"沈崇锋表示,在金融壹账通的发展理念中,核心目标是如何帮助金融机构拓展经营,帮助中小金融机构梳理业务、整理产品和打营销方案。在具体打法上,公司会采取分润、共赢等模式与客户长期绑定在一起、共同为数字金融的"提质增效"打造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沈崇锋认为,经过6年时间的摸索,金融壹账通的业务发展路径已然逐渐明晰。过去几年,经过平安集团内部业务以及众多外部金融机构需求的实践验证,再加上金融壹账通自身的 科技 能力积淀,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第二阶段公司的经营仍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接受金融壹账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何提升存量客户的使用粘性和合作深度,如何让公司产品升级迭代得更便捷、更完善,这都需要一个持续的进阶过程。

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升级

沈崇锋介绍,从去年9月份以来,金融壹账通把公司战略升级到2.0,其核心为"一体两翼"。其中, "一体"指的是金融机构;"两翼"一是监管、政府部门和企业生态,另外一翼是海外市场。金融壹账通日前披露的业绩报显示,公司2021营收41.3亿元、同比增长25%,公司全年毛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16%,"一体两翼"战略转型成效初显。

具体来看,数字化银行方面,金融壹账通在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持续发力,携手招商银行、华润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开展深入的数字化合作,更助力曲靖银行等区域性中小银行打造惠农助农产品,以 科技 赋能金融、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保险方面,金融壹账通与大地财险、安盛财险、大家财险、安诚财险、瑞士再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在理赔核心系统、车主服务等领域达成紧密合作,全方位支持保险机构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公司将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所积累的经验延伸至整个数字服务生态,在监管 科技 、隐私计算、数字普惠等领域落地多个重大项目,包括与深交所、港交所、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成方金信等达成深入合作,其中由金融壹账通承建的海南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被评为海南省创新监管的标杆典范。

在海外业务上,金融壹账通与菲律宾SB Finance、斯里兰卡国家开发银行、新加坡跨境贸易平台信达雅等海外机构开展了深度合作,为开辟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奠定基础。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与东南亚区域3大顶级银行、12大本地银行达成合作。

"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需要时间和引领的。未来,我们将重点致力于构建创新型、差异化的业务系统和核心系统,助力’一体两翼’客户的两提两降和转型升级,以实现我们‘专业、 科技 创造价值’的愿景。"沈崇锋表示。

D. 世界第一家数字银行成立:如何把“数字”变成真正的钱

最近数字银行频上热搜,世界上第一家数字资产银行也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其实这正是说明数字货币代替纸币已然是大势所趋。

经济学规定,只有具备交换依据和价值尺度的才能称之为货币,数字货币因为总数一定,且需要用劳动力的感知来代替价值,所以成为了唯一和黄金一样具备交换价值尺度的货币。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资本的流动性和增值性告诉我们,财富就来自于资本的不断流通,而使资金流通的就是市场和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资产具体的价值将比现在所有东西的价值多得多, 数字资产将有可能会真正成为金融机构储备的稳定货币。

在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像李佳琦、薇娅这种人,他们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IP,这个IP在网上有市场、有受众,能满足需求,也能给他们带回经济效益,能赚回来钱,这就是数字资产。

IP在近年来已然成为让各界大佬趋之若鹜的经济代名词,阿里巴巴、腾讯、华谊兄弟等大公司,为了在市场上搜罗优质IP不惜为之付出高额溢价,而大火的“琅琊榜”、“镇魂”等,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后也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资本高呼“IP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又何尝没有意识到属于数字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


去年中国央行关于发行数字货币的动作频频,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也已测试成功,今年4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更是表示数字人民币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这意味着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已经具备落地条件,中国未来的法定货币就是数字货币,不管是数字银行的推广还是数字货币的落地,都预示着中国将数字化,将走在数字数字化的世界前列。


但就目前来看,数字资产要真正转化成可持续带来收益的钱,还要有一定的运营成长空间。

决定风口的是趋势,决定趋势的是需求,现在的数字资产运营还处于跟风走势阶段,基本上是什么新鲜火什么,实际上能真正做成体系化产业线,实现流量到变现途径的并没有完善,IP变现受到多种因素和市场机遇影响,不确定性太多,一旦成功就会成为现象级,一旦失败就很难再次产生收益。

所以我们的运营和变现还是要回到市场需求和环境中来,要找到你的目标客群,分清楚目标客群的需求和特点,再制定你的私域流量引流和流量变现转化。

毕竟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数字化的资产,变成真正的钱。

E. 数字金融面临安全风险与监管挑战,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何以应对

数字金融面临安全风险与监管挑战,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何以应对?

首先,很多新产品游离在传统监管之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也逐渐产生很多新的金融产品,现行的数字金融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由于金融网络化产生了很多新的产品导致新产品的种类的增加,可能会使监管部门对于新产品的监管出现漏洞。因为想要监管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必须要了解其相关的规则以及一些公告以及它保不保本或者是利率是多少,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只有在熟悉这些要求之后才能对其进行监管。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采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这与传统的采用纸质钞票支付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纸质钞票支付方式来说,电子第三方支付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风险。可能你的手机丢了,那么你手机里所绑定的银行卡以及支付宝中的钱,微信当中的钱都可能会被盗取,而盗窃的过程仅仅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你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挂失。在这方面,银行只能说是对于技术者有更加强的道德要求。以及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F. 数字化转型,传统金融机构如何“乘风破浪”

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增加供给并提升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和经济理论均表明, 科技 与金融相结合,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推动着金融体系的转型与变革。上世纪8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由手工记账向电子自动化转变,实现了跨区域的通存通兑。进入21世纪后,金融机构的网络化转变实现了业务网上审批、资金异地实时汇转,推进了金融机构资金清算、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与金融业务开始深度融合,推动着金融机构服务向场景化转变,也正在推动着金融机构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如果说金融交易的最大难题是信息不对称,很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数字技术的最大贡献恰恰是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尤其是对那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难以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我国数字金融创新在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获客难”、“融资难”问题方面,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个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是新兴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移动支付、大数据风控、网络贷款、数字保险和线上投资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的创新与成就甚至是世界级的。迄今为止,这些数字金融创新大多是由新型数字金融机构推动的。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与挑战

下一步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呈现一个新的趋势,即在新型数字金融机构持续引领创新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可能会成为我国数字金融的主力军。 甚至出现 科技 公司与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紧密合作的情形,即 科技 公司为金融交易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金融机构里使用数字技术改善金融服务效率。从业务发展看,数字技术将进一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结合。比如大数据风控与传统银行风控结合,既可以提升风控的精准度,还能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从业务领域看,数字金融将从目前的支付和贷款扩展到智能投服与数字货币等新领域。可以说,数字技术改变金融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在现实中,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在积极地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第一,传统金融机构主动利用数字技术在服务范式、渠道创新、 科技 赋能和生态构建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第二,传统金融机构主动借鉴数字金融的一些业务方式改善金融服务。比如学习基于数字技术的大数据风控方法,与传统风控模型结合,提高风控的效率,尤其是改善对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的服务;第三,监管部门积极应对数字金融发展所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利用诸如“我国式监管沙盒”等做法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差异显著,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思维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内部跨部门与跨条线之间欠缺有效的协同机制,创新技术人才不足,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问题,监管模式和效率难以适应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快速融合的节奏,等等。这些都是当前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积极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构建与数字经济和金融 科技 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及 健康 发展的政策建议

课题组认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是金融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趋势,应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遵循顺应市场、支持创新和优化监管的原则。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已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这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较为旺盛,不仅年轻人更倾向于移动支付、网络理财等线上金融服务,老年人、病患者、以及残障人士也迫切需要“不出门、不见面”就能获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六条具体建议:

第一,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实现商业模式及服务群体差异化转型。 大型金融机构应加大数字技术研发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提高服务效率。中小金融机构应注重与金融 科技 服务平台合作,明确差异化市场定位,更多向数字零售银行转型,运用数字化技术控制运营成本、提高风控效果、扩大服务客群范围。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精细化分工合作,优化金融业产业链格局,扩大金融服务群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第二,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可以包括在全国范围内铺设5G网络、完善智能身份识别系统包括金融机构远程开户以及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等。

第三,加快数据立法,加强针对数据使用与数据隐私保护的综合治理。 一是重点解决数据携带的问题,只有个人可以携带大 科技 平台上的数据,才谈得上大数据。但与此同时,也必须保护大 科技 平台的利益与积极性。二是保障市场竞争,避免形成大 科技 平台赢者通吃的局面,增强数字金融业的活力,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积极创新金融监管工具,借助监管 科技 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一是利用“监管沙盒”的机制,为金融 科技 创新应用提供安全便捷的测试环境。有条件地试验新的业务模式、技术流程及金融产品,成功了再推出到市场上。二是考虑到数字金融风险传播快、传播广、构成复杂的特点,积极发展监管 科技 能力,与传统的信息披露、现场检查等手段结合,更好地识别并处置金融风险。

第五,适时推进金融 科技 、监管 科技 和数字金融产品的标准建设,促进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合理平衡。 一是要积极研究并适时制定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相关标准;二是针对这些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催生的新的商业模式、新业态,加快完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充分发挥金融标准在创新推广和风险管理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六,改革监管框架,尽快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重视行为监管以加强数字化转型中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金融综合经营以及数字 科技 与金融活动进一步融合,是目前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金融机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应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的同时,逐步构建综合性的金融监管框架,应对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趋势。

阅读全文

与数字金融机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孟晚舟指控金融机构 浏览:394
医疗投资集团排名 浏览:188
成熟国债期货最小变动价位 浏览:549
存金宝周五价格不显示 浏览:876
宝钢股份环保部部长 浏览:866
银行怎么销售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824
消费贷款途径 浏览:654
分时租赁企业融资情况 浏览:536
开立对公外汇存款账户的识别主体 浏览:633
大连贷款依然需要提供无房证明 浏览:614
深圳联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436
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 浏览:840
深圳随意贷金融公司 浏览:691
2020建行理财产品 浏览:903
山海股票资讯 浏览:839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重分类后摊余成本 浏览:465
刚开始理财期货和基金定投 浏览: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609
荷马金融客户服务中心 浏览:630
外汇开市时间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