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机构合并案例

金融机构合并案例

发布时间:2022-12-25 01:46:11

1. 拆解620亿元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近4成资金投向39家农村金融机构


记者 贺向军 实习记者 丰凤鸣 报道

3月2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文件显示,2021年四川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向债券(一期)将于3月9日发行,计划发行规模114亿元,用于补充省内4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及10家农信社的资本金。据悉,这笔募集资金将以转股协议存款方式支付给用款银行,在满足条件后进行转股。

据统计,加上四川省,截止目前已有广东、广西、浙江、山西、内蒙古等6个省区披露了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计划,发行规模合计620亿元。去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共2000亿元,惠及18个省市。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项目进度已达三分之一。

不良率高、资本补充压力大,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情况。记者注意到,此次专项债发行计划中受惠及的农合机构数量最多。据统计,上述620亿元专项债投向了50家中小银行,其中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达39家,名额上占了8成左右。不过,这39家农合机构获得的资本金总额为243.675亿元,仅占了计划发行总额的40%左右。

11家城商行获得6成专项债资金

四川省是继广东、广西、浙江、山西、内蒙古之后目前第6个披露了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计划的省区。从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文件来看,这一轮资本补充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共性。

在注资方式上,四川省和广西、内蒙古一样,均是通过转股协议存款方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根据方案介绍,此种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为:由省政府发行地方专项债后,转贷资金给市、县政府,由市、县财政局代表市政府向用款银行通过转股协议存款的方式补充该行资本金。项目资金存入用款银行专用账户,注入资金由银行统筹使用,资金原则上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在满足条件后进行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而广东、浙江、山西三省则采取了通过本地国企间接入股的注资方式。即通过地方国资平台作为资金运营主体,以入股的方式注资,直接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从注资银行看,此次专项债的资金补充对象较为“普惠”,涵盖了城商行和农商行、农信社等农合机构。

根据2020年11月中旬财政部下达的指标,四川省支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专项债券额度为114亿元。四川省财政厅近日文件披露了这笔专项债的具体去向,长城华西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自贡银行、雅安市商业银行4家城商行将获得77.325亿元,泸州农商行、达州农商行、宣汉农商行、万源农商行、乐山三江农商行、遂宁农商行、安岳农商行7家农商行将获得15.3亿元。绵阳市游仙区联社、北川羌族自治县联社、盐亭县联社、开江县联社、乐山市五通桥区联社、夹江县联社、乐山市沙湾区联社、乐山市联社、井研县联社、阿坝州联社10家农信社将获得21.375亿元资金。

记者根据此前披露的文件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上述6个省发行规模合计为620亿元,共有50家中小银行的资本将得到补充。

广西的发行方案显示,该省118亿元专项债将用于3家城商行、5家农商行、5家农村合作银行、8家农信社补充资本金。其中18家农村金融机构将获得107亿元,3家城商行获得11亿元。内蒙古2020年85亿元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券投向2家城商行;浙江、山西两省分别投向1家城商行,资金规模分别为50亿元、153亿元。广东首期100亿元专项债则全部投向农村金融机构,包含3家农商行、1家农信社。

从数量对比来看,此次资本补充惠及名单中农合机构的身影占了近8成左右。50家中小银行里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等占了39家,城商行占了11家。不过,从分配的金额看,39家农合机构获得的资本金总额为243.675亿元,仅占了计划发行总额的40%左右。11家城商行获得了剩下的6成资金。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农村金融机构体量小,风险抵抗能力普遍较弱,因此被多个省份纳入此次资本补充对象中,惠及的银行数量也比较多。而城商行在地方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债券资金针对性地补充几家规模稍大的机构也是在情理之中。“目前来看,整体上各省份的专项债分配计划基本做到了辖内机构点、面均兼顾。”

农合机构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

不良率高、资本补充压力大,是农商行普遍存在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在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去年资本充足率降幅较大。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末,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已降至12.37%,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14.7%)。拉长时间跨度,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2020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3%、12.81%、12.23%、12.11%,出现了持续的下降。同期,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9%、4.09%、4.22%、4.17%。2020年四季度,农商行的不良率降至3.88%,但仍明显高于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

另一个重要的风险指标是拨备覆盖率。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是122.19%,在各类银行中处于最落后位置。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银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215.03%、196.9%、189.77%以及184.47%。

据悉,银行外源性补充资本的工具,主要包括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等。其中,可转债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永续债可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债用于补充二级资本。但因较高的发行门槛,上述资本补充工具与多数农商行特别是农信机构无缘。行业人士认为,考虑到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滞后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即将到期,今年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仍面临着较大的不良资产增加以及资本补充压力。

在此背景下,多地多家农合机构将获得地方专项债“输血”,对于资本补充是一个利好消息。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来注资中小银行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中小银行、尤其是非上市中小银行外部补充资本的渠道有限,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不足的问题,这也是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所不具有的功能。2020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共2000亿元。将用于18个省份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分别为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由省级政府负责制定具体方案。也就是说,目前仍剩余12个省市、合计1380亿元额度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尚待发行。

改制、重组也是近年农合机构补充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看到,2020年以来各省农信社改制的步伐加快。记者注意到,近期广东省、青海省两省发布消息称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全部农信社改制成农商行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信系统中,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湖北、江苏、山东等12个省市辖内农信社已全部改制成农商行。

而2020年发生的7起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案例中,农商行及农信机构合并就占了5起。例如,榆阳农商行、横山农商行以新设合并的方式发起设立榆林农商银行;铜山农商银行、淮海农商银行、彭城农商银行3家农商行合并组建徐州农商银行。

另外,记者注意到,对于中小银行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监管近期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从支持主发起行向村镇银行补充资本以及协助处置不良贷款,适度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支持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帮助收购和增资,以及强化对主发起行的激励约束等四个层面对村镇银行的风险化解改革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

2. 冀工之家之前注册过又重新注册了,怎么合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酝酿已久的绵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绵阳农商银行”)再现筹建消息。
11月9日,绵阳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在四川安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州农商银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将在绵阳市涪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涪城农信联社”)、绵阳市游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游仙农信联社”)、安州农商银行的基础上,新设合并组建绵阳农商银行。
上述公告显示,绵阳农商银行的筹建事宜于日前获得各机构社员(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筹建工作小组已得到授权,聘请中介机构以2020年9月30日为基准日,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处置净资产等工作。
11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绵阳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相关人士处获悉,相较此前两区(农信社)合并的方案,本次筹建方案发生了变化,改为了三区(农信社或农商行)合并,目前筹建工作刚刚开始,正按程序稳步推进。
面对农信社改革的加快和深化,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经过多轮改革,农信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在服务“三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重组合并,增强中小农信机构抗风险能力,从长远看有利于稳定县域法人地位。
筹建工作正按程序稳步推进 公告显示,11月6日,涪城农信联社、游仙农信联社和安州农商银行在分别召开社员代表(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筹建绵阳农商银行的相关议案。在涪城农信联社、游仙农信联社和安州农商银行的基础上,新设合并组建绵阳农商银行。同时,三家机构的所有债权、债务由成立后的绵阳农商银行承继。
据公告,绵阳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已得到授权,聘请中介机构以2020年9月30日为基准日,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处置净资产等工作。涪城农信联社、游仙农信联社和安州农商银行清产核资基准日至绵阳农商银行开业期间的经营成果,由绵阳农商银行全体股东共同承担和享有。
在原股东股金处置意见中,公告中提出了四种处理方式:
一是对符合发起人条件且愿意转股部分的原股金,在量化后转为绵阳农商银行股份;
二是对不符合条件或不愿意转为绵阳农商银行股份的原股金,按照市场化原则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发起人;
三是对坚持要求退股的,退股价格原则上按照经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确认并量化分配后的每股净资产确定;
四是对公告期满,原股东既不愿意参与发起设立绵阳农商银行、也不要求退股,或无法确认股东意愿的原股金,原则上按照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确认并量化分配后的每股净资产价格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不再具有股金性质且不再享有股金分红等权利。
公告表示,上述三家机构原股东可在公告发布之日起,持相关材料到入股所属农信联社、农商银行,对持有股金进行确认,并自愿选择股金处置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绵阳农商银行筹建的消息由来已久。《四川日报》曾在2016年6月报道,拟在涪城农信联社、游仙农信联社基础上,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绵阳办事处一起以新设合并方式设立绵阳农商银行,从股权结构上将原来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合作制脱胎为股份有限公司。
但至今为止,上述新设合并一事仍未达成。11月10日,记者从绵阳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相关人士处获悉,相较此前两区(农信社)合并的方案,本次筹建方案发生了变化,改为了三区(农信社或农商行)合并。此外,绵阳农商银行本次筹建工作刚刚开始,仍处于初期,目前正在按照程序稳步推进。
三机构当前注册资本合计超12亿元 记者注意到,涪城农信联社、游仙农信联社和安州农商银行均地处四川省绵阳市,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已在当地深耕多年。
来自评级机构的报告显示,绵阳市为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下辖3个市辖区,5个县及1个县级市,总人口531.3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
截至2019年末,绵阳市当地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14家;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5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
据启信宝信息,从注册资本看,本次待合并的三家机构目前的注册资本总额合计超过了12亿元。
其中,位于绵阳市安州区的安州农商银行此前已经历过一番改制,其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安县农村信用社,当前注册资本约为1.82亿元;
游仙农信联社位于绵阳市游仙区,当前注册资本约为4.83亿元。截至2020年3月24日,该社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210亿元,拥有营业网点42个,在岗员工388人;
来自绵阳市涪城区的涪城农信联社当前注册资本约为5.66亿元,是三家机构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一家。据《农村金融时报》报道,在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对2019年绵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中,涪城农信联社以90.5分的成绩被评为“A级”,是辖内获得此评价等级的唯一地方性金融机构。
业内:中小农信机构重组合并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 今年以来,中小金融机构合并重组消息不断。尤其是一些农信社,正在加速改制为股份制农商行。
今年三季度以来,就有由云南巧家县农信联社改制组建的云南巧家农商银行、山西方山县农信联社改制组建的山西方山农商银行、山西交口县农信联社改制组建的山西交口农商银行、新疆鄯善农信联社改制组建的新疆鄯善农商银行等一批农商行获批筹建;此外,由云南双柏县农信联社改制组建的云南双柏农商银行、由福建漳浦农信联社改制组建的福建漳浦农商银行也获得了开业批复。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包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共有2000余家,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9.87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3.22%。
对于农信社改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目前,全国农信机构存贷款规模均位居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普惠金融特性显著。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农信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0.28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2万亿元,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9.21%、25.26%。
董希淼认为,经过多轮改革,农信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在服务“三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农信机构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小的农信机构,应鼓励在市场化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合并,并适当组建市级农商行。通过重组合并,增强中小农信机构抗风险能力,从长远看有利于稳定县域法人地位。
同时,董希淼表示,尽管多数农信社、农合行已改制为农商行,但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的本质没有变。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农信机构应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基本定位不动摇,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和“三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3. 求国内外金融风险案例!!!麻烦各位了~~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一、案例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二、原因分析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启示
(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尽管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匡算结果有不同,有的说20%左右,有的说30%左右,不论那一个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泰国(7.9%)、马来西来(6.4%)、印尼(17%)、韩国12%、日本12%、台湾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资产的原因虽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体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过多行政干预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资产比例下只所以还能正常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因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了就染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长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就极容易引发类似海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

(二) 合规合法经营是商业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
海南发展银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开业就违规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章第35条、第36条、第40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而海南发展银行完全违背这些规定,贷款不问用途,贷款不搞抵押,通过贷款的方式抽逃资本金,前门拿进、后门拿出,拿来多少、带走多少,如此违法乱纪经营,岂有不垮之理。
(三) 中央银行的救助是防止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化解银行业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发展银行出现储户挤兑时,中央银行紧急调动34亿资金予以支持,当发现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机发生时,中央银行采取断然措施,立即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对其实行接管,从而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保护了私人储户的利益。同时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对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在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偿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总付,以体现投资者(这里为存款者)自我承担风险的原则。这一案例,充分显示了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和化解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火线的地位。

第二篇 外国金融风险案例
案例2-1
美国储贷协会的破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发生了继30年代以后又一次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破产的风潮,据美国立法机构统计,有问题的商业银行从1981年的大约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过1400家,商业银行倒闭的数量从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达到200家以上,储贷协会几乎全面破产。至1995年末,花费了纳税人大约1400亿美元。据美国总会计署估算,这场危机的保救成本要超过5000亿美元。在这场危机中,各种利益集团通过立法机关和政府胡整乱治,丑闻百出,在美国金融发展史写上了不光彩的一页。

一、案例介绍
美国储贷协会建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成立这个协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美国的中产阶级进行自顾,所以全称是“扶助储贷协会”。为了规范储贷协会的运作,国会创建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属机构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为储贷协会的存款保险。储贷协会吸收公众的短期储蓄存款、并且用这些所得存款向当地的购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贷款,利率在抵押期内保持不变。
显然,如果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低于储贷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储贷协会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经营,反之,如果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高于储货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该机构就会亏损。从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稳定,长期抵押贷款利率高于短期存款利率,即储贷协会的收益曲线总是向上倾斜的。在稳定且低通货膨胀率的时期,储贷协会的经营是很简单的。局外人嫉妒地拿储贷协会经理的“3——6——3”的经营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贷款,每天下午3点打高尔夫球)开玩笑。不幸的是,在70年代中期,利率开始上升。最初,这一上升是温和的递进的,所以储货协会遇到的麻烦不大。但在70年代后期,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对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压力,并将利率提高到了储蓄机构可以向储户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为了防止严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机构授权储贷协会发行货币市场单据,这一新工具面值1万美元,并允许银行和储蓄机构参照6个月国库券的标准来确定利率。

4. 瑞士银行是怎样的一个金融机构

瑞士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瑞士有两样东西其它国家难以匹敌.一是钟表.二是银行.2004年年底.瑞士人均金融资产超过165000欧元.在岸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万亿欧元.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离岸货币.总额接近2万亿欧元.瑞士还是全球名副其实的银行王国.银行产业是瑞士第一大支柱产业.2004年.瑞士金融产业创造了瑞士GDP的14%.银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是同样属于金融强国的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两倍.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到1/3的国际投资私人财富.所以在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两大金融领域.瑞士银行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银行产业还是瑞士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人均产出超过35万欧元.比瑞士国内平均劳动生产率高出3倍以上.
瑞士的银行体系由州立银行(Cantonal banks).大银行(Big banks).地方和储蓄银行(Regional banks & savings banks).信用合作银行(Raiffeisen banks)和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其它银行(Other banks)组成.2003年.瑞士全国银行总数达378家.
支撑瑞士银行产业的是它的[大银行".经过1993年和1997年两次重量级的[大象联姻".1993年瑞士信贷银行与民族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如今的瑞士[大银行"仅存两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以及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现今瑞士最大的银行.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金融机构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瑞士庞大的银行产业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主要是靠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来支撑的.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均接近瑞士整个银行业资产和负债的40%.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30%以上.在国际上.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商.在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时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就是瑞士银行产业的象征和代名词.
自从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以来.资本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绩持续增长.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一家仅仅在欧元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银行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2005年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排名第一的全球金融业龙头老大.
联合银行集团成功经验已引起分析家们极大地关注.其优秀的管理技术和企业文化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赏.以致国外有分析家认为:[如果说今天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有什么弱点.那就是它成功太多和太久".
为什么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2005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提出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很好的注脚.即:[同一个信念.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目标.同一个UBS(One belief. One team. One focus. now. One UBS)".
从表面看.这只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一个形象广告或品牌战略.它决定放弃过去花重金获得的华宝和普惠等品牌.而使用统一的UBS品牌.但是.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四个一工程"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成功之道.
发展
1997年的瑞士联合银行(UBS)与同样历史悠久也同样属于当时瑞士[大银行"的瑞士银行公司(SBC)进行了瑞士银行史上最大的合并.这是一桩引起当时全球银行业轰动的合并案例.合并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有崭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当时.新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总资产达到10160亿瑞士法郎.员工总数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合并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银行和全球第4大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达到13200亿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地位.
瑞士联合银行与瑞士银行公司为什么要合并?在瑞士国内.瑞士联合银行历史上的百年老对手瑞士信贷集团与民族银行进行了合并.瑞士联合银行失去了瑞士银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瑞士银行公司失去的市场份额更大.只有两家银行主动联合.才能夺回失去的霸主地位,在国际方面.英国汇丰银行对米特兰银行的收购已经完成并组建了汇丰控股.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合并也早已结束.组建了新的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收购接近尾声.美国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和美洲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商谈对其他美国银行的收购事宜.新一轮全球银行业购并高潮即将到来.面对内外竞争压力.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选择适当的购并成为必然.
1998年.两大银行合并完成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董事会首先完成了对业务部门的改组.将银行的业务部门划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户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资产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产权(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门.放弃了SBC品牌而统一使用UBS品牌.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但是.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生不逢时.正遇上美国高新技术泡沫破裂.原瑞士银行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冲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特别是持有大量头寸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产.造成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不过.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是一家善于吸取教训的银行.这一次的失败带来了它在投资决策上的重大改变和此后的巨大成功.
1999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继续对原有业务进行整顿.在金融市场上有进有退.鉴于保险业利润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与瑞士再保险长达10年的合作协议.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险股份及与瑞士再保险的合资的企业.从此主动退出保险业的历程.为了避免由于业务重叠产生内部冲突和效率损失.它又将原UBS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售给标准渣打银行.并出售已经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它加大了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入.收购了美洲银行的欧洲和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并扩充了旗下华宝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楼.使它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还收购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并将其并入它的私人银行.为了在美国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对原有UBS和SBC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股票进行了置换.重新以美国存托债券(ADR)方式发行UBS AG的股票.并且大获成功.此举使UBS AG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非美国金融集团.
2000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两方面继续进行业务调整:一是收缩瑞士本土的业务.扩充美国市场的业务.出售几家业务重心在瑞士的机构.收购几家美国公司.完善集团在美国的业务布局,二是继续收缩保险业务.再一次出售原来持有的几家保险公司股份.同时加大在电子网络及相关业务的投入.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业务的瑞士银行.
2001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最大动作是以120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购.并将其改组为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资银行.在美国紧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国证券市场公认的一级交易商.在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等方面犹有盛名.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此举无疑进一步扩展和巩固了它在利润丰厚的美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地位.由于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前景看好.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涨了40%.当然.此次购并也给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管理层带来一个重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银华宝和瑞银普惠两大投资银行.从而减少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内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没有进行大的收购行动.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投入.同时扩大代理外汇交易和债券交易的市场份额.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围绕其产品和服务的第三方分销基础设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这两年管理层关注的重点.事实证明.这两年的调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银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所有业务采用统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银普惠和瑞银华宝.都将划归单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业务品牌:瑞银华宝(UBS Warburg)(投资银行业务).瑞银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资银行业务).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国际业务)将重组为以瑞银(UBS)命名的三大业务: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银环球资产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全球发起了题为[四个同一"的公司形象广告.正式宣布放弃华宝和普惠两大品牌.这一决定反映出该公司已决意打造能匹敌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汇丰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务品牌.
资料表明.瑞士联合银行集团2001-2005年度按照资产规模排名一直稳居全球前10强.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断前移.终于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银行头把交椅.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其它银行的扩张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其它银行的扩张基本上都依赖于银行购并.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虽然也有购并行动.但与其它银行相比.它的扩张主要依赖的是业务的增长.因此.它的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较慢.而资产排名上升较快.使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名闻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稳定的利润回报.与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相比.每年6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20%的资本利润率和不到1%的资产回报率也许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欧洲银行.在欧洲各大银行中.它的利润和回报首屈一指.只有汇丰控股与它基本在同一个档次.由于受到合并前一些不良资产的影响.初期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有些高.经过初期的整顿和处置.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较高的不良贷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对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仅有的另外一家[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的业务收入进行动态比较.1998年.当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组建时.瑞士联合银行集团与瑞士信贷集团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业务收入都在220亿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两大银行开始拉开距离.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7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却只有330亿.已经相差40亿瑞士法郎.特别是2001年.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大规模投资于美国对冲基金的瑞士信贷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业务规模严重萎缩.业务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由于从1998年对冲基金投资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及时从对冲基金撤离.后来又严格限制对对冲基金和泡沫过多的电子.通讯.网络等产业的投资.基本躲过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危机.业务收入接近330亿瑞士法郎.足足超过瑞士信贷集团100多亿元.虽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业务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这两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收入达到380亿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贷集团只有不到330亿瑞士法郎.

5. 中国倒闭的三家银行除了海南发展银行还有两家是什么银行

正式关闭的只有一家,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中国被关闭的金融机构不少,如广国投,华银等等。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南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很多信用社通过高息揽存的形式发展业务。到1997年年底时,海南省已有几十家信用社出现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等问题,并发生多起挤兑事件。最终海南省政府决定让海发行兼并这些信用社,背起它们的资产和负债。

1998年3月22日,央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用于“救火”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1998年6月21日,央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发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央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关闭海发行。

海发行关闭后,个人存款转由工商银行托管,由于公众对于工商银行的信任,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

而对法人(公司)存款则进行债权登记,待清算完后再行兑付,但是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至今未完成清算。

(5)金融机构合并案例扩展阅读

倒闭原因分析

1、不良资产比例过大

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

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

2、银行体制混乱

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但正因如此,使海南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

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3、经营模式不规范

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

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

6.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 渠道 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篇1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PC部门。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PC的 台式机 和 笔记本 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介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联想在付出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同时,还承担了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自于IBM对供应商的欠款,对PC厂商来说,只要保持交易就会滚动下去不必立即支付, 对联 想形成财务压力。但对于手头上只有4亿美元现金的联想,融资就是必须的了。在2005年3月24日,联想宣布获得一项6亿美元5年期的银团贷款,主要用作收购IBMPC业务。

收购后,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46%,IBM18。9%,公众流通股35。1%,其中IBM的股份为无投票权且3年内不得出售。为改善公司负债率高,化解财务风险,联想又在2005年3月31日,引进了三大战略投资者,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PacificGroup)、泛大西洋集团(GeneralAtlantic)、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CapitalLLC)分别出资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共3。5亿美元用于收购IBMPC业务之用。

引入三大战略投资者之后,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现金和股票也发生了变化,改为8亿美元现金和4。5亿美元的股票。联想的股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联想控股持有27%,公众股为35%,职工股为15%,IBM持有13%,三大战略投资者持有10%(3。5亿美元获得,7年后,联想或优先股持有人可随时赎回)。三大战略投资者入股后,不仅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更优化了公司的股权结构。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篇2
烟台万华控股股东万华实业集团(下称“万华”)收购匈牙利最大化工公司BorsodChem集团(以下称“BC公司”)96%股权并购案,因其交易的复杂性和重要影响,以及最终达成的令各相关方均感满意的结果,被《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10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重组交易奖。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多项“第一”。

2月28日,来自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山东省政府、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各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权威人士及经济专家共聚一堂,以万华的海外并购为案例,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之路进行了专题研讨。

万华并购BC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企业本土团队利用西方资本市场规则,与国际顶级投行高手之间展开的交锋与博弈等等,如一出精彩的大戏,在我们面前徐徐拉开了大幕。

不请自来

BC公司是匈牙利排名第36位的企业,在其化工行业名列第一,在匈牙利本土有着3800多名员工,在捷克、波兰还有生产装置。是世界上能生产聚氨酯的八家公司之一。2009年5月,国际金融危机,BC公司遭遇了经营困境与债务危机,尽管如此,BC公司的股东们也没想过要出让股权。

当时,BC公司协议重组将在2009年8月完成。此时,万华做出了要收购BC的战略决策。

万华为什么要收购BC?

万华总裁丁建生表示,聚氨酯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全球化的产业,业内四大巨头已实现了欧、美、亚三大洲的产能及销售网络的布局。万华在中国市场取得了竞争的优势,但是,对万华来说,中国市场份额越大,风险越大,只有在寡头垄断行业实现全球战略制约与平衡,才能保证原有优势产能转变为安全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而实现全球化的战略制约必须打入竞争对手的核心盈利区域。欧洲是四大跨国公司的主要盈利区域,市场规模大且靠近中东及东欧和独联体等新兴市场。早在2002年,万华就制定了国际化战略,并且,从2006年开始寻求海外建厂,但金融危机,使万华选择了并购。

对万华而言,并购能缩短3到4年的审批时间,同时获得欧洲的市场通道和销售团队以及有 经验 的员工队伍。另外,并购将减少一家竞争对手。所以,与国内其他企业以获取技术与资源为目的的并购不同,万华此次收购是中国首例以战略制约作为主要目的的海外收购。

丁建生表示,历史上看,石化产业周期通常为7-9年左右一个循环。2009年至2010年的周期谷底化工公司估值最低,是并购的最佳时机。

BC公司目前拥有MDI产能22万吨,PVC产能40万吨,TDI产能9万吨。另外还有16万吨的TDI装置已完成90%建设。截至2009年底,BC公司总资产为16.4亿欧元,据第三方机构评估BC公司的重置价值约为18亿欧元。

自万华做出决策后,其负责收购交易总操盘的公司高层做了大量的功课。当时,BC公司资本结构为:股权约为4.6亿,次级债2.5亿,高级债7.5亿,次级债与高级债马上要还,而原股东已无力投入。

这时,聚氨酯行业其他跨国公司由于受欧盟反垄断法的限制不能对BC公司收购,其他投资者由于不具备产业整合优势危机时期又不敢贸然行动,这为万华收购BC公司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但那时万华只能说是一厢情愿。

BC公司原大股东是欧洲最大的私募基金Permira。他们的实力雄厚,很难想象他们会将自己的企业拱手让给万华。

2009年8月4日,万华团队第一次前往匈牙利谈判,对方很客气,也很尊重万华,但表示:他们的重组将要完成,欢迎万华过两三年之后再来商谈。

以1博30

为了并购,万华曾找过国际知名的一家投行,然而,当这家投行得知对手是Permira公司时,就没有承接这一项目。

万华因此背水一战,组成了专门的并购团队,从各方面着手进行研究。第一步,他们购买了BC公司部分高级债,直接接触到他们的重组数据库。

万华团队发现,如果要并购,关键是要收购和控制它的次级债。当时市场低迷,BC公司债券价格很低, 2.5亿欧元面值的次级债在市场上以大约20%左右的价格在交易。如果万华控制次级债的50%,只需投入3000多万欧元,在重组过程中就具有否决权。

负责该收购案的公司高层说:“对方的博弈额度是12亿欧元,我们是3000万欧元,可以说我们是以1博30。”

2009年8月4日当天,万华在市场上买入BC公司约三分之一的次级债,对方没有察觉。第二天,万华再去与之商谈,对方仍告之过两年后再来。于是,万华紧接着再买入其三分之一次级债。之后他们乘飞机回国。飞机刚一落地,对方的电话就追了过来。万华如愿成为BC公司的利益攸关方。

四面楚歌

然而,当万华的团队再回来时,他们发现突然间陷入了四面楚歌之境。

Permira公司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关系非常好。当地媒体包括西方主流 财经 媒体出现了大量的不实之词。许多媒体报道说:万华要偷取技术。此时,虽然万华拥有了三分之二的次级债,但仍有潜在危机,BC公司原有股东和高级债持有人在政府配合下可进行事先打包的协议重组,从而撇开万华。

当时万华面临欧洲60多家态度强硬的银行。尤其是对方请到了摩根斯坦利的欧洲兼并总裁亲自操刀,帮助他们进行防御。讲至此,万华团队表示:他们特别感谢驻匈牙利大使馆的支持。

无独有偶,中国驻匈牙利商务参赞任鸿斌也经历了类似的片断。

万华买了BC公司次级债以后,很快派人到匈牙利与中国驻匈大使馆进行沟通。巧合的是,第二天,匈牙利经济部的副部长就紧急约见任鸿斌。任鸿斌表示,“我到了他的办公室以后,才发现特使、经济管理专员、国家重大项目办主任、投资署的很多官员都在场,而且都是质询的态度,问你们中国人想干什么?”任鸿斌回答说万华作为投资商,对匈牙利的经济复苏和就业情况会有很大帮助。在此之后,万华与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他们会见了匈牙利的很多高官,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络。匈牙利政府认可了万华的收购团队,匈牙利国务秘书在内部网站上以接受记者采访的形式,提出支持万华并购。

两军相逢勇者胜

至此,万华已经投入了四五千万欧元。“那段时期是最艰苦的,涉及各种各样的商务谈判、法律部分以及社会调查。谈判过程持续了三个月,我们至少去了9次欧洲。经常是我们提出一个方案,对方讨论两个小时;对方提出一个方案,我们讨论两个小时,寸步不让。经过艰苦的努力,与对方签订了框架协议,以手中持有的次级债换取了对方36%的股权,同时还有很多的小股东保护条款,以及要敞开大门让我们调查。并且在2013年以后,我们还有权依市场价全面收购。”负责该收购案的公司高层说。

至此,万华对BC公司已十分了解,而且与原股东、匈牙利政府以及当地金融机构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万华争取到国内银行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大力支持,开始收购BC公司一些比较便宜的高级债。当再次回到谈判桌前,万华提出全面收购的目标后,双方本已缓和的关系重新僵持起来。

万华不复如当初的轻松。他们投入已近百亿元人民币,包袱渐重,心理负担也增加,如果谈判破裂,将会失去辛苦赢来的各方支持和配合。而如果不慎进入破产程序,将有不可测的政治和经济风险。但是,反过来,Permira公司也承担不起BC公司破产。作为欧洲知名基金,他们也难以承担谈判破裂将贷款银团置于破产重组境地的风险。

两军相逢,勇者胜,最后的胜利,往往在再坚持一下之中。万华谈判团队耐心地做对方工作:“你们有很多投资标的,而万华只有这一个。”其实,经过半年的谈判,双方已然有惺惺相惜之意。在此情况下,万华开始各个击破,逐渐获得对方管理层及部分股东的支持。最终,双方签订了协议性的重组方案。事后, Permira公司认为自己最大的失误是低估了中国的万华。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篇3
美国强生公司成立于1887年,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之一。强生消费品部目前在中国拥有婴儿护理产品系列、化妆品业务等。强生于1985年在中国建立第一家合资企业,目前在中国的护肤品牌包括强生婴儿、露得清以及可伶可俐等。

大宝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为安置残疾人就业而设立的国有福利企业,始建于1958年,1985年转产化妆品。1997年开始,以“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形象出击的大宝,曾一度在国内日化市场风光无比,连续八年夺得国内护肤类产品的销售冠军。2003年在护肤品行业中大宝的市场份额是17.79%,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合并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红肠 浏览:959
华轩集团破产 浏览:887
也多佳价格 浏览:321
期货年终工作总结 浏览:640
私募基金理财招聘 浏览:257
杠杆定律教学视频 浏览:277
在外汇平台注册帐号 浏览:672
外汇中的非农 浏览:42
期货跳空怎么操作 浏览:425
大连友谊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595
小爱查一下实时汇率港币 浏览:167
360股份怎么买 浏览:728
如何在银行买理财 浏览:136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88
金牛化工股票行情查询 浏览:991
焦煤期货交割替代品肥煤 浏览:955
金融贷款利率计算器在线计算 浏览:307
均衡汇率的指导价值 浏览:215
1996年6月25日汇率 浏览:741
华泰证券网上办理上海指定交易 浏览:526